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EG波形伪迹去除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魏琳 沈模卫 +1 位作者 张光强 施壮华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4年第3期47-52,共6页
EEG波形记录与ERP分析技术是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研究的新兴手段 ,但在实际研究和临床应用中 ,伪迹一直是困扰研究效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回归方法、伪迹减法、主成分分析 (PCA)、独立成分分析 (ICA)、JADE分析等脑电... EEG波形记录与ERP分析技术是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研究的新兴手段 ,但在实际研究和临床应用中 ,伪迹一直是困扰研究效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回归方法、伪迹减法、主成分分析 (PCA)、独立成分分析 (ICA)、JADE分析等脑电伪迹去除技术。相对于传统方法 ,这些技术存在精度高、速度快、实用性强的优点 ,但它们都各自针对不同问题情境 ,均建立在特定假设基础上 ,所以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事件相关电位 伪迹去除 眼电
下载PDF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眼电伪迹去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耿晓中 李得志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8-81,共4页
脑电信号极易受到眼电信号的干扰,这会导致脑电信号处理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的偏差,因此,去除包含于脑电信号中的眼电成分是信号预处理的一个重要操作。研究了独立成分分析理论及概要模型,提出一种基于Informax的优化ICA方法,对混入... 脑电信号极易受到眼电信号的干扰,这会导致脑电信号处理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的偏差,因此,去除包含于脑电信号中的眼电成分是信号预处理的一个重要操作。研究了独立成分分析理论及概要模型,提出一种基于Informax的优化ICA方法,对混入脑电信号中的眼电信号进行辨别、分离、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从混合信号中区分出眼电伪迹的独立成分,进而实现对原脑电信号的特征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眼电伪迹 独立成分分析 信息极大化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眼电伪迹去除
3
作者 赵丽 崔立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237-242,共6页
脑电信号可以反映人体大脑活动状态,精确地将脑内信息传递向外界,对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情况中,脑电信号采集的同时会带有一些噪声,而眼电伪迹的存在会严重干扰脑电信号。本研究尝试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眼电伪迹去除... 脑电信号可以反映人体大脑活动状态,精确地将脑内信息传递向外界,对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情况中,脑电信号采集的同时会带有一些噪声,而眼电伪迹的存在会严重干扰脑电信号。本研究尝试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眼电伪迹去除方法。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将采集到的脑电信号分解成K组模态分量;根据眼电伪迹的频率特点,选择出眼电伪迹所对应的模态分量,并将其去除后重新构建剩余的模态分量。结果表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变分模态分解可以有效地将眼电伪迹去除,并维持脑电信号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电伪迹 脑电信号 变分模态分解 模态分量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信号中眼电伪迹自动去除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云 于毅 +3 位作者 闫岑 司雅静 张红星 史丽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13-115,119,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脑电信号中眼电伪迹自动去除的最佳方法。方法利用基于3种小波基(db4、sym4、bior2.4)小波包变换,分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脑电信号进行4层小波包分解,获取多尺度小波包系数,对第4层含有眼电伪迹的小波包系...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脑电信号中眼电伪迹自动去除的最佳方法。方法利用基于3种小波基(db4、sym4、bior2.4)小波包变换,分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脑电信号进行4层小波包分解,获取多尺度小波包系数,对第4层含有眼电伪迹的小波包系数进行自适应阈值处理,处理后重建脑电信号,去除眼电伪迹,并通过功率谱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基于3种小波基的处理算法均能很好地去除脑电信号中的眼电伪迹,其中db4小波基处理方法能更好地保留脑电信号成分。结论采用小波包变换自适应阈值方法不仅能有效去除脑电信号中低频段的眼电伪迹干扰,而且能有效保留脑电信号的有用成分,特别是高频段脑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眼电伪迹 小波包变换 多分辨率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EEG视觉伪信号修正方法
5
作者 金盟涛 邹俊忠 +1 位作者 王行愚 王蓓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31-133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在基准EEG信号和视觉信号未知条件下,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来修正EEG信号中出现的视觉伪信号(OA)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实现了对原始EEG信号进行平稳小波变换(SW T);对低频系数进行两次阈值去噪;对去噪后的信号进行重构。实验... 提出了一种在基准EEG信号和视觉信号未知条件下,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来修正EEG信号中出现的视觉伪信号(OA)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实现了对原始EEG信号进行平稳小波变换(SW T);对低频系数进行两次阈值去噪;对去噪后的信号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在基准EEG信号和视觉信号未知条件下能有效去除OA,同时适用于眨眼和眼球运动所产生的伪信号。通过不同方法对采集的信号处理后进行比较,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稳小波变换 脑电图 眼电图 视觉伪信号
下载PDF
脑电中眼电伪迹的自动识别与去除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明爱 刘帆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8年第6期559-565,共7页
目的为改善脑电中眼电伪迹的去除效果,基于脑电的非平稳性和模糊特点,提出一种将离散小波变换与二阶盲辨识相结合,并以模糊熵为眼电伪迹判别准则的眼电伪迹去除方法。方法首先,采用离散小波变换对含噪的脑电信号进行多分辩分析,获得平... 目的为改善脑电中眼电伪迹的去除效果,基于脑电的非平稳性和模糊特点,提出一种将离散小波变换与二阶盲辨识相结合,并以模糊熵为眼电伪迹判别准则的眼电伪迹去除方法。方法首先,采用离散小波变换对含噪的脑电信号进行多分辩分析,获得平稳性更好的多尺度小波系数;进而,选择同层的小波系数构成小波系数矩阵,并基于二阶盲辨识对其盲源分离,得到源信号的估计;进一步以模糊熵为判别依据,实现眼电伪迹的自动判别与剔除。实验数据采用BCI Competition IV公开数据库,使用信噪比、相关系数及均方根误差等常用伪迹判别指标进行衡量。结果本文方法相对于常用的眼电伪迹去除方法在多个性能指标上均取得最大值。结论本文提出的眼电伪迹去除方法,实现了眼电伪迹的自动精确判断与剔除,并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眼电伪迹 离散小波变换 二阶盲辨识 模糊熵
下载PDF
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EEG视觉的信号修正
7
作者 金盟涛 邹俊忠 +1 位作者 王蓓 王行愚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5年第2期86-90,共5页
眼球运动和眨眼会在眼球周围产生电信号,这种电信号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对EEG信号的分析特征提取及EEG模式的分类等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阈值滤噪方法来修正EEG信号中出现的视觉伪信号(OA)。这种用于EEG视觉伪信号处理的小波方法... 眼球运动和眨眼会在眼球周围产生电信号,这种电信号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对EEG信号的分析特征提取及EEG模式的分类等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阈值滤噪方法来修正EEG信号中出现的视觉伪信号(OA)。这种用于EEG视觉伪信号处理的小波方法的实现过程如下:1)用平稳小波变换(SWT)对原始EEG信号进行处理;2)设置低频带信号的系数阈值;3)对滤噪后的信号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同时适用于眨眼和眼球运动产生的伪信号。最后,通过对采集的信号处理前后做了对比,说明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稳小波变换 EEG视觉 信号修正 脑电波 眼电波 视觉伪信号
下载PDF
脑电信号去伪迹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功博 黄缨婷 +1 位作者 安宏博 贾巧妹 《信息与电脑》 2020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脑电是在大脑皮层采集的电信号,可以反映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通过分析脑电有助于人类在心理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由于脑电易受非脑神经组织和采集设备干扰产生伪迹,影响科研人员对脑电的分析。基于此,笔者对脑电信号去伪迹软件进... 脑电是在大脑皮层采集的电信号,可以反映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通过分析脑电有助于人类在心理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由于脑电易受非脑神经组织和采集设备干扰产生伪迹,影响科研人员对脑电的分析。基于此,笔者对脑电信号去伪迹软件进行开发,首先对软件进行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将该软件分为输入输出模块、去伪迹处理模块和人机交互界面模块,然后对3大功能模块分别进行详细设计和实现,其中去伪迹处理模块筛选了3种去伪迹技术供科研人员对比去伪迹效果。软件采用Python语言开发,其中人机交互界面采用wxPython。最后,对软件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去伪迹功能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软件可进行友好交互,且去伪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伪迹去除 眼电伪迹 小波变换
下载PDF
Automatic ocular artifact removal from EEG data using a hybrid CAE-RLS approach
9
作者 Wang Zhongmin Tian Meng +1 位作者 Liang Chen Song Hui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20年第1期81-91,共11页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removing ocular artifacts(OAs) from 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signals often involve a large number of EEG electrodes or require electrooculogram(EOG) as the reference, these constraints make ...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removing ocular artifacts(OAs) from 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signals often involve a large number of EEG electrodes or require electrooculogram(EOG) as the reference, these constraints make subjects uncomfortable during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and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of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BCI).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 a method combining a 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CAE) and a 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 adaptive filter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method consists of offline and online stages. In the offline stage, the peak and local mean of the four-channel EOG signals are automatically extracted to obtain the CAE model. Once the model is trained, the EOG channels are no longer needed. In the online stage, by using the CAE model to identify the OAs from a single-channel raw EEG signal, the identified OAs and the given raw EEG signal are used as the reference and input for an RLS adaptive filter.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of the CAE-RLS algorithm and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 are 1.253 3 and 1.254 6 respectively, and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 curve for the CAE-RLS is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EEG signal.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by using only a couple of EEG channel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move OAs without parallel EOG records and accurately reconstruct the EEG signal. In addition, the processing time of the CAE-RLS is shorter than that of ICA, so the CAE-RLS algorithm is very suitable for BCI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electrooculogram(EOG) OCULAR artifacts(OAs) 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 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CAE)
原文传递
基于小波变换-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单通道脑电信号眼电伪迹自动去除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锐 刘家俊 +2 位作者 陈明明 张利朋 胡玉霞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3-482,共10页
在实际应用中的脑-机接口系统要求脑电信号采集通道越少越好,然而当减少到只有一个通道时,其眼电伪迹去除比较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眼电伪迹去除算法,首先将单通道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变换,选择包含眼... 在实际应用中的脑-机接口系统要求脑电信号采集通道越少越好,然而当减少到只有一个通道时,其眼电伪迹去除比较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眼电伪迹去除算法,首先将单通道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变换,选择包含眼电伪迹的小波成分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进一步通过设置自相关系数阈值自动去除以眼电伪迹成分为主的固有模态函数,最后重构得到"干净"的脑电信号。在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解决了单通道脑电信号中眼电伪迹的自动去除问题,能够在有效去除眼电伪迹的同时,造成较小的脑电信号失真,同时具有较低的算法复杂度,有助于推动脑-机接口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通道脑电信号 眼电伪迹去除 小波变换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自相关系数阈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