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氧堆肥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吸附Cd^(2+)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婷 王守红 +6 位作者 马林杰 张诚信 寇祥明 张家宏 杨军 袁秦 徐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生物炭可作为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去除重金属的功能材料,但堆体内部复杂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对重金属吸附的稳定性。将普通秸秆生物炭(BC)和磁性秸秆生物炭(FBC)置于牛粪中进行30 d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两种生物炭... 生物炭可作为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去除重金属的功能材料,但堆体内部复杂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对重金属吸附的稳定性。将普通秸秆生物炭(BC)和磁性秸秆生物炭(FBC)置于牛粪中进行30 d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两种生物炭基本理化性质及对Cd^(2+)吸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处理使BC和FBC的比表面积分别增加20.56%和76.64%,总孔容分别下降2.36%和3.70%,平均孔径分别下降19.17%和46.54%,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FBC的饱和磁化强度下降43.67%。堆肥后,饱和吸附Cd^(2+)的两种生物炭BC和FBC的TCLP提取态Cd(TCLP-Cd)占比和TCLP提取液pH(TCLP-pH)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CLP-Cd占比分别从28.31%和22.85%显著下降至26.76%和13.85%(P<0.05),TCLP-pH分别从3.66和3.29显著下降至3.51和3.14。综上,堆肥老化改变了两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降低了其酸可提取态Cd的含量,提高了其吸附Cd 2+的稳定性,且FBC中Cd^(2+)的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镉(cd^(2+)) 堆肥 吸附稳定性
下载PDF
入侵植物三裂叶薯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2
作者 于彦航 陈春乐 +1 位作者 田甜 张丽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外来入侵植物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制备生物炭(IBC),分别于300℃、500℃、700℃限氧条件下制备得到三裂叶薯生物炭(IBC300、IBC500和IBC700),结合FTIR和XRD等手段对IBC在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BC... 以外来入侵植物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制备生物炭(IBC),分别于300℃、500℃、700℃限氧条件下制备得到三裂叶薯生物炭(IBC300、IBC500和IBC700),结合FTIR和XRD等手段对IBC在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BC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值为0.868~0.976),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更加适合用于模拟IBC对Cd^(2+)的吸附(R^(2)值为0.982~0.984),说明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为有利吸附。IBC700对Cd^(2+)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具体机理与碳酸盐离子发生络合沉淀反应和官能团的π-π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三裂叶薯 生物炭 镉(cd)
下载PDF
典型矿区周边水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研究
3
作者 徐景烨 李湘凌 +2 位作者 卢新哲 张子健 魏迎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5,共8页
为遴选可有效表征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指标,文章采集浙江某地20组稻米及其协同土壤,分析稻米Cd质量比、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Cd总质量比、不同浸提态Cd质量比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形态。... 为遴选可有效表征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指标,文章采集浙江某地20组稻米及其协同土壤,分析稻米Cd质量比、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Cd总质量比、不同浸提态Cd质量比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形态。结果表明:稻米Cd质量比为0.01~0.51 mg/kg,土壤Cd质量比为0.17~3.15 mg/kg,稻米Cd富集系数为0.04~1.42;土壤Cd主要以弱酸态(40.5%)和还原态(37.1%)存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浸提土壤Cd能力最强(15.6%);基于w(CaCl_(2)-Cd)构建的三次函数建立的回归模型可解释稻米Cd 57.4%方差,w(CaCl_(2)-Cd)可以作为表征水稻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指标,基于水稻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可提高污染风险评价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形态 生物有效性 cd 水稻
下载PDF
磁性生物炭及其老化后对Cd^(2+)的吸附性能影响
4
作者 杨婷 徐荣 +7 位作者 寇祥明 张家宏 马林杰 张诚信 朱凌宇 杨军 袁秦 王守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5-1873,共9页
磁性生物炭(FBC)是一种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且可实现磁分离的吸附材料,但制备过程磁性前驱体用量及老化作用是否影响其结构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却鲜有研究。以水稻秸秆和铁盐为原料制备不同铁炭质量比(1∶4、1∶2和1∶1,记作FBC-4、FBC-2、F... 磁性生物炭(FBC)是一种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且可实现磁分离的吸附材料,但制备过程磁性前驱体用量及老化作用是否影响其结构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却鲜有研究。以水稻秸秆和铁盐为原料制备不同铁炭质量比(1∶4、1∶2和1∶1,记作FBC-4、FBC-2、FBC-1)的FBC,比较其表面形态、官能团等理化性质,以及对Cd^(2+)的吸附性能的差异;利用自然老化和高温老化2种物理方法研究老化作用对磁性生物炭理化性质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生物炭(BC)相比,FB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多,并且出现Fe—O的特征峰,FBC-4、FBC-2、FBC-1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单位生物炭载铁量增加而增大,分别为0.64、2.21和17.69 A·m^(2)/kg;BC和FBC对Cd^(2+)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曲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出的平衡吸附量和理论最大吸附量关系为FBC-1>FBC-4>FBC-2>BC,即磁改性可以提高对Cd^(2+)的平衡吸附量,且FBC-1对Cd^(2+)的吸附能力最强;FBC-1经过2个月的自然老化和高温老化后,比表面积分别下降45.8%和36.4%,平均孔径分别增加72.7%和43.2%,饱和磁化强度分别增加至33.53和26.65 A·m^(2)/kg;老化作用会降低磁性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其平衡吸附量由老化前的36.97 mg/g减小至30.97 mg/g(自然老化)和28.22 mg/g(高温老化),理论最大吸附量由63.80 mg/g分别下降至46.68和40.29mg/g,相比于自然老化,高温老化作用对磁性生物炭Cd^(2+)的吸附性能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炭 镉(cd) 老化 比表面积 饱和磁化强度 吸附性能
下载PDF
Residual Regularity in Tissues of Layer after Combined Exposure to Lead(Pb)and Cadmium(Cd)
5
作者 Chen Dawei Liu Yinyin +5 位作者 Wang Qianqian Pu Junhua Ma Lina Ge Qinglian Tang Xiujun Gao Yushi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6年第5期255-256,263,共3页
[Objective]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residual regularity in tissues of layer after combined exposure to lead (Pb)and/or cadmium (Cd).[Method]Lead acetate (100 mg/L)and/or cadmium chloride (50 mg/L)were administered... [Objective]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residual regularity in tissues of layer after combined exposure to lead (Pb)and/or cadmium (Cd).[Method]Lead acetate (100 mg/L)and/or cadmium chloride (50 mg/L)were administered in drinking water to 120 individuals of 40-week-old hyline layers for 8 weeks.[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d group,the Cd content in various tissues,except kidney and femur,in Cd+Pb group all increased,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The Cd contents in kidney and femur in C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d+Pb group.Compared with the group Pb,the Pb contents in breast muscle and kidney in Cd+Pb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the Pb contents in femur decreased extremely (P<0.01);while the Pb contents in leg muscle,heart and splee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the Pb contents in liver and glandular stomach were almost the sam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Cd content in various tissues in Pb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for Pb content in Cd group.[Conclusion]Deposit of Pb and Cd in poultry body had complex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Pb) cadmium (cd) LAYER Residue
下载PD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cadmium-rich Pb-Zn deposit, as exemplified by Niujiaotang Cd-rich Zn deposit, Guizhou, China
6
作者 Lin YE Ziping PAN +1 位作者 Chaoyang LI Tiege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锌矿 堆积物 环境影响 重金属
下载PDF
GO/PANI改性环氧树脂@TiO_(2)/CdS涂层的光生阴极保护性能
7
作者 陈廷廷 李波 +2 位作者 张小龙 柯翔 肖仁贵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1-1223,共13页
为解决二氧化钛/硫化镉(TiO_(2)/CdS)复合材料作为光生阴极防腐保护材料无法对金属提供持久性光生阴极保护、导电率低和载流子复合率高等问题,引入氧化石墨烯(GO)和聚苯胺(PANI)材料,通过水热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TiO_(2)/CdS/GO/PANI... 为解决二氧化钛/硫化镉(TiO_(2)/CdS)复合材料作为光生阴极防腐保护材料无法对金属提供持久性光生阴极保护、导电率低和载流子复合率高等问题,引入氧化石墨烯(GO)和聚苯胺(PANI)材料,通过水热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TiO_(2)/CdS/GO/PANI复合材料,将其作为改性环氧树脂涂层,制备出兼具优异光电转换性能和防腐性能的双功能环氧树脂基涂层。通过对Q235碳钢(Q235 CS)表面进行涂覆,研究了复合涂层的光生阴极保护电化学性能和防腐性能参数。结果表明,TiO_(2)/CdS/GO/PANI修饰后的环氧树脂基涂层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和防腐性能,光电流密度达到0.15 A/cm^(2),开路电位为-0.8 V,防腐蚀效率高达9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GO) 聚苯胺(PANI) 二氧化钛/硫化镉(TiO_(2)/cdS) 涂层 光生阴极保护
原文传递
土壤中的Cd对抗虫转基因水稻种植的影响
8
作者 钟言欣 刘燕 +3 位作者 李磊 秦红益 韩成 刘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外源抗虫基因转入有利于作物减少药肥施用、降低虫害,其环境适应性研究具有生态学意义.当前,抗虫转基因作物对重金属胁迫的适应潜力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抗虫转基因水稻(HH1)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水稻(MH63)为研究对象,设置添加量分别为0、3.5... 外源抗虫基因转入有利于作物减少药肥施用、降低虫害,其环境适应性研究具有生态学意义.当前,抗虫转基因作物对重金属胁迫的适应潜力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抗虫转基因水稻(HH1)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水稻(MH63)为研究对象,设置添加量分别为0、3.5、60和240 mg·kg^(-1)的土壤Cd(Ⅱ)胁迫进行水稻盆栽实验,测定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农艺性状、各植株器官Cd含量、水稻根系氧化酶系活性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与Cd_(0)相比,Cd_(240)处理下HH1与MH63水稻株高分别降低35%、46%;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59%、73%;产量分别降低55%、85%.Cd胁迫能明显降低水稻株高、生物量及产量.相同Cd胁迫下,HH1水稻的株高、生物量及产量高于MH63水稻,说明外源Bt基因的转入能够提高水稻对Cd胁迫的抗性.外源Bt基因的转入没有改变Cd在水稻中的积累模式,但是相同Cd胁迫下,HH1水稻各器官中Cd含量高于MH63水稻.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分蘖期HH1水稻具有比MH63水稻更好的抗Cd能力,而成熟期则相反.其原因可能与植株器官Cd含量、根系微环境、解毒酶系统有关.综上所述,Cd胁迫与外源基因转入会对水稻农艺性状及各器官Cd富集产生影响,分蘖期HH1水稻具有比MH63水稻更强的抗Cd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镉胁迫 氧化酶系活性 cd富集
下载PDF
Cd胁迫和增强UV-B辐射对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强维亚 陈拓 +3 位作者 汤红官 冯虎元 安黎哲 王勋陵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98,共6页
镉 (Cd)污染和增强紫外线_B(UV_B)辐射对大豆 (Glycinemax)根系分泌物变化的研究表明 ,Cd污染促进了大豆根系有机化合物 (如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酰胺等 )的分泌 ,但该分泌作用受增强UV_B辐射的抑制。根系有机硫分泌只受较强胁迫条件... 镉 (Cd)污染和增强紫外线_B(UV_B)辐射对大豆 (Glycinemax)根系分泌物变化的研究表明 ,Cd污染促进了大豆根系有机化合物 (如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酰胺等 )的分泌 ,但该分泌作用受增强UV_B辐射的抑制。根系有机硫分泌只受较强胁迫条件促进 ,较高浓度Cd和较强的UV_B辐射对大豆根系有机硫分泌有协同促进作用。氮素含量主要受Cd胁迫影响 ,其变化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1 )Cd胁迫下根系对有机含氮化合物 ,主要是多肽、氨基酸和酰胺的分泌增加 ;2 )Cd胁迫减少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 ,引起根际环境中残留氮素的升高。增强UV_B辐射对根际环境中氮素有一定影响 ,但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了增强UV_B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d胁迫下大豆根系有机化合物的分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胁迫 UV-B辐射 大豆 根系 分泌物 镉污染
下载PDF
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与传统化学方法评估黑麦草吸收Cd的对比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宁宁 王芳丽 +3 位作者 沈跃 宋正国 冯人伟 刘仲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60-1967,共8页
为研究不同方法评估黑麦草吸收Cd的效果,采集了16个不同理化性质实际Cd污染土壤,盆栽试验种植黑麦草,采用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测定黑麦草根际土Cd的生物有效性,并与离心法采集土壤溶液、乙酸(HAc)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3种传统... 为研究不同方法评估黑麦草吸收Cd的效果,采集了16个不同理化性质实际Cd污染土壤,盆栽试验种植黑麦草,采用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测定黑麦草根际土Cd的生物有效性,并与离心法采集土壤溶液、乙酸(HAc)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3种传统提取方法所提取土壤有效态Cd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其与黑麦草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DGT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黑麦草中Cd含量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化学提取法.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OM)和土壤颗粒组成等理化指标的影响,提取出两种主成分因子,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第一主成分与OM和黏粒(clay)之间呈显著相关,定义为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有机指标",第二主成分则与土壤pH和CEC相关程度较高,定义为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无机指标".研究表明,第二主成分显著影响了3种化学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而DGT技术综合了两种主成分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所构建的模型几乎不受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说明DGT分析法是一种预测黑麦草吸收Cd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生物有效性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黑麦草
原文传递
重金属镉(Cd)和增强UV-B辐射复合对大豆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强维亚 杨晖 +3 位作者 汤红官 冯虎元 安黎哲 王勋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研究了大豆的生长、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在Cd^(2+)、UV-B辐射和二者复合胁迫(Cd+UV-B)下的变化。结果表明,Cd^(2+)和UV-B辐射都抑制大豆生长,并显著抑制根的伸长,二者复合后加强了对根伸长的抑制。UV-B辐射... 研究了大豆的生长、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在Cd^(2+)、UV-B辐射和二者复合胁迫(Cd+UV-B)下的变化。结果表明,Cd^(2+)和UV-B辐射都抑制大豆生长,并显著抑制根的伸长,二者复合后加强了对根伸长的抑制。UV-B辐射显著增强了POD、SOD活性,Cd^(2+)对POD活性影响不明显,但却拮抗UV-B对POD活性的诱导。SOD活性在各种胁迫下显著增强。虽然Cd^(2+)对叶片类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UV-B诱导的类黄酮合成有一定影响。IAA氧化酶活性在复合作用下下降,可能是复合胁迫影响大豆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 UV-B cd 过氧化物酶 P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IAA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梯度薄膜扩散技术评估黑麦草吸收Cd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宁宁 王芳丽 +2 位作者 赵玉杰 张长波 居学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6-1831,共6页
分别采用固态结合相(Chelex100)和液态结合相(聚丙烯酸钠,PAAS)的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对盆栽黑麦草实验中的土壤有效态Cd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2种不同结合相的DGT技术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黑麦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含量都呈显著相... 分别采用固态结合相(Chelex100)和液态结合相(聚丙烯酸钠,PAAS)的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对盆栽黑麦草实验中的土壤有效态Cd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2种不同结合相的DGT技术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黑麦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含量都呈显著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9(Chelex100-DGT)和0.90,0.87(PAAS-DGT).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OM)和土壤颗粒组成等理化指标的影响,提取出2种主成分因子,建立逐步回归模型.第1主成分与OM和黏粒组成之间呈显著相关,定义为代表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有机指标",第2主成分则土壤pH值和CEC相关程度较高,定义为代表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无机指标".研究表明Chelex100-DGT和PAAS-DGT技术均能较好预测黑麦草对Cd的吸收,且包含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聚丙烯酸钠(PAAS) 镉(cd) 生物有效性 黑麦草
下载PDF
LAS、Cd^(2+)污染对鲫鱼鳃、肝脏SOD、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金叶飞 施维林 +1 位作者 张信娣 吴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1,30,共7页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AS和Cd2+进行暴露实验,研究亚急性条件下,LAS、Cd2+及其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SOD、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LAS、Cd2+处理条件下,随LAS、Cd2+质量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的SOD、N...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AS和Cd2+进行暴露实验,研究亚急性条件下,LAS、Cd2+及其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SOD、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LAS、Cd2+处理条件下,随LAS、Cd2+质量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的SOD、Na+-K+-ATPas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浓度-效应关系;复合处理下,污染物质量浓度的不同组合对鲫鱼鳃、肝脏的SOD、Na+-K+-ATPase活性影响不同,其中当Cd2+质量浓度为0.4mg.L-1时,肝脏的SOD、Na+-K+-ATPase活性均随LAS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复合组的SOD、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相应质量浓度的单一Cd2+处理组(P<0.05);2.0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组鲫鱼鳃SOD、Na+-K+-ATPase活性、肝脏SOD活性显著低于相应质量浓度的单一Cd2+、LAS处理组(P<0.05).在一定质量浓度的组合下,LAS与Cd2+复合污染在SOD、Na+-K+-ATPase水平上表现为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复合污染 超氧化物歧化酶 Na+-K+-ATPase鲫鱼
下载PDF
重金属钝化剂对蔬菜-土壤系统Cd和Pb的钝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东风 王利民 +2 位作者 李卫华 邱孝煊 罗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42-1249,共8页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以还原铁粉、硫磺、氢氧化钙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的质量比例(1:0:0,Fe_1;15:1:0,Fe_2;3:0:10,Fe_3;15:1:50,Fe_4)制备成几种含铁复合重金属钝化剂,研究了施用几种含铁重...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以还原铁粉、硫磺、氢氧化钙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的质量比例(1:0:0,Fe_1;15:1:0,Fe_2;3:0:10,Fe_3;15:1:50,Fe_4)制备成几种含铁复合重金属钝化剂,研究了施用几种含铁重金属钝化剂对蔬菜(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产量、蔬菜重金属Cd和Pb含量及其土壤重金属Cd和Pb形态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污染土壤常规施用化肥处理(污染土PS+化肥CF)的基础上,添施几种含铁的重金属钝化剂处理(即PS+CF+Fe_1、PS+CF+Fe_2、PS+CF+Fe_3和PS+CF+Fe_4)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蔬菜的生物产量、降低蔬菜重金属Cd和Pb含量,并提高蔬菜收获后土壤p H值、减少土壤有效态Cd和有效态Pb的含量。其中,PS+CF+Fe_4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PS+CF)处理相比,提高了蔬菜生物产量48.54%,降低蔬菜重金属Cd含量51.15%~71.31%、Pb含量10.63%~68.68%,提高土壤p H值42.03%、减少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18.01%、Pb含量41.04%;通过对蔬菜收获后土壤重金属Cd、Pb组分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PS+CF+Fe_4处理后土壤Cd、Pb主要以Cd_3(PO_3)_2、Pb(PO_2)_2、Pb_3O_2SO_4、CdCa_2(PO_4)_2等几种难溶性化合物形态存在,这进一步验证了该复合重金属钝化剂的钝化效果。因此,该含铁重金属钝化剂(Fe_4)对Cd、Pb污染农田土壤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铁粉 重金属钝化剂 蔬菜-土壤系统 钝化
下载PDF
Cd胁迫下苎麻的生长响应与富集、转运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孟桂元 蒋端生 +3 位作者 柏连阳 刘杰 邬腊梅 周静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6,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苎麻湘苎三号在Cd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富集、耐性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Cd处理(≤100mg mg.kg-1)能促进苎麻生长发育,株高、茎粗、有效分蘖数和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以50 mg.kg-1胁迫处理最佳;此后则随处理浓度增...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苎麻湘苎三号在Cd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富集、耐性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Cd处理(≤100mg mg.kg-1)能促进苎麻生长发育,株高、茎粗、有效分蘖数和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以50 mg.kg-1胁迫处理最佳;此后则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效应越明显,到500 mg.kg-1时,各营养生长指标较对照显著减少,但仍生长较好,表明苎麻对重金属Cd胁迫具有很强的耐性。地下部与地上部Cd含量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加,至500 mg.k g-1浓度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21.95mg.kg-1和390.61 mg.kg-1。苎麻Cd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为0.47~1.10和0.57~0.94。因此,苎麻不属于Cd超富集植物,而只是Cd富集植物,鉴于其具有根系发达、保水固土能力强和地上部生物量大等特点,苎麻是目前重金属Cd污染修复较理想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cd 生长 植物修复
下载PDF
镉Cd与UV-B复合胁迫影响大豆胚轴生长的生理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强维亚 周九菊 +3 位作者 杨晖 安黎哲 张满效 王勋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7,共6页
通过研究大豆胚轴生长及内源吲哚乙酸 IAA 、赤霉素 GAs 、过氧化物酶 POD 和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xidase 活性变化对Cd、UV-B辐射和Cd+UV-B 复合胁迫 的响应.分析了激素水平、酶活性变化以及胚轴生长变化特性.结果表明,UV-B辐射引起大... 通过研究大豆胚轴生长及内源吲哚乙酸 IAA 、赤霉素 GAs 、过氧化物酶 POD 和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xidase 活性变化对Cd、UV-B辐射和Cd+UV-B 复合胁迫 的响应.分析了激素水平、酶活性变化以及胚轴生长变化特性.结果表明,UV-B辐射引起大豆上胚轴伸长减小;但Cd对上胚轴伸长无明显影响;Cd+UV-B使上胚轴长度比UV-B作用时明显增加.UV-B辐射显著降低了胚轴IAA含量;而GAs含量却显著升高;Cd胁迫下IAA和GAs变化并不明显;但Cd+UV-B使IAA含量显著升高,而对GAs无明显影响.UV-B辐射使IAA氧化酶和POD活性显著增强,而Cd对这两种酶活性影响并不明显;但Cd+UV-B复合胁迫下胚轴的IAA水平较高.尽管UV-B辐射引起胚轴中GAs含量显著增加,但研究结果显示IAA含量变化是胁迫下引起胚轴生长改变的更直接原因.研究还表明Cd+UV-B时,大大削弱了UV-B辐射下IAA氧化酶活性增强,加之Cd对POD活性的抑制,导致复合胁迫下胚轴的IAA水平较高,证明复合胁迫可以改变单一胁迫下植物激素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UV-B) 镉(cd) POD SOD IAA氧化酶 复合胁迫
下载PDF
UV-B与重金属Cd双重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萍 杜一民 +5 位作者 杨杰 车文艳 高欢欢 赵惠燕 胡祖庆 胡想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3,共9页
【目的】为探究UV-B和重金属Cd双重胁迫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UV-B和重金属Cd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室内,不同辐射强度UV-B(0,0.1,0.2和0.7 m W/cm^2)与不同浓度重金属Cd(0,20,40,80... 【目的】为探究UV-B和重金属Cd双重胁迫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UV-B和重金属Cd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室内,不同辐射强度UV-B(0,0.1,0.2和0.7 m W/cm^2)与不同浓度重金属Cd(0,20,40,80和160 mg/kg)处理后,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统计麦长管蚜种群参数、繁殖参数、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变化。【结果】麦长管蚜种群的生命表各参数受UV-B与重金属Cd双重胁迫影响显著,且UV-B对麦长管蚜的生命表各参数影响要大于重金属Cd;UV-B和重金属Cd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同一重金属Cd浓度时,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麦长管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_0、繁殖力F、产仔天数和成虫寿命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UV-B辐射强度为0.2 m W/cm^2时下降至最低点;而麦长管蚜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T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UV-B辐射强度为0.1m W/cm^2时上升至最高点。同一UV-B辐射强度下,随着重金属Cd浓度的增加,麦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各参数均呈现波动变化;双重胁迫处理组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_0、繁殖力F、产仔天数和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单一重金属Cd处理组,而其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高于单一重金属Cd处理组,且双重胁迫处理组生命表各参数的峰值点较单一因素重金属Cd处理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前。【结论】UV-B与重金属Cd影响麦长管蚜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由于这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二者双重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UV-B辐射 重金属 双重胁迫 生命表
原文传递
LAS、Cd^(2+)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Cd蓄积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叶飞 施维林 +1 位作者 任岗 韩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0-236,共7页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重金属Cd2+单独及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肌肉等部位的Cd蓄积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Cd2+处理时,随着Cd2+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肌肉3部位...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重金属Cd2+单独及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肌肉等部位的Cd蓄积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Cd2+处理时,随着Cd2+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肌肉3部位的Cd蓄积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各组织蓄积量顺序为:肝脏>鳃>肌肉;在LAS与Cd2+复合处理条件下,Cd在这3组织中的分布仍符合以上规律,但鲫鱼各组织对Cd的蓄积量发生改变,其中0.4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处理能极显著促进鲫鱼肝脏对Cd的蓄积(P<0.01);2.0 mg·L-1Cd2+与不同浓度的LAS复合处理均能极显著促进鲫鱼肝脏、肌肉对Cd的蓄积(P<0.01);另外,2.0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处理能极显著促进鲫鱼鳃对Cd的蓄积(P<0.01);其余各复合组与相应单一Cd2+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LAS与Cd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鲫鱼鳃、肝脏、肌肉的SOD、CAT活性均有明显影响,其中鲫鱼肝脏SOD活性变化能更灵敏地反映污染物对鲫鱼的毒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 镉(cd) 复合污染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下载PDF
自然界中ZnS-CdS完全类质同象系列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铁庚 张乾 +1 位作者 叶霖 邵树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0-45,共6页
过去认为在自然界中的Cd只能有限替代ZnS中的Zn。但是,近几年笔者在研究贵州牛角塘镉锌矿床时,经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多种方法的研究,发现锌硫化物中的Cd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其含量可从0.8%增至37.93%;镉硫化物中... 过去认为在自然界中的Cd只能有限替代ZnS中的Zn。但是,近几年笔者在研究贵州牛角塘镉锌矿床时,经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多种方法的研究,发现锌硫化物中的Cd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其含量可从0.8%增至37.93%;镉硫化物中的Zn同样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其含量为2.43%~38.64%。锌硫化物与镉硫化物成渐变的过渡关系,并且Zn与Cd成很好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9以上,形成ZnS-CdS的完全类质同象系列。这一发现无论在矿物学,还是在地球化学和矿床学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质同象 ZnS-cdS cd-Zn矿床 贵州
下载PDF
镉积累差异水稻幼苗的Cd吸收和转运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标金 罗林广 +2 位作者 魏益华 张祥喜 聂根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48-1752,共5页
为探讨镉(Cadmium,Cd)在籽粒Cd积累量差异较大的2个常规籼型水稻品种‘黄华占’(Cd低积累)和‘IR68144’(Cd高积累)幼苗中的吸收和转运特性,分析了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幼苗的生长发育和Cd在根系及地上部的积累特征,以及随着... 为探讨镉(Cadmium,Cd)在籽粒Cd积累量差异较大的2个常规籼型水稻品种‘黄华占’(Cd低积累)和‘IR68144’(Cd高积累)幼苗中的吸收和转运特性,分析了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幼苗的生长发育和Cd在根系及地上部的积累特征,以及随着时间推移Cd在根系和地上部的富集动态。结果表明:(1)与‘IR68144’相比,‘黄华占’更易受到高浓度镉胁迫的毒害,但低浓度镉对其生长的促进作用也更强;(2)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黄华占’根系对Cd的吸收能力强于‘IR68144’;低Cd条件下,‘黄华占’地上部的Cd含量也高于‘IR68144’,但高Cd浓度时,‘IR68144’的地上部Cd转移系数远远高于‘黄华占’,导致其地上部Cd含量高于‘黄华占’;(3)除Cd处理初始阶段外,‘黄华占’根系的Cd含量都高于‘IR68144’;在Cd处理早期,2个品种地上部的Cd含量相当,之后‘IR68144’的Cd含量更高,其原因可能是其地上部Cd转移系数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