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fluid modulus inversion to complex lithology reservoirs in deep-water areas
1
作者 Zhaoming Chen Huaxing Lyu +2 位作者 Zhongtao Zhang Yanhui Zhu Baojun Liu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153-161,共9页
It has been a challeng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eismic anomalies caused by complex lithology and hydrocarbon reservoirs using conventional fluid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leading to difficulties in accurately predicti... It has been a challeng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eismic anomalies caused by complex lithology and hydrocarbon reservoirs using conventional fluid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leading to difficulties in accurately predicting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ies and determining oil-water contacts in reservoirs.In this study,we built a petrophysical model tailored to the deep-water area of the Baiyun Sag in the eastern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seismic data and explor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ri-parameter direct inversion method in the fluid identification of complex lithology reservoirs,offering a more precis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techniques.Our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fluid modulus can successfully eliminate seismic amplitude anomalies caused by lithological variations.Furthermore,the seismic databased direct inversion for fluid modulus can remove the cumulative errors caused by indirect invers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porosity.We discovered that traditional methods using seismic amplitude anomalies were ineffective in detecting fluids,determining gas-water contacts,or delineating high-quality reservoirs.However,the fluid factor Kf,derived from solid-liquid decoupling,proved to be sensitiv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ies,distinguishing between high-quality and poor-quality gas zones.Our findings confirm the value of the fluid modulus in fluid identification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tri-parameter direct inversion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deep-water areas,reducing associated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identification Seismic fluid factor Solid-liquid decoupling deep-water area complex lithology reservoir
下载PDF
Migrated hybrid turbidite-contourite channel-lobe complex of the late Eocene Rovuma Basin, East Africa 被引量:4
2
作者 Yintao Lu Xiwu Luan +7 位作者 Boqing Shi Weimin Ran Fuliang Lü Xiujuan Wang Quanbin Cao Xiaoyong Xu Hui Sun Genshun Y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81-94,共14页
Analysis of 3 D seismic data and well log data from the Rovuma Basin in East Africa reveals the presence of a late Eocene channel-lobe complex on its slope.The first two channels,denoted as channel-1 and channel-2,are... Analysis of 3 D seismic data and well log data from the Rovuma Basin in East Africa reveals the presence of a late Eocene channel-lobe complex on its slope.The first two channels,denoted as channel-1 and channel-2,are initiated within a topographic low on the slope but come to a premature end when they are blocked by a topographic high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the basin.New channels migrate southeastward from channel-1 to channel-6 due to the region’s sufficient sediment supply and stripping caused by bottom currents.The primary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nnel complex include its initial paleo-topographic of seafloor,the property of gravity flows,the direction of the bottom current,and the stacking and expansion of its levees.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channel to lobe can also be clearly identified from seismic sections by its pond-shaped structure.At a certain point,thest systems record a transiton from erosive features to sedimentary features,and record a transition from a confined environment to an open environment.Channels and lobes can b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morphologies:thick slump-debris flows are partly developed under channel sand sheets,whereas these slump-debris flows are not very well developed in lobes.Well log responses also recor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annels and lobes.The interpreted shale volume throughout the main channel records a box-shaped curve,thereby implying that confined channel complexes record high energy currents and abundant sand supply,whereas the interpreted shale volume throughout the lobe records an upward-fining shape curve,thereby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a reduced-energy current in a relatively open environment.Within the Rovuma Basin of East Africa,the average width of the Rovuma shelf is less than 10 km,the width of the slope is only approximately 40 km,and the slope gradient is 2°–4°.Due to this steep slope gradient,the sand-rich top sheet within the channel also likely contributes to the straight feature of the channel system.It is currently unclear whether the bottom current has any effect on its sinuo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frica Rovuma Basin deep-water sediment channel-lobe complex
下载PDF
雷达主瓣反干扰研究进展及展望
3
作者 周长霖 王春阳 +1 位作者 陈赓 刘明杰 《信息对抗技术》 2024年第4期1-16,共16页
面临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雷达反干扰技术成为了雷达领域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雷达主瓣反干扰问题是研究的难点,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先概述了复杂电磁环境中雷达干扰与反干扰的机理,分析了主瓣干扰难以对抗的原因... 面临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雷达反干扰技术成为了雷达领域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雷达主瓣反干扰问题是研究的难点,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先概述了复杂电磁环境中雷达干扰与反干扰的机理,分析了主瓣干扰难以对抗的原因;而后,从干扰感知技术、多域反干扰技术、新体制阵列雷达反干扰技术和智能化雷达反干扰技术4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雷达主瓣反干扰技术研究进展;进而,结合目前的难题和现实的需求,对未来雷达主瓣反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电磁环境 主瓣干扰 新体制雷达 智能化雷达
下载PDF
海底扇规模优质储集体的分布模式与成因分析——以上新世—更新世孟加拉扇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龚承林 朱一杰 +5 位作者 邵大力 郭荣涛 戈道瑶 丁梁波 齐昆 马红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共17页
利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搜索刻画深水水道—朵叶复合体的沉积构成并揭示油气储集体的分布模式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PaleoScan全三维智能解释手段和三色(RGB)混相分频技术识别解剖了孟加拉扇上新统—更新统深水水道—... 利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搜索刻画深水水道—朵叶复合体的沉积构成并揭示油气储集体的分布模式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PaleoScan全三维智能解释手段和三色(RGB)混相分频技术识别解剖了孟加拉扇上新统—更新统深水水道—天然堤体系6种富砂沉积单元,包括补给水道、分支水道、似点坝、决口扇、漫溢扇和末端朵叶。研究认为:补给水道、决口扇、末端朵叶是潜在的规模且优质深水油气储集体类型;而漫溢扇、分支水道和似点坝分别是潜在的规模非优质、非优质非规模以及优质非规模深水油气储层类型。补给水道主要分布在水道—朵叶复合体的上游和中游;决口扇、漫溢扇、分支水道和似点坝主要发育在水道—朵叶复合体的中游;而分支水道和末端朵叶主要分布在水道—朵叶复合体的下游。漫溢扇向供源水道一侧楔状增厚,形成“砂盖泥”的格局;而决口扇向供源水道一侧楔状减薄直至尖灭形成“泥包砂”的格局,相应形成海底扇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朵叶复合体 海底扇 规模深水储集体 分布模式 岩性圈闭 孟加拉扇
下载PDF
基于复数域深度强化学习的多干扰场景雷达抗干扰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解烽 刘环宇 +2 位作者 胡锡坤 钟平 李君宝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0-1304,共15页
在现代电子战中,雷达面临的干扰环境比以前更加复杂,机载干扰机会根据突袭任务与突袭阶段的不同而改变其干扰方式。近年来,基于强化学习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在单一干扰对抗场景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复杂多干扰场景下的研究仍有不足。... 在现代电子战中,雷达面临的干扰环境比以前更加复杂,机载干扰机会根据突袭任务与突袭阶段的不同而改变其干扰方式。近年来,基于强化学习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在单一干扰对抗场景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复杂多干扰场景下的研究仍有不足。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域深度强化学习的多干扰场景雷达抗干扰方法以优化频率捷变雷达的抗干扰策略。首先,针对突袭任务的阶段性特点建立了噪声瞄准干扰、距离假目标欺骗干扰与密集假目标转发干扰3种干扰模型,并设计了3种干扰顺序策略来模拟实际干扰场景。其次,针对多干扰场景模型,构建了一种融合信干噪比与目标航迹完整性的强化学习奖励函数,并针对干扰信号的复数域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域深度强化学习的多干扰场景雷达抗干扰方法。最后,基于3种干扰顺序策略设计了雷达抗干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雷达面临的时序条件下复杂多干扰场景的主瓣干扰问题,与两种经典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相比该方法抗干扰决策性能大幅提高,平均决策时间降低至405.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数域 深度强化学习 主瓣干扰 序贯干扰 频率捷变雷达
下载PDF
Imaging misdiagnosis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significant hepatic atrophy after bilioenteric anastomosis: A case report
6
作者 Shao-Yong Liang Jian-Guo Lu Zong-Di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9期7234-7241,共8页
BACKGROUND The occurrence of long-term bilioenteric anastomotic stenosis can readily induce liver atrophy and hyperplasia,thereby causing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the anatomical and morp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live... BACKGROUND The occurrence of long-term bilioenteric anastomotic stenosis can readily induce liver atrophy and hyperplasia,thereby causing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the anatomical and morp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liver.This condition significantly hampers the accuracy of preoperative imaging diagnosis,while also exacerbating the complexity of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the likelihood of complications.CASE SUMMARY A 60-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presenting with recurring epigastric pain accompanied by a high fever.The patient had a history of cholecystectomy,although the surgical records were not accessible.Based on preoperative imaging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the initial diagnosi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intrahepatic calculi,abnormal right liver morphology,and acute cholangitis.However,during the surgical procedure,it was observed that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liver lobes exhibited evident atrophy and thinness.Additionally,there was a noticeable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the hepatic caudate lobe,and the original bilioenteric anastomosis was narrowed.The anastomosis underwent enlargement subsequent to hepatectomy.As a consequence of the presence of remaining stones in the caudate lobe,the second stage was effectively executed utilizing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 drainage.Following the puncture,three days elapsed before the drain tip inadvertently perforated the liver,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biliary panperitonitis,subsequently followed by pulmonary infection.The patient and her family strongly refused operation,and she died.CONCLUSION The hepatic atrophy-hypertrophy complex induces notable alterations in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thereby posing a substantial challenge in terms of imaging diagnosis and surgical procedures.Additionally,the long-term presence of hepatic fibrosis changes heightens the likelihood of co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puncture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lobe atrophy Acute cholangitis Hepatic atrophy-hypertrophy complex Hepatic calculus Case report
下载PDF
坳陷湖盆重力流水道-朵叶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吕奇奇 付金华 +4 位作者 罗顺社 李士祥 周新平 蒲宇新 闫红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3-1156,共14页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微古地貌环境中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在采用印模法对长7段沉积期古地貌形态进行恢复的基础上,精细刻画各微古地貌单元,并结合露头、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重力流沉积特征...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微古地貌环境中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在采用印模法对长7段沉积期古地貌形态进行恢复的基础上,精细刻画各微古地貌单元,并结合露头、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段沉积期古地貌形态为东北部宽缓、西南部陡窄的不对称坳陷形态,盆内主要发育古缓坡、古斜坡和古洼地3个次级古地貌单元,再进一步细分为凸起、沟槽、坡折带、湖底平原、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和湖底古隆8种微地貌单元;②长7段主要发育9种岩相类型、4种岩相垂向组合方式,依据岩相组成和岩相垂向组合,重力流沉积进一步细分为限制性水道、非限制性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朵叶体5种沉积微相类型;③古地貌对长7段沉积物源方向、沉积微相类型和空间展布、砂体成因类型及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坡折带 古地貌 水道-朵叶复合体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坳陷湖盆
下载PDF
额叶癫痫简单运动症状和复杂运动症状临床特点及癫痫传播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弨 胡文瀚 +5 位作者 王秀 赵宝田 郭志浩 张建国 马延山 张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简单运动症状和复杂运动症状的临床特点及癫痫症状学网络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局灶性皮...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简单运动症状和复杂运动症状的临床特点及癫痫症状学网络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首先进行症状学分组,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用PET-CT的定量化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学网络。结果最终纳入患者51例,男女比例为31∶20,平均年龄为(17.1±9.6)岁,平均病程为(10.0±7.7)年。不同症状学患者临床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简单运动组和复杂运动组的症状学网络有显著差异。在外侧面,简单运动组低代谢范围更加广泛,差异脑区出现于额上沟后段周围皮质、中央沟周围皮质以及上环岛沟后部。在内侧面,简单运动组低代谢范围更广,复杂运动组低代谢范围局限,后者更多累及前扣带回。两组患者低代谢均涉及基底节和脑干,且双侧受累。结论额叶癫痫的症状学网络不同;探索症状学网络,有利于设计颅内电极。额叶癫痫的皮层下网络以及双侧网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癫痫 症状学 简单运动症状 复杂运动症状
下载PDF
昆虫嗅觉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万新龙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8-698,共11页
昆虫的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组成,其中前脑含有高级感觉中枢,如蘑菇体和中央复合体,控制昆虫的学习、记忆和运动等高级神经活动;中脑包含触角叶,是嗅觉神经中心;而后脑则通常不发达,主要包括内分泌神经元和控制进食与消化的运动神经元... 昆虫的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组成,其中前脑含有高级感觉中枢,如蘑菇体和中央复合体,控制昆虫的学习、记忆和运动等高级神经活动;中脑包含触角叶,是嗅觉神经中心;而后脑则通常不发达,主要包括内分泌神经元和控制进食与消化的运动神经元。不同于其他物种,昆虫由于其特殊的生活习性,听觉和视觉系统相对退化,主要依赖嗅觉来捕食、交流和求偶,因此嗅觉系统尤其发达。本文综述了目前对昆虫的脑部主要神经结构和功能(中央复合体、蕈形体和触角叶结构)以及昆虫脑部结构遗传变异(性别异构,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昆虫以及昆虫与其他动物的脑部结构差异)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昆虫脑对信号的加工处理和识别机制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脑部结构 触角叶 中央复合体 蕈形体 信号处理 嗅觉编码 嗅觉变异
原文传递
隐形雷达LPI性能评估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羊彦 牛振喜 +1 位作者 惠帅帅 侯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4-289,共6页
实现雷达LPI性能的途径有:波形设计、能量管理、低旁瓣技术、频谱展宽、相干接收等多个方面。但是,要保证这些LPI技术在战时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规范化的评估体系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分析了雷达电子战对抗双方中雷达与ESM的博弈规律,并以ES... 实现雷达LPI性能的途径有:波形设计、能量管理、低旁瓣技术、频谱展宽、相干接收等多个方面。但是,要保证这些LPI技术在战时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规范化的评估体系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分析了雷达电子战对抗双方中雷达与ESM的博弈规律,并以ESM当前技术水平为依据,提出了针对隐身雷达LPI评估方法,旨在规范日趋复杂的电子环境中雷达抗截获/抗识别的技术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雷达 LPI ESM 性能评估 截获因子 复杂度因子
下载PDF
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波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兰锋 曹思远 王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7-251,159-160,共5页
本文基于地震尖脉冲的小波分解及其重构原理,提出一种基于部分尺度下信号重构理论的宽带子波构成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地震子波。基于复B样条小波,具体讨论四参数宽带B样条地震子波的构成,推导出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 本文基于地震尖脉冲的小波分解及其重构原理,提出一种基于部分尺度下信号重构理论的宽带子波构成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地震子波。基于复B样条小波,具体讨论四参数宽带B样条地震子波的构成,推导出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波的时间域和频率域的解析表达式。四参数宽带B样条地震子波不仅具有可直接调节旁瓣衰减的参数,而且还可以直接调节相位的个数,与相同主瓣等效频率的雷克子波和俞氏子波相比,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波旁瓣小,非零时间点的延续时间短。楔形模型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表明,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波的分辨率更高且参数选择更为灵活,可为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一个更方便、更灵活的地震理论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重构 B样条复小波 旁瓣 瞬时频率 宽带B样条子波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颞叶听觉诱发电位的复杂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瑛 孙喜蓉 +1 位作者 龚恒芬 金莹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颞叶听觉诱发电位复杂度。方法利用Lempel-Ziv复杂度算法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34例正常成人(对照组)的左前颞(F7)、右前颞(F8)、左中颞(T3)、右中颞(T4)、左后颞(T5)和右后颞(T6)共6个导联的...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颞叶听觉诱发电位复杂度。方法利用Lempel-Ziv复杂度算法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34例正常成人(对照组)的左前颞(F7)、右前颞(F8)、左中颞(T3)、右中颞(T4)、左后颞(T5)和右后颞(T6)共6个导联的听觉诱发电位进行复杂度测定。结果研究组T4、T5、T6的听觉诱发电位复杂度测度大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后颞叶左右半球复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中颞叶左右半球复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颞叶信息处理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听觉诱发电位 复杂度 颞叶
下载PDF
凸轮泵转子型线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善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79,共4页
阐述了凸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转子型线的设计要求,应用复极矢量函数建立了转子理论型线和实际型线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凸轮泵的理论排量、容积利用系数等特性.利用Matlab编制了凸轮泵的理论排量、容... 阐述了凸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转子型线的设计要求,应用复极矢量函数建立了转子理论型线和实际型线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凸轮泵的理论排量、容积利用系数等特性.利用Matlab编制了凸轮泵的理论排量、容积利用系数的计算和转子型线的绘制程序,并给出了设计实例.得出了转子的设计参数对转子型线和容积利用系数的影响.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泵 转子型线 理论排量 容积利用系数 复极矢量函数
下载PDF
89次额叶癫痫发作期Video-EEG监测报告
14
作者 伍国锋 肖维 周漓 《贵州科学》 2001年第2期66-70,共5页
利用ZN80 0 0型Video EEG监测系统对 1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 ,旨在探讨额叶癫痫发作时的行为表现及脑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额叶癫痫发作以运动症状为主 ,常于夜间发作 ,发作频繁而短暂。发作期EEG为额区癫痫样放电亦可... 利用ZN80 0 0型Video EEG监测系统对 1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 ,旨在探讨额叶癫痫发作时的行为表现及脑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额叶癫痫发作以运动症状为主 ,常于夜间发作 ,发作频繁而短暂。发作期EEG为额区癫痫样放电亦可为高幅慢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癫痫 复杂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 Video-EEG监测 行为表现 脑电变化
下载PDF
人颞叶内侧癫痫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Syntrophin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璇 孙振荣 +6 位作者 吴敏 师忠芳 闫旭 徐立新 董丽萍 杨少华 袁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观察人颞叶内侧癫痫(MTLE)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syntrophin的表达变化。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17例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海马组织,依据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为MTLE组1... 目的观察人颞叶内侧癫痫(MTLE)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syntrophin的表达变化。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17例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海马组织,依据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为MTLE组13例和非MTLE组4例。免疫荧光双重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syntrophin的表达。结果 MTLE组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神经元明显减少。syntrophin在星形胶质细胞膜及足突处表达。与非MTLE组相比,MTLE组syntrophin在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处分布减少,在其他部位分布增加。图像分析显示,与非MTLE组相比,MTLE组syntrophin蛋白量显著增多(t=5.421,P<0.001)。结论海马组织syntrophin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分布及其整体表达变化可能与MTLE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内侧癫痫 海马 星形胶质细胞 SYNTROPHIN 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层序叠加样式与海底扇内部构型 被引量:11
16
作者 钟泽红 张迎朝 +5 位作者 何小胡 徐涛 任建业 刘小燕 凌涛 韩光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9,共9页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落实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的整体轮廓,并精细划分出黄流组一段6个四级层序,其中SQHL11—SQHL13层序(低位域)是东方区海底扇复合体的主要发育层位。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分析的基础上落实了多期次海...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落实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的整体轮廓,并精细划分出黄流组一段6个四级层序,其中SQHL11—SQHL13层序(低位域)是东方区海底扇复合体的主要发育层位。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分析的基础上落实了多期次海底扇朵叶的分布,时间间隔相当于五级层序的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可归结为简单扇体、复合扇体和单水道。简单扇体在本区鲜见,以东方29-1区扇朵叶为典型;复合扇体是多个简单扇砂体相互切割及叠置或弯曲水道长时间发育时产生的复杂形式,难以进一步细化,是本区的常见类型;单水道指独立存在的孤立水道。研究表明本区海底扇简单扇体及复合扇体的主要沉积单元是主水道和分支水道微相。东方区海底扇的复杂内部构型与区域构造诱导、物源及构造转换带发育等因素相关。莺歌海盆地T31层序界面形成前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区域构造事件,导致了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同时,东方区西部的莺西斜坡带处于构造转换带部位,使得越南中部的蓝江物源通过昆嵩隆起以盆地短轴方向进入东方区形成大面积三角洲及三角洲前方的大型海底扇,并形成类型多样化的砂体构成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海底扇 简单扇体 复合扇体 单水道 构造转换带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西非深水沉积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蔡露露 王雅宁 +5 位作者 王颖 董朔朋 朱石磊 廖计华 赵钊 薛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31-142,共12页
深水沉积储层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目标,西非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占全球深水油气总资源量的14%。根据深水沉积所处位置、沉积相带、沉积物组合及平面展布特征等差异,将深水沉积类型分为水道(单支水道、复合水道)、朵叶(单期朵叶... 深水沉积储层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目标,西非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占全球深水油气总资源量的14%。根据深水沉积所处位置、沉积相带、沉积物组合及平面展布特征等差异,将深水沉积类型分为水道(单支水道、复合水道)、朵叶(单期朵叶、叠合朵叶)、天然堤(近端天然堤、远端天然堤)和深海泥。通过对不同类型深水沉积的岩相、测井相、地震相和沉积相进行分析,以深水沉积模式为指导,结合物源供给和运输通道等因素的影响,阐明了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储层类型及分布。综合研究表明,复合水道浊积砂和叠合朵叶席状砂是深水沉积的主要储层,储层物性良好;近端天然堤席状砂是较好的储集体;单支水道和远端天然堤受到砂体规模和厚度的限制,储层性能一般。在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勘探中,首选低缓构造背景下的叠合朵叶席状砂体,其次是寻找高陡构造背景下的叠合朵叶席状砂体,最后是寻找低缓构造背景下的复合水道浊积砂体。在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深水勘探中,以寻找复合水道浊积砂体为主,其次为叠合朵叶席状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 深水沉积 复合水道 叠合朵叶
下载PDF
深水复合朵体内部沉积结构及其叠置模式——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段瑞凯 张旭 +3 位作者 郭富欣 陈国宁 胡光义 邹婧芸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通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的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单元构成、沉积微相、沉积演化及储层叠置模式进行了解剖,揭示了深水复合朵体内部的沉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深水复合朵体由4期单一朵... 通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的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单元构成、沉积微相、沉积演化及储层叠置模式进行了解剖,揭示了深水复合朵体内部的沉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深水复合朵体由4期单一朵叶及3条分支水道组成,单一朵叶和分支水道交互作用,控制了深水复合朵体沉积演化;分支水道走向控制单一朵叶平面展布,单一朵叶生长影响分支水道的侧向迁移。②研究区深水复合朵体沉积微相可划分为朵叶主体、朵叶边缘、沉积性水道、侵蚀性水道和半远洋泥等5种类型。③根据各微相的空间接触关系,研究区深水复合朵体内部沉积结构可划分为边缘-边缘叠置、主体-主体叠置、上主体-下边缘叠置和上边缘-下主体叠置等4种模式,不同叠置模式的储层品质及连通性不同;分支水道对下伏朵体形成侵蚀改造,影响侧向连通性,影响程度取决于水道充填性质。该研究成果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的生产制度优化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并取得了良好应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复合朵体 单一朵叶 分支水道 沉积结构 叠置模式 中新统D油组 Akpo油田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下载PDF
基于主控因素分析的河控三角洲形态定量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威 邱春光 +4 位作者 贾屾 詹鑫 闫静怡 纪友亮 吴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共14页
针对不同因素控制下河控三角洲形态对其生长过程的响应缺乏系统的定量研究。基于分形几何和控制变量的思路,利用构型尺度沉积正演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河控三角洲主体和河坝复合体朵叶的形态类型和特征,明确沉积物供给速率、沉积物组分和... 针对不同因素控制下河控三角洲形态对其生长过程的响应缺乏系统的定量研究。基于分形几何和控制变量的思路,利用构型尺度沉积正演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河控三角洲主体和河坝复合体朵叶的形态类型和特征,明确沉积物供给速率、沉积物组分和盆地水深对形态的控制作用,建立形态特征值与生长过程主控因素之间的定量表征模型。结果表明,三角洲主体和河坝复合体朵叶的形态可以由初始河口主分流河道间夹角、节点间距、单一河口或节点处河坝复合体数量、主分流河道数量和主分流河道比例进行表征。随着河流流量增大且沉积物浓度较小时,三角洲主体由分支间湾型向河网砂坝型转化;随着沉积物流量增加或沉积物粒度减小,三角洲主体向分支间湾型转化且收敛性减弱,河坝复合体朵叶由多水道复合指状朵叶向少水道复合指状朵叶转化;随着盆地水深增加,三角洲主体趋于单一的主分流河道椭圆状河坝复合体朵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坝复合体朵叶 长期活动河道 短期活动河道 前缘决口水道 平原决口水道
下载PDF
东非鲁武马盆地渐新统富砂深水朵体复合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辉 刘少治 +2 位作者 吕福亮 范国章 左国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4-1165,共12页
近年来的天然气发现证实地处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的鲁武马盆地渐新统朵体复合体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朵体复合体具有粗粒、巨厚、宽厚比低、向单侧偏转的特征,明显异于常规席状砂。利用油气勘探过程中获得的岩芯、测井及... 近年来的天然气发现证实地处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的鲁武马盆地渐新统朵体复合体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朵体复合体具有粗粒、巨厚、宽厚比低、向单侧偏转的特征,明显异于常规席状砂。利用油气勘探过程中获得的岩芯、测井及地震信息,分析深水沉积朵体复合体不同级别的岩性特征、电性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借助地震剖面解剖和沿层相干切片识别了不同级别的朵体复合体内部组成,分析朵体复合体的沉积过程,同时探讨了影响朵体复合体沉积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鲁武马盆地渐新统朵体复合体具有"无根"的外部形态及复杂的地震内部反射结构,可以分为朵体复合体、朵体、朵体单元及层-层组等四个级别。朵体复合体形成于块体搬运沉积之后和水道复合体沉积之前,为下降期体系域晚期的产物,推测海平面变化速率影响朵体复合体储层垂向分布,基准面下降速率越大,单层砂岩厚度越大,两者呈现出正相关的特征。朵体复合体沉积经历了多期朵体的沉积过程:早期填平补齐的限制性沉积,中期多期侧向迁移的非限制性沉积,以及末期边部高弯曲迁移的富泥水道沉积;从补给水道口向朵体复合体远端,伴随浊流强度逐渐衰减,携带粗粒物质的能力逐渐降低,近端及主体部位厚度大,砂泥比高,边缘及远端沉积厚度减薄,砂泥比降低;主体部位的砂泥比是补给水道口及较远端的2~3倍;陆架形态、地形坡度及与基准面之间的关系影响朵体复合体的沉积位置、外部形态及迁移方式:"窄陆架、陡陆坡"促使粗粒、富砂的朵体复合体近源堆积;地形坡度与基准面一致时浊流在陆坡区的"过路不留",导致朵体复合体形成"无根"的外部形态;沿陆坡走向的坡度变化导致朵体的侧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 鲁武马盆地 渐新统 朵体复合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