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s)的电子结构与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常英 冯珊 丁晓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99-804,共6页
对短裸甲藻毒素衍生物进行了电子结构研究和构象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活性部位,探讨了作用方式,讨论了它们的结构-活性关系及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解释了衍生物之间活性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骨架中段环上的烯键,A环及R烯键对活性有重... 对短裸甲藻毒素衍生物进行了电子结构研究和构象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活性部位,探讨了作用方式,讨论了它们的结构-活性关系及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解释了衍生物之间活性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骨架中段环上的烯键,A环及R烯键对活性有重要影响,分子骨架的折曲程度对活性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裸甲藻毒素 电子结构 空间结构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BTX)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海燕 郭萌萌 +2 位作者 谭志军 李兆新 翟毓秀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1年第1期31-39,共9页
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BTX)是一类能够引起神经性中毒症状的有害赤潮藻毒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越来越广,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就该毒素的化学组分与结构、生物转化、致毒机理、分析方法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政策... 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BTX)是一类能够引起神经性中毒症状的有害赤潮藻毒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越来越广,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就该毒素的化学组分与结构、生物转化、致毒机理、分析方法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政策变化进行系统的论述,并提出我国的应对措施,为我国的赤潮监控和贝类安全监测提供背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裸甲藻毒素 分析方法 生物转化 致毒机理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 被引量:7
3
作者 严忠雍 张小军 +3 位作者 陈思 李佩佩 龙举 张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贝类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采用丙酮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5 mmol/L乙酸铵(含0. 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ACQUITYTMUPLC BEH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 建立了同时测定贝类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采用丙酮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5 mmol/L乙酸铵(含0. 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ACQUITYTMUPLC BEH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目标物在1. 0~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不小于0. 996,方法定量下限为3. 0μg/kg,回收率为80. 0%~87. 5%,相对标准偏差为1. 3%~5. 4%。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贝类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贝类 短裸甲藻毒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神经性贝毒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晓明 唐毅锋 刘俊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 飞行时间质谱(HPLC/Q TOFMS)联用技术对贝类样品中的短裸甲藻毒素PbTx 2进行了检测研究。样品经丙酮提取、C18小柱净化后,用ZorbaxXDB C18色谱柱(2 1mmi.d.×150mm,3 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 水(体积比...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 飞行时间质谱(HPLC/Q TOFMS)联用技术对贝类样品中的短裸甲藻毒素PbTx 2进行了检测研究。样品经丙酮提取、C18小柱净化后,用ZorbaxXDB C18色谱柱(2 1mmi.d.×150mm,3 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 水(体积比为85∶15)溶液(含0 5mmol/LNH4Ac),流速0 20mL/min。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选择质子化PbTx 2分子离子[M+H]+作为前体离子进行TOFMS扫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12%,定量检测限为0 1μg/g,检测限为0 5ng(S/N=3)。由于Q TOFMS具有高分辨率,能进行精确质量测定而不降低灵敏度,因此该方法可作为确证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贝毒 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短裸甲藻毒素
下载PDF
液液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海水中的短裸甲藻毒素 被引量:4
5
作者 严忠雍 曾军杰 +2 位作者 龙举 方益 陈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8-1463,共6页
建立了基于液液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分析海水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BTX-1、BTX-2、BTX-3)。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高灵敏度,将海水的分析体积减至20 mL;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海水中短裸甲藻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加6 g氯化钠,旋... 建立了基于液液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分析海水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BTX-1、BTX-2、BTX-3)。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高灵敏度,将海水的分析体积减至20 mL;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海水中短裸甲藻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加6 g氯化钠,旋涡时间60 s,用5 mL乙酸乙酯提取2次。3种短裸甲藻毒素的线性范围为1~200μg/L,其检出限均为0.02μg/L,定量下限均为0.05μg/L,平均回收率为95.4%~10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5.3%,日间RSD为3.0%~4.5%。方法降低了样品的分析体积,提高了前处理效率,且时效性和适用性强,实现了污染海水中短裸甲藻毒素的高效率痕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海水 短裸甲藻毒素
下载PDF
短裸甲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辉 周玉 +3 位作者 张媛媛 李兆辉 王心蕊 刘静秋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7,共3页
采用混合酸酐法将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s,BTX)分别与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BTX-BSA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ELISA筛选抗短裸甲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鉴定。... 采用混合酸酐法将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s,BTX)分别与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BTX-BSA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ELISA筛选抗短裸甲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获得了1株可分泌短裸甲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B4,该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抗体效价达10-5,与其他类似物没有交叉反应。该抗体为建立短裸甲藻毒素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裸甲藻毒素 单克隆抗体 鉴定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n ICR Mouse Bioassay for Toxicity Evaluation in Neurotoxic Poisoning Toxins-Contaminated Shellfish
7
作者 WONG Chun Kwan HUNG Patricia KAM Kai M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46-364,共19页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ICR (female) mouse bioassay (MBA) for toxicity confirm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eurotoxins (brevetoxins)-contaminated shellfish. Methods Brevetoxins (BTX-B) as a causative agent of neurotoxic sh...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ICR (female) mouse bioassay (MBA) for toxicity confirm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eurotoxins (brevetoxins)-contaminated shellfish. Methods Brevetoxins (BTX-B) as a causative agent of 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 (NSP) under different shellfish matrice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at different doses into mice to study their toxic effects and to differentiate the range of lethal and sublethal dosages. Thei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analyzed with 2 competitive ELISA kits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standard BTX-B and dihydroBTX-B under different shellfish matrix-diluent combinations. Detection rates of MBA and two antibody-based assays for BTX-B from field NSP-positive shellfish sampl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TX-B could be detected in shellfish tissues at concentration of 50-400 μg/100 g under shellfish matrix-Tween-saline media, which were appropriate to identify toxic shellfish at or above the regulatory limit (80 μg/100 g shellfish tissues). The LD 50 identified was 455 g/kg for BTX-B under general shellfish matrices (excluding oyster matrices) dissolved in Tween-saline. The presence of shellfish matrices, of oyster matrices in particular, retarded the occurrence of death and toxicity presentation in mice. Two antibody-based assay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shellfish matrix-diluent combinations, showed acceptable results in quantifying BTX-B and dihydroBTX-B well below the regulatory limit. Conclusion The two ELISA analyses agree favorab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0.96; Student's t-tests, P>0.05) with the developed bioass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vetoxin ICR female mice LD 50 Mouse BIOASSAY 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测定双壳贝类中短裸甲藻毒素的含量
8
作者 朱波 倪一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3-887,共5页
在1.0g充分匀质的样品中加入8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4mL,涡旋2min,超声10min,冷冻(4℃)离心5min,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用80%甲醇溶液稀释至10mL。分取5mL,加入20mL磷酸盐缓冲液(pH 7.3),涡旋混匀。上述溶液过活化好的免疫亲和... 在1.0g充分匀质的样品中加入8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4mL,涡旋2min,超声10min,冷冻(4℃)离心5min,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用80%甲醇溶液稀释至10mL。分取5mL,加入20mL磷酸盐缓冲液(pH 7.3),涡旋混匀。上述溶液过活化好的免疫亲和柱,用2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3mL淋洗柱子,加压抽干柱子后再加入甲醇3mL洗脱,净化过程中控制温度为室温,过柱速率为2~3mL·min^(-1)。收集洗脱液,分取1.0~1.5mL,离心10min,上清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测定。以Poroshell 120EC-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10mmol·L^(-1) 甲酸铵-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性分析-增强子离子(MRM-IDA-EPI)扫描模式获得定量结果,并同时完成目标物二级质谱图的匹配。结果显示:短裸甲藻毒素的质量浓度在5~500μg·L^(-1) 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0μg·kg^(-1);对阴性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5%~10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3.1%~6.0%。方法用于双壳贝类样品的分析,未检出短裸甲藻毒素,而加标样品中目标物的EPI二级质谱图与标准二级质谱图的匹配度值、反匹配度值和纯度值均达到60%以上,说明目标物和短裸甲藻毒素相似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法 短裸甲藻毒素 双壳贝类
下载PDF
神经性贝类毒素免疫亲和柱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昕 白景妙 吴海燕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88,共5页
通过纯化PbTX-2单克隆抗体,以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4B)为载体制备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免疫亲和柱,并建立NSP的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以含80%甲醇水溶液提取,PBS缓冲液稀释,经过NSP免疫亲和柱净化和富集后进行... 通过纯化PbTX-2单克隆抗体,以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4B)为载体制备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免疫亲和柱,并建立NSP的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以含80%甲醇水溶液提取,PBS缓冲液稀释,经过NSP免疫亲和柱净化和富集后进行LCMS/MS测试分析。同时对上样液、淋洗液、洗脱液等亲和柱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NSP免疫亲和柱对贝类样品有很好的净化作用,降低了贝类基质中脂肪、蛋白质、色素、分泌黏液等杂质干扰,提高了样品回收率。在40~800μg/kg范围内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2.95%~112.95%,相对标准偏差为1.27%~2.94%。该NSP免疫亲和柱净化效果强、灵敏度高且受基质干扰小,适用于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短裸甲藻毒素 神经性贝类毒素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辅助信号生成顺序堆积的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召香 栾文秀 +1 位作者 张超英 刘玉洁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短裸甲藻毒素(BTX)是具有极强毒性的生物毒素,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人类中毒.由于该毒素没有光学和电化学信号,检测十分困难.本工作利用纳米金作为载体,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毒素抗体同时固定到纳米金表面,通过HRP催化H_2O_2氧化... 短裸甲藻毒素(BTX)是具有极强毒性的生物毒素,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人类中毒.由于该毒素没有光学和电化学信号,检测十分困难.本工作利用纳米金作为载体,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毒素抗体同时固定到纳米金表面,通过HRP催化H_2O_2氧化邻氨基酚(OAP)产生的电化学信号检测样品中的毒素,增大纳米金表面HRP和抗体的物质的量比使电化学信号得到极大增强.免疫反应样品电动进样引入分离毛细管中,在毛细管入口端进行顺序堆积在线富集,使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该方法通过纳米金辅助信号生成和顺序堆积在线富集技术实现了对扇贝样品中BTX-B的快速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0.1~120 ng/mL,检出限为26 ng/L,检出限比常规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低36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裸甲藻毒素B 毛细管电泳 纳米金 顺序堆积 免疫分析 电化学检测
原文传递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短凯伦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凤英 石彦红 +1 位作者 马凌波 徐兆礼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2-488,共7页
短凯伦藻(Karenia brevis)是一种有毒赤潮微藻,所产生的短藻毒素对海洋生物乃至人类都有毒害作用,为加强对短凯伦藻赤潮的监控,建立了稳定的短凯伦藻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鉴定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特异性实验结果... 短凯伦藻(Karenia brevis)是一种有毒赤潮微藻,所产生的短藻毒素对海洋生物乃至人类都有毒害作用,为加强对短凯伦藻赤潮的监控,建立了稳定的短凯伦藻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鉴定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只有短凯伦藻或者含短凯伦藻的模板呈现阳性反应,其他微藻为阴性反应,从而验证了该LAMP方法的特异性;同时,对短凯伦藻的基因组DNA进行一系列10倍稀释作为敏感度实验的模板,并与常规PCR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短凯伦藻的LAMP方法最低检测限度为50 pg,敏感度比常规PCR高10倍.LAMP产物鉴定不需要常规的胶电泳过程,直接采用肉眼观察的方法,在含有短凯伦藻的阳性反应管中会出现白色混浊,加入SYBRòGreen I染料呈现绿色,而未含有短凯伦藻的阴性管为澄清,染色后仍为原来的橙色.因此,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成本低,在赤潮原因种检测监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凯伦藻 环介导恒温扩增 特异性 灵敏性 赤潮微藻 短藻毒素
原文传递
电压敏感荧光染料在鱼贝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利娟 杨维东 +1 位作者 李宏业 刘洁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能反映样品整体毒性的鱼贝类毒素筛查方法。方法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bis-oxonol,根据膝沟藻毒素2,3(GTX2,3)、短裸甲藻毒素(BTX)和河豚鱼毒(TTX)的毒理特点,观察不同浓度毒素作用下...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能反映样品整体毒性的鱼贝类毒素筛查方法。方法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bis-oxonol,根据膝沟藻毒素2,3(GTX2,3)、短裸甲藻毒素(BTX)和河豚鱼毒(TTX)的毒理特点,观察不同浓度毒素作用下细胞荧光的变化。结果 GTX2,3的浓度在2~200ng/ml范围内,TTX的浓度在20~600ng/ml范围内,BTX的浓度在15~400ng/ml范围内,培养体系荧光强度与毒素的浓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利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法可实现对GTX2,3、TTX和BTX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河豚毒素 神经性贝毒 bis-oxon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