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scussion of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1
作者 Jinyu QI Xinru HO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5-16,共12页
In order to promote research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CNC),it is essential to unravel the histor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NC).This... In order to promote research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CNC),it is essential to unravel the histor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NC).This necessitates a thorough analysis and contemplation of its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The CCNC gradually emerged dur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NC.It connotes that all members of the CNC can consciously recognize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CNC and they cognitively,psychologically,and behaviorally have a sense of identity with and belonging to the CN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notation of CCNC,its structural basis lies within the plurality and unity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consciousness of national identity serves as its political expression,the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as its spiritual foundation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as its inherent attrib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the consciousness of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原文传递
On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2
作者 Haitao LI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17-44,共28页
Chinese national cohesion,through hard forging in the long course of history,has strong historical inertia.The theory of"Great Unification"a multi-ethnic state structure under this ideology,the"multi-co... Chinese national cohesion,through hard forging in the long course of history,has strong historical inertia.The theory of"Great Unification"a multi-ethnic state structure under this ideology,the"multi-colorfully integrated"Chinese culture,a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subliming sense of"Huaxia identity"and other historical genes make a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producing and developing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fully appreciates the laws and prevailing trends of history,seizes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and combines them with new historical context,so unremittingly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On the new journey into the new era,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centering on the epochal theme of"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put forward the original assertion of"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pointing out that"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as the main theme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which has had a tremendous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flect th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spirit of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of the CPC in the new era to unite and lea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to unite the majestic power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to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prehens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ental order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historical initiative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论述探析
3
作者 詹全友 张文灿 张春丽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要义和实践进路等重大问题进行重要论述;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理论品格;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要义和实践进路等重大问题进行重要论述;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理论品格;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的不断推进提供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重要论述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4
作者 陈艳秋 孙文怡 王欣昕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案例典型的“音乐+历史+现实+思政”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在课程改革中进一步探索数字赋能教学新模式,并以“思政+通识”为目标,在“三全育人”格局下打造高质量中国音乐史公共选修课和线上慕课,对音乐课程思政推进和数字化革新等具有探索、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音乐史 课程思政 行动研究法
下载PDF
圈层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的逻辑理蕴、框架模型和推进路径
5
作者 李永政 黄明元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125,共9页
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重大抓手。... 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重大抓手。近十多年来,我国思政课程改革的深化亟待从学校内部的整体系统变革走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推进的治理变革。《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与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合作互动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相一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主体的圈层特征与治理本身具有相一致的建构性特征,要在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价值统领下,各主体实现“跨圈合作、跨层联动”,构建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圈层共建”的框架模型,积极发挥学校自治、政府元治、社会协治、层级联治的治理合力,不断构建打造课程建设的主体点位、资源链路和全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思政课 协同治理 圈层共建
下载PDF
基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高等中医学科可重复混合式教学探讨
6
作者 姚红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1期22-25,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界大流行已逾3年,各行各业均受到明显影响,高等医学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已逐渐放开,各行业也迅速恢复生产,进入后疫情时代。高等医学院校高度专科化、实践化,尤其是中医学科。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界大流行已逾3年,各行各业均受到明显影响,高等医学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已逐渐放开,各行业也迅速恢复生产,进入后疫情时代。高等医学院校高度专科化、实践化,尤其是中医学科。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有效提高中医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提高中医学学科教学质量,是医学高等院校面临的困难。这一时期,互联网的发展更加迅猛,“互联网+”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文章对“互联网+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联合线下小规模中医实践课程的教与学新型关系的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医学高等院校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医学教育 中医学 互联网+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赜——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7
作者 余代洪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5期37-40,共4页
高校担负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谱写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文章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简要论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心五创五同三有”模式中的“五创”,即... 高校担负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谱写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文章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简要论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心五创五同三有”模式中的“五创”,即创建新媒体矩阵,创新开展志愿者社会服务,创新“三全育人”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创新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途径,创新共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格局,从而为其他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三全育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思政 路径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的三个向度
8
作者 匡和平 匡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需要契合时代特点、把内容还原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契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重视个体生命意义,契合大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推动大学生自愿参与实践。其实践要求是,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需要契合时代特点、把内容还原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契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重视个体生命意义,契合大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推动大学生自愿参与实践。其实践要求是,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从知识向度上以“四个共同”引领大学生夯实理论认知,从价值向度上以“五个认同”引领大学生强化价值认同,从行动向度上以“两个共同”增强大学生实际自觉三个向度,为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教学 向度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系统进路 被引量:6
9
作者 阮朝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办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高校要自觉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办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高校要自觉主动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从政治保障、价值引领、文化浸润、知行合一、研究创新等多维进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根铸魂,使各民族师生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系统进路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高校武术普修课程的隐性价值与发展路径研究
10
作者 周文玲 雷军蓉 刘艳 《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91-94,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人文精神,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和培育武术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文章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人文精神,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和培育武术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深入探骊高校武术普修课程隐性价值与现实困囿,寻绎在此背景下高校武术普修课程的破解路径,旨在为推动新时代我国高校武术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武术普修课程 隐性价值 武术发展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多元价值与理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钰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2-106,115,共6页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分口分布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特别是城市的民族构成更加丰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大好发展机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担当。高校所具有的空间便利性、结构...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分口分布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特别是城市的民族构成更加丰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大好发展机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担当。高校所具有的空间便利性、结构多元性、职能延展性,为其构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重要场域。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地位、完善相关教育制度建设、增进多民族学生群体的交互机会、推进多元主体的协同共进,充分发挥高校之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普通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融媒体视域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推进路径
12
作者 满鑫垚 蒋泽枫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8-144,共7页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全觉传授特征的融媒体传播,深刻改变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态环境和实际效益,有助...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全觉传授特征的融媒体传播,深刻改变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态环境和实际效益,有助于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增强“五个认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在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时,以激发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能动性,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教育载体,以及实现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多方联动三个方面为着力点,深入探索和优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学生 融媒体时代 推进路径
下载PDF
内外兼修德体同扬: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育人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彬 钟婷婷 聂真新 《武术研究》 2024年第6期87-89,共3页
民族传统体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时代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探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育人模式,将蕴含其中的传统德行修养之道、为人处世哲学、人与自然关系等与西方体育教学的意涵、运动项目所倡导的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时代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探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育人模式,将蕴含其中的传统德行修养之道、为人处世哲学、人与自然关系等与西方体育教学的意涵、运动项目所倡导的精神相结合,形成内外兼修、德体同扬的综合体育教育模式。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课程实践中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才”要求,为党育人,为国举才;培育时代所需人才,能助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兼修 德体同扬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育人模式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院校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
14
作者 韦述启 吴秀菊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5期42-46,共5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民族院校语言文字类课程思政建设则是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少数民族语言等语言文字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民族院校语言文字类课程思政建设则是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少数民族语言等语言文字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因此,以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思政为抓手,紧紧围绕增强民族院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从课程专业知识及其关联内容中挖掘凝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政元素并进行隐性融入设计,在学生的课堂教学、田野调查实习、科研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可以有效地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语言课程 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 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知新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从国家层面、历史层面、民族层面与文化层面剖析其价值意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历史观、民族观与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从国家层面、历史层面、民族层面与文化层面剖析其价值意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历史观、民族观与文化观。高校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堂主阵地建设、强化网络思政育人功效,构建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立体情境,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坚定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政教育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路径探究
16
作者 孟洋洋 张丽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本文从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实现跨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善用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与此同时,提升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能力,... 本文从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实现跨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善用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与此同时,提升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能力,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对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现一体化路径进行积极探究,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久久为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体化 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探赜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云萍 《成才之路》 2024年第5期29-32,共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高地,而思政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加强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高地,而思政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加强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要开展专题教学,打造金课,还要突出职教特点,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政课教学 高职院校 民族工作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终身教育法的立法逻辑、定位及体例结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
18
作者 赖力静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7,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终身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大重要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终身教育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具有良好的联动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终身教育综合育人深刻内涵;终身教育的全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终身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大重要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终身教育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具有良好的联动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终身教育综合育人深刻内涵;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终身化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性和全覆盖。终身教育法的制定应当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高度,以教育法法典化为契机,以地方性终身教育条例为基础,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容。终身教育法应采用总则加分则的体例结构,在重点条文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持续推进终身教育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立法逻辑 立法定位 体例结构
下载PDF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行状况调查研究
19
作者 阿巴拜克热·买买提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10期104-112,93,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有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作为该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在文化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有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作为该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在文化润疆背景下培育与铸牢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增强其“五个认同”意识,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政治认知、政治心理、政治情感、政治行为和政治评价的维度对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行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在“五个认同”意识、协同育人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等方面存在现实困境,未来南疆地区小学教育阶段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向心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等方面全面发力,从而更好地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学生 小学教育阶段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认同机制研究
20
作者 谢霄男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期188-191,196,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认同的过程,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形成动力机制、建立导向机制、健全保障机制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认同的过程,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形成动力机制、建立导向机制、健全保障机制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认同。形成动力机制,需要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思想动力,以认清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为利益动力,以唤起受教育者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为情感动力;建立导向机制,需要以深化理论学习为基石、以增强民族团结为支撑、以构筑精神家园为抓手,建立起相应的研究机制、育人机制以及宣传机制;健全保障机制,需要建设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认同规划设计保障机制、具有协调性与规范性的认同组织管理保障机制、具有多维性与动态性的认同评价反馈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政课 民族团结 认同机制 宣传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