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negatives symptoms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被引量:3
1
作者 Vivek Bambole Nilesh Shah +2 位作者 Shushma Sonavane Megan Johnston Amresh Shrivastava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3年第3期323-328,共6页
Background: Prevalence of negative symptoms in the early phase of schizophrenia remains uncertain. Negative symptoms are the primary cause of long term disability and poor functional outcom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Background: Prevalence of negative symptoms in the early phase of schizophrenia remains uncertain. Negative symptoms are the primary cause of long term disability and poor functional outcom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presence of negat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fist episode psychosis in schizophrenia who were hospitalized. Methods: Negative symptoms were measured in 72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FEP using the 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SANS) and ascertained diagnosis using DSM-IV. Prevalence of SANS items and subscales were examined for both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Results: This study shows that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had negative symptoms 66 (87.5%). All five subtypes of negative symptoms were present in 47% of patients suggesting primary negative symptoms, and about 40% have secondary negative symptoms. Independently, each subtype of negative symptoms was seen in 48% - 76% of patients. The most prevalent negative symptom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was found to be blunting (72%). 46% of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level of depression, overall psychopathology was severe and level of functioning was poor. We found that 45.8% patients were prescribed anticholinergic medications which indicated that at least 45% subjects had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EPS). Conclusion: Primary negative symptoms are prevalent in about half of First episode Psychosis (FEP) schizophrenia patient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early treatment, and reduced treatment resistance for negative symptoms in order to increase social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schizophrenia.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symptomS first EPISODE PSYCHOSIS SCHIZOPHRENIA symptomATOLOGY
下载PDF
以假性周围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春鹏 龚洁芹 +1 位作者 沈李奎 沈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以假性周围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首发症状为假性周围神经麻痹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多见,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假性周围神... 目的分析以假性周围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首发症状为假性周围神经麻痹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多见,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假性周围神经麻痹,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均由头颅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50%的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多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血压,治疗上主要采取抗栓、降脂,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上以假性周围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为罕见,极易误诊,对急性起病的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男性周围神经麻痹患者,仍需尽早行头颅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周围神经麻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 首发症状 男性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病情分级的降阶梯思维性急救措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3
作者 邓素锦 李艳 张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11-313,320,共4页
目的基于病情分级的降阶梯思维性急救措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试验组接受基于病情分级的降阶梯思维性急救措施及常规干预,对... 目的基于病情分级的降阶梯思维性急救措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试验组接受基于病情分级的降阶梯思维性急救措施及常规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疼痛及预后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05、16.18、7.09、5.45,P均<0.05)。干预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血清脂肪酶(LPS)、淀粉酶(AM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5.44、11.98、7.12,P均<0.05)。出院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技能、健康宣传、应急措施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17、9.02、8.39,P均<0.05)。结论基于病情分级的降阶梯思维性急救措施干预可加快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改善预后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获得患者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病情分级 降阶梯思维性急救措施 临床症状 预后 疼痛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躯体化症状评分对首发心梗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郑梦奕 毛家亮 +3 位作者 邹治国 张瑞雷 张厚 李世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治疗的首发AMI患者305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相关事件分为MACEs组(n=203)与非MACEs组(n=102)。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进一步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II及SSS-CN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syntax评分(syntax score,SS),评价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诊断的最佳cut-off值。结果·共有203例患者发生MACE事件,其中179例(88.1%)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6例(7.9%)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4例(2.0%)患者发生休克,2例(1.0%)患者发生再发心肌梗死,2例(1.0%)患者死亡。与非MACE组相比,MACEs组SII及SSS-CN评分显著升高(1925.86 vs 934.23,38.57 vs 23.30;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均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SII≥952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64.0%,特异度达62.7%(AUC 0.675,95%CI 0.612~0.737);SSS-CN≥28.5分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80.7%,特异度达77.5%(AUC 0.840,95%CI 0.794~0.886);联合SS后,三者对MACE的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AUC 0.898,95%CI 0.862~0.933)。结论·首发AMI患者的入院SII及SSS-CN分值为此类患者行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监测首发AMI患者PCI术后SII变化,或对有明显躯体化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SSS-CN评分能帮助识别院内MACE发生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躯体化症状评分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的影响
5
作者 王翔 熊小雪 +1 位作者 李宾 甘受益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FMC)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及近期预后情况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分析整理我院标准版胸痛中心数据库,选择时间节点完整的NSTEM... 目的探讨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FMC)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及近期预后情况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分析整理我院标准版胸痛中心数据库,选择时间节点完整的NSTEMI患者共105例。按照S-FMC的长短,分为早期组(0~6h)、中期组(7~24h)、亚中期组(25~72h)和晚期组(>72h)共4个研究组。分析在不同S-FMC下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以及出院后1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4个研究组平均就诊时间是(2.77±1.78)h、(14.34±5.65)h、(43.25±15.16)h和(101.75±17.89)h,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是26.3%、53.7%、40.0%、81.8%,出院后1个月内发生MACE的概率分别是28.9%、61.1%、70.7%、6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下,对于NSTEMI患者,缩短S-FMC可降低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减少出院后1个月内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医疗接触时间 胸痛中心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不全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反刍思维量表在不同性别和抑郁症状医学院校新生中的测量等值性
6
作者 李文福 刘燕 +3 位作者 段熙明 牛四方 许瑞雪 慕福芹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4-860,共7页
采用10项目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 Scale,RRS-10)和贝克抑郁量表对山东省两所医科院校8019名新生进行调查,使用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RRS-10在不同性别和抑郁症状医学院校新生中的测量等值性。结果发现,抑郁症状阳性组的RRS... 采用10项目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 Scale,RRS-10)和贝克抑郁量表对山东省两所医科院校8019名新生进行调查,使用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RRS-10在不同性别和抑郁症状医学院校新生中的测量等值性。结果发现,抑郁症状阳性组的RRS-10总分、强迫思考和反省深思因子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状阴性组;RRS-10在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样本间的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和严格等值模型均成立。结果表明,RRS-10的二因子结构在不同性别以及抑郁症状医学院校新生间具有测量等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思维 测量等值性 性别差异 抑郁症状 医学院校新生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与降压达标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刘东霞 高鹏 +2 位作者 段亚伟 王燕庆 苏晗琪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616-261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救治时间节点与降压达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CU于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STEMI患者374例,采用统一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根...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救治时间节点与降压达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CU于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STEMI患者374例,采用统一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根据合并高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168例和非高血压组206例。依据高血压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分为达标组(75例)和未达标组(93例),分析2组间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降压达标与首次医疗接解(S-to-FMC)、D-to-B、总缺血时间(TIT)的相关性。结果STEMI患者中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44.9%;2、3级高血压患者占92.7%;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2组S-to-FMC、D-to-B、T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达标组S-to-FMC、TIT时间显著低于非达标组(P<0.05)。结论降压达标患者的获益不仅是在降压本身及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与心血管事件的及时救治有一定的相关性,降压达标的STE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心肌总缺血时间缩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高血压 降压达标 院前延迟
下载PDF
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病前适应状态及临床症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宁 徐鸥 《浙江实用医学》 2023年第1期42-45,79,共5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病前适应状态及临床症状。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就诊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中45例青少年期(年龄<18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青少年组,35例成年期(年龄≥18岁)首... 目的 探讨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病前适应状态及临床症状。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就诊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中45例青少年期(年龄<18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青少年组,35例成年期(年龄≥18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归为成年组。调查并比较两组病前适应状态及临床症状。结果 青少年期组病情孤僻、同伴关系及学校适应性状态评分均较成年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期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焦虑忧郁因子及激活性因子评分高于成年期组,而缺乏活力因子、敌对猜疑因子评分低于成年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年期组相比,青少年期组工作记忆和注意、精细运动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适应状态较成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差,焦虑忧郁、激活性症状更突出,且认知功能受损更明显,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期 精神病性症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儿童期虐待、催乳素对首发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9
作者 段登艾 王海明 +2 位作者 陆香秀 张轶杰 邱尔仙 《精神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儿童期虐待及不同浓度泌乳素水平的首发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差异性。方法选取136例首次发作且未曾用药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及测量催乳素(PRL)水平,进行横...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儿童期虐待及不同浓度泌乳素水平的首发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差异性。方法选取136例首次发作且未曾用药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及测量催乳素(PRL)水平,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与不存在情感虐待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相比较,存在情感虐待HAMD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因子分更高(P<0.05);与不存在躯体虐待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相比较,存在躯体虐待HAMD体重、认知障碍因子分更高(P<0.05);与不存在性虐待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相比较,存在性虐待HAMD认知障碍、绝望感因子分更高(P<0.05);与不存在躯体忽视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相比较,存在躯体忽视HAMD焦虑/躯体化症状、体重因子分更高(P<0.05);与不存在情感忽视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相比较,存在情感忽视患者HAMD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更高(P<0.05)。与正常催乳素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相比较,高催乳素HAMD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因子分更高(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AMD总分与PRL水平、儿童期虐待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L水平、儿童期虐待总分对HAMD总分有正向影响(P<0.01)。结论催乳素水平高或经历儿童期虐待的首发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其抑郁严重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首发抑郁障碍 抑郁症状 儿童期虐待 催乳素
下载PDF
磷化氢中毒症状、急救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佳丽 林佳曼 +3 位作者 强火生 严慧 王鑫 向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1-779,共9页
磷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近年来磷化氢中毒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对人类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但迄今为止,磷化氢中毒尚无特效的解毒剂或急救、诊疗方法。本综述通过分析磷化氢的理化性质、中毒背景及中毒症状、急救治疗措施,结合法医毒理学机... 磷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近年来磷化氢中毒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对人类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但迄今为止,磷化氢中毒尚无特效的解毒剂或急救、诊疗方法。本综述通过分析磷化氢的理化性质、中毒背景及中毒症状、急救治疗措施,结合法医毒理学机制与检测方法,以期为临床医师对疑似磷化氢中毒患者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中毒症状 急救 法医毒理学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
11
作者 张瑾 陈艳红 +2 位作者 刘成伟 熊俞朗 何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6期472-475,526,共5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FWR)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STEMI并发FWR患者177例,将是否在胸痛中心模式下就诊分为胸痛中心组(89例)和非胸痛中心组(8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FWR)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STEMI并发FWR患者177例,将是否在胸痛中心模式下就诊分为胸痛中心组(89例)和非胸痛中心组(8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指标及治疗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FWR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胸痛中心组比较,胸痛中心组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S2FMC)时间更长,时间≤3 d的FWR发生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更高及下壁心肌梗死例数更多;而FWR平均天数较短,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比例更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2FMC时间长(OR=1.018,P=0.023)和hs-CRP水平高(OR=1.198,P=0.011)是发生早期FWR(≤3 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患者血运重建比例虽有升高,但心脏破裂(CR)时间提前,这可能与S2FMC时间延长及hs-CRP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室游离壁破裂 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
下载PDF
阿立哌唑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蒋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315-2317,2328,共4页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富马酸喹硫平治疗,n=39)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富马酸喹硫平治疗,n=39)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立哌唑治疗,n=41),观察患者精神症状与血清指标。结果: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均降低,观察组精神病症状项目评分、COR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均提高,但两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两组瘦素(Leptin,LEP)水平均提高,观察组L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改善其精神症状与CORT水平,对心肌酶谱和LEP水平影响较小,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富马酸喹硫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心肌酶谱 血皮质醇 瘦素
下载PDF
以皮肤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脏器肿瘤10例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东宁 孙健 +1 位作者 王莉丽 闫铁夫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了解以皮肤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脏器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1992-2009年收治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男女各5例,皮疹类型以多发结节斑块为主(90%),合并其他器官转移5例(50%),合并副肿瘤性皮肤病3例(... 目的了解以皮肤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脏器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1992-2009年收治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男女各5例,皮疹类型以多发结节斑块为主(90%),合并其他器官转移5例(50%),合并副肿瘤性皮肤病3例(30%),误诊6例(60%),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80%)。结论以皮肤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脏器肿瘤临床少见,误诊率高,要提高对皮肤转移癌及副肿瘤性皮肤病的认识,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转移癌 首发症状 误诊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中风病首发症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艳丽 高颖 曹克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中风病首发症状的特点,为早期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从数据库中共提取3227例中风患者的首发症状信息,应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风病首发症状以及首发症状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单侧肢体活动不利出现频率最高,占... 目的研究中风病首发症状的特点,为早期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从数据库中共提取3227例中风患者的首发症状信息,应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风病首发症状以及首发症状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单侧肢体活动不利出现频率最高,占53.3%,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其次为头晕,占20.08%。对首发症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中风病首发症状群主要表现为中风主症之间相关的症状组合和与头晕有关的症状组合。中风病首发症状最常见的二项关联是视物旋转+头晕,最常见的三项关联是恶心+呕吐+头晕。结论中风病首发症状及症状群复杂,除中风主症外,特异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首发症状 关联规则分析
下载PDF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首发症状及就诊科室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仲迎 李耘 +3 位作者 钱玉英 魏占云 曹若瑾 韩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46-849,共4页
目的总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首发症状及就诊科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12于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患者7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科室、首发症状、确诊时间、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0.0... 目的总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首发症状及就诊科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12于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患者7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科室、首发症状、确诊时间、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0.04±13.00)岁,男性占56.0%,抗MPO-ANCA阳性者占77.3%。首发症状多样,其中以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纳差及肌肉骨骼疼痛)最多见(37.3%)、其次为呼吸系统症状(34.7%)、神经内科症状(16.0%)及泌尿系统症状(12.0%)。首诊科室分散于内科7个科室,分别为风湿免疫科(26.7%)、呼吸科(24.0%)、肾科(20.0%)及老年科(13.3%)。中位确诊时间为60 d,以神经内科症状起病者确诊时间最长(210 d)。确诊时间的长短对于预后有影响,出院后长期透析患者较出院后未长期透析患者的确诊时间更长[240(27.5-240)d vs 45(30-90)d,P=0.002]。结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首发症状多样、就诊科室分散,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有助于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首发症状
下载PDF
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尤桥 陈薇 陈斯雄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其脑损害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SLE早期发生脑损害多为青年女性(占85.7%),脑损害... 目的研究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其脑损害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SLE早期发生脑损害多为青年女性(占85.7%),脑损害症状以精神行为异常(42.9%)、癫痫(35.7%)为多见,SLE临床症状以肾脏损害(57.1%)、关节疼痛(50.0%)、面部蝶形红斑(50.0%)多见;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阳性14例(100.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10例(71.4%),狼疮细胞阳性8例(57.1%);脑电图检查异常12例(85.7%) 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病例死亡结论以脑损害为首发病状的SLE早期诊断困难,对青年女性不明原因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头痛、偏瘫等症状应进行定期随访,注意排除SLE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首发症状 脑损害 临床分析 精神行为异常 抗核抗体阳性 抗双链DNA 青年女性 SLE患者 实验室检查 免疫学检查 脑电图检查 免疫抑制剂 临床特点 回顾分析 临床表现 肾脏损害 临床症状 关节疼痛 蝶形红斑 狼疮细胞
下载PDF
Creutzfeldt-Jakob病4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静 王玉平 +4 位作者 王红星 李莉萍 刘爱华 叶静 杨延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43例临床可能或很可能克雅氏病(CJD)患者的临床特征,为CJD早期诊断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以"可疑CJD"诊断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JD通常... 目的分析43例临床可能或很可能克雅氏病(CJD)患者的临床特征,为CJD早期诊断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以"可疑CJD"诊断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JD通常在60岁左右发病,平均病程5.70±5.08个月;首发症状多变,以迅速进展性痴呆为主。典型临床表现有6种:迅速进展的痴呆、运动系统损害(锥体束、锥体外系及小脑症状)、肌阵挛、无动性缄默、睡眠障碍和视力障碍。结论 CJD的早期诊断应重视其临床特征,当一个患者具有典型特征中的两项或以上表现时,即使14-3-3蛋白、脑电图(EEG)、磁共振(MRI)均不典型,也要高度警惕CJD,定期复查,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氏病 临床特征 首发症状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抑郁症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献云 费立鹏 +1 位作者 张培琰 吉中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于入院、治疗 3、6、9、12月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 (SANS CV)、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及功能总体评定...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于入院、治疗 3、6、9、12月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 (SANS CV)、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及功能总体评定量表 (GAF)对 16 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急性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轻度或以上程度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 71% ,但在缓解期降至 12 %。急性期突出的抑郁表现为认知障碍与迟缓 (因子分各占HAMD总分的 35 %和 2 9% )。抑郁症状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缓解而减轻 ,与性别、发病年龄、受教育时间、病程及前驱期长短无关。HAMD总分在急性期仅与BPRS的焦虑抑郁因子分有关 ,但在缓解期与阴阳性症状、临床总体印象以及总体功能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急性期以及治疗 3个月时的抑郁症状与随后的阴阳性症状、总体功能的变化无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抑郁症状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症状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发生率 临床特征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延红 李雪芬 +3 位作者 李香 陈文武 盛兆福 孙永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患者的年龄、性别、NIHSS评分、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出血部位、出血量、电解质情况、外科治疗、外伤史... 〔目的〕探讨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患者的年龄、性别、NIHSS评分、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出血部位、出血量、电解质情况、外科治疗、外伤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NIHSS评分、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与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密切相关(P<0.05)。出血部位、出血量、电解质情况、外科治疗、既往外伤史与其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龄、男性、NIHSS评分较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是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的主要危险因素。出血部位、出血量、电解质情况、外科治疗、既往外伤史为不肯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脑出血 癫痫发作 早发症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9年随访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可进 童永胜 +2 位作者 李献云 吴承京 梁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9年中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4例首次发病住院患者,用汉密尔顿...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9年中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4例首次发病住院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SANS-CV)、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对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9年中每年进行一次评定,并据此计算缓解时间。结果:共139例患者完成随访。从治疗后的第1年起,每年末HAMD总分≥8分的患者所占比例为3.6%~13.7%,治疗后1~9年的HAM D总分均低于入院水平(P<0.001)。入组时HAM D总分与治疗后9年中的缓解时间、9次年末的去除焦虑抑郁因子BPRS总分、SANS-CV、CGI及GAF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结论:经抗精神病药治疗1年之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的抑郁症状迅速减轻,此后在较低水平上略有波动;急性期抑郁症状水平不能预测精神分裂症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预后 随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