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wet-dry condition in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region of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1
作者 HuiGen He ZeYong Hu +4 位作者 XueYi Xun Jun Sun Li Hao LiJiao Xu Wen Pe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1年第2期172-178,共7页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CEOP/CAMP-Tibet observed data at AWS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f MS3478 in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region of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from March 2007 to February 2008.The variation char...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CEOP/CAMP-Tibet observed data at AWS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f MS3478 in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region of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from March 2007 to February 2008.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enman-Monteith method recommended by FAO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The contributions of dynamic,thermal and water factors to PE were discussed,and the wet-dry condition of the plateau region was further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aily PE was between 0.52 mm and 6.46 mm for the whole year.Monthly PE was over 107 mm from May to September,but decreased to less than 41 mm from November to February.Annual PE was 1,037.8 mm.In the summer,thermal P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dynamic PE,but conversely in the w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rmal PE was of sine wave pattern.In addition,drought and semi-drought climate lasted for a long time while semi-humid climate was short.The effect of water and dynamic factors on PE varied considerably with the seasons.Annual variation of thermal PE was of sine wave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地区 青藏高原北部 潜在蒸散量 干湿 半干旱气候 Penman 自动气象站 观测数据
下载PDF
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齐煜 张熙胤 +2 位作者 王万平 黄安琪 张文静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总结了现阶段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的主要任务,从试验的目的、优势、设计和不足等方面对冻土三轴压缩试验、桩-冻土体系拟静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考... 总结了现阶段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的主要任务,从试验的目的、优势、设计和不足等方面对冻土三轴压缩试验、桩-冻土体系拟静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考虑到室内试验中桥梁桩基础-冻土相互作用体系实施难度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子结构试验方法开展冻土区桥梁抗震试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 桥梁桩基础 三轴压缩试验 拟静力试验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纤维改良路基土冻胀融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泽成 李栋伟 +5 位作者 秦子鹏 安令石 季安 夏明海 王振华 鹿庆蕊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下纤维改良路基土含水率、纤维掺量对土体冻胀融沉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展室内单向冻融试验,测得不同含水率、纤维掺量下路基土的冻融特性,获得水分场变化、冻胀率、融沉系数、冻融全过程温度场以及结冰温度变化规律。... 为研究冻融循环下纤维改良路基土含水率、纤维掺量对土体冻胀融沉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展室内单向冻融试验,测得不同含水率、纤维掺量下路基土的冻融特性,获得水分场变化、冻胀率、融沉系数、冻融全过程温度场以及结冰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试样单向冻融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水相变程度越来越小,且冻融结束后各位置含水率不一致。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的土样经历冻融循环后其水分重分布比较明显,不同纤维掺量的土样经历冻融循环后其水分分布基本相似。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其水分迁移程度减小;2)8%~16%含水率范围内,其冻结竖向位移最大达到1.19 mm,其融化竖向位移最大达到2.56 mm,达到12%含水率时其冻胀率和融沉系数基本趋于稳定。在0%~0.5%纤维掺量范围内,其冻结竖向位移最大达到1.10 mm,其融化竖向位移最大达到2.85 mm;3)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其相变潜热越明显,土体结冰温度先降低后上升,在纤维掺量为0.3%时其结冰温度最低为-1.95℃,且达到结冰温度时间最长为14.1 min。研究成果可以为西部粉砂土分布地区铁路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区 聚丙烯纤维 改良路基土 冻胀融沉 结冰温度
下载PDF
考虑含水条件的渠基土冻胀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淼 郭妍秀 +3 位作者 苏安双 孟上九 张爱民 海明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4,共11页
水是促使土体发生冻胀破坏的关键因素,而渠道作为农业灌溉主要的输水载体,受季冻区环境威胁极易发生冻胀破坏。为了系统地研究水分对渠基土冻胀特性的影响,选取松干渠道典型土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的补水方式,探讨了不同含水率对渠基土... 水是促使土体发生冻胀破坏的关键因素,而渠道作为农业灌溉主要的输水载体,受季冻区环境威胁极易发生冻胀破坏。为了系统地研究水分对渠基土冻胀特性的影响,选取松干渠道典型土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的补水方式,探讨了不同含水率对渠基土冻胀特性的影响,给出了温度场、水分场和冻胀量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两种补水方式的冻胀差异性,构建了关于含水率与补水方式的冻胀预测方程。结果表明:无论何种补水方式,冻胀量与初始含水率均成正比;同等条件下,开放系统的冻胀变形较封闭系统更明显,二者之间的比值为2~22,比值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逐渐减小。研究成果可为渠基土冻胀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渠基土冻胀 含水率 补水方式 冻胀特性
原文传递
干湿与冻融交替作用下渠道复合衬砌劣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王正一 李刚 +2 位作者 王冲 张明义 李博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6-1358,共13页
渠道在季节性冻土区常年遭受基土冻胀、融沉和侵蚀的危害,针对此问题提出由聚苯乙烯泡沫板、陶砂和环氧树脂多层组合制成渠道衬砌垫层,采用室内干湿与冻融交替试验的方法来探究复合衬砌隔热性和粘结强度的劣化规律,以及多层组合垫层对... 渠道在季节性冻土区常年遭受基土冻胀、融沉和侵蚀的危害,针对此问题提出由聚苯乙烯泡沫板、陶砂和环氧树脂多层组合制成渠道衬砌垫层,采用室内干湿与冻融交替试验的方法来探究复合衬砌隔热性和粘结强度的劣化规律,以及多层组合垫层对混凝土板的保护作用,并结合统计学的方法确定陶砂最佳掺量。试验结果表明:陶砂能降低复合衬砌的导热系数,其隔热性劣化主要是由聚苯乙烯泡沫板和混凝土引起,随干湿与冻融累计试验次数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陶砂掺量对聚苯乙烯泡沫板接触面的粘结强度基本无影响,而对混凝土接触面的粘结强度有较大影响,且掺量与粘结强度成反比例关系;在干湿与冻融交替作用下,多层组合垫层对混凝土板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与普通混凝土板相比,在质量与抗压强度损失方面分别降低1.04%和8.58%;以复合衬砌隔热性和聚苯乙烯泡沫板接触面粘结强度为双控目标,建立了陶砂最佳掺量的计算方法。多层组合垫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粘结强度和防渗效果,该试验研究成果可为渠道垫层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区 渠道 多层组合垫层 干湿-冻融循环 劣化规律
下载PDF
升温作用对寒区冻土振动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温董瑶 蒋宁山 +2 位作者 刘成奎 吕哲琦 李元勋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1,共8页
随着高原环境温度升高和道路负荷的加重,青海省冻土区公路病害频发,为提高冻土区公路使用寿命,以青海省S101公路沿线冻土地区路基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升温作用下对不同初始环境负温度、振动频率和围压的冻土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冻土... 随着高原环境温度升高和道路负荷的加重,青海省冻土区公路病害频发,为提高冻土区公路使用寿命,以青海省S101公路沿线冻土地区路基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升温作用下对不同初始环境负温度、振动频率和围压的冻土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冻土温度逐年升高对冻土区公路抗振陷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初始环境负温度直接升温至相同温度,升温冻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明显大于恒温冻土,升温冻土振陷量随初始环境负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冻土由同一初始环境负温度梯度升温时,冻土振陷量随梯度升温值的增加而增大,冻土动剪切模量随梯度升温值的增大而减小,升温冻土间累积应变差值随梯度升温值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振动频率和围压的升高均会增大冻土的动剪切模量,同时提高冻土的抗振陷能力。可见,升温作用和梯度升温值的增大均会降低冻土抗振陷能力,因此在冻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初始环境负温度、梯度升温、振动频率和围压耦合作用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提高冻土区公路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升温 寒区冻土 累积应变 围压 振动频率 路基沉降
下载PDF
高纬高寒地区冻土爆破效果优化研究
7
作者 李长城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1,76,共6页
针对高寒高纬度地区不同冻土厚度下爆破块度大块率高的难题,在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冬季低温下进行爆破漏斗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利用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确定了冻土装药参数与爆破漏斗参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冻土层的变形能系数,分析了不同... 针对高寒高纬度地区不同冻土厚度下爆破块度大块率高的难题,在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冬季低温下进行爆破漏斗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利用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确定了冻土装药参数与爆破漏斗参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冻土层的变形能系数,分析了不同冻土层厚度的爆破漏斗特性曲线。在装药量为4 kg时,冻土临界深度为1.3 m,最佳埋置深度为0.84 m,变形能系数为1.06;在装药量为8 kg时,冻土临界深度为1.7 m,最佳埋置深度为1.2 m,变形能系数为1.05;在装药量为12 kg时,冻土临界深度为2.2 m,最佳埋置深度为1.34 m,变形能系数为0.95。根据爆破立方根定律,推导出适用于现场冻土区的最佳装药参数,经过对不同冻土层厚度多种爆破参数下爆破效果对比分析,采取“分区域,分阶段”原则优化爆破效果,对于弱冻层区域采用减小堵塞长度并增加装药高度的方法提高爆破质量;对于强冻土区主爆孔周围增加辅助孔来降低冻土层大块率。总结出适用于高寒地区随冻土层厚度变化的爆破参数优化方案,爆破效果改善明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冻土层爆破后的大块率产出,提高供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冻土爆破 爆破效果 参数优化 爆破漏斗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季节冻土路基温度场附面层参数研究
8
作者 彭晓强 张尧 +1 位作者 刘乾坤 岳文迪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了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附面层参数,基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混合边界条件,综合考虑太阳辐射、路面辐射、对流换热和蒸发耗热等因素的影响,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该地区季节冻土路基温度场模型,研究了新疆阿勒泰地区季节冻土路基温度场附面... 为了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附面层参数,基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混合边界条件,综合考虑太阳辐射、路面辐射、对流换热和蒸发耗热等因素的影响,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该地区季节冻土路基温度场模型,研究了新疆阿勒泰地区季节冻土路基温度场附面层参数及温度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阿勒泰地区天然地面的附面层厚度为0.4m,附面层底温度初始值为9.61℃,振幅为14.56℃;沥青面层附面层厚度为0.45m,附面层底温度初始值为10.85℃,振幅为16.43℃;混凝土面层附面层厚度为0.45m,附面层底温度初始值为9.46℃,振幅为16.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附面层 季节冻土 温度场
下载PDF
高寒地区季节性冻胀对深基坑越冬变形监测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厉风 许艺腾 《工程勘察》 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
高寒地区的城市地铁建设越来越多,车站深基坑开挖难免要经历季节性冻胀的考验。采用地下连续墙加混凝土支撑的支护体系在抵抗冻胀时,地表土层发生冻胀融沉的规律、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发挥的作用、支撑轴力在温度影响下的数据特点和补偿修... 高寒地区的城市地铁建设越来越多,车站深基坑开挖难免要经历季节性冻胀的考验。采用地下连续墙加混凝土支撑的支护体系在抵抗冻胀时,地表土层发生冻胀融沉的规律、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发挥的作用、支撑轴力在温度影响下的数据特点和补偿修正方法,以及支护墙体水平位移的最大发生部位都是值得研究的方面。在没有施工动态干扰的环境下,对单独分析冻胀影响是非常有利的。依托实际工程,对高寒地区深基坑敞口越冬期间的监测数据进行收集、筛选、分析和总结,得出了冻胀发生过程中的变形特点,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结构设计和结构变形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基坑监测 季节性冻土 冻胀融沉 支撑轴力
原文传递
季节性冻土区不同时期土壤剖面水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子龙 付强 +2 位作者 姜秋香 李天霄 王晓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2-776,共5页
为解决季节性冻土水分在冻融过程中迁移复杂性及空间非均一性的定量化描述困难问题,以季节性冻土区土壤剖面水分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季节性冻土区不同时期土壤剖面水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土... 为解决季节性冻土水分在冻融过程中迁移复杂性及空间非均一性的定量化描述困难问题,以季节性冻土区土壤剖面水分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季节性冻土区不同时期土壤剖面水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土壤剖面水分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及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季节冻融过程削弱土壤剖面水分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对土壤含水量具有强烈的空间重分布作用。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可为季节性冻土区土壤冻融过程中水分运移机理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土壤剖面水分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原文传递
黑河高山草甸冻土带水热传输过程 被引量:34
11
作者 阳勇 陈仁升 +3 位作者 吉喜斌 卿文武 刘俊峰 韩春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5,共6页
以黑河源区高山草甸冻土带的基本气象参数、植被参数和土壤水热性质参数为输入条件,利用CoupModel模型计算了试验点两个完整年度日尺度上的各种基本水热状况,计算结果较符合实测值(7层地温和土壤液态含水量平均R2分别为0.95和0.83)。利... 以黑河源区高山草甸冻土带的基本气象参数、植被参数和土壤水热性质参数为输入条件,利用CoupModel模型计算了试验点两个完整年度日尺度上的各种基本水热状况,计算结果较符合实测值(7层地温和土壤液态含水量平均R2分别为0.95和0.83)。利用模型输出的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水迁移分析了试验点季节性冻土区的水热传输过程:在土壤层开始冻结期,下层土壤液态水向冻结锋面集结,集结期向上的地热通量急剧增加;在冻结期,土壤热传导主要与上下层的土壤温度有关,土壤水迁移基本处于零通量状态;在融化期,在融化锋面未出现液态水分集结现象,融化层土壤水热传输过程迅速改变并与非冻结土壤一致,向下的地热通量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源区 高山草甸 冻土水文 水热传输 CoupModel模型 全球变暖
下载PDF
寒区典型下垫面冻土水热过程对比研究(Ⅰ):模型对比 被引量:19
12
作者 阳勇 陈仁升 +4 位作者 叶柏生 宋耀选 刘俊峰 韩春坛 刘章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5-1554,共10页
冻土水热传输和水热耦合过程是寒区水循环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温度和湿度(含水量)的观测和模拟是冻土水热过程分析的基础.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葫芦沟试验小流域为依托,选取季节... 冻土水热传输和水热耦合过程是寒区水循环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温度和湿度(含水量)的观测和模拟是冻土水热过程分析的基础.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葫芦沟试验小流域为依托,选取季节冻土区的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多年冻土区的沼泽化草甸、高山寒漠等4种典型寒区下垫面,分别布设自动气象站,并调查相关土壤和植被参数,利用SHAW和CoupModel模型对试验点的土壤水热条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多层土壤含水量和地温SHAW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平均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5和0.90;CoupModel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平均R2为0.72和0.93.总体上,地温的模型估算结果略好于含水量;相对于SHAW模型,CoupModel模型是更适合寒区各种下垫面的一维SVAT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冻土水文 SHAW CoupModel 土壤温湿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路基土抗剪强度与塑性指数相关性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寒冰 王静 +1 位作者 魏海斌 冯恺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49-152,共4页
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限路基土,通过对室内制备的试样在经历0~7次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同种土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抗剪强度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围压下抗剪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基... 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限路基土,通过对室内制备的试样在经历0~7次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同种土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抗剪强度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围压下抗剪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基本呈下降趋势;相同围压、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抗剪强度随塑性指数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指数函数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建立了不同塑性路基土抗剪强度与围压、塑性指数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拟合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季节性冻土区 冻融循环 塑性指数 静三轴试验
下载PDF
哈拉湖地区低频可控震源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田玉昆 李桂林 +6 位作者 刘晖 祝有海 马彦彦 李娟 周惠 王德润 王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87-4296,共10页
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漠河地区.由于永久冻土层的存在,地震勘探很难获得高品质的资料,给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带来了诸多困难.为解决冻土层对地震信号的衰减问题,在哈拉湖地区采用低频可控震源进行地震资料采集试验,通... 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漠河地区.由于永久冻土层的存在,地震勘探很难获得高品质的资料,给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带来了诸多困难.为解决冻土层对地震信号的衰减问题,在哈拉湖地区采用低频可控震源进行地震资料采集试验,通过提高覆盖次数,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在高质量地震资料基础上,进行精细速度分析,获得了较准确的叠加速度谱资料;然后以层速度剖面为基础建立正演模型,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正演模拟研究;最后利用叠后偏移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和地震属性综合研究,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速度突变和空白反射带可作为哈拉湖地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识别的敏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低频可控震源 冻土区 纵波速度 地震属性 哈拉湖地区
下载PDF
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潜在蒸散和干湿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何慧根 胡泽勇 +4 位作者 荀学义 孙俊 郝丽 徐丽娇 彭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的MS3478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动力、热力和水分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湿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日潜在...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的MS3478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动力、热力和水分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湿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日潜在蒸散量在0.52~6.46mm之间;夏季蒸发力最旺盛,5~9月的月潜在蒸散量均超过了100mm,11月份潜在蒸散锐减至33mm,潜在蒸散年总量为1037.83mm;夏季热力蒸散量明显大于动力蒸散,而冬季动力蒸散明显大于热力蒸散。藏北冻土区仅在5~9月为半湿润气候,持续时间较短,冬半年的干旱和半干旱维持时间长。水分因子和动力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季节变化大。土壤水分不是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季节性冻土区 潜在蒸散 动力和热力作用 水分因子 干湿状况
下载PDF
寒区典型下垫面冻土水热过程对比研究(Ⅱ):水热传输 被引量:14
16
作者 阳勇 陈仁升 +4 位作者 叶柏生 宋耀选 刘俊峰 韩春坛 刘章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55-1563,共9页
依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葫芦沟试验小流域,选取4种典型寒区下垫面,利用CoupModel模型对试验点的土壤水热传输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冻土对土壤水热传输影响为开始冻结时,冻结作用导致... 依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葫芦沟试验小流域,选取4种典型寒区下垫面,利用CoupModel模型对试验点的土壤水热传输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冻土对土壤水热传输影响为开始冻结时,冻结作用导致土壤水向上运动,往冻结锋面集结;稳定冻结期,土壤水运动微弱,接近零通量;解冻期,土壤水运动与上下层水势有关.冻融阶段的土壤水相变会带来热量的急剧变化.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迁移差异主要体现在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向上运动期间.沼泽草甸试验点因土壤含水量较大,吸水过程较长且吸水量大于其他3个试验点;高山寒漠试验点因为土壤孔隙较大,成冰作用会使土壤中毛细孔增加,导致冻结过程中出现多次土壤水向上运动状态.植被覆盖、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和冻土类型等是寒区不同下垫面冻土水热传输过程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冻土水文 CoupModel 水热传输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静 刘寒冰 吴春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65-3668,3688,共5页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同状态(塑性指数,围压等)路基土在通车运营期间经历冻融循环后,其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但目前针对冻融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不能给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故路基设计时并未将这种变化考...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同状态(塑性指数,围压等)路基土在通车运营期间经历冻融循环后,其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但目前针对冻融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不能给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故路基设计时并未将这种变化考虑其中,只取设计前期所采土样的试验值。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室内采用最佳含水率制备成最大压实度试样,在封闭条件下经历0~7次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在偏应力-应变曲线中通过直线段应力-应变关系得到弹性模量数据,结果表明,同种土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加而增加;相同围压下弹性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基本呈下降趋势。采用指数函数对所有弹性模量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建立不同塑性路基土弹性模量与围压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拟合效果理想,可为缺乏相关资料的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冻融循环 不同塑性指数 弹性模量
原文传递
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动力特性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静 刘寒冰 +1 位作者 吴春利 曲肖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3-639,共7页
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最佳含水率下制成压实度大于95%的试件,在经历不同次数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土的动模量(包含动弹性模量和动剪切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 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最佳含水率下制成压实度大于95%的试件,在经历不同次数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土的动模量(包含动弹性模量和动剪切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动荷载次数的继续增加,动模量渐趋稳定。取荷载作用5000~6000次的动模量的平均值作为土在此状态下的稳定值,得出规律如下:季冻区压实路基土动模量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随塑性指数的增加而增加;阻尼比随冻融循环次数、围压及塑性指数均无明显规律可循。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动模量与围压、塑性指数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式,对于季冻区缺乏动模量数据的路基土,可依此公式进行冻融循环后的动模量推算,进而为季冻区的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冻融循环 塑性指数 动力特性
原文传递
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压实指标相关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宏芳 岳祖润 +1 位作者 王天亮 闫文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4,共7页
针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缺乏的现状,结合现行设计规范和相关试验规程,以冻土区高速铁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床为研究对象,将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变形模量、回弹模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评... 针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缺乏的现状,结合现行设计规范和相关试验规程,以冻土区高速铁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床为研究对象,将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变形模量、回弹模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各项压实指标的适用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床的地基系数受填料自身特性影响较大,二次变形模量测试过程繁琐,可采用直接反映路基压实状态的一次变形模量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的压实检测指标;各压实指标与回弹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因此可通过室内试验较易获得的回弹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推算复杂试验条件下的压实质量控制指标,为季节性冻土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的压实性能提供快捷、有效的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路基基床 水泥稳定碎石 压实指标 回弹模量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含水量对渠道保温板保温耐久性的影响及保温板厚度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银英姿 贾琦 +2 位作者 赵强 张栋 周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北方渠道大多使用保温板防止混凝土衬砌受冻胀破坏。在计算保温板厚度时为了降低成本,容易忽略保温板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保温效果变差的情况,使混凝土衬砌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便提前被破坏。内蒙古河套灌区试验结果表明,由... 北方渠道大多使用保温板防止混凝土衬砌受冻胀破坏。在计算保温板厚度时为了降低成本,容易忽略保温板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保温效果变差的情况,使混凝土衬砌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便提前被破坏。内蒙古河套灌区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受酸雨、冻融作用、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保温板保温效果平均每年降低0.9℃,其中受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最大。经试验测得:聚苯乙烯保温板(EPS)含水量每增加1%,会导致导热系数增大5%。基于多层材料串联热阻叠加原理和热阻等效原理,对保温板厚度计算公式进行完善,并提出相应的铺设方法和施工技术要求。该设计对保温板在季节性冻土区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衬砌 聚苯乙烯保温板(EPS) 保温性能 含水量 渠道施工 季节性冻土区 内蒙古河套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