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优质护理在胸痹心痛发作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储小红 江春梅 刘茜茜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发作期病人予以穴位贴敷联合中医优质护理的效果及其疼痛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81例胸痹心痛发作期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干预,观...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发作期病人予以穴位贴敷联合中医优质护理的效果及其疼痛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81例胸痹心痛发作期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干预,观察组行穴位贴敷联合中医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中医症状缓解情况、疼痛改善情况、心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胸部刺痛/闷痛、胸胁胀满、心悸不安、气短不足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对照组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88%)比对照组(20.00%)低(P<0.05)。结论:胸痹心痛发作期者予以穴位贴敷联合中医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减轻疼痛,并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心痛 穴位贴敷 中医护理 优质护理 症状 疼痛
下载PDF
论中医“八法”在胸痹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鑫 戴劲 +3 位作者 夏子文 倪菲 石岩 于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冠心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药治疗自古就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与现代治疗手段相比,治疗个性化优势突出。现代治疗多侧重于从痰湿、血瘀、毒蕴等角度进行...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冠心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药治疗自古就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与现代治疗手段相比,治疗个性化优势突出。现代治疗多侧重于从痰湿、血瘀、毒蕴等角度进行辨证论治,而缺少对治则治法的进一步思考。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概括了临床常用的中医治法,内涵即为丰富。该文从中医“八法”入手,查阅古籍及相关文献报道,整理“八法”在胸痹治疗中的基本运用及特点,并结合诸多现代研究,探讨八法治疗胸痹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应用,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虽然八法中的部分方法在现代已经很少应用,但对于一些疑难及复杂并发症或仍可提供一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中医八法 中医药 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历史时期中医胸痹的定义和病机认识变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抒凝 俞沛文 陈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484-2487,共4页
胸痹是以胸膺部疼痛、痹阻不通为主要特点的疾病,自胸痹病名创始以来,各时代医家都对其定义和病机有不同见解。通过梳理历代医书古籍,探讨名医学术思想,以追溯胸痹的学术源流。古代胸痹的内涵范围较广,涵盖了冠心病等心系疾病和其他胸... 胸痹是以胸膺部疼痛、痹阻不通为主要特点的疾病,自胸痹病名创始以来,各时代医家都对其定义和病机有不同见解。通过梳理历代医书古籍,探讨名医学术思想,以追溯胸痹的学术源流。古代胸痹的内涵范围较广,涵盖了冠心病等心系疾病和其他胸膺部疾病。古籍中胸痹的因机理论亦颇为丰富,不仅有张机提出“阳微阴弦”的重要理论影响后世,还有各医家从风、寒、饮食、痰、瘀、清阳等角度阐述胸痹成因,为现代治疗胸膺部疾病提供更夯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广泛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胸痹内涵 病因病机 文献研究 历史背景 历代医家 疾病溯源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斑块稳定性分析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曾国飞 杨华 +2 位作者 梁旭倩 李勇 龙毅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5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斑块分析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辨证防治及高危患者筛查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307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中医基础证型辨证与复合证型辨证,同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分析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斑块分析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辨证防治及高危患者筛查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307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中医基础证型辨证与复合证型辨证,同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分析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对比研究两种辨证方法的证型与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基础证型辨证以血瘀证(64.17%)和痰浊证(40.06%)最常见,复合证型辨证以心血瘀阻证(35.50%)与痰浊壅塞证(24.76%)最常见;基本证型辨证及复合证型辨证的证型均与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χ~2=162.712,P<0.05、χ~2=55.818,P<0.05),与斑块性质存在关联,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0.241;两种辨证方法的证型与斑块稳定性也存在相关性(χ~2=125.994,P<0.05、χ~2=57.971,P<0.05),与斑块稳定性存在关联,相关系数分别为0.276、0.243;对比两种证型辨证方法中不稳定性斑块的分布特点,以复合证型辨证的痰浊壅塞证中不稳定性斑块比例最高。结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存在一定相关性,复合证型辨证中痰浊壅塞证最易出现不稳定性斑块,需要临床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辨证分型 CT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构建冠心病肝心同治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鑫 于睿 石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0-43,共4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冠心病患者除心脏症状外,还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双心疾病也日益突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而中医药从肝心同治思路出发,对此冠心病甚至双心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优势。心、肝两脏在阴阳、五行属性、脏腑功能及经络循行等方面关系密切,二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本文基于肝心两脏“同气相求”的特点,结合古今医家对冠心病的认识,分析冠心病肝心同治“同气相求”的内涵,并根据临床常见病证,总结了常用的肝心同治方法,以期为冠心病及双心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气相求 冠心病 胸痹 肝心同治 双心疾病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段富津运用“三参丹饮”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经验撷要 被引量:15
6
作者 金娟 郭东浩 孔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84-87,共4页
胸痹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段富津教授认为胸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上本虚多为气虚、标实多为血瘀,所以临床上胸痹最常见的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段富津教授临证60余载,治疗胸痹... 胸痹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段富津教授认为胸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上本虚多为气虚、标实多为血瘀,所以临床上胸痹最常见的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段富津教授临证60余载,治疗胸痹之气虚血瘀证数千例,该文对其辨证思路及运用"三参丹饮"加减的经验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段富津 三参丹饮 胸痹 气虚血瘀证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清代胸痹症状及方剂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国祥 胡镜清 +1 位作者 潘秋霞 陈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95-1901,共7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华医典中清代治疗胸痹中药处方及症状,分析清代中医药治疗胸痹核心症状、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和常用方药特点。方法复杂网络分析法将每首方剂中的症状、中药名、作者、书名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表格中进行频数...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华医典中清代治疗胸痹中药处方及症状,分析清代中医药治疗胸痹核心症状、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和常用方药特点。方法复杂网络分析法将每首方剂中的症状、中药名、作者、书名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表格中进行频数、频率、累计频率分析,使用复杂网络方法挖掘清代治疗胸痹的核心症状以及常用药对,并用雷达图对中药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处理,并对药物功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57条,纳入213条。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清代胸痹核心症状是胸痛、肩背疼、胸闷、咳嗽、咳痰、喘息、短气,治疗的核心药物(频次≥15)为瓜蒌、薤白、半夏、白术、茯苓、枳实、陈皮、附子、干姜、细辛、吴茱萸、桂枝、木香、沉香、人参、白芍、甘草、生姜,全体药物的归经大部分集中在肺经以及脾胃经方向,而分布在心经部分占全体药物约为1/5左右而已。在所有药物的功效的分析中进一步发现药物功效几乎全部集中在肺脾胃三个脏腑,而散结药在清代胸痹药物的运用中极大的多于其他药物。结论清代胸痹绝大部分以脾胃和肺病为主,仅包含少量心病;辛开苦降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胸痹 方剂 症状 核心药物 配伍规律 复杂网络分析
下载PDF
尖叶假龙胆有效成分雏菊叶龙胆酮抑制TGF-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洪霞 孙佳欢 +4 位作者 姚廷亭 张闯 张灵敏 胡玉杰 李爱英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第5期1-6,12,共7页
目的:探讨尖叶假龙胆有效成分雏菊叶龙胆酮(BEL)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SD乳大鼠,利用胰蛋白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细胞经传代、纯化,行波形蛋白(Vime... 目的:探讨尖叶假龙胆有效成分雏菊叶龙胆酮(BEL)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SD乳大鼠,利用胰蛋白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细胞经传代、纯化,行波形蛋白(Vimentin)鉴定,给予TGF-β1(5、10、20 ng/mL)刺激,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拍照;给予10 ng/mL的TGF-β1刺激0、6、12、24、48、72 h,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的表达;给予10 ng/mL的TGF-β1刺激24 h,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变化;给予BEL预处理0.5 h,再用TGF-β1刺激24 h,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改变。结果:提取的细胞经形态观察和Vimentin鉴定为CFs,10 ng/mL的TGF-β1刺激CFs可显著诱导其表型转化;BEL预处理可抑制TGF-β1诱导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表达。结论:BEL能抑制TGF-β1诱导CFs表型转化,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雏菊叶龙胆酮 心血管疾病 胸痹 心痛 心肌成纤维细胞 表型转化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清消通益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金鑫 王若楠 +1 位作者 黎晓慧 马晓妍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清消通益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8年本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属痰瘀互结,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应用清消通益方联... 目的研究清消通益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8年本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属痰瘀互结,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应用清消通益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症状评分、不同时间段hs-CRP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胸部刺痛、心悸气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14、30 d,实验组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消通益方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效果显著,通过降低机体hs-CRP水平而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因子,稳定易损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消通益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痰瘀互结型胸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毛德西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闯 路永平 石若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132-135,144,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毛德西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8年2月—2020年1月毛德西教授在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治疗胸痹心痛的门诊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毛德西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8年2月—2020年1月毛德西教授在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治疗胸痹心痛的门诊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毛德西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胸痹心痛的处方有128首,涉及中药145味,其中以寒、温药性为主,辛、苦、甘药味所占比例较大,归经出现频次较高的是肺、脾、胃、心、肝经,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药物是丹参、赤芍、川芎、降香、薤白,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依次为赤芍-丹参、川芎-丹参、降香-丹参、降香-赤芍、降香-赤芍-丹参,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8个,并挖掘出4个潜在新处方。结论毛德西教授临床常用辛温、苦寒类药物,擅长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治其标,益气养阴固其本,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毛德西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亢害承制”理论在胸痹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红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2-14,共3页
亢害承制理论源于《内经》,是《内经》中关于运气的重要思想,现广泛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对于胸痹病来说,"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不因乎精",即是亢害承制理论的具体体现,... 亢害承制理论源于《内经》,是《内经》中关于运气的重要思想,现广泛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对于胸痹病来说,"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不因乎精",即是亢害承制理论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治疗胸痹时要重视心肾相关的理论,注重在治疗心本脏疾病时调整肾的功能,如此,方能万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亢害承制 胸痹 五运六气
原文传递
黄芪益参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正 邹仁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益参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门诊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硝酸异山梨酯,5~20mg/次,3次/d;普萘洛尔,10~30mg/次,3次/d;硝苯地平,40~80mg/次,3次/d;阿... [目的]观察黄芪益参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门诊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硝酸异山梨酯,5~20mg/次,3次/d;普萘洛尔,10~30mg/次,3次/d;硝苯地平,40~80mg/次,3次/d;阿司匹林,100~300mg/次,1次/d。治疗组20例黄芪益参汤(益母草20g,黄芪~炙25g,当归10g,丹参25g,白术15g,甘草~炙20g,莲子心8g,桂枝20g),水煎300mL,1剂/d,早晚分服;气虚血瘀加红花3g,桃仁5g,川芎3g;气滞血瘀加川芎8g,枳壳4g,柴胡3g;痰浊瘀阻加赤芍、半夏、薤白各8g;寒凝血瘀加吴茱萸5g,细辛、附子各3g;心阴亏损加远志、茯苓各15g,酸枣仁35g。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20d),判定疗效。随访3个月,观测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益参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胸痹 气虚血瘀 黄芪益参汤 硝酸异山梨酯 普萘洛尔 硝苯地平 阿司匹林 心电图 随访心绞痛发作次数 心绞痛发作时间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瑞 王研 +3 位作者 闫金慧 郑秋宇 张艳 何佳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6期985-98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中药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加减,两组均用药4周。观察两组运动平板Duke评分、心绞痛症状评分及疗效、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及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血清炎症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因子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患者心绞痛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Duke评分、SAQ评分及其疗效均升高(P <0.05),hs-CRP、IL-1β、内皮素(ET-1)表达均降低,一氧化氮(NO)表达升高(P <0.05),两组ST段下移幅度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下调炎症因子表达,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 血府逐瘀汤 胸痹心痛 炎症因子 血管内皮因子
下载PDF
李冀教授基于逍遥散治疗胸痹验案举隅及浅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庆伟 黄敬文 +1 位作者 姜醒 李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08-310,共3页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本病在临床上反复发作,对患者生命造成重大危害。本文通过对李冀教授基于逍遥散治疗胸痹验案二则进行分析,展示李冀教授治疗胸痹的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胸痹填补...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本病在临床上反复发作,对患者生命造成重大危害。本文通过对李冀教授基于逍遥散治疗胸痹验案二则进行分析,展示李冀教授治疗胸痹的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胸痹填补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冀 验案 胸痹 逍遥散
下载PDF
基于“百病生于气”探讨胸痹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鑫鑫 符德玉 +4 位作者 王明珠 谢君 陈晓喆 桂明泰 胡盼盼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79-82,共4页
"百病生于气"出自《黄帝内经》,该理论是对各类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各类疾病皆病于气病,与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及气的虚实错杂密切相关,最终可概括为"九气为病",具体病因表现为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 "百病生于气"出自《黄帝内经》,该理论是对各类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各类疾病皆病于气病,与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及气的虚实错杂密切相关,最终可概括为"九气为病",具体病因表现为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种形式,归属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饮食劳倦范畴。胸痹亦源于气病,其病因与五脏气机失调及"运气"气化失常相关,故治疗胸痹时当以调气为轴,贯彻始终,谨守五脏气机的调和,从枢利气机、和气宁神、斡旋气机、升阳化气、少火生气论治,并恪守因人、地、天三因制宜之原则,以期天人相应,病瘥人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病生于气 胸痹 调畅气机 五运六气 三因制宜
原文传递
药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胸痹心痛伴失眠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富丽 王凤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1期2070-2074,共5页
目的评价药枕联合五音疗法辅助治疗胸痹心痛伴失眠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胸痹心痛伴失眠、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 目的评价药枕联合五音疗法辅助治疗胸痹心痛伴失眠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胸痹心痛伴失眠、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之上,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指数(InsomniaSeverityIndex,I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I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IS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2.50%(74/80),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67.50%(54/80);治疗组患者失眠疗效总有效率95.00%(76/80)明显高于对照组失眠疗效总有效率72.50%(5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枕联合五音疗法辅助治疗胸痹心痛伴失眠(气滞血瘀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枕 五音疗法 胸痹心痛 失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胸痹心痛寒凝血瘀证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辉 王凤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6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温灸全息刮痧疗法对老年胸痹心痛寒凝血瘀证并发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胸痹心痛寒凝血瘀证并发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及失眠的中西医方法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温灸全息刮痧疗法对老年胸痹心痛寒凝血瘀证并发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胸痹心痛寒凝血瘀证并发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及失眠的中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灸全息刮痧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焦虑(HAM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7%,治疗组为93.75%,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PSQI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灸全息刮痧疗法对老年胸痹心痛寒凝血瘀证并发失眠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全息刮痧 胸痹心痛 寒凝血瘀证 失眠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成药治疗胸痹配伍规律及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昆鹏 刘起立 +4 位作者 张道平 石静 蔡子杰 蔡虎志 陈新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7期140-146,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胸痹的中成药进行分析,探索中成药治疗胸痹的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成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胸痹的中成药进行分析,探索中成药治疗胸痹的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成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治疗胸痹的高频药物进行靶点预测、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处方81个,涉及中药141味,归经以肝、心经居多;药物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苦为主;药味分类以补虚药居多;获得核心药物组合4条。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出核心药物丹参、川芎、三七的有效成分77个,作用靶点242个,GO分析共获得BP(生物过程)2 509个,CC(细胞组分)112个,MF(分子功能)238个,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TNF、IL-I7、HIF-1等信号通路及PTGS2、ADRB2、NCOA1、Bcl-2、ERK、p53等靶点基因。结论:中成药治疗胸痹以扶正补虚治法为组方首选,兼顾活血、清热、理气。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组方用药规律及相关信号通路与治疗靶点,为治疗胸痹的新方组合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网络药理学 丹参
原文传递
史锁芳教授治疗肺系“胸闷所苦”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薇 史锁芳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4期69-73,共5页
史锁芳教授根据“胸闷”的症状特征,认为该病可参见中医“肺痹”“胸痹”论治。她提出胸闷的关键病机在于胸中气机闭阻,肺气郁痹,水湿痰涎,气血凝滞,治疗上主张肺心同治,开泄宣痹,活血利水,升清降浊,针对临床各类肺系胸闷分证论治,经验... 史锁芳教授根据“胸闷”的症状特征,认为该病可参见中医“肺痹”“胸痹”论治。她提出胸闷的关键病机在于胸中气机闭阻,肺气郁痹,水湿痰涎,气血凝滞,治疗上主张肺心同治,开泄宣痹,活血利水,升清降浊,针对临床各类肺系胸闷分证论治,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闷 肺痹 胸痹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下载PDF
国家级名老中医石冠卿治疗胸痹验案拾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奎明 崔应麟 葛鸾蝶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24期44-45,89,共3页
已故名老中医石冠卿教授,是国家选定的首批名老中医之一,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60余载,孜孜不倦,学验俱丰。石老术精岐黄,尊崇经方,遣方用药,味简力专,效如桴鼓。胸痹是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轻者胸闷不适,呼吸欠畅,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已故名老中医石冠卿教授,是国家选定的首批名老中医之一,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60余载,孜孜不倦,学验俱丰。石老术精岐黄,尊崇经方,遣方用药,味简力专,效如桴鼓。胸痹是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轻者胸闷不适,呼吸欠畅,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主要病因有胸阳衰微,寒凝心脉;气血瘀滞,心脉痹阻;脾湿生痰,胸阳闭阻;气血不足,心脉失养等因素。治疗多从温阳散寒、理气化瘀、健脾化痰、补气养血等法论治。寒、虚、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患者病胸痹心痛者,年龄多已过知命之年,此时,病者机体阳气日衰,正气趋弱,胸中之阳亦是如此,阳气渐弱,气化无权,迁累于气、血、津、液,而致寒凝、痰浊、瘀血趁虚而入,交阻于胸,胸中脏腑失养,终致胸痹心痛的发生。石教授认为:胸痹多由寒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体虚所致,其本多虚,其标多实,临证治疗,重在温通。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有云:“心阳,阳中之阳也。”谓心居上焦,君主之官,位属阳脏而主阳气。仲圣论胸痹,首重于阳虚和痰湿,补其本而治其标,所制方剂大多以温通阳气、除痰宣痹为主。笔者有幸拜读石老医案,深感其妙,现臻选医案二则,加以阐述,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辨证 经验 医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