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庞鹤辨治下肢丹毒经验
1
作者 胡红娟 陈小均 +5 位作者 徐孟娇 袁文雯 金潇 原方 张凡帆 庞鹤(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注意引邪外出,使邪气或向外散发,或从大小便而解。此外,在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中均应根据湿与热的轻重程度合理选方,强调活血化瘀、注意顾护脾胃、积极防治变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火毒夹湿 清热解毒 凉血解毒 滋阴清热 活血化瘀 顾护脾胃 庞鹤
下载PDF
从热(火)毒探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
作者 周宇石 李涵 张明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热(火)毒为阳邪,易致热象,腐蚀血肉,这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温度升高、破溃的病理改变特点相符,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气候环境等因素能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致使瘀血、痰... 热(火)毒为阳邪,易致热象,腐蚀血肉,这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温度升高、破溃的病理改变特点相符,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气候环境等因素能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致使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形成,蕴积体内,久郁不解,化热成毒,毒损心脉,发为本病。临证之时,应以清热解毒立法,兼顾其病理本质,应证组合疏肝、降火、化痰、利湿、祛瘀治法对胸痹热证进行辨治,常用方剂为景岳化肝煎、龙胆泻肝汤、栀子豉汤、小陷胸汤、甘露消毒丹、旋覆花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火)毒 冠心病 饮食不节 七情失调 肝郁气滞 痰瘀互结 清热解毒 疏肝降火 化痰祛瘀
下载PDF
长期进食过快在中医诊疗中的意义探讨
3
作者 安桂琳 聂多锐 +5 位作者 赖桂花 王菲 向婷婷 雷书浚 万何琴 曹建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59-3461,共3页
我国历代医家提倡细嚼慢咽,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存在长期进食过快的问题。根据相关研究及临床观察,长期进食过快既是不良习惯,又是致病因素。长期快速进食可损伤脾气,使饮食积滞,从而生湿、生痰、生瘀,然后变生浊毒,导致多个脏腑损伤,... 我国历代医家提倡细嚼慢咽,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存在长期进食过快的问题。根据相关研究及临床观察,长期进食过快既是不良习惯,又是致病因素。长期快速进食可损伤脾气,使饮食积滞,从而生湿、生痰、生瘀,然后变生浊毒,导致多个脏腑损伤,引发多种疾病。其致病体现为持久性、全身性和多发性,主要表现为舌苔垢浊、口秽、失眠、大便异常等。目前,医学类书籍尚未给予长期进食过快明确释义,人们不能深刻认识其具体危害,难以践行正确的进食方式。文章探讨长期进食过快相关内容,以期为医者溯源病因提供参考,为患者防治疾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进食过快 致病因素 胃热火郁 饮食积滞 浊毒内生
原文传递
基于风毒论治疗蛇串疮的代表方辨析及理论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其 程萧寒 +2 位作者 程宏斌 伍景平 徐艳虹 《四川中医》 2021年第8期22-24,共3页
古籍中关于蛇串疮发病自隋以来,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多有论述,其中多有心肝二经风火,临床或称热毒夹风证,本文以风毒论论之。治疗上古人提出了"化斑解毒汤"、"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三方为主的论治... 古籍中关于蛇串疮发病自隋以来,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多有论述,其中多有心肝二经风火,临床或称热毒夹风证,本文以风毒论论之。治疗上古人提出了"化斑解毒汤"、"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三方为主的论治,但并没有深入论述其三方之间的关系和辨证选择,深入研究发现,古人的认识确有精妙之处,现通过系统深入研究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差异,以期完善病机并提升本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毒论 心肝二经风火 热毒夹风证 三方论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