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eudocercospora leaf and fruit spot disease of citru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itrus industry: A review 被引量:2
1
作者 Mohammed Yesu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7期324-328,共5页
Citruses are the worlds’ second fruit crops by volume next to banana.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dity in tropical Africa as source of foreign currency, raw material for agro-industries and source of employm... Citruses are the worlds’ second fruit crops by volume next to banana.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dity in tropical Africa as source of foreign currency, raw material for agro-industries and source of employment. Th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citrus in tropical Africa including Ethiopia are critically threatened by a number of diseases. Among others, pseudocercospora leaf and fruit spot of citrus caused by a fungus Pseudocercospora angolensis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 of citrus. Literature reviews have been made by searching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leaf and fruit spot of citrus. Journal articles, research papers, workshop proceedings, Thesis research, manuals, and quarantine regulations were among the information sources of the review. The disease is widespread in 22 African countries including Ethiopia with a single report around Yemen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 Scattered research efforts have been made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 in Africa mainly dealing with it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biolog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Fungicides, plant extracts/essential oils, and host resistance are among the research efforts made for the control of P. angolensis. Even though the disease is not yet reported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becomes a serious concern as an important quarantine pest thereby critically affecting the world trade and germplasm exchange of the citrus industry.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ile the scattered information on various aspects of leaf and fruit spot of citrus mainly to avail the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ers, development workers and policy people. Moreover, this review will suggest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wards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and fruit spot P. Angolensis CITRUS TROPICAL Africa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omato Lines against Septoria Leaf Spo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nd Its Effect on Fruit Yield
2
作者 Zishan Gul Mehboob Ahmed +2 位作者 Zaheer Ullah Khan Bilal Khan Mazhar Iqb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年第4期181-186,共6页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t Hazara Agriculture Research Station, Abbottabad to evaluate thirteen AVRDC lines along with one commercial check (Roma) for potential of fruit yield against septoria leaf spot during su...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t Hazara Agriculture Research Station, Abbottabad to evaluate thirteen AVRDC lines along with one commercial check (Roma) for potential of fruit yield against septoria leaf spot during summer season 2014. The disease established itself by natural infection and disease severity was estimated with the help of 0 - 5 disease rating scale after 15 days interval from the onset of symptoms. The lin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 septoria leaf spot infection. The disease severity % increased up to 100% in line AVTO1314 whereas the lowest % severity was recorded in AVTO1173 which showed the highest yield (468.1 g) with average fruit weight 122.22 g while the significantly lowest mean yield/plant (35.05 g) was calculated in line AVTO1314 with fruit weight 47.92 g.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line AVTO1173 could be useful in genetic programs for incorporating resistant genes in local tomato germplasm against septoria leaf spot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ATO Septoria Leaf spot Disease Severity fruit Yield
下载PDF
余甘子斑点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3
作者 赖多 王德林 +5 位作者 周国昌 邵雪花 秦健 庄庆礼 蔡时可 肖维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目的】明确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科学诊断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余甘子产业园种植基地采集发生斑点病的余甘子果实,采用组织分离... 【目的】明确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科学诊断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余甘子产业园种植基地采集发生斑点病的余甘子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余甘子斑点病病果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基于多基因(ITS、TUB和EF1-α)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病原菌菌株的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评估12种常见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余甘子病果中分离出1株病原真菌菌株PE3,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余甘子斑点病致病菌,其形态特征与间座壳菌Diaporthe phoenicicola相似,且其ITS、TUB和EF1-α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与D.phoenicicola聚在同一分支。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PE3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7,最适生长碳源为甘油和蔗糖,最适生长氮源为酵母提取物。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50 g/L咪鲜胺乳油对菌株PE3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19 mg/L;其次是8%氟硅唑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_(50)分别为0.023、0.124和0.194 mg/L;而2%春雷霉素水剂对菌株PE3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差,EC_(50)为402.336 mg/L。【结论】间座壳菌D.phoenicicola是引起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450 g/L咪鲜胺乳油、8%氟硅唑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能有效防治余甘子果实斑点病,可在余甘子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斑点病 间座壳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番石榴果斑病新病原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4
作者 崔一平 陈荟茜 +3 位作者 宋晓兵 彭埃天 黄峰 凌金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5期96-102,共7页
为明确引起番石榴果斑病病原菌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防治,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具有典型病症的番石榴叶片和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采用系统发育学分析和形态特征观察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引... 为明确引起番石榴果斑病病原菌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防治,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具有典型病症的番石榴叶片和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采用系统发育学分析和形态特征观察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引起番石榴果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化学杀菌剂对小孢拟盘多毛孢Guava A、Guava B和Guava C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450 g/L咪鲜胺EW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0.0019μg/mL;其次为60%唑醚·代森联WG、75%肟菌·戊唑醇WG、325 g/L苯甲·嘧菌酯SC,EC_(50)分别为0.1479、0.1697、0.1739μg/mL。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番石榴果斑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叶斑病 果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 杀菌剂 室内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新疆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5
作者 刘珩 蒋腾 +1 位作者 罗青红 白剑宇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明确沙枣果实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并室内筛选防治药剂,可为沙枣果实褐斑病的科学研究和化学防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测定新疆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病菌在不同碳源种类、温度、pH值和... 明确沙枣果实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并室内筛选防治药剂,可为沙枣果实褐斑病的科学研究和化学防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测定新疆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病菌在不同碳源种类、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初步明确该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试验,根据毒力回归方程求得的各杀菌剂抑菌中浓度(EC50),筛选对病原菌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药剂。结果表明:除光照条件外,其他3种因素均对病原菌丝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最适培养基为以葡萄糖为碳源的PD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6±1)℃,最适pH值为7左右,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全光照;不同药剂对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原菌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5%吡唑嘧菌酯(23.099 mg/L)、43%戊唑醇(24.060 mg/L)、40%氟硅唑(36.454 mg/L)和80%代森锰锌的EC50(97.207 mg/L)均低于100 mg/L,对病原菌具有较强毒力。对沙枣果实褐斑病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菌的最佳生长环境,为后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室内筛选的4种杀菌剂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试验的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枣 果实褐斑病 杀菌剂 抑菌圈试验 室内毒力
下载PDF
超声波联合水杨酸处理对冬枣采后黑斑病的防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宇逍 雷兴梦 +2 位作者 刘摇 邓丽莉 曾凯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为探究超声波(ultrasound,US)联合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冬枣采后黑斑病的防控效果及其机理,该文使用US单独或联合SA处理冬枣果实,测定发病率、自然腐烂率,筛选出最佳的处理条件,并从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诱导枣果实抗病性... 为探究超声波(ultrasound,US)联合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冬枣采后黑斑病的防控效果及其机理,该文使用US单独或联合SA处理冬枣果实,测定发病率、自然腐烂率,筛选出最佳的处理条件,并从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诱导枣果实抗病性等方面对其防治机制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US单独或联合SA处理均能有效控制冬枣采后黑斑病,并显著降低自然腐烂率,且联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处理(P<0.05)。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US联合SA处理能显著抑制Alternaria alternata的菌丝生长(P<0.05)。US处理不仅能降低A.alternata在冬枣伤口处的附着量,还能使冬枣果皮表面形成微裂纹,从而利于SA与果实接触,促进SA向果实渗透。此外,US与SA联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性(P<0.05),促进冬枣中的总酚、黄酮、游离酚、结合酚的积累(P<0.05),诱导枣果实抗病性,提高枣果实对病害的防御能力,从而降低果实腐烂率。综上所述,US联合SA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处理方式对于控制冬枣采后黑斑病具有良好的研究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水杨酸 冬枣 黑斑病 防控机理
下载PDF
9种杀菌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丽 吕兆明 +1 位作者 沈渭明 张广荣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72-275,共4页
为筛选高效低毒且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效较佳的农药试剂,以砂地甜瓜为研究对象,对9种高效低毒杀菌剂进行了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药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第1次和第2次喷... 为筛选高效低毒且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效较佳的农药试剂,以砂地甜瓜为研究对象,对9种高效低毒杀菌剂进行了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药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第1次和第2次喷药7 d后防效均在70%以上,且第2次防效比第1次上升1.55个百分点,防治效果最佳。建议在白银市甜瓜果斑病防治中优先选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果斑病 防效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对棒状新拟盘多毛孢侵染的番石榴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8
作者 陈洪彬 陈蕾伊 +4 位作者 肖玉珉 蒋璇靓 林育钊 郑金水 郑宗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248,共7页
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棒状新拟盘多毛孢侵染所致番石榴果实环斑病发生和抗病物质代谢的影响。以‘西瓜红’番石榴果实为实验材料,以无菌水浸泡处理10 min后接种棒状新拟盘多毛孢的番石榴果实为对照组,以2.0 g/Lε... 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棒状新拟盘多毛孢侵染所致番石榴果实环斑病发生和抗病物质代谢的影响。以‘西瓜红’番石榴果实为实验材料,以无菌水浸泡处理10 min后接种棒状新拟盘多毛孢的番石榴果实为对照组,以2.0 g/Lε-PL溶液浸泡处理10 min后接种棒状新拟盘多毛孢的番石榴果实为处理组,并在(28±1)℃、90%相对湿度下贮藏7d,每天取样测定果实病斑直径、细胞膜透性、木质素质量分数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棒状新拟盘多毛孢接种番石榴果实相比,ε-PL可以降低棒状新拟盘多毛孢接种番石榴果实的病斑直径和细胞膜透性,保持较高的果实木质素质量分数及β-1,3-葡聚糖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因此认为,ε-PL通过诱导提高采后番石榴果实木质素水平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维持果实细胞膜结构的稳定,进而增强番石榴果实采后抗病性,从而延缓由棒状新拟盘多毛孢侵染所致番石榴果实环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果实 Ε-聚赖氨酸 棒状新拟盘多毛孢 环斑病 抗病性
下载PDF
鼠李糖脂对梨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机理
9
作者 卢玉慧 刘志恬 +2 位作者 李永才 毕阳 杨阳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30,共10页
以梨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鼠李糖脂(rhamnolipids,RLS)对抑制A. alternata的生长和控制黑斑病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抑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RLS能显著抑制A. alternata的生长,且其抑制效果随质量浓度的... 以梨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鼠李糖脂(rhamnolipids,RLS)对抑制A. alternata的生长和控制黑斑病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抑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RLS能显著抑制A. alternata的生长,且其抑制效果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其中30 mg/mL RLS处理的菌落培养7 d时直径仅为对照组的19.22%,且菌落呈白色、球状。同时,RLS处理能有效控制梨果黑斑病的扩展,其中50 mg/mL RLS处理的果实的病斑直径仅为对照的21.42%。进一步研究发现RLS处理严重破坏了A. alternata细胞膜和线粒体的完整性,提高了膜电导率,促进了活性氧的产生与积累。超微观察发现RLS处理后A. alternata的菌丝形态、细胞结构均发生了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梨果黑斑病 Alternaria alternata 细胞膜 线粒体 活性氧
下载PDF
纳晶微针联合果酸换肤对黄褐斑MASI评分、氧化应激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10
作者 程帅 李利霞 张冠锋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0期46-50,共5页
目的 探讨纳晶微针联合果酸换肤对黄褐斑MASI评分、氧化应激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2年12月于我院皮肤科确诊黄褐斑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式,研... 目的 探讨纳晶微针联合果酸换肤对黄褐斑MASI评分、氧化应激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2年12月于我院皮肤科确诊黄褐斑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纳晶微针联合果酸换肤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清的氧化应激反应;MASI评分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及第1/2个疗程MASI评分情况,与黄褐斑严重程度呈正比;记录两组影响安全性的不良反应;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患者焦虑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患者抑郁程度。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SOD、GSP-Px水平显著上升,血清MDA水平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MASI评分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对SAS及SDS评分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晶微针联合果酸换肤法可以调控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改善MASI评分,弱化消极情绪,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晶微针 果酸换肤 黄褐斑 MASI评分
下载PDF
哈密瓜种质资源苗期细菌性果斑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宏伟 刘会芳 +4 位作者 韩盛 庄红梅 佘建华 王强 王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63-1869,共7页
【目的】筛选出高抗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资源,为选育抗病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法接种,采用2种抗性分级方法,以感病品种炮台红为对照,对17份甜瓜资源进行抗性鉴定。【结果】17份供试甜瓜材料中,没有对细菌性果斑病... 【目的】筛选出高抗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资源,为选育抗病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法接种,采用2种抗性分级方法,以感病品种炮台红为对照,对17份甜瓜资源进行抗性鉴定。【结果】17份供试甜瓜材料中,没有对细菌性果斑病菌免疫的材料,JM17-14的抗性最强,相对抗病指数为0.85,属高抗水平;采用两种抗性分级标准,供试甜瓜材料的抗性强弱顺序基本一致,但抗性水平有差异;17份供试材料中杂交F_1代的抗性多介于其双亲之间,但也有超亲优势存在。【结论】17份供试甜瓜材料中,JM17-14的抗性最强,为高抗细菌性果斑病资源,可用于抗性基因定位及抗病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细菌性果斑病 抗性鉴定 苗期接种
下载PDF
套袋红富士苹果果面斑点的发生及其与果实钙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顿宝庆 马宝焜 +2 位作者 孙建设 王龙 李增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0,共4页
为明确苹果果面斑点病的发生与果实钙含量之间的关系 ,采用田间调查与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 ,对套袋果实果面斑点病发生情况 ,包括发病果实在树体上的部位、病斑在果实上的部位、发生时间以及与果实钙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3... 为明确苹果果面斑点病的发生与果实钙含量之间的关系 ,采用田间调查与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 ,对套袋果实果面斑点病发生情况 ,包括发病果实在树体上的部位、病斑在果实上的部位、发生时间以及与果实钙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3种类型斑点即黑点、红点、黑斑分别在 6月下旬、 7月中旬和 8月上旬开始出现 ,其中黑点的发生率最高 ,为 8 6 % ;斑点主要发生在树冠下层和果实的胴部 ;黑斑果实钙含量低于正常套袋果实钙含量 1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 斑点病 果实钙含量 果实套袋
下载PDF
褪黑素处理对梨果实采后黑斑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向妙莲 吴帆 +5 位作者 李树成 王印宝 肖刘华 彭文文 陈金印 陈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5-795,共11页
【目的】探究褪黑素(Melatonine,MT)处理对梨果实采后黑斑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外源物质调控果实抗采后病害及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翠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喷施0.1 mmol·L^(-1)MT溶液置室温,48 h后沿梨果实... 【目的】探究褪黑素(Melatonine,MT)处理对梨果实采后黑斑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外源物质调控果实抗采后病害及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翠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喷施0.1 mmol·L^(-1)MT溶液置室温,48 h后沿梨果实赤道两侧刺直径1 mm、深度3 mm大小两个小孔,待伤口晾干后注入20μL浓度为1.0×10^(6)spores/mL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孢子悬浮液,以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接种后果实置于25℃,分析梨果实病斑直径、诱导效果及过氧化氢酶(PpCAT)、过氧化物酶(PpPOD)、多酚氧化酶(PpPPO)、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等防御酶相关基因和几丁质酶(PpCHI)、β-1,3葡聚糖酶(PpGLU)等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研究MT诱导梨果实抗黑斑病的效应和机理。此外,梨果实喷施0.1 mmol·L^(-1)MT溶液晾干后于(5±1)℃、相对湿度85%—90%贮藏42 d,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定期测定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探讨MT处理对梨果实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梨果实接种A.alternata后,病斑直径随接种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MT处理组果实病斑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接种后第3、5和7天,MT对梨果实抗黑斑病的诱导效应分别为29.16%、45.03%和23.26%;梨果实PpCAT、PpPOD、PpPPO、Cu-ZnSOD、PpCHI和PpGLU相对表达量在接种后第4—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35、2.08、2.28、2.02、2.89和3.45倍,其中PpPOD、PpPPO和PpCHI在接种后第1—6天表达量持续上升,且MT处理可显著提高表达量,表明MT处理诱导梨果实抗黑斑病可能与其提高防御酶基因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密切相关。在低温贮藏期间,MT处理组果实腐烂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或因病原菌在低温下生长受到抑制,果实腐烂降低;梨果实硬度在贮藏期内逐渐下降,但MT处理组果实硬度均高于对照组,在28 d时差异显著,MT处理组为对照组的1.06倍;梨果实呼吸强度在贮藏前期(7—14 d)上升后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MT处理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的效果在贮藏前期较后期更明显;此外,MT处理也可显著降低果实失重率,维持较高水平的可溶性固形物,延缓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降解,同时促进果实总酚含量积累,增强果实抗氧化能力,抑制MDA含量积累,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以上结果揭示MT可能通过调节梨果实糖、酸和细胞壁代谢,从而增强果实品质与耐贮性。【结论】0.1 mmol·L^(-1)MT处理诱导了梨果实对采后黑斑病的抗性,激发了果实防御酶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且能显著提高梨果实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果实 黑斑病 诱导抗性 贮藏品质
下载PDF
不同套袋处理对中秋酥脆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凡松 陈建华 +3 位作者 王森 邵凤侠 张自强 唐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2-247,共6页
为给解决枣果点锈斑问题提供参考,对中秋酥脆枣使用不同类型果袋和不同的方式进行套袋处理,系统性地研究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处理均能改善中秋酥脆枣的外观品质,锡箔纸包裹处理在防止果斑发生的同时还能大... 为给解决枣果点锈斑问题提供参考,对中秋酥脆枣使用不同类型果袋和不同的方式进行套袋处理,系统性地研究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处理均能改善中秋酥脆枣的外观品质,锡箔纸包裹处理在防止果斑发生的同时还能大幅度减少生理落果的发生,但导致了果实内在品质的降低,并且单果套袋在生产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比较发现无纺布套袋果实不但外观品质得到了提升,而且对果实的内在品质产生极少的影响。因此,中秋酥脆枣生产实践适宜的果袋为无纺布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酥脆枣 果实品质 套袋 果斑果点
下载PDF
瓜类果斑病菌的检测与防治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海娟 吴淑燕 +4 位作者 邱实 李建武 翟绪昭 宋春美 刘箐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瓜类果斑病菌可引起西瓜、甜瓜等葫芦科植物患病,可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是一种常见的瓜类采后果实腐烂的病原菌。该病害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一旦感染会对瓜类产量带来巨大损失,因而田间病菌的检测与诊断及早期预防十分重要... 瓜类果斑病菌可引起西瓜、甜瓜等葫芦科植物患病,可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是一种常见的瓜类采后果实腐烂的病原菌。该病害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一旦感染会对瓜类产量带来巨大损失,因而田间病菌的检测与诊断及早期预防十分重要。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瓜类果斑病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及防治等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果斑病菌 检测 防治 进展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防治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韦志扬 陆宇明 +1 位作者 麻小燕 贤小勇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63-364,共2页
用几种杀菌剂对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进行药效防治试验,统计发病株数和死亡株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防治效果。结果为:加收米+万兴混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和死亡率仅27.3%和20.3%;其次为加瑞农+扑海因混合处理,发病率、... 用几种杀菌剂对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进行药效防治试验,统计发病株数和死亡株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防治效果。结果为:加收米+万兴混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和死亡率仅27.3%和20.3%;其次为加瑞农+扑海因混合处理,发病率、死亡率为36.4%、30.6%;乐无病处理的发病率、死亡率为52.9%、44.8%,农用链霉素+叶青双混合处理的为66.1%、59.7%,可杀得处理的为45.2%、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嫁接苗 细菌性果斑病 药剂防治
下载PDF
甜樱桃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成楠 迟福梅 +4 位作者 冀志蕊 张俊祥 王娜 刘永春 周宗山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共4页
甜樱桃细菌性果斑病为近年来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地区樱桃上的一种新病害。经病原菌分离及柯赫法则验证,证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一种细菌,根据分离株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致病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原细菌初步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 甜樱桃细菌性果斑病为近年来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地区樱桃上的一种新病害。经病原菌分离及柯赫法则验证,证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一种细菌,根据分离株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致病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原细菌初步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成团泛菌侵染引起的樱桃果斑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果斑病 病原鉴定 成团泛菌
原文传递
套袋和膨大剂对黄冠梨钙、果胶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关军锋 马文会 +5 位作者 及华 冯云霄 李丽梅 孙玉龙 刘立芹 李明媛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73-76,共4页
使用套袋和膨大剂是黄冠梨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措施,常影响果实品质,导致果面产生褐斑。为揭示套袋和膨大剂对黄冠梨果实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发育早期对黄冠梨幼果进行套袋和果柄涂抹膨大剂处理,结果表明,套袋和使用膨大剂均明显增加果实... 使用套袋和膨大剂是黄冠梨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措施,常影响果实品质,导致果面产生褐斑。为揭示套袋和膨大剂对黄冠梨果实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发育早期对黄冠梨幼果进行套袋和果柄涂抹膨大剂处理,结果表明,套袋和使用膨大剂均明显增加果实单果重,分别增加了0.4342倍和0.7239倍,明显促进冷藏期间果面褐斑的产生,褐斑面积分别是对照的3.85倍和4.38倍。除套袋果实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外,套袋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套袋后使用膨大剂则明显降低硬度、可滴定酸和淀粉含量,增加固酸比,促进果实成熟。套袋还明显降低果实(主要是果皮)Ca含量,降低果皮中的细胞壁物质、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膨大剂则加剧了这些变化;同时,套袋果实果肉中的细胞壁物质、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较高,膨大剂降低套袋果实果肉中细胞壁物质和原果胶含量,增加可溶性果胶含量。总之,套袋和膨大剂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中Ca含量,可能是套袋和膨大剂导致果皮褐斑发生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冠梨 套袋 膨大剂 Ca 褐斑病
下载PDF
南疆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空间分布型测定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小飞 熊仁次 +2 位作者 董红强 杨明禄 陈恢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0-874,共5页
【目的】弄清南疆枣园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掌握病害的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南疆枣园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骏枣黑斑病的空间分... 【目的】弄清南疆枣园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掌握病害的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南疆枣园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骏枣黑斑病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骏枣缩果病的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根据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关系,建立了2种病害的回归方程,得到了2种病害在不同发病率及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结论】为做好骏枣黑斑病和缩果病的预测预报工作和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 黑斑病 缩果病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套袋黄冠梨果实花斑病发生与其组织结构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迎涛 李晓 +3 位作者 李勇 李六林 张绍铃 王心慈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0-1187,共8页
以黄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在调查套袋处理果实花斑病发生的基础上,研究了套袋及未套袋黄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并分析了发病果实的病部与正常果实组织结构差异。结果显示:(1)套3层袋果实花斑病的发病率为22.5%,而不套袋果实... 以黄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在调查套袋处理果实花斑病发生的基础上,研究了套袋及未套袋黄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并分析了发病果实的病部与正常果实组织结构差异。结果显示:(1)套3层袋果实花斑病的发病率为22.5%,而不套袋果实的发生率仅为1.5%。(2)未套袋果实角质层厚,而且呈波纹状分布,并渗入到表皮细胞间隙中,果实发育过程中厚度变化幅度不明显;套袋果实表面的角质层均匀一致,随果实迅速膨大,角质层变薄,且显著薄于未套袋果实,尤其是套3层袋与未套袋果实差异更大;套袋果实表皮细胞呈长方形,且较未套袋果实排列致密;不同套袋处理果实单宁细胞层数随果实发育逐渐减少,在花后90 d后,套袋处理与未套袋处理的厚度无显著差异。(3)套袋果实果肉薄壁细胞排列紧密,胞间隙小,其石细胞大小和密度均较未套袋果实小。(4)套袋果实花斑病发病部位角质层模糊,发病果实正常部位的角质层、表皮层厚度和单宁层均低于正常果实。研究表明,套袋黄冠梨果实表面组织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它对梨果实花斑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冠梨 套袋 果实组织结构 花斑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