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Control of Erwinia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 by Streptomyces Species
1
作者 Tinatin Doolotkeldieva Saykal Bobusheva Ayzat Suleymankisi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6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Ten isolates of Erwinia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 (Ecc) were isolated from infected potato tubers of Picasso, Sante, and Nevskiy varieti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in Kyrgyzstan.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E... Ten isolates of Erwinia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 (Ecc) were isolated from infected potato tubers of Picasso, Sante, and Nevskiy varieti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in Kyrgyzstan.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Erwinia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 (Ecc) by standard bacteriological techniques and pathogenicity tests on tubers and also by PCR analyses. Tests on the pathogenicity of E.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 (Ecc) strains to host plants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have shown a high sensibility of the Picasso variety. As a result, five isolates were chosen, three isolates (EcPo1, EcPo2, and Eco3) were highly pathogenic, while two isolates (Eco4 and Eco5) were weakly pathogenic. The antagonistic bacteria, 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strain sk-6, and Streptomyces graminearuss strain sk-2, have a high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ft rot bacteria isolates (Ecc), more than the other tested antagonistic organisms in vitro screening biotests. The 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sk-6 was selected for the control assay of storage potatoes against the most common soft rot bacterial strain in Kyrgyzstan, Erwinia carotovora sp. carotovora EcPo2. The pretreatment of potato tubers with antagonistic bacteria successfully prevented the initial infection multiplication of soft rot bacteria and reduced soft rot disease of potatoes in storage. These results justify selection of the dose 10<sup>6</sup> cells/ml of bacteria 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sk-6 for use in powdering the infected or non-infected potato tubers to suppress the development soft rot during storage. 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sk-6 as a biological disinfectant could destroy surface and internal infections, protect the tubers from the growth of phyto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ir re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overwintering of winter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to Tubers Soft Rot Disease Erwinia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 Biological Control 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下载PDF
Erwinia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 Infection Induced "Defense Lignin" Accumulation and Lignin Biosynthetic Gene Expression in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rapa L. ssp. pekinensis) 被引量:7
2
作者 Song-He Zhang Qing Yang Rong-Cai M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7期993-1002,共10页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Ecc ) 包括蔬菜,花和水果在几百庄稼种感染并且引起软腐病疾病。木质素生合成过时的人或物在植物在对损害和病原体感染的防御反应含有。在这个工作,在在白菜和 Ecc 之间的分子的相互作用的木...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Ecc ) 包括蔬菜,花和水果在几百庄稼种感染并且引起软腐病疾病。木质素生合成过时的人或物在植物在对损害和病原体感染的防御反应含有。在这个工作,在在白菜和 Ecc 之间的分子的相互作用的木质素内容和基因表示的变化被调查。H_2O_2 累积和过氧化物酶活动被 3 检测,染色在的 3-Dimethoxybenzidine 嘲笑,在接种工厂的白菜 leafstalks.Klason 木质素内容的接种 Ecc 的地点分别地在 12, 24 和 72 hafter 接种多于嘲笑的地点的增加了大约 7.84% , 40.37% ,和 43.13% 。气体色层法检测了更多的 p-coumaryl (H) 和更少的 coniferyl (G) 和 sinapyl (S) 在白菜的叶柄的单音的木质素。在感染 Ecc 的叶柄增加的所有三单体,和“导致 theEcc 的防卫木质素”由更多的 G 和 H 组成单音的木质素,和更少 S 单音的木质素。Aftersearching 白菜的表示顺序标签(EST ) 数据,通常认为地编码涉及木质素生合成的酶的 12 基因被选择学习他们的表达式。所有能被嘲笑接种和 Ecc 感染这些基因导致,当基因表示比在在感染的样品持续了几个更多的小时时嘲笑并且未经治疗的工厂。我们的结果显示“那防卫木质素”与在作文的发展木质素不同;monoligninsweresignificantly 响应软腐病 Ecc 在植物导致的 G 和 S;因此,木质素生合成是在对软腐病 Ecc 的植物反应调整并且玩一个角色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甘蓝 植物学 序列表达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软腐菌识别侵染魔芋根部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金平 矫振彪 +2 位作者 陈磊夫 焦忠久 邱正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734-5737,共4页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软腐病频发已成为制约魔芋种植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对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加深了对魔芋软腐病的认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魔芋软腐病的侵染和发病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测...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软腐病频发已成为制约魔芋种植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对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加深了对魔芋软腐病的认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魔芋软腐病的侵染和发病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测定软腐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在魔芋根表吸附量和根部侵入量,研究不同温度、p H、接种浓度、LPS和EPS对软腐菌在魔芋苗根部吸附和侵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软腐菌在魔芋苗根部吸附侵入的最适温度条件是30℃、p H 6.0,随接种浓度增加吸附和侵入量增加;菌体LPS是魔芋软腐欧文氏菌对寄主根表的吸附所不可缺少的成分,而EPS预处理对吸附侵入量影响较小。本研究明确不同外界因子(温度、p H、接种浓度)和细菌识别子(EPS和LPS)在软腐菌吸附识别魔芋根际中的作用,从源头上了解软腐菌对魔芋根系的侵染机制,为研究病害循环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新的启示,从根本上有效控制魔芋病害的发生,并为魔芋的抗病育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e) 软腐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吸附 侵入
下载PDF
欧文氏杆菌CXJZ95-198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运雄 刘正初 《中国麻业》 2006年第4期176-181,共6页
采用改良鸟枪法构建了草本纤维精制高效菌种Erwinia carotovora CXJZ95-198的基因组文库,结合透明圈法,筛选到了8个甘露聚糖酶基因阳性克隆,并采用PCR方法对它们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含有同一个甘露聚糖酶基因。
关键词 ERWINIA carotovora 基因组文库 甘露聚糖酶基因
下载PDF
欧文氏杆菌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司贺龙 赵斌 +2 位作者 刘廷辉 邢继红 董金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606-5608,共3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欧文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基因组中与铁代谢相关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71个与铁代谢相关的基因,其中,有51个为已知功能基因,20个为推测功能基因。在获得的71个基因...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欧文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基因组中与铁代谢相关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71个与铁代谢相关的基因,其中,有51个为已知功能基因,20个为推测功能基因。在获得的71个基因中,12个基因参与铁载体合成、27个基因与Fe3+吸收有关、3个基因与Fe2+吸收有关、10个基因与亚铁血红素吸收有关、1个基因与编码贮铁蛋白有关、7个基因与铁吸收调控有关、还有11个基因可能与铁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atroseptica) 铁代谢相关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菌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5
6
作者 修建华 姬广海 +2 位作者 王敏 杨云亮 李成云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2-525,共4页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E.c.c.);第2组群为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E.ch.);还有一组未能确定的菌株。利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通用引物BOX和J3进行Rep-PCR特异性扩增,引起软腐病的菌株E.c.c.和E.ch.(ITS-PCR鉴定)种内的Rep-PCR指纹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经聚类分析,在0.1水平上把E.c.c.13株区分为5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腐欧文氏菌 致病性 CVP培养基 ITS—PCR Rep—PCR
下载PDF
防治软腐病的魔芋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丽洪 李淼 +3 位作者 姬广海 王永吉 杨俊 魏兰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7-553,共7页
本研究采用相似生境分离方法分离魔芋内生细菌后经室内平板初筛、温室复筛试验筛选获得对魔芋软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研究共分离出127株内生细菌,经过多重筛选后获得3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M3,M2,1-7)。经培养性状、菌落形... 本研究采用相似生境分离方法分离魔芋内生细菌后经室内平板初筛、温室复筛试验筛选获得对魔芋软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研究共分离出127株内生细菌,经过多重筛选后获得3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M3,M2,1-7)。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将M3,M2,1-7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这是将寄主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防菌防治该病害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内生细菌 魔芋细菌性软腐病 生物防治 鉴定
下载PDF
一株新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1
8
作者 远方 屈淑平 +2 位作者 崔崇士 曹鸣庆 马荣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从大白菜软腐组织中分离出一株软腐病细菌BC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致病性检测和 16SrDNA序列分析 ,该分离物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 (Erwiniacarotovorasubsp .carotovora ,Ecc)的一个新菌株 ,编号为BC1。... 从大白菜软腐组织中分离出一株软腐病细菌BC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致病性检测和 16SrDNA序列分析 ,该分离物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 (Erwiniacarotovorasubsp .carotovora ,Ecc)的一个新菌株 ,编号为BC1。这是首次从 16SrDNA序列水平上对在我国分布的软腐欧文氏菌进行鉴定。EccBC1的 16SrDNA序列与其它软腐欧文氏菌株的 16SrDNA序列之间同源性达 98 7%~ 99 3% ,而且在系统发育树中独立于Ecc其它菌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EccBC1具有至少 2种不同的 16SrDNA序列 ,它们都在第 4 5 9位和 4 73位 (相对于大肠杆菌 16SrDNA序列 )发生碱基突变 ,同一基因中两个突变位点之间彼此互补 ,处于 16SrRNA螺旋H17颈部 ,而且这两处碱基变异只存在于BC1菌株中。通过与其它软腐欧文氏菌亚种和菌株 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还进一步鉴定出一些BC1菌株特异的 16SrDNA碱基突变位点。本文报道的EccBC1两个 16SrDNA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为AY30 90 6 8和AY30 90 6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 突变 系统发育分析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 大白菜 软腐病 胡萝卜亚种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芋头软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江涛 赵延存 +3 位作者 黄开红 李鹏霞 王毓宁 胡花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5-159,共5页
分别从蔬菜田土壤和采后芋头表面黏附土壤中分离纯化到267和244株菌株,通过平板拮抗实验,发现其中6个菌株对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Ecc)产生了清晰且明显的拮抗圈(直径>10 mm)。利用芋头对它们的... 分别从蔬菜田土壤和采后芋头表面黏附土壤中分离纯化到267和244株菌株,通过平板拮抗实验,发现其中6个菌株对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Ecc)产生了清晰且明显的拮抗圈(直径>10 mm)。利用芋头对它们的生物防控效果进行复筛,结果发现BGP14菌株发酵液处理芋头的发病率仅为6.7%,显著低于其他5个菌株(P<0.05)。根据BGP14的形态学特征、芽孢产生及16S rRNA和gyrB基因的部分核酸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GP14(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GP14在芋头伤口上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并将病原菌Ecc的群体数量压制在一个较低水平。BGP14与病原菌Ecc联合处理芋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GP14对病原菌E.carotovora具有强大的拮抗活性,能够有效防治贮藏期芋头软腐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进化树 群体动态 系统诱导抗病性
下载PDF
云南省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原鉴定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敏 姬广海 +2 位作者 修建华 吴亚鹏 李凡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2,共4页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蹄莲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细菌.经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测序及BIOLOG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p.ch.)两种,而主要是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莲 细菌性软腐病 病原鉴定
下载PDF
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鉴定 被引量:16
11
作者 易建平 戚龙君 +2 位作者 陶庭典 许志刚 李斌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从美国进口马蹄莲种球种植后发生较多的软腐病 ,从病叶上分离到一种引起软腐症状的病原细菌。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兼性厌气 ,鞭毛周生 2~ 6根 ,接触酶阳性 ,氧化酶阴性 ,能引起马铃薯和大白菜软腐。经致病性、形态特征、培养特... 从美国进口马蹄莲种球种植后发生较多的软腐病 ,从病叶上分离到一种引起软腐症状的病原细菌。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兼性厌气 ,鞭毛周生 2~ 6根 ,接触酶阳性 ,氧化酶阴性 ,能引起马铃薯和大白菜软腐。经致病性、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和Biolog测试 ,鉴定为Erwiniacarotovorasubsp .carotov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莲 细菌性软腐病 病原鉴定 进境检疫
下载PDF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改转 修建华 +2 位作者 魏兰芳 姬广海 李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6,共5页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 sp.carotovora(Ecc)是引起魔芋和马蹄莲软腐病的主要病原细菌.本研究根据细菌L-氨基酸渗透酶同源基因设计URP核苷酸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普通PCR、巢式PCR,同时采用细菌16S-23S rDNA间...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 sp.carotovora(Ecc)是引起魔芋和马蹄莲软腐病的主要病原细菌.本研究根据细菌L-氨基酸渗透酶同源基因设计URP核苷酸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普通PCR、巢式PCR,同时采用细菌16S-23S rDNA间的ITS序列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进行实时荧光PCR,对样品中存在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进行检测,并比较了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品,其中存在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的最低菌悬液浓度可达10 cfu/mL;巢式PCR灵敏度也可检测到10 cfu/mL;而用普通PCR最低可检测到103cfu/mL.用实时荧光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病菌,其灵敏度都比常规PCR提高了100倍,且实时荧光PCR方法更快速、简便、安全、准确,不需PCR的后续处理.实时荧光PCR方法适用于种苗、种球等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 特异性引物 分子检测技术 PCR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AiiA蛋白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抗病活性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燚 孙明 喻子牛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1-764,共4页
AiiA蛋白通过破坏病原菌的信号分子来阻断病原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达到抗病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的抗病蛋白.根据蜡状芽胞杆菌ATCC14579基因组中aiiA序列设计引物,从苏云金芽胞杆菌中成功扩增出aiiA基因,其ORF为753bp,测序后经blast检测... AiiA蛋白通过破坏病原菌的信号分子来阻断病原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达到抗病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的抗病蛋白.根据蜡状芽胞杆菌ATCC14579基因组中aiiA序列设计引物,从苏云金芽胞杆菌中成功扩增出aiiA基因,其ORF为753bp,测序后经blast检测与已发表的序列相似性均在95%以上.将此基因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超量表达的蛋白在菌体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AiiA蛋白经SDS PAGE电泳检测,表达产物分子量为28×103,致病性测定表明该蛋白对魔芋软腐病菌CZY具有较强的抗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AiiA蛋白 魔芋软腐病菌CZY
下载PDF
铁棍山药内生菌的分离及对白菜软腐菌拮抗菌的筛选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建新 刘起丽 +1 位作者 赵丹丹 孙伟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4-96,共3页
用涂布平板法从铁棍山药(Dioscoreaopposita Thunb. CV. Tiegun)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菌菌株。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白菜软腐菌(Erwinia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的拮抗作用,共得到11株对该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4.4%。... 用涂布平板法从铁棍山药(Dioscoreaopposita Thunb. CV. Tiegun)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菌菌株。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白菜软腐菌(Erwinia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的拮抗作用,共得到11株对该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4.4%。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的菌株有4株,分别是B-2、B-5、B-6和F-8,占菌株总数的12.5%,抑菌圈直径最大的可达15mm。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结果表明:这11株菌株全为细菌,均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G+)的有4株,革兰氏染色阴性(G-)的有7株;有3株菌株为球菌,其余为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棍山药 内生菌 白菜软腐菌
下载PDF
几种化学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对软腐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谷 徐秉良 +2 位作者 梁巧兰 徐琼 吴根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本试验测定了纳米硅、草酸、硅酸钠和硫酸亚铁4种化学物质在不同浓度下对彩色马蹄莲软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和诱导抗病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3种浓度对彩色马蹄莲软腐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1 g/L纳米硅、0.15 g/L草酸和0.2 g/L硅... 本试验测定了纳米硅、草酸、硅酸钠和硫酸亚铁4种化学物质在不同浓度下对彩色马蹄莲软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和诱导抗病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3种浓度对彩色马蹄莲软腐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1 g/L纳米硅、0.15 g/L草酸和0.2 g/L硅酸钠3种化学物质对软腐病菌无明显抑制作用且诱导抗病效果较好,分别达到62.28%、77.56%、88.46%;经3种化学物质诱导处理后再进行接种,诱导处理和接种期间彩色马蹄莲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硅酸钠处理后彩色马蹄莲叶片组织内POD、PAL活性高于纳米硅和草酸处理,草酸处理后叶片组织内PPO活性高于纳米硅和硅酸钠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蹄莲 细菌性软腐病菌 诱导抗病性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GP20-γ的诱变选育及生防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延存 李鹏霞 +3 位作者 黄开红 王毓宁 孙娅 胡花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91-1796,共6页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Ecc)引起的细菌性软腐病是导致采后蔬菜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研究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GP20对该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BGP20...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Ecc)引起的细菌性软腐病是导致采后蔬菜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研究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GP20对该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BGP20对采后蔬菜细菌性软腐病的生防效果,本研究利用60Co辐照诱变技术,对该菌株进行诱变选育。结果表明,在200-800 Gy剂量范围内,60Co对BGP20的致死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迅速上升。600 Gy剂量的60Co辐照致死率为78.3%,选用该剂量进行诱变选育。利用辣椒对409株突变菌株的生防效果进行活体评价,获得1株生防效果显著提高的突变菌株BGP20-γ(P<0.05)。与野生型菌株BGP20相比,利用突变株BGP20-γ处理的辣椒伤口腐烂面积下降64.4%,其在辣椒伤口上的定殖能力显著提高,将病原菌Ecc的群体数量限制在一个更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 60Co 诱变育种 群体动态
下载PDF
西葫芦软腐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林 徐作珽 +3 位作者 李长松 齐军山 李凡 郑继法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9-1194,共6页
2004~2006年,在山东省的临淄、聊城、寿光、临沂等12个县市保护地栽培的西葫芦中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茎基部的细菌性病害。从22批次55株西葫芦病株标本中,经分离纯化获得135个菌株,从中选出部分菌株按柯赫法则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产生... 2004~2006年,在山东省的临淄、聊城、寿光、临沂等12个县市保护地栽培的西葫芦中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茎基部的细菌性病害。从22批次55株西葫芦病株标本中,经分离纯化获得135个菌株,从中选出部分菌株按柯赫法则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产生与田间相同症状。对病原菌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等几项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茎基部 软腐病 病原鉴定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下载PDF
四株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亚种新菌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玲 柴兆祥 +1 位作者 李金花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4-251,共8页
采用棋盘式取样法,从正茬、重茬、连作2年和连作3年的马铃薯播前、现蕾期、成熟期和收获期4个不同阶段采集马铃薯根围土样。以稀释平板法,用选择性培养基CVP分离软腐欧文氏杆菌,共得到42个菌株。在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的过程... 采用棋盘式取样法,从正茬、重茬、连作2年和连作3年的马铃薯播前、现蕾期、成熟期和收获期4个不同阶段采集马铃薯根围土样。以稀释平板法,用选择性培养基CVP分离软腐欧文氏杆菌,共得到42个菌株。在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的过程中发现编号为GAUP-b410、GAUP-b492、GAUP-b416和GAUP-d34等4个菌株的主要性状一致,且与其他菌株的性状不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这4个菌株均能引起马铃薯薯片腐烂。对其中的2个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其PCR产物的序列与GenBank上登记的18个分离自中国大白菜上的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均达99%。利用DNAStar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状图,菌株GAUP-b410亦与这18个E.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菌株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菌株GAUP-b492与其中的16个E.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菌株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这4个菌株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亚种(E.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根围土壤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 16SrDNA
下载PDF
表油菜素内酯诱导大白菜抗软腐病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屈淑平 张灵宇 崔崇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31,共5页
试验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大白菜软腐病的诱抗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外源EBR处理大白菜幼苗病情指数明显比对照降低,下降了25.8%;喷施EBR提高了大白菜叶片中H2O2含量,使丙二醛(Mal... 试验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大白菜软腐病的诱抗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外源EBR处理大白菜幼苗病情指数明显比对照降低,下降了25.8%;喷施EBR提高了大白菜叶片中H2O2含量,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下降,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先缓慢升高然后下降;接种软腐病菌后,EBR使H2O2和MDA含量缓慢增加,但EBR处理MDA含量低于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CAT活性,POD活性与对照相比下降,呈现缓慢升高趋势;EBR处理明显促进幼苗的生长,即使在接种软腐病菌期间,植株的长势也比对照强。说明EBR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氧的代谢平衡,增强对软腐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24-表油菜素内酯 软腐病 诱导抗性
下载PDF
含苏云金芽孢杆菌aiiA基因的重组荧光假单胞菌的构建及对软腐病的抗病活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霞 胡玉琴 +3 位作者 贾振华 张杰 马宏 宋水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6,共4页
aiiA基因编码的AiiA蛋白能降解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中的信号分子N_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从而减弱致病菌对植物的危害。本文将aiiA基因转入到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303中,构建成防治植物细菌和真菌病害的工程菌P303-ss10。通过PCR... aiiA基因编码的AiiA蛋白能降解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中的信号分子N_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从而减弱致病菌对植物的危害。本文将aiiA基因转入到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303中,构建成防治植物细菌和真菌病害的工程菌P303-ss10。通过PCR和RT-PCR鉴定,均获得0.8 kb的目的片断,表明aiiA基因已经导入P303中。室内平板抑菌试验表明,该工程菌保留了出发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室内离体试验表明该工程菌对马铃薯软腐病和大白菜软腐病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 群体感应 AIIA基因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 细菌病害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