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methods in fine detection of urban concealed karst: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China
1
作者 Dao-han Liu Lei Wang +3 位作者 Lei Liu Jun-jie Xu Jian-qiang Wu Pan Liu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17-532,共16页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ivable cities faces challenges in karst areas,including ground collapse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Wuhan,with a population of 13.74×10^(6) and approximately 1161 km^(2)of soluble rocks i...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ivable cities faces challenges in karst areas,including ground collapse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Wuhan,with a population of 13.74×10^(6) and approximately 1161 km^(2)of soluble rocks in the urban area of 8569.15 km^(2),predominantly consists of concealed karst areas where occasional ground collapse events occur,posing significant threats to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rojects.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a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Wuhan,focusing on major karstrelated issues.Geophysical methods offer advantages over drilling in detecting concealed karst areas due to their efficiency,non-destructiveness,and flexibility.This paper reviewed the kars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Wuhan and th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for karst,selected eight effective geophysical methods for field experimentation,evaluated their suitability,and proposed method combinations for different karst scenarios.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geophysical methods have varying applicability for karst detection in Wuhan,and combining multiple methods enhances detection effectiveness.Th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method combinations provided in this study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karst detection in Wu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Electric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 Opposing-coils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OctEM) Microtremor Array Measurements(MAM) 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MASW) Multi-source surface wave exploration(MSSW) Electromagnetic wave ct(EM ct) 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NMR) Concealed karst Urban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下载PDF
腰椎骨折患者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硕 石运力 +1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螺旋CT测定腰椎椎弓根钉道参数,并对比2组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安全率、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及置钉出血量。结果观察组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逐渐增大(P<0.05);L 1~4节段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无明显变化,到L 5节段明显减小(P<0.05)。同一椎体左右两侧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均大于女性(P<0.05,P<0.01)。双侧最小椎弓根宽度为(8.13±0.59)mm,为安全进钉区域,可安全容纳3.5 mm螺钉。术后3 d,复查螺旋CT了解腰椎椎弓根置钉情况,观察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35枚,对照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29枚。观察组置钉准确率为91.49%(215/235)、安全率为99.15%(233/235)均高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72.05%(165/229)、安全率90.39%(207/229)(P<0.05);观察组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置钉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螺旋CT影像中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各腰椎节段间及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可为腰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解剖依据,能缩短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减少置钉出血量,提高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参数 Weinstein法 椎弓根置钉 安全性 准确率
下载PDF
基于稀疏约束TV最小化的CT图像重建
3
作者 张旭 董建 +1 位作者 张海宁 杨耿煌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稀疏角度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图像重建是一种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的重要方式。而经典的用于稀疏角度CT图像重建的广义迭代软阈值(generalizationoftheiterativesoft-thresholding,GIST)算法收敛速度慢,不能满足... 稀疏角度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图像重建是一种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的重要方式。而经典的用于稀疏角度CT图像重建的广义迭代软阈值(generalizationoftheiterativesoft-thresholding,GIST)算法收敛速度慢,不能满足临床对检查结果实时性的要求。全变分(totalvariation,TV)最小化算法在稀疏角度下既能减少条纹伪影又能较好地保留目标边界。文章提出稀疏约束的全变分算法,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edirectionmultipliermethod,ADMM),将重建优化问题分解为2个子问题之和,有效提升了重建效果的同时提高了重建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数字模型图像和实际临床腹部图像都实现了高质量的图像重建,收敛速度较传统的同步迭代方法有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角度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全变分 交替方向乘子法
下载PDF
Micro CT检测小鼠骨微结构指标受标本通量影响的方案设计
4
作者 赵媛媛 雷建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0,共6页
在过去几十年中,Micro CT已成为评估小动物骨骼微结构的金标准。然而Micro CT得到的定量指标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成像参数、重建像素大小和图像分割阈值等。为了提高相关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在各个研究间进行更可靠的比较,结合... 在过去几十年中,Micro CT已成为评估小动物骨骼微结构的金标准。然而Micro CT得到的定量指标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成像参数、重建像素大小和图像分割阈值等。为了提高相关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在各个研究间进行更可靠的比较,结合小鼠离体股骨的Micro CT实验,设计不同通量的标本及组合方案来验证骨微结构测量结果是否受其影响。结果表明,标本通量及组合方式的不同对骨微结构指标测量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但高通量扫描会降低输出图像的质量,可能会减弱组间差异的检测能力,仍需注意其产生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实验方案前需探讨标本通量对实验结果是否产生影响,或者在整个研究中保持标本通量和标本摆放方式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ct 骨皮质 骨小梁 微结构指标 扫描通量 标本摆放方法
下载PDF
CT联合TaqMan探针法对不同临床特征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肺损害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白瑞珍 杜杰静 +2 位作者 于姗 李洁 史军然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成像(CT)联合Taq Man探针法对不同临床特征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肺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历资料,依据患儿年龄分为<1岁组(29例)、1~3岁组(23...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成像(CT)联合Taq Man探针法对不同临床特征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肺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历资料,依据患儿年龄分为<1岁组(29例)、1~3岁组(23例)和>3岁组(28例);根据入院病程不同分为长病程组(43例,病程>7 d)和短病程组(37例,病程≤7 d)。对所有支原体肺炎患儿均进行CT联合TaqMan探针法检测心肺损伤情况,分析不同年龄组和病程组患儿的心肺损害发生率。采用CT和Taq Man探针检测胸腔积液、心肌厚度、心胸比、支原体核酸表达水平相关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T和探针检测支原体肺炎患者心肺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CT成像显示,80例患儿中诊断准确率为93.75%(75/80),其中62.5%(50/80)的患儿存在典型的肺部异常。主要为肺部磨玻璃结节(GGO)、合并细菌性肺炎和网状。在小部分患儿中发现了支气管扩张。肺部异常患儿发现双侧肺部受累,其中下叶受累最明显。在临床上怀疑偶发性肺栓塞(PE)的38名患儿,进行了额外的造影剂CT,检测到24例患儿偶发性PE,诊断准确率为63.15%(24/38);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支原体感染,建立了高灵敏度和宽动态范围的检测系统,在0.2~0.2×10^(-5)之间进行6次10倍稀释。在1 ng/μl微生物群落(MMC)-DNA标准品中制备,6次log10稀释度的高线性动态范围,回归系数为R^(2)=1。发现DNA检测下限为2×10-15g/μl;不同年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肺损害发生率逐渐降低;<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肺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3.10%、73.91%和21.4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0、33.019,P<0.05)。长病程组心肺损害发生率(93.02%)明显高于短病程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70、36.960,P<0.05)。心肺损害组患儿的胸腔积液量明显高于非心肺损害组,同时心肺损害组的心肌厚度显著增加,心胸比也显著高于非心肺损害组,以及支原体核酸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2、3.33、4.22、10.0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联合TaqMan探针法诊断不同临床特征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肺损害的AUC均>0.5,且联合诊断的AUC最大。结论:CT联合TaqMan探针法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肺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持续存在的患儿,应考虑进行心肺损害诊断。改编现有的TaqMan探针法,进一步扩展dPCR检测组合,将改进微生物诊断工具箱,并为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肺损伤的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定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ct) TaqMan探针法 支原体肺炎 心肺损害
下载PDF
Sinogram fusion-based metal artifact correction method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元金 舒华忠 +4 位作者 肖刚 王涛 孔佑勇 王杨 史小勇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etal artifacts severely damage the clarity of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 computed tomography(CT) images, a sinogram fusion-based metal artifact corr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irst, th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etal artifacts severely damage the clarity of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 computed tomography(CT) images, a sinogram fusion-based metal artifact corr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irst, the metal image is segmented from the original CT image by the pre-set threshold. The original CT image and metal image are forward projected into the original projection sinogram and metal projection sinogram, respectively. The interpolation-based correction method and mean filter are used to correct the original CT image and preserve the edge of the corrected CT image, respectively. The filtered CT image is forward projected into the filtered image sinogram.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metal sinogram in the original sinogram and filtered image sinogram, the corresponding sinograms PM^D ( in the original sinogram) and PM^C ( in the filtered image sinogram)can be acquired from the original sinogram and filtered image sinogram, respectively. Then, PM^D and PM^C are fused into the fused metal sinogram PM^F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oportion.The final sinogram can be acquired by fusing PM^F , PM^D and the original sinogram P^O. Finally, the final sinogram is reconstructed into the corrected CT image and metal information is compensated into the corrected CT image.Experiments on clinical imag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metal artifacts. A comparison with classical metal artifacts correction method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al artifacts correction method performs better in metal artifacts suppression and tissue feature pre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artifacts interpolation-based method sinogram fusion-based computed tomographyct image
下载PDF
改良CT图像评分结合颅内压监测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余汉辉 庄泽锐 +3 位作者 张志宏 方旭生 吴国 连伟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CT图像评分结合颅内压监测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头颅CT扫描和改良CT图像评分,并进行颅内压(ICP)监测。对比入院时不同格拉斯... 目的:探讨改良CT图像评分结合颅内压监测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头颅CT扫描和改良CT图像评分,并进行颅内压(ICP)监测。对比入院时不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不同初始ICP患者的改良CT图像评分结果;患者于出院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比预后情况不同的患者间改良CT图像评分和初始ICP值;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入院时改良CT图像评分与GCS评分、GOS预后评分和初始IC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为3~5分的患者改良CT图像评分高于评分为6~8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5);ICP重度升高患者改良CT图像评分高于ICP中度升高和正常或轻度升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t=4.83;P<0.05),ICP中度升高患者改良CT图像评分高于正常及轻度升高患者(t=3.14,P<0.05),ICP重度升高患者、中度升高患者以及正常或轻度升高患者的改良CT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7,P<0.05)。预后不良患者改良CT图像评分及初始ICP均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t=2.13;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患者入院时改良CT图像评分与GCS及GOS均呈负相关性(r=-0.584,r=-0.445;P<0.05),与初始ICP呈正相关(r=0.471,P<0.05)。结论:改良CT图像评分法结合ICP监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测其预后,可尝试用于今后此类患者的评估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改良ct图像评分法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下载PDF
CT Output Dose Performance-Conventional Approach versus the Dose Equilibrium Method
8
作者 Ahmad Albngali Andy Shearer +2 位作者 Wil van der Putten Brendan Tuohy Niall Col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18年第1期15-26,共12页
Current output dose measurement in CT is based on (CTDI). The conventional methodology of CT dosimetr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is not appropriate to modern CT scanners with helical scanning modes, dose modulatio... Current output dose measurement in CT is based on (CTDI). The conventional methodology of CT dosimetr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is not appropriate to modern CT scanners with helical scanning modes, dose modulation, array detectors and multiple slice planes or cone-beam irradiation geometries. AAPM TG 111 report recognizes the shortfall of the CTDI methods and recommends a new technique that more accurately characterizes the dose profile from modern CT scanners, which utilizes a short conventional ion chamber rather than a pencil chamber. We developed and characterize a in-house phantom design using a three separate anatomical regions of clinical scan sequences (Head, chest and abdomen), and determined the equilibrium dose in our dose equilibrium phantom, measured if the attenuation of the beam is the equal to that of CTDI Perspex phantom and compare CTDI dose estimations using a standard pencil chamber to the dose equilibrium phantom measurements. This methodology allows measurements of the accumulated dose for any clinical scan length and allowing measurement of the equilibrium dose. Using the new methodology, we determined that the CTDI approach can underestimate the dose by 25% to 35% and all of our dose values from the water phantom and farmer chamber were independently verified with TLD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y DIXON method FARMER Chamber ct Dosimetry
下载PDF
最大斜率法与去卷积算法在64层螺旋CT脑灌注后处理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章梦薇 高思佳 +2 位作者 王忠辉 王强 刘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508,共4页
目的比较常用对比剂流率(6ml/s)下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算法在64层螺旋CT后处理中的差异。方法收集32例接受64层螺旋CT头部平扫及灌注成像的患者,分别利用基于最大斜率模型和去卷积模型的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在双侧皮质区绘制感兴趣区(R... 目的比较常用对比剂流率(6ml/s)下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算法在64层螺旋CT后处理中的差异。方法收集32例接受64层螺旋CT头部平扫及灌注成像的患者,分别利用基于最大斜率模型和去卷积模型的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在双侧皮质区绘制感兴趣区(ROI),测量CT灌注绝对参数值: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患侧参数值与对侧正常参数值的比值为相对参数值。由2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医师分别根据各参数伪彩功能图结合双侧灌注参数值盲法做出诊断,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灌注正常组应用基于两种模型的灌注软件包所得各项参数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相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灌注异常组应用基于两种模型的灌注软件包所得灌注异常侧MTT、CBV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P、CBF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相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常用注射流率(6ml/s)下,最大斜率法会低估CBF,其所得MTT、CBV绝对值均明显大于相应去卷积算法所得值。计算相对值不仅能弥补在低注射流率下最大斜率法的不足,而且能消除由不同后处理算法本身所带来的结果差异,能更好地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最大斜率法 去卷积算法 脑血流量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的颈动脉分叉血流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耀楠 李艳 康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利用实际病人的CT影像数据构建颈动脉分叉血管几何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血流速度和压力分布,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征进行分析,如颈动脉剪切应力在一个心动周期里不同时刻的变化情况,颈动脉窦部的血流速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涡... 利用实际病人的CT影像数据构建颈动脉分叉血管几何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血流速度和压力分布,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征进行分析,如颈动脉剪切应力在一个心动周期里不同时刻的变化情况,颈动脉窦部的血流速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涡流形成的特点;然后分析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血流阻力变化情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刻,颈动脉窦部的剪切力几乎是最小的.在颈动脉窦部下方附近,涡流易于形成.在收缩期的开始阶段,动脉阻力有一个很大的高峰.这些特点会对研究颈动脉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阻力 ct影像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不完全角度CT图像重建的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蔺鲁萍 王永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3-830,共8页
为了提升不完全角度计算机断层成像(CT)图像的重建精度和重建效率,研究了有限角度和稀疏角度下的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新的全变差最小化目标函数,通过将上一步迭代重建的图像作为反馈加入到新的迭代之中,不断更新目标函数的已知项。在算... 为了提升不完全角度计算机断层成像(CT)图像的重建精度和重建效率,研究了有限角度和稀疏角度下的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新的全变差最小化目标函数,通过将上一步迭代重建的图像作为反馈加入到新的迭代之中,不断更新目标函数的已知项。在算法求解时,采用增广Lagrangian罚函数方法,将约束问题非约束化,并将之转化为等价的3个子问题,通过在交替方向上求解子问题来获得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重建出的图像信息完整,细节清晰,重建精度高,与Split Bregman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结果的相对均方误差可下降42.1%~98.5%,条纹指标可下降42.8%~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ct) 图像重建 压缩感知 全变差正则化 增广Lagrangian方法
原文传递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梅莉 高小玲 赵云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并已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和静脉留置针的322例患者,将其中使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通路行CT增强扫描的2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静脉留置针行CT增强扫...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并已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和静脉留置针的322例患者,将其中使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通路行CT增强扫描的2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静脉留置针行CT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4.1%)低于对照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从进入检查室到开展CT检查耗时、CT检查结束后处理通路耗时、合计耗时分别为(3.31±0.66)min、(4.05±0.76)min、(7.36±1.01)min,对照组分别为(5.56±0.86)min、(7.79±0.68)min、(13.35±1.05)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作为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的静脉通路,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型PICC导管 静脉留置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一种研究油气储层裂缝的新方法——计算机层析(CT)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施伟军 陈荣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4-347,共4页
计算机层析技术具有快速、精确、自动化与无损伤等优点 ,在石油地质中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技术方法予以推广 ,有益于提高油气储层描述和研究水平。
关键词 裂缝 测试方法 油气储层 计算机层析技术 ct 石油地质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阈值分割法的颅脑CT图像血肿自动诊断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雪梅 曹琼 +1 位作者 曹慧敏 杜果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CT图像中血肿区域自动分割的图像处理方法,以解决人工处理颅脑CT图像效率低及误差大等问题。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病患的颅脑CT图像,基于颅脑解剖结构及CT成像原理分析得到CT图像的先验模型,并根据其一... 目的:探讨颅脑CT图像中血肿区域自动分割的图像处理方法,以解决人工处理颅脑CT图像效率低及误差大等问题。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病患的颅脑CT图像,基于颅脑解剖结构及CT成像原理分析得到CT图像的先验模型,并根据其一维灰度直方图特征为基础,进行颅骨区域图像和颅内组织的分割,依据病灶一维灰度直方图的曲线特征完成病灶的分类检测,并采用最大熵阈值分割法(KSW熵算法)确定最佳分割阈值实现血肿区域的分割,并完成颅脑CT图像血肿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结果:通过对颅脑CT图像实施分割,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降低血肿区域的分割误差<6.5%。结论:基于KSW熵算法能够确定颅脑CT图像中血肿区域的最佳分割阈值,较好实现血肿病灶的自动化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图像 血肿病灶 图像分割 最大熵阈值分割法(KSW熵算法)
下载PDF
增材制造多孔结构的冲击性能研究
15
作者 岳学峥 梁坤义 +1 位作者 陆松浩 唐胡林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54,共8页
多孔结构由于具有较好的比强度、能量吸收等特点,已经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装置、生物医疗器械等方面。而多孔结构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单元的变形机制,因此充分了解多孔结构在受到冲击载荷过程中的结构演化是至关重要的。... 多孔结构由于具有较好的比强度、能量吸收等特点,已经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装置、生物医疗器械等方面。而多孔结构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单元的变形机制,因此充分了解多孔结构在受到冲击载荷过程中的结构演化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利用3DVoronoi技术设计了80%与90%孔隙率的十四面体(Octa)结构,通过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成形技术制备了两种孔隙率下铝合金多孔结构的样品,并进行了落锤冲击试验,以探究在受到冲击载荷下不同孔隙率多孔结构的能量吸收情况,在有限元模拟中通过X射线透射电脑断层成像(XCT)重建多孔结构的几何模型,以探索多孔结构的实际变形机制和孔隙破裂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结构的能量吸收随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高孔隙率的多孔结构更容易在较弱的位置形成多个局部密实区,同时单胞壁的弯曲与屈服一般是发生在孔隙的坍塌期间,而变形往往是通过形成几个狭窄的塌陷带进行传播。本文对Octa结构受到冲击载荷的变形机理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对多孔结构的抗冲击设计和能量吸收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结构 选择性激光熔化(SLM) X射线透射电脑断层成像(Xct) 抗冲击性能 能量吸收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辐射剂量表征量校正方法初探
16
作者 庄静文 白玫 郑均正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的准确值与常用的CT辐射剂量表征量以及扫描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校正目前常用的CT辐射剂量表征量。方法:使用长杆电离室测量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不同准值宽度、螺距以及管电压下直径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的准确值与常用的CT辐射剂量表征量以及扫描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校正目前常用的CT辐射剂量表征量。方法:使用长杆电离室测量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不同准值宽度、螺距以及管电压下直径16 cm体模内剂量分布曲线,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测量得到的CTDIw和加权CTDI∞在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经校正后所得的加权CTDI∞与测量所得加权CTDI∞在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目前常用的CT辐射剂量表征量缺乏准确性。经验证,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的校正方法基本准确,可以对西门子Definition Flash CT的CTDIw进行校正,使用其他多排螺旋CT扫描其他部位时CTDIw的校正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ct剂量指数 校正方法
下载PDF
PET/CT不同判读方法对霍奇金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微 江旭峰 +1 位作者 赵维莅 王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4-959,共6页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PET/CT,简称PET/CT)已成为淋巴瘤分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因淋巴瘤各亚型...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PET/CT,简称PET/CT)已成为淋巴瘤分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因淋巴瘤各亚型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反应和预后差异较大,该文主要对PET/CT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预后评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治疗中期PET/CT在HL预后评估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在DLBCL预后评估作用中存在的争议,并论述了半定量法在未来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摄影技术一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评估 半定量法
下载PDF
成人踝、腕关节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亮 王宁 赵铁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在不同剂量条件下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以评价踝、腕关节低剂量扫描对关节正常结构显示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探讨256层螺旋CT踝、腕关节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成年患者106例(13...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在不同剂量条件下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以评价踝、腕关节低剂量扫描对关节正常结构显示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探讨256层螺旋CT踝、腕关节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成年患者106例(130个腕、踝)。常规剂量条件组120 kV/240 mAs (对照组),低剂量条件组100 kV/100 mAs,100 kV/80 mAs,100 kV/60 mAs,80 kV/60 mAs(实验组)。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处理后,以同层面感兴趣区测得CT值计算标准差(SD)记为客观评分,由两位放射科专家以双盲的方式对各扫描剂量条件下所得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用统计软件对所得分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当扫描条件为120 kV/240 mAs,100 kV/100 mAs,100 kV/80 mAs,100 kV/60 mAs,80 kV/60 mAs时,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 DLP)分别为235.74±17.34,43.94±6.33,40.88±4.17,26.48±3.41,18.19±1.72,主观评分为3.97±0.16,3.58±0.51,3.29±0.46,3.06±0.27,2.65±0.53,客观评分分别为7.76±1.68,10.18±3.97,23.03±4.17,34.88±6.27,43.83±7.17。结论当扫描条件降至100 kV/60 mAs,患者DLP降至(26.48±3.41) mGy·cm,主观评分为3.06±0.27,所得图像中优级图像比例降低,但低剂量下的横断及三维图像能够较好显示解剖关系,符合临床需要,并保护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低剂量 扫描方法
下载PDF
基于水平集方法的冠状动脉CT图像分割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山 程晓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0年第6期569-573,581,共6页
目的采用水平集方法实现对CT图像中冠状动脉的高效自动识别与分割,借此简化三维模型重建工作,从而提高使用冠脉CT造影计算的血流储备分数(computed tom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ct)整体的计算效率。方法选取20名冠... 目的采用水平集方法实现对CT图像中冠状动脉的高效自动识别与分割,借此简化三维模型重建工作,从而提高使用冠脉CT造影计算的血流储备分数(computed tom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ct)整体的计算效率。方法选取2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26支狭窄冠脉血管的CT图像。分别利用水平集方法和手动方法对CT图像进行冠脉的识别与分割处理从而生成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方法分别获取各冠脉段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数值,并通过Bland-Altman方法分析两种方法所得FFR的一致性,用以验证水平集方法在冠脉识别精度上与手动方法的差异。结果对比了两种冠脉识别方法获取FFR数值整体所需的时间。与手动方法相比,水平集方法的模型重建时间减少了约10倍。经检验,两种冠脉识别方法的FFR数值计算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水平集方法可以实现冠脉CT图像的高效自动识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集方法 ct图像 冠脉识别与分割 使用冠脉ct造影计算的血流储备分数 临床应用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盛杰鑫 王西宾 +1 位作者 薛斌 张蕊春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3期1944-1945,1947,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筛查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到该院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22例,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78例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128层...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筛查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到该院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22例,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78例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322例受检者中,309例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成功率为95.96%。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MSCT评估的准确性为94.1%。结论在控制心率为70次/分钟以下时128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所有1~3级及大部分4级分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搭桥及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斑块的评价与随访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摄影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方法 冠状血管 血管造影术 128层螺旋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