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MAFLD的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建立与验证
1
作者 区蓝芯 黄柏盛 +3 位作者 张莹洁 施梅姐 张朝臻 萧焕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究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肝组织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为临床启动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 目的 探究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肝组织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为临床启动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合并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445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训练队列(n=274)和验证队列(n=171)。训练队列中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无/轻微肝纤维化组(<S_(2)期,n=106)和显著肝纤维化组(≥S_(2)期,n=16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无创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结果 445例患者中,肝组织显著纤维化287例(63.08%),其中训练队列168例(61.31%)、验证队列119例(69.59%)。训练队列中,≥S_(2)期组患者的年龄、ALT、AST、ALP、GGT、PT、HBsAg、HBV DNA、LSM均高于<S_(2)组,WBC、RBC、PLT、TG、Urea均低于<S_(2)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GT、HBV DNA、LSM均是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rea是保护因素(P<0.05)。根据年龄、GGT、Urea、HBV DNA和LSM建立无创模型Y=0.063×年龄(岁)+0.016×GGT(U/L)+0.246×HBV DNA(lg IU/L)+0.245×LSM(kPa)-0.484×Urea(mmol/L)-3.578,在训练队列中预测肝组织显著纤维化预测效能均高于APRI、FIB-4(P<0.05),取敏感度与特异度最大时的点的临界值Y=0.70,此时预测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92.5%;在验证队列中,预测效能均高于APRI、FIB-4(P<0.05)。结论 年龄、GGT、Urea、HBV DNA和LSM是合并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由这些参数建立的无创模型对预测该人群发生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hbv感染 显著肝纤维化 危险因素 无创模型
下载PDF
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晓永 尚华 +2 位作者 葛保民 张川 张国顺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分析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 目的分析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影响患者1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1)随访时间1年,患者病死89例(58. 55%),存活63例(41. 45%);(2)生存组和死亡组在ALT、CHE、TBIL、TC、INR、BUN、SCr、WBC、Hb、PLT、Na+、Child评分、MEL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电解质紊乱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P=-3. 699/0. 004、-2. 605/0. 026、2. 989/0. 014、2. 600/0. 027、3. 684/0. 004、2. 674/0. 023、3. 543/0. 005、2. 338/0. 041、2. 499/0. 032、2. 400/0. 037、2. 860/0. 017、3. 261/0. 012、3. 440/0. 006,χ~2/P=9. 596/0. 002、19. 908/0. 000、11. 858/0. 001、15. 651/0. 000、9. 385/0. 002、25. 511/0. 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TBIL是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386,95%CI 1. 072~2. 043,P=0. 018; OR=1. 625,95%CI 1. 242~1. 763,P=0. 041; OR=1. 436,95%CI 1. 262~2. 435,P=0. 032; OR=1. 276,95%CI 1. 106~1. 624,P=0. 031)。结论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高,往往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MEL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TBIL是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失代偿期肝硬化 慢加急性肝衰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NLR、PDW对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 及与肝功能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丛林 李树义 张艳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4期748-752,共5页
本文分析了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联合血NLR、PDW对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研究了其与肝功能的关系。选取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预后有无肝硬化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 本文分析了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联合血NLR、PDW对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研究了其与肝功能的关系。选取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预后有无肝硬化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48)、无并发症组(n=38)。测定对比两组患者FibroScan的肝脏/脾脏硬度值和血NLR、PDW、血清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水平,探讨了肝脏/脾脏硬度值、血NLR、PDW水平与患者肝功能关系,观察肝脏/脾脏硬度值、血NLR、PDW对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可见,并发症组患者的肝脏/脾脏硬度值、血NLR、PDW水平与患者血清AST、ALT、TBIL水平呈正相关,且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肝脏/脾脏硬度值、血NLR、PDW预测患者预后出现并发症的价值均较高,联合预测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1.58%。本研究证实,FibroScan联合血NLR、PDW预测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预后价值较高,且与患者肝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NLR PDW 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
下载PDF
PD-1和CTLA-4 3′UTR基因交互作用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4
作者 张国妤 齐晓霞 +1 位作者 陆宏伟 卢乐 《西部医学》 2022年第9期1306-131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PD-1和CTLA-43′UT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技术检测慢性HBV感染者433例,健康对照者208例,PD-1 rs10204525和CTLA-4 rs3087243的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χ^(2)...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PD-1和CTLA-43′UT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技术检测慢性HBV感染者433例,健康对照者208例,PD-1 rs10204525和CTLA-4 rs3087243的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χ^(2)检验分析HBV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基因间的交互作用、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PD-1 rs10204525:与GG基因型相比,慢性HBV感染组的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9,OR=2.231,95%CI=1.127~4.418),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3,OR=1.334,95%CI=1.024~1.739)。CTLA-4 rs3087243:与AA基因型相比,慢性HBV感染组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6,OR=2.196,95%CI=1.145~4.214),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40,OR=1.320,95%CI=1.012~1.723)。PD-1和CTLA-4的基因型交互后,在HBV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差异、与疾病严重程度、与肝癌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1 rs10204525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CTLA-4 rs3087243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联合基因型可增加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CTLA-4 rs3087243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与HCC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3′非翻译区 基因多态性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下载PDF
扶正祛毒方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的效果及对HBV-DNA载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敏 李觅 段明玲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387-1393,共7页
目的:分析扶正祛毒方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的疗效和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218例,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 目的:分析扶正祛毒方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的疗效和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218例,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联合组(予以扶正祛毒方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n=109)和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n=109例)。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HBV-DNA载量和阳性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对比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前后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66%高于对照组的83.49%(P<0.05)。联合组患者HBV-DNA载量治疗前后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HBsAg和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ALT、TBIL和AST以及炎性指标TNF-α、IL-6、IL-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ALB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降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毒方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HBV相关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可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应答,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 扶正祛毒方 抗病毒治疗 hbv-DNA载量
下载PDF
隐匿型乙肝病毒在隐源性肝病中的感染率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宁强 冯英明 +5 位作者 张伟 朱少君 张贺龙 姬统理 闵捷 宋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隐匿型感染(occult infection of HBV)在隐源性肝病中的感染率。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健康献血人员与HBsAg阴性的隐源性肝病患者(包括肝硬化、肝癌、丙肝与病因不清肝炎)血清中检测HBV X DNA,统计并分析HBV在各组中的感染率。... 目的探讨乙肝隐匿型感染(occult infection of HBV)在隐源性肝病中的感染率。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健康献血人员与HBsAg阴性的隐源性肝病患者(包括肝硬化、肝癌、丙肝与病因不清肝炎)血清中检测HBV X DNA,统计并分析HBV在各组中的感染率。结果隐匿型HBV在健康人群中的感染率为5%,而在隐源性肝硬化、肝癌、丙肝与病因不清肝炎中的感染率分别为30%、20%、32%、7.4%。与健康人群相比,隐源性肝硬化、肝癌与丙肝患者的HBV感染率显著增加、但病因不清肝炎患者HBV感染率却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肝硬化与肝癌患者的性别/HBV抗体的检出与HBV感染率的关系不大,但丙肝患者其HBV抗体的检出与HBV感染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本研究小范围内统计了隐匿型HBV在隐源性肝病中的感染率,并证实HBV隐匿型感染在隐源性肝硬化、肝癌患者中与性别、HBV抗体检出没有关系,而在丙肝患者中其与乙肝血清抗体的检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隐匿型感染 隐源性肝硬化 肝癌 病因不清肝炎 聚合酶链式反应 感染率
下载PDF
新清开方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廖冰灵 祝峻峰 +1 位作者 王灵台 赵钢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2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新清开方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MHE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在常规抗病毒、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防治组予新清开方口服,对照... 目的观察新清开方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MHE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在常规抗病毒、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防治组予新清开方口服,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临床转归情况,比较神经心理学测试指标(NCT-A、DST)、相关生化指标[肝功能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及血氨、内毒素]、肠道菌群的微生物学定量分析指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共64例,防治组33例,对照组31例。(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NCT-A、D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CT-A水平均明显降低,DS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NCT-A、DST水平的改善情况,防治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ALT、AST、A、血氨、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LT、AST、血氨、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LT、AST、A、血氨、内毒素水平的改善情况,防治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大肠埃希菌水平明显降低,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防治组大肠埃希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疗程结束后,两组均未出现转重为临床型肝性脑病者。两组复常率比较(27.3%与6.5%),防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清开方可以更好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MHE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其肝功能及血氨、内毒素水平,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其临床转归情况,对本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清开方 轻微型肝性脑病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转归 肠道菌群 肝肠循环 王灵台
原文传递
Antiviral Therapy of Liver Cirrhosis Related to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11
8
作者 Lun-Gen Lu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SCIE 201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a leading cause of liver disease worldwide,with 75% of those affected distribute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Approximately one million HBV-infected patients die of liver cirrhosis ...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a leading cause of liver disease worldwide,with 75% of those affected distribute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Approximately one million HBV-infected patients die of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each year.If left untreated,6-20%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rHB) patients will develop cirrhosis over five years.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HBV-related cirrhosis,disease progression,and prognosi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erum HBV DNA levels.Antiviral therapy in HBV-related cirrhosis has been documented by several long-term cohort studies to decrease disease progression to hepatic decompensation and HCC.The approval and availability of oral antiviral agents with better safety profiles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prognosis for HBV-related cirrhosis.Here,we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antiviral therapy for HBV-related cirrhosis and the management of HBV-related diseas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chronic hbv infection Liver cirrhosis Antiviral therapy
原文传递
炎症指标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香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2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炎症指标在乙肝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2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表现方式分为感染组(70例... 目的分析炎症指标在乙肝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2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表现方式分为感染组(70例)和未感染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PCT阳性率、WBC阳性率、CRP阳性率,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的PCT、WBC、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PCT、WBC、CRP阳性率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WBC、CRP指标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T、WBC、CRP指标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指标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 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慢性HBV感染状态的临床特点分析
10
作者 李勇年 吴炜强 +5 位作者 翟佩任 燕青松 谢晓莉 魏丽军 高建兴 连建奇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情进展相关的因素。方法将1 733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对比不同组患者之间的年龄...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情进展相关的因素。方法将1 733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对比不同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HBV感染时间、血清HBV DNA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合并脂肪肝的比例。结果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依次分别为(33.4±12.5)、(25.3±8.5)、(32.9±10.7)和(43.2±11.4)岁;男性患者所占比率依次为56.7%、67.7%、71.1%和73.9%。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比较,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年龄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可能HBV感染年限[(8.8±6.0)年]明显大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5.8±4.3)年]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5.8±4.5)年]。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水平[(7.92±7.74)lg拷贝/ml]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3.00±0.00)lg拷贝/ml]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HBV DNA水平[(5.51±5.00)lg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08.8±79.0)U/L]、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87.4±66.7)U/L]和乙型肝炎肝硬化[(109.9±82.7)U/L]3组的血清ALT水平也明显高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25.2±10.7)U/L]。4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大于4lg拷贝/ml的比例、血清ALT水平大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比例及合并脂肪肝的比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87例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结论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状态临床表现各异,相互间差异较大。较高年龄、男性、HBV感染持续时间长、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高均与慢性HBV感染的病情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原文传递
外周血NLR、PCT联合MELD评分在HBV-ACLF继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占伟丽 吴贺文 +1 位作者 牛垚飞 陈宁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33-236,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乙型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继发感染中的诊断及短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BV...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乙型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继发感染中的诊断及短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BV-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48)和非感染组(n=40);根据短期预后(随访3个月)将感染组细分为生存组(n=27)和死亡组(n=21)。收集各组外周血NLR、PCT和MELD评分进行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分析三者联合在HBV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用COX回归分析入院时NLR、PCT和MELD评分对HBV-ACLF继发感染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NLR、PCT和MELD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NLR、PCT和MELD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NLR和PCT单项指标对HBV-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有一定诊断价值和预测价值(P<0.05),而NLR+MELD、PCT+MELD和NLR+PCT+MELD联合指标可明显提高其诊断效能和预测效能。经COX回归分析得知,NLR、PCT和MELD评分均是影响HBV-ACLF继发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NLR、PCT及MELD评分对HBV-ACLF继发感染有一定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且是导致HBV-ACLF继发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继发感染 NLR PCT MELD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