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4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Quality Feedback in Standardized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for Clinicopathology Residents
1
作者 Qiushuang Ma Bingjuan Zhou +4 位作者 Jirui Sun Wenming Zhao Jinmei Li Haizhi Qiao Jinku Zh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第8期91-95,共5页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increasingly more standardized trainings for doctors based o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utline that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grades.Hierarchical training has gradu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s...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increasingly more standardized trainings for doctors based o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utline that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grades.Hierarchical training has gradu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sound training mode.In reflecting students’learning effect,there is a need for an ideal quality feedback system in the standardized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for clinical pathology residents.This feedback system can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through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learning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feedback clinicopathology RESIDENTS Standardized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下载PDF
非肿块型DCIS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刘芳 周梦红 +3 位作者 王海娟 袁博 欧晓霞 李莉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非肿块型D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影像分分型,分别为Ⅰ型31例,Ⅱ...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非肿块型D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影像分分型,分别为Ⅰ型31例,Ⅱ型15例、Ⅲ型43例及Ⅳ型11例。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阳性表达;按照St.Gallen标准对患者进行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分子分型。结果:Ⅰ型:导管出现增粗,行走迂曲且管腔内出现低回声;Ⅱ型:乳腺内呈现片状的低回声区域,边界模糊;Ⅲ型:乳腺内呈现片状的低回声区域,可见分布不匀的点状强回声;Ⅳ型:乳腺内腺体及导管分布混乱,结构扭曲;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非肿块型DCI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年龄、肿瘤直径、月经状态、病灶部分、临床症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超声分型级别的升高细胞核分级也随之升高(P<0.05);Ⅰ型、Ⅱ型患者HER2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型相比,Ⅲ型及Ⅳ型的HER2阳性表达升高(P<0.05);与Ⅱ型相比,Ⅲ型的HER2阳性表达升高,但与Ⅳ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与Ⅳ型的HER2阳性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型相比,Ⅲ型患者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分型分布升高(P<0.05),与Ⅰ型相比,Ⅳ型患者Luminal B型分型分布升高(P<0.05),Luminal A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肿块型DCIS患者超声主要为钙化型,认为结构紊乱型患者细胞核分级较高,且HER2阳性表达较多,Luminal A型占比降低,Luminal B型占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超声 分级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何永亮 章培 +4 位作者 吴宁 蒋炳林 成永莲 欧阳海英 涂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KLF12、STAT3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KLF1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产次、月经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患者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Ⅱ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Ⅱ期、KLF12、STAT3阳性表达均是宫颈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KLF1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66.66%(28/42)低于KLF12阴性表达患者90.00%(36/40)(P<0.05),STAT3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70.49%(43/61)低于STAT3阴性表达患者100%(21/21)(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升高,两者异常表达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可作为用于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KLF12基因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分析的研究
4
作者 郭少峰 吴雪梅 +1 位作者 白卓 张录顺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8-261,270,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集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患者2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集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患者2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p53表达情况与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发现,MLH1、MSH2、MSH6、PMS2的缺失数分别为32、21、17、39例,而p53的(+)、(-)、(+/-)表达分别为142、95、45例。部分错配修复蛋白的缺失与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累及、有无脉管累及存在关联(P<0.05);p53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累及、有无脉管累及存在关联(P<0.05);结直肠腺癌中,p53与MLH1、PMS2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结直肠腺癌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关联性,且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和p53表达情况同样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错配修复蛋白 P53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尹玉 仲坤 +2 位作者 李雪 罗文武 蒋俊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GEPIA数据库或直接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分析HER2(ERBB2)表达与BUC的关系。结果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26.67%,16/60)显著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BUC(7.41%,2/27)和非浸润性高级别BUC(0,0/5)(P<0.05)。多灶性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75.00%,6/8)显著高于单灶性患者(19.23%,10/52)(P<0.05)。各组织学亚型中HER22+/3+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通型为30%(6/20)、腺样分化型为57.14%(4/7)、微乳头型为66.67%(4/6)、浆细胞样型为100.00%(2/2),余亚型均为0/1+。HER2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GEPIA数据库中,BUC肿瘤组织中HER2(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HER2(ERBB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HER2(ERBB2)低表达(P>0.05);对TCGA数据进行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T和N越高的患者OS较短。结论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和高级别BUC,并与肿瘤个数、组织学亚型密切相关,提示结合HER2表达状态、肿瘤个数和组织学亚型或有助于筛选出可能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浸润性高级别BU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HER2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7
作者 彭丽红 谢冰 +4 位作者 吴波 刘亚群 王正花 王健 王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留取的10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B3、E-钙黏蛋... 目的探究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留取的10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B3、E-钙黏蛋白(E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TUBB3与ECAD、VIMETIN表达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表达与ECAD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0.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高患者TUBB3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低者(P<0.05);经术后3年随访,TUBB3阳性表达患者无疾病生存率低于TUBB3阴性表达者(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被膜侵犯、高肿瘤出芽率和TUBB3阳性表达是PTM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UBB3在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作用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肿瘤转移复发,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βⅢ-微管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血清LDH、VEGF-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刘松杰 徐兵 +2 位作者 赵健 贾磊 沈裕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LDH、VEGF-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DH、VEGF-C水平。统计两组血清LDH、VEGF-C水平,分析血清LDH、VEGF-C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探讨血清LDH、VEGF-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DH、VEGF-C水平。统计两组血清LDH、VEGF-C水平,分析血清LDH、VEGF-C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血清LDH、VEGF-C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有关,与性别、年龄均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DH、VEGF-C水平均为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LDH、VEGF-C水平均为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P<0.05)。血清LDH联合VEGF-C对胃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为0.877,95%CI为0.783~0.925,灵敏度为80.89%,特异度为95.18%。结论胃癌患者血清LDH、VEGF-C水平较高,且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有关,且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监测LDH、VEGF-C水平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 VEGF-C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胃原发性癌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杜明占 祁昌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目的:癌肉瘤是指同时具有癌成分和肉瘤成分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原发胃的癌肉瘤罕见。本文通过探究胃原发性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 目的:癌肉瘤是指同时具有癌成分和肉瘤成分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原发胃的癌肉瘤罕见。本文通过探究胃原发性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原发性癌肉瘤4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69.8岁。3例因腹痛就诊,1例因持续黑便就诊。肿瘤位于贲门1例,胃底1例,胃窦2例。大体上,肿块呈隆起型,2例为BorrmannⅠ型,2例伴有坏死、为Borrmann II型,平均最大直径为7.1 cm。镜下肿瘤均由明确的癌及肉瘤2种成分组成:癌成分的类型主要有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肝样腺癌及鳞状细胞癌;肉瘤成分有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未分化肉瘤及多形性未分化肉瘤。2种成分所占比例的差异较大,肉瘤成分占比10%~95%不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癌成分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AE1/AE3),肉瘤成分表达波形蛋白,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表达CK7和CK18,鳞状细胞癌表达CK5/6、蛋白(protein,P)63和P40,肝样腺癌表达甲胎蛋白和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随访1~36个月,1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3例未进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2例分别于术后2、36个月死亡,其余2例生存。结论:胃原发性癌肉瘤罕见,恶性程度高。HE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可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GAM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10
作者 薛松 胡加海 董祥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的RNA-seq数据集,分析胰腺癌和正常组织中PGAM5 mRNA的表达差异。选取2018年01月—2...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的RNA-seq数据集,分析胰腺癌和正常组织中PGAM5 mRNA的表达差异。选取2018年01月—2020年12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胰腺癌患者86例,另外收集6对新鲜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6对新鲜胰腺癌组织匀浆中PGAM5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PGAM5蛋白在86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PGAM5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GAM5蛋白在新鲜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中显著升高(P<0.01)。IHC染色显示PGAM5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呈棕黄色颗粒状,主要在细胞胞浆中表达;IHC半定量分析发现,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相比,PGAM5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GAM5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P=0.001)、肿瘤长径(P=0.006)和远处转移(P=0.004)相关,与年龄(P=0.772)、性别(P=0.911)和淋巴结转移(P=0.085)无明显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PGAM5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r=0.428,P<0.01)、肿瘤长径(r=0.276,P=0.010)、淋巴结转移(r=0.238,P=0.027)和远处转移(r=0.304,P=0.004)相关,与年龄(r=0.013,P=0.902)和性别(r=0.042,P=0.699)无明显关系。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PGAM5[HR=2.125,95%CI(1.210,3.646),P=0.008]是胰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GAM5蛋白高表达组的胰腺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个月,PGAM5低表达组的中位OS为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GAM5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胰腺癌患者恶性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PGAM5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PGAM5可能是胰腺癌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 胰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血清SOX9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蒋志强 赵洲易 白紫燕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OX9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85例纳入胃癌组,同时期收集慢性胃炎患者60例纳入慢性胃炎组,体检健康志愿者60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OX9蛋白水平。分析SOX9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SOX9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85例纳入胃癌组,同时期收集慢性胃炎患者60例纳入慢性胃炎组,体检健康志愿者60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OX9蛋白水平。分析SOX9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血清SOX9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SOX9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慢性胃炎组,而慢性胃炎组SOX9水平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X9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Lauren分型相关(P<0.05),血清SOX9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血清SOX9水平区分胃癌组和对照组的AUC为0.942,95%CI为0.921~0.982,区分胃癌组和慢性胃炎组的AUC为0.842,95%CI为0.782~0.913。将SOX9水平为46.0 ng/mL作为临界值,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8.1%,特异度为88.5%,进一步诊断早期胃癌,AUC为0.755,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70.1%。结论血清SOX9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有关,可用于诊断胃癌,还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9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孙浩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dMMR对结直肠癌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7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对dMMR与患者性别、年... 目的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dMMR对结直肠癌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7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对dMMR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有无脉管癌栓、有无神经侵犯、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1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12例dMMR(5.66%),其中3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有4例dMMR(12.50%);60例左半结肠癌患者中有6例dMMR(10.00%),120例直肠癌患者中有2例d MMR(1.67%),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R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有无神经侵犯无关,仅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有关。dMMR在右半结肠癌组织中和黏液腺癌组织中检出率更高。结论dMMR在不同类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指标检测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诊疗方案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ircBIRC6、APPBP2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
13
作者 陈丽萍 籍强 +5 位作者 陈艳红 史永兴 冯平 林卫佳 项保利 赵建清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27-733,共7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环状核糖核酸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6(circBIRC6)、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2(APPBP2)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月90例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环状核糖核酸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6(circBIRC6)、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2(APPBP2)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月90例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ircBIRC6、APPBP2表达,并分析二者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NSCLC组织中circBIRC6与APPBP2 mRNA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TNM分期和circBIRC6、APPBP2 mRNA表达的NSCLC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NSCLC组织中circBIRC6、APPBP2 mRNA表达升高(P<0.05)。NSCLC组织中circBIRC6与APPBP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17,P<0.001)。NSCLC患者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ircBIRC6、APPBP2 mRNA表达比较有差异(P<0.05)。随访3年,90例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55.56%(50/90)。EGFR基因突变阳性/阴性NSCLC患者总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TNM分期Ⅰ~Ⅱ期NSCLC患者总生存率高于Ⅲ期NSCLC患者(P<0.05);circBIRC6、APPBP2 mRNA高表达组生存率低于circBIRC6、APPBP2 mRNA低表达组(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和circBIRC6≥10.97、APPBP2 mRNA≥2.48为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586(1.080~11.909)、3.632(1.193~11.057)、3.197(1.060~9.640)、3.223(1.086~9.570)、2.767(1.022~7.492)]。结论 NSCLC组织中circBIRC6、APPBP2 mRNA高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环状核糖核酸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6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和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关系研究
14
作者 杨睿 李占江 陈腾飞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64-767,I0004,共5页
目的 分析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YTHDF2)及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FOXO3)在肺腺癌病人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腺癌病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80对... 目的 分析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YTHDF2)及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FOXO3)在肺腺癌病人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腺癌病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80对,收集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查询YTHDF2、FOXO3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YTHDF2、FOXO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YTHDF2、FOXO3蛋白水平与肺腺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分析肺腺癌中YTHDF2与FOXO3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对病人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分析病人3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YTHDF2、FOXO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4.00%、26.0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79.48%、61.54%(P<0.05)。YTHDF2蛋白表达情况与肺腺癌病人年龄、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TNM分期、性别无关(P>0.05);FOXO3蛋白表达情况与肺腺癌病人性别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肺腺癌组织中YTHDF2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病人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30%、14.00%,经log-ran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O3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病人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50%、12.20%,经Log-Ran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THDF2、FOXO3在肺腺癌组织中均低表达,与病人肿瘤分化程度及3年累积生存率有关,有望成为评估肺腺癌病人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肺腺癌 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 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 临床病理特征 累积生存率
下载PDF
PCNA、Bcl-2及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
15
作者 黄海平 李佳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CNA mRNA、Bcl-2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采用Kaplain-Maier曲线分析不同PCNA、Bcl-2、EGFR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情况差异。结果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肿瘤部位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中、高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喉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表达的影响因素。Kaplain-Ma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NA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57%和70.21%,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00%和88.89%(P<0.05);Bcl-2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60.78%和70.59%,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49%和90.24%(P<0.05);EGFR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09%和70.45%,低于低表达患者的79.17%、87.50%(P<0.05)。结论喉癌组织PCNA、Bcl-2、EGFR呈高表达,且其高表达状态与肿瘤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有关,PCNA、Bcl-2、EGFR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临床病理 生存率 增殖细胞核抗原 B淋巴细胞瘤-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健康指数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刘聪 周文杰 +1 位作者 魏凡杰 毛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健康指数(PH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经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在乐...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健康指数(PH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经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80例患者作为良性组。分别采取两组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PSA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并计算PHI,比较其PHI水平。随后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前列腺癌患者的PSA阳性率与PHI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SA、PH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两组受检者PSA、PHI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PSA阳性率和PHI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不同年龄、T分期PH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PS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危险分级患者PH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危险分级患者PS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为PS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95%CI:1.259~2.457、1.364~3.475、1.176~4.010、1.036~2.745;P=0.030、0.023、0.016、0.005)。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危险分级为PHI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95%CI:1.362~3.783、0.826~2.926、1.221~3.525、0.315~1.425;P=0.042、0.031、0.026、0.01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PSA阳性率、PHI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为PS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危险分级为PHI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健康指数 前列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6例心内血性囊肿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17
作者 王家琪 陈东 +5 位作者 董方 周皓锬 方微 商建峰 连国亮 张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分析心内血性囊肿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提高对罕见心脏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3月至2023年5月,诊断的6例心内血性囊肿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与病理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女性2例,男性4例;年龄25~5... 目的:分析心内血性囊肿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提高对罕见心脏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3月至2023年5月,诊断的6例心内血性囊肿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与病理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女性2例,男性4例;年龄25~59岁,中位年龄52.5岁。血性囊肿位于二尖瓣3例、主动脉瓣1例、三尖瓣1例、右心房1例。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衬覆血管内皮细胞,腔内可见出血及血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1(+)、CD34(+)、D2-40(-)、Calretinin(-)。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例,均健在、无复发。结论:心内血性囊肿是极其少见的心脏良性肿瘤,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高度提示此肿物可能,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病手术完整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性囊肿 心脏肿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甲下恶性黑色素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王建文 陈学超 +5 位作者 周桂芝 陈声利 卢宪梅 张雪燕 张帆 刘永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0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病理科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好发于拇... 目的:探讨原发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0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病理科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好发于拇指,临床表现为甲黑线、甲破坏等,黑线宽度均>3 mm,哈钦森征阳性9例;组织学类型主要为肢端雀斑样痣型,细胞组成主要为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SOX10比S100表达阳性率高;28例中随访16例7例扩大切除8例局部截肢治疗1例化疗后死亡。12例失访。结论:甲下恶性黑色素瘤有不同于其他部位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临床与病理均易误诊。对于年龄大于50岁,临床表现为甲黑线,宽度>3 mm,哈钦森阳性的患者均应警惕甲下恶性黑色素瘤,应及时做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口腔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19
作者 刘梅 张磊 +3 位作者 蒲玉梅 黄晓峰 徐万田 孙国文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讨口腔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旨在为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颗粒细胞瘤病例的组织病理根据Fanburg-Smith的6项标准进行分类,分为良性、不典型性及恶性肿瘤,并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表... 目的 探讨口腔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旨在为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颗粒细胞瘤病例的组织病理根据Fanburg-Smith的6项标准进行分类,分为良性、不典型性及恶性肿瘤,并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14例,好发年龄40~60岁(8例,57.14%),男女比例1:1,舌部12例(85.71%),颊部和舌下腺各1例。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结节或肿块,9例(64.29%)无明显临床症状,4例(28.57%)表现为疼痛、舌体麻木,1例出现舌体固定,造成吞咽及语音困难。病理表现为肿瘤由丰满的嗜酸性粒细胞构成,胞质内含大量均质颗粒,良性8例(57.14%),不典型性2例(14.29%),恶性4例(28.57%)。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恶性病例随访2年后失访,其余预后良好。结论 口腔颗粒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舌部良性肿瘤,根据其组织病理分型不同其治疗要点有所不同,手术彻底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案,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点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癌中KIF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邓涛 温媛媛 +1 位作者 何慧 钱立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C1(KIFC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95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KIFC1的表达;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癌...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C1(KIFC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95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KIFC1的表达;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癌组织和相邻非癌组织中KIFC1 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KIFC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KIFC1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阳性率(61.0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FC1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均<0.05)。qRT-PC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癌中KIFC1 mRNA相对表达量(2.99±0.59)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0±0.29,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癌中KIFC1蛋白相对表达量(1.70±0.3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72±0.17,P<0.05)。生存分析发现,子宫内膜样癌中KIFC1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KIFC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表达上调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成为子宫内膜样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样癌 KIFC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