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 misdiagnosed and inappropriately treated as acute fatty liver in pregnancy: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
作者 Yan Jia Xi-Wen Zhang +2 位作者 Yi-Shi Wu Qing-Yu Wang Shu-Li Y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35期12996-13005,共10页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port the rare case of a pregnant woman with 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CD)misdiagnosed as acute fatty liver.She was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acute fatty li...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port the rare case of a pregnant woman with 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CD)misdiagnosed as acute fatty liver.She was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acute fatty liver but achieved good clinical results.CASE SUMMARY A 30-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39(6/7)wk of menopause and 6 h of irregular abdominal pain and attended our hospital.Emergency surgery was performed due to fetal distress.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followed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acute fatty liver.DNA sequenc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pregnant woman and her pedigree.Coagulation values of the patient on admission were prothrombin time 33.7 s,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60.4 s,thrombin time 45.2 s,and fibrinogen 0.60 g/L.DNA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oman carried a pathogenic heterozygous variation of the fibrinogen alpha chain gene(FGA),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reditary fibrinogen abnormality,and the mutation site was located in p.R350H.After a follow-up period of 12 mo,the mother and her newborn had a good prognosis without bleeding or thrombosis.CONCLUSION Pregnant women with CD may have atypical symptoms,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misdiagnosis.In addition,treatment can be attemp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acute fatty liver management.This rare pregnant patient with CD was caused by a novel FGA(p.R350H)gene m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mutation FIBRINOGEN 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 PREGNANCY Case report
下载PDF
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 Presented with Massive Hematomas Formed after Hysterectomy
2
作者 Kenji Niwa Kentaro Nagata +5 位作者 Takefumi Nakagami Ryuichiro Shimaoka Kentaro Niwa Motoki Takenaka Takuji Tanaka Nobuo Okumura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1年第4期108-116,共9页
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 (CD) is a qualitative congenital fibrinogen (Fbg)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normal antigen levels of dysfunctional Fbg. A 41-year-old Japanese woman visited the emergent room of our hospit... 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 (CD) is a qualitative congenital fibrinogen (Fbg)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normal antigen levels of dysfunctional Fbg. A 41-year-old Japanese woman visited the emergent room of our hospital due to acute and severe abdominal pain. Catheterization of the full bladder released her abdominal p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a huge pelvic mass, suggesting an intra-mural giant myoma. Before the removal operation of myoma, screening tests showed no abnormalities, including prothrombin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However, Fbg level was not determined. The patient wanted to receive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and an abdominal hysterectomy was performed as usual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00 g (ml). However, we found subcutaneous and pelvic hematomas, although active bleeding was not recognized on an emergent computed tomography examination. At that time, we noticed a low level of plasma Fbg (47 mg/dl). We performed a re-laparotomy to remove hematomas. All ligated blood vessels were re-ligated, and oozing points were vaporized. Around the re-operation, six units of fresh frozen plasma and twelve units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were transfused. The clinical course after the 2<sup>nd</sup> operation was uneventful except for the low level of Fbg. An additional study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the Fbg activity and antigen was dissociated, and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CD with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gamma;</span>275 Arg to His (CGC to CAC) m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ibrinogenemia ASYMPTOMATIC Major Bleeding Event γ275 Arg to His Mutation
下载PDF
1例由p.Arg35Cys引起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研究
3
作者 唐勇 张福勇 +3 位作者 蒋燕珍 吴崇荣 代洪飞 杨红海 《右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分析武鸣壮族地区1例FGA基因杂合突变引起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家系三代5人进行外周血采集,使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FIB、TT等凝血项目,FIB采用PT演算法和Clauss法检测;采用... 目的分析武鸣壮族地区1例FGA基因杂合突变引起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家系三代5人进行外周血采集,使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FIB、TT等凝血项目,FIB采用PT演算法和Clauss法检测;采用DETA抗凝管收集全血,通过NGS筛选,用Sanger测序验证FGA、FGB、FGG基因编码区突变。结果先证者及其父亲表现出FIB-Clauss法水平降低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而其妹妹和两个女儿均正常。高通量基因测序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检测到FGA c.103C>T杂合错义突变,而先证者的妹妹和两个女儿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导致该家系成员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机制是FGA c.103C>T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第35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p.Arg35Cys),从而导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家系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下载PDF
Hypodysfibrinogenemia in a young patient withrecurrent strokes
4
作者 Daniele Orsucci Stefania Salvetti +3 位作者 Marco Margelli Michele Puglioli Marco Vista Monica Mazzoni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inflammation》 2018年第3期1-4,共4页
Stroke is a complex disease, but in some instances is the direct result of a monogenic disease. Here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44-year-old Italian man who experienced recurrent transitory ischemic attacks and strokes. H... Stroke is a complex disease, but in some instances is the direct result of a monogenic disease. Here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44-year-old Italian man who experienced recurrent transitory ischemic attacks and strokes. He also had right fetal-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He was diagnosed with congenital hypodysfibrinogenemia due to a mutation leading to a truncated fibrinogen gamma chain.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tter elucidate the links between fibrinogen dysfunction and stroke. Hypodysfibrinogenemia should be included among the monogenic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Phys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is condition, which may be detectable on routine ass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GULATION dysfibrinogenemia FIBRINOGEN GENETICS ISCHEMIC stroke MONOGENIC
原文传递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调查及输血
5
作者 廖湘成 张珊珊 +7 位作者 阳子骥 朱春丽 黄惠妮 罗瑞献 李思娜 谢慧琼 黎海澜 莫柱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9-1474,共6页
目的:对1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并分析其出血与血栓风险及输血策略。方法: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PT演... 目的:对1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并分析其出血与血栓风险及输血策略。方法: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PT演算法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血栓弹力图分析。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用PCR法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寻找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的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凝血酶时间轻度延长,纤维蛋白原活性水平降低(Clauss法);先证者姑姑、儿子和女儿的纤维蛋白原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血栓弹力图结果提示,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先证者儿子除外)的纤维蛋白原功能基本正常;基因分析结果发现,先证者及其子女、姑姑FGA基因2号外显子均存在6233位G/A(p.AαArg35His)杂合突变,此外家系中还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分别是FGA基因g.9308A/G(p.AαThr331Ala)多态性和FGB基因g.12628G/A(p.BβArg478Iys)多态性;患者产前2 h输注10单位冷沉淀预防出血,生产过程及产后无明显出血。结论:FGA基因6233位G/A(p.AαArg35His)杂合突变是该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致病的生物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FGA基因 基因突变 家系 输血
原文传递
1个FGG基因新变异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分析
6
作者 王晓欧 王锦院 +6 位作者 舒旷怡 游畅 胡榕 王锦乐 林素珍 李姗姗 江明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凝血指标及纤维蛋白原(Fg)三个编码基因FGA、FGB和FGG测序的结果。应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r三款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凝血指标及纤维蛋白原(Fg)三个编码基因FGA、FGB和FGG测序的结果。应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r三款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分析变异的致病性;利用Clustal X软件对变异氨基酸进行保守性分析;突变蛋白的模型分析采用PyMol软件;单点变异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用I-Mutant Suite软件进行分析。运用血栓弹力图对该家系成员进行Fg功能的评价。结果:先证者纤维蛋白原抗原(Fg:Ag)正常(3.20 g/L),纤维蛋白原活性(Fg:C)显著降低(0.91 g/L),凝血酶时间(TT()22.0 s)延长;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先证者为FGG第9号外显子G1133A存在碱基置换(p.Gly378Asp),其母亲和弟弟血样中检测到相同的变异位点。三款生信预测软件均提示c.1133G>A变异为有害和致病变异;Clustal X Software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Gly378在同源物种之间高度保守。血栓弹力图的指标K值延长,Angle值减小,提示家系三位携带c.1133G>A变异的成员Fg功能均下降。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遗传变异标准与指南,支持证据组合(PM2+PP1+PP2+PP3+PP4),判定c.1133G>A(p.Gly378Asp)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Fgγ链Gly378Asp变异是引起该家系CD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时间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家系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一个家族性多囊肾伴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家系的基因诊断、临床特征及文献回顾
7
作者 周礼扬 张春丽 +1 位作者 丁秋兰 李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328-333,共6页
目的:分析一个家族性多囊肾伴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家系的基因诊断及相关临床表现,研究其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患者外周血样本中分离出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法对多囊肾病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PK... 目的:分析一个家族性多囊肾伴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家系的基因诊断及相关临床表现,研究其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患者外周血样本中分离出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法对多囊肾病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PKD1)和纤维蛋白原β链(fibrinogen beta chain,FGB)基因突变结果进行验证。肾脏超声检查多囊肾,Clauss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原。检索国内外2种疾病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PKD1在第15外显子发生c.6586C>T,p.Q2196X杂合无义突变,FGB在第2外显子发生c.130C>T,p.R44C杂合错义突变。患者超声结果诊断为多囊肾,纤维蛋白原抗原正常(2.3 g/L)、活性降低(1.25 g/L)。文献检索结果显示2种突变在国外均有报道,在国内首次报道。结论:PKD1 p.Q2196X和FGB p.R44C杂合突变分别导致该患者的多囊肾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目前临床表型主要由多囊肾引起,应以多囊肾治疗为主,定期随访,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缺陷症 纤维蛋白原 多囊肾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α链Gly36Ser突变致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的纤维蛋白原功能分析
8
作者 毕美霞 郑雪玲 +2 位作者 李北 岳晓静 高润光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 分析一个由α链Gly36Ser突变引起、患病成员症状有差异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功能。方法 收集该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患者外周血样本,常规凝血功能试验筛查家族成员凝血功能;NGS法筛... 目的 分析一个由α链Gly36Ser突变引起、患病成员症状有差异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功能。方法 收集该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患者外周血样本,常规凝血功能试验筛查家族成员凝血功能;NGS法筛查Fg基因(FGA、FGB、FGG)突变位点,Sanger法验证以确认突变;生物信息软件预测突变Fg功能;血栓弹力图(TEG)和功能性Fg TEG试验对家族所有患病者进行Fg凝聚功能评价;Fg动态凝聚试验和纤维蛋白溶解试验检测患病成员纤维蛋白聚集和溶解功能。结果 该家族共有突变基因携带者11名,常规凝血实验和基因突变检测均符合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11名突变基因携带者经Sanger法验证为同一突变位点;Uniprot和SWISS-MODEL等预测软件均表明该突变为影响纤维蛋白原聚合的有害突变;家族突变基因携带者中5名有症状者TEG相关参数与无症状者相比明显变化,Fg凝集试验显示该5名有症状者凝固曲线起峰时间明显延长且峰值降低;纤维蛋白溶解试验表明家系中多数(7/11)突变基因携带者纤维蛋白在限定时间中不能完全溶解。结论 α链Gly36Ser突变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症状可有差异,应全面分析该突变引起的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家系的基因型和表型,并长期观察患者纤维蛋白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αGly36Ser突变 纤维蛋白原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一个纤维蛋白原α链Arg 19 Gly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 被引量:9
9
作者 黄丹丹 郁婷婷 +8 位作者 陈华云 许冠群 张利伟 戴菁 陆晔玲 丁秋兰 奚晓东 王学锋 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第5期198-202,共5页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出凝血检查,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Fbg)活性和抗原。抽提DNA,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出凝血检查,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Fbg)活性和抗原。抽提DNA,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测序并与基因文库比对确定基因异常。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凝血酶时间(TT)为28.10 s,Fbg活性明显下降,抗原在正常范围内,活性显著低于抗原;其父表型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Fbg、FGA基因第2外显子均存在A1211G杂合碱基置换,导致Arg19Gly错义突变。结论鉴定该病例为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bgα链Arg19Gly杂合错义突变是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γ链9511/9512delG缺失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华云 黄丹丹 +2 位作者 胡晓波 王学锋 王鸿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g)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寻找基因突变,对有突变的序列进行反向测序和TA克...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g)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寻找基因突变,对有突变的序列进行反向测序和TA克隆测序证实。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凝血酶时间(TT)为27.2s,Fg活性明显下降,抗原在正常范围内,活性显著低于抗原;先证者母亲、姐姐、女儿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母亲、姐姐、女儿呈Fg FGG基因9511/9512delG杂合突变,该突变来源于母系。结论 Fg FGG基因9511/9512delG突变为引起家系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 基因突变
下载PDF
1个FGA基因c.103C>T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琳 王卫敏 +3 位作者 聂鼎睿 安超 马平 孙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161-6164,共4页
目的分析1个FGA基因c.103C>T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家系2代6人外周血,分别用血凝仪、生化分析仪及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凝血相关指标、肝功能及血常规,Clauss法检... 目的分析1个FGA基因c.103C>T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家系2代6人外周血,分别用血凝仪、生化分析仪及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凝血相关指标、肝功能及血常规,Clauss法检测FIB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FIB抗原;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已知与凝血疾病高度相关的76个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区域及旁侧内含子区域。结果先证者及其4个女儿均存在FIB水平降低及凝血酶时间(TT)延长,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4个女儿存在FGA基因第2外显子c.103C>T突变。结论导致本家系成员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机制是FGA基因c.103C>T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异常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下载PDF
1例Aα链Arg16突变所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永鲁 刘淑媛 +3 位作者 张长林 陶晓燕 彭晓晓 孔蕴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表型及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凝血指标,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活性,血浆蛋白电泳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Native-PAGE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其片段分布,应用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 目的: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表型及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凝血指标,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活性,血浆蛋白电泳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Native-PAGE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其片段分布,应用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C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并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正常,PT、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而活性降低,先证者姊妹及其女儿的检测结果与之相似,患者配偶所有指标均正常。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纤维蛋白原FGA基因2号外显子g1233一a杂合碱基改变(密码子CGT→CAT),导致了Arg16His错义突变,该突变来源于父系。结论:该错义突变是导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Aα链Arg16突变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两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
13
作者 姜俊宇 金先富 +4 位作者 苏正仙 蔡昀达 陈超超 应潇颖 毕晓洁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3期2485-2489,I0003,共6页
目的对两个因FGG基因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CD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PT、APTT、纤维蛋白原活性(Fa)、Fib、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 目的对两个因FGG基因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CD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PT、APTT、纤维蛋白原活性(Fa)、Fib、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等凝血功能指标。采用PCR法扩增先证者编码Fib的FGA、FGB、FGG等3个基因,纯化产物后测序,寻找突变发生位点;采用反向测序法验证突变,同时检测其他家系成员相同基因位点;使用Polymorphism Phenotyping v2和Mutation Taster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Fib功能的影响,利用PyMOL软件构建Fib的蛋白空间模型,预测突变对Fib结构的影响。结果两个先证者PT、APTT和TT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Fa明显降低(分别为0.60、0.61 g/L),Fib基本正常(分别为2.31、1.97 g/L),D-D、FDPs均在正常范围内。基因分析显示家系1先证者FGG基因存在c.952G>A杂合突变,导致292位甘氨酸突变为丝氨酸(Gly292Ser),其姐姐同样存在此基因突变;家系2先证者FGG基因存在c.902G>A杂合突变,导致275位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Arg275His),其父亲和祖父存在相同的基因突变。Polymorphism Phenotyping v2和Mutation Taster分析提示该两种突变会引起Fib功能变化,有致病性。PyMOL突变模型提示,家系1中Fib的γ链发生Gly292Ser,突变氨基酸与周围氨基酸相互作用的氢键数量增加;家系2中Fib的γ链发生Arg275His,突变氨基酸与周围氨基酸相互作用的氢键数量减少,蛋白结构的空间稳定性均发生改变。结论家系1 FGG基因存在c.952G>A杂合突变,家系2 FGG基因存在c.902G>A杂合突变,导致翻译的Fib分子结构与功能发生致病性变化,是引起CD的主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G基因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基因突变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FGG基因变异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一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14
作者 邵秀茹 马军 +6 位作者 王志国 孙明艳 黄湛 姜钊 刘晓娟 李思 刘宇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324-1329,共6页
目的探讨1个无症状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家系的凝血异常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8月3日因"患卵巢畸胎瘤准备行腹腔镜手术,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就诊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研究所的女性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 目的探讨1个无症状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家系的凝血异常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8月3日因"患卵巢畸胎瘤准备行腹腔镜手术,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就诊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研究所的女性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用Clauss法和衍算法(DFg-PT)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儿子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活性(Fg:C),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原(Fg:Ag)水平。用PCR扩增仪进行纤维蛋白原(Fg)相关基因检测变异位点。结果先证者为32岁女性。先证者及其父亲Fg:C分别为0.71 g/L和0.87 g/L,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先证者母亲及儿子Fg:C均在正常范围。先证者及其父亲Fg:C/Fg:Ag比值为<0.7,明显下降,而母亲及儿子>0.7。先证者及其父亲的凝血酶时间延长,而母亲及儿子正常。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儿子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先证者及其父亲FGA基因存在已报道为良性的c.991A>G(p.Thr331Ala)错义变异以及FGG基因的c.1211C>T(p.Ser404Phe)错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相关指南,c.1211C>T错义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的变异(PM2_Supporting+PM5+PP3+PP4)。蛋白模拟预测模型提示c.1211C>T导致Fgγ链第404位氨基酸残基从丝氨酸变异为苯丙氨酸,可能造成局部的氨基酸之间的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纤维蛋白原γ链之间聚合或者与另一纤维蛋白原α链的结合。结论FGG基因的c.1211C>T(p.Ser404Phe)错义变异可能是先证者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为该家系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因 家系
原文传递
一个纤维蛋白原γ链Arg275His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 被引量:27
15
作者 方怡 王学锋 +7 位作者 傅启华 武文漫 丁秋兰 戴菁 周荣富 王文斌 谢爽 王鸿利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 采集家系3代5人外周血,吸取上层血浆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 采集家系3代5人外周血,吸取上层血浆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以常规酚-氯仿法抽提家系所有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凝血酶时间超出正常上限值2倍以上,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下降,抗原也低于正常范围,且活性显著低于抗原;其母表型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呈纤维蛋白原FGG基因第8外显子g.5 6 78G>A杂合碱基置换,导致Arg2 75 His错义突变,该突变来源于母系。结论 纤维蛋白原γ链Arg2 75 His杂合错义突变是引起该家系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血症 性异常 家系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遗传 γ链 CLAUSS法 纤维蛋白原基因 凝血酶时间 抗凝血酶活性 基因组DNA 错义突变 基因型分析 蛋白C活性 免疫比浊法 酚-氯仿法 PCR扩增 正常上限值 第8外显子 人外周血
原文传递
八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江明华 王晓欧 +5 位作者 舒旷怡 蒋伟燕 黄颖 林颖 李珊珊 胡云良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分析8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 目的分析8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活性,硫酸鱼精蛋白对TT的校正试验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的活性,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用免疫比浊法分析血浆中Fg抗原含量;用PCR法扩增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寻找基因突变。结果8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肝、肾功能、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的活性均正常;PT及APTT正常或轻度延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均正常;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且硫酸鱼精蛋白不能使其明显缩短;Fg抗原含量均正常,但活性明显下降,Fg抗原含量/活性比值〉2。8个家系中,1例为FGA基因g.1233G〉A(p.AαArg35His)杂合突变,4例为FGB基因g.9692A〉G(p.B13Asn190Ser)杂合突变,3例为FGG基因g.10819G〉A(p.γArg301His)杂合突变,此外还有2个多态性位点:FGA基因g.9308A/G(P.AaThr331Ala)多态性;FGB基因g.12628G/A(p.BβArg478Lys)多态性。结论8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分别由p.AαArg35His、p.BβAsn190Ser和p.γArg301His突变所致,其中p.BβAsn190Ser国内未见报道,且p.BβAsnl90Ser和p.γArg301His可能为中国人的热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α链Arg16His突变导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小娟 王兆钺 +7 位作者 江明华 张威 曹丽娟 马珍妮 董宁征 白霞 余自强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家系3代6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Y)、凝血酶原时间(胛)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We...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家系3代6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Y)、凝血酶原时间(胛)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其片段分布。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PT正常,而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抗原正常,而纤维蛋白原活性降低,先证者母亲和胞姐表型与之相似。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纤维蛋白原FGA基因2号外显子g1233→a杂合碱基改变(密码子CGT→CAT),导致Argl6His错义突变,该突变来源于母系。结论纤维蛋白原α链Argl6His杂合错义突变是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四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基因型和凝血功能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姜林林 王学锋 +6 位作者 丁秋兰 许冠群 张利伟 戴菁 陆晔玲 奚晓东 王鸿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479,共5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表型、基因型及功能。方法对4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行常规凝血及抗凝检测。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抗原和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三条... 目的研究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表型、基因型及功能。方法对4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行常规凝血及抗凝检测。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抗原和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三条肽链的分子量;分别进行血浆Fg凝固率、Fg动态聚集功能、纤维蛋白动态溶解功能检测;抽提患者及家系成员DNA,PCR扩增Fg3个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直接测序并进行基因分析。结果4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抗凝指标(抗凝血酶活性、蛋白C活性和蛋白S活性)均正常,凝血酶时间(TT)和蕲蛇酶时间(RT)明显延长;Fg活性降低(分别为0.54、0.52、0.43和0.50g/L),Fg抗原基本正常(分别为2.0、2.9、1.7和2.3g/L);Western blot未检测到异常条带;患者血浆Fg凝固率降低至50%左右;Fg动态聚集开始时间延迟、最大聚集率下降;纤维蛋白凝块溶解速率降低;基因分析发现4例患者均发生了Ad链16位精氨酸的改变,3例为FGAg.1203G—A,导致Arg16His杂合错义突变,1例为FGAg.1202c—T,导致Arg16Cys杂合错义突变。结论4例患者Fg分子的凝固率降低、聚集和纤溶功能异常均由A“链16位精氨酸杂合错义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三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欧阳琦 丁秋兰 +7 位作者 黄丹丹 许冠群 张利伟 戴菁 陆晔玲 王学锋 奚晓东 王鸿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对3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检测3个家系所有成员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F)、靳蛇酶时间(RT)、抗凝血酶活性(AT:C)、蛋白C活性(PC:... 目的对3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检测3个家系所有成员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F)、靳蛇酶时间(RT)、抗凝血酶活性(AT:C)、蛋白C活性(PC:C)和蛋白S活性(PS:C),纤维蛋白原(Fg)抗原和活性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分别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例先证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三条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抽提DNA,PCR扩增Fg3个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测序并进行基因分析。结果3例先证者APTT、PT以及抗凝指标(AT:C、PC:C和PS:C)都正常,而TT和RT明显延长,如的活性降低,分别为0.90、0.84及0.44g/L,而抗原正常,分别为2.0、3.2及3.1g/L;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均未检测到异常条带。基因分析发现3例先证者各携带1个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FGGg.7476G→A(γArg275His)、FGAg.1209C→T(Aα Pro18Leu)和FGA g.1202 C→T(Aα LArg16Cys)。结论3例先证者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分别由γ Arg275His、Aα Pro18Leu和Aα Arg16Cys突变所致,其中Aa Pro18Leu和Aα Arg16Cys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遗传性 纤维蛋白原 基因突变 表型和基因型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Aα链Gly31Glu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家系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欧 杨啸 +6 位作者 杨威 舒旷怡 李帆帆 柳洁 章赵华 李姗姗 江明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901-904,共4页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用ADVIA24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家系所有成员的肝、肾功能;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用ADVIA24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家系所有成员的肝、肾功能;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及TT的硫酸鱼精蛋白纠正实验;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抗原;用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并排除基因多态性;采用生物学信息学预测软件(PolyPhen-2、SIFT和Mutation Taster)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 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肝、肾功能均正常;先证者TT(31.8 s)明显延长且不能被硫酸鱼精蛋白校正,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降低(1.68 g/L)但纤维蛋白原抗原含量正常(3.78 g/L),其他凝血指标正常;其母检测结果与其相似.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FGA基因第2外显子c.92G>A(p.Gly31Glu)存在杂合性错义变异,突变来源于母系.3个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均提示此突变可影响蛋白质功能.结论 纤维蛋白原 Αα链Gly31Glu突变是致先证者及其母亲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基础,该突变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