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 被引量:34
1
作者 袁刚 胡爱荣 +3 位作者 胡耀仁 曾传莉 朱德东 石小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DV组和ETV组,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 目的:评价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DV组和ETV组,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周和3年后的肝脏纤维化弹性指数、肝纤维化治疗疗效,病毒学指标[如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HBV-DNA转阴率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换率]以及远期预后(3年死亡率、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后,ETV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弹性指数[(1.89±0.23)m/s和(1.49±0.28)m/s,P=0.000 16];ADV组和ETV组肝纤维化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25%和81.25%,ETV组明显高于ADV组(P=0.033)。治疗3年后,ETV组患者的HBV-DNA载量[(2.91±0.90)log10 IU/mL和(2.26±0.68)log10 IU/mL,P=0.000 007 5]和无应答率明显低于ADV组(2.50%和11.25%,P=0.029),HBV-DNA转阴率(86.25%和68.75%,P=0.008)和HBe Ag转换率显著高于ADV组(27.50%和11.25%,P=0.009)。ETV组患者的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6.25%和6.25%均明显低于ADV组(43.75%和17.50%,P=0.020,P=0.028);两组患者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3.75%和5.00%(P=0.058),ADV组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明显高于ETV组[HR=2.996,95%CI(1.009,7.656),P=0.048]。ADV组和ETV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间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13.75%和11.25%,P>0.05)。结论:与阿德福韦酯相比,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病毒学应答,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2
作者 齐秀恒 武振明 +1 位作者 刘琪 于士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入组研究,均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同时选取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仅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于1~2个治... 目的:探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入组研究,均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同时选取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仅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于1~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RECIST疗效,甲胎蛋白转阴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治疗副作用。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中29例可评价疗效。实验组治疗后K氏评分显著升高(80.39±8.37Vs73.93±9.22,P=0.002);恩度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甲胎蛋白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1,P=0.046)。治疗副作用轻微。结论:采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提升明显,甲胎蛋白转阴率亦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相关副作用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度 肝动脉灌注 介入化疗栓塞 肝癌
下载PDF
不同铂类药物对人肝癌细胞株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钱军 秦叔逵 +3 位作者 杨爱珍 徐海军 华海清 刘沈林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顺铂(PDD)是原发性肝癌的基本化疗药物之一,但是毒性显著,应用明显受限;如今多种新型铂类药物已经陆续上市,因此,本研究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铂类药物在体外实验中对于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和Bel-7402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选择... 目的:顺铂(PDD)是原发性肝癌的基本化疗药物之一,但是毒性显著,应用明显受限;如今多种新型铂类药物已经陆续上市,因此,本研究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铂类药物在体外实验中对于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和Bel-7402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选择恰当的铂类药物治疗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加入不同铂类药物后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给药前、后肝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绘制肝癌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给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给予铂类药物后肝癌细胞生长减慢,胞浆内颗粒增多;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PDD和奥沙利铂(OXA)强于洛铂(LBP)、奈达铂(NDP)和卡铂(CBP)。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铂类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趋于一致。结论:在体外研究中,铂类药物对于肝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PDD仍为基本用药,而OXA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推荐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株 顺铂 奥沙利铂 洛铂 奈达铂 卡铂 体外实验
下载PDF
玉屏风散直接抑制和免疫调节抗肝细胞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露蓉 姚霏 +1 位作者 江国荣 梁国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阐明玉屏风散直接抑制和免疫调节抗肝细胞癌的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MTT法评价玉屏风散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免疫细胞杀伤能力;以小鼠肝癌移植模型观察玉屏风散在体抗肝癌作用和对免疫调节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玉屏风散对... 目的:阐明玉屏风散直接抑制和免疫调节抗肝细胞癌的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MTT法评价玉屏风散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免疫细胞杀伤能力;以小鼠肝癌移植模型观察玉屏风散在体抗肝癌作用和对免疫调节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玉屏风散对肝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玉屏风散呈现量效和时效依赖性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肝癌荷瘤裸鼠和C57小鼠的肿瘤生长;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在G2期。可增加肝癌荷瘤C57小鼠脾脏的重量(P<0.05),但对胸腺重量和脾脏中CD4+T、CD8+T细胞比例及二者比值无影响;可显著提高血液和肿瘤组织中CD4+T、CD8+T细胞比例(P<0.01)和降低二者比值;可增强脾淋巴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能力。结论:玉屏风散抗肝癌作用是增强机体免疫和微弱的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抗肝癌 凋亡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栓塞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学芬 彭东 +6 位作者 李刚 冉文华 张力 朱川 任必勇 刘华文 莫小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OX)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7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GEMOX方案:吉西他滨0.8~1.0 g/m2,奥沙利铂85~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OX)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7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GEMOX方案:吉西他滨0.8~1.0 g/m2,奥沙利铂85~100 mg/m2加入超液化碘油10~30 ml行TACE治疗,每月1次,连用2~3次。经TACE治疗后3~4周行3-DCRT:总剂量(DT)48~60Gy,每次4~5 Gy,隔天1次,每周3次,连续4周。结果 2例患者3-DCRT后4个月内死亡,未能评价疗效,其余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4.4%(3/68),部分缓解(PR)70.6%(48/68),稳定(SD)14.7%(10/68),进展(PD)10.3%(7/68);总有效率(CR+PR)75.0%(51/68),肿瘤控制率(CR+PR+SD)为89.7%(61/68)。总生存中位数10个月(8.4~11.6),无瘤生存时间中位数6.0个月(4.6~7.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9.4%和19.1%。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GEMOX方案TACE联合3-DCRT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化疗栓塞 三维适形放疗 奥沙利铂 吉西他滨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邢志祥 沈世强 +2 位作者 秦峰 杨强 叶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331-2336,共6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辅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1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联合TACE治疗...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辅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1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联合TACE治疗分为单纯组(95例)及联合组(120例)。单纯组采用单纯肝切除术治疗,联合组先行肝切除术,术后1个月给予TACE治疗。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组间生存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联合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67.0%、51.0%,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单纯组分别为84.0%、49.5%、36.5%,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2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0,P=0.018)。联合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均分别为91.7%、62.5%、37.5%,单纯组分别为84.0%、42.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2,P=0.027)。术前AFP≥400μg/L、TNM分期Ⅲ期、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HBs Ag阳性及发生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则是患者长期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肝切除术后行辅助性TACE治疗可明显提高HCC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肝切除术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icroRNA-224在肝细胞癌组织和血浆中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军平 向邦德 +2 位作者 倪航航 赵荫农 黎乐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4012-4016,4021,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24(miR-224)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癌组织与血浆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qRT-PCR检测2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术前血浆及20例健康人血浆的miR-224表达量,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HCC... 目的探讨microRNA-224(miR-224)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癌组织与血浆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qRT-PCR检测2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术前血浆及20例健康人血浆的miR-224表达量,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HCC患者与健康人血浆miR-224的表达差异,分析miR-224在HCC血浆与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miR-224在HCC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浆及健康人血浆中的平均表达量分别为(0.14±0.04)、(0.02±0.01)、(1.15±0.26)和(0.11±0.03)。癌组织miR-224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1),HCC患者血浆miR-224表达量高于健康人血浆(P<0.01);②miR-224在HCC血浆及相应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0.001)。结论 HCC血浆miR-224表达量高于健康人群,并与肝癌组织表达量呈正相关,血浆miR-224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血清学指标用于肝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24 肝细胞癌 血浆 癌组织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沙利度胺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骥群 鲁光平 +3 位作者 邵柏 徐炳山 陆晓梅 于志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811-813,共3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监测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变化情况,观察毒副反应。方法:将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治疗组采用TACE序贯...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监测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变化情况,观察毒副反应。方法:将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治疗组采用TACE序贯沙利度胺;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组沙利度胺100-200mg/d,口服至少3个月。两组患者至少行TACE术2次,于术前及术后4周检测VEGF、AFP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9.3%,对照组为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77.8%,对照组为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术后显著降低(144.35±70.63ng/L vs 254.35±154.4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TACE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AFP降低例数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18 vs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嗜睡、疲劳、头昏、皮疹等症状较对照组高,两组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TACE术序贯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提高疾病控制率,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VEGF、AFP水平,且毒副反应可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沙利度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胎蛋白
下载PDF
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帆 陈斌 +3 位作者 伍玉南 彭建平 景婧 孙克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腹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黄芩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 目的观察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腹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黄芩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程度、肠道菌群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治疗组肠球菌、肠杆菌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黄芩汤能明显改善索拉非尼所致腹泻,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维护肠道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索拉非尼 原发性肝癌 黄芩汤
下载PDF
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CT剂量的优化控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房达 崔石昌 +3 位作者 李京华 赵隶嬴 郑加生 崔雄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837-184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采用低剂量CT进行引导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次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的患者,按照引导CT剂量分为常规组(管电流100m A)5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流50m A)50例,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分别记录和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 目的探讨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采用低剂量CT进行引导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次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的患者,按照引导CT剂量分为常规组(管电流100m A)5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流50m A)50例,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分别记录和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患者的CT图像均能满足微波消融治疗要求,均顺利完成治疗。低剂量组患者总辐射剂量(10477±4120)m As vs(5459±933)m As,P<0.01、CTDIvol(229±98)m Gy vs(78±14)m Gy,P<0.01、DLP(2094±891)m Gycm vs(78±14)m Gycm,P<0.01、ED(31.4±13.4)m Gy vs(16.4±2.8)m Gy,P<0.01,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肝癌患者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可以采用50m A管电流低剂量CT引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波 消融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70岁早期肝细胞肝癌患者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贇 沈强 +4 位作者 王能 刘沛 盛月红 许芸芸 钱国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70岁早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早期HCC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1...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70岁早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早期HCC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5%、73.0%、50.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1%、47.8%、34.3%。结论 MWA是治疗老年早期HCC患者安全有效的方式。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微波消融 老年患者 预后
下载PDF
DNA去甲基化对肝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上调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正友 张长松 +7 位作者 郭献灵 程越 卜欣欣 李蓉 贾凤岐 李云龙 吴孟超 卫立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系L02及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与DNA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观察5-杂氮胞苷(5'-aza-dC)去甲基化对肝细胞系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肝细胞系L02及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与DNA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观察5-杂氮胞苷(5'-aza-dC)去甲基化对肝细胞系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分析肝细胞系L02和肝癌细胞SMMC-7721中hTERT的甲基化状态,采用RT-PCR和TRAP-ELISA法检测5'-aza-dC干预对培养细胞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肝细胞系L02中hTERT有甲基化修饰,5'-aza-dC去甲基化处理上调hTERT mRNA表达并呈现端粒酶活性升高;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hTERT则没有甲基化修饰,5'-aza-dC去甲基化处理对其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无影响。结论:肝细胞中DNA甲基化可能参与抑制肝细胞hTERT的表达,hTERT去甲基化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DNA甲基化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5-杂氯胞苷
下载PDF
肝细胞癌p16基因甲基化及其对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祥锦 张惠灏 +2 位作者 郑炜 李心翔 叶建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分别检测了25例肝细胞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p16基因甲基化和mRNA表达状况。结果:25例肝细胞癌组织...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分别检测了25例肝细胞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p16基因甲基化和mRNA表达状况。结果:25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检出13例甲基化,甲基化率为52.0%,相应的癌旁组织有6例甲基化,甲基化率为24.0%;25例肝细胞癌组织中,mRNA表达10例(表达率40.0%),相应的癌旁组织其mRNA表达19例(表达率76.0%),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甲基化率及mRNA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肝细胞癌频发事件,p16基因甲基化导致mRNA表达缺失,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作为肝细胞癌分子诊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16基因 甲基化 MRNA表达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消融治疗近大血管肝细胞癌33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强 王能 +1 位作者 盛月红 钱国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评价近大血管的肝细胞癌(HCC)进行高功率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新发单发HCC的患者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该33病灶均为距离直径大于3 mm的血管0.5 cm以内,其中近门静脉支17例,近肝静脉12例,同时靠近的4例。所有... 目的评价近大血管的肝细胞癌(HCC)进行高功率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新发单发HCC的患者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该33病灶均为距离直径大于3 mm的血管0.5 cm以内,其中近门静脉支17例,近肝静脉12例,同时靠近的4例。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采用单针或双针100 W的高功率微波热凝2~4 min。并作短期随访,观察肿瘤消融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微创消融手术。2例(6.1%)出现局部肿瘤进展,7例(21.2%)出现新病灶(7/33),5例复查CT可见局部血供异常,5例消融灶远端出现胆管轻度扩张,另1例术后6个月出现肝门部胆管狭窄伴肝内胆管扩张。结论高功率微波治疗近血管的肿瘤疗效肯定,但有造成胆管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波 高功率 近血管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军 胡勇 +3 位作者 王健 王星星 程兰兰 余宏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CK19、EpCAM、CD133、CD90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CK19、EpCAM、CD133、CD90的表达及其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CK19、EpCAM、CD133、CD90阳性率分别为31.9%(23/72)、40.3%(29/72)、51.4%(37/72)、41.7%(30/72),有镜下癌栓和门静脉癌栓组中CK19、EpCAM、CD133、CD90阳性率均高于无镜下癌栓和无门静脉癌栓组,Ⅲ+Ⅳ期、肿瘤数目多发的HCC中EpCAM、CD133、CD90阳性率高于Ⅰ+Ⅱ期和单发的HCC;<46岁、组织学Ⅲ+Ⅳ级、血清AFP≥350 ng/ml的HCC中CK19阳性率高于其相应对照组。E-cadherin与其余两种EMT标志物均呈负相关(vimentin:r=-0.572,P=0.004;Snail:r=-0.597,P=0.003),CK19、EpCAM、CD90阳性HCC组中vimentin阳性强度均高于阴性组,CD133阳性HCC组中E-cadherin阳性强度低于CD133阴性组,vimentin、Snail阳性强度均高于CD133阴性组。结论与CK19、EpCAM、CD90相比,CD133阳性的肝癌干细胞与EMT的关系更加密切,CD133可作为同时针对HCC肝干细胞和EMT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干细胞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月浪 孙兴旺 强永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SENSE技术支持下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在诊断肝硬化和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肝硬化、30例肝癌进行上腹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其ADC值。结果在b值为300、1000和1500s/mm2时,正... 目的探讨SENSE技术支持下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在诊断肝硬化和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肝硬化、30例肝癌进行上腹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其ADC值。结果在b值为300、1000和1500s/mm2时,正常肝脏ADC值范围分别为(1.520±0.169),(1.200±0.132),(1.068±0.118)×10-3mm2/s;肝硬化ADC值范围分别为(1.305±0.1181),(1.137±0.124),(1.006±0.107)×10-3mm2/s;肝癌ADC值范围分别为(1.163±0.206),(0.898±0.155),(0.803±0.140)×10-3mm2/s。经统计学分析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在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肝硬化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多结节型或弥漫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孟艳莉 黎海亮 +4 位作者 郭晨阳 肖金成 宗登伟 胡鸿涛 骆俊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TACE治疗多结节型或弥漫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多结节型或弥漫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患者肝脏病变首次TACE后第3天开始每日给予As2O310 mg,静脉滴注,连续14 d,休息...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TACE治疗多结节型或弥漫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多结节型或弥漫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患者肝脏病变首次TACE后第3天开始每日给予As2O310 mg,静脉滴注,连续14 d,休息3周重复,后间歇给予TACE治疗。B组患者给予序贯性TACE。观察两组的近、远期疗效、介入频次、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有无差异。结果 A组客观有效率36.7%(11/30),获益率86.7%(26/30);B组客观有效率23.3%(7/30),获益率80.0%(24/30),两组客观有效率和获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P=0.731。A组患者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为8.0个月(95%可信区间5.7~10.3);B组患者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为4.0个月(95%可信区间2.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37×10-6。A组患者中共行介入65次,每例平均2.2次;B组患者中共行介入111次,每例平均4.7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38×10-4。A组30例患者中生活质量改善10例,稳定17例,降低3例;B组患者中改善7例,稳定10例,降低13例,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As2O3联合TACE在多结节型或弥漫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应用中,可以减少TACE的治疗次数,达到相同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砷剂 动脉内化疗栓塞
下载PDF
纳米刀治疗肝癌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鑫 刘凤永 +5 位作者 袁宏军 陈现现 左太阳 管阳 付金鑫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9-943,共5页
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衍变而来的纳米刀技术在治疗肝癌上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纳米刀治疗肝癌的原理、优势以及最新的实验和临床进展等方面对... 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衍变而来的纳米刀技术在治疗肝癌上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纳米刀治疗肝癌的原理、优势以及最新的实验和临床进展等方面对纳米刀治疗肝癌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电穿孔 纳米刀 肝癌 治疗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所致的大量腹腔积液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爱民 刘本智 +5 位作者 王潍博 崔言刚 王彩霞 舒晓莉 宋伟 申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APF)所致大量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并发高流量APF和大量腹腔积液的肝癌患者9例,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载瘘动脉,消除或减少APF,用碘化油尽量栓塞肝癌病灶。结果:APF消失7例,少量残留2...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APF)所致大量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并发高流量APF和大量腹腔积液的肝癌患者9例,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载瘘动脉,消除或减少APF,用碘化油尽量栓塞肝癌病灶。结果:APF消失7例,少量残留2例;门静脉血流方向全部由逆肝转为向肝;肝癌病灶内碘化油沉积良好6例;术后2周内腹腔积液完全消失5例,少量残余4例;2周后肝功复查,5例肝功能原有明显损害者全部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原有腹胀、腹痛、厌食、乏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对肝癌并高流量APF所致腹腔积液,动脉栓塞治疗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动静脉瘘 栓塞 介入性治疗 腹腔积液
下载PDF
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瑞芳 卫立辛 +5 位作者 沈锋 王维峰 贾凤岐 卜欣欣 郭献灵 吴孟超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5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端粒酶活性及h...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5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52/60)及90%(54/60),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24/60)及43.3%(26/60)。正常肝脏组织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及包膜浸润、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等恶性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结论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端粒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肿瘤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