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永州的地方医者及其书写——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辉 《上海地方志》 2023年第1期54-66,93,94,共15页
现存明清地方志中记载了很多医者的史料,通过对地方志等资料的考察,地方医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呈现。在明清时期的永州,儒医是地方医者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或是为治疗自身和亲人的疾病而习医,或是因为屡试不中而习医业医,也有一些... 现存明清地方志中记载了很多医者的史料,通过对地方志等资料的考察,地方医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呈现。在明清时期的永州,儒医是地方医者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或是为治疗自身和亲人的疾病而习医,或是因为屡试不中而习医业医,也有一些人是受范仲淹良医良相之论的影响而从医。由于明清时期医学文本的广泛流传和官方对医疗市场管理的疏失,通过师徒相授、家族传承和自学等方式都可获取医学知识、开展医疗活动。随着越来越多具有儒学背景的士人进入医者职业,医、儒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加强。掌握文化权利的文人士大夫将一部分医者用自己的方式记入地方志,既表达了他们自身的伦理诉求也表现出他们对于医者道德的要求与期望;医者为提高自身地位,也会积极与地方文人士大夫接触,通过一些符合儒家伦理观念的行为塑造自身形象。医、儒双方的纠缠在儒家的强势地位下使得医学各方面出现明显的儒化倾向,进一步导致医者职业识别性减弱,医学的技术性被符合儒家伦理观念的其他特性所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州 地方志 医者 儒化 明清时期
下载PDF
宋朝运气学说发展脉络考略
2
作者 高寰宇 宋咏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2-2025,共4页
运气学说是中国传统思维下“天人相应”理念的外化,其开倡与盛行始于赵宋时期。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梳理运气学说在宋朝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开国之初,受诏入朝的民间医者将运气学说援入宋廷,促使传承方式由秘传转向... 运气学说是中国传统思维下“天人相应”理念的外化,其开倡与盛行始于赵宋时期。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梳理运气学说在宋朝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开国之初,受诏入朝的民间医者将运气学说援入宋廷,促使传承方式由秘传转向公开授受;至仁宗朝,校正医书局取王冰次注本为“八书”之一,确立了运气学说的医经正统地位,随后由儒医群体推动其基本知识普及化传播;徽宗时期,运气推广进入高潮阶段,正式进入医学教育与考核体系,同时参与国家民政治理;南宋之后,在名医学士的临证探索中,运气学说迎来实践化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气学说 宋朝 道教 校正医书局 儒医
下载PDF
朱丹溪传说中的弃儒从医现象研究
3
作者 王秋露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7-23,38,共8页
弃儒从医现象在我国古代并不少见,尤其是到了元代,这种现象愈发多见。元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就是弃儒从医,关于朱丹溪的传说甚多,主要记载于传记、医案、碑刻和文人文集,民众口头讲述也多,迄今不绝。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发... 弃儒从医现象在我国古代并不少见,尤其是到了元代,这种现象愈发多见。元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就是弃儒从医,关于朱丹溪的传说甚多,主要记载于传记、医案、碑刻和文人文集,民众口头讲述也多,迄今不绝。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发现,朱丹溪弃儒从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元代社会对儒生的需求减少,对医家的需求不断提升,儒生入仕无门,从医成为他们的谋生手段。儒生与医家的仁爱之心原本相通,亲人罹病不愈、对庸医固方的憎厌则成为朱丹溪走上从医道路的直接原因。儒生从医有利于中医的理论总结和医术提升,对中医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传说 弃儒从医 儒医 金元四大家
下载PDF
宋代医生的文化水平和数量 被引量:5
4
作者 程民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61,共8页
宋代医生是一个知识分子阶层,普通医生不仅能熟读医书、书写药方,有的不乏文学素养。儒医之说的兴起,以及大夫、郎中尊称的出现,是宋代医生文化水平内涵与形象方面的最大变化,也是其文化水平提高的反映。宋代医生无论在整体还是个体方面... 宋代医生是一个知识分子阶层,普通医生不仅能熟读医书、书写药方,有的不乏文学素养。儒医之说的兴起,以及大夫、郎中尊称的出现,是宋代医生文化水平内涵与形象方面的最大变化,也是其文化水平提高的反映。宋代医生无论在整体还是个体方面,文化水平均超越前代,医学著作多有流传到现代的集大成之举,极大地丰富了医学宝库。北宋末期官医约12000人,遍布城乡的民间医生约25000人,总计约37000人。其中京师开封大约每千人一名医生,在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医生 文化水平 儒医
原文传递
西晋“十九博士”所掌师法考--以《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碑》为参照 被引量:5
5
作者 程苏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8,191,共9页
西晋武帝时期太学中"十九博士"的师法所守,由于史料缺载,一直是中古经学史研究中的难题。自民国以来,陈汉章等多位学者均曾有所考定,但歧见纷出,未获共识。而《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碑》中关于晋初辟雍礼"并用三家义&qu... 西晋武帝时期太学中"十九博士"的师法所守,由于史料缺载,一直是中古经学史研究中的难题。自民国以来,陈汉章等多位学者均曾有所考定,但歧见纷出,未获共识。而《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碑》中关于晋初辟雍礼"并用三家义"的记载对于这一问题的考辨具有重要价值。根据此碑,可知马融、郑玄、王肃三家礼学在晋初均具官学地位,而结合汉魏以来的经学史传统,以及《三国志·王肃传》《宋书·礼志》《隋书·经籍志》中的相关记载,亦可对西晋时"三礼"的经传关系、《论语》《孝经》在太学中的传习方式等问题进行考证,西晋"十九博士"所掌师法之疑案由此遂可探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太学 博士 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碑
下载PDF
儒医文化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被引量:8
6
作者 顾云湘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3-67,共5页
儒医文化是中医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撷取其仁爱济世、刻苦习业、求实不欺、人际和谐等思想精髓,有的放矢地融入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从而使医学生价值观... 儒医文化是中医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撷取其仁爱济世、刻苦习业、求实不欺、人际和谐等思想精髓,有的放矢地融入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从而使医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更为具体和明晰,更利于践行;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上,构建了"三个课堂"和"一个基点"的初步设计。从理论到实践,试图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比较全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医文化 医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儒道医风:明清医者画像中的理想形象 被引量:6
7
作者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8-150,共13页
本文通过明清医者的画像、像赞,探讨医者如何从一个草泽铃医的形象,转变为融会自我认知与社会标准的一代儒医。明清科举时代,儒者入仕是为人生正途,由儒向医多是谋生选择。儒者习医从医之后,并未改其儒家本色。身穿儒服,交往高士,吟和诗... 本文通过明清医者的画像、像赞,探讨医者如何从一个草泽铃医的形象,转变为融会自我认知与社会标准的一代儒医。明清科举时代,儒者入仕是为人生正途,由儒向医多是谋生选择。儒者习医从医之后,并未改其儒家本色。身穿儒服,交往高士,吟和诗文,中道清逸,是不少医者崇尚的生活方式。上医医国,救世安身,医书传世,知名医家多以儒医同道作为医者之最高境界。本文收集医者画像,图文互证,尝试从一侧面更为形象化地揭示明清儒医的容样风骨。画像虽不完全,但可见"其貌清癯,心存仁术,志好儒书"已成为其时医者推崇的理想形象。医者以儒风示人,反映出儒不仅在职业上是效法的对象,也是为人处世、自我定位和社会评判的标准。医者的儒道医风,显现其专业声誉与社会地位的关联,而此种趋同的代价是医者放弃自身之职业识别。医者画像,在一定程度上是医、儒在社会身份上难以界分的佐证。此种情形,在其他职业阶层中也有显现,这反映出在科举社会之中儒士阶层的至高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医者 儒医 画像 儒士
下载PDF
In the Spirit of Benevolence:Taking Action to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Pandemic 被引量:1
8
作者 Xu-Jie Wang Wan-Tong Zhang +3 位作者 Xue-Xue Zhang Jia-Xi Li Qiu-Yan Li Wei-Liang We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3期176-181,共6页
Confucian doctors are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practitioners with excellent moral character and medical knowledge,they are not hidden in the depths of ancient documents but are a guiding insp... Confucian doctors are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practitioners with excellent moral character and medical knowledge,they are not hidden in the depths of ancient documents but are a guiding inspiration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personnel today.Confucian doctors are representative group of benevolence in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demonstrate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demonstrate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Confucianism in their medical practice.They are also leading medical practitioners who uphold professional ethics in their pursui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and scholarship.Both TCM and Confucian doctor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in China.By virtue of the superb medical skills of Confucian doctors,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quickly alleviate patients’symptoms,increase cure rates,reduce mortality rates,thus saving lives.Following the results of extensive clinical trials,this integrated therapy is now understood to be a beneficial treatment for COVID-19.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a major feature of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In particular,TC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pandemic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EVOLENCE confucian doctor COVID-19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dical ethics
下载PDF
择医之弊与择医之道——传统社会民间医疗中的医患互动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敏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4期43-45,64,共4页
在传统社会的医疗活动中,"择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为择良医,病家往往费尽心思和钱财,运用各种试医、难医、困医、换医之策略,"知医"的病家更是热衷于参与、干预诊疗过程,而医者亦不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病家的&q... 在传统社会的医疗活动中,"择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为择良医,病家往往费尽心思和钱财,运用各种试医、难医、困医、换医之策略,"知医"的病家更是热衷于参与、干预诊疗过程,而医者亦不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病家的"择医",他们会以种种策略应对、周旋。"择医"可以说是集中而典型地展现出医患之间复杂、多层次、多向度的博弈,借此亦可深入透视传统社会的医病关系与互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医 医患互动 医病关系 文本知识 儒医
下载PDF
以古鉴今的医患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鑫 尹梅 王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9期1178-1181,共4页
古代医患关系总体上和谐,但也存在着矛盾与不和谐的现象。这种和谐状态是由儒学与医学的不断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社会模式所决定的,中国古代也存在着医生自保、医患不信任以及乱收费的问题。评价古人得失,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对医... 古代医患关系总体上和谐,但也存在着矛盾与不和谐的现象。这种和谐状态是由儒学与医学的不断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社会模式所决定的,中国古代也存在着医生自保、医患不信任以及乱收费的问题。评价古人得失,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对医生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要真正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明确医患是相互合作的联合体;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需要医患双方都为此付出努力,作为医生,要内求于己、外乎爱人;作为患者,要接受必要的医学常识教育,医患双方都要培养法律意识。以古鉴今,多管齐下,最终营造健康有序的医疗环境与和谐共赢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医患关系 儒医 医德 法律
下载PDF
基于儒家传统文化思想视域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瑞锋 陈康 +3 位作者 毕京培 张洪彬 张德刚 徐民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4-796,共3页
目的:用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去探索改善医患关系的新视角和途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某公立医院的病患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从医患矛盾的主体原因出发,深入透视医患关系恶化的因素:医患之间缺乏理解、沟通不足、对病患缺... 目的:用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去探索改善医患关系的新视角和途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某公立医院的病患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从医患矛盾的主体原因出发,深入透视医患关系恶化的因素:医患之间缺乏理解、沟通不足、对病患缺少人文关怀、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结论:针对医患关系恶化的成因,运用儒家传统文化思想从文化思想领域丰富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征,影响医护人员的行为处事,从而达到缓和医患关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宋以前医人社会地位变迁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安萍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3期41-42,共2页
通过史料及文献,分析上古、中古时期我国医学发展对医人社会地位的影响,指出三代时期"巫医"地位尊崇,春秋以后医人社会地位骤降,直至宋代,医学得以迅速发展,医人社会地位随之上升。
关键词 医人 社会地位 儒医 尚医风气
下载PDF
卓越医学之医药专业质素:中国传统医患关系之现代功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瑞全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1,共5页
从中国传统之医疗专业和医患关系发掘出中国医药所具有的一种视医疗为仁术、视病犹亲的医患关系,合理回应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的医师与病人和病人家属所结合成的亲密关系,重修医患与家属互相信任的方向,即建立一种家人之间的内在的信... 从中国传统之医疗专业和医患关系发掘出中国医药所具有的一种视医疗为仁术、视病犹亲的医患关系,合理回应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的医师与病人和病人家属所结合成的亲密关系,重修医患与家属互相信任的方向,即建立一种家人之间的内在的信任关系,让病患与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和专业的服务。最后建议医院方面提高专业质素的具体表现,使病人有回家的感受,提升医疗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信任 内在与外在信任关系 医疗专业 儒医 医乃仁术 视病犹亲
下载PDF
疫病背景下的古代山东医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蕾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通过查阅史志书目,对山东民国以前在疫病方面有突出贡献的68位医家进行研究。在疫病流行时,山东医家体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尚仁爱,不计个人安危,勇于担当,体现了“大医精诚”精神;第二,多儒医,明确记载为儒医者36位,占半数以上,具有深厚... 通过查阅史志书目,对山东民国以前在疫病方面有突出贡献的68位医家进行研究。在疫病流行时,山东医家体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尚仁爱,不计个人安危,勇于担当,体现了“大医精诚”精神;第二,多儒医,明确记载为儒医者36位,占半数以上,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第三,有传承,具有明确的传承体系,至少在三代以上者即有7位;第四,勤著述,25位医家著有医籍60种,存世27种;第五,擅创新,对瘟疫理论多有发挥,对当时疫病的诊治及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山东医家 仁爱 儒医 传承 创新瘟疫理论
下载PDF
先秦儒家身体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蕴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10期1196-1200,1212,共6页
先秦儒家认为身体应该给予全面细致的保养,但身体的养护有轻重次序之分。在救治身体时,原则主义更为强调尊重自主原则对其他原则的伦理限制,而儒家则更为注重有利原则的优先性。儒家要求保持身体的整全、发挥身体的繁衍功能,这深刻影响... 先秦儒家认为身体应该给予全面细致的保养,但身体的养护有轻重次序之分。在救治身体时,原则主义更为强调尊重自主原则对其他原则的伦理限制,而儒家则更为注重有利原则的优先性。儒家要求保持身体的整全、发挥身体的繁衍功能,这深刻影响了当代国人对器官捐献和代孕等的态度。在身心关系方面,先秦儒家承认心是身的一部分,心主导身,身是心的表现与映射。这种身心交融的思想有助于打破现代西方医学体系面临的伦理困境,也启示我们在缓解医患关系时应着力构建医患双方的良好心态。对身体的政治化塑造也是先秦儒家身体观的一大特色,但它很可能引发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因此在重建儒家生命伦理学时必须对其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身体观 生命伦理学 医患关系 医疗资源
下载PDF
秦帝国的文化格局与稷下学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极端举措并没有宣布稷下学的终结。稷下学者仍顽强坚持自己的学术风格。汉初出现有利于多学派复苏的学术气候。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时代,稷下学风依然受到司马迁这样的学者的高度肯定。在儒学全面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后,《汉书》卷三〇《艺文志》设定的思想史框架,将稷下学论著拆分入"道""阴阳""名"等家。这时得到主流学界认可的"杂家"名号,或许可以看作稷下学学术史乐章的终止符。所谓"杂家"在学术思想史上取代了以往以"稷下"为符号的文化存在。稷下学人及其继承者的学术成就于是以另一种表述形式记录于历史。"稷下"虽已成为遥远的学术纪念,其精神内核却仍然长久地发生着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 统一 博士 焚书坑儒 汉初学术
下载PDF
东晋“儒官”的设职、选任及其政治性
17
作者 李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68,175,共11页
东晋太学建于司马睿称帝的前一年(317),国学立于咸康三年(337)。国学在永和八年(352)遭到罢废后,又于太元九年(384)复建。东晋太学博士之制经历了从五博士制到九博士制,再到十一博士制、十六博士制的发展过程。太学、国子博士的选任虽... 东晋太学建于司马睿称帝的前一年(317),国学立于咸康三年(337)。国学在永和八年(352)遭到罢废后,又于太元九年(384)复建。东晋太学博士之制经历了从五博士制到九博士制,再到十一博士制、十六博士制的发展过程。太学、国子博士的选任虽以明经为首要标准,但仍是政治场域的人事安排。东晋前中期,博士被朝廷视作政治资源用以巩固地方统治。朝廷以博士征召的方式笼络地位边缘的会稽士族。与琅邪王氏争夺江州的颍川庾氏,则以荐举江州人物来争取民心。淝水之战后,博士的议政权及太学、国学的政治象征性,被孝武帝加以凸显并运用在与门阀的政治博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儒官 博士 太学 国学
下载PDF
金元医家张从正刺血疗法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永臣 贾红玲 张学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3-65,共3页
刺血疗法是张从正攻邪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尊崇《黄帝内经》的刺血经旨,应用的刺血工具有针、草茎和磁片,取穴以阳明、太阳经穴为主,擅用五脏井穴、经外奇穴,且放血部位多、出血量大,涉及眼科、耳鼻喉科、外科、内科、皮肤科、儿科等病证... 刺血疗法是张从正攻邪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尊崇《黄帝内经》的刺血经旨,应用的刺血工具有针、草茎和磁片,取穴以阳明、太阳经穴为主,擅用五脏井穴、经外奇穴,且放血部位多、出血量大,涉及眼科、耳鼻喉科、外科、内科、皮肤科、儿科等病证,并明确指出耳鼻喉科、外科、眼科、急性病证宜首选刺血,火热、风热所致疾病最宜刺络放血。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的刺血疗法产生了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医家 张从正 儒门事亲 刺血疗法
下载PDF
陕西儒医刘企向歌诀体医书整理与研究的意义
19
作者 赵仁龙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5-7,17,共4页
在中国古代医书著述史上,儒医将医论、医方编为歌诀体医书,既便于记诵,又多有新见,是医学与诗词融通的体现。清初陕西咸阳医家刘企向先儒后医,擅长儿科诊治,晚年勤于著述,其歌诀体医书《痘科药性诗余》(1720)、《痘科一得歌诀》(1721)... 在中国古代医书著述史上,儒医将医论、医方编为歌诀体医书,既便于记诵,又多有新见,是医学与诗词融通的体现。清初陕西咸阳医家刘企向先儒后医,擅长儿科诊治,晚年勤于著述,其歌诀体医书《痘科药性诗余》(1720)、《痘科一得歌诀》(1721)、《痘科一得药方解》(1727)具有重要的中医药治学方法启示:一是通过分析刘企向歌诀体医书的内容特色和学术观点,可归纳总结其临证经验、用药规律和医学思想;二是探究刘企向歌诀体医书的体裁及用韵,对于中医药科普读物的编写及推广流传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三是从传统文献学、诗词音韵学、中医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刘企向歌诀体医书进行全面研究,可为古代医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儒医 刘企向 歌诀体医书 整理研究意义
下载PDF
论儒家“五常”思想与医生职业精神之契合 被引量:8
20
作者 曲凡 王丽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2期39-40,共2页
"五常"思想是中国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对中国的传统医德原则、医生职业责任、行为规范、专业要求、医患关系调整原则的确立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对理解《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所提出的现代医生的职业精神原... "五常"思想是中国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对中国的传统医德原则、医生职业责任、行为规范、专业要求、医患关系调整原则的确立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对理解《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所提出的现代医生的职业精神原则与责任,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五常 医师宣言 医生职业精神 中国传统医德 医学道德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