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鞘内不同浓度甘丙肽拮抗剂对屈肌运动的相反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明仪 吴一丁 +1 位作者 毛建明 黄叔怀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 :了解脊髓中不同剂量甘丙肽拮抗剂M35和M40对甘丙肽抑制屈肌运动作用的影响。方法 :电刺激小腿腹神经引起小腿屈肌收缩时 ,观察髓鞘内联合注入甘丙肽和不同浓度拮抗剂时屈肌张力的改变。结果注入0 0 1、 0 0 3及 0 1μmol/LM35... 目的 :了解脊髓中不同剂量甘丙肽拮抗剂M35和M40对甘丙肽抑制屈肌运动作用的影响。方法 :电刺激小腿腹神经引起小腿屈肌收缩时 ,观察髓鞘内联合注入甘丙肽和不同浓度拮抗剂时屈肌张力的改变。结果注入0 0 1、 0 0 3及 0 1μmol/LM35时 ,0 1μmol/L甘丙肽对屈肌张力抑制率从 - 2 9 2 %改变至± 15 1%、 - 2 5 %及 -17 8% ;但 1及 3μmol/L的M35使甘丙肽抑制率分别增强至 - 5 1 9%及 - 6 5 6 %。而给于 0 0 1及 0 0 3μmol/LM40时 ,甘丙肽抑制率增至 - 5 6 7%及 - 41 6 % ,0 3、 1及 3μmol/LM40使甘丙肽抑制率分别改变为 - 6 8%、 +12 2 %及 +30 4%。结论 低浓度M35为甘丙肽拮抗剂 ,高浓度M35有甘丙肽激动剂作用 ;低浓度M40为甘丙肽激动剂 ,高浓度M40有甘丙太拮抗剂效应。脊髓神经元可能存在不同甘丙肽亚型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丙肽 拮抗剂 改变 鞘内 髓鞘 激动剂 肌张力 结论 动作 运动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H反射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颖 邵西仓 +3 位作者 李晓裔 李应龙 李玉琢 王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H反射对上肢痉挛程度、病程长短进行客观反映的价值。方法比较桡侧屈腕肌H反射5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采用改良Ashworh量表(MAS)为病例组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并与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指标进行相关性比较。将病例组按病程再次分组,用与MAS有相关性的H反射指标在不同病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H-La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18±0.52)、(16.60±1.61),H-max在两组分别为(4.84±2.22)、(1.38±1.07),Hmax/Mmax在两组分别为(0.39±0.20)、(0.15±0.15),Hslp/Mslp在两组分别为(0.59±0.15)、(0.16±0.12),该四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痉挛上肢Hslp/Mslp、Hmax/Mmax、Hmax指标与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3、r=0.742、r=0.300,P <0.05),但前两者相关性更高,H-Lat与MAS评分无相关关系(r=-0.395,P> 0.05)。在病程≤1年和> 1年的分组中,Hslp/Mslp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ax/M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用H反射Hslp/Mslp指标来客观评价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痉挛的程度、反映痉挛病程的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脊髓损伤 痉挛 上肢H反射 桡侧屈腕肌
下载PDF
蝎毒素Ⅳ在大鼠脊髓中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永奎 韩雪飞 +5 位作者 雷留根 陈秋菊 王成裕 郑湘豫 陈华艳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5-8,共4页
蛛网膜下腔插管大鼠模型25只,随机等分为A、B、C、D、E5组,分别经插管注入蝎毒素Ⅳ1μg/kg,纳络酮16μg/kg+蝎毒素Ⅳ1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 蛛网膜下腔插管大鼠模型25只,随机等分为A、B、C、D、E5组,分别经插管注入蝎毒素Ⅳ1μg/kg,纳络酮16μg/kg+蝎毒素Ⅳ1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以屈肌反射作为疼痛指标,观察蝎毒素Ⅳ在脊髓的镇痛作用及纳络酮对蝎毒素Ⅳ作用的影响并与吗啡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蝎毒素Ⅳ注入5~20min和90~120min内屈肌反射被显著抑制(P<0.01),表现为屈肌反射阈值升高及C波潜伏期延长;此种抑制不能被纳络酮消除。提示蝎毒素Ⅳ在脊髓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不同于吗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屈肌反射 蛛网膜下腔插管 蝎毒素Ⅳ 镇痛
下载PDF
蝎毒素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成裕 雷留根 +4 位作者 韩雪飞 王永奎 齐艳 陈秋菊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8-12,共5页
大鼠中脑上端切断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A、B、C3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入蝎毒素Ⅳ(SVC-Ⅳ)130μg/kg,吗啡600μg/kg及生理盐水,以大鼠缩腿潜伏期和屈肌反射为测痛指标,观察SVC-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 大鼠中脑上端切断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A、B、C3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入蝎毒素Ⅳ(SVC-Ⅳ)130μg/kg,吗啡600μg/kg及生理盐水,以大鼠缩腿潜伏期和屈肌反射为测痛指标,观察SVC-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SVC-Ⅳ注入后30min之内缩腿潜伏期明显延长,20min左右延长最明显,屈肌反射A波波幅于10~40min内明显受到压抑,20min左右最大A波抑制率为(96.1±8.9)%;B组吗啡注入后A波波幅的压抑限于10~40min,30minA波最大抑制率为(87.4±8.2)%;C组屈肌反射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SVC-Ⅳ静脉给药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强于吗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屈肌反射 镇痛 蝎毒素Ⅳ
下载PDF
蝎毒镇痛酊抑制大鼠躯体痛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成裕 韩雪飞 +4 位作者 雷留根 郑湘豫 陈华艳 薛素君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12-17,共6页
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5组动物用于注射Formalin致痛模型镇痛实验:动物注射Formalin液后1min开始涂蝎毒镇痛酊或生理盐水(其中1组于注射前30min口服阿斯匹林,观察早反... 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5组动物用于注射Formalin致痛模型镇痛实验:动物注射Formalin液后1min开始涂蝎毒镇痛酊或生理盐水(其中1组于注射前30min口服阿斯匹林,观察早反应及迟反应。另5组动物用于神经干结扎慢性痛镇痛模型: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在镜下于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分支处结扎神经干,48h后分别涂蝎毒镇痛酊、生理盐水或口服阿斯匹林,第20d记录肌电变化。结果:蝎毒镇痛酊外用,对大鼠注射Formalin引起阵发性肌电发放、神经干结扎慢性痛及结扎后自残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蝎毒镇痛酊对急、慢性躯体痛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疼痛 屈肌反射 镇痛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可停对大鼠基础痛阈及屈肌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中岭 孔天青 +4 位作者 何美霞 韩雪飞 雷留根 马钊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95-97,共3页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及C三组,每组10只。在浅麻状态下灌胃,A组为10%羧甲基纤维素钠2ml,B组为苯妥英钠100mg/kg体重,C组为三叉神经痛可停120g+10%羧甲基纤维素钠2ml/kg体重,...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及C三组,每组10只。在浅麻状态下灌胃,A组为10%羧甲基纤维素钠2ml,B组为苯妥英钠100mg/kg体重,C组为三叉神经痛可停120g+10%羧甲基纤维素钠2ml/kg体重,双针不锈钢刺激电极置右侧眶下孔处,记录电极置右侧咬肌肌腹内,观察三叉神经痛可停对基础痛阈及屈肌反射等电生理指标的影响。B、C两组动物在灌胃后30~90min内,由眶下神经刺激所诱发的咬肌肌电反应的潜伏期明显延长,而A组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变化不明显。B、C两组的基础痛阈(引起咬肌诱发电位的最小刺激阈)从灌胃后30min逐渐升高,至60~90min之间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结果提示:三叉神经痛可停口服30~90min后,可使眶下神经在伤害性刺激下所引起的咬肌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并使大鼠基础痛阈显著升高。本实验为三叉神经痛可停抑制三叉神经痛提供了电生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痛可停 复方口服胶囊
下载PDF
髓鞘内甘丙肽和相关多肽对屈肌运动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史明仪 陈崎 黄叔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7期114-115,共2页
目的了解运动引致的血浆和神经细胞中甘丙肽浓度增高的生理意义及其作用位置。方法电刺激小鼠小腿腹神经引起屈肌收缩时,观察髓鞘内运用甘丙肽及其分别与拮抗剂 M35、神经激肽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P物质 (SP)联合运用... 目的了解运动引致的血浆和神经细胞中甘丙肽浓度增高的生理意义及其作用位置。方法电刺激小鼠小腿腹神经引起屈肌收缩时,观察髓鞘内运用甘丙肽及其分别与拮抗剂 M35、神经激肽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P物质 (SP)联合运用时,对保留及切断 L 2~ 5脊髓后根小鼠屈肌运动的影响。结果在保留和切断脊髓后根组,电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均可被甘丙肽所抑制, M35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拮抗甘丙肽上述作用, SP对此基本不产生影响。。保留后根神经激肽 (NPR)可加强甘丙肽抑制效应,后根切断组 NPY无此效应。结论髓鞘内甘丙肽可能通过减低运动神经兴奋性而产生抑制屈肌运动效应,从而有利防止骨骼肌运动过度。 NPY及 CGRP可分别增强和拮抗甘丙肽上述效应,调节屈肌收缩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丙肽 小鼠 屈肌反射 肌肉运动
下载PDF
甘丙肽对小鼠屈肌运动的外周性抑制作用
8
作者 史明仪 吴一丁 黄叔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5期107-108,共2页
目的 了解运动引致的血浆和神经末梢中甘丙肽浓度增高的生理意义及其作用位置。方法电刺激小腿神经和注入N受体激动剂阿托品(epibatidine)引起小腿屈肌收缩时,观察甘丙对两种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引起的收缩可被银蛇毒素或河... 目的 了解运动引致的血浆和神经末梢中甘丙肽浓度增高的生理意义及其作用位置。方法电刺激小腿神经和注入N受体激动剂阿托品(epibatidine)引起小腿屈肌收缩时,观察甘丙对两种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引起的收缩可被银蛇毒素或河豚毒所阻抑,也可被甘丙肽所抑制,甘丙肽拮抗剂M35可拮抗甘丙肽上述作用;阿托品(epibatidine)引起的收缩可被α银蛇毒素所阻抑,不受河豚和甘丙肽的影响。结论甘丙肽可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前膜乙酰胆硷释放,抑制屈肌运动和防止骨骼肌运动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丙肽 小鼠 屈肌反射 肌肉运动
下载PDF
3,4-二氯-N-甲基-N-[反式-2-(1-△~3吡咯啉基)环己基]-苯乙酰胺盐酸盐对大鼠痛觉和屈肌反射的影响
9
作者 陆苏南 王崇铨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大鼠ip 3,4-二氯-N-甲基-N-[反式-2-(1-~3-吡咯啉基)环己基]-苯乙酰胺盐酸盐(K-Ⅱ)对电刺激尾部的疼痛反应和电刺激坐骨神经的屈肌反射均表现为低剂量以增强效应为主,高剂量以抑制效应为主.纳洛酮拮抗K-Ⅱ镇痛和抑制屈肌反射的pA_2值分... 大鼠ip 3,4-二氯-N-甲基-N-[反式-2-(1-~3-吡咯啉基)环己基]-苯乙酰胺盐酸盐(K-Ⅱ)对电刺激尾部的疼痛反应和电刺激坐骨神经的屈肌反射均表现为低剂量以增强效应为主,高剂量以抑制效应为主.纳洛酮拮抗K-Ⅱ镇痛和抑制屈肌反射的pA_2值分别为5.3和5.0,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可能是由同型阿片受体介导的.K-Ⅱ产生的痛觉和屈肌反射的增强效应均可被纳洛酮拮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阿片 受体 痛觉 屈肌反射
下载PDF
间歇静态拉伸训练对跖屈肌神经-生物力学特征的急性和慢性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井兰香 尹兆友 +3 位作者 朱青 刘桦玮 赵文楠 高士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8-515,共8页
目的:测试间歇跖屈肌静态拉伸训练前和训练停止后不同时期男性青年排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神经反射和肌肉活性数据,观察间歇静态拉伸训练对跖屈肌神经-生物力学特征的急性和慢性影响,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将22名健康男性青... 目的:测试间歇跖屈肌静态拉伸训练前和训练停止后不同时期男性青年排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神经反射和肌肉活性数据,观察间歇静态拉伸训练对跖屈肌神经-生物力学特征的急性和慢性影响,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将22名健康男性青年排球运动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跖屈肌间歇静态拉伸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停训后第1周和停训后第5周,测试比目鱼肌诱发电位、踝关节动力学及原地垂直纵跳动作相关参数。结果:试验组停训后第1周H/T反射显著降低,停训后第5周没有显著差异;停训后第1周和第5周最大背屈角度显著增加,跖屈肌被动刚度和滞后显著降低;停训后第1周和第5周纵跳腿刚度显著降低。结论:间歇静态拉伸训练急性期主要通过抑制紧张性反射、降低跖屈肌被动刚度和滞后提高踝关节柔韧性;停训后慢性期降低了的跖屈肌被动刚度和滞后是维持踝关节较高柔韧性的主要因素;停训后急性和慢性期降低了的离心收缩加速度和腿刚度是影响跖屈肌爆发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静态拉伸 跖屈肌 反射 刚度 滞后
下载PDF
卒中后偏瘫患者桡侧腕屈肌H反射测定指标的信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秀贞 刘静 +1 位作者 张艳明 霍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年第10期697-703,共7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的3个测定指标[H反射最大波幅和最大M波比值(Hmax/Mmax)、H反射回归线斜率和M波回归线斜率比(Hslp/Mslp)及H反射激活后抑制(PAD)]信度,及其与患者临床评定的相关性,选择可靠的H反射测定指标。方法选择...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的3个测定指标[H反射最大波幅和最大M波比值(Hmax/Mmax)、H反射回归线斜率和M波回归线斜率比(Hslp/Mslp)及H反射激活后抑制(PAD)]信度,及其与患者临床评定的相关性,选择可靠的H反射测定指标。方法选择2016年1-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15例。对患者偏瘫侧正中神经所支配桡侧腕屈肌(FCR)进行连续2d的H反射检查,测定3个检测指标,使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指标信度。同时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量表(FMA)、Brunnstrom分期进行临床评定,对H反射3个测定结果和临床评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max/Mmax测定信度最好,ICC=0.88;Hslp/Mslp的信度其次,ICC=0.85;而PAD的信度最低,ICC=0.2。Hmax/Mmax、Hslp/Mslp和临床上MAS、FMA、Brunnstrom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FCR的Hmax/Mmax和Hslp/Mslp信度最好,可以作为H反射测定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桡侧腕屈肌 H反射 信度
原文传递
四足机器人多障碍地形通行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宝国 王新晴 +1 位作者 许鸿辉 王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79-86,共8页
为了提高四足机器人在无视觉条件下的多障碍地形通过能力,在使用CPG(中枢模式发生器)作为基本步态控制的基础上,参考生物的反馈机理,建立适合四足机器人的屈肌反射数学模型,将CPG和屈肌反射模型相融合,同时对四足机器人足端反馈的力采... 为了提高四足机器人在无视觉条件下的多障碍地形通过能力,在使用CPG(中枢模式发生器)作为基本步态控制的基础上,参考生物的反馈机理,建立适合四足机器人的屈肌反射数学模型,将CPG和屈肌反射模型相融合,同时对四足机器人足端反馈的力采用阈值分割的方法识别地形中的软硬障碍,构成协调性好、稳定性高的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Adams/MATLAB联合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系统可以使前膝后肘式的四足机器人准确地识别出软硬障碍,并且平稳地通过多障碍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CPG 屈肌反射 多障碍地形 通行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