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无邪”与“诗”之“体”“用”——再论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春华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2,共7页
春秋时代“诗”之兴盛与“礼坏乐崩”相伴相随。孔子对“诗”进行了哲学变革,“思无邪”与“仁”相互发明,是对道德生命的安顿,此为“诗”之“体”。“雅言”“礼后”“乐正”是孔子诗学的思想展开,此为“诗”之“用”。其中,“修辞立... 春秋时代“诗”之兴盛与“礼坏乐崩”相伴相随。孔子对“诗”进行了哲学变革,“思无邪”与“仁”相互发明,是对道德生命的安顿,此为“诗”之“体”。“雅言”“礼后”“乐正”是孔子诗学的思想展开,此为“诗”之“用”。其中,“修辞立其诚”为“雅言”之确解;“礼后”指向“人而不仁如礼何”;“乐正”即“尽善尽美”、“乐”中涵“仁”。孔子诗学之“体”“用”,是从诗学理路对“仁”的体证与推阐,此即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学 思无邪 雅言 礼后 乐正
原文传递
“莫扎特效应”的“效应”局限——兼论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覃江梅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3,共4页
"莫扎特效应"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自出现之日就引起了科学界、政界、教育界乃至商界的强烈兴趣,但也一直处于争论之中。至今,它的可靠性还没有得到确认。在科学界,认知心理学的最新实验研究和探讨表明,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 "莫扎特效应"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自出现之日就引起了科学界、政界、教育界乃至商界的强烈兴趣,但也一直处于争论之中。至今,它的可靠性还没有得到确认。在科学界,认知心理学的最新实验研究和探讨表明,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它的可靠性。在教育界,它引发了音乐教育的价值问题,也应谨慎地对待。从音乐的本质来看,音乐是人类多样化的实践,也是人类内在的生命冲动和需求。因此,音乐教育的主要价值不在于为其他学科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而是呵护儿童的音乐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莫扎特效应 音乐 呵护
下载PDF
庄子与柏拉图音乐美学观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志伟 陈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庄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方美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音乐美学观体现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差异所在。两人分别把"道"和"理念"作为音乐的本质和来源,但是二者产生的途径、存在的形式等都具有差异性。在论述"美... 庄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方美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音乐美学观体现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差异所在。两人分别把"道"和"理念"作为音乐的本质和来源,但是二者产生的途径、存在的形式等都具有差异性。在论述"美"与"善"的关系时,两人都引入了"真"这一范畴,但是"真"的含义却不尽相同。同时,庄子认为善在美中,而柏拉图则认为美在善中。两人都把"自然"作为音乐的标准之一,但是论及音乐的最终标准时,庄子主张最好的音乐是"无乐",而柏拉图则认为音乐应该反映"善"。两人都注重音乐对于人身心的陶冶作用,分别提出了"近道说"和"净化说"。两人的音乐美学观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自由和善的向往对于当代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柏拉图 音乐美学观
下载PDF
论高职艺术院校声乐专业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义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本文主要从心理训练角度对高职声乐专业学生的演唱实践进行分析,以培养声乐专业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为主要目的,重点从学生演唱过程中的不良心理状态现象、产生原因以及获得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职 声乐专业 良好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以美养善 美善合一——谈孔子的音乐审美观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景艳 谢莉莉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4-56,共3页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儒家音乐思想的奠基者。他的音乐审美观不仅重视音乐的本身和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更多的是重视音乐的内涵。从而把艺术范畴的“美”与道德范畴的“善”联系在一起 ,提出了“美善合一”
关键词 孔子 审美思想 音乐美学 美善合一
下载PDF
美善相乐——论荀子的礼乐关系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春花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10,共6页
礼和乐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荀子将以善为主要依归的礼和以美为主要诉求的乐置于统一的视阈中加以考察,从礼的审美旨趣和乐的伦理定位两个方面论述了“美善相乐”的礼乐关系思想。荀子的“美善相乐”思想肯定了艺术的道德价值,为... 礼和乐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荀子将以善为主要依归的礼和以美为主要诉求的乐置于统一的视阈中加以考察,从礼的审美旨趣和乐的伦理定位两个方面论述了“美善相乐”的礼乐关系思想。荀子的“美善相乐”思想肯定了艺术的道德价值,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但是,它使艺术承载了过多的道德使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美善相乐
下载PDF
边境区域傣族乐器“光邦”的传承现状研究
7
作者 金红 郎启训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面对当今许多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即将消亡的现状,跨境而居的云南省盈江县支那乡支那村的膜鸣乐器"光邦"却在当地傣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坚守的生活态度影响下,鲜活地传承和发展。通过田野调查的翔实个案,深入描述春节前夕腊月十... 面对当今许多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即将消亡的现状,跨境而居的云南省盈江县支那乡支那村的膜鸣乐器"光邦"却在当地傣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坚守的生活态度影响下,鲜活地传承和发展。通过田野调查的翔实个案,深入描述春节前夕腊月十五在奘房敲响光邦仪式活动,试图从社会建构、宗教信仰、传承方式、跨境文化互动四个方面对"光邦"呈现良好传承现状的动因及其表现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乐器 光邦 良好传承 动因解析
下载PDF
论孔子音乐思想的伦理启示
8
作者 张碧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133,共4页
孔子在礼备乐和的传统社会文化模式中,把音乐的安放与以个人修身养性、安生立命、合乎"众乐"的礼教相融相生,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善"、"仁"、"和"不仅是对伦理思想的提炼亦是对音乐法则... 孔子在礼备乐和的传统社会文化模式中,把音乐的安放与以个人修身养性、安生立命、合乎"众乐"的礼教相融相生,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善"、"仁"、"和"不仅是对伦理思想的提炼亦是对音乐法则的普遍抽象,本文拟从孔子的礼乐观、乐论和乐教三方面论证孔子音乐思想的伦理价值及音乐伦理何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音乐思想
下载PDF
孔子对西周神性观的改造
9
作者 张晓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9,15,共4页
西周宗教中不同的审祗其神性有异 ,孔子对之的态度也不同。昊天上帝与德想配 ,孔子持“可爱不可信”的态度 ;对德性不定的自然神和鬼魂 ,孔子或不言 ,或坚决排斥。但孔子对宗教祭祀中的那种情感的庄重、敬畏和身心的投入都十分赞赏 ,并... 西周宗教中不同的审祗其神性有异 ,孔子对之的态度也不同。昊天上帝与德想配 ,孔子持“可爱不可信”的态度 ;对德性不定的自然神和鬼魂 ,孔子或不言 ,或坚决排斥。但孔子对宗教祭祀中的那种情感的庄重、敬畏和身心的投入都十分赞赏 ,并将之改造成一种重在修养心性的境界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 礼乐
下载PDF
浅析教师良好情绪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10
作者 解伟 《辽宁高职学报》 2010年第1期81-83,共3页
主要阐述了教师的良好情绪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在声乐课堂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及畅通的思维,才能拥有放松的心情,在歌唱中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快乐。从分析声乐课堂中教师不良情绪的成因入手,... 主要阐述了教师的良好情绪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在声乐课堂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及畅通的思维,才能拥有放松的心情,在歌唱中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快乐。从分析声乐课堂中教师不良情绪的成因入手,对如何保持良好情绪、做一名快乐的声乐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良好情绪 声乐教学 重要性
下载PDF
形式、意蕴与音乐性——《再别康桥》音乐性新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祖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9,共5页
从诗歌的情绪意蕴与形式的关系入手,分析《再别康桥》一诗的旋律特征和旋律发展,以此探析该诗在音乐性上的独特性,并简要分析该诗形式与意蕴实现完美统一的奥秘。
关键词 《再别康桥》 旋律 音乐性 形式 意蕴
下载PDF
论《论语·子之武城》在儒家音乐思想史中的意义
12
作者 景圣琪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57-160,共4页
《论语》强调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即合于仁德为善,表现平和中庸为美;道和乐具有本质的联系,存在的前提是"仁";乐的地位从低于道,到趋于平等,乃至最终成为了儒家... 《论语》强调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即合于仁德为善,表现平和中庸为美;道和乐具有本质的联系,存在的前提是"仁";乐的地位从低于道,到趋于平等,乃至最终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制乐作乐更成为一个王朝不可或缺的政治使命;关注历史甚于现实的音乐思想到了墨子、荀子时期才有了较大的转变;始于孔子的儒家音乐思想并不是僵化和封闭的,而是基于历史并关注现实,不断调整和完善着的,这也正是后代王朝能把它纳入到统治思想主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音乐思想
下载PDF
浅议高师音乐教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本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5-96,共2页
基础教育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艺术课提出了新的标准,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摇篮的高师音乐教学也应顺应其变化,在课程设置上符合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要求,注重师范性,加强教学法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程改革 音乐教学 一专多能
下载PDF
感受、创作、把握艺术快感与美的和谐——析《集结号》音乐的艺术美
14
作者 薛忠 刘娜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11期75-76,共2页
电影音乐是艺术表现的形式之一,专为某种故事情节需要而创作的特殊音乐结构,它的演奏方式是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被观众所感知。由此表现出一种感情,让观众随着音乐变化体会到同样感... 电影音乐是艺术表现的形式之一,专为某种故事情节需要而创作的特殊音乐结构,它的演奏方式是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被观众所感知。由此表现出一种感情,让观众随着音乐变化体会到同样感情的起伏,无意识的唤起人们对某种现象的喜悦和兴奋,这种意境才是真正电影艺术作品所要追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音乐 真善美 艺术形象
下载PDF
日本“清乐”兴衰初析(上)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锦扬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2-36,共5页
日本“清乐”有着兴衰起伏的发展,其顺利传播的时间比逆境传播的时间长。其顺利传播与清初中国比较强盛、中日两国为近邻、中日贸易与海运的发展等有关,也与中日关系长期较顺利地进行、中国文化艺术在日本长久而广泛地传播有关。其逆境... 日本“清乐”有着兴衰起伏的发展,其顺利传播的时间比逆境传播的时间长。其顺利传播与清初中国比较强盛、中日两国为近邻、中日贸易与海运的发展等有关,也与中日关系长期较顺利地进行、中国文化艺术在日本长久而广泛地传播有关。其逆境传播与晚清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清朝覆灭,以及日本国内欧化、国民音乐教育以西乐为主、“和乐”的求新发展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清乐 音乐 发展历史 传播史 中国
下载PDF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以海南省高校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佳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4-117,共4页
针对近年社会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结合海南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指出目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基本原因,强调"一专多能"与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探析新时期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 针对近年社会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结合海南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指出目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基本原因,强调"一专多能"与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探析新时期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音乐学 一专多能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明代民窑青花松竹梅纹饰艺术与儒家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矫克华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9年第5期41-48,共8页
明代民窑青花松竹梅纹饰艺术审美有着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儒家美学思想的主要特质是美善相乐,最高境界就是美善统一、尽善尽美。松竹梅是古人崇拜的三种植物:松有"意志刚强,风度潇洒"的高风亮节;竹有"筛分弄月,潇洒... 明代民窑青花松竹梅纹饰艺术审美有着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儒家美学思想的主要特质是美善相乐,最高境界就是美善统一、尽善尽美。松竹梅是古人崇拜的三种植物:松有"意志刚强,风度潇洒"的高风亮节;竹有"筛分弄月,潇洒一生"的品质;梅有"冰肌玉骨,独天下而春"而又不争春的高贵个性。孔子"比德"思想的美学观体现在明代民窑青花纹饰艺术中,运用松竹梅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构成明代民窑青花松竹梅纹饰独特的审美形式。中庸思想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为明代青花松竹梅纹饰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儒家的礼乐之美也对明代青花松竹梅纹饰产生了重要影响,"礼"是指"有秩序","乐"是指一种"和谐"的状态。明代民窑青花松竹梅纹饰艺术审美理念必须具备礼的精神和乐的精神才算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窑青花瓷 美善相乐 比德与比兴 中和之美 礼乐之美 纹饰艺术
下载PDF
乐音疗法与疗养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雅莲 张越江 《中国疗养医学》 2000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 研究乐音疗法在疗养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综合应用环境声乐疗法、音乐疗法和感觉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结果 乐音疗法在疗养健康中近期和远期效果显著。
关键词 乐音疗法 良好听觉环境 环境声乐疗法 心理疗法
下载PDF
教化与感动:儒家与中国美学传统
19
作者 干春松 Wang Keyou(译)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2期4-15,I0005-I0019,共27页
儒家强调审美活动的教化指向,在制礼作乐的过程中,乐要服从于礼仪秩序建构的需要,从孔子的"尽善尽美"到《荀子·乐论》与《礼记·乐记》,都体现出道德目标对审美体验的优先性。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伟大的艺术作品... 儒家强调审美活动的教化指向,在制礼作乐的过程中,乐要服从于礼仪秩序建构的需要,从孔子的"尽善尽美"到《荀子·乐论》与《礼记·乐记》,都体现出道德目标对审美体验的优先性。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会突破美学偏向,在教化的目标下,吸收道家和佛教的超越性、非功利性思想,从而呈现出儒释道圆融合一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善尽美 审美 道德价值 教化 《乐记》 《乐论》
下载PDF
白话书写的音乐性实验:鲁迅的《野草》和《好的故事》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敏轩 郑艳明 《长江学术》 2018年第3期8-20,共13页
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好的故事》中的韵律,论述了鲁迅梦想通过散文诗为白话创造一种新的音乐的原因和过程。鲁迅以波德莱尔式的散文诗作为自己语言创造的起点,在《好的故事》中营造了一个将诗的音乐融入白话的自由空间... 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好的故事》中的韵律,论述了鲁迅梦想通过散文诗为白话创造一种新的音乐的原因和过程。鲁迅以波德莱尔式的散文诗作为自己语言创造的起点,在《好的故事》中营造了一个将诗的音乐融入白话的自由空间,为白话诗学的建构提供了一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散文诗 《野草》 《好的故事》 白话 诗的音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