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從“布施”與“檀越”看譯詞的歷時之變
- 1
-
-
作者
高婉瑜
-
机构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出处
《人文中国学报》
2019年第2期-,共34页
-
文摘
施捨行爲的認知框架是"施事―動作―與事―受事",表施捨行爲的"布施"是佛教修行法門,做出施捨的是施者,佛教稱爲"檀越"或"施主"。通過探討布施場與檀越場成員在中土的發展,逐一分析17個成員翻譯形式,考察該詞在歷代譯典、佛教撰述、世典的分布,可檢視其演變過程。經過綜合評估,發現二場成員以意譯詞較具優勢。同時,所謂"單音詞是多音詞節縮"不可盡信,時代與分布指明"檀"不是"檀那"節譯,"檀越"亦非全譯形式的節譯。與其他音譯相比,"檀"的演變快,發生語素化,有較强構詞力,但語料分布廣度有限,有宗教色彩,故不宜高估其影響力。古人主張"檀越"有意可解,然實爲典型的音譯。最後,施捨框架中,動作的顯著度高於其他要件,故轉喻方向以"從施捨到施者"爲常。
-
关键词
布施
檀越
翻譯形式
歷時變化
認知框架
-
Keywords
dāna
dana-pati
translation forms
diachronic change
cognitive frame
-
分类号
H711
[语言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