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dynamic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malforma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Otávio Turolo da Silva Enrico Ghizoni +1 位作者 Helder Tedeschi Andrei Fernandes Joaquim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3期271-277,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dynamic 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 imaging in diagnosing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CVJ)in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CVJ malformations.METHODS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ongenital... AIM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dynamic 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 imaging in diagnosing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CVJ)in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CVJ malformations.METHODS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ongenital CVJ malformations who underwent 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and had a preoperative dynamic CT scan in flexion and extended posi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Measurements of the following craniometrical parameters were taken in flexed and extended neck position: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distance of the odontoid tip to the Chamberlain’s line,and the clivus-canal angle(CCA).Assessment of the facet joints congruence was also performed in both positions.Comparison of the values obtained in flexion and extension were compared using a paired Student’s t-test.RESULTS A total of ten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37.9 years were included.In flexion imaging,the mean ADI was1.76 mm,the mean CCA was 125.4°and the mean distance of the odontoid tip to the Chamberlain’s line was+9.62 mm.In extension,the mean ADI was1.46 mm(P=0.29),the mean CCA was 142.2°(P<0.01)and the mean distance of the odontoid tip to the Chamberlain’s line was+7.11 mm(P<0.05).Four patients(40%)had facetary subluxation demonstrated in dynamic imaging,two of them with mobile subluxation(both underwent CVJ fixation).The other two patients with a fixed subluxation were not initially fixed.One patient with atlantoaxial assimilation and C23 fusion without initial facet subluxation developed a latter CVJ instability diagnosed with a dynamic CT scan.Patients with basilar invagination had a lower CCA variation compared to the whole group.CONCLUSION Craniometrical parameters,as well as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facets location,may change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the neck position.Dynamic imaging can provide additional useful information to the diagnosis of CVJ instability.Future studies addr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iometrical changes and neck position are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DYNAMIC imaging BASILAR INVAGINATION CHIARI malformation Treatment
下载PDF
Concomitant achondroplasia and Chiari II malformation: A double-hit at the cervicomedullary junc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Al-Wala Awad Kyrieckos A Aleck Ratan D Bhardwaj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11期711-716,共6页
We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a neonate with concurrent Chiari II malformation and achondroplasia. Although rare, both these conditions contribute to several deleterious anatomical changes at the cervicomedullary juncti... We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a neonate with concurrent Chiari II malformation and achondroplasia. Although rare, both these conditions contribute to several deleterious anatomical changes at the cervicomedullary junction and thus predispose to acute hydrocephalus. Although our patient was initially asymptomatic, hydrocephalus ensued several weeks after birth and required cerebral spinal fluid diversion.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links between the two conditions,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the important 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creased risk of hydrocepha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ONDROPLASIA Chiari II malformation HYDROCEPHALUS Shunt failure Cervicomedullary junction Cerebral spinal fluid diversion
下载PDF
Chiari malformations in children:An overview 被引量:1
3
作者 Peter Spazzapan Roman Bosnjak +1 位作者 Borut Prestor Tomaz Velna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4期764-773,共10页
Chiari malformations encompass various radiological and clinical entities,sharing the herniation of the rhombencephalic structures through the foramen magnum as a common characteristic.They can be symptomatic or asymp... Chiari malformations encompass various radiological and clinical entities,sharing the herniation of the rhombencephalic structures through the foramen magnum as a common characteristic.They can be symptomatic or asymptomatic.Th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se malformations differ on the basis of the diverse pathophysiologic processes that cause them.As Chiari malformations are caused by various pathophysiologic processes,they must be recognized promptly to select the best treatment for each single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 malformation HYDROCEPHAL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Foramen magnum TREATMENT
下载PDF
Goel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余跃 李国强 +1 位作者 许彦龙 张祎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枕骨、寰枢椎骨质、小脑扁桃体、周围软组织及神经系统异常病理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是颅颈交界区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以枕骨大孔减压术为主,目前...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枕骨、寰枢椎骨质、小脑扁桃体、周围软组织及神经系统异常病理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是颅颈交界区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以枕骨大孔减压术为主,目前以Goel为代表的学者,基于后入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技术(即Goel技术),就Chiari畸形的分型、发病机制、治疗理念提出新的理论,并对传统手术方法提出挑战。本文对该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CHIARI畸形 枕骨大孔减压术 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Lich⁃Gregoir和Cohen两种经腹腔镜术式治疗儿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畸形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5
作者 邱杰 喻正波 +4 位作者 陈玉烛 施晓欣 罗震 庄利恺 顾胜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1-1545,共5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Lich⁃Gregoir术式和经气膀胱腹腔镜Cohen术式治疗儿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小儿外科2018年2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儿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畸形患儿,根据术式差异,分为两组。A组3...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Lich⁃Gregoir术式和经气膀胱腹腔镜Cohen术式治疗儿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小儿外科2018年2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儿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畸形患儿,根据术式差异,分为两组。A组35例,采用经腹腔镜Lich⁃Gregoir术式治疗;B组35例,采用经气膀胱腹腔镜Cohen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水平差异。结果B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复查结果提示所有患儿肾积水程度均减轻,无反流;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vs.5.72%,P>0.05);两组患儿术毕时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MDA、Cor、E、TNF⁃α、IL⁃8和IL⁃10水平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Lich⁃Gregoir术式和经气膀胱腹腔镜Cohen术式治疗儿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对患儿应激和炎性程度影响接近,临床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畸形 儿童 Lich⁃Gregoir术 Cohen术
下载PDF
出血性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的血管结构分析及手术方式 被引量:8
6
作者 何川 胡鹏 +3 位作者 叶明 孙立泳 任健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CCJDAVF)的血管结构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出血性CCJDAVF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记录、血管造影、手术录像和随访...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CCJDAVF)的血管结构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出血性CCJDAVF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记录、血管造影、手术录像和随访结果(9~45个月)。对20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1例行硬膜下供血动脉切断术。其中7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或外科切除术。结果 21例患者中,18例(85.7%)瘘口位于枕大孔/颈1节段,3例(14.3%)位于颈2节段;9例(42.9%)瘘口位于左侧,11例(52.4%)位于右侧,1例(4.8%)双侧均有瘘口。13例(61.9%)为单纯硬膜外的神经根动脉供血,8例(38.1%)存在硬膜下软膜供血,供血动脉为来自脊髓前动脉或脊髓侧动脉的软膜血管,其中7例硬膜下供血动脉出现软膜动脉瘤,并且破裂出血。对5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2例动脉瘤显微外科切除治疗。21例患者术后均康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均为5分,6个月复查DSA均无复发,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 CCJDAVF可以存在硬膜下的软膜动脉供血,并形成软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根据血管结构选择血管内治疗或手术切断供血动脉,能够有效防治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 出血 治疗策略
下载PDF
经口咽入路治疗颅颈区腹侧畸形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晓雷 刘宁 +3 位作者 朱风仪 赵春生 周明卫 骆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的要点,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应用该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的要点,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应用该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口咽入路手术可以达到斜坡下部至颈3椎体上缘,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C1,2水平约20.1mm,C2,3水平约16.2mm;16例患者中痊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手术并发症包括1例脑脊液漏,1例严重的舌肿胀,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具有手术径路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入路 显微手术 畸形 颅颈交界区
下载PDF
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利锋 余新光 +3 位作者 周定标 卜博 张远征 许百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颅底陷入35例,寰枕融合25例,颈椎分节不全6例。病人均行颅后窝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术,行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颅底陷入35例,寰枕融合25例,颈椎分节不全6例。病人均行颅后窝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术,行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21例。固定方式采用钛缆固定和自体骨移植41例,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自体骨移植15例。结果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脑脊液切口漏1例。55例随访6-60个月,平均42个月;植骨融合满意52例,钛缆固定和自体骨移植植骨未能融合3例;症状改善51例(92.7%),无变化4例(7.3%);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应行颅颈交界关节稳定性检查及评估,对有潜在颅颈交界不稳定病人应行后路减压并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单纯后路减压可能加重颅颈交界不稳定,症状难以缓解甚至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I畸形 颅颈交界畸形 关节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科大 苏亦兵 +3 位作者 张岩 刘龙奇 金铂 王汉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颅颈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病例资料,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所有病例随访至少12个月,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对...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颅颈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病例资料,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所有病例随访至少12个月,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对病人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导航辅助下行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5例,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6例,经寰枢关节螺钉联合Brooks技术固定4例;所有病人术中予以植骨融合。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9.25±2.01)分提高至(14.36±1.9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未发生椎动脉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为术者实施颅颈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手术提供重要帮助,在提高术中螺钉置入准确性、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导航 内固定术 螺钉
下载PDF
CT重建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策 余新光 +3 位作者 周定标 王新疆 乔广宇 孟祥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评估CT重建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在螺旋CT轴位扫描的基础上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呈现(VR)以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加以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呈多种骨性畸形,包括... 目的评估CT重建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在螺旋CT轴位扫描的基础上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呈现(VR)以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加以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呈多种骨性畸形,包括寰枕融合、C2-3融合、齿状突不连等,不同兴趣区域需要相宜的重建方法。结论CT重建技术能够揭示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的细节特点,采用系统化分析策略可提高其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畸形 螺旋CT 重建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压迫性脊髓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冰 吕国华 +4 位作者 尹刚辉 刘伟东 李晶 康意军 马泽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15-618,共4页
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MP)在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压迫性脊髓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性压迫性脊髓病患者62例,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19例术前无限制性通气功能... 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MP)在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压迫性脊髓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性压迫性脊髓病患者62例,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19例术前无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在脊髓减压前30min按20mg/kg冲击,术后第1、2、3天均按3mg/kg/d静滴;13例术前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脊髓减压前30min按30mg/kg冲击,其后按5.4mg/kg/h静滴,持续23h后停用。对照组30例,术后均即刻应用20%甘露醇125ml,1次/8h;地塞米松20mg/d静滴,共3d,第4天减至10mg,第5天减至5mg,5d后停用。评价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MP治疗组术后3d、7d和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术后3d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7d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P治疗组术后7d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应用MP自主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减压治疗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压迫性脊髓病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的有效方式,同时应用MP可有效维持减压后获得改善的脊髓神经功能,并有助于减压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寰枕部畸形 压迫性脊髓病
原文传递
寰枕融合的形态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策 周定标 +2 位作者 余新光 乔广宇 孟祥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寰枕融合患者寰椎下关节面几何形态学特征。方法35例寰枕融合患者CT扫描后,CT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软件(Amira4.0)重建寰椎下关节面和相关颅颈交界结构的几何形态。基于由Frankfort水平平面(FHP)、垂直于FHP的矢状平面和冠状平面... 目的研究寰枕融合患者寰椎下关节面几何形态学特征。方法35例寰枕融合患者CT扫描后,CT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软件(Amira4.0)重建寰椎下关节面和相关颅颈交界结构的几何形态。基于由Frankfort水平平面(FHP)、垂直于FHP的矢状平面和冠状平面构成的三维参考平面,测量关节面前后方向和侧方向空间成角。结果35例中28例双侧、3例单侧寰椎下关节面前倾角大于10°,均表现为前后脱位、旋转脱位和颅骨下沉等不同类型的脱位。4例双侧关节面前倾角小于10°,除1例外均无明显寰枢关节无脱位。两侧关节面的空间成角呈现不对称者常见。结论寰枕融合时寰枢椎之间承重关节常呈现不同程度的前倾和不对称,这种几何形态变化导致的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有可能是寰枢椎脱位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畸形 寰枕融合 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6例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由俊宇 曾宪英 +2 位作者 李化伟 郭洪刚 孔建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6例斜坡齿状突型颅颈交界处畸型,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腹侧压迫。随访半年以上,分析手术效果和并发症。... 目的探讨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6例斜坡齿状突型颅颈交界处畸型,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腹侧压迫。随访半年以上,分析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症状明显好转2例(33.3%),减轻2例(33.3%),无效1例(16.7%),死亡1例(16.7%)。结论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可直接解除延髓、颈髓的压迫,效果良好。须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积极防治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畸形 经口入路 减压
下载PDF
先天性颈椎2-3融合的形态特点与内固定技术解剖适用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策 余新光 +2 位作者 周定标 乔广宇 孟祥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0期585-587,590,共4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颈椎2-3(C2-3)融合的形态特点,为外科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17例先天性C2-3融合连续病例,经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C2-3结构,分析其形态特点,测量C2关节间部和C3椎弓根大小,评估螺钉置入的可行性。结果... 目的研究先天性颈椎2-3(C2-3)融合的形态特点,为外科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17例先天性C2-3融合连续病例,经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C2-3结构,分析其形态特点,测量C2关节间部和C3椎弓根大小,评估螺钉置入的可行性。结果典型的先天性C2-3融合的典型特征为椎体、椎板、棘突、关节突完全融合,而横突和椎弓根未融合;不完全的椎体、椎板、棘突和关节突融合可见于少数病例。本组17例,不适合3.5mm螺钉置入者分别见于1例两侧C2关节间部狭窄;3例两侧C3椎弓根狭窄;4例一侧C2关切节间部狭窄;7例一侧C3椎弓根狭窄。结论尽管先天性C2-3融合解剖形态与正常C2-3结构相异甚大,多数病例应用螺钉内固定技术仍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 CT 三维重建 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宗睿 卢乐年 +1 位作者 余新光 乔广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 :评价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Goel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复位固定的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关... 目的 :评价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Goel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复位固定的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关节支撑组),以采用单纯Goel技术内固定治疗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影像学上寰齿间隙(ADI)、颅底陷入值(BI)、斜坡椎管角(CCA)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平均随访时间和术前JOA评分、ADI、BI、CCA均无统计学差异。关节支撑组中14例双侧寰枢椎侧块关节内植入皮质骨块,2例单侧植入皮质骨块(均为单侧脱位病例,在脱位侧植入)。关节支撑组有1例发生单侧骨块沉陷入关节突内,其余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关节支撑组术后JOA评分为15.2±1.1分,ADI为2.4±1.5mm,BI为5.8±3.9mm,对照组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7±1.6分,ADI为2.9±2.7mm,BI为5.7±2.6mm,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支撑组术前CCA为123.1°±16.3°,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48.1°±11.2°,对照组术前为125.6°±14.2°,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16.6°±10.5°,两组末次随访时C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复位丢失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实现枕颈间骨性融合。结论:寰枢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行寰枢椎复位固定安全可行,有助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并可以改善术后斜坡椎管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上颈椎固定技术 关节内植骨
原文传递
MSCTA术前评估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正华 姜永宏 +2 位作者 屈巍 黄大耿 强永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评估MSCTA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其中16例术前仅接受常规CT及MR检查(常规组),14例于常规CT及MR检查外接受枕颈部MSCTA检查(CTA组)。对CTA组扫描数据... 目的评估MSCTA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其中16例术前仅接受常规CT及MR检查(常规组),14例于常规CT及MR检查外接受枕颈部MSCTA检查(CTA组)。对CTA组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评估骨骼畸形、椎动脉V3段走行、变异及静脉丛的异常分布情况,拟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TA组骨骼畸形、椎动脉V3段变异呈明显个体化特点,平均手术时间(182.86±27.37)min,术中出血量(165.71±42.19)ml,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治疗效果满意。常规组平均手术时间(205.31±29.86)min,术中出血量(246.25±155.22)ml,1例患者术中左侧椎动脉损伤,术后出现小脑梗死,积极处理后随访好转。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8,P=0.071),CT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t=2.136,P=0.042)。结论 MSCTA是一种研究颅颈交界区骨骼血管解剖及变异的可靠方法,术前有必要行头颈部MSCTA检查,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畸形 椎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水
下载PDF
枕下减压枕颈融合在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永军 张玉敏 +3 位作者 徐蔚 方绍龙 付国平 赵宁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19-122,133,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枕下减压硬脑脊膜减张缝合和枕颈融合术对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9年4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颈交界畸形患者53例,选择其中复杂畸形(指chiari畸形合并扁平颅底、环枢椎脱位或... 目的探讨后路枕下减压硬脑脊膜减张缝合和枕颈融合术对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9年4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颈交界畸形患者53例,选择其中复杂畸形(指chiari畸形合并扁平颅底、环枢椎脱位或环枕融合等)且适于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后正中直切口完成后路枕骨大孔周围减压(约3.5 cm×2.5 cm)、环椎后弓中线两侧减压(约2.0 cm)、人工硬脑膜减张缝合硬脑脊膜、在C-形臂X线辅助下利用CerviFix-颈椎后路杆固定系统完成枕颈融合.分别于术后半年、1 a及2 a完成随访.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症状改善一级即为有效.结果 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损伤椎动脉1例,以适中的力量加明胶海绵压迫后用骨蜡封闭,出血停止,术后颈托固定3~6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固定效果可靠,固定材料与枕颈部吻合良好.术后随访,除1例重症患者行走困难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所有患者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2%.结论应用CerviFix-颈椎后路杆固定系统实现枕颈融合,同时使用枕下减压是治疗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畸形 CerviFix-颈椎固定系统 枕下减压 手术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固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宗睿 张建飞 乔广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索颅颈交界畸形术后吞咽困难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后路枕颈固定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吞咽困难分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影像表现、颈椎序列测量值等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5例,其中吞咽困难组13例,... 目的探索颅颈交界畸形术后吞咽困难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后路枕颈固定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吞咽困难分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影像表现、颈椎序列测量值等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5例,其中吞咽困难组13例,无症状组1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前是否合并后组颅神经症状、是否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组与无症状组术后CCA[(129.1±9.6)°vs(137.9±7.1)°]、d CCA[(-4.1±4.0)°vs(6.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严重程度与术后CCA、d CCA有相关性。结论颅颈交界畸形后路枕颈固定术后吞咽困难较为常见,可能与术后斜坡椎管角缩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吞咽困难 上颈椎序列 斜坡椎管角
下载PDF
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胜利 张剑宁 +2 位作者 程岗 孙君昭 乔广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对于已行不当后颅窝减压术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翻修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先...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对于已行不当后颅窝减压术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翻修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患者在外院已行后颅窝减压术,3例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枕颈内固定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颅颈交界区3D-CT及MRI检查,评估寰枢椎脱位和上颈髓受压的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技术行寰枢复位内固定,并取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植骨融合。结果本组患者的翻修手术均成功实施,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20例患者完成了6~24个月,平均12.2个月的随访。3D-CT复查示,19例患者(90.5%)获得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18例患者(85.7%)获得水平方向的完全复位;植骨均出现融合,未出现钉棒脱落或复位丢失者。MRI复查显示,上颈髓受压均获得缓解。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从术前的(9.8±2.1)分提高到(14.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已行不当后颅窝减压术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 翻修手术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椎动脉变异与个性化手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383-387,共5页
随着颈椎外科研究的不断深入,颅颈交界区疾病的诊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椎动脉在颅颈交界区存在较多的解剖变异,可能影响手术的显露及内固定的置入,甚至造成椎动脉损伤。因此,应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加强对优势椎动脉的保护,... 随着颈椎外科研究的不断深入,颅颈交界区疾病的诊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椎动脉在颅颈交界区存在较多的解剖变异,可能影响手术的显露及内固定的置入,甚至造成椎动脉损伤。因此,应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加强对优势椎动脉的保护,尽量避免其损伤。该文阐述了椎动脉变异及其影响、颅颈交界区个性化手术方案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血管畸形 颅颈交界区 个体化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