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zing the Combination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Motor Control Training on Balance Function and Gait in Patients with Stroke-Induced Hemiplegia
1
作者 Xiaoqing Ma Zhen Ma +2 位作者 Ye Xu Meng Han Hui Yan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control training o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hemiplegia,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n patients’bal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control training o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hemiplegia,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n patients’balance function and gait.Methods:Fifty-two cases of 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using computer-generated random grouping.All participan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In addition to these,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pseudo-stimulation therapy+motor control train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motor control training.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gait parameters of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s and assesse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ventions in both groups.Results:Before the in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alance function scores and each gait paramet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However,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higher balance function scor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exhibited higher step speed and step frequency,longer step length,and a higher overall satisfaction level with the interventio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motor control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hemiplegia has demonstrated positive effects.It not only improves the patient’s balance function and gait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overall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induced hemiplegia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control training Balance function GAIT
下载PDF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motor function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miplegia
2
作者 王树德 石海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3期2019-2019,共1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motor function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miplegia.Method We evaluate 58 cases of acute stroke with severe hemiplegia with FMA method ... Objective To observ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motor function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miplegia.Method We evaluate 58 cases of acute stroke with severe hemiplegia with FMA method and Barthel index, observ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Result Motor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was promoted apparent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mipleg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 急性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肖芝花 黄燕 +2 位作者 张芳 娄秋英 杨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 目的 本研究探讨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肌张力(Ashwoth)评分、上肢运动功能(UL-FMA)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焦虑情绪(HAMA)评分、抑郁情绪(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可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肌张力,提升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可缓解负性情绪,促进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总结 脑卒中 偏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欣欣 张玲玲 +5 位作者 刘婉 刘莉 杨永超 高润 朱慧敏 张传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3)和对照组(n=11)。对照组采用tDCS伪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Dual-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 scale,FMA-UL)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测评量表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L、ADL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区与全脑FC分析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健侧M1区到患侧枕中回、健侧舌回、健侧角回FC降低(P<0.01);患侧M1区未见FC变化脑区。治疗后研究组健侧M1区到健侧小脑、健侧小脑蚓部FC降低,到患侧中央前回FC增加(P<0.01);患侧M1区到患侧小脑、患侧颞中回FC增加,到健侧中央前回FC降低(P<0.01)。结论:Dual-tDCS对大脑的神经调控作用可改善慢性期卒中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相关脑区的FC,可能是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tDCS 慢性期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连接 偏瘫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cy、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齐涛 张闻东 +1 位作者 李佩芳 刘辉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1∶1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通督调神针法)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8例。持续治疗...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1∶1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通督调神针法)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8例。持续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Hcy、CRP)水平、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和移动功能[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FGA和BBS评分升高水平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CRP水平下降程度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具有较好的增益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平衡和移动能力,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通督调神针法 阴虚动风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钊德 杜灿荣 +2 位作者 邬映超 韦小翠 龙耀翔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共6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全身振动能够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减轻偏瘫下肢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全身振动疗法 痉挛 下肢功能
下载PDF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桂英 陈国芳 傅新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高频组接受患侧高频rTMS治疗,联合组同时接受健侧低频和患侧高频rTMS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神经传导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5-HT、DA及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5-HT、DA、BDNF水平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8、16.356、9.388,P<0.05)。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2、4.971、6.604,P<0.05)。治疗前,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均缩短,且联合组MEP潜伏期、CMCT小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34、9.615,P<0.05)。结论高-低频联合rTMS能刺激神经递质释放,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一频率rTMS治疗,可作为临床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 神经递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研究
8
作者 徐君君 陶勇军 王婷婷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以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以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实验室指标及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降低(P<0.05),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运动功能和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效调节血清NO、Hcy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针刺 益气活血通络方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9
作者 王斌 高松年 +1 位作者 刘巧云 董新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精细化康复训练。根据脑梗死患者(卧床患者、可坐立患者、借助辅具可站立患者和无辅具可挺直站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给予相应的运动康复训练(如肢体关节训练、身体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5 d/周,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被动运动模式、有助力运动模式和主动训练模式的上肢/下肢运动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精细化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马秋云 何晓华 +2 位作者 刘戴维 王正田 任卫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加常规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 Stroke Scale,CS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1)血糖水平: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所下降,降血糖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2)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两组各项指标(MEP、CMC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3)上肢、下肢FMA评分: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分值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评分(SS-QOL、M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得分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NIHSS、CSS、SDS)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中频脉冲电刺激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 电生理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肌力、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邢学良 曲阳 +2 位作者 辛贵乐 周海纯 孔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 目的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中医整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康法、易筋经联合推拿治疗,共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MAS)]、肢体运动功能[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步履不稳、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的显效率(51.1%,23/45)和有效率(95.5%,43/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4%(11/45)和82.2%(3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T、FAM、SS-QOL评分及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及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医整合康复 针康法 易筋经 肢体肌力 肢体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悬吊保护下智能助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和行走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建玲 刘惠林 +4 位作者 朱琳 顾彬 颜如秀 赵圻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行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穿戴智能助力步行器进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FMA-平衡功能(FMA-B)和无线传感三维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患侧肢体FMA和FMA-B评分,步频、步速、患侧步长、患侧单支撑相、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均改善(|t|>2.230,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40,P<0.05)。结论早期介入智能助力步行训练能更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平衡和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助力步行训练 步态 运动 下肢 康复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观记 马慧 +1 位作者 李昌欣 梁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关节活动情况(评价指标为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与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的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应用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进行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评估]及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结果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FMA-UE、FMA-B、MBI评分和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FMA-UE、FMA-B、MBI评分和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可提高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 关节活动功能 上肢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薛亚峰 郄淑燕 +2 位作者 王寒明 杨傲然 谭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846-849,854,共5页
目的探讨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平衡能力、下肢运动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平衡能力、下肢运动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Bobath技术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步态参数(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下肢肌力恢复情况(屈髋肌力、伸膝肌力)。结果干预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下肢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BOBATH技术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平衡能力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综合肺康复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疲劳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陆秋芳 应燕萍 +2 位作者 马娟 黄安石 覃艳勤 《蛇志》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肺康复方案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卒中后疲乏、运动功能及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某三级综合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1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0年... 目的探讨综合肺康复方案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卒中后疲乏、运动功能及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某三级综合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1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7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肺康复方案,两组患者均在实施干预前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进行评定患者的疲乏程度、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试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试验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肺炎发生率为21.79%(17/78),试验组的肺炎发生率为8.22%(6/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2,P=0.020)。结论实施综合肺康复方案可降低卒中后疲劳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减少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疲劳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综合式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英彩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综合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干... 目的分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综合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下肢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上肢MM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MMT评分、上肢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综合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偏瘫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综合式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偏瘫肌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靳三针疗法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研究
17
作者 谢丹丹 龚伟 +1 位作者 陈露 戎军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1期124-128,共5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疗法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2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VR智...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疗法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2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VR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VR智能运动训练联合靳三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定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检测患、健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均方根振幅(RMS),计算患、健侧RMS的比值。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MS与健侧的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2项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疗法联合VR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靳三针疗法 虚拟现实技术 表面肌电 上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核心肌群穴位埋线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徐可欣 李敏 石建爽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 观察核心肌群穴位埋线配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 观察核心肌群穴位埋线配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肌群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下肢肌力及静息状态下腹直肌厚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患侧下肢肌力显著改善,静息状态下腹直肌厚度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下肢肌力及静息状态下腹直肌厚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核心肌群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疗法 埋线 中风后遗症 偏瘫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 肌骨超声
下载PDF
左(右)归丸联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合骨质疏松临床研究
19
作者 骆亚芹 陈旭 +2 位作者 袁文萍 杨丽娟 王怡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3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左(右)归丸联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合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运动功能、肢体功能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灌云县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合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左(右)归丸联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合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运动功能、肢体功能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灌云县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合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加用左(右)归丸联合接骨续筋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β-交联胶原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侧Brunnstrom分期的高分期(Ⅴ-Ⅵ期)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模拟视觉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67%比5.00%,P>0.05)。结论左(右)归丸联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合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肢体功能,增强骨密度,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归丸 接骨续筋汤 脑卒中 偏瘫 骨质疏松 运动功能 骨密度 骨代谢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
20
作者 李强 杜雪松 张梅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rTMS、VR组、联合组,每组各36例。3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rTMS组给予低频rTMS,VR组给予V...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rTMS、VR组、联合组,每组各36例。3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rTMS组给予低频rTMS,VR组给予VR技术训练,联合组给予rTMS联合VR技术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比较3组干预前后身体压力中心摆动指标(身体摆动长度、摆动面积、平均速度)、稳定极限(LO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患肢身体成分相关指标(浮肿指数、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脑血流量(CB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里弗米德行为记忆试验评价表(RBM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睁眼时、闭眼时身体摆动长度、摆动面积、平均速度较前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VR组,VR组低于rTMS组(均P<0.05);3组LOS结果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VR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FMA、BI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VR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浮肿指数均降低,且联合组、VR组均低于rTMS组(均P<0.05),3组上肢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均升高,且联合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CBF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rTMS组,rTMS组高于VR组(均P<0.05);3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rTMS组,rTMS组低于VR组;3组MoCA、RBMT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rTMS组,rTMS组高于VR组(均P<0.05)。结论:rTMS联合VR技术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身体稳定性,恢复神经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VR技术训练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障碍 脑血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