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蜡块和分子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董燕 金晓燕 胡慧娣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制备细胞蜡块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优势,并阐述其与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相结合在实现个体精准化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胸腔积液细胞学涂片及细胞蜡块的HE形态,评价细胞蜡块免疫组化的特点,并对80...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制备细胞蜡块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优势,并阐述其与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相结合在实现个体精准化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胸腔积液细胞学涂片及细胞蜡块的HE形态,评价细胞蜡块免疫组化的特点,并对80例标本行荧光定量微滴式数字PCR及二代测序NGS。结果与传统细胞学涂片及液基细胞学相比,胸水细胞蜡块细胞数量增多且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免疫组化以CK7,NapsinA,TTF-1阳性最多见,提示肿瘤原发灶多为肺来源。常规细胞学组和细胞蜡块组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7%、75%、87%和99%、87%、99%。常规细胞学组与细胞蜡块组两种诊断方法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269)。常规细胞学和细胞蜡块诊断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46%(37/80)患者胸水细胞蜡块行ddPCR及NGS分子检测出现基因突变,主要为EGFR、PD-L1、KRAS和TP53等,其中EGFR突变率分别约为34%。27%(7/26)患者PD-L1免疫组化结果示阳性。结论细胞蜡块技术在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及鉴别来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基因检测提供了有价值的标本,并且提高了晚期癌症患者临床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细胞蜡块技术 免疫组化 分子检测
下载PDF
胸腹水细胞蜡块制作方法的改良及应用
2
作者 郑海燕 方庆全 王玉环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方法下制作胸腹水细胞蜡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收检的胸腹水标本,选取经细胞病理学确诊见肿瘤细胞者48例,每份标本均平分为3份,离心后沉淀物分别按以下方法固定:A组...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方法下制作胸腹水细胞蜡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收检的胸腹水标本,选取经细胞病理学确诊见肿瘤细胞者48例,每份标本均平分为3份,离心后沉淀物分别按以下方法固定:A组10%中性缓冲甲醛固定4 h;B组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指定保存液固定4 h;C组加入4%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5 min,离心后沉淀物加入75%乙醇,1 min后吸弃75%乙醇,加入适量的95%乙醇,室温下静置塑形2 h;C组沉淀物较大者,沿纵轴每间隔3 mm平行切开,取其切面作为包埋面。3组分别制成细胞蜡块,比较蜡块制作成功率、蜡块肉眼观、蜡块切片HE染色效果、(肺腺癌)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效果。结果 C组细胞蜡块制作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巨检:A组与B组固定后获得的沉淀物较松散、破碎;C组固定后获得的沉淀物聚集成块、富有弹性、结构完整、可见细胞层次,可更大限度的保存标本。细胞蜡块切片HE染色镜检:C组细胞量大,染色鲜艳,细胞轮廓清晰,细胞排列清楚可见,肿瘤细胞的核仁比较明显,优于A组与B组。C组细胞蜡块切片的CK7、napsin A、TTF-1 3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效果均较好,阳性标记清晰易判,背景干净,优于A组与B组。结论 胸腹水细胞蜡块的制作,采用甲醛液固定后联合95%乙醇塑形2 h的效果较佳,细胞蜡块制作成功率高,获得的细胞蜡块完整,蜡块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俱佳,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水 细胞蜡块 液基细胞学 联合固定
下载PDF
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诊断恶性心包积液的价值
3
作者 王丽菊 翁剑鸣 郑春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心包积液肿瘤转移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恶性心包积液标本70例,均为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所收集,选择相应抗体开展免疫组化分析。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心包积液肿瘤转移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恶性心包积液标本70例,均为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所收集,选择相应抗体开展免疫组化分析。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对肺腺癌来源的标本中棘皮动物微管相关样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融合基因情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70例恶性心包积液标本经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分析,56例患者为腺癌,6例为小细胞癌,7例患者为鳞状细胞癌,1例患者为恶性间皮瘤;其中56例腺癌的具体来源情况为:26例来源于肺,8例来源于乳腺,13例来源于消化道,另外9例来源于卵巢。26例肺腺癌中,出现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共有9例,其中4例患者属于19del突变,5例患者属于L858R突变,除此之外出现EmL4-ALK融合基因的患者有1例,另外16例患者并没有发生EmL4-ALK融合基因以及EGFR基因突变。结论临床中在对恶性心包积液进行诊断时,应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不但能准确判断肿瘤分型,而且还能明确肿瘤起源,进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细胞蜡块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基因检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细胞蜡块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思婷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6期767-768,F0003,共3页
细胞蜡块是采集临床体液细胞学标本的细胞经过脱水浸蜡制作而成,可长期保持,连续切片可进行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等检查。本研究主要对目前包括一般离心法、丙酮固定法、乙醇凝固—甲醛固定法、介质包埋法、涂片回收法等... 细胞蜡块是采集临床体液细胞学标本的细胞经过脱水浸蜡制作而成,可长期保持,连续切片可进行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等检查。本研究主要对目前包括一般离心法、丙酮固定法、乙醇凝固—甲醛固定法、介质包埋法、涂片回收法等主要细胞蜡块制作方法进行探讨,并对细胞蜡块制作过程的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液细胞学 细胞蜡块 离心 固定
下载PDF
细胞蜡块抗酸染色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彭海英 曾江 +1 位作者 赖小菊 张润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穿刺液细胞蜡块抗酸染色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疑似淋巴结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采集淋巴结抽吸液标本,均行直接涂片及细胞蜡块抗酸染色、瑞氏-吉姆... 目的:探讨淋巴穿刺液细胞蜡块抗酸染色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疑似淋巴结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采集淋巴结抽吸液标本,均行直接涂片及细胞蜡块抗酸染色、瑞氏-吉姆萨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诊断淋巴结结核的价值。结果:100例患者经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确诊淋巴结结核38例(38.00%)。涂片抗酸染色法诊断准确度为73.00%,敏感度为34.21%,特异度为96.77%;细胞蜡块抗酸染色法诊断准确度为85.00%,敏感度为78.95%,特异度为88.71%;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诊断准确度为83.00%,敏感度为73.68%,特异度为88.71%。以上三种方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1、0.680、0.634。结论:淋巴结穿刺液细胞蜡块抗酸染色法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相较于传统的涂片抗酸染色法、瑞氏-吉姆萨染色法,其诊断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结核 临床诊断 细胞蜡块技术 抗酸染色法 细胞学
下载PDF
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张玉春 戴陆春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液基细胞学、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 目的分析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液基细胞学、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法诊断效能以及对不同类型肺癌的鉴别准确性。结果67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肺癌47例、良性病变20例,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于腺癌诊断符合率100.00%,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6,P<0.05)。结论肺癌诊断中,以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应用价值较高,除进行肺癌检出之外,还可进行肿瘤类型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水细胞蜡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肺癌 诊断
下载PDF
传统涂片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诊断浆膜腔积液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范春阳 马丽莉 刘进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4期2429-2432,2437,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涂片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诊断浆膜腔积液,尤其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接收的浆膜腔积液标本659例,其中胸腔积液416例,腹腔积液221例,心包积液22例;男... 目的探讨传统涂片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诊断浆膜腔积液,尤其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接收的浆膜腔积液标本659例,其中胸腔积液416例,腹腔积液221例,心包积液22例;男389例,女270例,年龄11~102岁,中位年龄64岁。分析传统涂片制片方法、细胞块制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和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并学习相关文献。结果659例患者中采用单纯传统涂片诊断为良性浆膜腔积液303例(45.98%),恶性浆膜腔积液123例(18.66%),意义不明的、可疑恶性233例(35.36%);659例患者中72例采用传统涂片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其中诊断为良性浆膜腔积液8例(11.11%)、恶性浆膜腔积液64例(88.89%),并进一步确诊了恶性细胞的组织起源。结论传统涂片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相对于单纯传统涂片不仅能提高阳性标本检出率,还对确定组织来源、确诊肿瘤原发灶有很重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传统涂片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细胞病理学
下载PDF
探讨年龄因素对人黄韧带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宇 吴少鹏 +5 位作者 夏雄智 邓崇礼 李参天 许学猛 钟招明 陈建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从不同年龄的人获得黄韧带组织与原代培养细胞游出之间的关系,以提高黄韧带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酶消化加组织块培养法,对来自21例不同年龄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黄韧带组织进行黄韧带细胞原代培养,倒置... 目的探讨从不同年龄的人获得黄韧带组织与原代培养细胞游出之间的关系,以提高黄韧带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酶消化加组织块培养法,对来自21例不同年龄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黄韧带组织进行黄韧带细胞原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迁出时间、形态和生长状态;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对传第3代细胞进行Ⅰ型胶原和波形蛋白表达鉴定;对组织块内细胞游出率和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黄韧带细胞形态生长良好,培养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均呈阳性。患者年龄与黄韧带组织块原代培养时细胞游出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618,P<0.05),年轻患者黄韧带组织细胞游出率高。结论原代培养人黄韧带细胞时尽量采用年轻人黄韧带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细胞培养技术 年龄因素 组织块加酶消化法
原文传递
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通过胸腔积液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占东 卓静 +3 位作者 李菲 缪晓丹 王涛 时瑶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9期783-785,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腔积液诊断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来自笔者所在医院的406例胸腔积液标本常规离心、涂片后观察,其中56例沉渣包埋制成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明确诊断。结果56例胸腔积液细胞块确...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腔积液诊断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来自笔者所在医院的406例胸腔积液标本常规离心、涂片后观察,其中56例沉渣包埋制成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明确诊断。结果56例胸腔积液细胞块确诊阳性47例(包括转移性肺腺癌43例,鳞状细胞癌2例,乳腺癌1例,卵巢浆液性癌1例),阴性9例,细胞蜡块联合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癌细胞检出率高于传统涂片者(P<0.05)。结论细胞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腔积液诊断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涂片。对准确判定病理分型,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蜡)块 免疫细胞化学 传统涂片 胸腔积液 癌症筛查
下载PDF
细针穿刺联合细胞块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艳 王苗 +1 位作者 张长河 余小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联合细胞块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473例乳腺细针穿刺病例,其中有165例同时制作了细胞块,与粗针活检和/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细针穿刺敏感性92.7%(319/3...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联合细胞块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473例乳腺细针穿刺病例,其中有165例同时制作了细胞块,与粗针活检和/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细针穿刺敏感性92.7%(319/344),特异性99.2%(128/129),准确率94.5%(447/473)。165例细胞块中明确分型诊断的符合率94.2%(97/103)。细针穿刺诊断纤维上皮性肿瘤的准确率为79.7%(55/69)。细针穿刺诊断乳腺浸润性癌符合率94.3%(66/70),细针穿刺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组化诊断符合率97.2%(104/107)。细针穿刺细胞块与组织学免疫组化结果对比,ER、PR、HER2、P63和Ki-67的符合率分别为97.5%(155/159)、95.6%(152/159)、71.1%(106/149)、97.2%(138/142)和79.7%(126/158)。结论 细胞块技术可以弥补细针穿刺检查的不足,同时还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辅助检测,进一步提升细针穿刺检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 细胞块技术 乳腺肿块
原文传递
细胞蜡块诊断淋巴瘤18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柯晓康 张清平 +1 位作者 袁静萍 刘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18例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学诊断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由浆膜腔积液诊断为淋巴瘤患者18例,通过常规液基涂片、制作细胞蜡块、HE染色及... 目的探讨18例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学诊断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由浆膜腔积液诊断为淋巴瘤患者18例,通过常规液基涂片、制作细胞蜡块、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个别病例采用基因重排检测或流式细胞学检查,并部分对照其细胞学诊断和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8例均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无淋巴瘤病史的有12例:包括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1例浆细胞瘤;2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2例T细胞淋巴瘤。其余6例均有淋巴瘤病史,其中4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结论浆膜腔积液是淋巴瘤的较常见并发症,细胞病理学诊断淋巴瘤难度虽相对较大,但通过制备细胞蜡块,在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成分单一,表现为大量散在分布的不成熟淋巴样细胞,细胞之间无黏附性,同时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相关检测方法,可明确诊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淋巴瘤 细胞学 细胞蜡块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区域地球化学图的编图新方法——加密网格单元色块图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善仁 沈镛立 +1 位作者 吴悦斌 赵伦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2,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前人区域地球化学编图方法优缺点的分析以及笔者的编图实验,制定了一套采用加密网格单元色块图技术的直观、合理、高效的区域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案。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图 加密网格单元技术 色块图 地球化学勘探资料 色级
下载PDF
胸腹水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不同活化亚型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曼 石兴民 +1 位作者 郭睿 杨军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胸腹水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的特异性标志物CD68、CD86、CD163来判断巨噬细胞的类型,并通过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及相关分型和主要功能的研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胸腹水细胞蜡块标本76例,其中恶性肺癌标本59例,...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胸腹水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的特异性标志物CD68、CD86、CD163来判断巨噬细胞的类型,并通过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及相关分型和主要功能的研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胸腹水细胞蜡块标本76例,其中恶性肺癌标本59例,良性标本17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巨噬细胞表型的特异性标志物CD68、CD86、CD163在其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巨噬细胞表型的特异性标志物CD68、CD86、CD163在良性组的染色强度、阳性表达比肺癌组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标本中M1、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较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水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的特异性标志物CD68、CD86、CD163在肺癌组中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可为临床诊断肺癌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水 细胞蜡块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巨噬细胞
下载PDF
细胞蜡块在免疫细胞化学和分子病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储财 邵少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7-30,36,共5页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细胞蜡块在免疫细胞化学和分子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91例浆膜腔积液均制作细胞蜡块,细胞蜡块切片中发现非典型细胞、可疑恶性肿瘤细胞或典型恶性肿瘤细胞的,将进一步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别细胞良恶性、识...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细胞蜡块在免疫细胞化学和分子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91例浆膜腔积液均制作细胞蜡块,细胞蜡块切片中发现非典型细胞、可疑恶性肿瘤细胞或典型恶性肿瘤细胞的,将进一步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别细胞良恶性、识别病变细胞的组织来源,必要时行分子病理检测,指导临床靶向治疗。结果1191例浆膜腔积液中,检出恶性肿瘤356例,肿瘤原发灶来源以肺癌为主,占56.18%(200/356);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6.80%(309/356)。细胞蜡块切片诊断为Ⅰ级者710例,Ⅱ级者131例,Ⅲ级者210例,Ⅳ级者140例,特异度为91.01%,敏感度为96.89%。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检测诊断为Ⅰ级者125例,Ⅱ级及Ⅲ级者均为0,Ⅳ级者356例,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检测总准确率为100%(481/481),高于细胞蜡块切片的总准确率95.13%(1133/119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46例肺腺癌及15例乳腺癌行分子病理检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2.6%(15/46),ALK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0.8%(5/46),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40%(6/15)。结论细胞蜡块是鉴别浆膜腔积液的良恶性、判断肿瘤细胞组织来源及病理类型的有效载体,同时亦可作为分子病理检材,对后续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细胞蜡块 HE染色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分子病理技术
原文传递
细胞蜡块技术在晚期肺癌恶性胸水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丽姿 周兵 张菁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技术在晚期肺癌恶性胸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例确诊为晚期肺癌患者的胸水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标记后对比与其相应组织学活检标本的表达差异。ARMS法检测细胞蜡块及对应组织学标本...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技术在晚期肺癌恶性胸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例确诊为晚期肺癌患者的胸水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标记后对比与其相应组织学活检标本的表达差异。ARMS法检测细胞蜡块及对应组织学标本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并对比两种标本类型的突变差异。结果30例癌胸水病例中腺癌25例、小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3例,与对应的组织学活检标本免疫组化结果一致。25例腺癌胸水细胞学蜡块中EGFR突变率为48%(12/25),对应的腺癌组织学标本突变率为52%(13/25);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均未见突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胸水细胞学蜡块是EGFR检测的可靠标本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蜡块 EGFR
下载PDF
恶性心包积液细胞蜡块联合基因检测在明确肿瘤来源及肺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连美 朱亚宁 孙苏安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细胞蜡块联合基因检测在明确肿瘤来源及肺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恶性心包积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制备细胞蜡块,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同时选择钙网膜蛋白(CR)、间皮细胞(MC)、肾母细胞瘤... 目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细胞蜡块联合基因检测在明确肿瘤来源及肺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恶性心包积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制备细胞蜡块,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同时选择钙网膜蛋白(CR)、间皮细胞(MC)、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癌胚抗原M2A单克隆抗体(D2-40)、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绒毛蛋白(villin)、黏蛋白5AC(MUC5AC)、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天冬氨酸肽酶A(napsin A)、细胞角蛋白7(CK7)、癌胚抗原(CEA)、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细胞角蛋白5/6(CK5/6)、p63、p40、p16、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GATA结合蛋白3(GATA3)、叉头框蛋白A1(FOXA1)、配对盒转录因子8(PAX8)、糖类抗原125(CA125)、广谱细胞角蛋白(p-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肺腺癌来源的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样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情况。结果共纳入5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细胞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分析恶性心包积液的组织来源及类型,结果显示,腺癌40例,鳞状细胞癌5例,小细胞癌4例,恶性间皮瘤l例,腺癌来源:肺30例,乳腺3例,消化道5例,卵巢2例。应用细胞蜡块进行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发现30例肺腺癌患者的恶性心包积液细胞蜡块中,EGFR基因突变11例,其中19del突变5例、L858R突变6例,EML4-ALK融合基因1例,其余未见EGFR基因突变及EML4-ALK融合基因。结论恶性心包积液细胞蜡块联合基因检测可为肿瘤起源及分型提供线索,并有利于肺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心包积液 细胞蜡块 基因检测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子宫内膜细胞蜡块制片法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储财 邵少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 采用细胞蜡块制片法对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做细胞学诊断,分析该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收集355例子宫内膜脱落细胞样本,先行液基细胞学涂片,剩余标本提取其沉渣作细胞蜡块HE制片,并以双盲法分别... 目的 采用细胞蜡块制片法对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做细胞学诊断,分析该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收集355例子宫内膜脱落细胞样本,先行液基细胞学涂片,剩余标本提取其沉渣作细胞蜡块HE制片,并以双盲法分别评估两种制片方法的满意率,两种细胞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以及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对有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切除的病例,追踪其子宫内膜组织活检诊断结果,并将3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对象355例,细胞蜡块制片满意率为89.30%(317/355),高于液基细胞学制片满意率[81.12%(288/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05)。355例病例中,143例有对应的组织活检结果,细胞蜡块和液基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2%(139/143)和89.5%(12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液基细胞学、细胞蜡块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和88%、96.6%和99.1%、77.8%和95.7%、91.2%和97.5%。细胞蜡块和液基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准确率分别为88%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1)。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蜡块制片法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高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准确率,尤其在检出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方面优于液基细胞学制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蜡块 液基细胞学 子宫内膜癌 筛查
原文传递
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在胸腹水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洁 赵小莉 +1 位作者 徐妍 徐蓉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诊断技术与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胸腹水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恶性胸腹水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细胞蜡块联...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诊断技术与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胸腹水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恶性胸腹水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诊断,将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记录两种方案对胸腹水良恶性的诊断结果,计算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与准确率。结果62例疑似恶性胸腹水患者通过活检病理诊断显示,52例患者诊断为恶性胸腹水,占比83.87%。其中恶性胸水患者43例,疾病诊断包括肺腺癌、乳腺癌、神经内分泌癌、胆管腺癌;恶性腹水患者9例,疾病诊断包括卵巢癌、胃肠道癌转移。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诊断灵敏度96.15%、准确率93.55%均高于液基细胞学诊断的灵敏度78.85%和准确率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4、23.838,P<0.05)。结论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方式诊断胸腹水良恶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有效提高疾病检出准确率,为进一步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蜡块 免疫组化 液基细胞学 胸腹水 诊断
下载PDF
细胞蜡块联合CEA、TTF-1、E-cadherin在肺腺癌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赖丽雅 廖志东 +3 位作者 赖骏威 郑渝兰 谢运红 曹浩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究细胞蜡块联合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肺腺癌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梅州市中医医院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且有病理诊断结果的100例患者的胸腔积... 目的探究细胞蜡块联合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肺腺癌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梅州市中医医院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且有病理诊断结果的100例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胸腔积液均行细胞涂片,剩余胸腔积液沉渣制成细胞蜡块,行CEA、TTF-1、E-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恶性组(n=35)、可疑组(n=34)、良性组(n=31)。比较各组TTF-1、CEA、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比较各单一指标、联合指标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TTF-1、CEA、E-cadherin表达阳性率较良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疑肺腺癌TTF-1、CEA、E-cadherin表达阳性率较可疑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CEA、E-cadherin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较单一指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与细胞病理形态学联合诊断的阳性率高于单一免疫细胞学、细胞病理形态学检测(P<0.05)。结论细胞蜡块联合CEA、TTF-1、E-cadherin在肺腺癌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蜡块 CEA TTF-1 E-CADHERIN 肺腺癌 胸腔积液
下载PDF
传统涂片及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对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景学芬 王翠峰 文荣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575-576,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传统涂片及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方法在诊断渗出性胸腔积液中有无差异,进而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44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标本,采用传统涂片及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检查方法,通...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传统涂片及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方法在诊断渗出性胸腔积液中有无差异,进而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44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标本,采用传统涂片及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检查方法,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染色情况对渗出性胸腔积液加以诊断,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在胸腔积液中的统计学差异,推断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传统涂片及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方法对于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6例(18.1%)、57例(39.6%),炎性积液检出率分别为103例(71.5%)、87例(60.4%),在可疑恶性中检出率分别为15例(10.4%)、0例(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检查法较传统涂片法在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更有优势,尤其在可疑恶性积液中价值更高,不仅可以确定积液性质而且可以判定组织来源,但传统涂片法方法简便、价格优惠,虽有一定的漏诊率但误诊率较低以及实验室要求相对不高更适合临床病人初期的筛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查既可提高检出率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涂片 细胞蜡块 免疫组化 渗出性胸腔积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