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diabetes in type 2 diabetic rat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and streptozotocin
1
作者 Chunlan Yan Zhihao Zhang +5 位作者 Liqun Ma Xinyi Xu Muhammad Azhar Xianju Huang Jianxun Shi Jun Li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378-1389,共12页
Our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a food supplement used by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has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such as detoxification,antiinflammatory,... Our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a food supplement used by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has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such as detoxification,antiinflammatory,antioxidant,and anti-insulin resistance.However,the detailed signal pathways for its salutary effect on damages in multiple organs due to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remains unclear.The current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V.baillonii on T2DM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The T2DM rat mode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a high-sugar and high-fat diet(HFD)combination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 small dose of streptozotocin(STZ,35 mg/kg).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histopatholgical exa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nti-diabetic potential of water extracts of V.baillonii(WVBF).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VBF treatment can improve hyperglyc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ameliorate the liver,kidney and pancreas injuries via decreasing 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IL-6 and TNF-α,and oxidative damages.Further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WVBF modulates the signal transductions of the IRS1/PI3K/AKT/GLUT4 and AMPK pathways.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potentials of WVBF in the treatment of T2DM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its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Liver injury Skeletal muscle GLUT4
下载PDF
光质和光周期对山白兰苗木生长、生理的影响
2
作者 谢慈江 何福英 +2 位作者 刘莉 韦秋梅 杨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2-2373,共12页
为筛选出山白兰(Michelia baillonii)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宜的光环境,该研究以一年生山白兰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12、16 h·d^(-1)两个光周期,配合使用红蓝复合光(8R1B、6R1B)、红蓝紫绿复合光(8R1B1P1G、6R1B1P1G)4种光质和白光(W)对照... 为筛选出山白兰(Michelia baillonii)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宜的光环境,该研究以一年生山白兰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12、16 h·d^(-1)两个光周期,配合使用红蓝复合光(8R1B、6R1B)、红蓝紫绿复合光(8R1B1P1G、6R1B1P1G)4种光质和白光(W)对照,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隶属函数法,探讨了山白兰苗木生长、光合色素、内源激素含量对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处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光质、光周期及其交互作用对山白兰苗高增长量、叶面积、叶绿素a、玉米素(ZR)、脱落酸(ABA)的含量、内源激素比值[IAA/ABA、(IAA+GA_(3)+ZR)/ABA]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2)16 h·d^(-1)光周期有利于苗高增长量、叶面积、苗木质量指数、生物量、叶绿素a、生长素(IAA)、ZR的含量、内源激素比值的提高。(3)当光周期为16 h·d^(-1)时,8R1B处理下的苗高增长量、叶面积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大,分别为21.84 cm、158.39 cm~2和2.43;8R1B处理下的叶绿素a/b比值、ZR含量高于6R1B处理,8R1B1P1G处理下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IAA、赤霉素(GA_(3))的含量、叶绿素a/b、内源激素的比值较6R1B1P1G处理大。综上所述,较高比例红光的红蓝复合光质、适当延长光周期有利于提高山白兰苗木质量,而紫绿光的添加未对生长有促进效果,16 h·d^(-1)×8R1B处理是最适宜山白兰苗木生长的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白兰 LED 光质 光周期 生长 光合色素 内源激素
下载PDF
育苗基质、容器规格和施肥量对山桂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邱琼 杨德军 +2 位作者 钟萍 刘际梅 陈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开展了乡土珍贵树种山桂花容器苗育苗试验,研究了育苗基质、容器规格和施肥量3因素对山桂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苗基质、容器规格和施肥量3个因素对6月龄山桂花容器苗的苗高、地径、茎叶生物量、全株生物量、...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开展了乡土珍贵树种山桂花容器苗育苗试验,研究了育苗基质、容器规格和施肥量3因素对山桂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苗基质、容器规格和施肥量3个因素对6月龄山桂花容器苗的苗高、地径、茎叶生物量、全株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均有显著影响。育苗基质和容器规格对山桂花苗木的主根长和侧根数的影响不显著,而施肥量除了对叶片数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主根长和和侧根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6月龄山桂花容器育苗的最佳组合为育苗基质采用2份森林土+1份轻基质(腐熟的甘蔗渣+牛粪),容器规格为12cm×16cm,苗期每株施2. 4g的复合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桂花 育苗基质 容器规格 施肥量 苗木质量
下载PDF
山桂花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群落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宏伟 刘永刚 +3 位作者 冯弦 孟梦 李江 周云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山桂花的山地人工纯林及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群落的生活型谱、叶型谱、植物种类的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发现:山桂花纯林和山桂花混交林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山桂花的山地人工纯林及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群落的生活型谱、叶型谱、植物种类的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发现:山桂花纯林和山桂花混交林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的比例为高;山桂花纯林的中、矮高位芽植物比例比混交林高,而混交林的大高位芽植物、藤本高位芽植物比例比纯林高 山桂花纯林和混交林的叶级都以中型叶为主,大型叶次之,2种森林类型各叶级的比例分配基本一致,但两者叶级谱还是略有差异,2种林型的生活型特征符合热带植被的群落学特征 山桂花纯林的物种丰富度要比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高,山桂花纯林和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的Shannon Wiener指数(H′)值相差不大,而混交林的均匀度要比纯林高 根据群落中各植物重要值的大小,纯林的物种组成主要有:山桂花、鸡血树、黄毛榕、棕叶芦、山菅兰、竹叶草等;混交林的植物种有:山桂花、西南桦、苦竹、短刺栲、西南凤尾蕨、山菅兰、棕叶芦等 纯林和混交林群落层次都分为3层,其中纯林的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和幼树层种类较多,多达71个植物种,占总种数的51 82%;而混交林的灌木和幼树层有44种,占总种数的32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桂花 人工纯林 混交林 群落学 物种多样性 生活型谱 叶型谱
下载PDF
热带山桂花、西南桦人工幼林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莲芳 刘永刚 +2 位作者 孟梦 冯弦 陈宏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19,共6页
通过调查统计,在11年生和8年生山桂花和西南桦纯林、11年生山桂花与西南桦混交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内,分别发现种子植物113、106、75、74种和58种,分别隶属于52、52、43、40和28科。这些科中,有15科为5种林分的共有科,分别占... 通过调查统计,在11年生和8年生山桂花和西南桦纯林、11年生山桂花与西南桦混交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内,分别发现种子植物113、106、75、74种和58种,分别隶属于52、52、43、40和28科。这些科中,有15科为5种林分的共有科,分别占各林分类型总科的28.8%、28.8%、34.9%、37.5%和53.6%,其中热带成分共10科,占共有科的66.7%。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共19类,除中国特有在山桂花纯林中缺失外,天然林中的所有分布区类型在3种人工林内均有发现;热带成分分别占山桂花、西南桦纯林、山桂花与西南桦混交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总分布区类型(世界广布型不参与计算)的85.72%、83.11%、80.01%、86.90%和84.77%。说明山桂花、西南桦人工林具有良好的物种和区系多样性恢复的功能。可初步推断乡土树种山桂花、西南桦人工林在热带可实现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桂花 西南桦 人工林 天然林 植物区系
下载PDF
木兰科植物鹅掌楸和合果木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石生 谭宁华 +1 位作者 周俊 赵守训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5-120,134,共7页
作为木兰科植物亲缘关系与生理活性成分分布规律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对木兰科植物鹅掌楸及合果木的茎皮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鹅掌楸茎皮醇提物中除了β-谷甾醇、胡萝卜甙和蔗糖外还分离鉴定了5个已知化合物:epitulipinolide (1)、athe... 作为木兰科植物亲缘关系与生理活性成分分布规律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对木兰科植物鹅掌楸及合果木的茎皮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鹅掌楸茎皮醇提物中除了β-谷甾醇、胡萝卜甙和蔗糖外还分离鉴定了5个已知化合物:epitulipinolide (1)、atherospermidine (2)、(+)-syringaresinol-di-O-β-D-glucopyranoside (liriodendrin, 3) 、 (1S)-1,4-di-O-methylmyoinositol (liriodendritol, 4)和syringin (5);自合果木茎皮中除了β-谷甾醇外还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化合物:正二十四烷酸 (6)、(-)-parthenolide (7)、(-)-dihydroparthenolide (8)、(-)-N-acetylanonaine (9)、肉桂酸 (10)和(+)-syringaresinol (11)。基于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化学分类学角度支持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或相似的论点, 由于两种鹅掌楸化学成分与木兰科其他植物化学成分有不少相似之处, 无必要独立成科, 分亚科为好; 合果木属Paramichelia似无分属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鹅掌楸 合果木 化学成分 化学分类
下载PDF
山桂花育苗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邱琼 李江 +1 位作者 杨德军 袁莲珍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2004年1月于普文试验林场中心苗圃进行了山桂花苗木培育的育苗基质试验,结果表明:蔗渣+阔叶树种锯末+牛粪混合基质较适于作山桂花苗木培育,可在生产中大量推广应用。
关键词 山桂花 育苗基质
下载PDF
山桂花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宏伟 姜远标 +5 位作者 杨斌 李江 孟梦 冯弦 王达明 陈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6-11,共6页
在普文林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桂花人工林,应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开展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平均胸径14.10 cm,平均树高16.40 m,密度1 140株/hm2,林分蓄积量达144.78 m3/hm2。林木胸径生长分... 在普文林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桂花人工林,应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开展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平均胸径14.10 cm,平均树高16.40 m,密度1 140株/hm2,林分蓄积量达144.78 m3/hm2。林木胸径生长分化在2~3年即开始,5年生以后差别更加增大,树高生长的分化在14年生时仍不明显,表现出速生特性,林分密度调整可从5年生时开始。林中优势木树高比平均木高5.25 m,胸径比平均木大6.70 cm,单株材积为平均木的3.10倍,说明山桂花优树选择有较高的增益。胸径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0.116 439-0.020 579 D+0.001 449D2,树高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2.342 4-0.290 614 H+0.009 286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桂花 人工林 生长过程
下载PDF
山白兰木材干燥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韦鹏练 廖克波 +2 位作者 符韵林 俞建妹 袁振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9-231,245,共4页
利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山白兰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山白兰木材属易干木材,主要干燥缺陷为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两项缺陷等级均达到3级;干燥速度2级,较快;截面变形1~2级,无内裂。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 利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山白兰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山白兰木材属易干木材,主要干燥缺陷为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两项缺陷等级均达到3级;干燥速度2级,较快;截面变形1~2级,无内裂。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25~30mm厚山白兰木材干燥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白兰 木材 干燥特性 百度试验法
下载PDF
山白兰人工林生物量及生长规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秦武明 邱炳发 +2 位作者 覃静 徐同波 覃德文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长规律进行测定和研究,分析山白兰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和林分生物量,并建立山白兰林木生长方程。结果表明,山白兰生物量随着径阶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径阶的生物量... 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长规律进行测定和研究,分析山白兰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和林分生物量,并建立山白兰林木生长方程。结果表明,山白兰生物量随着径阶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差异较大;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02.0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7.10%,灌木层、草本层及腐殖质层生物量分别为12.79、0.24和2.07 t.hm-2。通过树干解析数据拟合的林木生长方程,拟合效果好、精度高,可用于该地区山白兰人工林生长过程预测。山白兰是早期速生、且保持较长快速生长的树种,在0-16 a为其胸径速生期,0-12 a为其树高速生期,材积生长在第27年达到数量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白兰 生物量 生长规律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海水 杨斌 +5 位作者 李其顺 李其峰 姜远标 王卫斌 曾杰 高松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14-20,共7页
在云南省的孟连县开展营造山桂花人工林施用N、P、NP、NPK肥及其每种植穴用量为0g、100g、200g、300g的不同施肥措施对3年生期间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3年生时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材积不同施肥处理的比... 在云南省的孟连县开展营造山桂花人工林施用N、P、NP、NPK肥及其每种植穴用量为0g、100g、200g、300g的不同施肥措施对3年生期间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3年生时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材积不同施肥处理的比不施肥处理的高1.6~5.4倍。所施用的4种肥料相比较,施肥效果为:N〉NP〉NPK〉P。其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平均材积,施用N的比施用NP的高2.7%,施用NP的比施用NPK的高49.3%,施用NPK的比施用P的高191.8%。不同施肥量对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林木生长的效应是P300g〉200g〉100g〉0g;N和NP是200g〉300g〉100g〉0g;NPK是300g〉100g〉200g〉0g。受当地气候影响,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的生长可分为两季,12月~次年5月处于旱季,因气温低,降水少其幼林生长慢,6—11月为雨季,气温高、降水足其幼林生长快,雨季生长量比旱季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措施 山桂花人工林 林木生长量
下载PDF
滇黄芩中的两个酮甙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忠荣 邱明华 聂瑞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11,共4页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口山)酮甙,分别命名为:滇黄芩甙C(I)和滇黄芩甙D(Ⅱ).经各种光谱解析及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推定为:2,3,4,5-四甲氧(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基(6←l)-...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口山)酮甙,分别命名为:滇黄芩甙C(I)和滇黄芩甙D(Ⅱ).经各种光谱解析及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推定为:2,3,4,5-四甲氧(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基(6←l)-β-D-吡喃木糖甙(I)和3,4,5-三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基(6←1)-β-D-吡喃本糖甙(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科 滇黄芩 山酮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幼林期的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海水 杨斌 +3 位作者 李其顺 李其峰 姜远标 赵文书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在云南省孟连县进行了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幼林期施用N、P、K、NP、NPK、NK、KP肥及不施肥(CK)的试验,以观测其施肥效应。通过对各施肥处理的山桂花3年生幼林期林木的胸径、树高、材积、树冠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在山桂花3年生的幼... 在云南省孟连县进行了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幼林期施用N、P、K、NP、NPK、NK、KP肥及不施肥(CK)的试验,以观测其施肥效应。通过对各施肥处理的山桂花3年生幼林期林木的胸径、树高、材积、树冠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在山桂花3年生的幼林期间,对其幼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施用N肥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施用NP肥;再次是施用NPK混合肥;第4是施用NK肥;另4种施肥处理(含CK),对山桂花幼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山桂花3年生的幼林期内,2.5年生基本是其幼林径、高生长的高峰期;而年生长节律显现的是6~10月雨季山桂花林木的生长量比11月~次年5月旱季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桂花人工林 3年生幼林期 施肥效应
下载PDF
不同种源及家系山桂花3年生人工幼林林木的高、径生长效应 被引量:16
14
作者 史富强 周凤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91-94,共4页
对所营建的4个地理种源及其99个家系山桂花人工幼林(3年生)林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山桂花人工幼林在种源及其家系间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以普文种源生长为最好,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树高达2.3 m,... 对所营建的4个地理种源及其99个家系山桂花人工幼林(3年生)林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山桂花人工幼林在种源及其家系间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以普文种源生长为最好,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树高达2.3 m,胸径为1.8 cm。而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树高生长以19号家系表现最优,林木胸径生长以28号家系表现最优。综合表现最佳的家系有1、2、3、4、7、8、10、11、12、15、18、19、20、21、23、24、25、26、27、28、29、30、31、36、46、47、71,共2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家系 山桂花 人工幼林 林木高径生长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黄秦艽对雪上一枝蒿急性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先菊 陈慧 +2 位作者 李梅 伊雪佳 余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利用芯片技术探讨黄秦艽对雪上一枝蒿所致小鼠心脏急性毒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2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雪上一枝蒿氯仿部位组(CFA)和黄秦艽水提物组(WVBF),通过表达谱对各组心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 目的:利用芯片技术探讨黄秦艽对雪上一枝蒿所致小鼠心脏急性毒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2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雪上一枝蒿氯仿部位组(CFA)和黄秦艽水提物组(WVBF),通过表达谱对各组心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研究.结果:WVBF对CFA诱导的急性心脏毒性具有明显的解毒效果,染毒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机体内物质的异常代谢,WVBF主要通过干扰CFA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及线粒体功能紊乱过程,提高细胞存活率,使心肌恢复正常功能.结论:黄秦艽可以通过多条信号通路缓解雪上一枝蒿所致的小鼠心肌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 黄秦艽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功能紊乱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下载PDF
滇黄芩甙A和B的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忠荣 邱明华 聂瑞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9-23,共5页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酮二糖甙,经~1H NMR,^(13)C NMR,FAB-MS,MS,2D NMR,UV,IR等物理方法和化学反应,推定为:2,3,4,7-四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6←1)-β-D-木糖甙(1)和7-...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酮二糖甙,经~1H NMR,^(13)C NMR,FAB-MS,MS,2D NMR,UV,IR等物理方法和化学反应,推定为:2,3,4,7-四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6←1)-β-D-木糖甙(1)和7-羟基-2,3,4-三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6←1)-β-D-木糖甙(2),分别命名为:滇黄芩甙A和滇黄芩甙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科 滇黄芩 滇黄芩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西南桦、山桂花、肉桂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林红 李思广 +2 位作者 蒋云东 张快富 罗娅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51-55,共5页
通过样方调查法分别对普文试验林场林龄为15年的3种人工林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3种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西南桦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是最大,分别为3.06和91.82%。生物量最大的也是西南桦林,其值为115.82... 通过样方调查法分别对普文试验林场林龄为15年的3种人工林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3种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西南桦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是最大,分别为3.06和91.82%。生物量最大的也是西南桦林,其值为115.82 t·hm-2,年增长量为7.72 t·hm-2,远高于当地天然热带次生林的4.184 t·hm-2。这说明西南桦较其他阳性树种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表现出了较高的生产能力,加之它又是一个乡土树种,因此可在云南热区造林项目中大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山桂花 肉桂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山桂花地径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玉梅 杨德军 +4 位作者 邱琼 钟萍 陈勇 杨利华 陈显兵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对150年生山桂花天然林地径生长特点进行研究,同时与相同环境下35年生人工林地径生长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地山桂花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整体上优于山桂花天然林的土壤理化性质.(2)山桂花天然林地径生长曲线呈双S型,表明其有2... 对150年生山桂花天然林地径生长特点进行研究,同时与相同环境下35年生人工林地径生长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地山桂花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整体上优于山桂花天然林的土壤理化性质.(2)山桂花天然林地径生长曲线呈双S型,表明其有2个速生阶段.(3)山桂花天然林的连年生长量龄级生长曲线变化有5个生长高峰,分别是第6龄级、9龄级、11龄级、13龄级、17龄级.其中峰值更高、 曲线更陡的是第17龄级(9.33cm),是整个连年生长量龄级变化值最大的龄级.其次是第13龄级(8.88cm),再次是11龄级(8.2cm),峰值最小的是第6龄级(6.73cm).(4)在相同环境下,35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地径生长量是山桂花天然林地径生长量的1.93倍,说明人工培育可大幅提高山桂花生长速度、 缩短培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桂花 地径 土壤理化性质 龄级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山白兰叶面积分析及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慧 郑明朝 +1 位作者 谢安德 王凌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862-10864,10876,共4页
[目的]建立合理准确的叶面积测定方法,为山白兰的栽培管理,科研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山白兰叶片为材料,对其叶长、叶宽、叶长×叶宽与叶面积的关系以及5种不同方法测定叶面积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 [目的]建立合理准确的叶面积测定方法,为山白兰的栽培管理,科研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山白兰叶片为材料,对其叶长、叶宽、叶长×叶宽与叶面积的关系以及5种不同方法测定叶面积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叶长、叶宽、叶长×叶宽与叶面积均呈高度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844和0.987,且各回归方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但以叶长×叶宽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S=0.644LW+1.175拟合得最好;5种不同方法测定叶面积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测定结果的精确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图像处理法、求积仪法、回归方程法、纸称重法和打孔称重法;叶面积聚类分析可把5种不同方法分为2类。[结论]综合考虑到非破坏性取样及野外直接操作等因素,认为最佳测定山白兰叶面积的方法是回归方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白兰 叶面积 相关分析 测定方法
下载PDF
云南木兰科植物一新变种 被引量:2
20
作者 司马永康 蒋宏 李玉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6-266,共1页
报道了云南木兰科植物一新变种。
关键词 云南 木兰科 植物 新变种 白领合果合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