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obal crustal movement and tectonic plate boundary deformation constrained by the ITRF2008 被引量:4
1
作者 Zhu Ze Meng Guojie +2 位作者 Su Xiaoning Wu Jicang Li Jean Xiaoji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2年第3期40-45,共6页
On the basis of the newly released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ITRF2008) by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 (IERS), a new global plate model ITRF2008 plate for the major plates is establishe... On the basis of the newly released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ITRF2008) by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 (IERS), a new global plate model ITRF2008 plate for the major plates is established. This ITRF2008-derived model is analyzed in comparison with NNR-NUVEL1A model, 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The Eurasia and Paeifi6 plates display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velocity fields derived from the two plate motion models. Plate acceleration is also introduced to characteriz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velocity fields which obtained from ITRF2008-plate and NNR-NUVEL1A models for major individual pl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rica, South America and Eurasia plates are undergoing acceleration, while the 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ia plates are in the state of deceleration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F2008 crustal movement global plate model plate acceleration
原文传递
Model analysis of crust mot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by CMONOC 被引量:1
2
作者 Ding Kaihua Li Zhicai +1 位作者 Zou Rong Wang Q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We report a new horizont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velocity field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the data analysis of about 2000 GPS sites observed in 2009, 2011 and 2013 through three campaigns of the CMONOC project.... We report a new horizont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velocity field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the data analysis of about 2000 GPS sites observed in 2009, 2011 and 2013 through three campaigns of the CMONOC project. Assuming the crustal block to characterize their kinematic behaviors, we estimate parameters of 22 crustal blocks to fit the GPS-derived velocity by using GIPSY software. We restrict us to compare two competing models in which the rigid blocks and the deforming blocks are involved. Our modeling suggests that the most crustal blocks characterized by coherent movement and internal strain may be better in describing the kinematic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inland crustal deformation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block model model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中国台湾南部及其周边岛屿现今地壳形变的位错模型 被引量:31
3
作者 何玉梅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8-645,共8页
Using dislocation model of seismic deformation and the hybrid global inversion method, we analyze the 1990-1995 annually GPS data from 89 stations in southern Taiwan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 and discuss the origin of ... Using dislocation model of seismic deformation and the hybrid global inversion method, we analyze the 1990-1995 annually GPS data from 89 stations in southern Taiwan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 and discuss the origin of the observed deformation field. Based on the geologic investigation and seismic observation we simply assume six blocks and nineteen fault patches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moves, relative to the Eurasian plate, at a velocity (69±2)mm/a in 317°±2°. About a half of the rate is concentrated on the Longitudinal Valley fault (LVF), and the other half of the convergence spread over the boundaries among the west blocks.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and the Central Range move toward northwestward. In the west of the Central Range zone, the motion of the blocks accords with the observed fan-shape distribution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The faults between the Western Foothills and the Coastal Plain geological provinces have main thrust components, and the dips turn small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fault widths are about 10km, implying that they are strongly locked, and most of the larg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ccurred 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台湾省 全球定位系统 地壳形变 位错模型 地质构造 地震观测
下载PDF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岩石图结构的磁场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余钦范 楼海 胡中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2期58-70,T001,共14页
在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中,处理和解释了沿断面实测的高精度磁测剖面和大范围的航磁资料.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有视磁化率填图、长波磁异常提取、方向滤波和航磁数字图像处理,并反演了地壳磁层的上、下界面深度.依据资料... 在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中,处理和解释了沿断面实测的高精度磁测剖面和大范围的航磁资料.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有视磁化率填图、长波磁异常提取、方向滤波和航磁数字图像处理,并反演了地壳磁层的上、下界面深度.依据资料处理结果,对研究区内构造断裂的分布、不同地体和构造单元的划分与边界位置及岩浆活动性等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利用位场模拟方法,得出了代表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内地壳结构的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断面 岩石圈结构 磁场 格尔木地区
下载PDF
基于GPS测量资料的环渤海区域地壳运动模型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梦 郭巍 刘欣 《北京测绘》 2017年第6期14-17,共4页
针对建立区域性地壳运动模型的迫切需要,本文使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PS监测数据,利用欧拉矢量、局域欧拉矢量和最小二乘配置法三种方法建立环渤海地区地壳运动模型,对比分析各自的精度和特点,最后利用最小二乘配置... 针对建立区域性地壳运动模型的迫切需要,本文使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PS监测数据,利用欧拉矢量、局域欧拉矢量和最小二乘配置法三种方法建立环渤海地区地壳运动模型,对比分析各自的精度和特点,最后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建立了1°×1°环渤海地区速度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局域欧拉矢量的方法在小区域范围内,相对于欧拉矢量方法能更加有效地拟合插值点运动速度;最小二乘配置模型对比传统欧拉矢量建立的刚性模型,拟合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 地壳运动 欧拉矢量 局域欧拉矢量 最小二乘配置
下载PDF
GPS观测得到的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震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顾国华 王武星 《地震科学进展》 2020年第10期30-39,共10页
综合介绍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GPS观测得到的国内外10多次6—9级,不同构造、不同类型的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震例: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9级巨震、2013年芦山7级,直至2020年6月墨西哥7.4级地震和7月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 综合介绍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GPS观测得到的国内外10多次6—9级,不同构造、不同类型的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震例: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9级巨震、2013年芦山7级,直至2020年6月墨西哥7.4级地震和7月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等。利用GPS连续观测站区域参考框架水平位移时间序列和水平位移场,特别是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的研究证明,同震水平位移是研究地震前兆形变存在的关键;利用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同震垂直位移及同震水平位移向量的分解,揭示地震弹性回跳真实方式;提出了符合GPS观测和岩石破裂试验结果的地震压-剪弹性回跳模型;根据已有震例,提出预报不同震级地震的可能性和监测临震前兆形变的GNSS站布设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震预测 地壳形变 同震位移 弹性回跳模型
下载PDF
Crust1.0地壳模型及其应用: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凡 严加永 +3 位作者 付光明 罗磊 陶鑫 王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8-660,共13页
地壳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各圈层的结构及相互作用是研究地球物质深部交互过程的核心问题,如何探测地壳内部的物质组成和形态结构一直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海量地球探测数据的积累和挖掘,地球科学学家提出了不同细... 地壳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各圈层的结构及相互作用是研究地球物质深部交互过程的核心问题,如何探测地壳内部的物质组成和形态结构一直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海量地球探测数据的积累和挖掘,地球科学学家提出了不同细节层次的地壳模型,当前最为详细,分辨率最高的全球地壳模型是Crust1.0地壳模型。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Crust1.0地壳模型沉积层厚度和壳幔密度差的数据来源和分布特征。然后,基于Crust1.0地壳模型信息,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卫星重力数据进行沉积层校正后,采用变密度界面计算方法,获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Moho界面深度分布。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Moho面形态呈现为"V"字型幔隆带,通过分析矿床、岩体及深大断裂的分布规律与幔隆带形成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的地幔隆起是形成巨型矿床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Crust1.0在研究区域地壳结构、成矿动力学深部背景等基础地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壳模型 Crust1.0 变密度界面反演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MOHO
下载PDF
百年内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广西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罗紫丹 孟宪伟 罗新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广西红树林,探讨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红树林边界位置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定位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广西红树林,探讨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红树林边界位置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定位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数据;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确定红树林边界的位置。利用Mapinfo professional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红树林边界的移动。通过研究得到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表达2100年红树林边界位置的数据,以及自2000年到2100年红树林边界移动专题地图。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100年,低、中模式海平面上升,英罗湾红树林边界向外扩展,面积增大;高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增大;极端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平面上升 地壳上升 潮滩沉积 数字高程模型 红树林分布 英罗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