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脱细胞基质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霞 陈建苏 +1 位作者 丁勇 黎明庆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63-1464,共2页
目的采用适当的角膜脱细胞方法获得角膜脱细胞基质,并对其进行特性研究。方法采用胰酶-冰冻法对新鲜兔角膜(全层和分层)进行脱细胞处理,再进行组织学检测及生物学特性力学特性、含水率、膨胀率分析。结果用胰酶-冰冻法获得的兔角膜全层... 目的采用适当的角膜脱细胞方法获得角膜脱细胞基质,并对其进行特性研究。方法采用胰酶-冰冻法对新鲜兔角膜(全层和分层)进行脱细胞处理,再进行组织学检测及生物学特性力学特性、含水率、膨胀率分析。结果用胰酶-冰冻法获得的兔角膜全层和分层脱细胞基质未见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未见明显破坏,脱细胞基质在生物力力学特性、含水率、膨胀率上与正常角膜接近,透光率低于新鲜角膜。结论用胰酶-冰冻法获得的脱细胞基质与自然角膜接近,可作为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材料和角膜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基质 特性研究 兔角膜 力学特性 新鲜角膜 脱细胞处理 生物学特性 组织学检测 细胞外基质 冰冻法 细胞成分 正常角膜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含水率 膨胀率 胰酶 生物力 透光率 替代物 全层
下载PDF
甘草次酸抑制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红 郭玉 +1 位作者 廖端芳 袁满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 (gly cyrrhetinicacid ,GA)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 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A(0 1%GA)、B(0 2 5%GA)、C(... 目的 探讨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 (gly cyrrhetinicacid ,GA)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 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A(0 1%GA)、B(0 2 5%GA)、C(0 5%GA )、D (0 1%地塞米松 )、E(对照组 ) 5个组 ,分别作为甘草次酸实验 (A、B、C)组 ,对照组 (D)组和空白对照 (E)组。每组按照屈光度数 -10 0 0D作PRK切削 2 0只兔眼 ,术后 5个组分别滴用 0 1%GA、0 2 5%GA、0 5%GA、0 1%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 3mon。术后检查Haze情况和眼压。术后 15、3 0、45、60d时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并摘除各实验组及对照组 2只眼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A、B、C、D组Haze发生情况及病理改变相近 ,而E组Haze情况较前 4组严重 ,且术后活跃的角膜上皮下纤维增生在术后 60d时仍然存在。A、B、C、E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D组术后眼压则明显高于术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甘草次酸对兔眼PRK术后Haze的抑制效果与 0 1%地塞米松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混浊
下载PDF
国产利多卡因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云娥 余阿勇 +1 位作者 王勤美 徐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通过检查不同浓度国产利多卡因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确定其用于前房麻醉的可行性及适用浓度。方法注入药液 30 min后检查中央角膜内皮细胞,以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率、细胞密度 3个参数为分析指标。结果面积变... 目的通过检查不同浓度国产利多卡因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确定其用于前房麻醉的可行性及适用浓度。方法注入药液 30 min后检查中央角膜内皮细胞,以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率、细胞密度 3个参数为分析指标。结果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百分率在2%与1%利多卡因组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01,P<0.01),在1%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细胞密度3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1%利多卡因用于前房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利多卡因 浓度 角膜内皮细胞 前房麻醉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早期恢复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0
4
作者 马颖 邵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比较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恢复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53例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切... 目的比较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恢复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53例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1周、4周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视力、散光程度、角膜内皮细胞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1周、4周,视力、散光程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area,ECA)、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显著上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4周,视力、EC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散光程度、ECA、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相比传统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治疗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且能明显缩短超声时间,减少超声能量,减轻患者术后散光程度,进而显著提高其术后视力,减少术后角膜水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超声乳化 劈核技术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厚度改变对近视眼眼压读数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政伟 梅军 +1 位作者 尹禾 黄震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低中度和高度近视眼压测量的不同影响,探讨角膜屈光术后眼压计读数的“正常值”。方法 38例72眼近视眼患者分为低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2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测量眼压、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力,...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低中度和高度近视眼压测量的不同影响,探讨角膜屈光术后眼压计读数的“正常值”。方法 38例72眼近视眼患者分为低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2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测量眼压、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并比较2组眼压计读数改变的差异及其与角膜中央厚度及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的关系。所有数据用配对t检验和相关与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低中度组和高度组术前眼压值分别为15.19±2.89mmHg(1mmHg=0.133kPa)和16.32±2.54mmHg,术后为10.16±2.17mmHg和10.17±2.61mmHg,二者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眼压计读数下降值分别为5.02±2.10mmHg和6.15±1.96mmHg;术后2组残留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45—557μm和490±30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分别为39.18±1.60D和37.56±1.61D,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眼压计读数改变只在低中度组与角膜中央厚度有依存关系,其回归方程为:术后眼压计读数=-3.207+2.667×术后角膜中央厚度。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眼压计读数随角膜中央厚度的减少而降低;角膜中央厚度的改变是影响眼压测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术后残留的角膜中央厚度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厚度 近视眼 影响 眼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茄病镰刀菌引起儿童角膜溃疡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志敏 胡茫 +3 位作者 董碧麟 胡荣毅 江萍 孙曾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8-299,共2页
报告茄病镰刀菌引起的儿童角膜溃疡1例。患儿男,7岁,学生。因右眼红肿、疼痛13天之主诉入院。从皮损处取材做真菌检查,直接镜检发现真菌菌丝,3次培养均为同一菌株生长,依据小培养镜下特征鉴定为茄病镰刀菌。依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 报告茄病镰刀菌引起的儿童角膜溃疡1例。患儿男,7岁,学生。因右眼红肿、疼痛13天之主诉入院。从皮损处取材做真菌检查,直接镜检发现真菌菌丝,3次培养均为同一菌株生长,依据小培养镜下特征鉴定为茄病镰刀菌。依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茄病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角膜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病镰刀菌 角膜溃疡
下载PDF
重组内皮抑素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袁中芳 魏增涛 王晓燕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52-554,55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兔CNV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2眼。2个实验组分别以10μg/ml和50μg/ml... 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兔CNV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2眼。2个实验组分别以10μg/ml和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点眼,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定期摄相,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比较CNV生长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个实验组自第7 d开始CNV平均生长面积明显减少(P<0.05),经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新生血管明显稀少,但炎性细胞成分及浸润程度与对照组相似。结论:10、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押素 烧伤 化学 角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穿孔45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谢汉平 陈家祺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0-401,共2页
目的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角膜穿孔的治疗价值。方法 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及热或化学伤继发角膜穿孔等 45只眼,观察手术后的眼球保留;移植片透明性;术后视力等指标。结... 目的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角膜穿孔的治疗价值。方法 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及热或化学伤继发角膜穿孔等 45只眼,观察手术后的眼球保留;移植片透明性;术后视力等指标。结果44只术眼(97.8%)得到保留,手术后1年,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的移植片透明为65.5%,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移植片透明为38.5%,热或化学伤角膜穿孔的移植片透明为33.3%,共有24只眼(53.3%)获得了0.05以上的视力。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角膜穿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角膜移植 角膜穿孔
下载PDF
小切口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晓华 张新 蒋渝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4例(188眼)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施行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差异。结... 目的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4例(188眼)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施行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在基层医院选择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水肿明显减少,术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劈核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视力 角膜散光 角膜水肿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偏心切削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文娟 盛迅伦 +1 位作者 梅惠香 李振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用即时角膜地形图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偏心切削——治疗偏移和漂移。方法对LASIK术后1个月的100只眼(52例)的即时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确定角膜切削中心偏移入射瞳孔中心的距离及在切削过程... 目的用即时角膜地形图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偏心切削——治疗偏移和漂移。方法对LASIK术后1个月的100只眼(52例)的即时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确定角膜切削中心偏移入射瞳孔中心的距离及在切削过程中眼球运动引起的漂移程度,并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平均治疗偏移量为 0 53 mm±0. 28mm。 49眼(49%)切削中心位于入射瞳孔中央0.5 mm范围内,切削中心向上方偏移的 68眼(68%)。平均漂移指数为0 .25 ±0. 22。漂移指数与最佳矫正视力有正相关关系。治疗偏移与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即时角膜地形图可用于评估和鉴别LASIK术中角膜切削中心的定位偏移与切削过程中眼球运动引起的漂移。高漂移会对术后视功能造成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角膜地形图 屈光手术 LASIK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的处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庆生 张绍忠 +2 位作者 王林 肖凤芝 许文鑫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形成原因﹑手术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29例(29只眼)角膜瓣移位皱褶患者资料。结果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形成早期原因与术者操作经验...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形成原因﹑手术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29例(29只眼)角膜瓣移位皱褶患者资料。结果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形成早期原因与术者操作经验、角膜瓣厚薄及蒂的位置、屈光度数、挤眼等,晚期多为外伤所致。29例患者经角膜瓣复位术后效果良好,视力无下降。结论有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角膜瓣移位皱褶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瓣 移位 皱褶 角膜瓣复位术
下载PDF
两种仪器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虎杰 栗静 +3 位作者 刘磊 李新宇 黎冬平 王恒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对比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119例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OrbscanⅡ和Pentaca... 目的对比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119例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OrbscanⅡ和Pentacam测得CCT平均值分别为(515.67±36.06)μm、(539.67±31.4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bscanⅡ测得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前后表面高度和瞳孔直径均显著高于Penta-cam;两种仪器测得角膜散光和前房深度无差异。结论两种仪器测得角膜地形图存在一定差异,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将二者测量结果简单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急性圆锥角膜水肿愈合后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燕龙 周祁 +1 位作者 金轶平 贾文东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28-130,共3页
目的报道1例急性圆锥角膜水肿瘢痕愈合后Ⅱ期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 DLKP)治愈的病例,并对手术机理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例急性圆锥角膜水肿患者,采用Ⅰ期放射状角膜切开术、Ⅱ期DLKP术的方法治疗,对患... 目的报道1例急性圆锥角膜水肿瘢痕愈合后Ⅱ期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 DLKP)治愈的病例,并对手术机理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例急性圆锥角膜水肿患者,采用Ⅰ期放射状角膜切开术、Ⅱ期DLKP术的方法治疗,对患眼裸眼及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裂隙灯检查结果进行观察,随访期4年。结果该患者在急性圆锥角膜水肿阶段,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能有效控制急性期的各种症状,Ⅱ期DLKP术中能够完整的暴露角膜后弹力层,术中无后弹力层微穿孔发生。DLKP术后4个月至2年视力一直稳定在裸眼0.4、矫正0.8。结论急性圆锥角膜水肿所致的破裂的角膜后弹力层可以恢复其结构和功能,且具备一定的强度,为Ⅱ期DLKP术创造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急性圆锥角膜水肿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下载PDF
高度近视LASIK治疗中角膜瓣厚度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畅 贺美 +1 位作者 丁清 屈淑娥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LASIK治疗中,影响角膜瓣厚度的因素。方法40例(80只眼)屈光度为-7.00D^-9.00D的高度近视患者,运用MoriaM2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对角膜曲率不同、板层刀负压吸引力不同、M2刀片新旧不同进行分组,对术前、术后屈光度、视力...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LASIK治疗中,影响角膜瓣厚度的因素。方法40例(80只眼)屈光度为-7.00D^-9.00D的高度近视患者,运用MoriaM2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对角膜曲率不同、板层刀负压吸引力不同、M2刀片新旧不同进行分组,对术前、术后屈光度、视力及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Ⅰ组板层刀负压吸引力相同时角膜曲率不同,制作出的角膜厚度不同,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Ⅱ组角膜曲率相同,板层刀负压吸引力不同,制作出的角膜瓣厚度不同,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Ⅲ组板层刀片新旧不同,制作出角膜瓣的厚度不同,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时,对一个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制作一个80~110μm的薄角膜瓣是合理的,能有效防止术后屈光回退和医源性圆锥角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LASIK Mofia M 2板层刀 角膜瓣厚度
下载PDF
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淑玲 李立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到2010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共79例(158眼),其中传统LASIK组33例(66眼),SBK组46例(92眼),近...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到2010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共79例(158眼),其中传统LASIK组33例(66眼),SBK组46例(92眼),近视度数-3.00D至-10.00D。两组均使用鹰式酷眼EYE-Q准分子激光机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角膜瓣情况、术后1天、7天、1月、3月和6月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及干眼症状调查表,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游离瓣、纽扣瓣和角膜瓣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各期裸眼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月、6月时两组均出现屈光回退,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7天传统LASIK组12、12%眼出现干眼症状,较SBK组明显高(P<0.05)。结论:SBK治疗中高度近视同传统LASIK手术一样安全有效,且术后早期于眼现象较少,优于传统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 近视 角膜瓣
下载PDF
6~18岁儿童角膜厚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乔芳 刘畅 +4 位作者 伍友春 贺美 乔诗凝 陶然 陈勋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6~18岁儿童中央角膜厚度(CCT)与年龄、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半径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9月门诊就诊的100例(200只眼)6~18岁儿童。应用TPMEY SP-3000超声测量仪测量CCT。采用非接触压平式眼压计(C... 目的探讨6~18岁儿童中央角膜厚度(CCT)与年龄、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半径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9月门诊就诊的100例(200只眼)6~18岁儿童。应用TPMEY SP-3000超声测量仪测量CCT。采用非接触压平式眼压计(CANON TX-F,NCT)测量眼压,TPMEY SP-3000超声测量仪测量眼球轴长,散瞳行屈光检查及角膜曲率的检查。角膜厚度行频数分布检验,角膜厚度与年龄、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半径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6~18岁儿童平均角膜厚度为(546.575+33.470)μm。角膜厚度与眼压相关(R=0.472,P<0.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每21.74μm的角膜厚度影响1 mm Hg眼压。角膜厚度与眼屈光状态,眼轴长、角膜曲率,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6~18岁儿童平均角膜厚度为(546.575+33.470)μm。儿童平均角膜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关系,在考虑儿童眼压时也要考虑角膜厚度对眼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角膜厚度 眼压 生物计量因子
下载PDF
阿克苏市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学生视力调查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一心 孙建军 李梦秋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学生视力状况,探讨维汉族中学生视力状况差别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5年4~6月对阿克苏市三中的汉族和阿克苏地区一中的维吾尔族中学生进行视力状况调查,两所中学初中和高中年级随机...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学生视力状况,探讨维汉族中学生视力状况差别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5年4~6月对阿克苏市三中的汉族和阿克苏地区一中的维吾尔族中学生进行视力状况调查,两所中学初中和高中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共1564人。维族758人中男生338人.女生420人;汉族806人中男生412人,女生394人。检查项目包括检测裸眼视力、戴镜视力、角膜曲率和眼轴,睫状肌麻痹验光并询问家族史和戴镜情况。结果经扩瞳检影确诊为近视者,维族中学生有230人(30.3%),汉族中学生有574人(71.2%,P=0.001);确诊为远视的,维族中学生有40人(5.3%),汉族中学生有26人(3.2%,P=0.001)。角膜曲率:维族初中生平均垂直径为42.57D,汉族初中生为42.97D(P=0.001);维族初中生平均水平径为42.23D,汉族初中生为42.55D(P=0.0001)。维族高中生平均垂直径为43.03D,汉族高中生为43.01D(P=0.8755);维族高中生平均水平径为42.62D。汉族高中生为42.69D(P=0.48)。眼轴:维族初中生平均为23.08mm,汉族初中生平均为23.36mm(P=0.00332);维族高中生平均为23.16mm;汉族高中生平均为24.07mm(P=0.0000)。结论阿克苏市汉族中学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中学生,近视患病率可能与种族、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文字、眼部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近视 角膜曲率 眼轴 患病率
下载PDF
兔眼准分子激光近视角膜切削术后角膜膨出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小勇 贺翔鸽 谭小玲 《眼科学报》 200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兔眼在准分子激光近视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in-situ he。tomileusis,LASIK)手术后在不同的眼压下角膜膨出的程度。方法:26兔5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LASIK手术组,单盲法,术前、术后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地形图后,再将两组随... 目的:探讨兔眼在准分子激光近视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in-situ he。tomileusis,LASIK)手术后在不同的眼压下角膜膨出的程度。方法:26兔5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LASIK手术组,单盲法,术前、术后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地形图后,再将两组随机交叉分为正常眼压组、低度高眼压组、高度高眼压组,并观察1个月,用角膜地形图对实验前后的角膜形态进行分析,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将手术切削量和眼压两个因素对角膜扩张的影响做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LASIK手术的角膜切削量、术后高眼压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角膜抵抗力都有显著影响。较大的切削量和术后持续高眼压后的兔眼角膜地形图经分析符合圆锥角膜模式,并出现前、后弹力膜断裂的形态学改变。结论:角膜较大的切削量和术后持续的高眼压是导致兔眼LASIK术后发生圆锥角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眼压 角膜膨出 角膜切削量 近视
下载PDF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以及术后2年角膜地形图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倩 张建华 +2 位作者 杨建东 曹丽 王红英 《眼视光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对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连续2年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进行观察,探讨该手术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30例(260... 目的对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连续2年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进行观察,探讨该手术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30例(260眼),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第30天、第90天、第180天、第360天、第720天进行Orbscan-Ⅱ检查,记录Diff值3、mm Irreg值5、mm Irreg值,行配对t检验,Diff值与Irreg值之间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术后各阶段的Diff值较术前均有所增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在180 d后呈现递减趋势。术后各阶段3 mm Irreg值较术前均有所增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各阶段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阶段5 mm Irreg值较术前均有所增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80 d后各个阶段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iff值与Irreg值间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两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前凸并没有呈进行性发展,角膜残留基质床大于250μm安全可靠,术后干眼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外科手术 激光手术/方法 原位角膜磨镶术/方法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角膜交联术对酶消化抑制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颖 姜黎 +1 位作者 王江维 沈政伟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常规交联术后兔眼角膜组织在酶溶液中的变化,评估交联术对角膜耐酶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27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胃蛋白酶组、胰蛋白酶组、胶原蛋白酶组),每组9只,双眼均去上皮,核黄素-右旋糖酐溶液滴眼3 min/次... 目的通过观察常规交联术后兔眼角膜组织在酶溶液中的变化,评估交联术对角膜耐酶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27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胃蛋白酶组、胰蛋白酶组、胶原蛋白酶组),每组9只,双眼均去上皮,核黄素-右旋糖酐溶液滴眼3 min/次,持续30 min,滴10次。随机取一眼为实验组,另一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兔眼用自研角膜交联机照射30 min,对照组不照射,照射过程中每3 min双眼都用右旋糖酐-核黄素溶液及眼表麻药冲洗1次结膜表面,之后立即处死兔子取双眼角膜,并置于配好的3种对应酶溶液中,每组随机选3只观察并记录每组角膜完全消化的时间及过程。剩下18只兔的眼角膜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在消化的第1、3、6天随机取出两只兔子剩余的角膜组织作光镜观察(HE染色)。结果每组角膜组织的溶解时间实验组均长于对照组,其中胰蛋白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角膜形态变化来看,实验组发生形变的过程均慢于对照组。从光镜观察(HE染色)的结果来看实验组角膜组织发生裂解的速度亦明显慢于对照组。结论角膜交联术能使角膜结构更加稳定、牢固,从而增强其耐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交联术 消化 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