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a surgical prognostic model for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logical abnormality 被引量:4
1
作者 Jie Wang Shuai Guo +2 位作者 Xuan Cai Jia-Wei Xu Hao-Peng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13-720,共8页
Some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logical abnormality, but no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g... Some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logical abnormality, but no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gnostic model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logical abnormality.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cluded 43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logical abnormality. Seven potential factors were assessed: age, sex, external force strength causing damage, duration of disease, degree of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and physiological cervical curvature. A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multipl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by concordant profiling and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Bootstrapping was used for internal validation. The prognostic model was as follows: logit(P) =-25.4545 + 21.2576 VALUE + 1.2160SCORE-3.4224 TIME, where VALUE refers to the Pavlov ratio indicating the extent of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SCORE refers to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0–17)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IME refers to the disease duration(from injury to operation).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for all patients was 0.8941(95% confidence interval, 0.7930–0.9952). Three factors assessed in the predictive model were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outcomes: a great extent of cervical stenosis, a poor preoperative neurological status, and a long disease duration. These three factors could worsen patient outcomes. Moreover, the disease prognosis was considered good when logit(P) ≥-2.5105. Overall, the model displayed a certain clinical value.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Biomedical Ethics Committee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approval number: 2018063) on May 8, 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URGICAL prognostic model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retrospective study MULTIPL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bootstrapping internal validation MULTIPLE imputations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duration of disease Pavlov ratio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血清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卜献忠 卜保献 +5 位作者 许伟 李智斐 杨汉立 王微微 周劲衍 钟远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4-1711,共8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是脊髓型颈椎病各种中医证型中的主要证型。然而,用于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早期诊断蛋白组学标志物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血清蛋白组...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是脊髓型颈椎病各种中医证型中的主要证型。然而,用于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早期诊断蛋白组学标志物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血清蛋白组学差异质,寻找并鉴定两者之间的潜在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采集气虚血瘀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验组)血清9例、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对照组)血清9例,选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T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以此寻找并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与结论:①TMT技术共筛选出有意义差异蛋白1027种,最终鉴定出显著性差异蛋白89种(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α-肌动蛋白4、α-肌动蛋白1、细胞分裂控制蛋白42同系物、整合素连接蛋白激酶、Β-肌动蛋白等45种蛋白表达上调;纤维连接蛋白、纤维蛋白原γ链、纤维蛋白原α链、纤维蛋白原β链等44种蛋白表达下调;②基于GO富集分析,这些差异蛋白参与了信号受体结合、激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整合素结合、肌动蛋白丝结合等分子功能;③KEGG通路分析,筛选20条主要共同差异信号/代谢通路,分别为粘着斑、紧密连接、Rap1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等信号通路;④PPI分析表明,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之间的共同差异蛋白中ILK,FGA,FGB,FGG,FN1,CDC42,ACTN1,ACTN4,ACTB等位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节点,且与骨生成与破坏系统、神经系统、凝血系统、细胞炎症等系统关系密切;⑤结论:采用TMT联合LC-MS/MS技术成功筛选出了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之间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明确了ILK、FN1、CDC42、ACTN4是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特异性标志物,为进一步阐明其转化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脊髓型颈椎病 蛋白组学 TMT技术 差异蛋白 血清特异性标志物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人群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3
作者 卜献忠 钟远鸣 +5 位作者 卜保献 李记天 汪利合 李慧英 杨汉立 许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432-5439,共8页
背景:正常健康人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之间的血清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寻找并鉴定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采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血清9例、健康正常人... 背景:正常健康人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之间的血清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寻找并鉴定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采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血清9例、健康正常人群血清8例,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串联质谱标签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筛选2组人群血清的差异蛋白及鉴定,使用Western Blot法对肌球蛋白轻链3(MYL3)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1)串联质谱标签技术:共鉴定出61个差异蛋白(P <0.05),其中与健康正常人群组比,补体成分C1q受体、载脂蛋白A4、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8等14种差异蛋白明显上调,而肌球蛋白轻链3、线粒体翻译延伸因子、核仁磷酸蛋白1等47种差异蛋白明显下调;(2)基因富集分析: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染色体组织、线粒体膜组织、肌肉系统过程的调节等分子功能;(3)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健康正常人群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之间的共同差异蛋白中补体C1q受体、载脂蛋白A4、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8、肌球蛋白轻链3、线粒体翻译延伸因子、核仁磷酸蛋白1等38种位于功能网络节点,且与颈椎骨能量代谢、骨细胞产生、破骨细胞的形成等系统关系密切;(4)运用Western Blot法对主要差异蛋白肌球蛋白轻链3进行验证:其验证结果与蛋白组学结果相一致;(5)结论:通过绝对定量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发现健康正常人群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之间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并初步推测肌球蛋白轻链3可能是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气虚血瘀证 串联质谱标签 血清蛋白标志物 蛋白组学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间盘突出 挥鞭样损伤 颈椎椎管狭窄
原文传递
快速进展性脊髓型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向治成 郭晓鹏 +6 位作者 岑毕文 张洋 陈瑞 沈天宇 祝昊 尚晖 冯梦媛 《骨科》 CAS 2023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进展性脊髓型颈椎病(rp⁃CSM)的危险因素及其颈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98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的恶化时间和严重程度分为rp⁃CSM组和慢性脊髓型颈椎病(c... 目的探讨快速进展性脊髓型颈椎病(rp⁃CSM)的危险因素及其颈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98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的恶化时间和严重程度分为rp⁃CSM组和慢性脊髓型颈椎病(c⁃CSM)组。所有病人均行前路手术,并进行18个月的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病、是否先天性椎管狭窄以及MRI T2髓内高信号,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JOA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情况,将有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rp⁃CSM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病人中有32例(32.7%)诊断为rp⁃CSM。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病程、糖尿病、先天性椎管狭窄、MRI T2髓内高信号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4.340,95%CI:1.462~12.883,P=0.008)、先天性椎管狭窄(OR=5.714,95%CI:1.455~22.442,P=0.013)以及MRI T2髓内高信号(OR=3.390,95%CI:1.019~11.278,P=0.047)是rp⁃CSM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18个月,两组的ASIA分级、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p⁃CSM组的JOA改善率显著高于c⁃CSM组(68.70%±10.87%vs.41.61%±20.02%),rp⁃CSM组在颈前路减压手术后表现出良好的神经恢复效率。结论合并糖尿病、MRI T2髓内高信号和先天性椎管狭窄是rp⁃C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rp⁃CSM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减压手术获得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的可逆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快速进展 危险因素 颈椎前路手术 糖尿病 MRI 先天性椎管狭窄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疗效
6
作者 王金炉 梅伟 +3 位作者 王祥善 张华 殷铁林 石海龙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7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复发率、优良率。结果: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总复发率为4.17%,治疗的优良率为95.83%。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患者VAS评分均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与术后1年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患者JOA评分均升高,ODI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JOA评分升高,ODI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患者JOA评分升高,ODI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术后3年、术后4年与术后1年相比,患者JOA评分升高,ODI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颈椎及四肢麻木疼痛无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出现轴性疼痛及C5神经根麻痹可能性较大,但整体而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并发症经过积极、合适的方案处理,大多都不影响最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颈椎后路单开门 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evelopmental cervical stenosis on dural sac space 被引量:4
7
作者 Tang Yanchao Yu Miao Liu Zhongjun Sun Yu Liu Xiaog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857-3861,共5页
关键词 储存空间 颈椎病 狭窄 硬膜 育性 磁共振图像 临床意义 巴甫洛夫
原文传递
颈腰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沛桢 刘汝专 +3 位作者 班正涛 周华亮 陈曹华 马潍珩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6期76-79,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临床上颈腰综合征发病人群日渐增加,典型的颈腰综合征常同时伴有颈椎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但其临床表现常并非典型,且症状复杂,目前仍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也存在较大争议,导致误诊漏诊时...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临床上颈腰综合征发病人群日渐增加,典型的颈腰综合征常同时伴有颈椎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但其临床表现常并非典型,且症状复杂,目前仍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也存在较大争议,导致误诊漏诊时有发生,疗效欠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诊断和治疗颈腰综合征仍是脊柱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通过参考既往大量文献、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现就颈腰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以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腰综合征 椎管狭窄 颈椎 腰椎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无症状性颈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
9
作者 郭仁艺 陈悄悄 +2 位作者 张敬 林丁 田珺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75-978,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无症状性颈椎管狭窄症(asymptomatic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ASCSS)的患病率和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MRI诊断为LSS的2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无症状性颈椎管狭窄症(asymptomatic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ASCSS)的患病率和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MRI诊断为LSS的2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和颈椎T2加权MRI检查,评估患者的马尾神经冗余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CSA)、小关节角(facet-joint angle,FJ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颈椎管率(torg-pavlov ratio,TPR)、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LSTV)等资料,观察ASCSS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观察颈椎管狭窄指数(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index,CSI)和腰椎管狭窄指数(lumbar spinal stenosis index,LSI)的相关性。结果233例LSS患者有93例诊断为ASCSS,占39.91%。ASCSS和非ASCSS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LSS节段、FJA、LSTV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SS患者症状时间、RNR占比、LLA、PI均高于非ASCSS患者,DCSA低于非ASCS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SS患者C_(3)~C_(6)节段TPR低于非ASCSS患者,两组患者C 7节段T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SS患者C_(3)~C_(7)节段测量矢状径均低于非ASCSS患者,两组患者C 7节段测量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LA≥37°、DCSA<83.4 mm 2是ASCSS的风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SI和LSI存在显著正相关(r=0.530,P<0.001)。结论LSS患者出现LLA增大和DCSA降低者,应进行颈椎MRI检查,以排除颈椎病变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颈椎管狭窄症 颈腰综合征 患病率 预测因素
下载PDF
3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黄长智 林久灶 +6 位作者 黄兆曦 魏林文 黄聿峰 周长嵩 陈挺霖 吴迪 林泉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3种固定方式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手术患者按固定方式分为三组:A组微型钢板固定11例,B组带线锚钉固定15例,C组普通螺钉固定18例,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3种固定方式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手术患者按固定方式分为三组:A组微型钢板固定11例,B组带线锚钉固定15例,C组普通螺钉固定18例,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JOA评分、颈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率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术后3年时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费用均显著多于B、C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C组(P<0.001);B组的治疗费用显著多于C组(P<0.001)。术后3年,A组JOA评分、颈椎管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B、C组(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A组颈椎ROM和CCI均显著大于B、C组(P<0.001),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A组术后发热1例,B组术后脑脊液漏2例,C组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术后C5神经根麻痹1例。结论3种固定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其中普通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微型钢板固定更牢固、疗效更佳,但操作费时、创伤大、费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医骨伤科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智颖 陈明良 《河南中医》 2023年第3期468-474,共7页
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腕管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足、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查阅文献及结合临床实践发现,补阳还五汤的剂量及药味变... 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腕管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足、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查阅文献及结合临床实践发现,补阳还五汤的剂量及药味变化频次较多,究其原因可能有:(1)目前临床证型与古书记载时有变化,单用原方而不加减变化可能影响疗效;(2)部分医家经验随证临床加减,可通过对当代中医大家临床经验总结,进行系统归纳学习;(3)当今药材质量不如从前,按原方记载之含量可能达不到理想治疗效果,这也提示在临床治疗中,不可拘泥于古书记载,要根据临床情况加减变化药物及药量。目前,本方虽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在用药过程中仍需谨慎,对于大剂量黄芪的使用需警惕肝肾功能的损害。本方临床疗效甚佳,但在治疗如腰椎椎管狭窄症等疾病时,仍然缺乏作用机制的研究,后续研究可针对作用机制展开重点实验,为进一步临床使用提供切实有效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中医骨伤科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腕管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 糖尿病足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11
12
作者 康辉 贾连顺 +5 位作者 顾晓民 方家虎 史国栋 周许辉 史建刚 陈雄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始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椎管矢状径,计算Pavlov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始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椎管矢状径,计算Pavlov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DSS组)和不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NDSS组)。根据CT分别测量两组骨化灶最大厚度,计算椎管矢状径残存率。其中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72例,按JOA标准评分判断术后改善率。[结果]DSS组53例,NDSS组23例;NDSS组骨化灶最大厚度比DSS组大,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时两组椎管矢状径残存率有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JOA评分有差别,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程的重要病理基础,创伤是诱发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后路减压术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发育性椎管狭窄 创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4
13
作者 孙宇 潘胜发 +4 位作者 张凤山 李迈 王少波 张立 熊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脊髓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存在脊髓前后受压同时前方压迫明显(MRI上椎管侵占率≥50%)的132例CSM患者分为三组:A组(53例),一期后... 目的:探讨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脊髓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存在脊髓前后受压同时前方压迫明显(MRI上椎管侵占率≥50%)的132例CSM患者分为三组:A组(53例),一期后路椎管成形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B组(48例),后路椎管成形术;C组(31例),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平均随访27个月,比较和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近期(1年内)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A组在术后3个月和1年时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5.75%和84.51%,明显高于B组(61.41%和70.3%)和C组(66.49%和72.45%)同期改善率(P<0.05)。术后半年时A、B、C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1.25%和80.65%。B组有2例、C组有1例因症状改善不满意或复发分别于1年后再次手术。各组之间疗效差异与患者年龄、病程及术前病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脊髓前、后受压而前方局部压迫特别明显的CSM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更加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 手术 巨大椎间盘突出 骨赘 脊髓型颈椎病
原文传递
“比值法”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 被引量:25
14
作者 党耕町 王超 +2 位作者 陈仲强 刘忠军 王志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46-149,共4页
通过一组411例正常人颈椎X线侧位片的测量,得出了颈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经比值的正常值,并通过与12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X线片的对比分析,论证了矢状径比值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诊断
原文传递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顾勇杰 胡勇 +2 位作者 马维虎 徐荣明 赵红勇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9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5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5±35.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0±75.1)ml。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3±3.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3±1.1;术后6个月为14.7±2.1(t=4.12,P<0.05),JOA改善率为(64.5±10.2)%。术后随访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9.0±1.5)mm,术后6个月为(14.3±2.0)mm(t=7.61,P<0.05),椎管扩大率为(67.6±11.8)%。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清 钟德君 +3 位作者 王高举 王松 兰永树 韩福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9-665,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分,平均6.6分。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和MRI检查,根据脊髓损伤特点和影像学表现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期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记录术中颈椎周围软组织及骨韧带损伤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MRI显示颈脊髓信号异常37例41个部位;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APLLD)损伤信号28例35处;颈椎后方软组织(EBCT)损伤信号11例;椎前间隙软组织(EBC)损伤信号14例,硬膜囊前间隙(EH)损伤信号12例。术中见EBCT损伤18例20处,EBC损伤20例23处,APLLD损伤34例44处,椎间有不稳定而无APLLD损伤7例10处。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的37例中单节段者33例(89.2%),双节段者4例(10.8%);APLLD信号异常的28例中单节段21例(75.0%),双节段7例(25.0%)。术中发现APLLD损伤的34患者中25例(73.5%)为单一节段平面脊髓损伤和椎间盘及韧带损伤,8患者(23.5%)为双节段,1例(3.0%)为三节段;C3~C4节段平面APLLD损伤为该类患者常见损伤部位(20例,占58.8%)。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早期发生并发症14例23例次。33例随访5个月~6年,平均2.2年,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23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6~17分,平均13.8分。结论:MRI显示单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前后纵韧带损伤以及颈椎不稳定是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同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脊髓损伤 椎间盘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原文传递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8
17
作者 汪雷 李涛 +6 位作者 宋跃明 刘浩 裴福兴 刘立岷 龚全 孔清泉 曾建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81岁,平均65.2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9例,4个节段狭窄15例,5个节段狭窄6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术后3d、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5±20min,术中出血量为215±75m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出现C5神经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9~20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7±0.8分,术后6个月为15.2±1.1分,改善率为(75±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3d、6个月时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0.8mm,术后3d、6个月均为15.9±1.2mm,椎管扩大率为(71.8±11.0)%。术后6个月时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Centerpiece钛板 内固定 疗效
原文传递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手术入路的选择 被引量:17
18
作者 藏磊 刘忠军 +1 位作者 党耕町 刘晓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时的治疗策略及手术入路选择,为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2002年7月~2003年12月间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经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病例,经分析后再次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并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时的治疗策略及手术入路选择,为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2002年7月~2003年12月间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经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病例,经分析后再次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并观察其近期疗效;同时随机抽取1985年4月~1992年5月间病情相似而行后路减压的一组病例进行远期疗效随访,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经前路减压术后脊髓功能(JOA)改善率仅为11.7%,但经后路者为70.3%;而前者经后路减压再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可提高至52.8%。[结论]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病例经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对上述病例行后路减压再手术治疗后,仍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而最初便经后路减压治疗的此类患者则可取得较显著的远期疗效,提示经后路多节段减压可一期有效地扩大颈椎椎管,从而提高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狭窄 后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颈椎病外科治疗的回顾 被引量:29
19
作者 孙宇 刘忠军 党耕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7-629,共3页
为进一步阐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外科治疗的原理和适应证 ,回顾分析 195 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各型颈椎病 5 198例。对有关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认为 :... 为进一步阐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外科治疗的原理和适应证 ,回顾分析 195 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各型颈椎病 5 198例。对有关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认为 :(1)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多数采取保守治疗 ,而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目标不在于清除压迫神经、血管的骨刺或椎间盘 ,而在于消除该部位因不稳定造成的创伤性炎症。 (2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颈椎侧位X线平片上 ,C3~C6任何一节椎管中矢状径与椎体中矢状径的比值小于或等于 75 %即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3)颈椎病的发病是神经、血管的压迫与相应节段的不稳定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 )多节段脊髓受压者 ,宜采用后路椎管扩大术。脊髓单节段或二个节段受压而无椎管狭窄者、颈椎后凸畸形或有明显不稳定者 ,应当采用前路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外科学 椎管狭窄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颈椎后路一次性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廷宝 范清宇 +3 位作者 唐农轩 刘晓平 周银 怀居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突出一次性后路减压和髓核摘除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经颈椎后路摘除椎间盘 38例。局麻、俯卧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 ,以病变间隙为中心 ,纵行切开硬脊膜 ,根据需要切断病变...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突出一次性后路减压和髓核摘除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经颈椎后路摘除椎间盘 38例。局麻、俯卧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 ,以病变间隙为中心 ,纵行切开硬脊膜 ,根据需要切断病变侧 2~ 3条齿状韧带 ,将脊髓轻轻向中线牵拉 ,摘除突出的髓核。结果 :38例中 35例获得平均 3年 2个月 (6个月~ 7年 10个月 )的随访 ,优 2 1例 ,良 11例 ,有效 3例 ,避免前、后路 2次手术 ,效果满意 ,但应选择好手术适应证 ,手术操作时应注意对脊髓和神经根的牵拉以及对齿状韧带与神经根的辨认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管狭窄 椎间盘摘除 颈椎后路 手术方法 一次性后路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