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阿比朵尔对HCoV-OC43感染诱导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1
作者 陈琪敏 周红霞 +4 位作者 谢佩芳 李润峰 杨子峰 邱敏珊 沈利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9,共9页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阿比多尔(arbidol,ARB)对HCoV-OC43感染引起宿主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并探讨ARB抗炎活性与其作用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OC43感染HRT-18细胞,并以ARB进行干预。感染96 h后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学...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阿比多尔(arbidol,ARB)对HCoV-OC43感染引起宿主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并探讨ARB抗炎活性与其作用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OC43感染HRT-18细胞,并以ARB进行干预。感染96 h后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学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开展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ARB可能作用的生物学过程及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利用RT-qPCR方法验证ARB干预对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病毒感染组相比,高、中和低剂量(6、2和0.67μg/mL)ARB干预分别显示出9459、4186和1744个DEGs。GO分析显示,ARB主要干预的生物学过程是共翻译蛋白膜靶向,作用的细胞组成为粘着斑和细胞-底物间连接,影响的分子功能为钙粘蛋白结合。KEGG分析发现,与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有明显富集,其中ARB对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中的MAPK、PI3K和NF-κB通路分子有显著抑制作用。RT-qPCR检测显示,ARB对PIK3CA、AKT、TRAF-6、Bax、p38和c-JUN等分子的mRNA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提示了ARB应用于治疗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神经炎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阿比多尔 hcov-oc43 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
下载PDF
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和OC43感染致小鼠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敬升 高双荣 +7 位作者 庞博 刘莉娜 徐英莉 曹姗 陈梦苹 张宇 赵荣华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51-54,88,共5页
目的考察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毒株和OC43毒株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毒株将实验分批进行,每批实验动物按体重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病毒感染组、磷酸氯喹片组、连花清瘟颗粒组、散寒化湿颗粒(给药组)3个剂... 目的考察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毒株和OC43毒株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毒株将实验分批进行,每批实验动物按体重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病毒感染组、磷酸氯喹片组、连花清瘟颗粒组、散寒化湿颗粒(给药组)3个剂量组,高剂量为11 g·kg^(-1)·d^(-1)(相当于生药52.8 g·kg^(-1)·d^(-1))、中剂量为5.5 g·kg^(-1)·d^(-1)(相当于生药26.4 g·kg^(-1)·d^(-1))、低剂量为2.75 g·kg^(-1)·d^(-1)(相当于生药13.2 g·kg^(-1)·d^(-1))。使用人冠状病毒229E和OC43感染小鼠,建立肺炎模型。通过检测肺指数和肺部病理变化等指标评价散寒化湿颗粒对冠状病毒肺炎小鼠的药理作用。结果散寒化湿颗粒在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小鼠的肺指数,并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毒株和OC43感染致小鼠肺炎均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寒化湿颗粒 人冠状病毒229E 人冠状病毒oc43 小鼠 肺炎 肺指数 病理变化
下载PDF
Prevalence and Seroprevalence of Non-SARS Human Coronaviruses 229E and OC43 in East Tyrol/Austria
3
作者 Sonnleitner Stefanie Sonnleitner Sissy +1 位作者 Eva Hinterbichler Gernot Walder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3年第7期125-139,共15页
The recent SARS-CoV-2 pandemic renewed interest in other previously discovered human coronaviruses—the non-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human coronavirus (non-SARS hCoVs) and this study is a starting point for a... The recent SARS-CoV-2 pandemic renewed interest in other previously discovered human coronaviruses—the non-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human coronavirus (non-SARS hCoVs) and this study is a starting point for a closer investigation of those. With the pandemic behind us we believe it to be important to also examine the current and past respiratory pathogen landscape in the patient population in our care. Therefore, 954 nasopharyngeal swabs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collected between October 2018 and March 2020 were tested against the pathogens Mycoplasma pneumoniae, Bordetella pertussis, Influenza A and virus, Human metapneumoviru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arainfluenza virus, human Adenovirus and Polyoma virus BK/JC. Swabs negative against these pathogens were further tested for OC43 and 229E by RT-qPCR. Human coronaviruses 229E and OC43 were proven as the causative agents i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ases, confirmed by PCR. Overall,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ose two non-SARS hCoVs were responsible for 13.9% (11 of 79) of infections with flu-like symptoms of unknown etiology in the study area. In the subsequent seroprevalence study, it was shown that the seroprevalence rate of IgG antibodies against 229E and OC43 was over 50%, indicating that a big part of the population in our study area has been in contact with these non-SARS-CoVs and has built the specific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accor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ARS Human Coronavirus hcov hcov oc43 hcov 229E Respiratory Pathogens
下载PDF
用RT-PCR法鉴定人冠状病毒SARS、229E和OC43
4
作者 邹丽容 李晖 +1 位作者 柯昌文 黄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13-515,553,共4页
目的:建立两种简单、快速和特异性的RT-PCR法鉴定SARS-HCoV、HCoV-229E和HCoV-OC43。方法:用DNA Star和Prem ier 5.0软件设计SARS-HCoV、HCoV-229E和HCoV-OC43及其它冠状病毒针对保守区Pol1b基因的一对通用引物和分别针对M基因的3对引物... 目的:建立两种简单、快速和特异性的RT-PCR法鉴定SARS-HCoV、HCoV-229E和HCoV-OC43。方法:用DNA Star和Prem ier 5.0软件设计SARS-HCoV、HCoV-229E和HCoV-OC43及其它冠状病毒针对保守区Pol1b基因的一对通用引物和分别针对M基因的3对引物,然后通过对扩增片断测序、限制性酶切方法和根据扩增片断的长度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扩增到与预期目标一致的片断,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快速区分3种病毒。结论:这些方法将为了解冠状病毒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提供一个有利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ILS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229E 冠状病毒OCA3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5
作者 唐晴 王蓓 +3 位作者 朱英霞 杜作苑 雷晓波 黄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报告基因的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方法:设计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基因组序列,分段合成后利用融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得到8个亚基因组片段,通过酵母转化关联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质粒,转...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报告基因的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方法:设计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基因组序列,分段合成后利用融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得到8个亚基因组片段,通过酵母转化关联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病毒拯救,收获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感染靶细胞分析病毒拯救情况。结果:获得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重组质粒,将该质粒转染细胞后成功获得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人冠状病毒OC43重组病毒。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并获得重组病毒,为针对冠状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冠状病毒oc43 感染性克隆 反向遗传学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冠状病毒OC43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凯旋 崔爱利 +2 位作者 何佩 许文波 张荣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是导致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中HCoV-OC43的基因特征,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方法对2... 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是导致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中HCoV-OC43的基因特征,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方法对2019年河南省374份SARI病例样本进行HCoV-OC43核酸筛查,并对核酸检测阳性样本进行棘突蛋白(Spike,S)、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三个靶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从GenBank数据库筛选的国内外42条代表序列和本研究所获得的S、RdRp和N三个靶基因全长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对本研究所获得的HCoV-OC43样本进行基因型别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并对HCoV-OC43重要抗原S蛋白进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在374份SARI病例样本中共检测出15份HCoV-OC43核酸阳性样本(15/374,4.01%),并在4份临床样本中获得S、RdRp和N基因全长序列。通过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显示有3株属于G基因型,1株属于H基因型。S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提示,2019年G基因型流行株(包括本研究的3株和美国株USA/MN306041/SC0810/2019)有特异性的3个氨基酸位点变异:L272P、P516S和S902A。2019年H基因型流行株(包括本研究的1株和美国株USA/MN306043/SC0841/2019)特异的氨基酸位点变异为N484D。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河南省流行的HCoV-OC43进行基因型别鉴定与基因特征分析,为我国HCoV-OC43的分子变异变迁研究提供了基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冠状病毒oc43(hcov-oc43) 基因型别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人冠状病毒OC43和SARS-CoV-2的相关性与启示
7
作者 曾雅容 张志刚 +1 位作者 任丽洁 赵勤俭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1-828,共8页
人冠状病毒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HCoV-OC43)与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同属于β冠状病毒属,自1967年发现以来在人群中持续流行,现已成为常见的季节性呼吸道病毒之一。致病率和致死率更高的... 人冠状病毒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HCoV-OC43)与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同属于β冠状病毒属,自1967年发现以来在人群中持续流行,现已成为常见的季节性呼吸道病毒之一。致病率和致死率更高的SARS-CoV-2在2019年底出现,后又伴随多种变异株的出现,其传播和感染能力不断增强。HCoV-OC43与SARS-CoV-2在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物种进化、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上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综述对HCoV-OC43和SARS-CoV-2的流行病学、基因组学、种系进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这两种病毒的关联与差异,为认识HCoV-OC43存在的潜在威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ov-oc43 SARS-CoV-2 流行病学 基因组学 种系进化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氯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丽珠 边原 +6 位作者 肖洪涛 童荣生 闫峻峰 陈岷 舒永全 杨勇 尹琪楠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22-227,共6页
氯喹是一种廉价、高效、作用持久的抗疟药,亦是一个广泛的抗病毒药物。氯喹在体外和/或体内对HCoV-229E、SARS-CoV、HCoV-OC43、MERS-CoV均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最新研究表明:氯喹对SARS-CoV-2感染的细胞同样具有很强的作用,目前大量... 氯喹是一种廉价、高效、作用持久的抗疟药,亦是一个广泛的抗病毒药物。氯喹在体外和/或体内对HCoV-229E、SARS-CoV、HCoV-OC43、MERS-CoV均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最新研究表明:氯喹对SARS-CoV-2感染的细胞同样具有很强的作用,目前大量开展的临床试验也在不断证实氯喹的体内抗病毒活性。现对氯喹的抗人冠状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氯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hcov-229E SARS-COV hcov-oc43 MERS-CoV 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
原文传递
β属人冠状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金津 谢正德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β属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包括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 β属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包括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其中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为高致病性HCoV,其跨种传播和流行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对全球公共卫生及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但相对于成人病例,儿童感染病例较少、临床表现较轻、预后较好,原因尚不清楚。本文对5种β属HCoV感染特点进行综述,比较儿童与成人病例的异同点并探讨其可能原因,以期为全面认识β属HCoV感染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人冠状病毒oc43 人冠状病毒HKU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