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甲基茯苓多糖阻遏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1
作者 何嘉桃 胡连花 +5 位作者 王晨 杨槟 孙东方 房志家 邓旗 孙力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在缓解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通过连续2周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在造模的后7 d,每日分别用0.1、0.2、0.4 g/kg羧甲基茯苓多糖干预模型小鼠。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ELISA法测定血... 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在缓解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通过连续2周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在造模的后7 d,每日分别用0.1、0.2、0.4 g/kg羧甲基茯苓多糖干预模型小鼠。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分别用LC-MS和GC-MS法测定粪便中神经递质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并通过强迫游泳、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测定小鼠抑郁样行为。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抑郁样行为,并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降低革兰氏阴性菌的相对丰度(P<0.05);中剂量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IL-6 (P<0.01)和IL-2 (P<0.05)的水平;各剂量可通过调节Lactobacillus和Parabacteroides的丰度,显著下调异戊酸、NE、5-HT以及Ach的含量,从而减少IL-6的过量释放。综上,羧甲基茯苓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肠源性异戊酸、NE、5-HT以及Ach的释放,降低抑郁症相关的炎性因子IL-6和IL-2的水平,从而有效阻遏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肠道菌群 炎症 抑郁样行为 亚慢性应激
下载PDF
水溶性羧甲基茯苓次聚糖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利亚 万惠杰 +2 位作者 陈连喜 张红敏 喻宗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3-50,共8页
羧甲基茯苓次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有希望作为优良的细胞药物响应的免疫促进剂。本文研究了水溶性羧甲基茯苓次聚糖的合成工艺,确定了β-茯苓次聚糖羧甲基化条件.并用IR、^(13)C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 茯苓次聚糖 合成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茯苓多糖与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蒋先明 石清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3期40-46,共7页
用高压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Χ-射线衍射谱、热分析、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等现代物理方法研究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茯苓多糖与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结构.结果表明,茯苓多糖是不含有β-(1→6)葡聚糖支链的β-(1→3)-D... 用高压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Χ-射线衍射谱、热分析、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等现代物理方法研究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茯苓多糖与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结构.结果表明,茯苓多糖是不含有β-(1→6)葡聚糖支链的β-(1→3)-D-葡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分子中的羧甲基呈CH2COO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羧甲基茯苓多糖 结构表征 生理活性
下载PDF
羧甲基茯苓多糖增强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迁移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钱高潮 丁志祥 +1 位作者 潘薇 金文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tl pachymaran,CMP)对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rhGM-CSF和IL-4诱导分化为不成熟DC,LPS诱导成熟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CMP(终... 目的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tl pachymaran,CMP)对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rhGM-CSF和IL-4诱导分化为不成熟DC,LPS诱导成熟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CMP(终质量浓度为10、50、100 mg/L),以不加CMP为对照组,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DC向MIP-3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及Q-PCR检测CCR7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ELISA测定收集的上清液中IL-10的质量浓度。结果经CMP处理后DC迁移指数和CCR7的表达均升高,而上清液中IL-10的质量浓度降低,且呈剂量依赖趋势。100 mg/L CMP处理组细胞迁移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 mg/L和100 mg/L CMP处理组CCR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上清液中IL-10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P能上调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CCR7的表达并减少IL-10的分泌,增强其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树突状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7 迁移能力
原文传递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FN-α和IFN-γ的调节作用及中间体制备 被引量:4
5
作者 汤建平 杨吉成 +2 位作者 盛伟华 张云 李丽娥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9-73,共5页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经200IU/mlIFN-α启动后,加NDV的促诱生组的α-干扰素(IFN-α)效价比无CMP的常规诱生组高1.2倍;经PHA和/或ConA促诱生组的γ-干扰素(IFN-γ)效价比无CMP的PHA和/...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经200IU/mlIFN-α启动后,加NDV的促诱生组的α-干扰素(IFN-α)效价比无CMP的常规诱生组高1.2倍;经PHA和/或ConA促诱生组的γ-干扰素(IFN-γ)效价比无CMP的PHA和/或ConA刺激常规诱生组高0.5倍(P<0.01),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的IFN-γ效果最佳。说明CMP具有IFN-α和IFN-γ促诱生效应(P<0.01)。用CMP促诱生的IFN-α和IFN-γ中间体经各项指标检测不仅IFN-α和IFN-γ效价高,而且可达到生物制剂药用标准,经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 茯苓多糖 IFN-Α IFN-Γ 促诱生 中间体
下载PDF
羧甲基茯苓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与体外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继岩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抗HBV、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人肝癌Hep G 2.2.15细胞株作为细胞模型,分为阴性对照组、CMP(1.5、3.0、6.0、12.0 mg/m L)组和阳性对照阿昔洛韦(acic... 目的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抗HBV、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人肝癌Hep G 2.2.15细胞株作为细胞模型,分为阴性对照组、CMP(1.5、3.0、6.0、12.0 mg/m L)组和阳性对照阿昔洛韦(aciclovir,ACV,浓度分别为0.5、1.0、1.5 mg/m L)组,MTT法观察CMP的细胞毒作用,ELISA法测定2.2.15细胞上清中HBs Ag和HBe Ag的含量。体内实验: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制作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MP组,香菇多糖组及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MP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Ⅲ型胶原(collagen-III)、层粘蛋白(laminin)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CMP对Hep G2.2.15细胞株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13.61 mg/m L,对Hep G2.2.15细胞株HBs Ag、HBe Ag分泌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4.38 mg/m L、5.78 mg/m L,治疗指数(TI)值分别为3.15和2.45,CMP对HBs Ag和HBe Ag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HBs Ag和HBe Ag分泌的作用优于ACV。模型组与TGF-β、caspase-3、Ⅲ型胶原、层粘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MP,香菇多糖,秋水仙碱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TGF-β、caspase-3、Ⅲ型胶原、层粘蛋白的表达(P<0.05,P<0.01)。模型组Smad-3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mad-7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均P<0.01);CMP,香菇多糖,秋水仙碱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Smad-3的表达、升高Smad-7的表达(均P<0.01)。CMP显示了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与香菇多糖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CMP具有抑制HBV,调节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等作用,本研究为CMP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因子 体内 体外
下载PDF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肠癌小鼠生命延长及对环磷酰胺的减毒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灿红 霍小位 +3 位作者 何晓山 刘冬羽 李立勇 曹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29-233,共5页
目的: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 pachymaran,CMP)对结肠癌(CT26)小鼠的生命延长及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的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CT26皮下移植瘤模型,减毒增效实验分为:模型组、CTX组、CMP+CTX组;延长生命实验分为... 目的: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 pachymaran,CMP)对结肠癌(CT26)小鼠的生命延长及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的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CT26皮下移植瘤模型,减毒增效实验分为:模型组、CTX组、CMP+CTX组;延长生命实验分为:模型组、CMP低、中、高剂量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骨髓有核细胞(bone marrow nucleated cell,BMNC)数、肿瘤抑制率、脏器指数以及肿瘤组织中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regulatory?protein-α,SIRP-α)和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F4/80)的表达,统计生命延长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CMP抑制CTX化疗所致的脾脏和胸腺指数的降低及WBC和BMNC数量的减少,拮抗肝脏指数升高,降低SIRP-α和F4/80的表达,并延长小鼠带瘤生存时间。结论:CMP明显减轻CTX的毒副作用,且具有调节肿瘤免疫相关蛋白表达和延长CT26小鼠带瘤生存时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结肠癌 免疫调节 环磷酰胺 减毒作用 生命延长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羧甲基茯苓多糖铁复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4
8
作者 舒畅 夏洁 +3 位作者 袁帅 赵帅 张西锋 鄢又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8-194,211,共8页
以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 pachymaran,CMP)为研究对象,柠檬酸三钠(trisodium citrate dihydrate,TCD)为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与FeCl_3反应生成羧甲基茯苓多糖铁复合物(carboxymethyl pachymaran-Iron(Ⅲ)complex,CMPIC)。考察pH值... 以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 pachymaran,CMP)为研究对象,柠檬酸三钠(trisodium citrate dihydrate,TCD)为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与FeCl_3反应生成羧甲基茯苓多糖铁复合物(carboxymethyl pachymaran-Iron(Ⅲ)complex,CMPIC)。考察pH值,反应温度以及TCD与CMP的质量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设计优化CMPIC的制备。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 8.3,反应温度72.9℃,TCD与CMP的质量比为0.69,模型拟合良好,此条件下CMPIC中铁含量为27.55%。进一步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合成CMPIC的羟基与Fe^(3+)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通过抗氧化研究表明该CMPIC对金属离子和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因此CMPIC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补铁抗氧剂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铁复合物 响应面 结构表征 抗氧化
下载PDF
羧甲基茯苓多糖抗小鼠白血病凋亡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杨勇 杨宏新 闫晓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对p388小鼠白血病的抗癌效果并探讨其治疗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p388白血病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并给予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m R N A原位杂交和S蛳P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和bcl蛳2基因的m ... 目的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对p388小鼠白血病的抗癌效果并探讨其治疗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p388白血病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并给予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m R N A原位杂交和S蛳P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和bcl蛳2基因的m R N A和bcl蛳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羧甲基茯苓多糖组(C M P)能使荷瘤小鼠生命延长35.88%,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 TX)合用后可使小鼠的生存期延长70.05%。C M P组的生存期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 M P可通过下调bcl蛳2基因诱导癌细胞凋亡,C M P与C TX合用后可显著下调bcl蛳2基因m R N A和蛋白的表达来诱导癌细胞凋亡(与C TX比较,P<0.05)。结论C M P有很好的抗白血病作用;C M P与C TX合用后可产生协同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白血病 BCL-2基因 凋亡
原文传递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氟尿嘧啶肝损伤小鼠减毒及肝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灿红 何晓山 +5 位作者 张丽静 霍小位 刘冬羽 韩嘉媛 李立勇 曹丽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34,共7页
建立5-Fu肝损伤小鼠模型,给药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骨髓有核细胞(BMNC)数及脏器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CMP对小鼠肝组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Keap1、Nrf2、GCL、NF-κB、p38、pp38、Bax和Bcl-2蛋... 建立5-Fu肝损伤小鼠模型,给药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骨髓有核细胞(BMNC)数及脏器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CMP对小鼠肝组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Keap1、Nrf2、GCL、NF-κB、p38、pp38、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NF-κB和pp38表达。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5-Fu导致小鼠肝、脾指数、ALT和AST活性分别升高13.75%、53.76%、39.48%和62.81%;WBC和BMNC数分别降低7.15%和50.81%;肝组织中NF-κB、pp38、Bax表达明显增加,Bcl-2则下降,表明肝损伤模型成功建立。CMP使肝损伤小鼠的肝、脾指数、ALT和AST活性分别下降了12.40%、31.45%、20.83%和20.14%;WBC和BMNC数分别增加了7.47%和18.95%;还明显增加Bcl-2水平,降低NF-κB、pp38和Bax表达。CMP对正常小鼠肝脏无明显作用,但能明显减轻5-Fu毒性,并对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控NF-κB、p38MAPK及Bcl-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氟尿嘧啶 肝损伤 毒副作用
原文传递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水媒法制备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星汶 杨继国 徐晓飞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5-1582,共8页
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传统方法使用两步工序在醇相体系中制得,有机溶剂消耗大、成本高。本研究报道一种新制备方法,将提取茯苓多糖以及茯苓多糖与氯乙酸的醚化反应整合在一个碱液体系中... 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传统方法使用两步工序在醇相体系中制得,有机溶剂消耗大、成本高。本研究报道一种新制备方法,将提取茯苓多糖以及茯苓多糖与氯乙酸的醚化反应整合在一个碱液体系中完成。动物实验表明,新方法制备的CMP能提高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对S180肉瘤具有抑制活性。经口急性毒理结果显示CMP属于实际无毒物质,适合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食品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抗肿瘤 免疫调节 水相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