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酸泡菜发酵乳酸菌与酵母菌筛选及其共发酵研究
1
作者 陈骏飞 唐蓉 +4 位作者 王晖 刘毕琴 汤回花 李宏 史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该研究以分离自不同发酵蔬菜的异型发酵乳酸菌(编号为L1~L6)和酵母菌(编号为M1~M6)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盐耐受性和发酵性能研究筛选优良菌株,并以自然发酵芥菜为对照,通过优良菌株组合发酵芥菜,考察发酵芥菜的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 该研究以分离自不同发酵蔬菜的异型发酵乳酸菌(编号为L1~L6)和酵母菌(编号为M1~M6)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盐耐受性和发酵性能研究筛选优良菌株,并以自然发酵芥菜为对照,通过优良菌株组合发酵芥菜,考察发酵芥菜的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适用于低酸泡菜的复合发酵菌剂。结果表明,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5在pH 4.5和4%NaCl含量下耐受性较好且24 h产酸量较少;少孢哈萨克斯坦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M1、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M2和二孢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isporus)M4在p H 4.0和4%NaCl含量下耐受性较好且不产气、不产璞。将菌株L5分别和菌株M1、M2、M4组合发酵芥菜时,菌株M1在体系中生长较好,发酵10 d时活菌数达(2.41±0.06)lg(CFU/mL),而菌株M2、M4在发酵4 d后未检出;发酵结束时菌株L5和M1共发酵组乳酸菌活菌数[(5.71±0.02)lg(CFU/m 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总酸含量(2.30±0.03)g/kg和亚硝酸盐含量(1.35±0.02)mg/kg也低于其他两个接菌发酵组,感官评分(85.00±2.12)最高,且有独特坛香味;自然发酵组泡菜未成熟,具有明显的生涩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发酵乳酸菌 酵母菌 耐受性 发酵性能 筛选 共发酵
下载PDF
乳酸菌与酵母菌互作对萝卜泡菜发酵进程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黄玉立 葛黎红 +3 位作者 马思尧 梅源 卢伟 赵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为了明确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互作对其发酵进程及风味的影响,该研究通过以无菌盐水发酵萝卜作为对照组(CK),考察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甘草乳杆菌(Liquorilactobacillus nagelii,Ln)和少孢哈萨克斯... 为了明确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互作对其发酵进程及风味的影响,该研究通过以无菌盐水发酵萝卜作为对照组(CK),考察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甘草乳杆菌(Liquorilactobacillus nagelii,Ln)和少孢哈萨克斯坦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Ke)单菌和混菌(总接种量均为1%)的条件下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理化参数的变化,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菌种发酵终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并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不同处理组中乳酸菌数量和菌落总数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而酵母数量和还原糖含量在单乳酸菌组和CK组中的变化规律一致,并与混菌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Lp+Ln+Ke(1:1:1)组的产酸速度和最终酸积累量依次高于双菌发酵组和单菌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表明,混菌发酵比单菌发酵产生的风味物质更丰富,且乙酸乙酯仅在Lp+Ln+Ke(1:1:1)组检测到。OPLS-DA和HCA结果表明,可以将不同菌种发酵的泡菜进行有效区分。以上结果表明,多乳酸菌与酵母菌互作,提高了萝卜泡菜发酵进程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酵母菌 相互作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The Citrate Metabolism in Homo-and Heterofermentative LAB:A Selective Means of Becoming Dominant over Other Microorganisms in Complex Ecosystems 被引量:2
3
作者 Gemelas Laetitia Degraeve Pascal Demarigny Yann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4年第10期953-969,共17页
The citrate metabolism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for its aroma compound production. Among the 4-carbon (C4) by-products obtained from citrate fermentation, diacetyl is one of the bette... The citrate metabolism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for its aroma compound production. Among the 4-carbon (C4) by-products obtained from citrate fermentation, diacetyl is one of the better known products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buttery aroma of dairy products. A lot of documents deal with ways to improve diacetyl concentration in food matrices. Apart from these organoleptic advantages, in a microbial ecosystem, the citrate metabolism gives selective advantages to citrate positive microorganisms. Citrate metabolism allows the LAB to use another carbon source for their growth, withstand acidic conditions and generate a “proton motive force” (PMF). Moreover, the citrate/glucid co-metabolism leads to the fast release of organic compounds known for having bacteriostatic effects.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the C4?pathway liberates diacetyl which is bacteriostatic. In this review we first describe the citrate metabolism and the enzymes involved in the two homo- and heterofermentative LABLc diacetylactisandLeuconostocspp. Moreover, the way to shift the metabolic pathway toward the production of aromatic compounds is discussed for both of these fermentative types of bacteria. Finally, the selective advantages of citrate metabolism for LAB in complex microbial ecosystems are deline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ate Metabolism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biovar.diacetylactis Leuconostoc spp. Complex Microbial Ecosystems Homo-and heterofermentat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下载PDF
一株刺参肠道乳酸菌的发酵条件及其对刺参生长、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磊 宋美玲 +4 位作者 周怡 程元秋 黎叶 邱少卿 赵彦翠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1,共7页
从健康刺参肠道分离得到一株细菌M2-4,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并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及对刺参的作用效果。该菌株发酵最适初始pH、温度、碳源、氮源分别为5.5~6.0、20.0~25.0℃、蔗糖、酵母提取物;最优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20.0... 从健康刺参肠道分离得到一株细菌M2-4,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并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及对刺参的作用效果。该菌株发酵最适初始pH、温度、碳源、氮源分别为5.5~6.0、20.0~25.0℃、蔗糖、酵母提取物;最优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20.0 g/L、酵母提取物5.0 g/L、蛋白胨2.5 g/L;最适接种密度为4.70×10^(5)CFU/mL。在鼠尾藻粉中分别添加0、1.0×10^(5)(M5)、1.0×10^(7)(M7)、1.0×10^(9)(M9)CFU/g该菌株,进行30 d的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刺参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而刺参肠道中的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溶菌酶(M9除外)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该菌株可以显著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刺参养殖上的应用积累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乳酸菌 鉴定 发酵 应用
下载PDF
南阳酵子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斌 彭兆帝 +1 位作者 张金锐 程爽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180-183,187,共5页
采用MRS培养基纯培养方法从南阳酵子中分离出6株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的生长性能、产酸性能、人工胃液耐受性和耐胆盐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5个样品中分离到的6株乳酸菌分别为发... 采用MRS培养基纯培养方法从南阳酵子中分离出6株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的生长性能、产酸性能、人工胃液耐受性和耐胆盐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5个样品中分离到的6株乳酸菌分别为发酵乳酸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其中,Ⅰ-8发酵乳酸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的产酸性能、人工胃液耐受性和耐胆盐性能最高,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酵子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性能
下载PDF
富硒乳酸菌发酵酸奶贮藏品质变化
6
作者 郭芸 李海涛 王小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60,共7页
为了研究富硒乳酸菌发酵酸奶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对富硒乳酸菌发酵酸奶(富硒酸奶)与非富硒乳酸菌发酵酸奶(对照酸奶)的感官性状、理化指标以及两种酸奶4℃贮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滴定酸度、黏度、保水性、色泽、抗氧化性和感官评分进行... 为了研究富硒乳酸菌发酵酸奶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对富硒乳酸菌发酵酸奶(富硒酸奶)与非富硒乳酸菌发酵酸奶(对照酸奶)的感官性状、理化指标以及两种酸奶4℃贮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滴定酸度、黏度、保水性、色泽、抗氧化性和感官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第1 d时与对照酸奶相比,富硒酸奶的pH较高,总固形物含量和硒含量较高(对照酸奶的14.3倍),颜色更偏红、偏黄。富硒酸奶的乳酸菌菌落总数在贮藏第7 d后高于对照酸奶(P>0.05),而整个贮藏过程中滴定酸度、黏度低于对照酸奶(P<0.05),持水性低于对照酸奶(P>0.05)。相同贮藏期内富硒酸奶的过氧化值低于对照酸奶(P>0.05),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高于对照酸奶(P<0.05),二者的感官评分接近(P>0.05)。富硒乳酸菌发酵酸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较低的后酸化,更有利于贮藏过程中品质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乳酸菌 酸奶 品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蓝莓酵素复合菌种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7
作者 杨彬彦 党娅 黎坤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5-169,共5页
该研究以蓝莓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为发酵菌种制备蓝莓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首先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复合菌种的最佳接种量;其次通过... 该研究以蓝莓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为发酵菌种制备蓝莓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首先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复合菌种的最佳接种量;其次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料液比对SOD活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三种菌株的最佳接种量分别为0.1%、2%、0.47%,蓝莓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1.5 h,发酵温度31℃,初始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Bx,料液比1∶5(g:m L),在此优化条件下,蓝莓酵素的pH值为3.14,酒精度为0.2%vol,总酚含量为3.14 mg/mL,花色苷含量为26.06 mg/mL,乳酸菌活菌数为1.01×10~7CFU/m L,SOD酶活性为103.01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酵素 酵母菌 发酵工艺优化 乳酸菌 均匀设计试验
下载PDF
异质发酵型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和饲用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韩芙蓉 田贵丰 +3 位作者 李积友 袁勇 潘晓荣 王建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3-78,共6页
为研究异质发酵型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和饲用效果的影响,分2组处理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试验组添加1.0×10^(11)CFU/g布氏乳杆菌LB 9-2,窖贮180d后开窖进行感官评定、实验室评定及饲喂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 为研究异质发酵型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和饲用效果的影响,分2组处理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试验组添加1.0×10^(11)CFU/g布氏乳杆菌LB 9-2,窖贮180d后开窖进行感官评定、实验室评定及饲喂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1)感官评定,添加LB 9-2菌剂对青贮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饲料分级从良好提高到优秀等级。(2)发酵品质,试验组pH和乳酸含量降低了4.19%(P<0.01)、8.66%(P<0.05);乙酸含量和有氧稳定性提高了40.00%、93.31%(P<0.01);NH3-N含量提高了4.10%(P>0.05)。(3)营养指标,试验组蛋白质、纤维含量降低(P>0.05),其中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分别降低了0.49%、2.60%、4.64%;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P<0.05),其中淀粉、EE分别增加了10.81%、9.20%;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有显著(P<0.05)变化,其中K元素含量丰富,接种菌剂后含量增加25.93%;脂肪酸含量增加,其中C18:2增加了9.60%(P<0.05),C18:3增加了37.50%(P<0.01)。(4)营养成分消化率,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提高(P<0.01),12、24、48h NDFD分别提高了11.91%、8.26%、6.92%。(5)饲用效果,两组羔羊体重和采食量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青贮饲料羔羊喜食,总增重、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6.48%、6.58%、5.11%,料重比降低1.86%。综上表明,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中添加1.0×10^(11)CFU/g异质发酵型乳酸菌布氏乳杆菌LB 9-2能有效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可在生产中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乳酸菌 全株玉米青贮 饲料品质 饲用效果
下载PDF
抗黑曲霉乳酸菌筛选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9
作者 陈晖 王恩胜 +2 位作者 张玲玲 陈龙 朱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6期192-195,199,共5页
本文以10株小米发糕源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层平板划线法和96孔板法筛选出对黑曲霉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乳酸菌株,并以乳酸菌对黑曲霉菌落的抑菌率为指标,研究不同pH值、温度、酶处理下乳酸菌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1-6-2X... 本文以10株小米发糕源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层平板划线法和96孔板法筛选出对黑曲霉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乳酸菌株,并以乳酸菌对黑曲霉菌落的抑菌率为指标,研究不同pH值、温度、酶处理下乳酸菌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1-6-2X抗黑曲霉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87.78%,在pH值3.0~5.0时仍保持抑菌性,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率显著下降,可作为开发抗黑曲霉乳酸菌的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黑曲霉 筛选 抑菌性能
下载PDF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吴晖 刘冬梅 +1 位作者 余以刚 李晓凤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7年第7期63-66,共4页
亚硝酸盐是潜在的致癌物质,控制其浓度对保障食品安全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危害,并探讨了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及降低方法。
关键词 泡菜 亚硝酸盐 乳酸菌 降解方法
下载PDF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59
11
作者 张艾青 刘书亮 敖灵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3-756,共4页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自四川传统发酵食品中的267株乳酸菌中,采用平板打孔法初筛、牛津杯法复筛(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以及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筛选出1株分离...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自四川传统发酵食品中的267株乳酸菌中,采用平板打孔法初筛、牛津杯法复筛(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以及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筛选出1株分离自醪糟的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产广谱细菌素的乳杆菌菌株P158,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抑菌实验 16S RDNA
下载PDF
对禾草源同型发酵和/或异型发酵乳酸菌发酵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的评价 被引量:31
12
作者 塔娜 魏日华 +2 位作者 德庆哈拉 那日苏 王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131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禾草源同型发酵和/或异型发酵乳酸菌发酵对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的作用效果。将从禾本科牧草上分离筛选出的2株同型发酵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ti)及1株异型发酵布氏乳杆... 本研究旨在评价禾草源同型发酵和/或异型发酵乳酸菌发酵对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的作用效果。将从禾本科牧草上分离筛选出的2株同型发酵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ti)及1株异型发酵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制成发酵剂。选用开花期无芒雀麦,刈割切段至2~3 cm,根据所喷发酵剂菌株的不同,分为4个处理:1)对照处理(con处理),喷洒无菌去离子水;2)异型发酵处理(he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液;3)同型发酵处理(ho处理),喷洒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2种菌1∶1混合);4)同型发酵+异型发酵处理(he+ho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3种菌1∶1∶1混合)。各处理喷洒量均为10 m L/kg鲜牧草,喷洒总菌数约为5×105CFU/g鲜牧草,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实验室常温发酵60 d后开封,通过测定无芒雀麦青贮营养成分、菌群数量及中心温度变化评价其有氧稳定性。结果显示:经60 d青贮发酵后,4个处理的p H均较青贮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发酵效果均较好(p H≤4.3),尤以ho处理效果最优。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con和ho处理的p H迅速增加,至第8天时达到7以上;he+ho处理p H增加幅度略低于con和ho处理,其p H至第8天时为6.3,显著低于con和ho处理(P<0.05);he处理p H增加非常缓慢,至第8天时仅为4.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经60 d青贮发酵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ho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on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WSC含量在ho处理中迅速降低,在he处理中缓慢降低;至第8天时,WSC含量以he处理最高,he+ho处理显著低于前者(P<0.05),而con和ho处理则显著低于he和he+ho处理(P<0.05)。青贮发酵后霉菌数量明显受到抑制,且以单独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和混合添加同型发酵和异型发酵乳酸菌时抑制效果较优,这2个处理均未检出霉菌,且he+ho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5天时仍未检出霉菌,he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8天时仍未检出霉菌。在有氧暴露第3和5天时,he和he+ho处理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con、ho处理(P<0.05)。在有氧暴露第8天时,he+ho与he处理的乳酸、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P<0.05)。he、he+ho、con和ho处理的有氧稳定性依次降低,分别为194、126、62和58 h。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布氏乳杆菌单独或与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联合接种可有效抑制无芒雀麦青贮的有氧腐败,保证无芒雀麦青贮有氧暴露期间品质的稳定,且前者更有效;接种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未能在提高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同型发酵乳酸菌 异型发酵乳酸菌 青贮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五味中草药对乳酸菌生长及保存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成涛 籍保平 +1 位作者 朱桂华 刘天兵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 :体外实验测定中草药对常见乳酸菌生长及保存活性的影响 ,为解决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及合理服用中草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牛津杯琼脂点扩散交叉拮抗试验和菌落计数的方法 ,体外实验金银花、鱼腥草、青蒿、板蓝根、黄连五味常用... 目的 :体外实验测定中草药对常见乳酸菌生长及保存活性的影响 ,为解决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及合理服用中草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牛津杯琼脂点扩散交叉拮抗试验和菌落计数的方法 ,体外实验金银花、鱼腥草、青蒿、板蓝根、黄连五味常用的清热解毒的中草药 ,对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 3种常见乳酸菌的生长和保存活性的影响。结果 :1%和 2 %的金银花、青蒿对植物乳杆菌及嗜酸乳杆菌的生长和保存活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鱼腥草的作用受其浓度的影响 ,而黄连和板蓝根对它们的生长和保存有一定抑制作用。五味中草药对嗜热链球菌生长都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 ,其中以鱼腥草最为突出。结论 :不同种类、浓度的中草药对各乳酸菌生长及保存活性的影响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乳酸菌 生长 保存 活性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孟宪文 李长彪 +4 位作者 刘长江 高荣海 张春红 赵秀红 郑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本文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方法分离纯化乳酸菌中β-葡萄糖苷酶。经SDS-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量约为60kD。该酶以对硝基苯酚-β-D-葡萄糖苷为底物时,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6.0和40℃。在45... 本文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方法分离纯化乳酸菌中β-葡萄糖苷酶。经SDS-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量约为60kD。该酶以对硝基苯酚-β-D-葡萄糖苷为底物时,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6.0和40℃。在45℃以下,pH值在4.5~7.0之间酶活力相对稳定。Hg2+和Ag+对该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Β-葡萄糖苷酶 纯化 酶法水解
下载PDF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艾青 刘书亮 +1 位作者 詹莉 敖灵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8,共4页
从四川传统发酵食品、市售酸奶、自制泡菜、香肠中分离出267株乳酸菌,采用平板挖井法从中筛选了64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的广谱抑菌性乳酸菌菌株,再对这些乳酸菌采用牛津... 从四川传统发酵食品、市售酸奶、自制泡菜、香肠中分离出267株乳酸菌,采用平板挖井法从中筛选了64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的广谱抑菌性乳酸菌菌株,再对这些乳酸菌采用牛津杯抑菌实验,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后,部分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进行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降低,因而确定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蛋白质类细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抑菌实验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P158的生长曲线及其细菌素的特性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书亮 张艾青 +2 位作者 田刚 蒲彪 胡欣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1025,1035,共6页
对源于醪糟的植物乳杆菌P158进行了生长曲线分析、药敏实验检测及细菌素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158培养36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约为1011cfu/ml,且培养40 h的发酵上清液对藤黄微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细菌... 对源于醪糟的植物乳杆菌P158进行了生长曲线分析、药敏实验检测及细菌素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158培养36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约为1011cfu/ml,且培养40 h的发酵上清液对藤黄微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细菌素效价约为1145 IU/ml,而发酵上清液pH值降至最低(3.53),显示了菌株生长与细菌素的形成密切相关。该菌株对多粘菌素B、多数氨基糖苷类耐药,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敏感。细菌素对酸、热稳定,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敏感;对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却对近源乳酸菌几乎无抑制效果。该细菌素可望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植物乳杆菌 生长曲线 特性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许能祥 丁成龙 +2 位作者 顾洪如 侯晓静 程云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8-1312,共5页
为探讨水稻秸秆饲料化的可行性,以中粳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研究了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将新鲜稻草切碎后加入添加物,设乳酸菌组、米糠组、乳酸菌+米糠组,乳酸菌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0.02 g 1.6×105CF... 为探讨水稻秸秆饲料化的可行性,以中粳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研究了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将新鲜稻草切碎后加入添加物,设乳酸菌组、米糠组、乳酸菌+米糠组,乳酸菌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0.02 g 1.6×105CFU/g乳酸菌制剂,米糠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100 g米糠,同时设对照组(无添加物)。原料装入聚乙烯袋青贮,45 d后开袋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乳酸菌组稻草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分别提高了60.63%、3.82%、134.78%和332.64%,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分别降低了53.74%、36.68%,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米糠组稻草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1.06%、17.08%、157.10%和349.31%,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分别降低了44.90%、46.68%,且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乳酸菌+米糠组的青贮料发酵品质最佳,除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pH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而与乳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呈较强的负相关性。综合各测定指标结果表明,同时添加乳酸菌和米糠能更好地改善稻草青贮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米糠 稻草 发酵品质
下载PDF
一株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文华 任慧英 +3 位作者 邹玲 邹明 温建新 杨朝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2期152-155,共4页
利用乳酸菌分离专用培养基-MRS培养基从发酵40 d的酸菜汁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利用经典分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细菌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乳杆菌属、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生长曲线、pH及酸度的测... 利用乳酸菌分离专用培养基-MRS培养基从发酵40 d的酸菜汁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利用经典分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细菌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乳杆菌属、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生长曲线、pH及酸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乳酸菌的对数生长期较长;培养以后pH下降达到稳定;酸度较高的产酸时间为前20h。抑菌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由于该菌具有生长快、产酸量高并具有抑菌活性等特点,因而适合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优良菌种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MRS培养基 产酸性能
下载PDF
西藏牦牛发酵乳中乳酸菌及酵母菌的特性与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庞晓娜 韩北忠 +2 位作者 陈晶瑜 杨葆华 金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6,共4页
研究了西藏牦牛发酵乳中的优势菌株:发酵乳杆菌166A、乳酒假丝酵母37、酿酒酵母100、郎比克假丝酵母58在牛乳中的生长特性。探讨了发酵乳杆菌与酵母菌间的相互作用,在发酵过程中3株酵母菌均对发酵乳杆菌166A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发酵乳杆菌... 研究了西藏牦牛发酵乳中的优势菌株:发酵乳杆菌166A、乳酒假丝酵母37、酿酒酵母100、郎比克假丝酵母58在牛乳中的生长特性。探讨了发酵乳杆菌与酵母菌间的相互作用,在发酵过程中3株酵母菌均对发酵乳杆菌166A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发酵乳杆菌166A能抑制乳酒假丝酵母37的生长。酵母菌与发酵乳杆菌166A共同接种有利于保持产品冷藏期间活菌数的稳定,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共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发酵乳 乳酸菌 酵母菌 特性 相互作用
下载PDF
1株产细菌素海洋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鸭美 刘林 +2 位作者 安静莹 胡雪琼 刘颖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5,共5页
采用牛津杯打孔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米曲霉为指示菌,对从南海海域中捕捞的华贵栉孔扇贝肠道中分离到的9株乳酸菌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并对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排酸、排过氧... 采用牛津杯打孔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米曲霉为指示菌,对从南海海域中捕捞的华贵栉孔扇贝肠道中分离到的9株乳酸菌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并对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排酸、排过氧化氢,以及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酶解实验,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抑菌作用产细菌素的乳酸菌ZH-54。结合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实验以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ZH-54为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其16S rRNA在GeneBank的登录号为JX258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抑菌试验 16S R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