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me Problems on the Global Wavelet Spectrum 被引量:2
1
作者 WU Shu LIU Qin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5年第4期398-402,共5页
In order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global wavelet spectrum - a new perio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 we carried out some simple experiments. In our experiments we used idealized time series and real ... In order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global wavelet spectrum - a new perio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 we carried out some simple experiments. In our experiments we used idealized time series and real Ni(~n)o 3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for testing purposes. First we combined different signals which have the same power but different periods into some new time series. Then we calculated the global wavelet spectra and Fourier power spectra for the testing time series. The testing results revealed that on some occasions the global wavelet spectrum tends to amplify the relative power of longer periods. By making comparisons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raditional Fourier power spectrum, we demonstrated that on an occasion when the global wavelet spectrum does not work the Fourier power spectrum can be used to achieve the right results. Henc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when making period analysis with the global wavelet spectrum one needs to do further tests to confirm their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分析 小波光谱 SST 海洋
下载PDF
高通:走FDD/TDD融合发展之路--高通公司《LTE TDD,The Global Solution for Unpaired Spectrum》报告节选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经纬 《通信世界》 2011年第21期29-29,共1页
2011年2月,高通公司发布《LTETDD,非对称频谱全球解决方案》报告,详述了LTE生态下TDD阵营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并阐明了高通布局TD-LTE的立场和进展。TD-LTE生态呈扩张之势Wireless In telligence的分析报告指出。
关键词 高通公司 TDD LTE TDD The global Solution for Unpaired spectrum FDD/TDD
下载PDF
海洋油膜偏振反射特性仿真与测试
3
作者 杨迪 李英超 +4 位作者 韩晓磊 史浩东 刘昕悦 孙洪宇 明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为了海洋溢油的检测与识别,在偏振特性建模中综合考虑天空的偏振辐射、油膜表面的动态反射、接收探测器的姿态和性能,进行全数字仿真,开展外场动态水面的实测,进行油膜偏振半实物仿真,最后对海洋溢油进行了偏振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海洋溢油的检测与识别,在偏振特性建模中综合考虑天空的偏振辐射、油膜表面的动态反射、接收探测器的姿态和性能,进行全数字仿真,开展外场动态水面的实测,进行油膜偏振半实物仿真,最后对海洋溢油进行了偏振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区分油品方面,汽油和水的强度差值为29.33%,线偏振度差值为0.97%,二者结合可较好的分辨溢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偏振特性 视景仿真 海浪谱 全局与局部坐标转换 偏振双向反射
下载PDF
卡斯卡迪亚慢滑移信息的GNSS时空探测
4
作者 杜久升 王羽 +1 位作者 侯争 冯云超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针对断层慢滑移时空分布信息探测困难的问题,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坐标序列,提出一种利用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SSA)探测卡斯卡迪亚消减带慢滑移事件时空分布的方法:根据慢滑移分量的振荡特点确定窗口长度,采用时间迟滞矩阵对协方差... 针对断层慢滑移时空分布信息探测困难的问题,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坐标序列,提出一种利用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SSA)探测卡斯卡迪亚消减带慢滑移事件时空分布的方法:根据慢滑移分量的振荡特点确定窗口长度,采用时间迟滞矩阵对协方差阵进行增广,以提高对异常信息的识别能力;对振幅归一化获取空间响应,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慢滑移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卡斯卡迪亚消减带2007-01-05—2007-02-23和2008-04-22—2008-06-14发生了2次慢滑移事件,2次事件呈东南、西北区域的反向运动特征,且东南部响应程度明显高于西北地区;频谱特征显示,慢滑移信息表现为低频特征,且主要为随机游走噪声。研究结果可为板内地震前兆性信息探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慢滑移 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SSA) 快速傅里叶变换 随机游走噪声
下载PDF
利用GRACE卫星分析安徽省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化
5
作者 谢广阔 陶庭叶 +1 位作者 马敏 胡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2,378,共7页
文章利用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时变重力场球谐系数文件,联合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水文模型反演安徽省2003—2016年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 文章利用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时变重力场球谐系数文件,联合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水文模型反演安徽省2003—2016年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化。通过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地下水时间序列,结合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降雨数据对地下水储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地下水储量在2011年和2014年前后发生较大变化,在2003—2011年的变化率为0.37 cm/a,2011—2014年的下降速率为-0.2 cm/a,2014—2016年的增长速率为1.9 cm/a;进一步与降雨数据关联,发现降雨量是影响安徽省地下水储量年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空间上,安徽省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缓和的趋势,最大亏损出现在皖北地区,为-7.52 mm/a,在西南地区的最大盈余达到8.38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CE) 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 地下水储量 奇异谱分析(SSA)
下载PDF
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时期低频全天总功率探测实验现状
6
作者 张雪莹 郭铨 +3 位作者 郑倩 陕欢源 黄滟 顾俊骅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10,共15页
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时期探测是目前宇宙学最前沿科学研究方向之一.对这一时期的直接探测只能依赖于观测来自这一时期红移后的中性氢21 cm信号,其3种主要探测方式之一是21 cm信号全天总功率测量.在此回顾已有和正在计划中的探测宇宙黎明和... 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时期探测是目前宇宙学最前沿科学研究方向之一.对这一时期的直接探测只能依赖于观测来自这一时期红移后的中性氢21 cm信号,其3种主要探测方式之一是21 cm信号全天总功率测量.在此回顾已有和正在计划中的探测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时期的低频全天总功率测量实验及其进展,包括地面射电望远镜如BIGHORNS1、EDGES2、LACE3、LEDA4、MIST5、REACH6、SARAS73、SCI-HI8、PRIZM9以及空间低频总功率相关实验如DARE10、DAPPER11、FARSIDE12、鸿蒙计划.其中,EDGES实验是目前唯一声称观测到疑似宇宙黎明信号的实验,然而其实验结果与标准宇宙学模型(ΛCold Dark Matter,ΛCDM)有不符之处.如果该探测结果被证实,那么这将是人类第1次探测到宇宙黎明和再电离信号,从而填补宇宙演化历史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学:观测 射电连续谱 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时期探测 总功率测量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研究
7
作者 周刚 张晓斌 +4 位作者 曲行达 罗美芳 彭琼玲 马丽亚 赵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探索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以下简称“儿心量表”)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和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的效能及其所需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18~48月龄的ASD(n=277)和GDD(n=... 目的探索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以下简称“儿心量表”)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和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的效能及其所需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18~48月龄的ASD(n=277)和GDD(n=415)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心量表评估两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警示行为6大能区的发育水平,并将获得的智龄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共13个指标的数据作为特征,应用5种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分类器进行模型训练,计算各分类器对两组被试的分类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警示行为DQ同时在5个分类器中作为第一个特征被选中,且在使用警示行为DQ单个特征时,分类准确度达到78.90%;当警示行为DQ与警示行为智龄、大运动智龄和语言能力智龄协同作用时,最高分类准确度为86.71%。结论ML结合儿心量表能有效区分ASD和GDD儿童;警示行为DQ在ML中起重要作用,而与其他特征联合能提高分类的准确度,对临床高效、准确鉴别ASD和GDD儿童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全面发育迟缓 机器学习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 儿童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世豪 王细洋 龚廷恺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42,共9页
针对齿轮故障样本欠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ilbert-Huang谱和预训练VGG16模型的迁移学习故障诊断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同时取相关系数最大... 针对齿轮故障样本欠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ilbert-Huang谱和预训练VGG16模型的迁移学习故障诊断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同时取相关系数最大的IMF做Hilbert变换,获取时频谱;利用预训练VGG16提取变负载下和各健康状态下齿轮的Hilbert-Huang谱图像特征;采用全局均值池化层取代VGG16模型部分全连接层,进行分类输出。实验结果表明,在少量的样本数据下,该方法的齿轮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8.86%,优于TLCNN和Tran VGG-19等迁移学习方法,证明了该方法在齿轮故障诊断中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VGG16模型 Hilbert-Huang谱 齿轮故障诊断 全局均值池化
下载PDF
GNSS中MBOC信号的产生与性能分析
9
作者 张健 管谢天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3年第3期30-32,共3页
探讨了GNSS下的传统BPSK的调制和新型BOC调制,着重详述了MBOC调制信号的调制理论,并仿真了MBOC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及其自相关函数,其自相关函数主峰跨度上更小,峰值更加陡峭尖锐,有利于信号的捕获,并能有效提升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MBOC信号 功率谱 自相关函数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物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3
10
作者 郭海英 赵建萍 +3 位作者 索安宁 杨兴国 黄斌 葛剑平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8-614,共7页
通过对多年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主要果树苹果、梨发育物候和气候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发育物候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分析发现,董志塬近35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 通过对多年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主要果树苹果、梨发育物候和气候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发育物候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分析发现,董志塬近35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冬小麦越冬期增温线性趋势达0.0672℃a/),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7℃a/,远高于全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增温幅度,也高于陇东黄土高原近35年平均增温幅度(0.0348℃a/),是陇东黄土高原增温中心地带。气候变暖对董志塬冬小麦和果树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冬小麦越冬期显著缩短(缩短的线性趋势达0.674d a/),而冬小麦和果树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而且由于当地种植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长日照型品种,发育期提前导致日长缩短,对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抵消了一部分增温的影响,因此果树春季各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比冬小麦明显。就果树而言,梨树春季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又比苹果树明显。结论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物候期 陇东黄土高原 生态响应
下载PDF
西藏地面太阳总辐射与紫外线的观测 被引量:20
11
作者 诺桑 晋亚铭 +3 位作者 措加旺姆 周毅 索朗白姆 拉瓜登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83-1688,共6页
地面太阳光谱记录了太阳光经历大气层的烙印与信息,为大气环境、生态保护等研究提供实地依据。西藏高原空气稀薄,地面太阳辐射超强,观测西藏地面太阳光谱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实地数据。文章较系统地报道了西藏地面太阳光谱的实地观测结果,... 地面太阳光谱记录了太阳光经历大气层的烙印与信息,为大气环境、生态保护等研究提供实地依据。西藏高原空气稀薄,地面太阳辐射超强,观测西藏地面太阳光谱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实地数据。文章较系统地报道了西藏地面太阳光谱的实地观测结果,为相关高原科学研究提供高精度数据。利用RAMSES光谱仪、CMP6太阳总辐射仪和NILU-UV太阳紫外辐射仪对西藏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光谱、太阳总辐射和太阳紫外线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观测研究。观测研究了高海拔的西藏拉萨和那曲以及低海拔的北京和成都的光谱特征;研究了拉萨二分二至当地正午(北京时间13:55时)太阳光谱观测结果;对西藏地面光谱与AM1.5和AM0标准光谱进行了对比研究。观测研究了西藏拉萨和那曲太阳总辐射、太阳紫外线强度特征。研究发现拉萨夏季可见和红外区光谱光强度甚至超过AM0光谱相应波长的强度,即:拉萨地面可见光和红外光强度偶尔超过大气层顶部的相应波长光强,是由部分云的反射增量所致;拉萨光谱谱峰出现在波长476.6nm左右,在2017年的夏至观测到的最大值为2.331W·m^-2·nm^-1。然而,对太阳紫外线(280~400nm)光谱的观测发现地面太阳紫外区的光谱强度总是明显低于AM0光谱相应区光强,表明短波的紫外光被大气臭氧有效吸收。虽然拉萨海拔3680m,但通过对拉萨当地正午太阳紫外光谱分析发现拉萨地面波长小于300nm的太阳紫外光谱强度几乎为零,表明波长小于300nm的太阳紫外线被大气层吸收,没有到达地面。同时,研究了西藏高海拔太阳光谱与北京、成都低海拔太阳光谱特征,揭示了各地大气成分、含量等诸多信息。报道了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西藏太阳总辐射的观测结果;结果显示拉萨当日太阳总辐射最大值中约18%超过了太阳常数(1367W·m^-2)。观测发现拉萨太阳总辐射瞬时最大值达到了1756.09W·m^-2(2011年6月24日)。报道了2008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西藏太阳紫外线的观测结果;结果显示拉萨和那曲UVA日最大值平均值约为67W·m^-2,UVB日最大值平均值约为5.1W·m^-2;拉萨和那曲当日太阳紫外线A和紫外线B最大值变化趋势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在5年多的观测期间紫外线强度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强或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太阳光谱 太阳总辐射 太阳紫外辐射
下载PDF
基于变分贝叶斯推断的新型全局频谱协作感知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名 宋铁成 +1 位作者 胡静 沈连丰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为了实现多维动态频谱接入,首先给出了主用户的全局功率谱近似模型,并构建了新型全局频谱协作感知算法的总体流程,以获得主用户网络中占用频段、功率及位置等全局信息。接着利用变分贝叶斯推断技术,设计了相应的模型系数向量估计器。仿... 为了实现多维动态频谱接入,首先给出了主用户的全局功率谱近似模型,并构建了新型全局频谱协作感知算法的总体流程,以获得主用户网络中占用频段、功率及位置等全局信息。接着利用变分贝叶斯推断技术,设计了相应的模型系数向量估计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采用的近似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相应的系数向量估计算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收敛稳定性,同时指明了信噪比和泄漏总虚假功率的关系以及两者对均方误差性能的影响。此外,还证明了该方法通过利用系数向量θ的稀疏性,而在均方误差性能上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全局频谱协作感知 变分贝叶斯推断 稀疏性
下载PDF
用T106L19全球谱模式制作中期集合预报的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关吉平 张立凤 张铭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6年第3期297-301,共5页
为解决传统的数值预报初值存在的不确定性,利用增长模繁殖法在T106L19全球谱模式上进行了中期集合预报试验。繁殖循环的初始扰动由模式24h预报均方根误差和随机数的乘积构成,该随机数服从[-1,+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繁殖循环的周期为6h,... 为解决传统的数值预报初值存在的不确定性,利用增长模繁殖法在T106L19全球谱模式上进行了中期集合预报试验。繁殖循环的初始扰动由模式24h预报均方根误差和随机数的乘积构成,该随机数服从[-1,+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繁殖循环的周期为6h,繁殖的总时间为3d,集合成员为15个。结果表明:在1-10a的预报中,无论是距平相关系数还是预报均方根误差,除第1天外,集合预报都优于控制预报,集合预报相对于控制预报的优势更主要地体现在对第3天以后的中期预报时段。从计算的离散度来看,集合平均预报的可信度要比控制预报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06L19全球谱模式 中期数值预报 集合预报 增长模繁殖法
下载PDF
基于Hough空间的移动机器人全局定位算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翔 梁志伟 徐国政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2年第6期484-490,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移动机器人全局定位方法。在机器人执行全局定位的初始阶段,将给定的环境栅格地图通过离散Hough变换转换为Hough空间中形成参考地图,并建立全局地图的Hough能量谱函数;而机器人在定位过程中通过激光传感器数... 提出了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移动机器人全局定位方法。在机器人执行全局定位的初始阶段,将给定的环境栅格地图通过离散Hough变换转换为Hough空间中形成参考地图,并建立全局地图的Hough能量谱函数;而机器人在定位过程中通过激光传感器数据实时构建局部地图,并转换到Hough空间建立局部地图的Hough能量谱函数;构建全局和局部地图的Hough能量谱相关函数,通过局部最大化该函数求出两个地图间的旋转角度集。基于求得的角度集,对局部地图进行旋转配准,与全局地图一起构建Hough变换相关函数,通过局部最大化该函数可求出两个地图间的平移集合;应用求得的旋转角度集和平移集合,很容易估计机器人在全局地图中的位姿分布,通过不连续的几个时刻的位姿更新最终能够实现机器人全局定位。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GH变换 全局定位 能量谱 相关函数
下载PDF
地震电离层VLF电磁场频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建国 姚丽 +2 位作者 刘晓灿 马新欣 焦立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对2006年3月—2009年2月DEMETER卫星VLF电磁场频谱数据的分析发现,全球地震电离层电磁场频谱有以下特征:50~300 Hz为地震电离层效应的优势频段;距离地震空间位置越近,地震异常越显著;不同半球的地震,异常方向和方位不同;对地磁夏季北... 对2006年3月—2009年2月DEMETER卫星VLF电磁场频谱数据的分析发现,全球地震电离层电磁场频谱有以下特征:50~300 Hz为地震电离层效应的优势频段;距离地震空间位置越近,地震异常越显著;不同半球的地震,异常方向和方位不同;对地磁夏季北半球地震的研究表明,海洋地震主要为正异常,陆地地震为负异常;地磁夏季,不同半球地震的磁场频谱异常显著不同,北半球的正异常偏南,而负异常偏北,南半球的负异常偏东北,而正异常偏西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TER卫星观测 电离层 VLF电磁场频谱 全球异常特征 地磁夏季
下载PDF
林火在空间上的波动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Ⅱ) 被引量:41
16
作者 王明玉 舒立福 +1 位作者 田晓瑞 史军 《火灾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应用黑龙江省1980~1999年林火数据,分别计算出每年火灾发生的火点的质心经纬度坐标和火场面积质心的经纬度坐标,用其质心坐标与同期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对火点和火场质心的波动性具有... 应用黑龙江省1980~1999年林火数据,分别计算出每年火灾发生的火点的质心经纬度坐标和火场面积质心的经纬度坐标,用其质心坐标与同期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对火点和火场质心的波动性具有明显的影响,降水对火场与火点质心在纬度方向的波动影响不敏感,气温对其影响敏感。气温和降水对火场和火点质心在经度方向的波动性均表现敏感。气温升高,火场和火点质心均向北、向西移动,反之,则向东、南移动。火场和火点质心随降水量增加会向西和向南移动,反之,则向东、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波动性 频率 火周期 全球变化 响应
下载PDF
非洲疾病谱变迁与中国参与非洲卫生治理的再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富晓星 程峰 +4 位作者 Erick Josephat Mgina 齐腾飞 Omar Juma Gichagua Mary 高良敏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随着慢性病在非洲的崛起,其疾病谱发生了变迁,与传染病同为疾病双负担。这一态势具有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和应对的长期性两个重要特征,挑战与机遇并存,也使得中国参与非洲卫生治理有了更多可能。本文在回顾中国对非医疗援助与合作历史后,... 随着慢性病在非洲的崛起,其疾病谱发生了变迁,与传染病同为疾病双负担。这一态势具有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和应对的长期性两个重要特征,挑战与机遇并存,也使得中国参与非洲卫生治理有了更多可能。本文在回顾中国对非医疗援助与合作历史后,发现慢性病领域尚未受到关注。在重新审视中国参与非洲卫生治理意义后,发现参与非洲慢性病治理挑战重重,但可积极争取主动权,可使中国摆脱西方后继者的身份陷阱和西方话语权障碍。同时,树立正确的利义观,辩证认识参与非洲慢性病治理的积极意义和潜在市场价值。因此,中国应在认识上、行动上和文化互补上取得统一,超越单纯的援助论、合作论,夯实学理基础,探讨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变迁 全球卫生治理 中国 非洲
下载PDF
罗布泊遥感影像“耳纹”特征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爱民 邵芸 +2 位作者 宫华泽 王国军 谢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33-1638,共6页
研究典型干旱区的罗布泊,对揭示区域环境演变特征和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遥感影像上的"耳纹"特征入手,通过光谱、土壤和地表参数等分析,认为:地表全盐含量和结构差异是形成罗布泊遥感影像"耳纹"特征的直接原因... 研究典型干旱区的罗布泊,对揭示区域环境演变特征和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遥感影像上的"耳纹"特征入手,通过光谱、土壤和地表参数等分析,认为:地表全盐含量和结构差异是形成罗布泊遥感影像"耳纹"特征的直接原因;光谱、全盐含量和土壤粒径的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耳纹"记录下了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变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受全球环境影响,湖水在气候不断干旱的过程中逐渐干涸,干涸过程的气候调整,使罗布泊地区经历了两次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前一次较长,后一次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耳纹”特征 光谱 环境演变 全球变化
下载PDF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年际变率中的QBO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33
19
作者 丁裕国 余锦华 施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102,共14页
应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和奇异交叉谱分析(SCSA)方法,对全球及南北半球近100多年(1856~1997年)逐月地面气温距平序列中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长期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序列... 应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和奇异交叉谱分析(SCSA)方法,对全球及南北半球近100多年(1856~1997年)逐月地面气温距平序列中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长期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序列蕴含显著的 QBO分量,它们与全球气候系统中其他各个子系统所隐含的QBO信号具有各种耦合对应关系,尤其突出地表现在 Nino区海温和以 SLP序列为代表的全球大气环流系统中 QBO信号的耦合对应关系上。而平均气温的QBO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变率的阶段性,不但表现在振幅上,而且其位相亦很明显。上述特征在全球、两半球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平均气温 奇异谱分析 奇异交叉谱分析 QBO年代际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态定(线性响应)-极化连续模型/含时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一种有机发光材料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小君 林涛 +4 位作者 蔡新晨 高少伟 杨磊 马睿 张晋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9-1336,共8页
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3-[9-(2-乙基-己基)-咔唑基]-乙烯基)环己烷(DCDHCC)是一种用于光电器件中的有机染料,它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我们使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PBE0,TD-BMK和TD-M06)以及极化连续模型(PCM)计算了该材料在溶剂... 3-(二氰亚甲基)-5,5-二甲基-1-(3-[9-(2-乙基-己基)-咔唑基]-乙烯基)环己烷(DCDHCC)是一种用于光电器件中的有机染料,它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我们使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PBE0,TD-BMK和TD-M06)以及极化连续模型(PCM)计算了该材料在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特性.计算中使用了线性响应(LR)、态定(SS)两种溶剂模型和6-31G(d)、6-31+G(d,p)两种基组.计算了DCDHCC在苯、四氢呋喃和丙酮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并与实验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吸收光谱的计算,杂化函数的影响大于基组和溶剂模型,在三种函数中BMK更适于研究DCDHCC的吸收光谱;而对于发射光谱,基组的影响最大,基组通过影响激发态构型从而影响发射光谱,对于激发态构型的优化需要使用6-31+G(d,p)基组.我们希望这些研究能对今后设计类似的发光分子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态定极化连续模型 紫外-可见光谱 全局杂化 线性响应极化连续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