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amage ontologies of soft and hard composite rock masses under impact loading
1
作者 LI Jinhua ZHANG Tianyu +3 位作者 WU Baolin SU Peili YANG Yang WANG P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715-1727,共13页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occurring geological landforms in deep rock formations,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ayered composite rock bodies under impact loading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by scholars. To study ...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occurring geological landforms in deep rock formations,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ayered composite rock bodies under impact loading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by scholars. To study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soft and hard composite rock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ratios, this paper utilizes cement, quartz sand and gypsum powder to construct soft and hard composite rock specimens and utilizes a combination of indoor tests,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and hard composite rock bodies. The test results reveal that:(1) When the proportion of hard rock increases from 20% to 50%, the strength of the combined rock body increases by 69.14 MPa and 87 MPa when the hard rock face and soft rock face are loaded, respectively;however, when the proportion of hard rock is the sam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hard rock face impact is 9%-17%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oft rock face impact;(2) When a specimen of soft and hard combined rock body is subjected to impact loading, the damage mode involves mixed tension and shear damage, and the cracks generally first appear at the ends of the specimen, then develop on the laminar surface from the impact surface, and finally end in the overall damage of the soft rock part. The development rate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cracks in the same specimen when the hard rock face is impacted 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when the soft rock face is impacted;(3) By introducing Weibull’s statistical strength theory to establish the damage variables of soft-hard combined rock bodies, combined with the DP strength criterion, the damage model and the Kelvin body are concatenated to obtain a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which can better fit the full stress-strain curve of soft-hard combined rock body specimens under a single impact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and hard composite rock mass Dynamic properties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 Numerical simulation Intrinsic damage model
原文传递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nonlinear dynamic damage of transport roadway supported by composite hard rock materials in Linglong Gold Mine 被引量:9
2
作者 MeifengCai XingpingLai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3年第2期10-15,共6页
The study concentrates main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failure process incomposite rock mass. By use of acoustic emission (AE), convergence inspection, pressure monitoring,leve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the modem signa... The study concentrates main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failure process incomposite rock mass. By use of acoustic emission (AE), convergence inspection, pressure monitoring,leve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the modem signal analysis technology, as well as scan electronmicroscopy (SEM) experiment, various aspects of nonlinear dynamic damage of composite rock masssurrounding the transport roadway in Linglong gold mine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results, the stability of the rock mass can be synthetically evaluated, and the intrinsic relationbetween the dam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acoustic emission can be determined. Thelocation of the damage of rock mass can also be detected based on the acoustic emission couplemonitoring signals. Finally, the ke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nsport roadwaysupported by composite hard rock materials are foun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dynamic damage composite hard rock mass transport roadway Linglong gold mine
下载PDF
秦岭马白山硬岩隧道快速施工安全步距研究
3
作者 文凯 高永补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秦岭马白山隧道属于双洞单线隧道,隧道洞身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以Ⅱ、Ⅲ级围岩为主,属硬质岩体。为满足硬岩隧道快速施工要求,有效组织实施各工序,考虑马白山隧道施工现场实际作业工装配置和作业空间需求,通过现... 秦岭马白山隧道属于双洞单线隧道,隧道洞身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以Ⅱ、Ⅲ级围岩为主,属硬质岩体。为满足硬岩隧道快速施工要求,有效组织实施各工序,考虑马白山隧道施工现场实际作业工装配置和作业空间需求,通过现场监测试验,提出满足全断面开挖及相应支护条件下的长距离安全步距,实现硬岩隧道快速施工。该研究可为类似硬岩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十高铁 隧道 机械化施工 硬质岩体 安全步距
下载PDF
秦岭马白山隧道硬岩段光面爆破参数优化
4
作者 姬传军 胡新建 熊友亮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光面爆破是硬岩隧道开挖的主要施工方法,由于破岩机理复杂,若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易导致硬岩隧道光面爆破成型控制较困难。西十高铁秦岭马白山隧道围岩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Ⅱ、Ⅲ级围岩占隧道全线70%以上。以该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 光面爆破是硬岩隧道开挖的主要施工方法,由于破岩机理复杂,若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易导致硬岩隧道光面爆破成型控制较困难。西十高铁秦岭马白山隧道围岩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Ⅱ、Ⅲ级围岩占隧道全线70%以上。以该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原方案爆破后存在的隧道超欠挖、二次爆破施工等问题,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光面爆破成型控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硬岩隧道爆破应力波传播规律及围岩损伤情况,揭示爆破扰动下硬岩应力演化特征及变形破坏规律,提出光面爆破参数优化措施,有效改善爆破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硬岩隧道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参数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十高铁 马白山隧道 光面爆破 硬质岩体 参数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硬岩开挖诱发扰动应力旋转规律及其对岩体破裂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孙钱程 刘越 +2 位作者 王庆文 李邵军 郑民总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28-3140,共13页
针对深部地下工程扰动应力场变化诱发围岩损伤破裂的问题,在详细分析锦屏地下实验室Ⅱ期工程扰动应力场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解译了不同施工过程下扰动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通过对照分析岩体原位钻孔成像,揭示了... 针对深部地下工程扰动应力场变化诱发围岩损伤破裂的问题,在详细分析锦屏地下实验室Ⅱ期工程扰动应力场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解译了不同施工过程下扰动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通过对照分析岩体原位钻孔成像,揭示了主应力方向变化对围岩破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导洞开挖阶段是扰动应力场变化最活跃的阶段,开挖掌子面向监测断面推进的过程中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以应力回旋为主,开挖掌子面远离监测断面推进的过程中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以应力旋转为主,主应力方向出现最大变化幅度的位置在距离边墙4.5 m测点处;边墙扩挖阶段,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以应力旋转为主,主应力方向出现最大变化幅度的位置在距离边墙2.5 m测点处;扰动应力方向变化直接影响岩体裂隙发育的形态和走向,大角度旋转的应力容易诱发张拉裂隙以及拉-剪混合型裂隙,小角度旋转时更倾向于诱发破裂面偏转角度与应力旋转角度相当的、具有凹凸形态的剪切裂隙,大角度回旋的应力多形成相互交叉的“X”型剪切裂隙。基于实测扰动应力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埋高应力硬岩开挖的扰动应力场变化规律及其对岩体破裂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体 硬岩开挖 扰动应力 应力方向 岩体破裂
原文传递
软硬层叠岩体巷道分级支护方法及其应用
6
作者 龙翼 严鹏 +1 位作者 陈绍民 皇甫风成 《黄金》 CAS 2023年第1期8-11,共4页
针对软硬层叠岩体巷道稳固性差异大,巷道支护质量参差不齐、支护成本高、掘进速度慢等问题,采用综合方法对软硬层叠岩体巷道围岩进行分级,结合技术标准要求和典型巷道支护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软硬层叠岩体Ⅰ~Ⅴ级巷道的支护方式及其参... 针对软硬层叠岩体巷道稳固性差异大,巷道支护质量参差不齐、支护成本高、掘进速度慢等问题,采用综合方法对软硬层叠岩体巷道围岩进行分级,结合技术标准要求和典型巷道支护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软硬层叠岩体Ⅰ~Ⅴ级巷道的支护方式及其参数指标范围。在蒙库铁矿床东矿段铁矿典型软硬层叠岩体工程地质条件下,巷道分级支护设计和施工简洁高效,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分级支护 岩体分级 支护方式 支护参数 支护流程 软硬层叠岩体
下载PDF
动力荷载下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忠劭 李龙起 +3 位作者 胡忠良 徐雷 黄杨 何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145,共7页
针对动力荷载下软硬互层岩体破坏问题,以汶川水磨沟滑坡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理论,制作软硬互层岩质试块,开展单轴压缩及变上下限等幅值循环荷载试验,研究其动力特性及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其破坏模式为贯通层... 针对动力荷载下软硬互层岩体破坏问题,以汶川水磨沟滑坡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理论,制作软硬互层岩质试块,开展单轴压缩及变上下限等幅值循环荷载试验,研究其动力特性及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其破坏模式为贯通层面的张拉破坏(0°~30°)、沿层面的剪切破坏(45°~75°)及沿层面的劈裂破坏(90°),而试样的强度及应变先增后减。对于相同倾角的试样,强度随加载频率及围压增大而增大。应变随加载频率增大而减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加载频率的增大会导致竖向拉张裂缝贯通、破裂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特性 循环荷载试验 软硬互层岩体 水磨沟滑坡 单轴压缩
下载PDF
硬岩矿床组合型井筒保安矿柱圈定与压覆资源回采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海林 李鹏程 王雨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175,共8页
为合理留设硬岩矿床充填开采时的井筒保安矿柱尺寸,考虑硬质围岩的岩体质量等级和自身抗变形、抗破坏能力,在常规岩层移动角圈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型井筒保安矿柱留设方案。以山东某铁矿东主井压覆资源开采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调... 为合理留设硬岩矿床充填开采时的井筒保安矿柱尺寸,考虑硬质围岩的岩体质量等级和自身抗变形、抗破坏能力,在常规岩层移动角圈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型井筒保安矿柱留设方案。以山东某铁矿东主井压覆资源开采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调查与岩石力学试验开展了工程地质分区与岩体质量等级评价,根据分级结果将-250 m水平以上的Ⅱ~Ⅳ级围岩按岩层移动角圈定台体状井筒保安矿柱,-250 m水平以下Ⅱ级硬质围岩按极限距离80 m圈定圆柱形保安矿柱,同时设计了两种井筒压覆资源开采方案,即浅孔留矿法嗣后充填开采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开采。研究表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开采对应的井筒内壁变形量为浅孔留矿法嗣后充填开采的80%,但两种开采方案引起的井筒变形均未超过安全标准。所提出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开采方案与组合型井筒保安矿柱留设法在该矿山得到了成功应用,回收矿量约400万t,可为其他类似矿山的井筒压覆资源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硬岩矿床 井筒保安矿柱 岩体质量等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灰岩夹页岩地层隧道爆破技术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振华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针对在灰岩夹页岩地层隧道爆破开挖时,上软下硬岩体中存在底部欠挖和特大尺寸块石的问题,与隧道现场爆破实验相结合,对爆破参数展开了优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原爆破方案典型试验段下隧道掌子面中底部欠挖、产生大尺寸块石、拱部超欠挖等... 针对在灰岩夹页岩地层隧道爆破开挖时,上软下硬岩体中存在底部欠挖和特大尺寸块石的问题,与隧道现场爆破实验相结合,对爆破参数展开了优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原爆破方案典型试验段下隧道掌子面中底部欠挖、产生大尺寸块石、拱部超欠挖等工程问题。采用了增加掏槽孔数量、减少单孔装药量、周边眼采用长短孔钻孔结合等方法,提高了隧道爆破开挖的效果,对隧道超欠挖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了初期喷砼的损耗量,为隧道施工创造了最好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上软下硬岩体 掏槽爆破 优化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卸荷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蒋昱州 朱杰兵 王瑞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8-784,共7页
利用岩石全自动三轴蠕变仪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交通洞典型灰白色细晶大理岩与绿片岩软硬互层岩样开展卸荷蠕变试验,得到岩样轴向、侧向典型的蠕变全程曲线。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围压较高时,试样的轴向与侧向变形随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蠕... 利用岩石全自动三轴蠕变仪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交通洞典型灰白色细晶大理岩与绿片岩软硬互层岩样开展卸荷蠕变试验,得到岩样轴向、侧向典型的蠕变全程曲线。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围压较高时,试样的轴向与侧向变形随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蠕变现象不明显;随着围压逐渐减小,试样的蠕变变形越来越显著,在最后一级出现了典型的蠕变3个阶段并发生了非线性加速蠕变现象直至试样破坏。软硬互层岩样三轴卸荷蠕变破裂形式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局部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张拉破坏,主裂纹与水平面大致呈45°角,剪切破裂面较为单一平整,且破坏面基本是沿着强度较低的绿片岩层理内部并平行于层理面产生和扩展贯通而形成的。在加速蠕变阶段之前,其侧向蠕变变形比轴向蠕变变形小,但试样处于加速蠕变阶段时,侧向蠕变变形量与蠕变速率均要高于轴向蠕变;这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和围压的降低,岩样的侧向蠕变比轴向蠕变更为灵敏,而且体积扩容效应显著。卸荷条件下,蠕变力学参数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非定常性规律,当外荷载小于岩样长期强度时,岩石卸荷蠕变力学参数与卸荷量有关,随着卸荷量的增大逐渐弱化;当外荷载大于岩样长期强度时,岩石卸荷蠕变力学参数不仅与卸荷量有关,而且还与蠕变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软硬互层岩体 卸荷 蠕变力学试验
下载PDF
硬岩矿柱纵向劈裂失稳突变理论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江腾 曹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1-375,共5页
应用断裂力学理论讨论硬岩矿柱初始裂纹在上覆岩层作用下贯通形成层状结构的机理,指出裂纹间相互作用引起裂纹的失稳扩展,从而相互连接形成层状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能量原理及突变理论推导矿柱失稳的临界载荷及临界应力,提出矿柱发生... 应用断裂力学理论讨论硬岩矿柱初始裂纹在上覆岩层作用下贯通形成层状结构的机理,指出裂纹间相互作用引起裂纹的失稳扩展,从而相互连接形成层状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能量原理及突变理论推导矿柱失稳的临界载荷及临界应力,提出矿柱发生失稳的屈曲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柱发生失稳与分裂岩层的屈曲破坏有关;而岩层的屈曲除与岩石的材料参数有关外,还与分裂后的厚度即裂纹的分布有关;算例计算值与实际经验值相一致,可为合理安排开采顺序、布置采场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柱 硬岩 裂纹 突变理论 稳定性 临界载荷 纵向劈裂
下载PDF
坚硬岩石条件下九孔掏槽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学东 朱小红 +2 位作者 周传波 谷任国 卢方伟 《爆破》 CSCD 2005年第3期17-20,25,共5页
采用ANSYS非线性三维动力有限元软件,对坚硬岩石条件下九孔掏槽方式,在炸药爆炸荷载作用下应力产生、传播机理,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该掏槽方式在不同时刻的应力分布云图和几个典型单元的应力-时间历程曲线,从中可以清楚地... 采用ANSYS非线性三维动力有限元软件,对坚硬岩石条件下九孔掏槽方式,在炸药爆炸荷载作用下应力产生、传播机理,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该掏槽方式在不同时刻的应力分布云图和几个典型单元的应力-时间历程曲线,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应力波传播规律,能为其它类似爆破数值模拟和爆破参数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岩石 九孔掏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益壮 李晓昭 +3 位作者 章杨松 赵晓豹 袁亮 程晋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441-449,共9页
以某隧道为背景,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手段,采用对比含有厚层软弱夹层和不含软弱夹层的2个不同模型的方法,从地应力变化、塑性区开展、变形、下覆岩体受压和位移等角度分析了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发... 以某隧道为背景,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手段,采用对比含有厚层软弱夹层和不含软弱夹层的2个不同模型的方法,从地应力变化、塑性区开展、变形、下覆岩体受压和位移等角度分析了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发现对于含厚层软弱夹层和不含软弱夹层的这2个不同模型,地应力的差别较小,但都为不含节理的岩体的0.5倍或更小,因此认为节理是影响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变性破坏的因素之一;而2个模型在塑性区开展、变形量、下覆岩体受压和位移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认为厚层软弱夹层对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起着显著作用。同时通过创建三维模型采用分步开挖的方法,模拟了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分析认为其具有隐蔽性和发生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情况的隧道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软弱夹层 硬质围岩 数值模拟 围岩变形特性 时间特性
下载PDF
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综合变形模量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彬 聂德新 +1 位作者 张勇 李树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8-542,共5页
某拟建大型电站坝基岩体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岩,包含了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多种岩性岩体。不同岩体变形参数各异,常规变形试验只能获得单一岩性岩体的变形模量,而这种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是与单一岩性岩体变形模量... 某拟建大型电站坝基岩体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岩,包含了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多种岩性岩体。不同岩体变形参数各异,常规变形试验只能获得单一岩性岩体的变形模量,而这种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是与单一岩性岩体变形模量、岩层倾角、岩层厚度多个因素相关的,如何通过试验获得这种复杂组合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坝址区不同岩性所占的比例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获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厚度比为6:2.5:1.5,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在坝轴线附近选择含有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三种岩体的大型变形试验区,将承压板尺寸设定为200cm×37cm,承压板就能同时覆盖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三种岩体,且将其厚度比确定为6:2.5:1.5。通过在承压板上施加大荷载(250余吨)将应力传至下部多层岩体,从而获得软硬相间层状复杂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坝基弱下风化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可达到7.0GPa,已经满足筑坝的要求。通过原位试验成功地论证了坝基岩体综合变形模量量值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相间 层状岩体 综合变形模量 原位试验
下载PDF
二道沟金矿采场岩爆控制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凤玉 丁航行 +1 位作者 任国义 刘忠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1-894,共4页
二道沟金矿三条急倾斜极薄矿脉平行产出,应用浅孔留矿法与削壁充填法开采,随着采深增大,岩爆现象逐渐增加,严重影响采矿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调查分析岩爆采场入手,总结出二道沟金矿岩爆发生的三大必要条件,即岩体受高应力作用、应变能的... 二道沟金矿三条急倾斜极薄矿脉平行产出,应用浅孔留矿法与削壁充填法开采,随着采深增大,岩爆现象逐渐增加,严重影响采矿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调查分析岩爆采场入手,总结出二道沟金矿岩爆发生的三大必要条件,即岩体受高应力作用、应变能的高度积蓄与其突然释放,揭示出上盘楔形体的附加应力是引起高应力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卸压控制采场岩爆的技术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卸压效果,使岩爆采场得到了正常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坚硬岩体 岩爆控制 崩落卸压 锚杆支护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模型单轴压缩破损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渤 吴立 +1 位作者 罗金泽 贾善坡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126,138,共5页
鉴于正确认识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征、分析其变形和强度规律,是大型岩体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软硬互层岩体的力学特征,探讨了互层的存在以及倾角变化对岩体变形破损的影响规... 鉴于正确认识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征、分析其变形和强度规律,是大型岩体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软硬互层岩体的力学特征,探讨了互层的存在以及倾角变化对岩体变形破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岩层倾角由0°增加至90°时,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存在明显差异,抗压强度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呈U型分布;试样的破损特征随倾角变化和分层变化呈不同破坏形态,破裂面主要沿软硬分层薄弱面发育,层间破坏主要由软弱分层的破坏引起;软硬分层薄弱面处切应力明显增大,相邻软硬夹层的应力分布有明显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岩体 室内试验 破坏模式 薄弱层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Excavation of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 ramp in granite using tunnel boring machine: Feasibility study 被引量:12
17
作者 Hongsu Ma Ju Wang +3 位作者 Ke Man Liang Chen Qiuming Gong Xingguang Zhao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1201-1213,共13页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URL)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fe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HLW).At present,the Xinchang site,located in Gansu Province of China,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final site for...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URL)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fe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HLW).At present,the Xinchang site,located in Gansu Province of China,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final site for China’s first URL,named Beishan URL.For this,a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Beishan URL has been proposed,including one spiral ramp,three shafts and two experimental levels.With advantages of fast advancing and limited disturbance to surrounding rock mass,the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method could be one of the excavation methods considered for the URL ramp.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easibility study on using TBM to excavation of the Beishan URL ramp.The technical challenges for using TBM in Beishan URL are identified on the base of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specific layout of the spiral ramp.Then,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specific issues,i.e.extremely hard rock mass,high abrasiveness,TBM operation,muck transportation,water drainage and material transportation,is investigated.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BM technology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Beishan URL excavation.The results can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LW disposal engineering in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2020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 Elsevier B.V.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URL)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HLW)disposal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 Extremely hard rock mass rock mass boreability Spiral layout Beishan
下载PDF
基于改进RBF神经网络的硬岩岩体变形模量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渊 王亮清 周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1,共4页
岩体变形模量确定方法有室内外试验法、数值分析法、反分析法、岩体分类法等。上述方法均存在很大缺陷,而神经网络法的日益完善使通过建模预测岩体参数成为可能。以溪洛渡水电站的88组数据为基础,考虑岩石质量指标RQD、RMD、Vp等因素,... 岩体变形模量确定方法有室内外试验法、数值分析法、反分析法、岩体分类法等。上述方法均存在很大缺陷,而神经网络法的日益完善使通过建模预测岩体参数成为可能。以溪洛渡水电站的88组数据为基础,考虑岩石质量指标RQD、RMD、Vp等因素,建立了基于模式搜索法的改进RBF神经网络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岩体变形模量。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将西藏如美水电站岩体的17组数据代入,将其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及原位数据作对比。结果表明,改进RBF模型更适于硬岩岩体变形模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模量 RBF神经网络 模式搜索法 BP神经网络 硬岩岩体
下载PDF
硬岩隧道锚喷支护施工过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太全 华渊 +1 位作者 连俊英 沈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97-900,共4页
聚丙烯纤维喷混凝土作为隧道锚喷支护中的新型支护方式,具有施工便捷特点,并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文章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东巨寺沟硬质围岩铁路隧道进行了大断面开挖-锚喷支护施工全过程分析,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围岩的位移变... 聚丙烯纤维喷混凝土作为隧道锚喷支护中的新型支护方式,具有施工便捷特点,并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文章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东巨寺沟硬质围岩铁路隧道进行了大断面开挖-锚喷支护施工全过程分析,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围岩的位移变形、应力、塑性区分布特征,验证了隧道支护后的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硬岩隧道 大断面开挖 锚喷支护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东巨寺沟隧道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和围岩稳定性位移模糊判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太全 华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7-1381,共5页
湿法喷射混凝土可有效地改善隧道内作业环境、反弹量小、喷射质量高,是隧道支护结构施工值得推广的工艺。首次在宝鸡-兰州铁路复线东巨寺沟铁路隧道选取试验段,实施湿喷工艺喷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作为支护结构兼作永久性支护,免除二次... 湿法喷射混凝土可有效地改善隧道内作业环境、反弹量小、喷射质量高,是隧道支护结构施工值得推广的工艺。首次在宝鸡-兰州铁路复线东巨寺沟铁路隧道选取试验段,实施湿喷工艺喷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作为支护结构兼作永久性支护,免除二次衬砌工作,并进行水平位移收敛监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该隧道水平收敛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同时采用隧道稳定性模糊概率分析理论对不同断面位置处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的隧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可靠度指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铁路隧道 硬质围岩 湿法喷射纤维混凝土 模糊概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