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区别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力维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6期51-52,共2页
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造人物形象上是一致的,在创作表演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电影演员可相互流通人才。然而,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和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 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造人物形象上是一致的,在创作表演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电影演员可相互流通人才。然而,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和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无论电影还是戏剧它们各自的艺术形式都为演员的表演提出了限定,只有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完成人物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表演 戏剧表演 创作方法 人物塑造
下载PDF
改革创新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浩斌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它具体包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诚信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以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无畏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它具体包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诚信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以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无畏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逻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下载PDF
创造社现代主义都市表征论——兼及新感觉派与创造社的精神关联
3
作者 胡希东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7,共4页
创造社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却明显具有现代主义都市性这一美学特征,特别是该流派呈现的"新感觉"特色,这表明创造社与新感觉派之间存在明显的前后精神关联。
关键词 创造社 现代主义 都市表征 “新感觉”
下载PDF
江泽民《七一讲话》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和发展
4
作者 赵守运 常青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共3页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中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是最光辉之点。它对“劳动”范畴的丰富内涵、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科学知识是否创造价值、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与是否违背...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中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是最光辉之点。它对“劳动”范畴的丰富内涵、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科学知识是否创造价值、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与是否违背劳动价值论、私营企业主是否创造价值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作出科学的回答。它为党的现行的经济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论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下载PDF
莫言小说的诗性叙事与当代诗化小说 被引量:1
5
作者 郝丽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86-93,共8页
古今中外学界对“诗性”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由诗性范畴衍生出的“现代诗性”这一概念,可以用来考察莫言小说的诗性叙事。莫言小说在人物塑造、意境营造、古典叙事、现代手法等方面充分展现了“现代诗性”的内涵。诗化小说是中国现当代... 古今中外学界对“诗性”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由诗性范畴衍生出的“现代诗性”这一概念,可以用来考察莫言小说的诗性叙事。莫言小说在人物塑造、意境营造、古典叙事、现代手法等方面充分展现了“现代诗性”的内涵。诗化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谱系,莫言的诗化小说赓续诗化小说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将抒情性与叙事性并置,民间性和崇高性结合,中国古典美学意识与现代批判意识结合,形成了一种崇高与荒诞间或混杂的独特的诗性品格。通过考察莫言小说的诗性叙事与当代诗化小说的关系,进而发现莫言小说以驳杂混沌的诗学面貌,丰富和重构了“诗性”的内涵,为当代诗化小说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 莫言 诗化小说 古典叙事 现代手法
下载PDF
谈曹禺对《家》中冯乐山的二度创作
6
作者 范建华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0-42,共3页
由小说而剧作的二度创作究竟在一个什么样的“度”上进行把握 ,理论界探讨得并不多。本文试图通过对曹禺《家》
关键词 曹禺 《家》 冯乐山 人物形象 小说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棉花核心种质的创制及性状鉴定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曹阳 严玉萍 +2 位作者 朱波 方瑞 冯振秀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18年第1期3-10,共8页
本文通过跟踪创制种质C17-27-3的叶龄、叶面积、主茎、叶片养分动态、HI(经济系数)和主根长度等指标,分析其与对照品种在早熟性、植株特性、产量性状、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方面的优势和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C17-27-3苗期出叶早,主茎叶多... 本文通过跟踪创制种质C17-27-3的叶龄、叶面积、主茎、叶片养分动态、HI(经济系数)和主根长度等指标,分析其与对照品种在早熟性、植株特性、产量性状、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方面的优势和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C17-27-3苗期出叶早,主茎叶多,现蕾后叶面积增长快,叶面积较大,现蕾到开花期主茎日增长快;各生育期叶片含水率在75%左右,全氮含量以开花期最高,全磷含量吐絮期下降,全钾含量开花期和吐絮期较高;子棉经济系数在50%左右,水平方向根系较发达,植株长势强,发育迅速,单株结铃多,抗(耐)黄萎病,品质优良。该种质可作为提高棉花产量、保持抗病性、改良植株长势的优异核心资源在西北内陆棉区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核心种质 创制 性状分析
下载PDF
《儒林外史》“以剧为稗”写人特征探论
8
作者 王桢 李桂奎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根据现存文献史料可知,吴敬梓喜好观戏,并具有良好的戏剧修养,因而在《儒林外史》创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将戏剧因素注入小说文本。他不仅在行文中运用了大量“戏文”“戏语”,而且还使得人物身态动作角色化,人物声容富有表演性,并通过... 根据现存文献史料可知,吴敬梓喜好观戏,并具有良好的戏剧修养,因而在《儒林外史》创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将戏剧因素注入小说文本。他不仅在行文中运用了大量“戏文”“戏语”,而且还使得人物身态动作角色化,人物声容富有表演性,并通过各种丑角性的人物塑造创造出诙谐性强的戏剧性效果。在这种较为突出的“以剧为稗”手法作用下,《儒林外史》在写人方面达到了栩栩如生的传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剧为稗 写人 角色化 表演性 丑角
下载PDF
赛珍珠《水浒传》译本评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钟明国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0,共4页
本文从文学经典作品外译的中国形象构建功能这一视角出发,以赛珍珠《水浒传》译本在人物塑造、主题再现等方面与原著的对比分析为根据,揭示了赛译本在构建真实的中国形象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并据此对文学经典外译的总体原则和评价标准... 本文从文学经典作品外译的中国形象构建功能这一视角出发,以赛珍珠《水浒传》译本在人物塑造、主题再现等方面与原著的对比分析为根据,揭示了赛译本在构建真实的中国形象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并据此对文学经典外译的总体原则和评价标准提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水平 人物塑造 主题再现 形象构建
原文传递
试论“性格化”对舞蹈演员表演的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文以舞蹈表演中演员创造角色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性格化"是演员创造角色、塑造人物性格的途径。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一、"性格"是舞蹈演员技艺的基础,抓住性格就把握了角色的精神。二、"... 本文以舞蹈表演中演员创造角色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性格化"是演员创造角色、塑造人物性格的途径。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一、"性格"是舞蹈演员技艺的基础,抓住性格就把握了角色的精神。二、"性格化"是作为演员创造人物性格特征时的一种技巧和方法,运用于演员创造角色的途径,并归纳出性格的外显形式:性格化的肢体形态,性格化的典型动作,性格化的舞蹈道具。三、笔者依据戏剧理论加以实证分析,告诉我们演员创造角色、塑造鲜活和生动的形象应以"性格化"这一途径作为表演创作的方法,从而引导演员创造角色,提高舞蹈表演实践水平,也为舞蹈表演与创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化 舞蹈形象 舞蹈表演 角色创造
原文传递
余华的硬伤:由《难逃劫数》到创作的转向
11
作者 帅泽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1-64,共4页
溯本清源,余华的作品似乎一直与理性无关。理性与心理逻辑的远遁使阴谋与冷漠、死亡与暴力等关键词彰显的冷酷叙事至《难逃劫数》臻于一种"致命的顶峰"。余华不得不以人物塑造的乏力与叙事品格上的创新与模仿的杂糅作为代价... 溯本清源,余华的作品似乎一直与理性无关。理性与心理逻辑的远遁使阴谋与冷漠、死亡与暴力等关键词彰显的冷酷叙事至《难逃劫数》臻于一种"致命的顶峰"。余华不得不以人物塑造的乏力与叙事品格上的创新与模仿的杂糅作为代价。有鉴于此,从成熟之作《难逃劫数》开始,余华开始了他的创作转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冷酷叙事 人物塑造 创作转向
原文传递
从《妈祖》到《花木兰》——关于陈惠芬、王勇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1期30-37,共8页
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陈惠芬、王勇共同创作的两个独舞作品《采蘑菇》和《小小水兵》均荣获编导二等奖,二人从寻找失落的"童心"出发,正式亮相于舞蹈界。怀揣着对"童心"的兴趣和情感,二人又推出了主题名为《星... 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陈惠芬、王勇共同创作的两个独舞作品《采蘑菇》和《小小水兵》均荣获编导二等奖,二人从寻找失落的"童心"出发,正式亮相于舞蹈界。怀揣着对"童心"的兴趣和情感,二人又推出了主题名为《星星河》的陈惠芬舞蹈专场晚会。此后,陈惠芬、王勇的再一次亮相便是1998年的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他们以女子群舞《天边的红云》荣获金奖。之后又相继创作了舞蹈诗剧《妈祖》《天边的红云》和舞剧《藏羚羊》《八女投江》《花木兰》等优秀作品。陈惠芬、王勇的舞剧具有独特的编创风格,一是群像氛围的营造,二是人物性格细节刻画的缜密机巧-在许多情境中,人物细节刻画的意象往往成为群像氛围营造的点睛之笔。此外,自陈惠芬最初以《采蘑菇》中"小姑娘"的形象"亮相"舞坛之后,二人的创作中始终有一团"红云"的意象在作引导,这便是深扎于"军旅情结"中的"英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惠芬 王勇 舞剧创作 群像营造 性格刻画
原文传递
立足民族文化 塑造鲜活形象——论舞蹈《马帮少年》的创作构思
13
作者 张敬凯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0年第4期76-78,共3页
本文通过独舞《马帮少年》的创作构思和实践过程中的艺术感悟,力图有针对性地论及当下的舞蹈艺术应当如何挖掘、表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体现中国传统美学原则,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创作之路。文章以《马帮少年》创作中的三种... 本文通过独舞《马帮少年》的创作构思和实践过程中的艺术感悟,力图有针对性地论及当下的舞蹈艺术应当如何挖掘、表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体现中国传统美学原则,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创作之路。文章以《马帮少年》创作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从情出发、以小见大、形象导向为论述方向,表达了作者对舞蹈作品创作的理念与追求、审美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创作 马帮少年 动作设计 形象导向
原文传递
从《野斑马》到《千手观音》——关于张继钢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上)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霁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0年第2期55-59,共5页
张继钢编创的舞蹈量多质高。虽然,严格意义上他创作的大型舞剧只有《野斑马》《一把酸枣》《花儿》和《千手观音》四部,但他用舞蹈编创的理念使许多舞台艺术样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关于张继钢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的上篇... 张继钢编创的舞蹈量多质高。虽然,严格意义上他创作的大型舞剧只有《野斑马》《一把酸枣》《花儿》和《千手观音》四部,但他用舞蹈编创的理念使许多舞台艺术样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关于张继钢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的上篇,本文从张继钢早期创作的民间舞蹈集《献给俺爹娘》切入,聚焦于张继钢创作的大型舞剧《野斑马》,结合对历史评价和文献资料的考查,认为该舞剧除了延续张继钢自小型舞蹈创作就已有的创作观念外,还以精准细腻的形象捕捉来创排精美绝伦的舞段,并以"视觉震撼"的舞段编排引发观众的"心灵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继钢 舞剧创作 《献给俺爹娘》 “表现人” 《野斑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