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genesis of the Shadegai Pluton in Inner Mongolia:Evidence from Petrography,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GENG Huiqing ZHANG Yongm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57-758,共2页
Objective The widely exposed granites in the Wulashan area of Inner Mongolia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ntermediate-acidic magma belt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are also a natural labor... Objective The widely exposed granites in the Wulashan area of Inner Mongolia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ntermediate-acidic magma belt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are also a natural laboratory to research the origin of granite bodies. The Shadegai pluton, a representative intrusion, intruded into the Wulashan Group metamorphic rocks, occurring as stock, and was controlled by the Linhe-Jining deep fracture. This pluton is composed of dominant K-feldspar granites and less biotite moyite, with abundant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MMEs) dominated by gray black monzonite. Most MMEs have a sharp contact zone with their host granite, and few have a gradual contact relationship. 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logy and chronology of the Shadegai pluton, but few have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tr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genesis of the Shadegai pluton in Inner Mongolia:Evidence from Petrography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下载PDF
Zircon LA-ICP MS U-Pb Age,Sr-Nd-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Triassic Post-collisional Wulong Adakitic Granodiorite in the South Qinling,Central China,and Its Petrogenesis 被引量:22
2
作者 QIN Jiangfeng LAI Shaocong +1 位作者 WANG Juan LI Yong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25-437,共13页
The Indosinian post-collisional Wulong pluton intruded into the Mesoproterozoic Fuping Group, South Qinling, central Chin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pluton, some mafic enclaves have sharp or gradational contact rel... The Indosinian post-collisional Wulong pluton intruded into the Mesoproterozoic Fuping Group, South Qinling, central Chin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pluton, some mafic enclaves have sharp or gradational contact relationships with the host biotite granodiorite. Geochemistry, zircon LA-ICP MS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chronology and Sr- Nd-Pb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pluton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biotite granodiorite shows close compositional similarities to high-silica adakite. Its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HREE depletion (Yb = 0.33--0.96 10-6 and Y = 4.77-11.19 ×10^-6), enrichment of Ba (775-1386 x 10-6) and Sr (643-1115 × 10^-6) and high Sr/Y (57.83-159.99) and Y/Yb (10.99-14.32) ratios, as well as insignificant Eu anomalies (6Eu = 0.70-0.83), suggesting a feldspar-poor, garnet±amphibole-rich residual mineral assemblage. The mafic enclaves have higher MgO (4.15- 8.13%), Cr (14.79-371.31 × 10-6), Ni (20.00-224.24× 10^-6) and Nb/Ta (15.42-21.91) than the host granodiorite, implying that they are mantle-derived and might represent underplated mafic magma. Zircon LA-ICP MS dating of the granodiorite yields a ^206pb/^238U weighted mean age of 208±2 Ma (MSWD=0.50, 1σ), which is the age of emplacement of the host biotite granodiorite. This age indicates that the Wulong pluton formed during the late-orogenic or post-collisional stage (〈242±21 Ma) of the South Qinling belt. The host biotite granodiorite displays ^87Sr/^86Sr = 0.7059-0.7062, Isr = 0.7044-- 0.7050,^143Nd/^144Nd = 0.51236-0.51238, εNd(t)= -2.26 to -2.66 to ^206Pb/^204pb = 18.099-18.209, ^207pb/^204pb = 15.873-15.979 and ^208pb/^204pb = 38.973-39.430. Those ratio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esoproterozoic Yaolinghe Group in the South Qinling. Furthermore, its Nd isotopic model age (-1.02 Ga)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ge (-1.1 Ga) of the Yaolinghe Group.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coupl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Wulong adakitic biotite granodiorite was probably generated by dehydration melting of the Yaolinghe Group-like thickened mafic crust, triggered by underplating of mafic magma at the boundary of the thickened mafic crust and hot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that the Wulong adakitic biotite granodiorite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inning and delamination of the lower crust or breakoff of the subducting slab of the Mianlue ocean during the Indosinian post-collisional orogenic stage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LA-ICP-MS dating Sr-Nd-Pb isotope geochemistry South Qinling Wulong pluton adakitic magma PETROGENESIS
下载PDF
安徽黄梅尖复式岩体深部岩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3
作者 杨彪 陈光旭 +3 位作者 陈经龙 史春旺 刘杨 杨毅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32-1147,共16页
黄梅尖复式岩体不仅是庐枞盆地出露面积最大的A型花岗岩体,也是长江中下游铀成矿带安徽境内最为重要的产铀岩体之一。文章对黄梅尖复式岩体深部赋矿围岩中粒石英正长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分析探讨了岩石成因... 黄梅尖复式岩体不仅是庐枞盆地出露面积最大的A型花岗岩体,也是长江中下游铀成矿带安徽境内最为重要的产铀岩体之一。文章对黄梅尖复式岩体深部赋矿围岩中粒石英正长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分析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找矿意义。结果表明:中粒石英正长岩SiO2含量为69.30%~71.36%、Na_(2)O+K_(2)O含量为8.45%~10.26,A/CNK为1.31~1.46,显示高硅、高碱、过铝质岩石系列特征;稀土元素含量较高(ΣREE介于226.8×10^(-6)~1174.7×10^(-6)),LREE/HREE介于8.93~18.54,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岩石Isr值介于0.70624~0.70814,εNd(t)值介于-5.2~-7.8。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区内岩浆源区可能类似于EMI型富集地幔,且岩浆演化方式以部分熔融为主,形成于强烈的伸展构造背景;铀矿化由深到浅可能经历了由高温到中低温的热液成矿过程,成矿流体呈现出由碱性到酸性演化的特点,反映了庐枞盆地正长岩类深部具有较好的铀钍矿找矿潜力;中粒石英正长岩是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有利成矿母岩,具有较好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岩体 石英正长岩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黄梅尖地区
下载PDF
安徽铜陵桂花冲铜金矿床的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
4
作者 刘军 周涛发 +3 位作者 范裕 陈静 熊燕云 刘杰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8-1079,共12页
桂花冲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和繁昌火山岩盆地之间的过渡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新类型的铜金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呈透镜状、脉状,分别赋存于桂山岩体与三叠系南陵湖组灰岩地层的接触带和远端碳酸盐地层裂隙中。文章通过记录野外地质工... 桂花冲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和繁昌火山岩盆地之间的过渡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新类型的铜金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呈透镜状、脉状,分别赋存于桂山岩体与三叠系南陵湖组灰岩地层的接触带和远端碳酸盐地层裂隙中。文章通过记录野外地质工作及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开展锆石U-Pb定年研究,发现矿区内青山岩体(花岗闪长斑岩)是成矿前岩体,桂山岩体(石英二长斑岩)是成矿岩体。对比铜陵—繁昌过渡区内姚家岭大型矿床研究发现,青山岩体与姚家岭早期岩体形成时代在140 Ma左右,青山岩体可能为姚家岭早期岩体延伸至桂花冲区域,后被推覆至地表;桂山岩体与姚家岭晚期岩体为成矿岩体,形成时代在138 Ma左右,两者可能在深部相连,是同一岩体的不同岩枝。综合桂花冲矿床控矿因素和成矿条件分析,探究该类矿床的成矿潜力和勘探方向,分析表明,在铜陵—繁昌过渡区的碳酸盐地层层间裂隙、褶皱滑脱区域、地层岩性显著变化位置以及形成时代在138 Ma左右的石英二长斑岩与黄龙组、栖霞组、孤峰组、大隆组、南陵湖组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桂花冲矿床 铜陵—繁昌过渡区 青山岩体 桂山岩体
下载PDF
桐柏造山带兵马寺冲花岗岩年代学及岩石成因研究
5
作者 辛成辉 张菲菲 +1 位作者 王亦凡 高宏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10,共12页
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花岗岩对于恢复该地区早古生代弧盆格局和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桐柏造山带东段侵入二郎坪群的兵马寺冲花岗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原位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 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花岗岩对于恢复该地区早古生代弧盆格局和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桐柏造山带东段侵入二郎坪群的兵马寺冲花岗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原位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兵马寺冲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36.7±2.8 Ma;其具有高的SiO_(2)、Na_(2)O和低的K_(2)O、TiO_(2)含量,富集Rb、Th和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兵马寺冲花岗岩全岩ε_(Nd)(t)值为3.7~4.7和锆石ε_(Hf)(t)值为11.3~16.1,具有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Hf)=402~643 Ma),暗示源区中地幔组分的贡献较大,推测其可能来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信阳地区~437 Ma花岗质岩浆活动与该时期大洋的俯冲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造山带 二郎坪群 兵马寺冲花岗岩 早古生代 地球化学 年代学
下载PDF
哀牢山构造带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6
作者 苏路路 魏月华 +3 位作者 杨朝 刘桂春 刘嵘 訾建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66,共19页
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研究华南陆块的前寒武纪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该区域后期构造-热历史的复杂性,关于一些重要岩石单元的时代、属性和构造背景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聚焦哀牢山构造带南段... 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研究华南陆块的前寒武纪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该区域后期构造-热历史的复杂性,关于一些重要岩石单元的时代、属性和构造背景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聚焦哀牢山构造带南段的桃家寨岩体,报道了来自该岩体的一套变基性岩和钠长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以期为解决现存争议提供新的证据和约束。SHRIMP原位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变基性岩和钠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756±9 Ma和763±23 Ma,表明二者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其合并加权平均年龄759±7 Ma(MSWD=0.88,n=8)代表了岩浆事件年龄;同时,来自两件样品的锆石都记录了~730 Ma的岩浆后热扰动事件。变基性岩具有低碱(Na2O+K2O=0.17%~0.36%),高Mg#(76~79)的地球化学特征,略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并具有弱的Nb-Ta负异常和正的ε_(Nd)(t)值(+2.67~+3.10),表明其来自E-MORB型富集地幔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俯冲板片流体或者熔体的改造。钠长花岗岩显示高碱(Na_(2)O+K_(2)O=6.70%~8.30%)、富集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等特点,具有负的ε_(Nd)(t)值(-2.43~-1.26),表明其母岩浆可能源自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与基性熔体的混合。综合前人研究,发现桃家寨岩体的岩石组合具有双峰式特点,并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典型的弧-弧后盆地属性;岩浆作用峰期~760 Ma,指示其为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西缘的洋陆俯冲构造体系的一部分,从而为将华南陆块置于Rodinia外围的超大陆重建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构造带 桃家寨岩体 新元古代 双峰式岩浆岩 SHRIMP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胶西北大泽山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特征
7
作者 李增胜 张晨西 +6 位作者 迟乃杰 单伟 刘传娥 马祥县 解玉凤 申颖 王秀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7,共17页
胶东金矿集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本文选择了与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大泽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识别出中粒二长花岗岩和细粒... 胶东金矿集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本文选择了与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大泽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识别出中粒二长花岗岩和细粒二长花岗岩两种主要的侵入岩类型,它们具有相似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呈现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定年结果表明,中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9.8±0.8 Ma和119.3±0.9 Ma,细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9.2±0.7 Ma和109.9±0.7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全碱(K_(2)O+Na_(2)O=8.14%~8.72%),高的Al_(2)O_(3)(12.42%~15.32%),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LREE/HREE=8.46~18.87),具明显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_(N)=8.52~24.08)和较强的Eu负异常(δEu=0.33~0.58)。大泽山岩体锆石ε_(Hf)(t)值为-26.4~-16.2,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812~2173 Ma,物源主要是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陆壳的部分熔融,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大泽山岩体成岩期与胶东金矿的主成矿期一致,暗示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具有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大泽山岩体 胶西北
下载PDF
粤西北燕山早期产铀禾洞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张俊涛 杨戬 +4 位作者 刘莉莉 柯信 胡智英 张玉 张跃跃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18-1131,共14页
燕山早期禾洞岩体位于南岭中段西侧,与印支期太保岩体及加里东期永和岩体构成粤西北连山地区多期次多阶段复式岩体。文章通过分析禾洞岩体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成因类型、源区性质、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表... 燕山早期禾洞岩体位于南岭中段西侧,与印支期太保岩体及加里东期永和岩体构成粤西北连山地区多期次多阶段复式岩体。文章通过分析禾洞岩体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成因类型、源区性质、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晚侏罗世的禾洞岩体主体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局部为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具高硅、富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负铕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Pb、K,贫Sr、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Nb、Ta、Ti的特征。禾洞岩体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有别于A型和S型花岗岩,显示其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且属于中等含铀-富铀岩体。不同岩性的岩石具相同的源区性质,为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禾洞岩体的形成与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构造背景有关,南岭地区强烈的岩石圈伸展作用诱发幔源岩浆沿先存的郴州—怀集等断裂底侵,导致古老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洞岩体 高分异I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产铀潜力 广东省连山县
下载PDF
缅甸掸邦排空市甘山岩体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9
作者 张星培 王国辉 黄静 《云南地质》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甘山岩体呈岩株状出露于缅甸中部岛弧火山构造岩浆岩带内,大地构造属冈瓦纳大陆滇缅陆块群保山-掸泰结合带之保山-掸邦地块。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43.67±0.3Ma,形成于古近系始新统,属喜马拉雅期侵入体。显示出高硅、过铝质、... 甘山岩体呈岩株状出露于缅甸中部岛弧火山构造岩浆岩带内,大地构造属冈瓦纳大陆滇缅陆块群保山-掸泰结合带之保山-掸邦地块。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43.67±0.3Ma,形成于古近系始新统,属喜马拉雅期侵入体。显示出高硅、过铝质、富K、Na,贫Ca、Fe、Mg的极成熟“S”型花岗岩特征。为喜山期碰撞造山后板内伸展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甘山岩体 缅甸掸邦
下载PDF
Early Ordovician-Middle Silurian Subduction-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Evidence from the Qiaerlong Pluton at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NW China
10
作者 Jinhong Xu Zhengwei Zhang +5 位作者 Chengquan Wu Taiyi Luo Weiguang Zhu Xiyao Li Ziru Jin Pengcheng H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30-448,共19页
Early Paleozoic magmatism in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WKOB)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This paper reports whole-rock compositions,zircon and apatite U-Pb... Early Paleozoic magmatism in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WKOB)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This paper reports whole-rock compositions,zircon and apatite U-Pb dating,and zircon Hf isotopes for the Qiaerlong Pluton(QEL)at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WKOB,with the aim of elucidating the petrogenesis of the pluton and shedding insights into the subduction-collision process of this oceanic slab.The QEL is mainly composed of Ordovician quartz monzodiorite(479±3 Ma),quartz monzonite(467–472 Ma),and syenogranite(463±4 Ma),and is intruded by Middle Silurian peraluminous granite(429±20 Ma)and diabase(421±4 Ma).Zirconε_(Hf)(t)values reveal that quartz monzodiorites(+2.1 to+9.9)and quartz monzonites(+0.6 to+6.8)were derived from a mixed source of juvenile crust and older lower crust,and syenogranites(−5.6 to+4.5)and peraluminous granites(−2.9 to+2.0)were generated from a mixed source of lower crust and upper crust;diabases had zirconε_(Hf)(t)values ranging from−0.3 to+4.1,and contained 463±5 Ma captured zircon and 1048±39 Ma inherited zircon,indicating they originated from enriched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were contaminated by crustal materials.The Ordovician granitoids are enriched in LILEs and light rare-earth elements,and depleted in HFSEs with negative Nb,Ta,P,and Ti anomalies,suggesting that they formed in a subduction environment.Middle Silurian peraluminous granit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ucogranites with high SiO_(2)contents(74.92 wt.%–75.88 wt.%)and distinctly negative Eu anomalies(δEu=0.03–0.14),indicating that they belong to highly fractionated granite and were formed in a post-collision extension setting.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results with other Early Paleozoic magmas reveals that the Proto-Tethys ocean closed before the Middle Silurian and its southward subducti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Q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duction-closure Qiaerlong pluton West Kunlun Orogen Proto-Tethys Ocean tectonics geochemistry
原文传递
北秦岭桃官坪和火燎沟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浆性质
11
作者 郑晓通 赵联党 +4 位作者 王猛 焦建刚 周斌 贾力 范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516,共21页
对桃官坪和火燎沟小岩体开展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等研究,明确它们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岩浆来源和性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桃官坪二长花岗岩和火燎沟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148.1±0.9 Ma和152.2±... 对桃官坪和火燎沟小岩体开展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等研究,明确它们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岩浆来源和性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桃官坪二长花岗岩和火燎沟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148.1±0.9 Ma和152.2±1.2 Ma,二者均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显示准铝质–过铝质的特征,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Ta)。对比两种岩体:①桃官坪二长花岗岩具有比火燎沟花岗斑岩更高的分异性,显示分异的I型花岗岩特征;②桃官坪二长花岗岩和火燎沟花岗斑岩以古老的壳源岩浆为主,均形成于碰撞后的挤压–伸展转换背景;③桃官坪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温度与火燎沟花岗斑岩的形成温度相近,但前者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结合前人在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研究成果,认为北秦岭地区与成矿相关的桃官坪二长花岗岩是具有分异特征和高氧逸度特征的I型花岗岩,是该地区形成斑岩型Mo矿床的有利因素,可作为本地区的找矿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小岩体 桃官坪和火燎沟 北秦岭
下载PDF
内蒙古艾力格庙地区卫境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2
作者 刘金宝 朱洛婷 +1 位作者 李龙雪 侯青叶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9-432,共14页
艾力格庙地区位于索伦山—西拉木伦古生代结合带北部,是研究兴蒙造山带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主要针对该区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岩浆岩及沉积岩开展了大量研究,很少针对早中生代岩浆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次研究选择卫境岩体开展了详细的... 艾力格庙地区位于索伦山—西拉木伦古生代结合带北部,是研究兴蒙造山带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主要针对该区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岩浆岩及沉积岩开展了大量研究,很少针对早中生代岩浆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次研究选择卫境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卫境钾长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44.7 Ma),岩石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富硅富碱,相对富铁贫镁,钙铝偏低;具有较低的(^(87)Sr/^(86)Sr)i值,较高的εNd(t)和εHf(t)值,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源区主要为来自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地壳物质,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卫境岩体 艾力格庙 内蒙古
下载PDF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过程和机制:来自辽宁本溪北大山岩体的证据
13
作者 骆念岗 高莲凤 +7 位作者 张振国 尹志刚 崔建宇 吴君飞 邢杰 丁恺 高晨阳 王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0-365,共26页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研究的启示。北大山岩体岩性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7.1±1.4)Ma,表明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北大山岩体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_(2))=69.15%~69.87%)、富碱(w(Na_(2)O+K_(2)O)=8.46%~8.66%)、贫镁(w(MgO)=0.80%~0.90%)、贫钙(w(CaO)=2.03%~2.04%),准铝质(A/CNK=0.98~0.99)的特征;富集Rb、Th、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较陡,重稀土较平缓,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63.14~768.87℃)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以上特征总体表现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εHf(t)值为-21.49~-19.04,均为负值,二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 DM2)=2536~2383 Ma,表明其源岩主要为古元古代古老下地壳基性岩的部分熔融。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北大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撤而导致的区域伸展背景环境下,同时,上涌的软流圈引起华北克拉通深部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拆沉作用,从而致使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岩石圈减薄 北大山岩体
下载PDF
张广才岭新华屯岩体的形成时代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吴福元 林强 +1 位作者 葛文春 孙德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6-234,共9页
全岩-矿物的锶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出露在张广才岭花岗岩带上的新华屯岩体属中侏罗世晚期的产物,其同位素年龄为160~165Ma,表明该晶洞花岗岩体不属于印支期。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属于长英质“I”分异型,并在岩... 全岩-矿物的锶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出露在张广才岭花岗岩带上的新华屯岩体属中侏罗世晚期的产物,其同位素年龄为160~165Ma,表明该晶洞花岗岩体不属于印支期。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属于长英质“I”分异型,并在岩体就位和岩浆结晶过程中存在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但控制岩体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仍是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年轻的钕同位素模式年龄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显生宙的地壳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新华屯岩体 张广才岭 花岗岩
下载PDF
西昆仑大同西岩体成因: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36
15
作者 高晓峰 校培喜 +4 位作者 康磊 奚仁刚 过磊 谢从瑞 杨再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65-3079,共15页
大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西段,主要岩性为高钾钙碱性的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中普遍发育椭球形或卵形暗色镁铁质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SiO2的含量为56.6%~65.3%,Mg#为0.45~0.46,包体SiO... 大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西段,主要岩性为高钾钙碱性的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中普遍发育椭球形或卵形暗色镁铁质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SiO2的含量为56.6%~65.3%,Mg#为0.45~0.46,包体SiO2的含量为52.9%左右,Mg#为0.48。相对于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SiO2的含量(SiO2=65.0%~73.3%)和较低Mg#(Mg#=0.36~0.44)。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石英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型,Eu负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强烈亏损Nb-Ta、Ti等元素。温压计算显示石英闪长岩为相对低温(638~768℃)的中-深成岩体(平均深度为8.8km),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结晶温度(752~771℃)。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英二长岩形成年龄为470±1.2Ma,略晚于前人报道的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与石英闪长岩来源于不同的岩浆,二者之间不存在分异关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早期的石英闪长岩为大洋板片俯冲过程中地幔楔部分熔融岩浆的分异产物,晚期的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则来源于碰撞后伸展阶段由于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加热导致变泥质岩石熔融的结果。大同西复式岩体的成因指示了西昆仑造山带在早奥陶纪经历了由俯冲向碰撞后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大同西岩体 奥陶纪 西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南缘高家村岩体成因: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杜利林 杨崇辉 +3 位作者 耿元生 王新社 任留东 周喜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97-1908,共12页
高家村岩体辉长岩-橄榄岩中矿物组合、矿物结晶顺序及岩浆成因角闪石的普遍出现,指示矿物结晶于富含水的岩浆体系。主量元素Al_2O_3、CaO与MgO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斜长石并非早期堆晶相。稀土元素含量为5.97×10^(-6)~221.32&#... 高家村岩体辉长岩-橄榄岩中矿物组合、矿物结晶顺序及岩浆成因角闪石的普遍出现,指示矿物结晶于富含水的岩浆体系。主量元素Al_2O_3、CaO与MgO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斜长石并非早期堆晶相。稀土元素含量为5.97×10^(-6)~221.32×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弱-中等程度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辉长岩-含辉石闪长岩无明显的Eu异常,而橄榄辉长岩-橄榄岩具有较明显的正Eu异常。微量元素中,辉长岩-含辉石闪长岩类具有明显的Nb、Ta、Zr、Hf和Ti负异常,Ba、Sr正异常,同时ε_(Nd)(t)为0.59~1.86,低于同期的亏损地幔值,与岛弧基性岩浆特征类似。含辉石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结果822±8Ma,为新元古代。综合分析认为,高家村岩体应形成于受俯冲带流体改造的亏损上地幔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西南缘 高家村 岩体成因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年代学 证据 辉石闪长岩 辉长岩 mineral assemblage negative partial melting depleted MANTLE trace elements 稀土元素含量 指示矿物 橄榄岩 upper MANTLE SHRIMP 轻稀土元素
下载PDF
西昆仑慕士塔格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1
17
作者 康磊 校培喜 +3 位作者 高晓峰 奚仁刚 过磊 董增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01-2014,共14页
慕士塔格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出露面积最大的侵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和碱度率,低的Al2O3、Fe2O3、MgO、P2O5,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总体上轻重稀土元素分馏... 慕士塔格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出露面积最大的侵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和碱度率,低的Al2O3、Fe2O3、MgO、P2O5,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总体上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富集Rb、Th、K和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P、Ti和HREE等高场强元素,应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属于未分异I型-分异I型花岗岩。通过对源岩性质、成因和构造环境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岩体是古特提斯后碰撞伸展环境下,在高温(>839.6℃)低压(<15kbar)环境中壳源变玄武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伴随着幔源岩浆的参与,经历了以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慕士塔格岩体 西昆仑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核部新元古代碰撞变形及其时代——强变形同碰撞花岗岩与弱变形脉体锆石SHRIMP年龄限定 被引量:104
18
作者 王涛 张宗清 +2 位作者 王晓霞 王彦斌 张成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31,i004,共13页
已有的研究表明,主要形成于显生宙的秦岭造山带发生过新元古代碰撞造山作用,但确切的碰撞时间尚需研究。综合物质组成、S→I→A型花岗岩演化、强烈的变形改造、区域变质作用和地质演化等多方面的证据,进一步论证了秦岭造山带核部以牛角... 已有的研究表明,主要形成于显生宙的秦岭造山带发生过新元古代碰撞造山作用,但确切的碰撞时间尚需研究。综合物质组成、S→I→A型花岗岩演化、强烈的变形改造、区域变质作用和地质演化等多方面的证据,进一步论证了秦岭造山带核部以牛角山岩体为代表的片麻状过铝质S型花岗岩体为同碰撞岩体;其中,牛角山岩体可能为同碰撞早期岩体。该岩体的15个锆石SHRIMP测年点给出2 0 6 Pb/ 2 38U加权平均年龄为95 5±13Ma。该年龄可代表陆壳下冲深埋、碰撞增厚的时间。在同一地点侵入于岩体中的弱变形花岗岩脉的锆石SHRIMP年龄为92 9±2 5 Ma,从而证明,该片麻状花岗岩体记录的同碰撞变形主要发生于95 5~92 9Ma。这为确定新元古代同碰撞造山作用及其时代提供了有利证据。该碰撞时间滞后于全球格林威尔碰撞造山的时间(130 0~10 0 0 Ma) ,与华南陆块汇聚时间大致相同。根据花岗岩演化特点推测,该事件可能是华北南缘或扬子地块北缘的一次小陆块汇聚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地区 造山带 新元古代 花岗岩 变形时间
下载PDF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一个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 被引量:87
19
作者 邱检生 胡建 +3 位作者 王孝磊 蒋少涌 王汝成 徐夕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3-514,共12页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佛冈花岗岩带的东端,主体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25%~35%)、微纹长石(45%~50%)、斜长石(An=20~30,15%~20%)和黑云母(5%~10%)。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148.5&...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佛冈花岗岩带的东端,主体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25%~35%)、微纹长石(45%~50%)、斜长石(An=20~30,15%~20%)和黑云母(5%~10%)。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148.5±1.6Ma,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成分上,该岩体铝弱过饱和,A/NKC值主要变化于1.0~1.1之间;富硅,富钾(K2O/Na2O=1.31~1.70),全碱含量中等偏低(K2O+Na2O=7.44%~8.48%),碱铝指数(AKI值)为0.75~0.88,可归为高钾钙碱性岩系。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体富Rb、Th、U、Pb和轻稀土,贫Ba、Sr、P、Ti,Rb/Sr比值高,K/Rb比值低,铕负异常显著(δEu=0.05~0.28),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含量及104×Ga/Al比值(2.43~3.26)较之典型A型花岗岩均偏低。岩体的εNd(t)值为-5.99~-7.51,TDM值偏低(1.42~1.54Ga),综合地球化学资料指示其应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白石冈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引张环境,是由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长英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混合,并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壳幔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广东白石冈岩体 Ⅰ型花岗岩 岩体 Rb/Sr比值 分异 河源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广兴源复式岩体SHRIMP U-Pb定年及地质意义讨论 被引量:28
20
作者 江小均 柳永清 +6 位作者 彭楠 石玉若 许欢 魏文通 刘增校 赵华平 姚宝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广兴源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岩体主体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边部有少量二长辉长岩和闪长岩出露。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火山弧环境;对岩体早期的二长岩和侵位于二长岩的花岗闪长岩... 广兴源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岩体主体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边部有少量二长辉长岩和闪长岩出露。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火山弧环境;对岩体早期的二长岩和侵位于二长岩的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SHRIMPU-Pb定年,分别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63.8±2.1Ma和263.3±2.5Ma,属中-晚二叠世。本研究显示中-晚二叠世古亚洲洋东南缘俯冲于华北古板块之下,并在华北板块北缘形成火山-岩浆岩弧环境。至早-中三叠世,华北古板块北缘和西伯利亚古板块南缘发生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兴源复式岩体 地球化学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