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the deep-water large oil fields, Santos Basin, Brazil
1
作者 HE Wenyuan SHI Buqing +6 位作者 FAN Guozhang WANG Wangquan WANG Hongping WANG Jingchun ZUO Guoping WANG Chaofeng YANG Li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2期255-267,共13页
The history and result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Santos Basin, Brazil are reviewed. The regularity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the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seismic, g... The history and result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Santos Basin, Brazil are reviewed. The regularity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the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seismic, gravity, magnetic and drilling data.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antos Basin had a structural pattern of two uplifts and three depressions and the Aram-Uirapuru uplift belt controlled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hydrocarbon source kitchen in the rift period controlled the hydrocarbon-enriched zones, paleo-structures controlled the scale and quality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and continuous thick salt rocks controlled the hydrocarbon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reservoirs being transformed by CO_(2)charging were revealed. Five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were developed,including the variable-velocity mapping for layer-controlled facies-controlled pre-salt structures, the prediction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the prediction of intrusive/effusive rock distribution, the detection of hydrocarbons in lacustrine carbonates, and the logging ident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CO_(2)fluid. These theoretical recognitions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iscovery of deep-water super-large reservoirs under CNODC projects in Brazil, and will guide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deep-water large reservoirs in the Santos Basin and other simila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ustrine carbonates salt rock deep-water oilfield igneous rock identification reservoir prediction hydrocar-bon detection supercritical CO_(2) Santos Basin Brazil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elve transfer learning models for the prediction and crack detection in concrete dams,based on borehole images
2
作者 Umer Sadiq KHAN Muhammad ISHFAQUE +3 位作者 Saif Ur Rehman KHAN Fang Xu Lerui CHEN Yi LEI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0期1507-1523,共17页
Disaster-resilient dams require accurate crack detection,but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cannot capture dam structural reaction temporal patterns and dependencies.This research uses deep learning,convolutional neural net... Disaster-resilient dams require accurate crack detection,but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cannot capture dam structural reaction temporal patterns and dependencies.This research uses deep learning,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and transfer learning to improve dam crack detection.Twelve deep-learning models are trained on 192 crack images.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up-to-date detecting techniques to solve dam crack problems.The finding shows that the EfficientNetB0 model performed better than others in classifying borehole concrete crack surface tiles and normal(undamaged)surface tiles with 91%accuracy.The study’s pre-trained designs help to identify an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locations of cr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dam borehole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deep learning models crack detecti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Test analysis of detection of damage to a complicated spatial model structure 被引量:2
3
作者 Long-He Xu Zhong-Xian Li Jia-Ru Qia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99-405,共7页
A two-stage damage detec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on a complicated spatial model structure with a limited number of measurements. In the experiment,five known damage patterns,including ... A two-stage damage detec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on a complicated spatial model structure with a limited number of measurements. In the experiment,five known damage patterns,including 3 brace damage cases and 2 joint damage cases,were simulated by removing braces and weakening beam鈥揷olumn connections in the structure. The limited acceleration response data generated by hammer impact were used for system identification,and modal parameters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the 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 In the first stage,the possible damaged locations a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damage index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itself,and the extent of damage for those substructures identified at stage I is estimated in the second stage by using a second-order eigen-sensitivity approximation method.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test the two-stage method by using the real dynamic data of a complicated spatial model structure with limited sensors.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wo-stage approach is ableto detect the location of both damage cases,only the severity of brace damage cases can be assessed,and the reasonable analytical model is critical for successful damag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detection. Complicated structure. Two-stage approach - Eigen-sensitivity analysis. Joint dam- age
下载PDF
Monitoring the Technical Condition of Dams of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 with an Automated Monitoring and Earthquake Registration System
4
作者 Alexander Kuzmenko Daria Korolenko Evgeniy Zolotukhin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4年第8期1468-1474,共7页
An approach is described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uxiliary monitoring of technical condition of hydropower plant dams. It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ams obtained by an automated... An approach is described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uxiliary monitoring of technical condition of hydropower plant dams. It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ams obtained by an automated monitoring and earthquake registration system that records microseismic vibrations of structures.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ystem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seismometric monitoring of the dam of Krasnoyarsk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are described. To study behavior of the dam under normal and extreme loads it was proposed to develop a model of the dam with the use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ometric monitoring earthquake detec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ams microseismic vibration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堤坝蚁巢综合物探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谭磊 彭渊 +3 位作者 张平松 徐虎 江晓益 胡雄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47,共10页
通过梳理不同时期土石坝蚁巢的类型与规模,阐述了蚁巢的结构特点及成灾模式,总结了蚁巢物探的物性基础;着重介绍了直流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技术、地震勘探法等在蚁巢探测中的应用现状,从成果维度、探测效率、工作强度、探查精度等视角论... 通过梳理不同时期土石坝蚁巢的类型与规模,阐述了蚁巢的结构特点及成灾模式,总结了蚁巢物探的物性基础;着重介绍了直流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技术、地震勘探法等在蚁巢探测中的应用现状,从成果维度、探测效率、工作强度、探查精度等视角论述了探测方法的适用条件,指出现有物探技术还不能有效支撑蚁巢的高精度、高效率、立体化探测,并提出了普查-详查-治理-监控的蚁患综合物探服务架构。立足于蚁巢探查技术的客观需要,提出未来蚁巢物探技术应聚焦研制蚁巢发育阶段的1∶1病害物理模拟装置及隐患图谱,研发适应堤坝地形的蚁巢探测装备及正反演算法,构建堤坝蚁害常态化巡查体系及时移电阻率监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 蚁巢 物探技术 渗漏探测 探地雷达 电阻率法
下载PDF
深度学习法检测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关平 李登华 丁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有效检测出异常数据在大坝安全监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方法检测时受异常数据偏离大小和数量影响,鲁棒性较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检测算法,模拟人工识别异常数据的过程,按分类和识别两个阶段检测异常数据... 有效检测出异常数据在大坝安全监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方法检测时受异常数据偏离大小和数量影响,鲁棒性较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检测算法,模拟人工识别异常数据的过程,按分类和识别两个阶段检测异常数据,适用于检测变化趋势不确定的数据,其中标签数据集采取自动制作方式,具备反馈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各类异常添加模式的试验数据查准率平均达到0.97以上,查全率平均达到0.97以上,准确率平均达到0.99以上,尤其能有效找出小数值异常,比传统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稳定性、鲁棒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监测 异常数据 深度学习 检测
下载PDF
某水库大坝挡水坝段坝后渗漏探测及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杨磊 刘冠英 李毕德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1-7,32,共8页
混凝土坝坝体渗漏影响大坝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危及电器设备正常运行,应及时探查渗漏位置,消除渗漏隐患。为查明某混凝土挡水坝坝后渗漏原因,采用自然电位、跨孔声波、单孔声波、钻孔电视、钻孔取芯、注水试验、压水试验等多种方法对坝体... 混凝土坝坝体渗漏影响大坝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危及电器设备正常运行,应及时探查渗漏位置,消除渗漏隐患。为查明某混凝土挡水坝坝后渗漏原因,采用自然电位、跨孔声波、单孔声波、钻孔电视、钻孔取芯、注水试验、压水试验等多种方法对坝体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成果开展有限元分析。检测发现:4号—5号坝段横缝存在渗漏异常,挡水坝段混凝土渗透系数不满足设计抗渗要求,各坝段混凝土存在不同程度蜂窝、离析、空洞和不密实现象,4号坝段520廊道与494廊道存在垂向渗漏通道,5号坝段钻孔之间混凝土存在渗漏通道,且廊道以下及向下游方向混凝土存在渗漏通道。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515 m高程碾压混凝土与常态混凝土交界处为主要渗漏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大坝 隐患探测 有限元分析 碾压混凝土 渗漏通道
下载PDF
堆石坝压实密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蔡荣生 董东雪 王利楠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88-191,共4页
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图像智能识别与小粒径骨料自动筛分机的堆石坝密度快速检测方法,旨在提高堆石坝检测精度和效率,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堆石坝测坑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实现测坑体积的快速计算;结合图像智能识... 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图像智能识别与小粒径骨料自动筛分机的堆石坝密度快速检测方法,旨在提高堆石坝检测精度和效率,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堆石坝测坑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实现测坑体积的快速计算;结合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骨料粒径的自动测量;利用小粒径骨料自动筛分机对堆石坝中的骨料进行筛分和测量,定量评价压实状态。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堆石坝密度检测,达到了推动碾压施工自动化水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快速检测 激光点云扫描 粒径智能识别 骨料自动筛分机
下载PDF
基于Prophet-GMM的大坝监测数据异常检测算法
9
作者 孙政杰 丁勇 李登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5,142,共5页
大坝监测数据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往往存在异常数据,异常数据的检测对于大坝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传统异常检测算法对于大坝监测数据往往达不到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Prophet-GMM的异常检测算法,利用Prophet算法较好的拟... 大坝监测数据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往往存在异常数据,异常数据的检测对于大坝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传统异常检测算法对于大坝监测数据往往达不到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Prophet-GMM的异常检测算法,利用Prophet算法较好的拟合性能对大坝数据进行拟合,由拟合数据与实测数据求残差序列,再利用GMM算法对残差序列进行聚类,从而准确识别出异常值。结果表明:Prophet-GMM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坝监测数据都能准确识别出异常值,与传统检测算法相比,在查准率、查全率及准确率3个检测指标上,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HET GMM 大坝监测数据 异常检测
下载PDF
一种新型抗畸变激光光斑检测算法研究
10
作者 吴启元 李武森 陈文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3-1068,共6页
为了研究大坝内部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设计了一种精密的微位移测量装置。其中,基于二维图像处理的激光光斑位移检测算法为该装置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抗畸变激光光斑中心检测算法,通过对原始光斑进行阈值分割,得出光斑发散部分... 为了研究大坝内部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设计了一种精密的微位移测量装置。其中,基于二维图像处理的激光光斑位移检测算法为该装置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抗畸变激光光斑中心检测算法,通过对原始光斑进行阈值分割,得出光斑发散部分的图像,并通过闭操作和高斯滤波对之进行降噪和平滑。然后,用sobel算子对其进行边缘检测,从而得出较为光滑的边缘轮廓。最后,对其进行抗畸变激光光斑中心检测算法的处理,确定光斑中心。同时,又通过实验装置来采集一系列激光光斑图像,并用传统激光光斑中心检测算法和抗畸变激光光斑中心检测算法对其进行了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抗畸变激光光斑中心检测算法精度最高,有效消除了远距离光斑的畸变对光斑中心计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监测 激光光斑中心检测 微位移测量
下载PDF
改进DeepLabv3+模型的混凝土坝表观裂缝特征提取方法
11
作者 王琳琳 孟良 +2 位作者 卜博雅 钟胜 李俊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936,共8页
为了解决混凝土坝环境复杂造成现有算法裂缝检测难度大、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DeepLabv3+模型的混凝土坝裂缝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以轻量型网络替换原始骨干网络提取图像特征,降低模型复杂度;扩充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提升编... 为了解决混凝土坝环境复杂造成现有算法裂缝检测难度大、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DeepLabv3+模型的混凝土坝裂缝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以轻量型网络替换原始骨干网络提取图像特征,降低模型复杂度;扩充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提升编码器感受野;采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策略,提高边缘信息利用率;优化模型损失函数,克服像素不均衡的困难.采用自制混凝土坝表观裂缝图像数据集对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进行了验证与评估,结果表明:构建的改进网络能准确地实现复杂背景下混凝土坝表观裂缝特征的提取,分割裂缝图像的交并比与像素精度分别为72.85%与85.36%,裂缝分割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可为长期混凝土坝面裂缝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裂缝检测 图像分割 DeepLabv3+模型
下载PDF
大坝灌浆修复过程的跨孔雷达CT可视化检测
12
作者 明攀 陆俊 +2 位作者 汤雷 张盛行 蒋辉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实现大坝注浆过程的实时可视化检测,采用双通道跨孔雷达和自动定位控制系统,结合实时成像算法对狮子坪大坝的分层注浆过程进行了CT检测,追踪到了浆液扩散呈现的电磁波速和衰减异常,分析了浆液扩散范围及其稳定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注... 为实现大坝注浆过程的实时可视化检测,采用双通道跨孔雷达和自动定位控制系统,结合实时成像算法对狮子坪大坝的分层注浆过程进行了CT检测,追踪到了浆液扩散呈现的电磁波速和衰减异常,分析了浆液扩散范围及其稳定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注浆前后电磁波速图像和衰减图像进行对比,发现注浆后介质的密实性和防渗性有较大的改善。试验结果表明,双通道跨孔雷达可实现大坝灌浆修复过程中的可视化检测,为坝体注浆过程的工程质量提供了一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雷达 大坝渗漏 注浆检测 岩溶检测 电磁波CT
下载PDF
运用弹性波CT法检测堰塞坝体密实性的可行性研究
13
作者 张子豪 肖长安 李海侠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24-331,共8页
堰塞坝体与一般岩体相比,结构十分松散,不利于弹性波的传播,笔者利用大功率震源,高灵敏检波器开展弹性波CT试验,评价其在堰塞坝体密实性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波CT法基本能够反映松散堆积体的内部介质结构和波速情... 堰塞坝体与一般岩体相比,结构十分松散,不利于弹性波的传播,笔者利用大功率震源,高灵敏检波器开展弹性波CT试验,评价其在堰塞坝体密实性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波CT法基本能够反映松散堆积体的内部介质结构和波速情况;现场堰塞坝堆积体上开展的钻孔内弹性波CT法测试反演波速与钻孔岩芯对比显示具有较好的对应性,CT速度剖面可以综合反映钻孔间岩土体的密实情况。可见通过弹性波CT方法得到的纵波速度可对堰塞坝体地下密实性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CT成像 弹性波CT正演 堰塞坝体 密实性检测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大坝表面混凝土裂缝图像分割方法
14
作者 赵普 谷艳昌 +1 位作者 张大伟 吴云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261,共10页
大坝表面混凝土裂缝的检测与识别对大坝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混凝土裂缝织别方法研究。针对裂缝图像具有复杂拓扑结构和正负样本不平衡等特点,在典型U-net中嵌入了ASPP和CBAM优化模块,同时以Dice+BCE混合损失... 大坝表面混凝土裂缝的检测与识别对大坝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混凝土裂缝织别方法研究。针对裂缝图像具有复杂拓扑结构和正负样本不平衡等特点,在典型U-net中嵌入了ASPP和CBAM优化模块,同时以Dice+BCE混合损失函数代替了单一交叉熵损失函数。结果表明:所创建的改进U-net在自制实例大坝裂缝图像数据集上表现优异,交并比IoU和F1分数分别为47.05%和62.99%,对比典型U-net分别提高了5.41%和5.19%,对比PSPNet分别提高了3.05%和3.31%。改进的U-net在裂缝分割任务中像素分类更精确,多尺度信息更丰富,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可为大坝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检测与识别提供更优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检测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U-net模型优化 大坝安全
下载PDF
基于稳健估计和变量分离的大坝监测数据异常值识别方法
15
作者 梁汇彬 张瀚 +2 位作者 张林松 曹宇鑫 周靖人 《人民珠江》 2024年第3期138-145,共8页
大坝原观监测数据是掌握大坝运行性态最重要的资料,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又是分析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异常值分为两类,一类由测量误差产生,应给予剔除或补测,避免影响后续分析,另一类由于结构突变产生异常,应高度重视。目前坝工领域主要的... 大坝原观监测数据是掌握大坝运行性态最重要的资料,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又是分析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异常值分为两类,一类由测量误差产生,应给予剔除或补测,避免影响后续分析,另一类由于结构突变产生异常,应高度重视。目前坝工领域主要的异常值识别方法多未考虑结构异常的影响,仅从传统数学统计角度出发,造成识别准确率不高。为此,在深入研究大坝监测数据及异常值特征的基础上,首先采用稳健MM估计消除内外因正常影响,再利用剩余测值前后逐差消除稳定异常影响,最后根据极小值法对剩余值进行异常识别,通过对大坝实测数据的应用,证明了该法可以更有效、稳健地识别测量异常,避免结构稳定异常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值识别 时间序列数据 稳健估计 大坝监测 变量分离
下载PDF
无人机智能巡检混凝土裂缝方法和机制研究
16
作者 徐亮 何伟 +1 位作者 叶尔达·叶尔丁达拉 李楠楠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9-256,共8页
利用无人机搭载专业设备对坝体混凝土裂缝进行自动化检测和智能识别,可提升大坝表面病害视觉检测自动化水平,为大坝正常维修管理提供高质高效的信息。介绍了YOLO裂缝目标检测算法和U^(2)-net裂缝图像分割模型,以及裂缝参数的测量方法和... 利用无人机搭载专业设备对坝体混凝土裂缝进行自动化检测和智能识别,可提升大坝表面病害视觉检测自动化水平,为大坝正常维修管理提供高质高效的信息。介绍了YOLO裂缝目标检测算法和U^(2)-net裂缝图像分割模型,以及裂缝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图像识别精度的评价标准。结合某水电站坝顶混凝土裂缝调查场景,分析无人机不同搭载形式与航拍高度和图像地面分辨率的理论关系,并利用YOLO和U^(2)-net算法进行裂缝宽度识别,探究不同航拍参数对裂缝识别精度的影响。最后,综合考虑各巡航场景实际运行要求和成果处理与发布效率,确定坝体裂缝自动化检测运行参数,为高精度识别坝体毫米级宽度裂缝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 裂缝检测 U^(2)-net 无人机 航拍参数
下载PDF
基于BFAST时间序列分解与分段建模的混凝土坝多测点变形定量分析方法
17
作者 郭张军 陈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3,216,共5页
大坝运行环境复杂,其变形与外部荷载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为此,提出一种基于BFAST时间序列分解与分段建模的混凝土坝多测点变形定量分析方法,基于重力坝垂线监测数据,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多个测点的综合位移;其次使用BFAS... 大坝运行环境复杂,其变形与外部荷载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为此,提出一种基于BFAST时间序列分解与分段建模的混凝土坝多测点变形定量分析方法,基于重力坝垂线监测数据,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多个测点的综合位移;其次使用BFAST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将综合位移分解为季节性和趋势性两部分;然后通过合理选择改变点,建立分段统计回归模型,分时段量化各环境量对大坝位移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安康水电站水平位移规律的分时段定量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可行、有效。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分析大坝变形性态演变历程和定量解释大坝变形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AST 时间序列分解 突变检测 大坝安全监控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自动化检测系统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魏昌明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6期128-130,共3页
大坝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随着大坝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其运行管理日益复杂,通过应用自动化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实时获取... 大坝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随着大坝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其运行管理日益复杂,通过应用自动化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实时获取大坝的各项运行数据,为安全管理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靠依据,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检测系统 大坝 安全监测 数据预处理
下载PDF
小型水库大坝无人机巡检和行人定位方法
19
作者 赵思曾 康飞 +1 位作者 何丽娜 李俊杰 《江苏水利》 2024年第6期12-18,32,共8页
针对小型水库大坝缺少准确的坐标转换参数,无人机识别的行人目标难以精确三维定位的问题,提出无人机坐标系与坝体局部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坐标转换后生成的点云与激光扫描点云基本一致,对坝顶目标的非接触测量精度... 针对小型水库大坝缺少准确的坐标转换参数,无人机识别的行人目标难以精确三维定位的问题,提出无人机坐标系与坝体局部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坐标转换后生成的点云与激光扫描点云基本一致,对坝顶目标的非接触测量精度优于10cm。提出方法可以从任意角度和位置准确测量小目标行人在坝体结构上的位置,为小型水库大坝无人机常规巡检和建立电子围栏等提供高效且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小型水库大坝 摄影测量 运动恢复结构(SfM) 三维坐标转换 小目标检测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脱空检测的应用分析
20
作者 蒋开言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6期132-134,共3页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筑坝类型之一,选择该类型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这一优势可节约大量材料成本,因此面板堆石坝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堆石坝面板施工后,...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筑坝类型之一,选择该类型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这一优势可节约大量材料成本,因此面板堆石坝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堆石坝面板施工后,坝体填筑料的自然沉降及碾压不密实等原因会造成面板脱空现象。对于这类缺陷,坝体结构稳定存在较大隐患,面板又属于关键部位,不宜采用破坏性的检测方式,采用地质雷达可直观反应出堆石坝面板脱空位置的具体类型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缺陷检测 面板脱空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