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ar-wave splitting in the crust:Regional compressive stress from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被引量:21
1
作者 Yuan Gao Yutao Shi +1 位作者 Jing Wu Lingxue Tai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2年第1期35-45,共11页
When propagating through anisotropic rocks in the crust, shear-waves split into faster and slower components with almost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For nearly vertical propagation the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 wave ... When propagating through anisotropic rocks in the crust, shear-waves split into faster and slower components with almost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For nearly vertical propagation the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 wave (PFS) is parallel to both the strike of the cracks and the direction of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use PFS to study stress in the crust. This study discusses several examples in which PFS is applied to deduce the compressive stress in North China, Longmenshan fault zone of east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and Yunnan zone of southeast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also discusses temporal variations of PFS orientations of 1999 Xiuyan earthquake sequences of north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to those of other independent traditional stress measurements. There is a bridge between crustal PFS and the crust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unclear disturbance sourc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PFS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deduce regional and in situ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e crust only if there are enough seismic stations and enough data. At least, PFS is a useful choice in the zone wher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dense seismic 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 shear-wave splitting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e crust seismic anisotropy
下载PDF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of local earthquakes from dense arrays in Shimian,Sichuan 被引量:2
2
作者 Sha Liu Baofeng Tian 《Earthquake Science》 2023年第1期52-63,共12页
The Shimian area of Sichuan sit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Bayan Har block.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and Yangtze block,where several faults intersect.This region features intense tectonic activity and frequent earthqu... The Shimian area of Sichuan sit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Bayan Har block.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and Yangtze block,where several faults intersect.This region features intense tectonic activity and frequent earthquakes.In this study,we used local seismic waveform data recorded using dense arrays deployed in the Shimian area to obtain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at 55 seismic stations and thereby determine the crustal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We then analyzed the crustal stress pattern and tectonic setting and explored their relationship in the study area.Although some stations returned a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NNW-SSE.a domina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NW-SE was obtained for the fast shear wave at most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study area.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the fast shear wave were highly consistent throughout the study-area.This orientati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nd parallel to the trend of the Xianshuihe and Daliangshan faults.The distribution of crustal anisotropy in this area was affected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 fault structures.The mean delay time between fast and slow shear waves was 3.83 ms/km.slightly greater than the values obtained in other regions of Sichuan.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rustal media in our study area had a high anisotropic strength and also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tectonic complex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section of multiple faults on the strength of seismic anisotr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wave splitting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fast shear wave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dense array Citation:Liu S and Tian BF(2023).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of local earthquakes from dense arrays in Shimian Sichuan.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April 20,2013 Lushan earthquake 被引量:2
3
作者 Sha Liu Jiansi Yang +3 位作者 Baofeng Tian Yu Zheng Xudong Jiang Zhiqiang Xu 《Earthquake Science》 2013年第3期223-228,共6页
Using seismic data of the aftershocks sequence of the April 20, 2013 Lushan earthquake recorded by seismic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stations in the source region, with the visual inspection of particle motion diagrams,... Using seismic data of the aftershocks sequence of the April 20, 2013 Lushan earthquake recorded by seismic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stations in the source region, with the visual inspection of particle motion diagrams,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contains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fast shear wave and the time-delays of split shear waves at every station, and analyzes the crustal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rce reg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polarization direc- tions at stations BAX, TQU, L 132, L 133, L 134, and L 135 are northeas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Dachuan- Shuangshi fault. There are two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at MDS and L131, which are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The scatter of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suggests the complex stress field around these two stations where two faults intersect. For the normalized time-delays at every station, the range is 1.02-8.64 ms/km. The largest time-delay is from L134 which is closest to the mainshock, and the smallest one is from L133. The variations in time-delays show the decreasing at stations BAX, L134, and L135 because of the stress-relaxation after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earthquake Shear wavesplitting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fast shear wave Time-delay of split shear wave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wave Splitt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ngtan Reservoir Area,Guangxi,China
4
作者 Shi Haixia Zhao Cuip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1年第2期213-226,共14页
In this paper,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features of the Longtan reservoir area are studied by adopting the traditional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and polarization analysis,using the data recorded by the seism... In this paper,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features of the Longtan reservoir area are studied by adopting the traditional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and polarization analysis,using the data recorded by the seismic network founded by a project under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llar Program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0.We found that most of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at seismic st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overall regional stress field,but local structures and faults may control or influence the fast shear-wave polarization direction.The time-delay normalized to source-station path is between 10 to 25ms/km,and among them,the time-delay is about 10ms/km at the LIL and XIL sites,which are farther away from the dam.The water depth is relatively shallow and seismic activity relatively weak after water storage,indicating the effect of reservoir water penetration,or loading,on the state of cracks in the reservoir area.We also found that the delay time changes consistently with the water level at stations DPD and GAL.It may be related to crack expansion and water penetration caused by the reservoir impound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an reservoir Seismic anisotropy shear-wave splitting fast shear-wavepolarization direction Delay time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上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
5
作者 李抒予 高原 +1 位作者 金红林 刘同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933,共18页
由羌塘、巴颜喀拉、柴达木和祁连等几个二级块体组成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华南块体及华北块体接触,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2010年1月—2021年9月的小地震波形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快波偏振方向与慢波... 由羌塘、巴颜喀拉、柴达木和祁连等几个二级块体组成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华南块体及华北块体接触,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2010年1月—2021年9月的小地震波形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快波偏振方向与慢波时间延迟2个各向异性参数,并对参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快波偏振方向以NEE为主导,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大致平行,祁连块体北部和东南部、羌塘块体北部存在NNW、NWW或近EW等多个相对较弱的第2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NW走向断裂近平行。柴达木块体东北缘的快波偏振方向较离散,受到应力、断裂、岩石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祁连块体北部逆冲断裂系东部的时间延迟大于西部,体现了两者应力环境的差异。祁连块体东南部及柴达木块体东北缘大致相当的时间延迟分布可能与其具有类似的岩石类别物性及构造环境相关。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NWW向快波优势偏振方向和相对一致的时间延迟,可能是断裂在深部高压变质作用的响应。羌塘块体北部的时间延迟小于拉脊山断裂周缘(祁连块体东南部与柴达木块体东北缘),可能与岩石类别物性与构造环境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剪切波分裂 各向异性 上地壳 快波偏振 慢波时间延迟 变形
下载PDF
四川威远地区近震剪切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瑜 刘莎 郑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5-657,共13页
基于布设在四川威远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利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内23个地震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显示:威远地区地震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多数为北西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基于布设在四川威远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利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内23个地震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显示:威远地区地震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多数为北西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有个别台站可能由于受到局部构造环境的影响,快波偏振方向为北东向。而在地壳速度变化明显的威远背斜附近,有6个台站结果显示为两个快波偏振优势方向,表明该地区快波偏振方向是区域应力场和局部构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威远地区慢波延迟时间均值为4.43 ms/km,威远背斜南侧区域的慢波延迟时间值普遍大于其北部区域,表明在威远地区南部区域的各向异性强度强于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延迟时间 区域主压应力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邻区SK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罗艳 黄忠贤 +1 位作者 彭艳菊 郑月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2-821,共10页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 .本文对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台站的SKS波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 .选用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 (CB台网 )和美国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 .本文对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台站的SKS波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 .选用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 (CB台网 )和美国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料 ,使用SC(SilverandChan ,1991)方法 ,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 80多个台站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 ,即快波偏振方向 φ和快慢波到时差δt.快波偏振方位在相同地块有一定的优势排列方向 ,大多数台站快波偏振方向都能与过去或现今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得到很好的符合 .整个研究区域所得到的分裂延迟时间在 0 .4~ 2 .4s之间 ,平均为 1.2s.根据SKS波测量得到的分裂参数 ,分析了该研究区域各向异性介质的特性 ,从而探索与岩石弹性各向异性相关的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S波分裂 各向异性 快波方向 大陆动力学 地幔 地震资料
下载PDF
山东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苗庆杰 刘希强 +4 位作者 李永华 周彦文 郑建常 崔鑫 季爱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6-754,843,共9页
通过分析山东地区数字地震台网3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使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获得了山东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该研究区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呈WNW-ESE方向... 通过分析山东地区数字地震台网3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使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获得了山东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该研究区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呈WNW-ESE方向,快、慢波时间延迟为0.73—1.71s.研究表明,山东地区上地幔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岩石层的伸展方向和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方向(ITRF2005参考框架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SKS波分裂 快波方向 岩石层变形 山东地区
下载PDF
宁夏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马禾青 丁志峰 +2 位作者 常利军 高武平 蔡新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70,共10页
利用宁夏台网记录到的横波窗内的地震事件,获得了宁夏地区地壳各向异性测量结果 ,并分析了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时间延迟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宁夏地区的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或者与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平行或准平行,符合... 利用宁夏台网记录到的横波窗内的地震事件,获得了宁夏地区地壳各向异性测量结果 ,并分析了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时间延迟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宁夏地区的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或者与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平行或准平行,符合EDA机理;或者与区域主要地震构造的走向大体一致,与该区最大主压应力场方向基本垂直.宁夏南部的剪切渡分裂慢波时间延迟普遍高于宁夏北部.牛首山和中卫台的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在2008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转,同时慢剪切波时间延迟也出现了总体增大,可能与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剪切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时间延迟
下载PDF
吉林省前郭地区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莎 吴朋 +1 位作者 杨建思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88-2098,共11页
2013年11月吉林省前郭地区连续发生地震,本文利用11月1日到24日前郭地区6个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初步获得了每一个台站的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并初步探讨了研究区域地壳应力的分布.... 2013年11月吉林省前郭地区连续发生地震,本文利用11月1日到24日前郭地区6个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初步获得了每一个台站的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并初步探讨了研究区域地壳应力的分布.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但是在整体上北西向的一致性较好,北东向的结果较为零散,反映了研究区域内复杂的应力特征.北西向的各向异性方向与发震断裂的走向垂直,与地震在空间上的展布方向一致.北西向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地表运动速度场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快波偏振方向的分布与逆冲兼走滑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基本吻合.慢波延迟时间的结果在0.85~6.93 ms·km^(-1)范围内.慨5.3、5.8级地震前后慢波延迟时间的特征性变化反映了地壳应力的积累,以及随着地震发生应力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分裂 快剪切波偏振方向 慢波延迟时间 地壳应力
下载PDF
玉树地区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莎 杨建思 +3 位作者 田宝峰 郑钰 姜旭东 徐志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27-3337,共11页
本文利用2010年5月7日到10月18日玉树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22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余震数据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初步得到了每一个台站的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并分析了玉树及周边地区地壳介质各向... 本文利用2010年5月7日到10月18日玉树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22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余震数据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初步得到了每一个台站的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并分析了玉树及周边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在该研究区域,甘孜—玉树断裂上部分台站快波偏振方向近于东西向,这一结果与该区域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甘孜—玉树断裂带南段玉树周边的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南东向,与断裂带的走向一致,显示了此次地震断裂走滑性质的特征.位于杂多断裂和清水河断裂上的台站及其附近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与所处的断裂走向基本一致,多为南东东向.各个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结果分布在4.23~7.01ms/km范围内,平均慢波延迟时间是5.68ms/km.在甘孜—玉树断裂带和乌兰乌拉湖—玉树南断裂相交的位置慢波延时总体较高;而低值区位于打贝通—小苏莽断裂的北西端与杂多断裂之间的位置.沿玉树断裂带,慢波延迟时间的梯度值较大,本文这一结果揭示了慢波延迟时间的分布和破裂带的走向、余震的分布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剪切波分裂 快剪切波偏振方向 慢波延迟时间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朋 陈天长 +5 位作者 赵翠萍 苏金蓉 杨建思 黄春梅 刘莎 李兴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3-718,813,共16页
本文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包括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最终得到了40个台站的S波分裂结果.结果显示:在地震主破裂区内观测到的快波优势取向为NE向,与余震分布的长轴方向一致;位于双石... 本文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包括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最终得到了40个台站的S波分裂结果.结果显示:在地震主破裂区内观测到的快波优势取向为NE向,与余震分布的长轴方向一致;位于双石—大川断裂以西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一致;位于荥经断裂附近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该断裂走向一致.快波偏振优势方向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主震前位于地震破裂区附近的TQU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均呈NE向;主震后TQU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近EW向,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则不突出,反映出芦山地震主震前快波偏振方向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而主震后受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各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为1.25—5.40ms/km,在余震覆盖密集区域,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均大于3.0ms/km,反映出震源区的各向异性程度较强.芦山主震后,各台站的延迟时间随时间变化持续减小,反映出震源区地壳应力随余震活动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0地震 S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延迟时间 各向异性
下载PDF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_S5.7地震的剪切波分裂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莎 吴朋 +1 位作者 杨建思 苏金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7-795,共9页
选用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震源区的泸沽湖台站2008年9月—2013年9月连续5年的地震数据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从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初步获得了宁蒗-盐源地区的区域应力特征,以及该地震发生前后地壳应力的特征性变化.泸... 选用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震源区的泸沽湖台站2008年9月—2013年9月连续5年的地震数据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从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初步获得了宁蒗-盐源地区的区域应力特征,以及该地震发生前后地壳应力的特征性变化.泸沽湖台站快波偏振方向结果显示,该台站具有NE向和SE向两个优势取向,与研究区域内断裂的走向相同.该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宁蒗-盐源MS5.7地震发生前后.在宁蒗-盐源地震发生前一年,泸沽湖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缓慢地增加,表明该地区地壳应力逐渐积累;直到该地震发生前一个月,泸沽湖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才开始急剧下降,表明地壳应力随着地震的发生而迅速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分裂 快剪切波偏振方向 慢波延迟时间 地壳应力
下载PDF
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序列及强余震的S波分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曲延军 赵翠萍 +2 位作者 赵建政 聂晓红 孙甲宁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8-333,共6页
利用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后架设在震中区的三个数字地震台记录资料,分析了余震的S波分裂特征,发现震中区余震的快波偏振方向总体表现为近南北向,与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较为一致。3月16日5.1和3月31日5.3级强余震前慢波... 利用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后架设在震中区的三个数字地震台记录资料,分析了余震的S波分裂特征,发现震中区余震的快波偏振方向总体表现为近南北向,与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较为一致。3月16日5.1和3月31日5.3级强余震前慢波延迟时间总体表现出逐步减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伽师地震 S波分裂 慢波延迟时间 快波偏振方向
下载PDF
广西龙滩库区地震剪切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海霞 赵翠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5-606,共12页
利用在龙滩地震观测台网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记录到的16,452条地震波形数据,采用传统的相关系数法和偏振分析方法,对龙滩库区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讨论了库区范围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发现,库区较大区域内地震台站附... 利用在龙滩地震观测台网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记录到的16,452条地震波形数据,采用传统的相关系数法和偏振分析方法,对龙滩库区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讨论了库区范围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发现,库区较大区域内地震台站附近的偏振方向主要反映了区域整体应力场的作用方向,但局部构造和断层会控制或影响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归一化1km单位距离上的延迟时间为10~25ms/km,其中距离库坝区较远、水深较浅、蓄水后响应地震活动相对较弱的LIL和XIL台单位距离上的延迟时间在10ms/km左右,而其他台站尤其库坝区附近蓄水后水深较深的则在20ms/km左右,这表明了库水渗透或载荷对库区裂隙状态的影响。研究还发现DPD和GAL台的快慢波延迟时间随水位变化而出现变化,其变化趋势呈现出与水位变化形态基本一致的现象,初步认为是与库区蓄水加载引起的裂隙进水扩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滩水库 剪切波分裂分析 快波偏振方向 快慢波时间延迟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两期观测资料近场记录揭示的南北地震带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艺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81-2199,共19页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01-2014-06)及部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二期(2013-02-2015-12)的流动地震台阵记录到的小震波形资料,运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SAM)方法,分析南北地震带的地壳各向异性,对剪切波分裂参数所反映的区域应力...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01-2014-06)及部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二期(2013-02-2015-12)的流动地震台阵记录到的小震波形资料,运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SAM)方法,分析南北地震带的地壳各向异性,对剪切波分裂参数所反映的区域应力环境及构造特征,以及区域内主压应力方向与断裂分布的关系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自北向南由NE向逐渐转变为NNW向,与南北地震带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变化具有一致性.区域内分布的大量NE及WNW或NW向断裂构造同样对快波偏振方向有比较大的影响,位于走滑断裂附近的台站,其快波方向与断裂走向大致平行,部分位于走滑断裂附近的台站其快波方向几乎垂直于断裂走向,而与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性较好.个别台站表现出复杂快波优势方向特征,反映出研究区内构造环境的复杂性.慢波时间延迟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南段的平均时间延迟高于北段,反映了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南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更大,构造变形更加剧烈.对比南北地震带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推测在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可能存在复杂的壳幔耦合现象,地壳剪切波分裂除了反映区域应力特征,还可以揭示出区域构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地壳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时间延迟 构造 区域主压应力方向
下载PDF
四川宜宾地区S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朋 苏金蓉 +2 位作者 黄春梅 黄东剑 段云歌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423,共10页
本文采用纵横比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2013年4月25日~2015年12月31日四川宜宾地区10个台站S波分裂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结果表明,华蓥山断裂两侧台站呈现不同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断裂带以西的台站偏振优势方向为N... 本文采用纵横比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2013年4月25日~2015年12月31日四川宜宾地区10个台站S波分裂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结果表明,华蓥山断裂两侧台站呈现不同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断裂带以西的台站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区域应力场方向一致;位于断裂带以东的台站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在地震密集分布区域内的CNI台的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台站附近的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研究区域南段的3个台站(JLI、YAJ、XWE)优势偏振方向近NS向。各个台站平均慢波延迟时间在3.07~11.95ms/km范围内,慢波延迟时间最大的台站是CNI台,距离2013年4月25日06时10分M_L5.2地震震中位置最近,这反映出震源区地震波各向异性程度较强。CNI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显示,在2015年2月7日M_L4.8地震前观测到慢波延迟时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延迟时间 地震波各向异性
下载PDF
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剪切波分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曲延军 赵翠萍 +4 位作者 赵建政 马宝柱 聂晓红 孙甲宁 上官文明 《内陆地震》 2004年第3期212-220,共9页
利用S波分裂的方法,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新疆石河子5.4级地震前后多台所记录的小地震的S波分裂特征,发现震源附近地区的S波分裂特征对中强震仍有一定的前兆意义。震中附近的3个地震台记录的S波偏振方向在5.4级地震前出现由原来与区域应... 利用S波分裂的方法,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新疆石河子5.4级地震前后多台所记录的小地震的S波分裂特征,发现震源附近地区的S波分裂特征对中强震仍有一定的前兆意义。震中附近的3个地震台记录的S波偏振方向在5.4级地震前出现由原来与区域应力场一致的NE向转为NW向震后又转回NE向。5.4级地震前各台记录的慢波延迟时间总体表现出由小变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分裂 慢波延迟时间 快波偏振方向 新疆
下载PDF
2014年5月云南盈江M_S6.1地震序列横波分裂讨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朋 秦敏 +3 位作者 赵翠萍 苏金蓉 华卫 王宇航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180,共9页
2014年5月24日、30日云南盈江地区先后发生了M_S5.6和M_S6.1地震。采用质点运动判别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此次地震序列横波分裂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最后获得了4个台站的横波分裂参数。震源区附近的两个台站KAC、... 2014年5月24日、30日云南盈江地区先后发生了M_S5.6和M_S6.1地震。采用质点运动判别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此次地震序列横波分裂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最后获得了4个台站的横波分裂参数。震源区附近的两个台站KAC、MNO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S向,与区域主压应力轴方向一致。在M_S6.1地震发生后MNO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出现了紊乱现象,KAC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发生了偏转。这4个台站的平均慢波延迟时间分布在1.50~4.47ms/km。靠近主震附近的KAC和MNO台的平均延迟时间均大于4.0ms/km,表明距主震越近各向异性的程度越大。MNO台站在M_S6.1地震前慢波延迟时间的突然减小意味着临近主震前震源区地壳应力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分裂 快横波偏振方向 慢波延迟时间 2014年盈江Ms4.6地震
下载PDF
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序列S波分裂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春梅 吴朋 +2 位作者 李大虎 王宇航 林向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320,I0001,共19页
本文采用质点运动判别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震源区10个台站于2013年4月25日至2019年7月31日记录到的波形数据进行S波分裂参数测定,其中9个台站获取4条以上有效S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震源区各台站的S波... 本文采用质点运动判别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震源区10个台站于2013年4月25日至2019年7月31日记录到的波形数据进行S波分裂参数测定,其中9个台站获取4条以上有效S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震源区各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不仅在空间上存在分区特征,还会随时间发生改变。快波偏振方向在空间上的分区特征大体为:位于震源区东南段的三个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为NE向,与震源区东南段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位于研究区西北段的台站,其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近EW向,与震源区西北段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到震源区地壳应力和复杂构造的共同影响,CJW,GXA和LQS三个台站都有两个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快波偏振方向随时间的变化为:主震后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都出现离散度增大而后又逐渐趋于一致的现象;CJW台的快波偏振方向在主震前三个月发生了改变,体现了孕震过程中随着应力的不断积累,其各向异性特征由主要受构造控制转变为受应力控制。各台站的归一化慢波时间延迟随台站距主震和余震密集区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反映了长宁地震孕震过程中余震密集区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明显强于周边区域。此外,主震发生前6个月左右CNI台的慢波时间延迟出现明显下降,地震发生后又迅速上升,反映出长宁地震震前的应力积累以及震后应力突然释放使上地壳中微裂隙的几何形态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长宁M_(S)6.0地震 S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时间延迟 地壳各向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