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根浸膏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李沛 李志宏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对蒲公英根浸膏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软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5%,液料比为5.5,提取时间为4.3h。在此最优条件下,蒲公英根浸膏的平均提取率为19.41...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对蒲公英根浸膏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软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5%,液料比为5.5,提取时间为4.3h。在此最优条件下,蒲公英根浸膏的平均提取率为19.41%。实测结果与响应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浸膏 响应面 卷烟加香
下载PDF
粉碎程度对蒲公英根粉性质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孙文君 徐欣欣 +1 位作者 尹洪臣 迟晓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本文以内蒙古高寒地带蒲公英根为原料,探究粉碎程度对蒲公英根粉性质的影响。通过控制粉碎时间,得到不同粉碎程度的蒲公英根粉,然后测定不同粉碎程度蒲公英根粉的得粉率、色差、流动性、溶解性、充填性、膨胀力等物理性质,以及多糖、总... 本文以内蒙古高寒地带蒲公英根为原料,探究粉碎程度对蒲公英根粉性质的影响。通过控制粉碎时间,得到不同粉碎程度的蒲公英根粉,然后测定不同粉碎程度蒲公英根粉的得粉率、色差、流动性、溶解性、充填性、膨胀力等物理性质,以及多糖、总黄酮等功能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蒲公英根粉的得粉率、溶解性、流动性、充填性以及抗氧化活性均随粉碎程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膨胀力随着粉碎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色差随粉碎程度的增加,呈现更高的亮度。粉碎60 s时,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说明该条件最适宜此类功能性成分析出。本文为后期高寒地带蒲公英根高值化利用以及产品迭代升级奠定基础,为深度挖掘蒲公英根的保健价值并进行精深加工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粉碎程度 物理性质 功能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蒲公英和板蓝根对LPS诱导的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调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慧 刘宇飞 +4 位作者 李金龙 刘文君 薛虹 曹炫 刘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9-863,876,共6页
抗生素杀死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常对动物消化道造成损伤,为筛选能有效净化肠道内毒素从而减轻肠道损伤的中草药,本研究对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肠黏膜屏障损伤模型,随后将小鼠分为蒲公英处理组(P组,80 mg/kg,n=7),板蓝根处理组(B组,2... 抗生素杀死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常对动物消化道造成损伤,为筛选能有效净化肠道内毒素从而减轻肠道损伤的中草药,本研究对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肠黏膜屏障损伤模型,随后将小鼠分为蒲公英处理组(P组,80 mg/kg,n=7),板蓝根处理组(B组,210 mg/kg,n=7)和PBS处理组(G组,0.01 mol/L PBS,n=7),分别于处理后0、3 d和7 d收集各组小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利用小鼠LPS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各个时间点肠道组织中的LPS,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蒲公英治疗3 d和7 d小鼠的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组织中LP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板蓝根治疗7 d小鼠的十二指肠、回肠和空肠LP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各肠道组织中分泌型IgA(sIgA)抗体水平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 d和7 d蒲公英和板蓝根组小鼠空肠和回肠组织sIgA抗体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采集治疗0、3 d和7 d各组小鼠肠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LPS诱导小鼠主要损伤的部位是小肠段,其大肠段组织形态学变化则不显著,而蒲公英组和板蓝根治疗组小鼠肠道组织的形态结构恢复正常。本研究首次证实蒲公英和板蓝根在治疗后可以显著降低小鼠各肠段组织中LPS的含量,提高肠道组织黏膜免疫的功能,为这两味中草药应用于肠道内毒素的净化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蒲公英 板蓝根 小鼠
下载PDF
蒲公英切根萌芽特性研究
4
作者 黄阳阳 石林君 +6 位作者 田迎春 刘美玲 刘娜 王桂英 田磊 张丹 俎鹏飞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121,共10页
为明确蒲公英根是否具有繁殖能力及萌芽特性,以蒲公英肉质根为试材,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蒲公英根萌生新芽和新根的特性以及根段不同长度、粗度、取材部位和埋根方法对蒲公英根萌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蒲公英根是否具有繁殖能力及萌芽特性,以蒲公英肉质根为试材,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蒲公英根萌生新芽和新根的特性以及根段不同长度、粗度、取材部位和埋根方法对蒲公英根萌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埋根后5 d即可萌芽,新芽最早形成于根横断面中心部位的韧皮部,且均从根段的生物学顶端萌生,根体侧方无萌芽能力。不同处理组合首芽出现时间5~19 d不等;20 d时出苗率最低为6.67%,最高已达100%,各因素对出苗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埋根方式>根粗度>根长度>根段部位;40 d时出苗率最低为66.67%,最高为100%,对40 d出苗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根长度>根粗度>根段部位>埋根方式。各因素不同水平整体表现为中上段>下段,中粗根和粗根>细根,根长4~6 cm>2 cm,埋根方式上表现为正立、平放>倒立,适合大田栽培的优选组合为根长4~6 cm、粗度0.5 cm以上、平放埋根。综上所述,蒲公英根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切根可作为种子繁育的拓宽途径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根段 埋根方法 出苗率
下载PDF
蒲公英根复合袋泡茶的研制及功能性成分测定
5
作者 秦洋 崔凤英 +2 位作者 史玉雪 尹洪臣 迟晓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2-97,共6页
以蒲公英根为主料,玫瑰花、茉莉花、红枣、枸杞为辅料,研制蒲公英根复合袋泡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确定蒲公英根复合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和冲泡条件。结果表明,蒲公英根复合袋泡茶最佳配方为蒲公英根添加量3.25 g... 以蒲公英根为主料,玫瑰花、茉莉花、红枣、枸杞为辅料,研制蒲公英根复合袋泡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确定蒲公英根复合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和冲泡条件。结果表明,蒲公英根复合袋泡茶最佳配方为蒲公英根添加量3.25 g、枸杞添加量2.00 g、玫瑰花与茉莉花质量比0.60∶0.85、茉莉花添加量0.85 g、红枣添加量2.25 g,加水量300 mL,冲泡时间15 min,该条件下产品感官评分最高,能量1 540 kJ/100 g、蛋白质含量20%、脂肪含量3%、总碳水化合物含量25%、钠含量6%、多糖含量7.22 mg/g、黄酮含量0.27 mg/g、茶多酚含量17.52 mg/g。蒲公英根复合袋泡茶香气纯正、口感柔和,功能性成分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复合茶 袋泡茶 功能性成分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蒲公英根提取物体外抑菌及在白羽肉鸡临床应用的研究
6
作者 李新国 孟维爽 +2 位作者 黄文宇 熊雅晴 李德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45,共5页
为了探讨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抗体及粪便中菌群数量的影响,设计了抑菌试验和饲喂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AA白羽肉仔鸡240只(公母各半),... 为了探讨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抗体及粪便中菌群数量的影响,设计了抑菌试验和饲喂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AA白羽肉仔鸡240只(公母各半),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蒲公英根提取物0.02%、0.04%和0.1%,试验期42 d,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抗体及粪便中菌群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对试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64~128 mg/L。试验Ⅰ、Ⅱ、Ⅲ组粪便中有害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中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随着蒲公英根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肉鸡生长性能持续增强,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鸡肠道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肠道益生菌无影响,且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提取物 白羽肉鸡 体外抑菌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蒲公英根活性组分体外抗菌及抗炎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艳妮 魏悦 +5 位作者 李智宁 王志尧 景炳年 宁二娟 杨锐 范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3,共6页
以市售蒲公英根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分离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法优选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通过倍半稀释法测定蒲公英根不同组分对人、畜禽等9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通过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细... 以市售蒲公英根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分离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法优选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通过倍半稀释法测定蒲公英根不同组分对人、畜禽等9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通过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评价各组分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的分离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后,用D101大孔树脂柱分离,其中,水洗脱之后的70%(体积分数)乙醇洗脱部位为蒲公英根的抗菌抗炎活性部位,即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该组分黄酮含量相对较高,且对9种供试菌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大多数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95 m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均为31.25 mg/mL,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浓度和转录水平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优选的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分离工艺简便、高效,而且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良好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含量测定 活性组分 抗菌活性 抗炎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蒲公英根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静 温暖 +4 位作者 刘阳洋 翁睿 谭振洪 陈井权 徐树来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09-215,230,共8页
以蒲公英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蒲公英根多糖.以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及料液比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多糖得率为考察对象,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选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蒲公英根多糖的提取工艺... 以蒲公英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蒲公英根多糖.以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及料液比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多糖得率为考察对象,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选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蒲公英根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超声时间为1.7 h、超声温度为65℃、超声功率为108 W、料液比为1∶25(g/m L)时,其多糖的得率最高为11.02%.为蒲公英系列产品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多糖 超声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三根汤凉茶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支梓鉴 张萌 +2 位作者 褚冠勇 李娜 张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99-302,共4页
以芦根、白茅根、蒲公英根为原料,通过水浸提、调配和高温杀菌等工艺处理,制备三根汤凉茶。研究表明,最佳浸提工艺为:芦根:94℃、浸提74min、料液比1:15.8g/mL;白茅根:96℃、浸提58min、料液比1:19.4g/mL;蒲公英根:86℃、浸提65min、料... 以芦根、白茅根、蒲公英根为原料,通过水浸提、调配和高温杀菌等工艺处理,制备三根汤凉茶。研究表明,最佳浸提工艺为:芦根:94℃、浸提74min、料液比1:15.8g/mL;白茅根:96℃、浸提58min、料液比1:19.4g/mL;蒲公英根:86℃、浸提65min、料液比1:14.2g/mL。最佳配方为芦根汁40%,白茅根汁40%,蒲公英汁13%,白砂糖7%,柠檬酸0.1%。该产品色泽淡黄、澄清透明、具有三根汤凉茶特有的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根 白茅根 蒲公英根 凉茶 三根汤
原文传递
双酶提取蒲公英根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珊珊 刘亚琼 +1 位作者 张琦 路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以蒲公英根烘焙粉为原材料,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在单酶和双酶协同酶解条件下对多糖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酶法提取1 g蒲公英根多糖的适宜条件为:料水比(g∶mL)1... 以蒲公英根烘焙粉为原材料,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在单酶和双酶协同酶解条件下对多糖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酶法提取1 g蒲公英根多糖的适宜条件为:料水比(g∶mL)1∶30,纤维素酶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1.0 mL;木瓜蛋白酶酶解温度60℃、酶添加量2.0 mL。双酶法多糖提取率高于单酶法,影响多糖得率的工艺因素主次顺序为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适宜的多糖提取条件为:料水比(g∶mL)1∶30,木瓜蛋白酶悬液(200 U/mL)添加量1.98 mL,纤维素酶悬液(200 U/mL)添加量0.99 mL,55℃提取1.9 h,此时多糖得率为32.97%±0.13%,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2.31%±0.25%。烘焙和酶解工艺可提高蒲公英根多糖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多糖 纤维素酶 木瓜蛋白酶 协同酶解 DPPH自由基
下载PDF
蒲公英根烘焙工艺优化及类咖啡风味茶包研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珊珊 刘亚琼 +2 位作者 林浩鹏 张琦 李志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86-92,共7页
以蒲公英根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蒲公英根烘焙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为:粉碎程度为40目~80目,烘焙温度为120℃,烘焙时间为30 min。以烘焙后的蒲公英根、苦荞、决明子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制... 以蒲公英根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蒲公英根烘焙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为:粉碎程度为40目~80目,烘焙温度为120℃,烘焙时间为30 min。以烘焙后的蒲公英根、苦荞、决明子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制出一种具有类咖啡风味的茶包。最佳的制作参数为:蒲公英根颗粒40%,苦荞颗粒35%,决明子颗粒25%。此配方下茶汤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0%,多糖含量为16.03 mg/100 mL,黄酮含量为7.98mg/100 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烘焙工艺 类咖啡风味 配方 茶包
下载PDF
蒲公英根提取物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芳 曹让 +2 位作者 辛清婷 蒋亚辉 杨培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98-1705,共8页
由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中获得了乙醇提取物,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中含有绿原酸、咖啡酸、黄酮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抗氧化活性物质。为了确定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效果,将该提取物以不同质量分数分别添加... 由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中获得了乙醇提取物,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中含有绿原酸、咖啡酸、黄酮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抗氧化活性物质。为了确定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效果,将该提取物以不同质量分数分别添加到菜籽油中,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以过氧化值(POV)、酸价(AV)、硫代巴比妥酸(TBA)值为指标,以常用的市售食用油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及维生素E油(VE)作为对照,对菜籽油进行了抗氧化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在菜籽油中的添加量和抗氧化效果呈显著的量效关系(P <0.05);以相同质量分数(0.02%)添加,提取物对菜籽油POV升高的抑制能力比BHA和VE强(P <0.05),较BHT稍弱(P> 0.05);对TBA值升高的抑制能力比BHT和VE强(P <0.05),较BHA稍弱(P>0.05);对AV升高的抑制能力较三者略强(P> 0.05)。蒲公英根提取物对菜籽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有望成为一种绿色天然的新型食品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提取物 抗氧化 菜籽油 添加剂
下载PDF
蒲公英根多糖硫酸酯化工艺条件优化及其对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永红 范震宇 +2 位作者 韩勇 吴雯仪 蔡亮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082-2089,共8页
本研究采用响应曲面法、MTT比色法分别研究蒲公英根多糖的硫酸酯化工艺与蒲公英根多糖及其硫酸酯对H_(2)O_(2)诱导的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根多糖硫酸酯化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83℃、吡啶与氯磺酸比为8、... 本研究采用响应曲面法、MTT比色法分别研究蒲公英根多糖的硫酸酯化工艺与蒲公英根多糖及其硫酸酯对H_(2)O_(2)诱导的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根多糖硫酸酯化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83℃、吡啶与氯磺酸比为8、反应时间3 h。蒲公英根多糖及其硫酸酯对H_(2)O_(2)诱导的HepaRG细胞氧化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而且硫酸酯化蒲公英根多糖的活性优于蒲公英根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多糖 响应曲面法 硫酸酯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蒲公英根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灵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96,共4页
以蒲公英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蒲公英根总黄酮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90 W、超声温度50℃、料液比1∶60(g/mL)、pH 4.5、乙醇浓度75%时,此条件下黄酮得率最高,为18.24 mg/g。影响超声波... 以蒲公英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蒲公英根总黄酮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90 W、超声温度50℃、料液比1∶60(g/mL)、pH 4.5、乙醇浓度75%时,此条件下黄酮得率最高,为18.24 mg/g。影响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蒲公英根总黄酮工艺的因素由强到弱为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料液比>pH>乙醇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酶法 蒲公英根 总黄酮 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蒲公英和苦参苦寒药物对脾胃虚寒实验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建康 陈建章 +3 位作者 王小平 侯春久 唐春红 汤灿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4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常见两种苦寒药物蒲公英、苦参不同剂量提取液对脾胃虚寒实验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脾胃虚寒实验大鼠模型,以两种苦寒药物不同剂量的提取液为受试物,检测胃重、胃排空率以及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当中的胃泌素(GAS)、胃动素... 目的观察常见两种苦寒药物蒲公英、苦参不同剂量提取液对脾胃虚寒实验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脾胃虚寒实验大鼠模型,以两种苦寒药物不同剂量的提取液为受试物,检测胃重、胃排空率以及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当中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前列腺素E2(PGE2)指标在不同组别的变化情况。结果蒲公英高剂量组对胃排空、PGE2、GAS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胃重指数、MTL有显著性差异。蒲公英中剂量组对胃排空、GAS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胃重指数、PGE2、MTL有显著性影响。蒲公英低剂量组对胃排空率、GAS、PGE2有显著性差异,对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苦参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对所有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苦参低剂量组对胃重指数、GAS、MTL有显著性差异,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蒲公英高、中、低剂量组对脾胃虚寒实验大鼠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说明具有健胃功效,且中剂量组作用比较明显。苦参低剂量组对脾胃虚寒实验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表现出健胃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苦参 脾胃虚寒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蒲公英根水提物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途径调控人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 迁移 被引量:3
16
作者 常红梅 张栋 +1 位作者 郭国英 肖瑞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4期2301-2304,共4页
目的制备蒲公英根水提物,研究其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水溶法制备蒲公英根水提物,并按一定浓度加至正常培养的人舌癌细胞Tca-8113中。流式细胞术用于分析蒲公英根水提物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 目的制备蒲公英根水提物,研究其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水溶法制备蒲公英根水提物,并按一定浓度加至正常培养的人舌癌细胞Tca-8113中。流式细胞术用于分析蒲公英根水提物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癌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癌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途径中关键分子p-Akt、Bcl-2等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10 g/L,20 g/L的蒲公英根水提物明显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进一步证实蒲公英根水提物可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蒲公英根水提物降低p-Akt、Bcl-2的蛋白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蒲公英根水提物通过降低p-Akt、Bcl-2表达促进人舌癌细胞Tca-8113细胞凋亡,并降低其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水提物 人舌癌细胞Tca-8113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分析
下载PDF
蒲公英根提取物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丽娜 贾皓 +3 位作者 于同 王丹 陈爽 李研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96,I0015,共6页
根据伪三元相图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蒲公英根提取物自微乳给药系统的最佳处方。根据蒲公英根提取物在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分别筛选出较合适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运用伪三元相图法初步筛选空白自微乳处方,再以... 根据伪三元相图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蒲公英根提取物自微乳给药系统的最佳处方。根据蒲公英根提取物在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分别筛选出较合适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运用伪三元相图法初步筛选空白自微乳处方,再以不同蒲公英根提取物自微乳处方中的咖啡酸载药量、总黄酮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蒲公英根提取物自微乳最佳处方。显示蒲公英根提取物在油相(薄荷油)、乳化剂(吐温80)与助乳化剂(1,2-丙二醇)中溶解度较大。乳化剂吐温80与助乳化剂1,2-丙二醇Km值为1时,空白自微乳所形成的微乳在伪三元相图中有最大区域面积,当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1∶2∶2时空白自微乳形成微乳区域面积最大。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出蒲公英根提取物自微乳优化处方为油相比例为35.61%,Km值为1.58,咖啡酸载药量21.98 mg/g,总黄酮载药量26.34 mg/g,平均粒径51 nm。表明该处方设计方法简单,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预测性良好,结果可靠,性质稳定,为进一步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提取物 自微乳 伪三元相图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下载PDF
类大麦茶风味蒲公英饮料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海婷 张心媛 崔艳艳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7期20-23,共4页
以蒲公英根为原料,研究开发一款新型的类大麦茶风味蒲公英保健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蒲公英原汁的制备工艺,以白砂糖、柠檬酸、稳定剂等为添加剂进行调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法确定最佳饮料配方;测定蒲公英原汁中的功能成分多糖的含量... 以蒲公英根为原料,研究开发一款新型的类大麦茶风味蒲公英保健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蒲公英原汁的制备工艺,以白砂糖、柠檬酸、稳定剂等为添加剂进行调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法确定最佳饮料配方;测定蒲公英原汁中的功能成分多糖的含量,并对饮料的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粉碎程度为最粗粉的蒲公英根原料,按料液比1∶30,煎煮1.5h制得蒲公英原汁,此时多糖含量和类大麦茶风味最佳,多糖含量为8.5 mg/100 m L;正交试验优化最佳饮料配方原汁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1%,稳定剂添加量0.1%加水混合,成品汤色棕橙、通透明亮、清香甘甜,富有类大麦茶风味,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类大麦茶风味 配方 品质指标
下载PDF
蒲公英根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天娇 王伟男 +3 位作者 黄伊慧 靳泽玉 朴璨 王安琪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32期128-130,135,共4页
本文主要以蒲公英根为研究对象,对蒲公英根药理功效以及其多糖功能与提取方法进行概述,对多糖提取工艺优化中的脱色方法及脱蛋白方法进行对比,以提高蒲公英根多糖提取率,通过后续研究有望在其他领域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 蒲公英根 多糖 优化
下载PDF
蒲公英根发酵酸味片的研制
20
作者 王明慧 孙永良 +1 位作者 涂武祥 王英臣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3期50-53,共4页
以蒲公英根为主要原料,添加乳酸菌进行发酵,研制一种蒲公英根乳酸发酵酸味片。以感官评定和酸味片硬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对酸味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蒲公英酸味片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5∶5,乳酸菌总... 以蒲公英根为主要原料,添加乳酸菌进行发酵,研制一种蒲公英根乳酸发酵酸味片。以感官评定和酸味片硬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对酸味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蒲公英酸味片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5∶5,乳酸菌总添加量3%,发酵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进行乳酸发酵之后干燥得到酸味片硬度适中,苦味柔和,乳酸风味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植物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发酵 酸味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