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犊牛腹泻埃希氏菌eaeA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喻华英 周丽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旨在确定新疆地区致犊牛腹泻病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基因型。从采自阿克苏周边的3个奶牛场30份患腹泻的犊牛粪便中分离、纯化、鉴定出34株埃希氏大肠杆菌。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的eaeA基因序列,用Oligo 6.0软件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 旨在确定新疆地区致犊牛腹泻病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基因型。从采自阿克苏周边的3个奶牛场30份患腹泻的犊牛粪便中分离、纯化、鉴定出34株埃希氏大肠杆菌。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的eaeA基因序列,用Oligo 6.0软件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所分离大肠杆菌eaeA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有4株PCR产物为918bp的目的片段,阳性率为11.8%(4/34)。将阳性样品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与已发表的序列同源率为100%。所测序列呈递GenBank数据库,得到序列登陆号为JQ350701、JQ350702、JQ350703和JQ350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犊牛腹泻 eaea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 eaeA基因的原核表达
2
作者 龚霞 郭霄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将含广东分离株大肠杆菌O157∶H7 021210eaeA基因的克隆质粒双酶切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正确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eaeA.再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 将含广东分离株大肠杆菌O157∶H7 021210eaeA基因的克隆质粒双酶切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正确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eaeA.再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进行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4 000,与eaeA基因蛋白的理论值相符.破菌后电泳证实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蛋白经初步纯化,3次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eaeA蛋白的多克隆血清.经琼脂扩散试验和W estern-b lotting试验,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0157:H7 eaea基因 紧密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腹泻儿童粪便分离的大肠杆菌中eaeA基因的检测及携带eaeA菌株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毕振强 永山宪市 +1 位作者 A.KMwangudza 本田武司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eaeA基因寡核苷酸探针,对37个血清群的221株从肯尼亚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并对eaeA基因阳性菌株进一步做了bfpA和slt基因检测,HEp-2细胞粘附及荧光肌纤蛋白染... 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eaeA基因寡核苷酸探针,对37个血清群的221株从肯尼亚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并对eaeA基因阳性菌株进一步做了bfpA和slt基因检测,HEp-2细胞粘附及荧光肌纤蛋白染色(FAS)试验。结果表明,eaeA基因的携带率为19.5%,EPEC、EHEC和其它血清群中eaeA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31.6%、66.7%和8.9%,根据bfpA和slt基因检测及HEp-2细胞粘附和FAS试验的结果,可将携带eaeA基因的大肠杆菌分成5种类型。提示eaeA基因的分布不仅限于EPEC和EHEC,而且携带eaeA基因菌株含有多种毒力决定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eaea基因 腹泻 儿童
原文传递
新疆奶牛乳源大肠杆菌毒力相关基因eae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世民 苏艳 吐尔洪.努尔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从采自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的5个奶牛场疑患隐性乳腺炎奶牛乳样,分离、纯化、鉴定出34株牛乳源大肠杆菌。根据GenBank发表的大肠杆菌16S rRNA序列和eaeA基因序列,用Oligo 6.0软件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复检,并利用聚合... 从采自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的5个奶牛场疑患隐性乳腺炎奶牛乳样,分离、纯化、鉴定出34株牛乳源大肠杆菌。根据GenBank发表的大肠杆菌16S rRNA序列和eaeA基因序列,用Oligo 6.0软件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复检,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eae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10株为阳性,阳性率为29.4%(10/34)。将阳性样品进序列分析,结果与已发表的序列同源率为65%以上。与FJ609802株同源性较高,同源性75%。将阳性菌株用大肠埃希氏菌O抗原定型血清标定,以O21血清型的菌株eaeA基因阳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ea基因 奶牛乳腺炎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文冠 薛素强 +2 位作者 洪洁心 崔剑峰 郭霄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大肠杆菌O157∶H7的O157抗原基因(rfbE基因)、鞭毛H7抗原基因(fliC基因)、粘附素基因(eaeA基因)和志贺样毒素Ⅰ、Ⅱ(SLT-Ⅰ、SLT-Ⅱ基因)为扩增对象,设计能导至目的...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大肠杆菌O157∶H7的O157抗原基因(rfbE基因)、鞭毛H7抗原基因(fliC基因)、粘附素基因(eaeA基因)和志贺样毒素Ⅰ、Ⅱ(SLT-Ⅰ、SLT-Ⅱ基因)为扩增对象,设计能导至目的片段大小不同的5对引物,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可用于粪便检测的大肠杆菌5重PCR。结果在同一扩增体系中,检测了5株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及27株非大肠杆菌O157∶H7细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2株大肠杆菌O157∶H7中扩增出rfbEf、liC、eaeA、SLT-Ⅰ、SLT-Ⅱ基因,它们的大小分别为582 bp、802 bp、487 bp3、68 bp和177 bp。而另外3株大肠杆菌O157∶H7也能扩增出除eaeA、SLT-Ⅱ基因外的其它3个基因片段。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O157∶H7,还可检测细菌是否含有毒素基因。在检测27株非大肠杆菌O157∶H7,除O149出现SLT-II扩增产物和O1∶H7出现fliC基因扩增产物外,其它非大肠杆菌O157∶H7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当粪便样品经增菌培养12 h,用该5重PCR体系能检测出最初接种量为5cfu/g粪便的样品。结论本5重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迅速、有效地将大肠杆菌O157∶H7与其它非大肠杆菌O157∶H7相区别,同时还能检测O157∶H7中的毒力因子。因此,通过进一步研究,本方法有望应用于临床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H7 PCR rfbE基因 fliC基因 eaea基因 SLT-Ⅰ基因 SLT-Ⅱ基因
下载PDF
杭州市腹泻患者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孟冬梅 潘劲草 斯国静 《浙江预防医学》 2000年第4期6-8,共3页
本文调查发现,EPEC相关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在不同年龄组腹泻患者中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且在相同年龄段的腹泻患者和正常人之间,检出率也未见明显差异,表明用鉴定血清型来进行EPEC的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不能正确反映该菌感... 本文调查发现,EPEC相关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在不同年龄组腹泻患者中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且在相同年龄段的腹泻患者和正常人之间,检出率也未见明显差异,表明用鉴定血清型来进行EPEC的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不能正确反映该菌感染的真实状况。本次调查分离的EPEC相关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eaeA基因的检测。检出3株阳性菌株,均分离自1岁以内的腹泻婴儿,而分离自年龄大于1周岁的腹泻患者及正常人的EPEC相关血清型大肠杆菌,eaeA基因均为阴性。结果提示: eaeA基因是鉴定EPEC的标示物之一,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有良好的前景;该市腹泻婴幼儿中有eaeA基因阳性的EPEC的流行,可能是该市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EC EPEC相关 血清型 eaea基因检测 腹泻
下载PDF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8 XZ113株主要毒力基因eaeA、stx2、ehxA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对小鼠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薛涛 陈先亮 +1 位作者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55-1662,共8页
【目的】探讨毒力基因eaeA、stx2、ehxA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8致病力的关系。【方法】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STEC XZ113株eaeA、stx2、ehxA基因缺失突变株并进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细胞粘附试验表明突变株XZ113△eaeA... 【目的】探讨毒力基因eaeA、stx2、ehxA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8致病力的关系。【方法】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STEC XZ113株eaeA、stx2、ehxA基因缺失突变株并进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细胞粘附试验表明突变株XZ113△eaeA对HEp-2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降低;Vero细胞毒素试验表明突变株XZ113△stx2失去了使Vero细胞发生病变的能力;溶血活性试验表明突变株XZ113△ehxA无法在血平板上产生溶血圈,丢失了溶血能力。回复株在以上表型方面与野生株XZ113一致;与亲本株的体外竞争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竞争力减弱,体内竞争结果表明突变株XZ113△eaeA被中度致弱;突变株XZ113△stx2和突变株XZ113△ehxA被高度致弱。【结论】stx2、ehxA基因在STEC O18 XZ113株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O18 eaea、stx2、ehxA基因 突变株 致病性
原文传递
大肠埃希菌(EHEC/EPEC)紧密黏附素基因的分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强 卢珊 +1 位作者 赵爱兰 熊衍文 《疾病监测》 CAS 2012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分离株eaeA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对不同来源的60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eaeA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中进行BLASTn比对,根据比对相似性判定eaeA基因的型别。将获得型别的序列与GenBank中肠致...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分离株eaeA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对不同来源的60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eaeA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中进行BLASTn比对,根据比对相似性判定eaeA基因的型别。将获得型别的序列与GenBank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代表性菌株型别的序列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其进化关系。结果所有EHEC分离株的eaeA基因均为γ型,且序列完全一致。EPEC分离株的eaeA基因型以β1型为主,同时存在ε,κ,ι2,θ型。结论 EHEC分离株的eaeA基因相对保守,型别单一,而EPEC分离株的eaeA基因表现出较大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eaea基因 分型
原文传递
解旋酶依赖性等温扩增快速检测O157:H7及其毒力基因的研究
9
作者 雷飏 刘爱平 +5 位作者 谢群 陈柏塘 郑文 李征莉 朱韩武 谭徽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及其毒力基因的解旋酶依赖性等温扩增法(HDA)。方法以大肠杆菌O157:H7的溶血素基因(hly)、粘附抹平因子(eae)和O抗原编码基因(rfb)为扩增对象,设计3对特异性HDA引物,通过优化条件后进行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及其毒力基因的解旋酶依赖性等温扩增法(HDA)。方法以大肠杆菌O157:H7的溶血素基因(hly)、粘附抹平因子(eae)和O抗原编码基因(rfb)为扩增对象,设计3对特异性HDA引物,通过优化条件后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试验,并与普通PCR法比较。结果 HDA法从标准菌株和实验室分离株中均扩增出hlyA、eaeA和rfb基因片段,产物大小分别为100、93和109 bp,而其他非大肠杆菌O157:H7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通过对各梯度大肠杆菌O157:H7菌悬液的检测表明HDA法可以检测的最低菌液浓度为3.0×101cfu/ml,该法与普通PCR法灵敏度相当。结论本HD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快速、高效地检出大肠杆菌O157:H7菌和其毒力基因,而且对试验仪器要求低,特别适合应急处置现场和基层检验机构作为临床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旋酶依赖性等温扩增 大肠杆菌O157∶H7 hlyA基因 eaea基因 rfb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