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 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对子痫前期孕妇围生期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洁怡 史蓓 +1 位作者 杨优维 郑亚芹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T-钙黏合素(T-cadherin)水平对子痫前期(PE)孕妇围生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PE孕妇196例,根据围生期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128例、结局良好组68例。所有孕妇入组次日...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T-钙黏合素(T-cadherin)水平对子痫前期(PE)孕妇围生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PE孕妇196例,根据围生期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128例、结局良好组68例。所有孕妇入组次日,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检测血清NT-proBNP、T-cadherin。比较两组24 h动态血压参数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动态血压参数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对PE孕妇围生期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结局不良组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及其负荷值和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DBP)及其负荷值以及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结局良好组(P均<0.05),而血清T-cadherin水平显著低于结局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SBP负荷值、重度PE、血清NT-proBNP水平是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T-cadherin水平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夜间SBP负荷值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666、0.687、0.921,夜间SBP负荷值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联合预测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三者单独(P均<0.05)。结论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者夜间SBP负荷值和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血清T-cadherin水平显著降低;夜间SBP负荷值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对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围生期结局 24 h动态血压监测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T-钙黏合素
下载PDF
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
作者 王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41-0143,共3页
对连续护理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研究时间段内(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组),将血压控制... 对连续护理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研究时间段内(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组),将血压控制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为指标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和睡眠质量,增加满意度,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护理 24h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控制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红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昼夜收缩压(dSBP/nSBP)、昼夜舒张压(dDBP/nDBP)、昼夜心率(dHR/nHR)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下移幅度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心肌缺血患者的d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dHR、nSBP、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心肌缺血组患者dSBP、n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SBP、nSBP高于对照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DBP、低于对照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nSBP高于对照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昼、夜间的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下移幅度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应用可提高高血压心肌缺血诊断率,可同步观察患者心率、血压与心肌缺血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高血压心肌缺血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24 h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 心肌缺血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鹿秀云 樊小农 王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44-47,52,共5页
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用于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与诊室血压相比,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中... 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用于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与诊室血压相比,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还可以预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在评判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家庭血诊压自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中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姜志安 周俊英 +1 位作者 赵维江 王士昌 《河北医药》 CAS 2000年第12期942-943,共2页
关键词 24h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昼夜节律 综述
下载PDF
正确掌握24h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俭春 邓君曙 +7 位作者 李豫姝 朱洪艳 戴伦 唐新华 林甲宜 王慧华 朱平先 本刊编辑部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24h动态血压监测 适应证 美国心脏协会 测量血压 诊室血压 检查手段 自测血压 血压测量 基本方 血压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1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阎琦 王舒 《现代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50-52,共3页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进行监测。24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人迎 血压
下载PDF
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龙杰 《全科护理》 2017年第19期2365-2368,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0例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并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病人只接受传统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实验...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0例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并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病人只接受传统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实验组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分别收集两组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情况并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血压控制及睡眠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明显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的睡眠状况及血压控制情况,与传统临床治疗护理方法相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老年病人 连续护理 24h动态血压监测 睡眠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亚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3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6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52例无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6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52例无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杓型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能够连续性准确的测量出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给后期医师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效果,应用价值广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 老年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2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24h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应用 汞柱血压 ABPM 血压协会 监测方法 测压方法 测试系统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斌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4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合并脏器损害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50例)和B组(高血压合并脏器损害,50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合并脏器损害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50例)和B组(高血压合并脏器损害,50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观察两组监测结果。结果 B组24 h-SBP(153.9±13.6)mm Hg,24h-DBP(92.4±7.8)mm Hg,非杓型血压66.0%,d SSD(15.1±3.0)%,各项指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7.35,χ~2=8.24,t=4.52,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准确的反映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对医生全面掌握患者血压水平、波动、靶器官损害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脏器损害 24 h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孕期子痫前期中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孕期血压节律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赖慧超 罗绍芳 +1 位作者 谢姗 钟艳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孕期子痫前期中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孕期血压节律性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50例孕期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60例孕期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相关... 目的:探讨孕期子痫前期中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孕期血压节律性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50例孕期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60例孕期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相关指标、肾功能、不同严重程度子痫患者24 h血压及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Scr、SU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者24 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血压均低于重度子痫前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孕期子痫前期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充分了解患者血压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治疗的效果,为合理安排治疗及护理操作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子痫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子痫前期 24h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节律性变化规律 肾功能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多沙唑嗪控释片长期降压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顺娣 郭冀珍 +2 位作者 陶波 孙宁玲 陈源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31-933,共3页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断剂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 4mg ,qd ,选择第 8周坐位血压有效的 2 9例患者监测2 4h动态血压 (ABPM) ,继续服...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断剂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 4mg ,qd ,选择第 8周坐位血压有效的 2 9例患者监测2 4h动态血压 (ABPM) ,继续服多沙唑嗪控释片 6个月 (方法同上 )。 6个月后复测 2 4hABPM。结果 :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 6个月后 ,17例患者 2 4hABPM复查有效 ,其谷 峰 (T/P)比 :收缩压为 0 .6 9,舒张压为 0 .5 9。 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控释片 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对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凡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4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对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某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 目的:探讨对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某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对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用药的依从性、对饮食原则的了解情况、心理状态及保持生活规律的情况。结果:经护理,试验组患者对ABPM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用药的依从率、对饮食原则的知晓率、心理健康的几率、保持生活规律的几率均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24 h动态血压监测 优质护理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判定杓型、非杓型血压及晨间血压上升的重复性很差 被引量:3
15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3-674,共2页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为临床提供了观察一天血压变动情况的良好工具。血压变动是机体对外界反应的最早、最快的反应之一。每分钟、每小时血压都不一样。活动与安静时不一样.夜间与清醒时不一样。夜间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迷走神经活...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为临床提供了观察一天血压变动情况的良好工具。血压变动是机体对外界反应的最早、最快的反应之一。每分钟、每小时血压都不一样。活动与安静时不一样.夜间与清醒时不一样。夜间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迷走神经活性加强.血压、心率下降,白天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与心率上升。学者把夜间血压平均压较白天血压平均下降≥10%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动态血压监测 非杓型血压 重复性 交感神经活性 迷走神经活性 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变动 心率下降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舒适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伍习燕 王琴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4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舒适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278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血压监测,以...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舒适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278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血压监测,以白昼每15~30分钟、夜晚每30~60分钟进行1次血压测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39例患者单纯接受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组139例患者在接受监测期间接受舒适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监测效果及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医嘱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出院时SBP、DBP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同时实施舒适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低下的问题,并对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舒适护理服务 血压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结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控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秋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2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结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控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用连续护理结合2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结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控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用连续护理结合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率、理解疾病知识占比率、采纳健康方式占比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结合24h动态血压监测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护理 24h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控制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媚 黄见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7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EH患者,以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将其分为低危组(10例)、中危组(12例)、高危组(18例)、极高... 目的: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EH患者,以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将其分为低危组(10例)、中危组(12例)、高危组(18例)、极高危组(20例)。比较四组ABPM结果,以Pearson统计学方法分析ABPM参数与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Spearman分析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结果:四组血压晨峰值、n SSD、n DBP、n SBP、d DBP、d SBP、24 h DBP、24 h S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n DSD、d DSD、d S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昼夜节律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 SSD、24 h SBP、n SBP、血压晨峰值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具有正相关性(P<0.05),杓型、降杓型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呈负相关性(P<0.05),其余参数值、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无相关性(P>0.05)。结论:EH患者ABPM监测结果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分层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缬沙坦降压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士文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5期499-500,共2页
缬沙坦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新型降压药,是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临床主要用于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通过临床动态血压监测发现,缬沙坦降压疗效显著、稳定、可靠,谷/峰(T/P)比值较理想。
关键词 24h动态血压监测 缬沙坦 降压效果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中度高血压 降压疗效 降压药 特异性
下载PDF
连续护理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青云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仅接受传统临床治疗及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仅接受传统临床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睡眠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第1,2,3个月末,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2,3个月末,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2,3个月末,两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均低于干预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2,3个月末,观察组睡眠质量PSQ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明显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状况及血压控制情况,与传统临床治疗护理方法比较,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护理 24h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睡眠 血压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