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Causes of Haze Weather in Winter in Zhangzhou City
1
作者 Wang Hong Zheng Qiuping +1 位作者 Xie Zuxin Wu Jianch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3期11-17,共7页
From December 3 to 12,2017,Zhangzhou experienced a haze weather process lasting for 10 days.In this paper,based on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statistical comparison,Eta correl... From December 3 to 12,2017,Zhangzhou experienced a haze weather process lasting for 10 days.In this paper,based on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statistical comparison,Et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lustering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haze weather in the whole process from clean air (December 2) to haze generation,maintenance (December 3-12) and dissipation (December 1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blasts of strong cold air invaded the city during the haz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and regional pollution transport and static and stable weather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continuous high concentr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the occurrence of mild pollution from PM 10 and PM 2.5 in some periods and mild-heavy haze weather lasting for 10 days.In this process,PM concentration had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ir temperature and visibility,and the absolute values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between 0.6 and 0.8.PM concentration correlated with relative humidity positively and with wind speed weakly.Regional transport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ozone was conducted in the form of northeast wind and southeast wind backflow.At night and in the morning,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atic and stable weather and long-term sea and land breeze (6 d),average wind speed was less than 1.5 m/s,and the frequency of static wind and small wind exceeded 50%,while there was no precipitation.At 08:00,in the middle and low altitudes,the inversion layer appeared in one week,and cloud cover was large,while the height of mixed layer was below 600 m.In the whole process,it was in the weak divergence field under cold high pressure,and the overall diffusion,dilution and cleaning ability of the atmosphere were po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ULATE MATTER haze weather CAUSE Zhangzhou
下载PDF
雾霾天气下泰州市环境空气中二噁英类物质浓度研究
2
作者 阳陈 张欢燕 杨文武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针对泰州市雾霾天气下不同功能区域环境空气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冬季雾霾周期内二噁英类物质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006~0.841 pgTEQ/m 3,不同功能区域的浓度高低为垃圾焚烧企业周边>工业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针对泰州市雾霾天气下不同功能区域环境空气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冬季雾霾周期内二噁英类物质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006~0.841 pgTEQ/m 3,不同功能区域的浓度高低为垃圾焚烧企业周边>工业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二噁英类物质浓度先升高再降低,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变化趋势相符。17种氯代二噁英单体浓度结果显示,环境空气样品中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浓度明显高于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浓度,其中2,3,4,7,8-五氯代呋喃(2,3,4,7,8-PCDF)浓度最高。垃圾焚烧、燃煤等工业活动是该市环境空气中二噁英类物质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物质 雾霾 环境空气 泰州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雨雾天驾驶辅助系统设计
3
作者 洪儒 于力涵 +1 位作者 戴安邦 谢迎娟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3期259-266,共8页
随着私家车数量日益增多,雨雾天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嵌入式硬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驾驶用户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雨雾天语音辅助驾驶系统;系统结合了湿度传感器、轻量化去雾神经网络AOD-NET和目标检测模型YOLOv5n;在... 随着私家车数量日益增多,雨雾天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嵌入式硬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驾驶用户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雨雾天语音辅助驾驶系统;系统结合了湿度传感器、轻量化去雾神经网络AOD-NET和目标检测模型YOLOv5n;在目标检测模型YOLOv5n上,利用K-means++算法重新设计锚框,选取较优的骨干网络并利用模型剪枝进一步压缩模型大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在Jetsonnano上的FPS达到了17.78,最终mAP在人工加雾、分辨率变化的TT100K (Tsinghua-Tencent 100K)数据集到达了65.8%,满足了正常天气与雨雾天气下的驾驶辅助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Jetson nano 雨雾天辅助驾驶 交通标志检测 AOD-NET去雾 YOLOv5n
下载PDF
人工增雪技术对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王海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雾霾天气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季降雪量不足会导致城市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加重。为此使用人工增雪技术提高冬季降雪量,并探究人工增雪技术对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的可行性。分析人工增雪技术的效果和潜力,计算城市... 雾霾天气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季降雪量不足会导致城市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加重。为此使用人工增雪技术提高冬季降雪量,并探究人工增雪技术对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的可行性。分析人工增雪技术的效果和潜力,计算城市内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和降雪量间的变化,以此分析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增雪能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有效改善城市内的酸雨情况,优化空气污染质量综合指数,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证明了人工增雪技术对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的可行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污染物的可行性分析 污染物浓度 人工增雪技术 降雪量
下载PDF
日照市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微观形貌及物质来源研究
5
作者 李峰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以日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样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ICP-MS等工具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分析,探讨了日照市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PM_(2.5))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日照市PM_(2.5)颗粒物主要以无定形态为主,... 以日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样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ICP-MS等工具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分析,探讨了日照市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PM_(2.5))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日照市PM_(2.5)颗粒物主要以无定形态为主,为含铁、镁、铝、钾、钠的硅酸盐颗粒;日照市PM_(2.5)的主要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及建筑施工排放、交通汽车尾气排放、燃煤、电子垃圾拆解等。通过对日照市PM_(2.5)微观形态特征和来源的研究,可为改善日照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PM_(2.5) 微观形貌 物质来源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的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旭淼 段锦 +3 位作者 刘举 陈广秋 刘高天 梁丽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7-576,共10页
针对雾天环境下图像采集过程中出现的细节丢失、颜色失真、对比度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该算法采用注意力机制原理设计一个特征融合模块,将通道注意力和像素注意力相结合,利用不同通道的特征加权... 针对雾天环境下图像采集过程中出现的细节丢失、颜色失真、对比度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该算法采用注意力机制原理设计一个特征融合模块,将通道注意力和像素注意力相结合,利用不同通道的特征加权信息不同且雾霾在不同像素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根据特征图的重要程度为其赋予不同的权重,解决了传统算法中雾气残留以及颜色失真的问题;其次,在网络的解码器中加入“增强-操作-减去”的增强策略,解决了去雾后图像细节丢失的问题;最后,为更好地恢复图像质量,采用混合损失函数对网络参数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公开数据集RESIDE上较对比算法PSNR值提高了1.88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增强模型 雾霾天气
下载PDF
雾霾天气下PM_(2.5)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
7
作者 张珉铨 陈耀登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0期39-44,共6页
当前,雾霾天气下PM_(2.5)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为更好的实现污染治理,展开雾霾天气下PM_(2.5)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分析研究区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能源条件,获取AQI分布数据,得到研究区域基础数据。使用可... 当前,雾霾天气下PM_(2.5)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为更好的实现污染治理,展开雾霾天气下PM_(2.5)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分析研究区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能源条件,获取AQI分布数据,得到研究区域基础数据。使用可加载PM_(2.5)的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TSP采样器获取污染物样本,并对相关性以及富集因子展开计算。选择聚类分析方法获取污染物扩散路径,确定污染物在雾霾天气下的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具有直接影响,且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当气象条件相同时,城市中心的污染物浓度远高于城郊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雾霾天气 大气污染 气象要素分析 AQI
下载PDF
激光雷达在雾霾天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郝孝智 李念 付亚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
大量气溶胶聚集对环境造成较大隐患,为此提出激光雷达在雾霾天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探测中的应用。利用多波长激光雷达探测雾霾天气下的大气后向散射信号,采用高速示波器将采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数据后,应... 大量气溶胶聚集对环境造成较大隐患,为此提出激光雷达在雾霾天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探测中的应用。利用多波长激光雷达探测雾霾天气下的大气后向散射信号,采用高速示波器将采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数据后,应用激光雷达方程与光学厚度反演方法获取随高度变化的大气消光系数与后向散射系数,并计算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比,实现雾霾天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探测。经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从空间分辨率角度与大气层角度分别计算得到气溶胶的光学厚度,还能够分析不同日期下的PM_(2.5)/PM_(10)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预测 雾霾天气 气溶胶 后向散射信号 光学厚度反演
下载PDF
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智能监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乔友刚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1期110-114,共5页
为实现雾霾的有效治理和预警,进行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智能监测方法研究。以某研究区为例,利用相关系数法监测布点,利用不同方法监测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二氮、二氧化氮、PM_(2.5)污染物质的浓度监测并以此为基础计算监... 为实现雾霾的有效治理和预警,进行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智能监测方法研究。以某研究区为例,利用相关系数法监测布点,利用不同方法监测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二氮、二氧化氮、PM_(2.5)污染物质的浓度监测并以此为基础计算监测点综合污染浓度值、区域综合污染浓度值以及研究区整体污染浓度值。结果表明:各个监测点总体上呈现出排名越靠前,污染物浓度越高的趋势,且PM_(2.5)浓度最高;研究区内冬季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要高于秋季,整体污染物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雾霾天气在深秋、初冬时期最为严重,此时污染物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季节 雾霾天气 污染物浓度 智能监测方法
下载PDF
海上雾霾天气下基于能见度的舰载机目视着舰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杨凡 田杰荣 刘敏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77-282,共6页
针对雾霾天气对舰载机目视着舰安全性的影响难以量化的问题,利用激光雷达在近海的能见度观测数据,反演海上雾霾天气下飞行员目视着舰的斜程能见度的状况,提出1种基于能见度指标的目视着舰风险评估方法,将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飞行员频繁的... 针对雾霾天气对舰载机目视着舰安全性的影响难以量化的问题,利用激光雷达在近海的能见度观测数据,反演海上雾霾天气下飞行员目视着舰的斜程能见度的状况,提出1种基于能见度指标的目视着舰风险评估方法,将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飞行员频繁的目测压力,转变为舰上数据测量、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等程序化工作,将定性的安全分析转变为定量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指导,谋求在现有着舰控制模式下有效降低飞行员着舰压力,提升指挥引导效率,为低能见度下舰载机目视着舰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斜程能见度 目视着舰 风险评估
下载PDF
2023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11
作者 尤媛 饶晓琴 +1 位作者 李思腾 王继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6-512,共7页
2023年1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东北亚低涡偏强。东亚大槽偏东,南支槽偏弱。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8 mm,较常年同期(14.3 mm)偏少38%;全国平均气温为-4.4℃,较常年同期(-4.8℃)偏高0.4℃。月内气温冷暖起伏较大... 2023年1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东北亚低涡偏强。东亚大槽偏东,南支槽偏弱。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8 mm,较常年同期(14.3 mm)偏少38%;全国平均气温为-4.4℃,较常年同期(-4.8℃)偏高0.4℃。月内气温冷暖起伏较大,中下旬出现3次冷空气过程,气温由上旬异常偏暖逆转为下旬普遍偏冷的格局,黑龙江出现极寒天气,漠河最低气温达-53℃,刷新我国最低气温纪录。13—16日出现年度首次大范围寒潮天气,具有降温剧烈、风力大、雨雪范围广等特点,新疆、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出现大雪或暴雪,北方地区出现首次沙尘天气过程。此外,上旬大气扩散和湿清除条件较为不利,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极寒天气 暴雪 沙尘 雾-霾
下载PDF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被引量:285
12
作者 吴兑 邓雪娇 +3 位作者 毕雪岩 李菲 谭浩波 廖国莲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近年来广州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1980年代初开始,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广州地区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粉尘污染、硫酸盐... 近年来广州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1980年代初开始,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广州地区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粉尘污染、硫酸盐加粉尘污染、光化学过程的细粒子加硫酸盐加粉尘的复合污染时期。雾和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没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其波动主要反映了气候波动固有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广州地区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有关,PM10有一半季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而PM2.5季均值全部超过美国国家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细粒子浓度甚高。另外PM2.5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可达62%~69%,尤其是旱季比雨季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气溶胶云 灰霾天气 能见度恶化 细粒子污染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被引量:260
13
作者 吴兑 廖国莲 +6 位作者 邓雪娇 毕雪岩 谭浩波 李菲 蒋承霖 夏冬 范绍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恶化和空气质量下降。近地层输送条件即地面流场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密切相关。利用2004—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大气...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恶化和空气质量下降。近地层输送条件即地面流场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密切相关。利用2004—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大气成分站网器测能见度资料、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监测站网的PM10浓度资料等,使用矢量和分析方法,分析珠江三角洲近地层风及其对严重霾天气过程和清洁对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霾天气高发季节,东亚纬向环流比2005年同期显著,纬向环流不显著的年份,气流南北交换显著,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大,伴随冷空气的大风等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纬向环流显著的年份,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小,污染物易于堆积。珠江三角洲霾天气具有区域性特征,旱季出现最多,雨季出现最少。严重霾天气过程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清洁对照过程出现在台风直接影响或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静风频率较低,且旱季风速较大,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矢量和分析表明:区域霾天气过程与区域内静小风过程,即出现气流停滞区有密切联系,清洁对照过程与强平流输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霾天气 输送条件 矢量和 气流停滞区
下载PDF
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64
14
作者 陈训来 冯业荣 +4 位作者 范绍佳 李江南 林文实 王安宇 冯瑞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0-542,共13页
不同类型的背景场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灰霾有不同的影响。作者主要利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MM5/SMOKE/CMAQ)研究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一次灰霾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这次... 不同类型的背景场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灰霾有不同的影响。作者主要利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MM5/SMOKE/CMAQ)研究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一次灰霾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这次灰霾天气的气象模拟,较好地模拟了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模拟出了PM10浓度的变化,与观测值比较一致。在这次灰霾天气过程中,由于离岸型背景风与陆风风向一致,在陆风维持的情况下,内陆源区的PM10被输送到沿海地区,导致沿海城市和海面上PM10浓度比较高;而在海风维持的情况下,海风与离岸型背景风方向相反,造成海风较小,致使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都比较严重。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离岸背景风和海陆风的相互作用对灰霾天气的生成与分布有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风 海陆风 灰霾天气 PM10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71
15
作者 陈欢欢 吴兑 +2 位作者 谭浩波 李菲 范绍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5,共9页
使用2001—2008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资料等,制定统一标准统计并详细列出了2001—2008年的灰霾与清洁过程清单,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通过天气学分析方法以及矢量和分析方法... 使用2001—2008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资料等,制定统一标准统计并详细列出了2001—2008年的灰霾与清洁过程清单,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通过天气学分析方法以及矢量和分析方法,分别分析天气形势以及珠江三角洲近地层风对严重灰霾过程和清洁过程的影响。(1)低能见度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尤其与复合污染密切相关。(2)无论是灰霾过程还是清洁过程,用大气能见度和API作为两个参考指标所选的过程所分布的季节是非常一致的,但具体时段不尽相同。(3)典型灰霾过程分布在每年的10月—次年4月,造成灰霾的天气形势主要是高压变性出海。典型清洁过程分布在每年的10月—次年3月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以及5—9月的雨季,其影响的天气形势主要是冷空气南下、台风影响。(4)矢量和的分析说明灰霾过程与气流停滞区关系密切,而清洁过程则与强水平输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学 空气质量 矢量和 灰霾天气 气象条件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南京地区PM_(2.5)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3
16
作者 魏玉香 银燕 +2 位作者 杨卫芬 芮冬梅 杭维琦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9期29-34,共6页
文章利用2007年南京市草场门和迈皋桥采样点的PM2.5在线监测资料研究了南京地区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月季变化、日变化特征分析。并利用同时期气象资料分析了PM2.5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市细... 文章利用2007年南京市草场门和迈皋桥采样点的PM2.5在线监测资料研究了南京地区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月季变化、日变化特征分析。并利用同时期气象资料分析了PM2.5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市细颗粒物污染较严重,草场门采样点各月超标率均在55%以上,年超标率达72%;2采样点各季节霾天气下PM2.5质量浓度均大于非霾日下浓度均值,不管是霾天气还是非霾天气下,草场门采样点各季节PM2.5质量浓度均高于迈皋桥采样点(除秋季非霾天气)。2007年南京市PM2.5质量浓度呈现出春冬季节较高、夏秋季节较低的特点;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对PM2.5质量浓度与水平能见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细粒子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8。草场门采样点霾天气下平均能见度水平仅5.2 km,最高能见度为13 km,最低为1.7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气象因子 能见度
下载PDF
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2
17
作者 吴蒙 范绍佳 +2 位作者 吴兑 廖碧婷 李海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09-1415,共7页
利用2006~2010年广州气象站逐时地面风场、湿度、能见度观测资料和2006~2009年珠江三角洲其他33个地面观测站风场观测资料,通过对灰霾与清洁天气过程的风速风向进行统计分析与矢量和分析,研究了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 利用2006~2010年广州气象站逐时地面风场、湿度、能见度观测资料和2006~2009年珠江三角洲其他33个地面观测站风场观测资料,通过对灰霾与清洁天气过程的风速风向进行统计分析与矢量和分析,研究了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灰霾天气过程在干季发生较频繁,主导风向为东南及东南偏南风,风速一般在1.5m/s以下,静风频率大于多年静风频率;灰霾天气过程风矢量和较小,扩散条件较差.清洁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湿季,风速普遍较大且主导风为东南及东南偏南风,干季也可以出现清洁天气过程,主要为较强的北风及偏北风;清洁天气过程风矢量和较大,有较强的平流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 矢量和 灰霾 清洁天气 广州地区
下载PDF
人工气候室雾霾模拟方法及装置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羽生 罗屿 +3 位作者 赵纯 胡建平 刘亮 荆群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9-914,共6页
为了研究雾霾沉积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的影响,在人工气候室设计了一套基于气流粉碎系统的雾霾发生装置。人工气候室直径25 m,高27.5 m,体积达15 000 m^3,为模拟雾霾提供开阔的大气环境。模拟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人工气候室自带... 为了研究雾霾沉积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的影响,在人工气候室设计了一套基于气流粉碎系统的雾霾发生装置。人工气候室直径25 m,高27.5 m,体积达15 000 m^3,为模拟雾霾提供开阔的大气环境。模拟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人工气候室自带热雾系统,它能产生温度湿度可控的雾,并能形成逆温层,为模拟雾霾提供静稳条件;一部分为气流粉碎系统,其能产生成分可控、粒径<10μm的霾粒子并喷入气候室中。将产生的雾与霾混合可模拟出雾霾,模拟雾霾能均匀扩散在人工气候室中并持续存在,且雾霾的浓度、气溶胶粒径分布、温度、相对湿度均与实际雾霾相符。试验中,通过热雾系统及粉碎物的控制可以产生相对湿度范围在80%~90%、雾霾体积质量范围在200~600μg/m^3,气溶胶粒径分布集中于0.25~2μm的多种雾霾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产生持续稳定存在的雾霾,为研究雾霾的理化特性及绝缘子在雾霾天气下的绝缘提供了研究条件,同时为在气候室形成霾与雾提供详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雾霾模拟 人工气候室 输电设备外绝缘 气溶胶粒径分布 环境污染
原文传递
聚甲氧基二甲醚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郑妍妍 唐强 +1 位作者 王铁峰 王金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12-2419,共8页
聚甲氧基二甲醚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绿色含氧柴油调和组分,实现该类物质的工业化生产及实际推广应用不仅可充分利用我国过剩甲醇产能部分替代石油,同时能有效缓解雾霾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聚甲氧基二... 聚甲氧基二甲醚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绿色含氧柴油调和组分,实现该类物质的工业化生产及实际推广应用不仅可充分利用我国过剩甲醇产能部分替代石油,同时能有效缓解雾霾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聚甲氧基二甲醚的研究历程及当前研究进展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的产业发展背景及意义以及该类产品物化特性及优势、定性及定量检测分析方法、合成方法、合成工艺路线及所采用的反应器装置等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技术产业化现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了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应用拓展及前景,指出聚甲氧基二甲醚在作为柴油调和组分、溶剂和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柴油调和组分 甲醇 雾霾 环境 污染 合成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灰霾天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20
作者 吴兑 廖碧婷 +1 位作者 陈慧忠 吴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64,共17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气溶胶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内较早开展灰霾天气研究的地区,从灰霾标准、科学概念、长期变化趋势、细粒子污染本质、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能力以及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和物理化学特性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气溶胶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内较早开展灰霾天气研究的地区,从灰霾标准、科学概念、长期变化趋势、细粒子污染本质、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能力以及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和物理化学特性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气溶胶云一年四季都出现,且长期稳定存在,重污染区位于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粗颗粒气溶胶污染、硫酸盐+粗颗粒气溶胶污染、光化学过程的细粒子+硫酸盐和粗颗粒气溶胶的复合污染时期。雾和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没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其波动主要反映了气候波动固有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珠江三角洲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关系比较大,PM10有一半年份的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年均值浓度限值(70 μg m-3),而细颗粒物(即PM2.5)各年都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年均值限值(35 μg m-3),尤其是有些年份年均值浓度超过标准限值的2倍,细粒子浓度甚高。另外,近年细颗粒物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可达57%~79%,黑碳气溶胶浓度非常高,月均值达到5.0~9.1 μg m-3,黑碳气溶胶污染严重。和20余年前的资料相比较,细粒子在气溶胶中的比重有明显增加,有机碳和硝酸盐、铵盐的占比增加,而硫酸盐占比略有减少,钙占比明显减少。区域气流停滞区的形成是发生严重灰霾天气的主要气象条件,垂直输送能力不足也是加重灰霾天气的气象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灰霾天气 细粒子污染 黑碳 能见度恶化 气流停滞区 垂直输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