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obal Change in Agricultural Flash Drought over the 21st Century 被引量:1
1
作者 Emily BLACK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9-220,I0002-I0019,共30页
Agricultural flash droughts are high-impact phenomena, characterized by rapid soil moisture dry down. The ensuing dry conditions can persist for weeks to months, with detrimental effects on natural ecosystems and crop... Agricultural flash droughts are high-impact phenomena, characterized by rapid soil moisture dry down. The ensuing dry conditions can persist for weeks to months, with detrimental effects on natural ecosystems and crop cultivation. Increases in the frequency of these rare events in a future warmer climate would have significant societal impact. This study uses an ensemble of 10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 models to investigate the projected change in agricultural flash drought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Comparison across geographical regions and climatic zones indicates that individual events are preceded by anomalously low relative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with long-term trends governed by changes in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soil moisture. As a result of these processes, the frequency of both upperlevel and root-zone flash drought is projected to more than double in the mid-and high latitudes over the 21st century, with hot spots developing in the temperate regions of Europe, and humid regions of South America, Europe, and southern Af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drought climate change soil moisture agricultural drought CMIP
下载PDF
Two Types of Flash Drought and Their Connections with Seasonal Drought 被引量:16
2
作者 Linying WANG Xing YU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478-1490,共13页
Flash drought is a rapidly intensifying drought with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which has greatly threatened crop yields and water supply,and aro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in a warming climate.However,the preferable hy... Flash drought is a rapidly intensifying drought with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which has greatly threatened crop yields and water supply,and aro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in a warming climate.However,the preferable hyd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flash drough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onventional drought at longer time scales remain unclear.Here,we investigate two types of flash drought over China:one is high-temperature driven(Type Ⅰ),while the other is water-deficit driven(Type Ⅱ).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the two types of flash drought averaged over China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re comparable.Type I flash drought tends to occur over southern China,where moisture supply is sufficient,while Type Ⅱ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over semi-arid regions such as northern China.Both types of flash drought increase significantly(p<0.01)during 1979–2010,with a doubled rise in Type Ⅰ as compared with Type Ⅱ.Composite analysis shows that high temperature quickly increases evapotranspiration(ET)and reduces soil moisture from two pentads before the onset of Type Ⅰ flash drought.In contrast,there are larger soil moisture deficits two pentads before the onset of Type Ⅱ flash drought,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ET and increase in temperature.For flash drought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drought,there is a greater likelihood of occurrence during the onset and recovery phases of seasonal drought,suggesting perfect conditions for flash drought during transition periods.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early warning of flash drought by connecting multiscale drought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drought climate change soil MOISTURE EVAPOTRANSPIRATION SEASONAL drought
下载PDF
The anthropogenic acceler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flash drought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will continue into the fu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Yumiao Wang Xing Yu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5期61-67,共7页
快速爆发的骤旱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威胁,亟须量化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对骤旱爆发过程的影响.2020年夏季,在持续高压异常和陆气干耦合的控制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并引发极端骤旱事件.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 快速爆发的骤旱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威胁,亟须量化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对骤旱爆发过程的影响.2020年夏季,在持续高压异常和陆气干耦合的控制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并引发极端骤旱事件.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数据开展归因分析,本文发现相比天然情景,温室气体排放等人为因子导致的气候变化不仅使类似2020年骤旱爆发速度和强度的发生概率分别增加93%和18%,还使其联合概率增加86%.在目前排放水平下,此类骤旱爆发速度和强度发生概率及其联合概率在21世纪末将提高85%,49%,和81%,极大增加了干旱适应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气候变化 干旱爆发速度 检测与归因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江流域1982—2022年骤旱事件时空演变
4
作者 熊立华 李姝仪 查悉妮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7,共14页
骤发性干旱(简称骤旱)是一种突发性高且强度大的极端干旱现象,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长江流域骤旱频发,然而其骤旱时空演变格局及规律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GLEAM、GLDAS和ERA5-Land数据,以标准化蒸发胁迫比及其... 骤发性干旱(简称骤旱)是一种突发性高且强度大的极端干旱现象,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长江流域骤旱频发,然而其骤旱时空演变格局及规律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GLEAM、GLDAS和ERA5-Land数据,以标准化蒸发胁迫比及其变化值作为识别指标,开展1982—2022年长江流域骤旱识别,全面分析长江流域骤旱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并鉴于2022年旱情的严重性和特殊性,重点分析该年长江流域骤旱事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空间分布上,长江流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和中下游的大型水库湖泊骤旱发生频率最高且强度最大;②在时间演变上,骤旱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和强度均在长江流域整体上呈现出非显著上升趋势,而有显著变化趋势的区域在2001年前后表现出明显的趋势反转现象;③2022年夏季受极端高温热浪影响,长江流域遭遇大规模骤旱事件,具有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且骤旱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上游向下游传递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时空演变 多源数据 标准化蒸发胁迫比 长江流域
下载PDF
Increasing Flash Floods in a Drying Climate over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Chan XIAO Peili WU +1 位作者 Lixia ZHANG Robin T. CLARK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8-203,共6页
In a globally warming world,subtropical regions are generally expected to become drier while the tropics and mid–high latitudes become wetter.In line with this,Southwest China,close to 25?N,is expected to become incr... In a globally warming world,subtropical regions are generally expected to become drier while the tropics and mid–high latitudes become wetter.In line with this,Southwest China,close to 25?N,is expected to become increasingly prone to drought if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decreases.However,despite this trend,changes in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oisture supply might actually result in increased extreme rainfall in the region,whose climate is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dry and wet seasons.Using hourly and daily gauge observations,rainfall intensity changes since 1971 are examined for a network of 142 locations in the region.From the analysis,dry season changes are negligible but wet season changes exhibit a significantly strong downward trend [-2.4%(10 yr)^(-1)],particularly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17.7%(10 yr)^(-1)].However,the intensity of events during the wettest of 5% hours appears to steadily increase during the whole period [1.4%(10 yr)^(-1)],tying in with government statistical reports of recent droughts and flooding.If the opposing trends are a consequence of a warming climate,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the contradictory trend to continue with an enhanced risk of flash flooding in coming decades in the region concer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闪光 中国 西南 洪水 季节变化 统计报告 副热带
下载PDF
春小麦对骤旱的响应特征及其阈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福年 张强 +5 位作者 周广胜 王润元 陈斐 齐月 张凯 王鹤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581-5591,共11页
与缓慢发展的干旱过程不同,骤旱具有发生速度快,短期内可致害的特点。目前,关于作物骤旱致害的临界阈值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桶栽试验,模拟研究骤旱过程中小麦受旱致害的过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发现,发生... 与缓慢发展的干旱过程不同,骤旱具有发生速度快,短期内可致害的特点。目前,关于作物骤旱致害的临界阈值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桶栽试验,模拟研究骤旱过程中小麦受旱致害的过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发现,发生骤旱时土壤含水量下降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叶片水分和叶水势则呈先慢后快的指数变化趋势。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对土壤水分的下降存在明显的阈值响应,且不同生理指标的阈值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净光合速率与表征叶片光合能力的指标(最大羧化速率)对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响应阈值为0.4,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响应阈值分别为0.5和0.4。而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对叶片水分和叶水势的阈值响应并不明显。同时依据各生理指标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得出,骤旱发生时引起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快速降低的主导因子为非气孔因素,而并不是以往作物受旱研究中的气孔因素。本研究结果有望丰富干旱影响认知,并可为科学应对干旱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光合生理指标 土壤有效水分 受旱阈值 干旱程度
下载PDF
渭河流域热浪事件影响下的骤旱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孟浩 江善虎 +2 位作者 任立良 崔豪 任明明 《水利发展研究》 2023年第9期21-28,共8页
骤发干旱(简称骤旱)是一种以速度快、强度高为特征的极端事件。然而,对热浪影响下的骤旱过程研究相对有限。文章选取渭河流域作为研究区,根据日最高气温和表层土壤含水量识别热浪和骤旱事件;将骤旱事件分为与热浪相遇和未与热浪相遇的... 骤发干旱(简称骤旱)是一种以速度快、强度高为特征的极端事件。然而,对热浪影响下的骤旱过程研究相对有限。文章选取渭河流域作为研究区,根据日最高气温和表层土壤含水量识别热浪和骤旱事件;将骤旱事件分为与热浪相遇和未与热浪相遇的骤旱两种类型,通过比较两类骤旱的历时和发展速度等特征,揭示热浪如何影响骤旱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981—2020年渭河流域的骤旱和热浪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增加(p<0.1),在与(未与)热浪相遇的骤旱事件的历时和发展速度平均值分别为8.03(9.66)个候(5 d为1候)和25.44(23.78)个分位变化/候,表明在热浪影响下骤旱事件通常会历时缩短,发展速度加快。研究结果可为热浪影响下的骤旱评估和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热浪 土壤含水量 最高气温
下载PDF
广东骤旱时空特征及其与传统干旱的对比分析
8
作者 张柳红 王华 +2 位作者 刘畅 陈慧华 柳晔 《广东气象》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为提升广东干旱监测水平,采用广东8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借鉴前人对骤旱的研究成果及气象干旱监测相关技术方法,综合气温、降水、相对湿润度指数3项因子,构建广东骤旱监测指标,研究了广东骤旱的时空分布特... 为提升广东干旱监测水平,采用广东8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借鉴前人对骤旱的研究成果及气象干旱监测相关技术方法,综合气温、降水、相对湿润度指数3项因子,构建广东骤旱监测指标,研究了广东骤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传统干旱的异同,结果表明:(1)广东骤旱多发生在夏季,7月最多,月均达4.1站次;春末秋初发生频次也较高,有别于传统干旱主要发生在秋冬季。(2)雷州半岛、潮汕地区和梅州是骤旱高发区,与传统干旱多发区吻合。(3)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广东各地骤旱发生频次趋于增加,新世纪以来增加尤为显著,2011-2021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频次从2001-2010年的低于3站次增加至2011-2021年的12站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骤旱 相对湿润度指数 百分位数 广东
下载PDF
黄土高原热浪型和缺水型骤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任涛涛 李双双 +1 位作者 段克勤 何锦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0-370,共11页
骤旱是一种以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干旱。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骤旱频发且不断加剧,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了解骤旱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骤旱的监测、预警和防治至关重要。基于1981—2020年ERA5-LAND数据,辅... 骤旱是一种以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干旱。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骤旱频发且不断加剧,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了解骤旱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骤旱的监测、预警和防治至关重要。基于1981—2020年ERA5-LAND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对黄土高原生长季(4—9月)热浪型和缺水型骤旱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40a黄土高原2类骤旱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缺水型骤旱增加速率[0.54候·(10a)^(-1)]高于热浪型骤旱[0.46候·(10a)^(-1)];年代变化上,黄土高原2类骤旱变化具有相似性。1998年之前,2类骤旱以低位波动为主;1998—2010年,骤旱迅速增加;2010年后,骤旱增速停滞且呈下降趋势。(2)空间上,热浪型、缺水型骤旱分别有36.5%、37.5%的区域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黄土丘陵沟壑区、河套平原东部、汾渭河谷平原、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部,为2类骤旱共同显著增加区。(3)在影响因素上,青藏高原北部气压、赤道印度洋中部(0°~10°N、50°~90°E区域)海温异常,与黄土高原生长季骤旱异常显著正相关,即青藏高原北部气压偏高,赤道印度洋中部海温异常偏高时,黄土高原2类骤旱发生风险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骤旱 时空变化 ERA5-LAND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骤发干旱前期气象驱动条件及可模拟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懿 朱烨 +3 位作者 张林齐 郑丽虹 任立良 贾雨凡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7-507,共11页
骤发干旱(简称骤旱)是一种以短历时、高强度、快速度为特征的极端事件,其形成速度已超出现有干旱监测工具的能力范围,监测模拟难度大。基于欧洲中心再分析产品(ERA)土壤含水量数据,构建考虑旱情开始速度的骤旱识别方法,提取中国1979—2... 骤发干旱(简称骤旱)是一种以短历时、高强度、快速度为特征的极端事件,其形成速度已超出现有干旱监测工具的能力范围,监测模拟难度大。基于欧洲中心再分析产品(ERA)土壤含水量数据,构建考虑旱情开始速度的骤旱识别方法,提取中国1979—2018年骤旱事件,剖析旱情初期气象要素异常值的变化规律,探讨利用气象条件模拟骤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开始速度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南北差异,长江以南地区较快,西北地区较慢;②骤旱比缓慢干旱具有更强的气象驱动力,骤旱各气象要素异常值的均值、峰值及变化幅度比缓慢干旱变化更为显著,尤其是峰值,约超过缓慢干旱0.5个标准差;③综合考虑骤旱爆发前后不同时段多个气象要素异常,能够较好地模拟开始速度,可用于监测与模拟骤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缓慢干旱 开始速度 时空分布特征 气象驱动 可模拟性
下载PDF
广西降雨亏缺型骤旱的演变过程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星星 杨云川 +4 位作者 田忆 廖丽萍 谢鑫昌 莫崇勋 肖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7,共9页
为研究降雨亏缺型骤旱在湿润地区的特性,以广西为研究区,在分析降雨亏缺型骤旱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Hurst,BG分割算法、EEMD等分析了该型骤旱在广西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型骤旱在发生前期土壤湿度已明显偏低,在... 为研究降雨亏缺型骤旱在湿润地区的特性,以广西为研究区,在分析降雨亏缺型骤旱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Hurst,BG分割算法、EEMD等分析了该型骤旱在广西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型骤旱在发生前期土壤湿度已明显偏低,在发生过程中,蒸散发、太阳辐射、气温等要素的变化特征显著相关,在发生后,土壤湿度会持续偏低1~5候;(2)在广西地区发生频率为1.0%~2.0%,发生面积主要集中在10%以下,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1~2候,在夏季多发且历时长;(3)在1979—2015年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频次序列存在3.45 a的周期,且在1999年存在突变;(4)骤旱频次在桂南较高,历时在桂西南等地较长;而桂中地区,频次和历时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5)与季节性干旱同时发生的骤旱约有6%~15%,其中桂中及桂西南地区较高。该成果可为完善广西地区旱灾预警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降雨亏缺型骤旱 时空分布 季节性干旱
下载PDF
骤发干旱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昌春 张余庆 +3 位作者 王峻晔 宋洁 骆利峰 岳元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3,共8页
近年来,一种发生速度较快、破坏程度较高、预报难度较大的新干旱类型--"骤发干旱"被提出之后,随着美国2012年特大干旱的爆发,骤发干旱的研究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及其他国家的有关研究也迅速展开。介绍了骤发干旱定... 近年来,一种发生速度较快、破坏程度较高、预报难度较大的新干旱类型--"骤发干旱"被提出之后,随着美国2012年特大干旱的爆发,骤发干旱的研究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及其他国家的有关研究也迅速展开。介绍了骤发干旱定义的认识及深化过程,由最初定义的热浪型骤发干旱扩展为热浪型骤发干旱与降水短缺型骤发干旱两种。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为主、实测与模拟土壤含水量为主、遥感分析与解译技术为主三个方面归纳了识别与监测骤发干旱的现有方法。总结了骤发干旱发生机理与时空变化特征方面的进展,对骤发干旱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识别 机理 时空变化 进展
下载PDF
中国区域性骤发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天 余锦华 +1 位作者 叶梦茜 谢洁宏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5-303,共9页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400多个观测站的候平均日最高气温、GLDAS 2.0/2.1的土壤湿度、蒸散发资料和ERA5的500 hPa位势高度、925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格点骤发干旱指数,在分析1979—2017年4—9月中国区域骤发干旱气候特征和骤发干...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400多个观测站的候平均日最高气温、GLDAS 2.0/2.1的土壤湿度、蒸散发资料和ERA5的500 hPa位势高度、925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格点骤发干旱指数,在分析1979—2017年4—9月中国区域骤发干旱气候特征和骤发干旱指数的经验正交展开空间模态的基础上,确定骤发干旱发生频繁及变率大的区域,给出了区域性骤发干旱事件的识别标准,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合成分析,最后分析了典型个例的要素和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骤发干旱多发于我国南方夏季,其中7月最多,以湖南和浙江地区发生最为频繁,这两个区域也是骤发干旱发生气候变率最大的区域。合成分析显示,高温是两个区域骤发干旱爆发的主要驱动因素:干旱爆发前一候,气温迅速升高,蒸散发快速增大,土壤湿度下降明显。2013年6—7月在湖南区域爆发了两次骤发干旱事件。第一次干旱爆发前,湖南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迅速增大,异常下沉气流导致降水减少和绝热增温,蒸散发随气温升高而增加,使土壤湿度减少,这次干旱由高温驱动;第二次干旱爆发前期,明显偏西、偏北且稳定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使地表太阳净辐射通量增强、近地层的偏南气流使高温维持,蒸散发随降水而变化,这次干旱为降水减少所驱动,高温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骤发干旱 高温 蒸散发 土壤湿度
下载PDF
基于土壤含水率的骤发干旱和缓慢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烨 刘懿 +4 位作者 王文 袁飞 马明卫 吴光东 尹义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2,共9页
骤发干旱是近年来全球不同地区频繁发生的极端事件,与缓慢干旱相比,其爆发异常迅速,严重威胁粮食农业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为探究骤发与缓慢干旱的时空特征,该研究基于再分析产品土壤含水率数据,提取中国1979-2018年干旱事件及旱情开始... 骤发干旱是近年来全球不同地区频繁发生的极端事件,与缓慢干旱相比,其爆发异常迅速,严重威胁粮食农业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为探究骤发与缓慢干旱的时空特征,该研究基于再分析产品土壤含水率数据,提取中国1979-2018年干旱事件及旱情开始阶段历时,分析骤发干旱与缓慢干旱在发生频次、影响范围上的差异,并以典型干旱事件为例,探讨二者的联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中国干旱事件呈长历时、大范围的发展趋势;2)旱情开始阶段的分析表明,中国南方地区开始历时总体比北方偏短,典型骤旱事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东部、西南地区、珠江上游以及长江下游;缓慢干旱则主要集中在西北、新疆地区,并且其覆盖范围在2005年以后增幅明显;3)近10年2场典型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轨迹表明,骤发干旱与缓慢干旱在旱情演进过程中无明显界限,二者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能相伴发生。该研究可为认识干旱形成机理以及旱情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干旱 气象预报 骤发 缓慢 历时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区域性极端骤发干旱与传统干旱事件形成过程的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天 余锦华 施欣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9-327,共9页
2009/2010年云贵地区(YGR)和2013年夏季中南地区(CSC)发生了近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事件。文中对比了两次干旱事件的发展速度,基于水分收支原理,诊断影响干旱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显示,CSC干旱发展前,温度升高,蒸散发增加,土壤湿度减... 2009/2010年云贵地区(YGR)和2013年夏季中南地区(CSC)发生了近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事件。文中对比了两次干旱事件的发展速度,基于水分收支原理,诊断影响干旱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显示,CSC干旱发展前,温度升高,蒸散发增加,土壤湿度减少,高温和降水减少对干旱有触发作用;而YGR的降水减少使干旱开始发展。CSC干旱事件发展迅速,YGR干旱事件发展缓慢,同时前者干旱的维持和恢复时间也短于后者,这些差异与蒸散发过程强弱有关。CSC干旱事件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强,平均为4.7 mm/d,8 d时间,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促使干旱快速形成(典型骤发干旱)。YGR干旱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弱,平均为1.7 mm/d,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历时2个多月(传统干旱)。蒸散发的强弱主要与区域大气柱的水汽净辐散有关。CSC干旱发展阶段,其大气柱水汽净辐散达每天3.1 kg/m^(2),增强了陆气水分交换,使蒸散发远大于降水,土壤湿度快速下降,加快干旱发展速度。YGR的区域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为每天1.1 kg/m^(2),只有CSC的1/3,使干旱发展缓慢。两个干旱事件的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主要发生在经向方向,即由区域北界相对较强的经向水汽输送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传统干旱 土壤湿度 蒸散发 大气柱水汽净辐散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土壤类型的东部季风区骤旱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文慧 孙鹏 +3 位作者 夏春晖 李慧晴 张强 李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4-844,共11页
基于1979-2012年土壤湿度、地表平均温度、土壤蒸散量、土壤类型格点数据构建骤旱(flash drought,FD)指数,分析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骤旱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不同土壤类型对骤旱响应规律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季风区骤旱次数... 基于1979-2012年土壤湿度、地表平均温度、土壤蒸散量、土壤类型格点数据构建骤旱(flash drought,FD)指数,分析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骤旱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不同土壤类型对骤旱响应规律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季风区骤旱次数与时间总体呈"南少北多"格局,气温变化是影响骤旱发生的主导性因素;东北部与中部发生的骤旱时间和频率最高.2)年际骤旱次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区域内骤旱年平均发生总次数为40~50次,总时间为520~670 d,最大发生次数为56次,发生频率>0.04.从平均时间上看,淋溶土、初育土、人为土和铁铝土对骤旱的响应最为强烈.3)不同土壤类型骤旱年际变化分为2类,第1类分布在北部地区,在夏季达到高峰,春秋季几乎不发生;第2类分布在南部地区,在夏季达到高峰,且伴随着春秋季小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时空演变特征 土壤类型 东部季风区
下载PDF
杭州市“八五”期间(1991~1995年)气象灾害剖析
17
作者 方汉杰 王裕锴 《科技通报》 1997年第6期389-392,共4页
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高温干旱、台风、连阴雨、低温冷害、大风冰雹等.“八五”期间,杭州市梅汛期降水持续偏多,出现连续暴雨和大暴雨天气,洪涝严重;1994—1995年... 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高温干旱、台风、连阴雨、低温冷害、大风冰雹等.“八五”期间,杭州市梅汛期降水持续偏多,出现连续暴雨和大暴雨天气,洪涝严重;1994—1995年连续出现夏季持续高温酷暑、严重干旱的气候,造成杭州市“八五”期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目前杭州正处高温多雨期,而海温异常、大气环流异常也是造成杭州气象灾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气象灾害 洪涝 干旱
下载PDF
Causes and Changes of Drought in China: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被引量:8
18
作者 Qiang ZHANG Yubi YAO +6 位作者 Yaohui LI Jianping HUANG Zhuguo MA Zhilan WANG Suping WANG Ying WANG Yu ZHA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3期460-481,共22页
Drought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nd extensive natural hazards in the world.Subject to monsoon climate variability,China is particularly influenced by drought hazards,especially meteorological drought.Based on a com... Drought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nd extensive natural hazards in the world.Subject to monsoon climate variability,China is particularly influenced by drought hazards,especially meteorological drought.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drought research,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drought research in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from four main perspectives: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and recent drought events,drought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hange trend,drought hazard risk,and the particular flash drought.The progress and problems of drought research i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future prospects are proposed,with emphasis on the multi-factor synergetic effect for drought formation;the effect of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identification,monitoring,and prediction of flash drought;categorization of drought and characteristics among various types of drought;the agricultural drought development;drought response to climate warming;and assessment of drought hazard risks.It is suggested that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rought in China is imperative.The present review is conducive to strategic planning of drough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and may facilita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rought research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meteorological drought formation mechanism change trend drought hazard risk flash drought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情景下北江流域骤发干旱特征变化预测
19
作者 雷勇 王赛赛 +1 位作者 陈蓓 武传号 《水文》 2024年第2期96-102,共7页
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与CMIP5全球气候模式耦合构建了流域水循环模型,基于模型输出的蒸发和潜在蒸发数据,构建基于SESR指数的骤发干旱(简称骤旱)识别方法,评估2021—2050年三种排放情景下(... 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与CMIP5全球气候模式耦合构建了流域水循环模型,基于模型输出的蒸发和潜在蒸发数据,构建基于SESR指数的骤发干旱(简称骤旱)识别方法,评估2021—2050年三种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8.5)骤旱特征(频次、历时、强度)相对于基准期(1971—2000)的变化及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在RCP情景下:(1)流域呈持续增暖趋势,且排放情景越高升温幅度越大,降水、蒸发和潜在蒸发呈总体呈减小趋势,但潜在蒸发减小幅度小于蒸发;(2)骤旱频次在流域西部(东部)减少(增加),且增幅随排放情景上升而增大(<80%),流域东北部和南部预计会遭遇强度更高、历时更长的骤旱过程;(3)不同骤旱特征预测的不确定性差异较大,且均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VIC模型 气候模式 情景预测 不确定性
下载PDF
骤发干旱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机制与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纪瑞鹏 于文颖 +3 位作者 冯锐 武晋雯 米娜 张玉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37-2746,共10页
骤发干旱是一个迅速加剧的缺水过程,其主要特点为发生突然、发展迅速、强度大、破坏性强。干旱发生速度是区分传统干旱和骤发干旱的一个明显特征。骤发干旱作为一种“新常态”干旱类型,全球呈现普遍多发、影响严重态势。明晰骤发干旱对... 骤发干旱是一个迅速加剧的缺水过程,其主要特点为发生突然、发展迅速、强度大、破坏性强。干旱发生速度是区分传统干旱和骤发干旱的一个明显特征。骤发干旱作为一种“新常态”干旱类型,全球呈现普遍多发、影响严重态势。明晰骤发干旱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影响,实现骤发干旱对农作物影响量化评估,有利于全面认知干旱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对我国乃至世界粮食稳产高产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骤发干旱特征、定义和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归纳了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骤发干旱识别的主要方法,重点阐述了骤发干旱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评估方法、农作物发育期遭受骤发干旱影响的敏感性、骤发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和骤发干旱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等方面进展。分析了骤发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机制和损失评估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传统农业干旱和骤发农业干旱事件分离技术尚未成熟、骤发干旱对农作物生长过程和产量的影响机制不明晰、骤发干旱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模拟和定量评估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建立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甚至不同发育期的骤发农业干旱识别方法;阐明传统干旱和骤发干旱对农作物生长过程影响机制的差异性;实现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骤发干旱的响应行为数值模拟,全面揭示骤发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极端事件 农作物 识别方法 影响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