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analysis system of geo-hazard based on GIS technique 被引量:11
1
作者 ZHU Liangfeng, ZHANG Guirong, YIN Kunlong, ZHANG Liang (1. Faculty of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2.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conomy, Beijing 101149,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3期371-376,共6页
The socio-economic attribute of geo-hazard made us distinguish it fiom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geology study. It will get more social benefi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geo-hazard in the socio-economic attribute. Th... The socio-economic attribute of geo-hazard made us distinguish it fiom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geology study. It will get more social benefi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geo-hazard in the socio-economic attribute. The hazard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element controls the risk level of the regional geo-hazard. The risk analysis supported by GIS in geo-hazard stud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rections. Based on the author′s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a risk analysis system of regional geo-hazard (RiskAnly) has bee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software MAPGI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in of system design, the structure and the workflow of RiskAnly. As a case study, the paper also deals with the risk zonation of the regional landslide hazard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hazard GIS RISK ANALYSIS LANDSLIDE
下载PDF
Preventing and Limiting Exposure to Geo-Hazards:Some Lessons from Two Mountain Villages Destroy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2
2
作者 Laurence SVIRCHEV LI Yong +2 位作者 YAN Liang MA Bolin HE Chengy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eriences of two mountain communities- Yinchanggou and Donghekou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f May 12, 2008, where Yinchanggou's tourism economy and natural park system was destroyed and ...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eriences of two mountain communities- Yinchanggou and Donghekou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f May 12, 2008, where Yinchanggou's tourism economy and natural park system was destroyed and Donghekou was buried by a landslide. We conducted research surveys on both the communities, interviewing survivors and local officials, and observed the destruction/reconstruction, geological, and living conditions. We suggest that protracted educational processes be put into place so that mountain communities possess a knowledge base to consider long-term disaster prevention when building the economy in the fragile and geo-hazardous conditions of the Longmenshan. The Donghekou Earthquake Ruins Park is an exemplar of turning disaster into sustainable, safe development for small mountain vill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震 汶川 村庄 自然公园 旅游经济 山体滑坡 教育过程
原文传递
ArcGIS-based evaluation of geo-hazards at Yaozhou County,Shaanxi,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Yuxiang Cheng Jun Zhang Jianbing Pe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330-334,共5页
In conventional susceptibility evaluation of geo-hazards,there are some limits,such as unreasonable division of evaluated region,difficulty in quantify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time-consuming calculation.To address th... In conventional susceptibility evaluation of geo-hazards,there are some limits,such as unreasonable division of evaluated region,difficulty in quantify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time-consuming calculation.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we try to employ the software ArcGIS to evaluate geo-hazards susceptibility.The study area of Yaozhou County is automatically divided into 3562 units.Based on the spatial overlay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GI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geo-hazards susceptibility is implemented in the study area,and the geo-hazards susceptibility zoning is mapped.It is observed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match well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地质灾害 灾害评估 耀州窑 陕西省 敏感性评价 中国 空间叠加分析
下载PDF
Early warning for geo-hazards based on the weather condition in China 被引量:9
4
作者 Chuanzheng LIU Yanhui LIU Mingsheng WEN Can TANG Tiefeng LI Jianfa LIAN 《Global Geology》 2006年第2期131-137,共7页
According to national early warning practice for geo-hazards from 2003 to 2005,it is systematically concluded tha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geo-hazards,early warning method and forecast result based on the geologi... According to national early warning practice for geo-hazards from 2003 to 2005,it is systematically concluded tha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geo-hazards,early warning method and forecast result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maps of China in a scale 1∶6 000 000.With the contrast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between sustained rainfall and typhoon rainfall inducing geo-hazards,the disaster reduction result and some problems a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Some basic recognition is that early warning to geo-hazards is feasible,national scale forecast is only to call attention,but can't immediately be used to disaster reduction decision-making.And,the future direction is to build a united disaster reduction framework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including national,provincial and county levels based on weather factors in different scale of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球 危险 天气变化
下载PDF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的AIFFC算法优化
5
作者 陈宾 李颖懿 +4 位作者 张联志 屈添强 魏娜 刘宁 黄春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数不确定的问题,引入自适应膨胀因子模糊覆盖分级方法(fuzzy cover approach for clustering based on adaptive inflation factor,AIFFC)对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进行优化。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提取了... 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数不确定的问题,引入自适应膨胀因子模糊覆盖分级方法(fuzzy cover approach for clustering based on adaptive inflation factor,AIFFC)对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进行优化。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提取了坡度、坡向、高程、年平均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道路、断层、岩性和土地利用9类评价因子,运用AIFFC及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point classification,NBC)对连续型因子进行分级,并分别代入加权信息量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获取研究区易发性区划图。采用单因子分级结果精度、灾积比分析和易发性分区结果对AIFFC分级法的优越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因子采用AIFFC算法分级的AUC值均高于自然断点法;基于AIFFC的随机森林模型及加权信息量模型的高易发区灾积比分别提升了56.3%、74.6%,低易发区灾积比分别降低了48%、58.1%,AUC值分别提升了7.6%、2.7%。采用AIFFC分级方法优化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显著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因子 模糊覆盖 加权信息量 随机森林 易发性评价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以广东省上坪镇为例
6
作者 周阳阳 孙中瑞 +2 位作者 陈斌 徐锋良 张青峰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了打破地质灾害中高位隐蔽性隐患发现难的局限,查清复杂地形下突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准识别。本研究以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生成点云、数字高程模型... 为了打破地质灾害中高位隐蔽性隐患发现难的局限,查清复杂地形下突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准识别。本研究以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生成点云、数字高程模型等衍生数据,在真三维环境中结合山体阴影进行隐患点识别,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典型灾点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识别的隐患点与现地验证情况一致,正确率达100%;共识别出隐患点23处(滑坡14处、崩塌9处),灾害密度约4处/km~2。本研究通过集成“空地联动”“点面体协同”“二三维一体”的方法,将立体灾害点搬进数字空间,实现了隐蔽性点位和调查盲区的全覆盖,对灾害预警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地质灾害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隐患识别 广东省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预控
7
作者 鲁先龙 钱卫 乾增珍 《山西电力》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地质灾害具有自然环境演化和人为活动诱发的双重特性,架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预控一直是电网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架空输电线路常见地质灾害的滑坡灾害、崩塌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和特殊土地基灾害4种典型形式,分别阐述了每种... 地质灾害具有自然环境演化和人为活动诱发的双重特性,架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预控一直是电网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架空输电线路常见地质灾害的滑坡灾害、崩塌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和特殊土地基灾害4种典型形式,分别阐述了每种地质灾害形式的诱发因素、致灾机理、变形破坏失稳机制及其潜在的危险性,从架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设计条件输入、建设质量管控、运行维护3方面,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预控的方法与技术,可供我国电网防灾减灾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地质灾害 滑坡 崩塌 地面变形 特殊土 本质安全
下载PDF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年:2003-2022
8
作者 肖锐铧 刘艳辉 +5 位作者 陈春利 苏永超 王惠卿 徐为 方志伟 梁宏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自2003年启动以来,对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文章全面总结了预警工作20年的发展历程、预警技术方法和防灾减灾成效。(1)将预警工作历程分为启动推进(2003—2009年)、深化合作(2010—2017年)...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自2003年启动以来,对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文章全面总结了预警工作20年的发展历程、预警技术方法和防灾减灾成效。(1)将预警工作历程分为启动推进(2003—2009年)、深化合作(2010—2017年)和改革提升(2018—2022年)三个阶段。(2)以24 h预警业务为主体,逐步形成了预测预报预警的递进式预警模式和较完善的预警业务系统。(3)逐步形成包括临界降水阈值模型、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阈值模型和动力预警模型等3套预警模型技术方法体系,2023年发布行业标准。(4)预警产品时空精度不断提高,国家级和26个省级预警空间精度高于5 km×5 km,以24 h预警为主,向72 h、中长期预测等尺度发展;超过8个省级和部分市县级开展了3 h短临预警,逐步形成支撑服务长期部署、中期防范和短临应对的业务体系。(5)有预警必有响应,2020年自然资源部将国家级预警作为启动防御响应的依据之一,18个省份在省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明确了预警响应联动工作机制。(6)多方联动防灾意识不断增强,收到预警信息后,加强巡查排查和组织人员撤离实现成功避险的案例不断增加,防灾减灾成效显著。20年来的预警工作总结,可为下一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供借鉴,支撑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发展历程 技术方法 减灾成效
下载PDF
近20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文献图谱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王惠卿 肖锐铧 +3 位作者 刘艳辉 陈春利 方志伟 苏永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0-20,共11页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始于2003年,每年汛期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警示群众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更深入了解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中国知网及SCI-Expanded国内外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始于2003年,每年汛期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警示群众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更深入了解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中国知网及SCI-Expanded国内外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梳理了2003-2023年发表的国内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文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别从研究主题、演进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历史降雨及灾害关系的临界降雨阈值研究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与降雨相关阈值研究在未来仍将是研究热点;(2)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气象条件下,不同类型、成因模式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警预报模型、临界阈值研究文献占比较高,表明精细化是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展的重要方向;(3)在国际上,中国学者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39%,我国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中有绝对优势。研究结果较客观地展示了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国内外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期有助于我国地质灾害研究与预警预报业务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预警 文献计量 可视化 CITESPACE
下载PDF
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省市县一体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肖智林 陈高翔 +4 位作者 张浴阳 屈伯强 苏永超 刘艳辉 张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能力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四川省自2003年起率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于2019年开始重点在预警模型分析和建立、系统设计与实现、分级预警运行模式等方... 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能力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四川省自2003年起率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于2019年开始重点在预警模型分析和建立、系统设计与实现、分级预警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创建了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库、“省市县一体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互联系统及分级预警机制。基本实现了基于雨量数据传输、预警模型分析运算、预警信息发布等“省市县一体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及分级预警的闭环管理,初步解决了市县缺平台、缺经费、缺技术的三缺问题及多头发布预警信息对基层造成的干扰问题。2023年四川省成功避险的案例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挥作用的占86%,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预警 预警模型 预警系统
下载PDF
矿山地质环境灾变与保护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11
作者 于洋 陈炳乾 +1 位作者 花奋奋 康建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矿山开采不仅会引发地表沉降、建(构)筑物损毁等安全灾害,还会造成土壤环境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灾害。地质环境灾害的类型和特征与采矿方法有关,并且多种地质环境灾害的发生具有耦合性。我国常采用自由垮落、支护加固和剥离排... 矿山开采不仅会引发地表沉降、建(构)筑物损毁等安全灾害,还会造成土壤环境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灾害。地质环境灾害的类型和特征与采矿方法有关,并且多种地质环境灾害的发生具有耦合性。我国常采用自由垮落、支护加固和剥离排土3种方法处理采区覆岩,分别形成了以长壁垮落法开采、柱式开采和露天开采为代表的3类采空区。综述了3类采区的地质灾害致灾机理、灾害链网形成机制,讨论了地质灾害监测、多灾耦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①矿区地质环境灾害主要包括工程安全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两大类,前者表现为地物空间位置改变引起的采动附加应力损坏各类工程体,后者反映为地物属性变化引起的生态要素缺失和物质能量流动改变;②不同地质环境灾害之间存在耦合性,一种地质环境灾害的出现可能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网,虽然变形监测、遥感等技术可用于获取地物位置、属性信息,但由于地质环境灾害成灾的复杂性以及传统单一监测预测技术手段的局限性,目前难以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预报预测;③应整合已有的各类变形监测、遥感、传感器、工程检测等技术构建“空—天—建—地—井—人”监测技术体系,融合多源地质环境数据探明矿区物理环境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对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后续研究重点在于:①完善多源数据标准化工作,加强数据安全共享,构建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库”;②依托AI辅助和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库”,研究矿区多灾耦合机理,明确致灾关键因素,构建灾害链网;③基于灾害链网加强跨学科研究,融合多源数据—模型形成“透明地质条件—矿山开采设计—采动损害/物理场分布特征评价—工程安全预测评价/生态过程预测评价—工程加固维修/生态环境修复”全过程工作机制。分析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梳理矿区多灾耦合问题的研究思路,对于地质环境灾害综合保护和治理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灾害 长壁开采 柱式开采 露天开采 生态修复 绿色矿山 多学科交叉
下载PDF
金属矿山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探讨
12
作者 魏宁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矿山地质环境关系到矿山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是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基础。金属矿山具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对金属矿山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此类问题的常见原因,以期为其他金属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矿山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含水层 地形地貌 水土环境
下载PDF
基于DEM和遥感的黄土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识别——以陕北黄土高原区米脂县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强 张茂省 +9 位作者 董英 孟晓捷 郭小鹏 冯卫 洪勃 王涛 刘文辉 田中英 张戈 卢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6-942,共17页
【研究目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精细化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是有效精准防控黄土地质灾害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区米脂县为例,基于2 m×2 m精度DEM数据识别崩塌滑坡易发坡... 【研究目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精细化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是有效精准防控黄土地质灾害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区米脂县为例,基于2 m×2 m精度DEM数据识别崩塌滑坡易发坡段,采用0.2 m分辨率遥感数据识别危险坡段,以自然村为单元实地调查危险坡段并评价其风险,通过递进的方式开展了黄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调查和评价,构建了县域尺度黄土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识别技术方法体系。【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米脂县共识别坡度大于40°、坡高大于20 m的崩塌滑坡易发坡段44716个,识别有威胁对象的危险坡段4198个;(2)通过风险识别、实地调查和评价,摸清了米脂县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米脂县共发育地质灾害风险点4406处,其中极高风险点11处、高风险点304处、中风险点1451处、低风险点2640处;(3)DEM和遥感识别风险点3880处,占风险点总数的88.06%,识别正确率92.42%;(4)2022年7—8月,米脂县人口居住区共有36处地质灾害风险点发生灾情或险情,全部位于本次风险识别范围之内,其中极高风险2处、高风险28处、中风险5处、低风险1处,极高风险点发生灾险情比例为18.18%,高风险点发生灾险情比例为9.21%,风险识别结果得到了有效验证。【结论】研究成果显著减轻了米脂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黄土地质灾害有效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遥感 黄土地质灾害 精细化 风险识别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米脂县 陕西省
下载PDF
耦合Random Forest算法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福臻 戴天宇 +5 位作者 王军朝 王灵 苏勇 刘贺肖 张浩韦 王亚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28-2438,共11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形起伏度、土壤类型、地层岩性、坡度、降水强度等11项评价因子,并对所选因子进行等级区分;采用信息量为基础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形起伏度、土壤类型、地层岩性、坡度、降水强度等11项评价因子,并对所选因子进行等级区分;采用信息量为基础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利用随机森林(RF)算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完成信息量模型赋权;使用RF-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分析,并用历史灾害点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评价精度。结果表明:1)土壤类型、地层岩性以及平面曲率是影响工布江达县内地质灾害发育的3个主要因素;2)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极高易发区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4.43%、23.74%、14.91%、6.92%;3)在县域内处于高易发或极高易发的区域多靠近沟谷;4)通过ROC曲线比较,RF-信息量模型精度高于信息量模型。使用RF算法可以提高信息量模型的评价精度,使评价结果更理想,为以工布江达县为例的高山高原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地质灾害易发性 评价因子 RF-信息量 工布江达县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量、加权信息量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云南罗平县崩滑灾害易发性评价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得虎 朱杰勇 +2 位作者 刘帅 马博 代旭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43-53,共11页
以罗平县崩滑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选取工程岩组、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曲率、地貌类型、距河流距离、距断裂距离9个评价因子,基于共线性诊断和相关性分析对其进行独立性检验。然后采用信息量法计算各评价因子分类分级的信息量值,... 以罗平县崩滑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选取工程岩组、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曲率、地貌类型、距河流距离、距断裂距离9个评价因子,基于共线性诊断和相关性分析对其进行独立性检验。然后采用信息量法计算各评价因子分类分级的信息量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权重的定量计算,从而构建信息量、加权信息量和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易发性评价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基于GIS的自然断点法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非、低、中和高4个等级,并采用ROC曲线对其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3种评价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57、0.723和0.852,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精度最高,模型结果分区与崩滑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较吻合,其非、低、中和高的面积(分级比)分别为771.1 km^(2)(25.55%)、836.6 km^(2)(27.73%)、864.36 km^(2)(28.64%)和545.94 km^(2)(1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加权信息量模型 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卡口地形段泥石流堵塞效应分析——以四川什邡桦头尖泥石流沟域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杰 党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48-57,共10页
泥石流在流经卡口段沟道时常出现暂时堵塞现象,并伴随着流量放大效应。文章通过典型卡口段泥石流野外调查和室内水槽试验,研究卡口段泥石流堵塞效应的影响因素与成因机制。研究显示:卡口段泥石流堵塞效应引起的流量放大或因松散固体物... 泥石流在流经卡口段沟道时常出现暂时堵塞现象,并伴随着流量放大效应。文章通过典型卡口段泥石流野外调查和室内水槽试验,研究卡口段泥石流堵塞效应的影响因素与成因机制。研究显示:卡口段泥石流堵塞效应引起的流量放大或因松散固体物源堆积而产生的流量衰减,均与卡口部位的几何条件、泥石流流体、沟域特征、是否存在附加松散物源有关。单纯卡口的存在多为泥石流流量衰减的正面因素,而是否有松散物源的加入则是卡口段泥石流的堵塞效应发生的关键因素。此研究对认识泥石流在微地貌突变动、堆积规律,完善泥石流防治技术规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卡口 水槽试验 堵塞效应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下载PDF
天水市北山滑坡群发育特征及坡体结构分区
17
作者 王浩杰 孙萍 +2 位作者 张帅 王涛 任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6-252,共17页
天水市北山地处秦岭北缘山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受强烈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影响,诱发了呈带状分布的大型滑坡群,严重制约现阶段天水市区规划建设和灾害风险防控。此次研究在系统总结已有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 天水市北山地处秦岭北缘山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受强烈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影响,诱发了呈带状分布的大型滑坡群,严重制约现阶段天水市区规划建设和灾害风险防控。此次研究在系统总结已有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天水市北山自西向东黄土厚度渐变特征、典型的斜坡结构类型及关键控滑地层,系统分析了地震滑坡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市北山滑坡群沿藉河河谷北岸集中呈带状分布,滑坡类型主要为泥岩滑坡和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多具有深层多级旋转-平移、多期次滑动的特征;地层结构为上覆第四系黄土和下伏新近系尧店组和甘泉组河湖相泥岩、黏土岩,坡体结构类型为顺层岩土质斜坡;天水市北山的坡体结构自西向东可分为3个典型区段,黄土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海拔高程和表观摩擦角东西部低、中部高,滑坡后壁高度东西部高、中部低;天水市北山地震滑坡具有低角度启动和远程运动的特征,其等效摩擦系数(f)在0.21~0.28之间,且东、西区段地震滑坡的运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 黄土-泥岩滑坡 斜坡结构 地震滑坡 运动学特征 地质灾害
下载PDF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湖泊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沈小雪 唐丽丽 +3 位作者 杜杰 蒋先逞豪 邱国玉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960,共10页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从1900年左右至2020年,箭竹海和犀牛海的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32和0.44cm/a。环境指标(粒度组成、总碳、总氮、总磷和碳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0~10cm)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210Pbex比活度显著增加,沉积物粒径偏大,总碳、总氮和碳酸钙富集,且垂直变动剧烈。同时,受震损物源影响明显的箭竹海表层沉积物扰动深度更大。研究结果揭示,“8.8”大地震导致的地灾松散物源大量入湖,短期内迅速加剧湖泊泥沙淤积,其深层垂直分布特征记录了森林砍伐、不合理排放以及环境保护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长期缓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九寨沟 湖泊沉积速率 地灾影响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近30年滑坡研究文献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美华 赵慧 +2 位作者 倪天翔 余洋 陈红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75-85,共11页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7680篇(1992—2021年)中文滑坡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11350篇(2016—2021年)外文滑坡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基于提取的中外文文献关键词信息分析了中国滑坡研...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7680篇(1992—2021年)中文滑坡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11350篇(2016—2021年)外文滑坡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基于提取的中外文文献关键词信息分析了中国滑坡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学者对国际滑坡研究的贡献,并对比了中外文滑坡研究热点的异同。结果表明:(1)稳定性一直是中国滑坡研究的重点,且随着滑坡研究的方法、对象、诱发因素、防灾减灾需求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断延续拓展;(2)滑坡灾害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具有明确发生时间的重大滑坡事件一般都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3)中国在国际滑坡研究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3.34%,发文量排名前4位的研究机构均来自中国;(4)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边坡稳定性、重大突发性滑坡灾害、高速远程链式危害、古滑坡复活,基于大量地面调查、遥感、监测、勘测数据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开展的风险隐患识别、预警模型和判据研究,包括海底滑坡在内的海洋地质灾害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较客观地展现了中国滑坡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国内外滑坡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期有助于我国滑坡灾害研究与防治科技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 文献计量 可视化 CITESPACE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和多层感知机分类器模型耦合的平果市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新伟 张漓黎 +2 位作者 莫德科 叶宗达 江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0-381,共12页
广西平果市频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着市区的工程建设和生命财产安全。在充分收集和整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确定了平果市共发育251处斜坡类地质灾害,其中崩塌189处、滑坡62处。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 广西平果市频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着市区的工程建设和生命财产安全。在充分收集和整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确定了平果市共发育251处斜坡类地质灾害,其中崩塌189处、滑坡62处。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土层厚度、距河流距离和降雨共9个因子作为评价因子,结合信息量和多层感知机分类器的优势,采用信息量和多层感知机分类器耦合模型对平果市斜坡类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性制图表明极高易发区占平果市面积的25.39%,主要分布于平果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山区。通过ROC曲线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检验获得AUC=0.809,表明模型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预测研究区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崩滑灾害风险评价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果市 斜坡类地质灾害 信息量 多层感知机分类器 易发性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