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edle Knife Release Combined with Microporous Decompression in Subchondral Bone Marrow Edema Area for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1
作者 HU Yong-zhao XU Ying-feng +5 位作者 ZHANG Jian RUAN Zhi-hua XU Tong ZHAO Teng-fei HAN Bing-qiu ZHANG Yi-pu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第6期45-51,共7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lease with needle knife combined with microporous decompression in bone marrow edema area of subchndral bone for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From March 2019 to...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lease with needle knife combined with microporous decompression in bone marrow edema area of subchndral bone for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0,66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ber table.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lease with needle knife combined with microporous decompression in bone marrow edema area,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lease with needle knife.Visual analogue scale(VAS),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y composite index(WOMCA)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VAS scores of knee pain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WOMAC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ime.The WOMAC scro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and there was an interactive effect on time factor.Conclusion:Release with needle knife combined with microporous decompression in bone marrow edema area of subchondral bone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it can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improve the function of joint,reduce inlfammatory reaction,and then delay the pathological progress of KOA,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needle knife Subchondral bone bone marrow edema area Microporous decompression Knee osteoarthrosis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腹部内脏脂肪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2
作者 唐丽 李莉明 +2 位作者 蒋耀军 刘宏建 高剑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分布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因“高血压查因”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A的54例患者,利用定量CT(QCT)测量腰1~3椎体的BMD值,测量腰2椎体层面...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分布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因“高血压查因”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A的54例患者,利用定量CT(QCT)测量腰1~3椎体的BMD值,测量腰2椎体层面的腹部总脂肪面积(TF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及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按照BMD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24例)、B组(骨量正常组,30例)。结果与B组相比,A组年龄、VFA、总胆固醇及立位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与肾素活性(PRA)的比值增高,立位的血浆肾素水平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BMD与年龄(r=-0.521、P<0.05)、VFA(r=-0.373,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VFA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内脏脂肪增多较非内脏脂肪增多的PA患者BMD值降低(P<0.05)。结论内脏脂肪增多的PA患者更容易表现为低骨量,VFA增高可能是PA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骨密度 内脏脂肪面积 定量CT
下载PDF
探讨定量CT及生物电阻抗测定内脏脂肪面积和骨密度的关系
3
作者 张丽华 秦迁 +2 位作者 陈静锋 杨阳 丁素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4,87,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 tomography,QCT)及生物电阻抗(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定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与骨密度(Bone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 tomography,QCT)及生物电阻抗(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定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与骨密度(Bone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1131例体检者行QCT和BIA测定的VFA及BMD,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多因素线性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采用Bland-Altman评估两者测定VFA的一致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QCT和BIA测定的VFA与BMD呈负相关(r=-0.197和r=-0.2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FA(BIA)是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OR=1.010,95%CI:1.005~1.015);VFA(QCT)是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QCT和BIA测量VF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VFA是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测定VFA的QCT和BIA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采用BIA测定的VFA评估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下降 内脏脂肪面积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定量CT 生物电阻抗
下载PDF
面积骨化率——常规超声定量评估青少年骨龄的新参数
4
作者 杨亚梅 张莉 +7 位作者 张怡璇 赵泽庆 谷怡琳 陈适 潘慧 王凤丹 杨筱 李建初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探索常规超声定量评估青少年骨龄的新参数——面积骨化率(area ossification ratio,AOR),并评价AOR与放射学骨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山东省某中学的健康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左侧尺骨茎突冠状面、桡骨茎突冠状面、... 目的探索常规超声定量评估青少年骨龄的新参数——面积骨化率(area ossification ratio,AOR),并评价AOR与放射学骨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山东省某中学的健康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左侧尺骨茎突冠状面、桡骨茎突冠状面、股骨外上髁冠状面、胫骨内侧髁冠状面及胫骨后正中矢状面5个部位的超声图像,勾画出二维超声图像中的骨化中心及骨骺面积,计算AOR,并与Greulich⁃Pyle(GP)图谱法测量的放射学骨龄进行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及Bland⁃Altman法评估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一致性。结果共纳入179名(男:109名,女:70名)健康青少年;男、女青少年5个部位的AOR与放射学骨龄之间均呈显著或高度相关(r=0.60~0.91);男、女青少年5个部位的AOR总和与放射学骨龄呈高度相关(男:r=0.95,女:r=0.87)。不同医师及同一医师测量的AOR值具有较高可重复性(观察者间一致性:ICC=0.926,P<0.001;观察者内一致性:ICC=0.954,P<0.001)。结论青少年的AOR总和与放射学骨龄呈高度相关,其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AOR是常规超声定量评估青少年骨龄的可靠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面积骨化率 骨龄 青少年
下载PDF
大麻素2型受体在加速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
5
作者 范登莹 翟浩嫣 +6 位作者 刘慧娟 赵圆 李东娜 乔星 康文静 朱德超 刘春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在正畸过程中对小鼠正畸牙移动(OTM)速率和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 筛选CB2^(-/-)和同窝WT型各30只雄性小鼠,6周龄时建立牙齿移动模型,建模时间分别为0、3、7、14、21 d(n=6)后取材,经体视显微镜测...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在正畸过程中对小鼠正畸牙移动(OTM)速率和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 筛选CB2^(-/-)和同窝WT型各30只雄性小鼠,6周龄时建立牙齿移动模型,建模时间分别为0、3、7、14、21 d(n=6)后取材,经体视显微镜测量牙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根压力区牙周组织变化;TRAP染色统计根压力区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压力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阳性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正畸牙移动距离测量结果显示,在21 d内,随着时间延长,牙齿移动距离逐渐增加,且3、7、14、21 d时CB2^(-/-)组牙齿移动距离均较WT小鼠增加;HE染色显示OTM第14天时CB2^(-/-)小鼠压力区牙周膜间隙宽度大于WT小鼠(P<0.000 1);TRAP染色显示14 d时,在第一磨牙远中根压力区硬骨板处,CB2^(-/-)小鼠的破骨细胞数量大于WT小鼠(P<0.001);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OTM 14 d时,在压力区牙周膜区域,CB2^(-/-)小鼠的MMP-9(+)单核细胞和MMP-9(+)多核细胞数量均大于WT小鼠(P<0.05)。结论 CB2可加速正畸力作用下牙齿移动速率。CB2缺失加速正畸牙移动是通过加速牙移动过程中压力侧骨吸收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2型受体 正畸牙移动 压力区 骨改建 破骨细胞
下载PDF
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对ACL重建术后肌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
6
作者 王哲 王大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对术后肌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行AMP单束解剖重建治疗的ACL断裂患者,其中,行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重建术(IDEAL)的患者为试验组(31例),行传统足印区中心点股骨隧道重建(M...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对术后肌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行AMP单束解剖重建治疗的ACL断裂患者,其中,行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重建术(IDEAL)的患者为试验组(31例),行传统足印区中心点股骨隧道重建(MID)的患者为对照组(30例)。术中均利用股骨隧道尺进行测量,并记录不同组别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MRI检查结果;根据MRI信号强度结果将肌腱-骨界面的愈合程度分为5个等级,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肌腱愈合程度,并分析不同股骨隧道位置对术后肌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结果61例患者均得到12月以上的随访,试验组患者股骨隧道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且在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肌腱-骨界面愈合过程中,试验组MRI结果显示肌腱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想化股骨隧道位置重建不仅可增加股骨隧道长度,侧面提高肌腱-骨界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依靠其等距性促进肌腱-骨界面愈合,并加速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重建 股骨隧道位置 股骨隧道长度 肌腱-骨界面 愈合
下载PDF
基于QCT探究腰椎骨密度、肝脏脂肪含量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7
作者 赵敏 党计锋 +4 位作者 王国华 杨雅晴 郝天琦 黄小铭 曲雪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53-156,共4页
目的基于Q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对腰椎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肝脏脂肪含量以及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2年1... 目的基于Q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对腰椎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肝脏脂肪含量以及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行中上腹部扫描的住院中老年患者233例,年龄41-80岁,其中男性119人,女性114人;对以上纳入研究人群的年龄、体重、身高、SUA等项目数据进行收集及整理,并计算出对应的体质指数(BMI);采用GE 256排Revolution CT扫描仪,并应用QCT测量软件测量腰椎骨密度、肝脏脂肪含量、VFA。结果腰椎BMD与SUA呈正相关,与肝脏脂肪含量、年龄、VFA呈负相关,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脂肪含量与年龄、BMI、VFA、SUA呈正相关,P<0.05,其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意义;SUA与VFA、BMI呈正相关,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脂肪含量及年龄是影响腰椎BMD的危险性因素,SUA可能是影响骨代谢的保护性因素。随着SUA水平的升高,肝脏脂肪含量也随之增加,可能SUA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肝脏脂肪含量 血尿酸 腹内脂肪面积
下载PDF
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丹丹 李梦辞 申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讨i 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根管封闭剂配... 目的 探讨i 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根管封闭剂配合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根管填充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0、Ⅰ、Ⅱ、Ⅲ级)、治疗3和6个月时的有效率、根尖周暗影变化、通过回访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组患者在治疗后1、3和7 d的疼痛情况;于微渗漏检测装置中分别在1、2、4、7、14、21和28 d以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渗出浓度,进而评价根尖微渗漏情况;对比两组患牙封闭剂超填率。结果 观察组根管充填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根管治疗后3和6个月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均未出现自发痛和咬合痛,临床检查未显示叩痛、触痛等阳性体征。对照组X射线显示29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9颗减小,12颗无变化,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X射线显示47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3颗减小,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3和7 d的VAS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1、2、4、7、14、21和28 d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葡萄糖渗出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牙根管封闭剂超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根尖暗影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程度,有效降低根尖微渗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炎 根尖暗影 生物根尖封闭材料 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 疗效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及意义
9
作者 胡婕 练夏夷 +1 位作者 白莉 王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9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16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内脏脂肪面积、骨密度、...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16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内脏脂肪面积、骨密度、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和骨钙素(OC)水平。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内脏脂肪面积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内脏脂肪面积、β-CTX和TPⅠNP分别为(110.12±16.65)cm2、(389.94±55.51)ng/mL和(55.78±9.9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值和OC分别为(-2.10±0.55)和(20.15±4.43)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08±1.13)%,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内脏脂肪面积、β-CTX和TPⅠNP分别为(126.65±17.89)cm2、(410.03±48.87)ng/mL和(61.18±9.15)mg/L,明显高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患者(P<0.05),而OC为(15.53±2.68)ng/mL,明显低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患者(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β-CTX和TPⅠNP分别为(415.12±49.50)ng/mL和(60.79±9.50)mg/L,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而T值和OC分别为(-2.34±0.48)和(18.73±2.30)ng/mL,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观察组年龄≥72岁患者β-CTX和TPⅠNP分别为(408.47±50.02)ng/mL和(60.81±9.11)mg/L,明显高于年龄<72岁患者(P<0.05),而T值和OC分别为(-2.28±0.32)和(19.02±2.09)ng/mL,明显低于年龄<72岁患者(P<0.05);观察组体质指数≥22 kg/m2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为(125.61±18.60)cm2,明显高于体质指数<22 kg/m2患者(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T值、OC呈负相关(P<0.05),而与β-CTX和TPⅠNP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有一定关系,内脏脂肪面积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内脏脂肪面积 骨密度 骨代谢
下载PDF
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的测量分析
10
作者 邓晓丽 陈辉 +3 位作者 夏文倩 陈楠 于鑫 高美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18~30岁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头颅侧位片,筛选出骨性Ⅱ类高角、均角、低角各50例,获取其CBCT影像,用Mimics Reseach 20....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18~30岁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头颅侧位片,筛选出骨性Ⅱ类高角、均角、低角各50例,获取其CBCT影像,用Mimics Reseach 20.0软件对髁突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骨密度,体积及表面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3组髁突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间髁突骨密度、体积及表面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髁突骨密度高角组<均角组(P<0.05),均角组<低角组(P<0.05),高角组<低角组(P<0.001);髁突体积、表面积高角组<低角组(P<0.05),均角组<低角组(P<0.05),高角组<均角组(P>0.05)。结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垂直骨面型 髁突 骨密度 体积 表面积
下载PDF
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髋部不同位置骨密度与肌肉参数及躯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高萌 刘兴利 +2 位作者 宋巍 吕梁 王罡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髋部不同位置骨密度(BMD)与肌肉参数及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招募中老年志愿者531人,所有志愿者均进行5次坐立实验(FTSST)及髋部定量CT(QCT)检查。使用QCT ...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髋部不同位置骨密度(BMD)与肌肉参数及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招募中老年志愿者531人,所有志愿者均进行5次坐立实验(FTSST)及髋部定量CT(QCT)检查。使用QCT PRO工作站测量全髋(TH)、股骨颈(FN)、转子间(IT)BMD。用OsiriX软件测量髋部臀大肌、臀中小肌和大腿中段肌肉密度及面积。根据FTSST时间≥12 s或<12 s将男、女志愿者各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组间髋部BMD的差异;以10岁为1个年龄层,将男、女志愿者各分为3组(50~59岁,60~69岁,70岁及以上),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分层中髋部各部位BMD与肌肉参数的相关性,控制年龄、体重指数(BMI),再对以上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女性FTSST阳性组髋部各部位BMD较阴性组低(P<0.001),男性FTSST阳性组与阴性组髋部各部位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及BMI后,男性50~59岁及60~69岁年龄组中,FN BMD与臀中小肌密度呈正相关(P<0.05),70岁及以上年龄组TH BMD、FN BMD及IT BMD均与臀中小肌密度呈较强的正相关(P<0.05);女性志愿者50~59岁、60~69岁年龄组髋部BMD与肌肉密度相关性较弱,70岁及以上年龄组各部位BMD与髋部肌肉密度均无关(P>0.05);男性50~59岁年龄组TH BMD、FN BMD与臀中小肌面积呈负相关(P<0.05);女性70岁及以上年龄组TH BMD、IT BMD与臀大肌面积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女性FTSST阳性组髋部各部位BMD较阴性组更低;臀中小肌肌肉密度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昆明地区中老年男性股骨颈骨强度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 骨密度 肌肉密度 肌肉面积 定量CT
下载PDF
血管介入联合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老龄患者下肢重症缺血性溃疡
12
作者 左洁仪 祝李霖 +1 位作者 徐镭 孙大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老龄下肢重症缺血性溃疡患者应用血管介入联合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保肢治疗策略及体会。方法2020年3月-2023年4月收治22例老龄下肢重症缺血性溃疡患者,经积极手术及血管介入合作治疗,成功保肢。术后随访0.5~1年,患肢功能逐步恢复... 目的探讨老龄下肢重症缺血性溃疡患者应用血管介入联合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保肢治疗策略及体会。方法2020年3月-2023年4月收治22例老龄下肢重症缺血性溃疡患者,经积极手术及血管介入合作治疗,成功保肢。术后随访0.5~1年,患肢功能逐步恢复,保肢治疗有效。结果对于下肢重症缺血性溃疡的老年患者,血管介入联合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能达到满意的保肢效果。结论血管介入联合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能有效治疗老龄下肢重症缺血性溃疡,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使得老龄患者保肢治疗更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 保肢 缺血性溃疡 修复重建 血管区域 胫骨横向骨搬运
下载PDF
2021—2022年青岛港45岁以上男性作业人员骨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许菡菡 陈瑛 +1 位作者 邹萍 陆敏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青岛港45岁以上男性作业人员骨健康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调查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军民融合健康体检项目中进行检查的381例青岛港45岁以上男性作业人员,将被调查对象按不... 目的通过分析青岛港45岁以上男性作业人员骨健康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调查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军民融合健康体检项目中进行检查的381例青岛港45岁以上男性作业人员,将被调查对象按不同工作性质分为户外组和室内组,通过自行设计的《青岛地区港口作业中老年男性骨健康调查表》收集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岗位种类、工作强度、婚姻状态等资料,测量骨密度、血压、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单因素分析后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户外组骨量正常者占比低于室内组,骨量减少者占比高于室内组(χ^(2)=4.015,P=0.045)。两组骨量正常者占比均高于骨量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852,P<0.001;χ^(2)=7.014,P=0.078),两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8.97%和6.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升高、户外岗位、睡眠障碍是骨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非常/经常关注健康知识、婚姻状态(已婚且夫妻共居一地)以及参与常规班次是骨健康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明确影响港口45岁以上作业工人骨健康的相关因素后,可有效干预危险因素,强化保护性因素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该群体的骨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区 骨密度 骨健康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侧孔骨水泥推注器在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世东 徐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在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按照骨水泥推注器是否有侧孔分为观察组(采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行双侧穿刺PVP治疗,29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直型骨... 目的探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在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按照骨水泥推注器是否有侧孔分为观察组(采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行双侧穿刺PVP治疗,29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直型骨水泥推注器行双侧穿刺PVP治疗,2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推注量、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骨水泥推注量、侧位透视骨水泥弥散面积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位透视骨水泥弥散面积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穿刺PVP治疗OVCF时使用侧孔骨水泥推注器,可均匀向椎体内推注骨水泥,不仅利于骨水泥弥散分布,降低骨水泥渗漏率,而且能减轻患者的早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推注器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弥散面积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林春铭 叶再发 陈瑀豪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与对照组(n=30,... 目的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与对照组(n=30,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实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改善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术后颅骨缺损 早期颅骨修补术 Karnofsky功能状态 颅骨缺损面积
下载PDF
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邓大贵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泰康拜博口腔医院行义齿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期种植,研究组采取即... 目的:分析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泰康拜博口腔医院行义齿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期种植,研究组采取即刻种植。比较两组牙槽骨吸收情况、种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牙体植入6个月与12个月后牙槽骨吸收值均低于对照组,种植总有效率、患者主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结论:即刻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延期种植,患者牙槽骨吸收值低,主观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延期种植 后牙区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宝鸡地区人群骨密度分析
17
作者 赵勇 王伟军 +2 位作者 沈天波 麻春田 田宏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6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宝鸡地区人群骨密度分布现状和特征,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为临床干预、健康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的5830例机会性筛查人群骨密度检查资料。比较不同性别人群各部... 目的研究宝鸡地区人群骨密度分布现状和特征,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为临床干预、健康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的5830例机会性筛查人群骨密度检查资料。比较不同性别人群各部位的骨密度差异;分析不同性别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比较宝鸡地区20~80岁不同性别人群各部位骨密度峰值与国内大样本研究结果;分析体质指数(BM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各部位骨密度基本高于同龄段女性。不同性别人群基本表现为腰椎骨密度最高,全髋骨密度次之,股骨颈骨密度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性别人群骨密度变化趋势显著不同,男性骨密度丢失缓慢,女性骨密度丢失开始时间更早,丢失速度更快且呈现加速趋势。结论宝鸡地区人群骨密度在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与国内大部分地区人群相似,女性骨质流失更早更快,导致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发生时间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宝鸡地区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血清PTH、趋化素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18
作者 任晓静 程远 李园园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910-2914,共5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趋化素(Chemerin)水平,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患者,根据BMD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n=36)...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趋化素(Chemerin)水平,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患者,根据BMD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n=36)、骨量减少组(n=33)和骨质疏松组(n=32),选取同期骨量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5)。比较四组受检者的基线资料、血清指标和不同部位骨骼的BMD,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VFA、PTH、Chemerin与糖尿病患者L1~4BMD、股骨颈BMD、Wards三角BMD、全髋BMD的相关性。结果四组受检者在腰围、腰臀比、VF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TH、Chemerin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受检者在L1~4BMD、股骨颈BMD、Wards三角BMD、全髋BMD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VFA、PTH、Chemerin与糖尿病患者L1~4BMD、股骨颈BMD、Wards三角BMD、全髋BMD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VFA明显增加,血清PTH、Chemerin水平明显上升,且VFA增加及血清PTH、Chemerin水平上升与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内脏脂肪面积 甲状旁腺激素 趋化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相关性
下载PDF
GBR术结合PRF治疗美学区前牙缺损的效果
19
作者 杨勇 牛连君 谢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71-3574,共4页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GBR)术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美学区前牙缺损患者牙槽嵴骨量及牙槽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美学区前牙缺损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GBR)术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美学区前牙缺损患者牙槽嵴骨量及牙槽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美学区前牙缺损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以上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前牙缺损区种植牙手术联合GBR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PR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区牙槽骨骨壁厚度、术后6个月牙槽骨的吸收量、美学指标、外观美观性、牙槽骨密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种植区1、7、10 mm处的牙槽骨骨壁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美学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排列整齐、覆盖完整、咬合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学区前牙缺损患者采取GBR术结合PRF引导骨再生治疗,患者牙槽嵴骨量、牙槽骨骨密度及美学指标显著改善,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区前牙缺损 引导骨再生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槽嵴骨量 牙槽骨骨密度
下载PDF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
20
作者 汪小飞 苏拯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9月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7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9月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7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术前及术后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再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升高,改良Rankin量表(mRS)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ADL评分较高,mRS、MES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术应用优势显著,可加速术后恢复,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功能,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