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架颗粒组成对散粒土管涌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梁越 喻金桃 +3 位作者 张强 许彬 张宏杰 龚胜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利用改进的渗透装置试验研究了细颗粒(0.075~1 mm)含量相同时骨架颗粒组成含量不同对散粒土的管涌发生临界条件以及颗粒侵蚀流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在管涌发生前,水力梯度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基本符合达西定律;... 利用改进的渗透装置试验研究了细颗粒(0.075~1 mm)含量相同时骨架颗粒组成含量不同对散粒土的管涌发生临界条件以及颗粒侵蚀流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在管涌发生前,水力梯度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基本符合达西定律;骨架颗粒1~2、2~3、3~5 mm 3个粒径段对管涌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其中1~2 mm粒径段颗粒对管涌孔隙的堵塞作用强于另外两个粒径段颗粒;对于不同级配的骨架颗粒,其不均匀系数越大,试样的下限临界水力梯度值就越大,细颗粒越不易起动,发生管涌的时间越晚,而不同级配的骨架颗粒对试样的上限临界水力梯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土 管涌 颗粒级配 临界水力梯度 累积涌砂量
下载PDF
循环冲击荷载下机制砂喷射混凝土动力特性研究
2
作者 刘仲阳 王新宇 +3 位作者 李庆东 李鹏飞 王俊波 宋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202,共9页
新建隧道钻爆施工过程中,邻近既有隧道机制砂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往往会承受循环冲击荷载。为研究轴压对循环冲击荷载下机制砂喷射混凝土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改进的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开展4个轴压水平下的机制砂喷射混凝... 新建隧道钻爆施工过程中,邻近既有隧道机制砂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往往会承受循环冲击荷载。为研究轴压对循环冲击荷载下机制砂喷射混凝土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改进的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开展4个轴压水平下的机制砂喷射混凝土循环冲击试验,分析循环冲击荷载下机制砂喷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轴压和冲击速度对机制砂喷射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均有较大影响,轴压的增加能够有效抑制试样的变形;轴压相同时,冲击速度越大试样破坏所需的冲击次数越少,冲击速度相同时,试样破坏所需要的冲击次数随轴压增大而不断增加;冲击速度和轴压均相同时,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试样峰值应力和动弹性模量不断降低,峰值应变和应变率不断增加,轴压对试样动弹性模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冲击次数增加,试样的累计比能量吸收值呈线性增加趋势,冲击速度相同时,轴压越大,试样破坏时所需累计比能量吸收值越大,亦即轴压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试样的耗能能力,从而减缓试样力学性能的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冲击 机制砂喷射混凝土 动力特性 冲击速度 轴压 累计比能量吸收值
下载PDF
富水粉细砂隧道失稳破坏特征分析及增稳固结技术研究
3
作者 孟翔鹏 刘彦龙 +1 位作者 潘红伟 宋战平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桃树坪隧道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大变形、涌水涌砂和坍塌等一系列破坏特征。通过对隧道失稳破坏的分析,总结了隧道在富水粉细砂条件下失稳破坏的特征,分析了破坏特征发生的机制,认为隧道的破坏主要由围岩岩性和地下水... 桃树坪隧道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大变形、涌水涌砂和坍塌等一系列破坏特征。通过对隧道失稳破坏的分析,总结了隧道在富水粉细砂条件下失稳破坏的特征,分析了破坏特征发生的机制,认为隧道的破坏主要由围岩岩性和地下水造成;由隧道破坏机理提出了增稳固结措施,通过超前降水、超前小导管注高分子化学浆对掌子面前方砂层进行预先固结,提高钢架整体刚度,通过对扰动砂层进行灌浆和回填等措施进行固结,围岩的自承能力得到提高。从处理后围岩的情况、涌水量和监测情况分析发现,增稳固结技术能从根本上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抑制发生失稳破坏,为隧道在富水粉细砂地层中的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细砂地层 富水 涌水涌砂 失稳模式 增稳固结
下载PDF
风积沙填筑铁路路基累积塑性变形及临界动应力试验研究
4
作者 韦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目前用于铁路基床的填料大多数为级配优良的填料,而对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塑性变形特性和临界动应力研究不多,但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已在沙漠铁路建设中得到运用。为探究列车荷载作用下风积沙填料填筑铁路路基的累... 目前用于铁路基床的填料大多数为级配优良的填料,而对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塑性变形特性和临界动应力研究不多,但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已在沙漠铁路建设中得到运用。为探究列车荷载作用下风积沙填料填筑铁路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演变特性及临界动应力,考虑围压、动应力幅值、压实系数和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开展一系列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风积沙累积塑性应变随压实系数、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以最优含水率为分界点,低于最优含水率时,风积沙累积塑性应变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高于最优含水率时,风积沙累积塑性应变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风积沙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曲线可分为:稳定型、临界型和破坏型。根据对累积塑性应变曲线的分类,获得了不同条件下风积沙填料的临界动应力。风积沙临界动应力随围压和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饱和含水率下风积沙填料的临界动应力明显小于天然含水率和最优含水率下风积沙填料的临界动应力。临界动应力和围压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构建了可考虑围压和含水率影响的风积沙临界动应力经验公式,通过临界动应力公式确定了不同工况下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的适用范围。试验结果可为沙漠铁路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营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风积沙 累积塑性应变 临界动应力 动三轴试验 基床表层
下载PDF
管棚法支护在富水层沙土地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国梁 伊坤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结合某建筑工程,针对其存在突涌、流沙以及地下构筑物及周边建筑物变形较大的问题,采用管棚法对深基坑进行支护,主要围绕该技术的原理、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并对施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管棚支护法具... 结合某建筑工程,针对其存在突涌、流沙以及地下构筑物及周边建筑物变形较大的问题,采用管棚法对深基坑进行支护,主要围绕该技术的原理、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并对施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管棚支护法具有经济、高效的优点,用在深基坑支护中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夹层水 管棚法支护 桩间土坍塌 涌水涌沙
下载PDF
新近系软岩隧道涌砂机理和防控技术研究
6
作者 李军 马彦军 +4 位作者 尉敏 吴红刚 潘宏伟 贵珊 丁鸿程 《铁道勘察》 2024年第1期39-46,53,共9页
为了研究新近系砂岩地层中隧道建设出现的涌砂灾害发生机理,以银兰高铁香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涌砂现象进行分析,从围岩粒径组成、岩层含水率、含泥量等方面出发,对该类地层中出现的涌砂机制进行探讨;其次对灾害发... 为了研究新近系砂岩地层中隧道建设出现的涌砂灾害发生机理,以银兰高铁香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涌砂现象进行分析,从围岩粒径组成、岩层含水率、含泥量等方面出发,对该类地层中出现的涌砂机制进行探讨;其次对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加固措施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加固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的原因;最后对采用的“帷幕注浆+地表降水”方案进行说明。研究表明,(1)新近系软岩隧道涌砂现象主要与颗粒大小、含水率、含泥量和临空面受力有关。(2)当砂层含水率增加到20%时,涌砂现象加剧导致大面积滑塌。(3)针对不同的涌砂规模采取了超前小导管结合后退式注浆方式加固以及洞内降水措施,由于细砂含量高和地下水的影响,效果未达预期;采用帷幕注浆和地表降水方式进行围岩加固,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兰高铁 铁路隧道 新近系 软岩 涌砂 帷幕注浆
下载PDF
复杂地质盾构始发工作井围护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7
作者 王伟东 《江苏建材》 202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深圳至惠州城际大鹏支线的坪山至燕子湖区段,地质复杂,工程难点包括基坑涌水砂、深坑挖掘、土层稳定性及岩层影响。面对挑战,提出相关措施包括质量与防水控制、挖掘效率优化、稳定性监测及支护,以及提升岩层挖掘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深圳至惠州城际大鹏支线的坪山至燕子湖区段,地质复杂,工程难点包括基坑涌水砂、深坑挖掘、土层稳定性及岩层影响。面对挑战,提出相关措施包括质量与防水控制、挖掘效率优化、稳定性监测及支护,以及提升岩层挖掘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高效,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 大直径圆形盾构 基坑涌水涌砂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富水砂层深基坑施工涌水涌砂安全风险控制
8
作者 王芳泓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198-205,共8页
针对珠三角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有富水砂层的各类深基坑施工易发涌水涌砂现象,结合现场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提出涌水涌砂预防管理要点和处置措施。应加强全过程施工质量管控,防止突涌水发生;另一方面应做好... 针对珠三角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有富水砂层的各类深基坑施工易发涌水涌砂现象,结合现场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提出涌水涌砂预防管理要点和处置措施。应加强全过程施工质量管控,防止突涌水发生;另一方面应做好充足的预防、准备、响应等应急管理工作,确保突涌发生后可成功地进行现场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富水砂层 深基坑 围护结构 涌水涌砂 险情处置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low behaviour of water-sand mixtures in fractured rock specimens 被引量:9
9
作者 Boyang Zhang Qingyuan He +1 位作者 Zhibin Lin Zhenhua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77-385,共9页
The study of flow behaviour of water-sand mixtures in fractured rocks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understand the producing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of water inrush and sand gushing accidents.A self-developed seepage test... The study of flow behaviour of water-sand mixtures in fractured rocks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understand the producing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of water inrush and sand gushing accidents.A self-developed seepage test system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conduct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the void ratio,and the initial mass of Aeolian sand on the flow behavior.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ater flow velocity is insensitive to the initial mass of the Aeolian sand but increases with the power exponent in the Talbot formula and the specimen height.The outflow of the Aeolian sand increases with the power exponent in the Talbot formula,the specimen height,and the initial mass of the Aeolian sand.Besides,the outflow of the Aeolian sand chang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water flow velocity.Finally,it is found that the fractured specimen has a maximum sand filtration capacity beyond which the outflow of the Aeolian s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with the initial mass of the Aeolian s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inrush and sand gushing accidents Seepage flow of water-sand mixtures Fractured specimens sand filtration capacity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土的盾构隧道突水涌砂灾变发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义 陈育民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针对饱和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中的突水涌砂灾害问题,以上海市轨道交通某盾构区间为研究背景,将自主研制的灾变可视化试验模型与透明土技术相结合,对砂土地层隧道顶部结构破损灾变过程的土体流动形态、土颗粒位移速度场进行试验研究。... 针对饱和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中的突水涌砂灾害问题,以上海市轨道交通某盾构区间为研究背景,将自主研制的灾变可视化试验模型与透明土技术相结合,对砂土地层隧道顶部结构破损灾变过程的土体流动形态、土颗粒位移速度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突水涌砂灾害发生后,隧道裂隙孔口上方部分区域的土颗粒密实度减小,砂土发生剪切破坏。2)在灾变前期,土颗粒竖向位移场呈椭圆状等值线分布,颗粒位移速度随与隧道中心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非线性地衰减,当隧道埋深为2D(D为隧道直径)时,水平向影响范围为3D。3)随着灾变的发展,土颗粒位移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涌入隧道内的砂水混合物中土颗粒的体积分数占比持续减少,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隧道突水涌砂后期的灾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砂土地层 突水涌砂 透明土 模型试验
下载PDF
One-dimensional horizontal infiltration experiment for determining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loamy sand 被引量:3
11
作者 HU Shunjun ZHU Hai CHEN Yongb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27-37,共11页
A knowledge of soil permeability is essential to evaluate hydr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uch as water storage and water movement, and soil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at reflects soil pe... A knowledge of soil permeability is essential to evaluate hydr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uch as water storage and water movement, and soil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at reflects soil permeability.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one-dimensional horizontal infiltration method(one-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both the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of loamy sand, we first measured the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and the wetting front distance under various infiltration heads through a series of one-dimensional horizontal infiltration experiments, and then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cumulative horizontal infiltration with the wetting front distance and the square root of infiltration time. We finally compared the permeability results from Gardner model based on the one-D method with the results from other two commonly-used methods(i.e., constant head method and van Genuchten model) to evaluate the accept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one-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robus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mulative horizontal infiltration and the wetting front distance, suggesting that 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take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after infiltration in the entire wetted zone as the average soil moisture content than as the saturated soil moisture content.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robus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mulative horizontal infiltration and the square root of infiltration time, suggesting that the Philip infiltration formula can better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mulative horizontal infiltration under different infiltration heads. The following two facts indicate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one-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the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of loamy sand. First,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rescribed in the Gardner model) of loamy sand obtained from the one-D method well agreed with the value obtained from the constant head method. Second, the relationship of un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ith soil water suction for loamy sand calculated using Gardner model based on the one-D method was nearly identical with the same relationship calculated using van Genuchte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渗透系数 水平入渗 GENUCHTEN模型 一维 砂土 实验测定 土壤渗透性 累积入渗量
下载PDF
间歇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累积塑性变形及孔压特性研究
12
作者 杨奇 王晓雅 +3 位作者 聂如松 陈琛 陈缘正 徐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1-1682,1694,共13页
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会引起砂土地基和填料的强度衰减、累积沉降过大甚至沉陷等病害问题,严重者危及行车安全。揭示病害机制需探明间歇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累积塑性变形及孔压特性。对此开展了不同围压、动力幅值下连续加载与间歇加载的动... 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会引起砂土地基和填料的强度衰减、累积沉降过大甚至沉陷等病害问题,严重者危及行车安全。揭示病害机制需探明间歇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累积塑性变形及孔压特性。对此开展了不同围压、动力幅值下连续加载与间歇加载的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饱和砂土累积塑性变形-振次曲线呈现锯齿状发展。间歇效应导致卸荷回弹,并显著降低了后加载阶段砂土累积塑性变形,可使连续加载条件下的破坏型“转换”为稳定型。(2)对于塑性安定和塑性蠕变型,孔压-振次关系曲线呈台阶状,第1加载阶段的孔压随振次迅速累积增长,而间歇阶段排水,孔压消散接近或降至0,土体趋密实;在后续加载阶段,孔压累积幅值大幅降低。对于增量破坏型,孔压在第1加载阶段快速增大,试样破坏。(3)建立了表征间歇加载下砂土累积塑性应变两阶段发展特征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4)间歇效应提高了砂土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连续加载会高估砂土累积塑性应变和低估其动强度。该研究结果对深刻认识间歇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的累积变形特性和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间歇荷载 动三轴试验 饱和砂土 累积塑性变形 超孔隙水压力
原文传递
石英砂替代陶粒对页岩气井产量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孙海成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6期33-39,共7页
通过对比石英砂和陶粒在不同铺置浓度和不同粒径条件下的短期导流能力和长期导流能力,揭示了陶粒比石英砂在短期导流能力和长期导流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且随着闭合应力的增加陶粒在导流能力方面的优势在扩大,导流能力方面的优势对... 通过对比石英砂和陶粒在不同铺置浓度和不同粒径条件下的短期导流能力和长期导流能力,揭示了陶粒比石英砂在短期导流能力和长期导流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且随着闭合应力的增加陶粒在导流能力方面的优势在扩大,导流能力方面的优势对页岩气井的累产影响明显。虽然使用陶粒增加了成本,但是单井增加的可采储量以及所获得综合经济效益可能完全超出所增加的成本。使用陶粒支撑剂支出的成本大概在生产100 d左右就能收回,5年的累计产量比使用石英砂增加约为17.04%,以页岩气主要示范区(涪陵)单井产量为(1.1~1.4)×10^(8)m^(3)进行估算,使用陶粒后单井产量最终能够增加(1870~2388)×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替代陶粒 导流能力对比 累计产量对比 综合效益分析
下载PDF
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强富水粉细砂半成岩段突涌灾害防治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劲松 李国锋 +3 位作者 王秋懿 李宝华 徐华 李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14-521,共8页
为解决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强富水粉细砂半成岩地层突涌灾害防治及施工难题,对隧道突涌灾害情况及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超前密管棚、水平高压旋喷桩、帷幕注浆等施工处治方案,并对洞内排水、地表深井降水等降排水方案的... 为解决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强富水粉细砂半成岩地层突涌灾害防治及施工难题,对隧道突涌灾害情况及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超前密管棚、水平高压旋喷桩、帷幕注浆等施工处治方案,并对洞内排水、地表深井降水等降排水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依托王家寨隧道开展大量现场试验,建立“重地质、先降水、短进尺、强超前、辅注浆、快成环、勤量测”指导方针,总结出“地表深井降水+洞内综合排水+密管棚+密排小导管+周边注浆补强+四台阶五步交错开挖工法+快速应急响应”施工关键技术。现场实践表明:自2022年实施该施工技术以来,月均进尺逐步提升至36.5 m,较2021年月均进尺2.1 m提升了约16倍,基本解决了王家寨隧道突涌灾害防治难题,保障了隧道顺利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 强富水粉细砂半成岩地层 突涌灾害
下载PDF
金沙江支流关河流域水文情势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力文 王秀茹 +3 位作者 宋理桥 李锐 戍国标 白雪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0,共9页
水文情势变化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力。为研究人类活动影响前后关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在研究豆沙关水文站相关数据的过程中,以1959—2018年间的数据为参考资料,结合Mann-Kendall法分析水文数据的演变趋势,水文指标变化范... 水文情势变化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力。为研究人类活动影响前后关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在研究豆沙关水文站相关数据的过程中,以1959—2018年间的数据为参考资料,结合Mann-Kendall法分析水文数据的演变趋势,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分析年径流输沙年际、年内变化趋势及其水沙单项水文指标改变度;在分析该地气候变化情况时,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同时,为了更好地分析影响径流水沙的变化的因素,特别是对人类活动因素进行分析,引入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结果显示:1)1959—2018年,豆沙关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和年降水总量呈下降趋势,趋势不显著;年平均输沙率呈下降趋势,趋势显著;2)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该流域的流量发生了一定改变,体现为月均流量值变化明显,与之前相比,变化幅度已经突破34%;月均含沙量值水文改变度达到40.58%,呈中度改变;3)人类活动、年降水量、年潜在蒸发量分别对年输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9.22%、29.66%和1.12%,1996—2018年总减沙量为2564.66万t,平均每年为116.57万t,分析造成输沙变化的因素可知,虽然许多因素都具有一定影响作用,但人类活动是最为核心且影响最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情势 趋势分析 IHA/RVA法 累积斜率变化率法 金沙江支流
下载PDF
不同河渠水位条件下壤砂土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以叶尔羌河灌区为例
16
作者 陈永宝 胡顺军 +2 位作者 张书杰 裴明松 张巧丽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3-380,共8页
以叶尔羌河灌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垂直土柱试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河渠水位条件下壤砂土上升毛管水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毛管水补给速率随时间推移呈降低趋势,明显分为快速下降、线性递减和稳定补给3个阶段;毛管水上升高度及上升速率均... 以叶尔羌河灌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垂直土柱试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河渠水位条件下壤砂土上升毛管水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毛管水补给速率随时间推移呈降低趋势,明显分为快速下降、线性递减和稳定补给3个阶段;毛管水上升高度及上升速率均与时间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不同河渠水位条件下壤砂土毛管水补给量与毛管水上升高度呈正比关系,其斜率在数值上等于湿润区土壤平均含水率与初始含水率之差,改进Green Ampt模型可描述毛管水补给量与毛管水上升高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毛管水补给速率与毛管水上升高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干旱区河渠两岸生态保护植物的恢复和重建及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水 毛管水累计补给量 毛管水上升高度 河渠水位 壤砂土
下载PDF
富水砂层地下工程涌水涌砂主控地质因素研究
17
作者 顾雷雨 杨晶晶 +3 位作者 赵新杰 崔俊峰 韩健 李继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5-283,共9页
沿海沿江地区地下工程建设中钻遇富水砂层地段,极易产生突发性透水涌泥涌砂,导致地面塌陷、隧道掩埋、基坑坍塌等事故发生。以某市轨道交通盾构区间透水事故为例,在收集工程事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大量钻孔数据、野外勘查... 沿海沿江地区地下工程建设中钻遇富水砂层地段,极易产生突发性透水涌泥涌砂,导致地面塌陷、隧道掩埋、基坑坍塌等事故发生。以某市轨道交通盾构区间透水事故为例,在收集工程事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大量钻孔数据、野外勘查、现场试验及室内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研究此事故背景中各重要地质因素的作用方式,明确引发事故的主控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背景复杂,第四纪沉积广泛发育,分布不均,沉积产物复杂多样,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上覆淤泥、淤泥质土等不透水层而多具承压性,高水头压力下复合地层稳定性差,持续的渗流侵蚀易产生涌水通道,引发地层结构失稳。基底钻遇的华涌组火山岩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弱~强,富水性中等~好,富水性和渗透性变化较大,基岩水发育具有非均一性,不同岩性及风化程度对施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地下揭露的古河道与现今河网发育具有重叠性,东平水道主干河道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沿古河道分布有中等~强透水性的砂砾石、卵石层,赋存的深层承压水与基岩水之间大部分区域不存在隔水层,局部与地表水体连通,各种类型水水量交换顺畅,地下水补给方式多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上述均为易引发富水砂层涌水涌砂的不良地质条件,尤其是古河道分布发育和复合地层沉积组合2个主控因素,在后续类似地质条件的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层 涌水涌砂 不良地质 主控因素 地下工程
下载PDF
华南地区某铁路岩溶隧道涌砂处理分析
18
作者 王加一 《路基工程》 2023年第6期219-222,共4页
以华南山区一隧道建设为例,针对如何保证铁路岩溶隧道安全运行问题,从衬砌结构、渗漏水治理及涌砂整治等方面介绍隧道施工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思路。隧道二衬施作完成以后,雨季期间环向盲管出水、涌砂,积满中心水沟,为解决涌砂对运营危... 以华南山区一隧道建设为例,针对如何保证铁路岩溶隧道安全运行问题,从衬砌结构、渗漏水治理及涌砂整治等方面介绍隧道施工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思路。隧道二衬施作完成以后,雨季期间环向盲管出水、涌砂,积满中心水沟,为解决涌砂对运营危害的问题,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设置防水板、排水板、泄水孔、盲管、增设集水廊道及过水涵洞等切实可靠的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沙)畅通、经济合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洼地 季节变动带 涌砂 连通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 sand content of muddy water content on one-dimensional vertical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nse layer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19
作者 Shouxuan Kang Liangjun Fei +1 位作者 Yun Zhong Lihua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2024年第1期172-179,共8页
Muddy water irrigation,an effectiv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ethod,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China.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nd content on water infiltration and dense layer formation unde... Muddy water irrigation,an effectiv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ethod,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China.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nd content on water infiltration and dense layer formation under one-dimensional vertical infiltration of muddy water,muddy water infiltra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laboratory,and five sand contents of muddy water(S=0%,3%,6%,9%,and 12%)were used.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amount[I(t)]and the infiltration duration(t);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igration distance of the wetting front(Z),S,and t;the thickness of the sedimentary layer[H(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 and t.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I(t)and Z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and contents,while H(t)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and contents.I(t)and Z were in the range of 7 cm and 20 cm for each treatment,respectively.The variation in I(t)with t fitted Kostiakov and Philip models,and the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were all greater than 0.99.With the increase in S,the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gradually decreased,the infiltration index gradually increased,and the sorptivity gradually decreased.The particle composition of the sedimentary layer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argillaceous sediment,and the content of particles with a size of less than 2 mm in the sedimentary laye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rgillaceous sediment.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oil,the content of particles with a size of less than 0.05 mm and physical clay particles(diameter less than 0.01 mm)in the soil with an infiltration depth of 0-2 cm increased.The retention layer was from the topsoil to the infiltration depth of approximately 2 cm.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soil infiltration mechanisms under muddy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dy water sand content dense layer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wetting front transport deposit layer thickness
原文传递
富水软土地层深大基坑围护结构涌水涌砂治理
20
作者 占进军 田华良 孙颜顶 《工程质量》 2023年第6期36-39,51,共5页
地下连续墙(止水帷幕)+多排内支撑是深大基坑围护结构常用的支护形式之一,地下连续墙的墙缝是基坑围护结构的薄弱点,涌水涌砂事故常发生于此。本文以天津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涌水涌砂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富水软土地层条件... 地下连续墙(止水帷幕)+多排内支撑是深大基坑围护结构常用的支护形式之一,地下连续墙的墙缝是基坑围护结构的薄弱点,涌水涌砂事故常发生于此。本文以天津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涌水涌砂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富水软土地层条件下施工地下连续墙引发涌水涌砂事故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堆土反压、搭设围堰、导流抽排和加固补强的综合治理经验,为今后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软土地层 深大基坑 地下连续墙 涌水涌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