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ormal Logic: Between Logic and Epistemology
1
作者 Iryna Khomenk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1期1051-1060,共10页
关键词 形式逻辑 认识论 言语行为理论 研究人员 辩证法 实践哲学 教科书 逻辑学
下载PDF
Formal Semantics of OWL-S with Rewrite Logic 被引量:1
2
作者 Ning Huang Xiaojuan Wang Camilo Rocha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09年第1期25-33,共9页
SOA is built upon and evolving from older concept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modular programming, OWL-S plays a key role in describing behaviors of web services, which are the essential of the SOA software. Althoug... SOA is built upon and evolving from older concept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modular programming, OWL-S plays a key role in describing behaviors of web services, which are the essential of the SOA software. Although OWL-S has given semantics to concepts by ontology technology, it gives no semantics to control-flow and data-flow. This paper presents a formal semantics framework for OWL-S sub-set, including its abstraction, syntax, static and dynamic seman-tics by rewrite logic. Details of a consistent transformation from OWL-S SOS of control-flow to corresponding rules and equations, and dataflow semantics including “Precondition”, “Result” and “Binding” etc. are explained. This paper provides a possibility for formal verification and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software based on S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A Web Services OWL-S formal SEMANTICS Rewrite logic CONSISTENT TRANSFORMATION Reliability Evaluation
下载PDF
现代逻辑思维对诗性的背离与回归——从罗素、维特根斯坦到伽达默尔
3
作者 邓晓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5,209,共15页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在原始思维中有其“互渗律”的起源,因而是基于语言本身的隐喻本性的,但直到康德,以往的隐喻都被理解为“使陌生变得熟悉”,成为形式逻辑的工具论,隐喻的“使熟悉变成陌生”的创新性一面却被忽视了。弗雷格和...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在原始思维中有其“互渗律”的起源,因而是基于语言本身的隐喻本性的,但直到康德,以往的隐喻都被理解为“使陌生变得熟悉”,成为形式逻辑的工具论,隐喻的“使熟悉变成陌生”的创新性一面却被忽视了。弗雷格和罗素等从逻辑中清除了陌生的东西,使之变得数理化、僵化而无创造性,必然遇到“罗素悖论”而无法自拔;维特根斯坦是一个转折,从早期的分析哲学的逻辑观到晚期摆脱工具主义而转向语言游戏,有了西方逻辑思维从背离诗性到回归诗性的苗头;最后,经过伽达默尔对这一苗头的修正和发挥,将其扩展为诠释学的“语言学转向”,为隐喻和诗性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可惜,他受到海德格尔和基督教传统“圣言”的局限,最终未能就此将其创造性的对话学说提升到“语言学之后”的形而上学,而沉陷于传统存在论(本体论)的“物理学之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逻辑 隐喻 诗性 语言游戏 语言学转向
下载PDF
论康德对形式与内容的区分
4
作者 王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形式逻辑一词来自康德。康德对形式与内容的区分影响深远。康德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区别可以有一种新的解释:所谓形式,指与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所谓内容,指与非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康德在自己的思想中有这样的认识,但没有完全说清楚... 形式逻辑一词来自康德。康德对形式与内容的区分影响深远。康德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区别可以有一种新的解释:所谓形式,指与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所谓内容,指与非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康德在自己的思想中有这样的认识,但没有完全说清楚。日常认识、科学认识的表达是有内容的,哲学认识、逻辑认识的表达也是有内容的。澄清这个问题,逻辑上涉及句法与语义的区别,语言上涉及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的区别,以及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康德的先验逻辑,有助于学界更好地认识所谓形式与内容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与内容 句法与语义 形式逻辑 先验逻辑 康德
下载PDF
基于身份认证的BACnet/IP分析与改进
5
作者 谢鹏寿 朱家锋 +3 位作者 康永平 冯涛 李威 冉玉翔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43,共17页
为了解决BACnet/IP身份认证存在多种可攻击漏洞和密钥泄露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增强的BACnet/IP-SA协议认证方案。研究协议身份认证消息流模型,基于着色Petri网理论和CPNTools对身份认证消息流建模,采用Dolev-Yao攻击者模型和... 为了解决BACnet/IP身份认证存在多种可攻击漏洞和密钥泄露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增强的BACnet/IP-SA协议认证方案。研究协议身份认证消息流模型,基于着色Petri网理论和CPNTools对身份认证消息流建模,采用Dolev-Yao攻击者模型和形式化分析方法对BACnet/IP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协议漏洞并提出改进方案。BACnet/IP-SA协议使用设备的伪身份来保护真实身份信息,使用PUF响应进行认证,通过多信息集合的验证值来验证端身份的真实性并生成会话密钥。结合BAN逻辑和非形式化方法,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证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有效抵抗多类攻击和密钥泄露带来的安全威胁,在减少计算开销的同时增强了协议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NET/IP 形式化分析 着色PETRI网 BAN逻辑 协议改进
下载PDF
形式逻辑的语言视角
6
作者 张留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对于人之为逻辑动物与人之为语言动物的相互依托,学术上的一种理据是:逻辑知识与语言知识具有内在统一性。事实上,国际上作为哲学基础课程的逻辑学以及许多逻辑思维类人文通识课的核心内容,其常规形态是一套貌似“外语”的严格化形式语... 对于人之为逻辑动物与人之为语言动物的相互依托,学术上的一种理据是:逻辑知识与语言知识具有内在统一性。事实上,国际上作为哲学基础课程的逻辑学以及许多逻辑思维类人文通识课的核心内容,其常规形态是一套貌似“外语”的严格化形式语言。更重要的是,追问和认清逻辑学所提供的形式语言对理解母语以及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何以重要,会把我们引向自然语言中对应于形式语言“逻辑常项”的一类小词。逻辑理论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以严格而系统的方式阐释这些广为使用却常被忽视的小词的意义。关注这类小词的精确意义与多样用法,不仅有助于深度领会逻辑与语言的贯通,还可以新的视角重估长期以来困扰逻辑哲学家的一些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语言 日常语言 逻辑常项 小词 意义
下载PDF
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7
作者 缪祥华 黄明巍 +2 位作者 张世奇 张世杰 王欣源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4年第3期367-378,共12页
介绍了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然后对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基于模态逻辑的方法、基于模型检测的方法、基于定理证明的方法和基于可证明安全性理论的方法。其中,基于模型检测的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介绍了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然后对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基于模态逻辑的方法、基于模型检测的方法、基于定理证明的方法和基于可证明安全性理论的方法。其中,基于模型检测的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因此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基于模型检测方法的工具。最后,总结了当前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协议 形式化分析 模态逻辑 模型检测 定理证明 可证明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NFC安全认证算法
8
作者 邹同浩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2-327,共6页
针对近场通信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给出一种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算法。算法利用中国剩余定理实现对传送信息进行加密,中国剩余定理基于数学中大素数分解难题,使得攻击者无法进行破解;所有信息加密过程中混入随机数,用于保证... 针对近场通信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给出一种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算法。算法利用中国剩余定理实现对传送信息进行加密,中国剩余定理基于数学中大素数分解难题,使得攻击者无法进行破解;所有信息加密过程中混入随机数,用于保证消息的新鲜性;算法在进行信息更新时采用伪随机函数计算,因伪随机函数具备的单向性,使得攻击者无法分析出有用隐私信息。将不同算法对比安全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够抵抗重放攻击、异步攻击等多种攻击。通过性能角度及仿真实验对多个算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时间复杂度低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通信 中国剩余定理 伪随机函数 大素数 安全认证 GNY逻辑形式化分析
下载PDF
医者意也的语言学分析
9
作者 马进疆 马淬兰 +2 位作者 刘慧鸿 张莹 邱鸿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80,F0003,共3页
“医者,意也”是中医的灵魂性观念,这对当下理解中医是至关重要的。“医者,意也”体现了中医非形式逻辑和非对象化的思维方式。然而在当下汉语环境中理解“医者,意也”是有困难的,从中医的概念、判断、推理来说明古代汉语对中医思维方... “医者,意也”是中医的灵魂性观念,这对当下理解中医是至关重要的。“医者,意也”体现了中医非形式逻辑和非对象化的思维方式。然而在当下汉语环境中理解“医者,意也”是有困难的,从中医的概念、判断、推理来说明古代汉语对中医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一语言分析是中医理论思维的一种治疗术,可以摆脱近代以来西方本体论思维方式对理解自己传统医学所造成的影响,揭示由“语言陷阱”造成的假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者意也 中医现象学 中医象思维 中医逻辑 非形式逻辑 非对象化
下载PDF
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形式逻辑模型在研究论文审读和编辑中的应用
10
作者 丹阳 姜丹 +1 位作者 王文倩 陈常青 《天津科技》 2024年第1期4-9,共6页
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须提升论文质量。依据2019年提出的实证研究形式逻辑模型,给出了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形式逻辑诊断图,从Chinese Herbal Medicines来稿中选择一个编案,详细介绍如何运用该模型诊断论文。实践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完... 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须提升论文质量。依据2019年提出的实证研究形式逻辑模型,给出了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形式逻辑诊断图,从Chinese Herbal Medicines来稿中选择一个编案,详细介绍如何运用该模型诊断论文。实践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完善来稿的逻辑性和提升论文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形式逻辑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中英文文稿
下载PDF
论习近平经济思想对资本逻辑的三重超越
11
作者 桑延海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22,共13页
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由现实的生产方式变革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变革,客观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并自觉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任务。就此而言,习近平经济思想不... 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由现实的生产方式变革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变革,客观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并自觉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任务。就此而言,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是对资本增殖逻辑的价值增殖之生产目的,价值第一性之生产内容,劳动者片面发展之生产本质以及资本权力逻辑的内在结构、根本特征和存在基础的超越,而且实现了对资本逻辑的形而上学范式之核心问题、合理标准以及思维方式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资本逻辑 生产逻辑 权力逻辑 历史科学范式 形上范式
下载PDF
基于common logic的UML类图形式化及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雨婷 潘文林 江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其图形化,半形式化的特点,使其缺乏精确的语义描述,模型之间容易出现不一致问题,因此,UML类图的形式化问题尤为重要.common logic是一阶逻辑的一个特殊拓展,语法简洁,无符号,易...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其图形化,半形式化的特点,使其缺乏精确的语义描述,模型之间容易出现不一致问题,因此,UML类图的形式化问题尤为重要.common logic是一阶逻辑的一个特殊拓展,语法简洁,无符号,易读易掌握易使用,语义精确,满足一阶模型理论,相较于其它逻辑语言,更适合UML类图进行形式化规约.因此,提出采用common logic对UML类图进行形式化,得到形式化的语义规约,并对实例模型进行一致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logic UML类图 形式化 一致性验证
下载PDF
Formally Deriving the Third Newton’s Law from a Pair of Nontrivial Assumptions in a Formal Axiomatic Theory “Sigma-V” 被引量:1
13
作者 Vladimir O. Lobovikov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2年第5期1561-1586,共26页
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hitherto never undertaken applying an almost unknown logically formalized axiomatic epistemology-and-axiology system called “Sigma-V” to the Third Newton’s Law of mechanics. The author has... 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hitherto never undertaken applying an almost unknown logically formalized axiomatic epistemology-and-axiology system called “Sigma-V” to the Third Newton’s Law of mechanics. The author has continued investigating the extraordinary (paradigm-breaking) hypothesis of formal-axiological interpreting Newton’s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and, thus, has arrived to discrete mathematical modeling a system of formal axiology of nature by extracting and systematical studying its proper algebraic aspect. Along with the proper algebraic machinery, the axiomatic (hypothetic-deductive) method is exploit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systematically.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the followings. 1) The Third Newton’s Law of mechanics has been modeled by a formal-axiological equation of two-valued algebraic system of metaphysics as formal axiology. (Precise defining the algebraic system is provided.) The formal-axiological equ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examined) in this algebraic system by accurate computing compositions of relevant evaluation-functions. Precise tabular definitions of the evaluation-functions are given. 2) The wonderful formula representing the Third Newton’s Law (in the relevant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al theory Sigma-V) has been derived logically in Sigma-V from the presumption of a-priori-ness of knowledge. A precise axiomatic definition of the nontrivial notion “a-priori-ness of knowledge” is given. The formal derivation is implement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rigor standard of D. Hilbert’s formalism;hence, checking the formal derivation submitted in this article is not a difficult task. With respect to proper theoretical physics, the formal inference is a nontrivial scientific novelty which has not been discussed and published elsewhere y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rd Law of Newton’s Mechanics logically formalized Axiomatic Theory Σ-V Two Valued Algebraic System of Metaphysics as formal Axiology A-Priori Knowledge formal Derivation from Assumption
下载PDF
Strong Completeness of Medium Logic System
14
作者 潘正华 朱梧槚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The strong completeness of medium logic system is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proved: medium propositional logic system MP and its extension MP* are strong complete; medium predicate logic system MF and its... The strong completeness of medium logic system is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proved: medium propositional logic system MP and its extension MP* are strong complete; medium predicate logic system MF and its extensions (MF* and ME*) are not strong complete; and generally, if a consistent formal system is not strong complete, then any consistent extensions of this formal system are not strong complete ei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 媒介逻辑 连贯性 可靠性 MP
下载PDF
顶格管理、基层形式主义与整体性智治——基于对N市Q区的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韦彬 臧进喜 邓司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在全面推进基层减负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形式主义整治工作已成为基层治理研究中被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顶格管理”根植中国基层治理语境,使科层体制始终处于“理性主义”的运行逻辑之中。然而,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顶格管理”随之带来的... 在全面推进基层减负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形式主义整治工作已成为基层治理研究中被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顶格管理”根植中国基层治理语境,使科层体制始终处于“理性主义”的运行逻辑之中。然而,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顶格管理”随之带来的治理压力与基层治理能力之间呈现出非均衡状态。在“避责心理”的催化下,“策略主义”转向风险面,“顶格管理”追求的理念预期也发生了价值偏离。基层形式主义的生成,表现为理念形式主义、功能形式主义、结构形式主义、机制形式主义和技术形式主义。通过构建整体性五维治理模型——“理念—功能—结构—机制—技术”以实现整体性智治,变革“顶格管理”治理方式,从根源上破解我国基层治理中出现的形式主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格管理 基层形式主义 生成逻辑 整体性智治
下载PDF
属性逻辑的近似推理模式研究
16
作者 张家录 吴霞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856,共9页
近似推理是进行知识推理的有效工具。将计量逻辑中全蕴含三I推理、基于真度的近似推理模式应用到基于形式背景的属性逻辑中,给出基于属性逻辑的全蕴含三I推理的广义MP规则和广义MT规则的解,并提出若干基于广义MP规则和广义MT规则的近似... 近似推理是进行知识推理的有效工具。将计量逻辑中全蕴含三I推理、基于真度的近似推理模式应用到基于形式背景的属性逻辑中,给出基于属性逻辑的全蕴含三I推理的广义MP规则和广义MT规则的解,并提出若干基于广义MP规则和广义MT规则的近似推理方法。引入属性逻辑公式的真度、属性逻辑公式间的伪距离,提出基于属性逻辑伪距离的近似推理方法,讨论基于广义MP规则、广义MT规则的近似推理和基于属性逻辑伪距离的近似推理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背景 量词逻辑 属性逻辑 粒描述 近似推理
下载PDF
由体育学论文标注的中图分类号引发的思考
17
作者 王晓虹 《福建体育科技》 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
运用抽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对CSSCI(正版)11种体育学来源期刊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进行了抽样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由此而进行了溯源,以期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G8体育”的修订完善提出建议。分析认为:1)以CSSCI(正版)体育学... 运用抽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对CSSCI(正版)11种体育学来源期刊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进行了抽样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由此而进行了溯源,以期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G8体育”的修订完善提出建议。分析认为:1)以CSSCI(正版)体育学来源期刊2021年第1期发表的论文为抽样对象,多数论文属于体育学范畴,具有交叉学科属性的论文仅占一小部分。而体育学论文标注的中图分类号目前存在标注难题,这是由《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G8体育”分类体系中类目名称存在形式逻辑问题导致的。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G8体育”类目名称存在的形式逻辑问题主要有(1)一级类目名称不是分别与体育学的二级学科名称一一对应的,“G8体育”中的同一层级类目名称的分类依据维度不一致;(2)部分不同层级类目名称从形式逻辑而言存在包含关系。由此出现了一篇体育学论文可以标注属于体育学的多个中图分类号。提出建议:1)要针对期刊论文单独设置体育学学科分类号,并且要修改完善“G8体育”的各级类目名称,同时要能实现与体育学最新研究成果同步更新的中图分类号动态标注功能,增强中图分类号可组合标注的灵活性。2)对“G8体育”的一级类目名称进行分类依据维度的一致性修改,可将体育学的各个二级学科名称作为“G8体育”一级分类类目名称,或者以体育理论和运动技术作为“G8体育”一级分类类目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体育学期刊 类目名称 形式逻辑问题 分类依据 溯源
下载PDF
复杂内核数据结构程序形式化验证
18
作者 李薛剑 余韵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3年第11期253-266,共14页
操作系统内核作为软件系统的基础组件,其安全可靠是构造高可信软件系统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验证工作中,操作系统内核中全局性质的不变式定义,复杂数据结构程序的形式化描述和验证仍存在很多困难.本文针对操作系统内核中满足的全局... 操作系统内核作为软件系统的基础组件,其安全可靠是构造高可信软件系统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验证工作中,操作系统内核中全局性质的不变式定义,复杂数据结构程序的形式化描述和验证仍存在很多困难.本文针对操作系统内核中满足的全局性质,在代码层以函数为单位,用全局不变式进行定义,并在不同的函数中进行形式化验证,从而证明各个函数符合操作系统内核的全局性质;针对操作系统内核中经常使用的复杂数据结构程序,本文通过扩展形状图理论,提出一种使用嵌套形状图逻辑的方法来形式化描述复杂数据结构程序,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正确性证明,最终成功验证操作系统内核中关于任务创建与调度,消息队列创建与操作相关的代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化验证 内核验证 内核数据结构 霍尔逻辑
下载PDF
A Logical Treatment of Non-Termination and Program Behaviour
19
作者 Martin Ward Hussein Zedan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4年第7期555-561,共7页
Can the semantics of a program be represented as a single formula? We show that one formula is insufficient to handle assertions, refinement or slicing, while two formulae are sufficient: A (S) , defining non-terminat... Can the semantics of a program be represented as a single formula? We show that one formula is insufficient to handle assertions, refinement or slicing, while two formulae are sufficient: A (S) , defining non-termination, and B (S), defining behaviour. Any two formulae A and B will define a corresponding program. Refinement is defined as implication between these formul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l Methods Refinement Non-Termination NON-DETERMINISM Weakest PRECONDITION Temporal logic Wide-Spectrum Langu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