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nostic impa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in-hospit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Delphine Ingremeau Sylvain Grall +4 位作者 Florine Valliet Laurent Desprets Fabrice Prunier Alain Furber Loïc Bière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20年第1期44-54,共11页
BACKGROUND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mortality despite early revascularization and optimal medical therapy.Tailoring individual management by considering patients’specificities... BACKGROUND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mortality despite early revascularization and optimal medical therapy.Tailoring individual management by considering patients’specificities may help in improving post-STEMI survival.AIM To evaluate whether in-hospit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may be involved in post STEMI prognosis among overweight patients.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2070 patients with a STEMI between January 2005 and December 2012 in the French observational cohort,“Registre d’Infarctus Maine-Anjou”.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in-hospit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TS Of 705 patients(35.3%)were presented as being of normal weight,defined as a 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877(43.9%)had a BMI between 25 and 30 kg/m^2and 416(20.8%)had a BMI≥30 kg/m^2.One-yea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was lower for BMI≥25 kg/m^2(5.3%and 7.1%)patients than for normal weight patients(10.8%)(P=0.001).We foun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BARC 3 on mortality and BMI groups.While a BARC 3 was related to a higher 1-year mortality in general(HR:2.58,95%CI:1.44-4.64,P≤0.001),prognosis was even worse in normal weight patients(HR:2.97,95%CI:1.61-5.5,P<0.001)than for patients with a BMI≥25 kg/m^2(HR:1.94,95%CI:1.02-3.69,P=0.041).CONCLUSION Normal weight patients presented higher rates of in-hospit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nd lower survival after a STEMI.Excess mortality might be due to greater vulnerability to bleeding amongst normal weight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Body mass index bleeding complications Obesity paradox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the risk of bleed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taking dabigatran:a cohort study 被引量:2
2
作者 Ming-Hui LI Li-Hua HU +7 位作者 Yu-Rong XIONG Yu YU Wei ZHOU Tao WANG Ling-Juan ZHU Xi LIU Hui-Hui BAO Xiao-Shu CHENG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93-201,共9页
Background Uncertainty remains regard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BMI)and the risk of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MI... Background Uncertainty remains regard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BMI)and the risk of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MI and the risk of bleeding in elderly NVAF patients taking dabigatran.Methods A total of 509 elderly NVAF patients,who were being treated at twelve centers in China from Febr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and taking dabigatran,were analyzed.The exposure and outcome variables were BMI at baseline and bleeding events within the subsequent six months,respectively.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MI and the risk of bleeding.Moreover,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with cubic spline functions and smooth curve fitting was conducted.Results During the six-month follow-up,50 participants experienced bleeding.Every 1 kg/m^2 increase in BMI was associated with a 12%increased risk of bleeding(P=0.021).Compared to those with BMI values in Tertile 1(<22.5 kg/m^2),the adjusted hazard ratio(HR)of bleeding for participants in Tertile 2(22.5–25.3 kg/m^2)and Tertile 3(>25.3 kg/m^2)were 2.71(95%CI:1.02–7.17)and 3.5(95%CI:1.21–8.70),respectively.The Ptrend-value was significant in all models.The adjusted smooth curve showed a linear association between BMI and bleeding.None of the stratified variables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 modification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MI and bleeding(Pinteraction>0.05).Conclusions BMI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bleeding in elderly NVAF patients treated with dabigatr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bleeding BODY mass index DABIGATRAN
下载PDF
不同滴灌模式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晨 李前 +6 位作者 于江 赵洪祥 闫伟平 孙宁 张治安 张丽华 边少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8-446,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玉米对不同滴灌模式的生理响应机制,寻求滴灌方式与滴灌定额之间的优化方案,为半干旱区玉米节水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可移动式防雨棚进行2年的小区试验,以玉米品种‘富民985’为试验材料,设置地上滴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玉米对不同滴灌模式的生理响应机制,寻求滴灌方式与滴灌定额之间的优化方案,为半干旱区玉米节水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可移动式防雨棚进行2年的小区试验,以玉米品种‘富民985’为试验材料,设置地上滴灌与浅埋滴灌2种滴灌方式,玉米全生育期300、400和500 mm 3个滴灌定额,即地上滴灌-300 mm(T1)、地上滴灌-400 mm(T2)、地上滴灌-500 mm(T3)、浅埋滴灌-300 mm(T4)、浅埋滴灌-400 mm(T5)和浅埋滴灌-500 mm(T6)6个处理,研究不同滴灌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根系伤流强度的影响。[结果]与T1、T2和T4处理相比,T3、T5和T6处理玉米大喇叭口期(V12)、吐丝期(R1)和灌浆期(R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叶肉导度(AMC)、光系统Ⅱ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光系统Ⅱ实际光合效率(Φ_(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增加,气孔限制百分率(L s)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下降。不同滴灌模式条件下,T3、T5和T6处理玉米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根系伤流强度均呈增加趋势,且显著高于T1、T2和T4处理,但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采用浅埋滴灌-全生育期400 mm滴灌定额(T5处理)的滴灌模式的玉米在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方面均表现较佳,获得了节水与高产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 光合作用 氮代谢酶 伤流强度
下载PDF
种植模式对水稻根系分布与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椿禹 刘月月 +4 位作者 邵玺文 郭丽颖 滕宇 杜娟 耿艳秋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66,82,共10页
【目的】探究种植模式对水稻的根系特性、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移栽淹灌(TFR)、旱直播淹灌(DDSF)和旱直播干湿交替灌溉(DDSA)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0~20 cm土层根系形态、根系生理、氮素... 【目的】探究种植模式对水稻的根系特性、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移栽淹灌(TFR)、旱直播淹灌(DDSF)和旱直播干湿交替灌溉(DDSA)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0~20 cm土层根系形态、根系生理、氮素吸收量和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在主要生育期,直播模式较移栽模式增加了根干物质量、根直径和0~10 cm土层根分布,减少了10~20 cm土层根系分布;DDSA处理增加了旱直播稻的根干物质量、根直径、0~10 cm土层根分布,减少了10~20 cm土层根分布;②在幼穗分化期后,直播模式降低了根系活力等指标;DDSA处理增加旱直播稻的根系活力等指标。③各处理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总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吸收量和产量表现为:TFR处理>DDSA处理>DDSF处理。移栽模式较直播模式有更深的根系分布和相对较高的根系活力,是其氮素积累量多和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旱直播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增加旱直播稻的深层土壤根系分布,提升了根系活力,进而促进了氮素吸收,提高了产量。【结论】综上可知,旱直播干湿交替灌溉有望提高旱直播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根系分布 氮素积累 伤流液组分 产量
下载PDF
C臂CT引导的穿刺活检联合动脉栓塞在高出血风险肾肿物诊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孙占国 闫焱 +4 位作者 方毅 刘一铭 许凯豪 韩新巍 焦德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 探讨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联合肾动脉栓塞在高出血风险肾肿物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行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同步肾动脉栓塞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C臂CT... 目的 探讨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联合肾动脉栓塞在高出血风险肾肿物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行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同步肾动脉栓塞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同步肾动脉栓塞术后24 h内,完成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并与术前指标对比。结果 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为(66.5±7.0)岁。所有患者均为影像学诊断为肾癌,14例出现远处转移,3例因严重合并症无法耐受手术。高出血风险原因:9例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症需行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且无法停药,8例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17例患者均成功取材,病理结果示16例为肾透明细胞癌,1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术中15例患者出现肾动脉出血需行栓塞辅助治疗,均成功止血。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7、0.77、0.57、-0.88,均P>0.05)。结论 C臂CT引导的肾穿刺活检联合肾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物活检 出血 C臂CT 肾动脉栓塞
下载PDF
外源稀土对水稻伤流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常江 张自立 +2 位作者 郜红建 黄界颍 甘旭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应用微区试验和伤流测定法研究了外源稀土对水稻根系合成氨基酸和激素的效应,以及对伤流中无机营养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施低浓度稀土能促进根系合成,显著增加氨基酸总量和激素在伤流中的含量,提高营养离子的吸收;但... 应用微区试验和伤流测定法研究了外源稀土对水稻根系合成氨基酸和激素的效应,以及对伤流中无机营养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施低浓度稀土能促进根系合成,显著增加氨基酸总量和激素在伤流中的含量,提高营养离子的吸收;但高浓度稀土却有着明显的抑制效应。应用数学模拟的方法计算出稀土抑制氨基酸合成的半效应值(或50值)约为350~500mg/kg。稀土提高了伤流液中钙的含量,而对磷、钾的含量起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伤流 水稻
下载PDF
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伤流液与稻米镉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彭鸥 李丹阳 +6 位作者 刘寿涛 罗海艳 魏祥东 叶长城 刘孝利 铁柏清 陈文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立足于我国水稻受镉污染的实际情况,研究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伤流液镉含量与稻米镉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镉污染地区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指导。采用营养液培育试验方法,选择中嘉早17和泰优390两个水稻品种,设置CK(... 立足于我国水稻受镉污染的实际情况,研究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伤流液镉含量与稻米镉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镉污染地区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指导。采用营养液培育试验方法,选择中嘉早17和泰优390两个水稻品种,设置CK(0μg·L^(-1))、Cd10(10μg·L^(-1))、Cd50(50μg·L^(-1))、Cd200(200μg·L^(-1))、Cd500(500μg·L^(-1))和Cd1000(1 000μg·L^(-1)) 6个Cd浓度处理,分析不同浓度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各部位镉含量与糙米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ρ(Cd)≤10μg·L^(-1)处理对水稻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未达显著水平(P>0. 05),当ρ(Cd)>10μg·L^(-1)时有抑制作用,Cd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伤流液中镉含量增加幅度与各部位变化趋于一致。伤流液镉含量与糙米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且在分蘖期伤流液镉含量能较好地用于预测水稻镉毒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营养液培育 伤流液
下载PDF
玉米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生物量、根系伤流及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峰 娄莹 +5 位作者 刘沁林 范元芳 刘卫国 雍太文 王小春 杨文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056-4064,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套作种植条件下,玉米不同行距配置对大豆生物量、根系伤流及其养分的影响,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合理的群体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2—2013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中大豆为研究对... 【目的】通过研究套作种植条件下,玉米不同行距配置对大豆生物量、根系伤流及其养分的影响,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合理的群体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2—2013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中大豆为研究对象,固定玉米和大豆带宽200 cm,设置3个玉米窄行处理,分别是A1(20 cm+180 cm;窄行20 cm,宽行180 cm)、A2(40 cm+160 cm)和A3(60 cm+140 cm)。两行大豆种植于玉米宽行中,行距40 cm;净作大豆为对照,行距70 cm,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大豆第三节龄期(V3)、第五节龄期(V5)与盛花期(R2)分析玉米不同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根系生物量、氮磷钾的积累、伤流强度及伤流液组分的影响。【结果】套作大豆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系氮磷钾养分积累随着玉米窄行行距的增加而降低,且显著低于净作对照(P<0.05)。根系伤流强度在各处理下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增加,同一生育时期伤流强度从A1到A3逐渐降低,但A1和A2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A1处理下大豆根系伤流强度在V3、V5及R2期比净作处理平均低27.69%、26.11%和23.23%。除V5期大豆根系伤流组分铵态氮含量低于V3和R2期外,硝态氮、全磷、全钾、可溶性糖含量随大豆生育时期推进逐渐增加,且均低于净作对照。通过相关分析,大豆地上地下生物量与根系养分积累量、伤流强度及组分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中,行距配置的差异性导致大豆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系伤流强度的变化而影响根系养分的吸收和物质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套作 生物量 根系伤流 养分
下载PDF
丝瓜伤流液对灰葡萄孢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微 朱小平 +3 位作者 高书国 周丽艳 史风玉 侯东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采用离体、活体试验研究了丝瓜伤流液对灰葡萄孢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 ,丝瓜伤流液能明显抑制灰葡萄孢的生长、产孢和侵染致病 ;加热 80℃以下抑菌活性稳定 ,室温下保存 1年以上抑菌效果仍很明显。
关键词 丝瓜伤流液 灰葡萄孢 抑菌活性 稳定性 生长 植物病害
下载PDF
施钾量对高产夏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李波 张吉旺 +4 位作者 崔海岩 靳立斌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93-2099,共7页
倒伏是玉米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施钾量对高产夏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为钾肥科学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设置6个施钾水平,研究高产条件下施钾量对夏玉米基部茎节穿刺强度、伤流量和... 倒伏是玉米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施钾量对高产夏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为钾肥科学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设置6个施钾水平,研究高产条件下施钾量对夏玉米基部茎节穿刺强度、伤流量和产量的影响,并观察基部第3茎节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施钾肥能显著提高茎秆的穿刺强度,DH661和ZD958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17.90%和25.57%,但不同茎节提高幅度不同。伤流液的强度随着施钾量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开花前促进作用大,吐丝期DH661和ZD958施钾180kghm2时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4.30%和29.68%。单位面积内维管束增加,特别是小维管束增多是提高茎秆穿刺强度的关键。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DH661和ZD958分别在施钾180kghm2和240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钾量 穿刺强度 伤流液 茎秆显微结构
下载PDF
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玉米品种苗期伤流液性状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吴雅薇 李强 +4 位作者 豆攀 孔凡磊 马晓君 程秋博 袁继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8-288,共11页
【目的】研究了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苗期生长、伤流性状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比较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对低氮胁迫响应的差异,以期为西南丘陵地区耐低氮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成... 【目的】研究了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苗期生长、伤流性状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比较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对低氮胁迫响应的差异,以期为西南丘陵地区耐低氮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成单30’和两个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三北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培试验,营养液设置4个氮水平:0、0.05、0.5、5 mmol/L。测定了苗期株高等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计算了根冠比、活跃吸收面积比、伤流液中可溶性蛋白等转运速度及氨基酸/硝态氮浓度的比值。【结果】低氮胁迫下玉米苗期苗高、茎粗、叶面积、SPAD、单株干重、地上部干重、伤流强度,伤流液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转运速度,氨基酸和硝态氮转运速度及浓度,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均显著下降,但耐低氮品种各指标的降幅均低于低氮敏感品种。根冠比、伤流液中氨基酸/硝态氮浓度比值均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浓度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耐低氮品种根冠比增幅低于低氮敏感品种,而可溶性蛋白浓度的增幅高于低氮敏感品种,且低氮胁迫下耐低氮品种根系活力、伤流液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低氮敏感品种。【结论】耐低氮品种在低氮胁迫下能够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进而促进了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提高了伤流液中各组分的浓度和转运速度,较好地维持了碳氮循环,从而有效地协调了植株地上、地下部养分和物质的分配,控制了根冠比的增加,维持了地上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氮胁迫 生长 伤流性状 根系活力
下载PDF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重量变化及其与叶片光合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苗苗 邓宏中 +4 位作者 徐克章 张治安 李大勇 徐仲伟 袁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5-799,共5页
以根系伤流液的重量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研究了吉林省1923~2004年育成的22个大豆品种在盛花期(R2),结荚期(R4)和鼓粒期(R6)根系伤流液重量的变化及其与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结果表明: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品种的育成年份呈正相... 以根系伤流液的重量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研究了吉林省1923~2004年育成的22个大豆品种在盛花期(R2),结荚期(R4)和鼓粒期(R6)根系伤流液重量的变化及其与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结果表明: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品种的育成年份呈正相关变化,但年度间表现存在差异,2009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010年在R2、R4和R6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 a伤流液重量的平均值在R4期与育成年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导致了植株根系伤流液重量的增加。根系伤流液重量在R2期较低、R4期最大、R6期最小。R2和R4期根系伤流液重量均与Pn呈显著正相关。大豆R2和R4期根系伤流液重量可以作为功能叶片Pn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系 伤流液重量 净光合速率
原文传递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与叶片光合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宏中 李鑫 +3 位作者 徐克章 李大勇 孙苗苗 张治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与植株光合的关系,于2010—2011年,选用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2个大豆品种,研究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结果表明,大...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与植株光合的关系,于2010—2011年,选用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2个大豆品种,研究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在增加根系伤流液质量的同时,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也得到增加,其中盛花期(R2)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的育成年份呈显著正相关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R2)最高,结荚期(R4)和鼓粒期(R6)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极低.对R2、R4和R6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Pn的相关分析表明,R2可溶性糖含量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R4、R6相关不显著.R2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植株光合能力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系伤流液 可溶性糖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玉米果穗维管束系统的发育及其与穗粒库容的关系 被引量:27
14
作者 何启平 董树亭 高荣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5-1000,i0002-i0003,共8页
应用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系统观察了玉米穗、粒发育期间穗轴及小穗柄内维管束的分化、发育和联络,测量了不同维管束的横截面积;收集测定了果穗发育过程中果柄伤流液;探讨了穗、粒维管束的发育与穗粒库容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穗内维管束... 应用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系统观察了玉米穗、粒发育期间穗轴及小穗柄内维管束的分化、发育和联络,测量了不同维管束的横截面积;收集测定了果穗发育过程中果柄伤流液;探讨了穗、粒维管束的发育与穗粒库容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穗内维管束联络系统的分化发育与穗分化相一致;穗柄—穗轴—籽粒的维管联络在双小穗期初步建成,至穗分化结束时完善成熟;不同穗位、粒位的果穗维管束数目、面积上存在显著差异,下位退化穗和果穗顶部的维管束发育差;穗柄与穗轴内的大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与穗粒数、籽粒干重、籽粒体积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发育期间,穗柄伤流量及输送效率的变化趋势与籽粒干重的增长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维管束系统 伤流液 穗粒库容
下载PDF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玉米和大豆根系伤流液中无机元素流量 被引量:10
15
作者 段留生 张明才 +2 位作者 董学会 田晓莉 李召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71-2673,共3页
植物根系伤流液组分是根系活力和根冠关系的重要指标,应用高压硝化处理和ICP-AES法分别同时测定了玉米(品种3138)和大豆(品种鲁豆11)根系伤流液中18种无机元素流量。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根系伤流液中无机元素种类、流量及随生长发育期变... 植物根系伤流液组分是根系活力和根冠关系的重要指标,应用高压硝化处理和ICP-AES法分别同时测定了玉米(品种3138)和大豆(品种鲁豆11)根系伤流液中18种无机元素流量。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根系伤流液中无机元素种类、流量及随生长发育期变化均有差异。玉米根系伤流液中流量较大的为K,Ca,Mg,P,Na,Si,Zn,Mn,Fe等,范围为1~1 851.5μg.h-1.plant-1,B,Cu和Mo均低于1μg.h-1.plant-1,检测不到Co,Cd,Ba,Pb,Sr,As的存在。从拔节期到灌浆期,各无机元素流量有随生育期下降的趋势。大豆根系伤流液中流量较大的为Ca,Mg,K,P,Na,Zn,Mn,Fe,Cu等,范围为1~1 158μg.h-1.plant-1,B和Mo均低于1μg.h-1.plant-1,检测不到Si,Co,Cd,Ba,Pb,Sr,As的存在,各元素随大豆生长发育期呈现不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无机元素 根系伤流液 玉米 大豆
下载PDF
玉米根系伤流量与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国强 周吉 +3 位作者 曹治彦 路小芳 徐萍 张正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7,共4页
为探讨伤流量日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筛选抗旱节水品种。本研究对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日伤流量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上午时的根系伤流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7:00-8:30的伤流量与产量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说明清... 为探讨伤流量日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筛选抗旱节水品种。本研究对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日伤流量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上午时的根系伤流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7:00-8:30的伤流量与产量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说明清晨时的伤流量可以作为一个直接的抗旱性指标。同时以上午时的伤流量和产量为指标可将供试品种分为四类,其中蠡玉18、冀玉9、郑单958、邢抗2、鲁玉13为伤流量较高的抗旱稳产性品种,浚单20为高伤流量的抗旱节水高产品种,这两类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抗旱节水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伤流量 产量
下载PDF
铵态氮和硝态氮营养对水、旱稻根系形态及水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勇 周毅 +1 位作者 郭世伟 沈其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4-298,共5页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和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水培供应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的方法培养水稻和旱稻,并对水稻和旱稻的根系形态进行了扫描分析;同时,通过测定根系伤流液和采用HgCl2抑...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和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水培供应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的方法培养水稻和旱稻,并对水稻和旱稻的根系形态进行了扫描分析;同时,通过测定根系伤流液和采用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比较了水稻和旱稻根系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的差异。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干质量明显低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但单位根表面积的水分吸收与根系伤流液量比硝态氮营养高;3种形态氮素营养水稻(或旱稻)运输水分的主要方式均是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途径,但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系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途径运输水分的能力明显高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与水稻相比,旱稻对硝态氮营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稻 氮素形态 水通道蛋白 根系伤流液 水分吸收 根系形态
下载PDF
SHK-6对大豆根系生理活性和激素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明才 段留生 +3 位作者 何钟佩 翟志席 曾建波 李召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6,共5页
以鲁豆1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拌种和分枝期叶面喷施,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大豆根系对物质吸收和合成能力的变化及SHK-6调控的效应。结果表明,SHK-6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还原能力和伤流量,显著促进了根系对硝态氮吸收和氨... 以鲁豆1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拌种和分枝期叶面喷施,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大豆根系对物质吸收和合成能力的变化及SHK-6调控的效应。结果表明,SHK-6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还原能力和伤流量,显著促进了根系对硝态氮吸收和氨基酸合成与转化;SHK-6显著提高伤流液中各个生育期内IAA、GAs和CTKs含量,而ABA含量前期SHK-6处理是显著低于对照,生育后期显著促进了ABA的运输量;SHK-6显著提高了产量,改善了产量构成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 大豆 根系 伤流 激素
下载PDF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玉姣 徐克章 +3 位作者 陈展宇 李大勇 赵新宇 张治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5,共7页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根系伤流液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以吉林省1923-2009年间育成的29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液中的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游离氨基酸(FAA)的浓度、总量。结果表明:大豆根系伤流液中含有...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根系伤流液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以吉林省1923-2009年间育成的29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液中的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游离氨基酸(FAA)的浓度、总量。结果表明:大豆根系伤流液中含有大量的FAA;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增加了根系伤流液中硝态氮、FAA的浓度和总量,但铵态氮的浓度有所降低,其总量随着育成年代的变化不显著;同一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中的氮浓度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降低,氮总量由于受到其浓度和伤流强度的共同影响,表现为R4期最高,R2期次之,R6期最低。由此说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提高了根系伤流液中含氮化合物的水平,R2期氮代谢最为旺盛,是大豆需氮的关键时期,应注意合理追施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系伤流液 硝态氮 铵态氮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水稻籽粒中乙烯和ACC对土壤水分的反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凯 叶玉秀 +2 位作者 唐成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9-546,共8页
以武运粳8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材料,自抽穗后9d至成熟期进行保持浅水层(WW)、土壤轻度落干(MD)和土壤水分严重亏缺(SD)3种处理。观察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灌浆期籽粒中乙烯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 以武运粳8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材料,自抽穗后9d至成熟期进行保持浅水层(WW)、土壤轻度落干(MD)和土壤水分严重亏缺(SD)3种处理。观察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灌浆期籽粒中乙烯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并使用化学调控物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D显著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SD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籽粒中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在MD中降低,在SD中增加。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及根系伤流液中ACC浓度与籽粒中ACC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灌浆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花后9~13d喷施乙烯合成的抑制物质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明显降低籽粒中ACC的浓度和乙烯的释放速率,显著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以及籽粒中的蔗糖合成酶(SuSase)、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ase)活性;喷施乙烯释放的促进物质乙烯利,结果则相反。表明结实期土壤轻度落干或适度干旱处理可以抑制水稻体内乙烯的产生,促进籽粒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 乙烯 籽粒灌浆 根系伤流液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