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6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Optimizing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Part 1: Improvement of Magnetic Particle Retention Based on CFD Simulations
1
作者 Yonas S. Shaikh Christian Seibert Percy Kampeis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CAS 2016年第2期123-136,共14页
The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ized magnetizable particle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enzymes or for the multi-use of pre-immobilized biocatalysts offers a great potential for time and cost savings in biotechnological pro... The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ized magnetizable particle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enzymes or for the multi-use of pre-immobilized biocatalysts offers a great potential for time and cost savings in biotechnological process design. The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the magnetizable particles is performed for example by a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or. In this study FEM and CFD simulations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the fluid flow field within a filter chamber of a magnetic separator were carried out, to find an optimal separator design. The motion of virtual magnetizable particles was calculated with a one-way coupled Lagrangian approach in order to test many geometric and parametric variations in reduced time. It was found that a flow homogenisator smoothed the fluid flow, so that the linear velocity became nearly equal over the cross sec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flow. Furthermore the retention of magnetizable particles increases with a high total edge length within the filter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Finite Element Method Magnetic Particles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or Magnetic Filtration BIOCATALYSIS Enzyme Purific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Optimizing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Part 2: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New Designed Magnetic Filter
2
作者 Yonas S. Shaikh Christian Seibert Percy Kampeis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CAS 2016年第2期137-151,共15页
The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ized magnetizable particles and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represents a time and money saving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unit operations in the biotech... The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ized magnetizable particles and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represents a time and money saving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unit operations in the biotechnical sector. This technique has some advantages especially for the recycling of immobilized enzymes. A new magnetic filter with sight glasses was constructed and produc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at varied parameters. By optical analysis the buildup of a clogging was identified as the major parameter which affected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For the cleaning procedure, a two-phase flow of water with highly dispersed air bubbles was tested which led to a nearly complete cleaning of the filter cha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Particles Magnetic Filtration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ENZYME BIOCATALYSIS
下载PDF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controlled migration of solutes and particles and their effects on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A review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铁 王强 +2 位作者 苑轶 王凯 李国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92-103,共12页
We present a review of the principal developments in the evolution and synergism of solute and particle migration in a liquid melt in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s and we also describe their effects on the solidificat... We present a review of the principal developments in the evolution and synergism of solute and particle migration in a liquid melt in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s and we also describe their effects on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of alloys.Diverse areas relevant to various aspects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controlled migration of solutes and particles are surveyed. They include introduction,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 effects, migration behavior of solute and particles in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s,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duced by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controlled migrations of solute and particles, an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modified by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tailored microstructure. Selected examples of binary and multiphase alloy systems are presented and examined, with the main focu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modified migration and the related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duced by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migration of solute and particl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高梯度磁选中非磁性颗粒的机械夹杂行为
4
作者 张波 杜力 +2 位作者 李双佳 王一凡 郑霞裕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非磁性矿物颗粒的机械夹杂是影响高梯度磁选选择性的重要因素。基于自主设计的高梯度磁选试验装置,对磁介质上、下游累积物进行冷冻、剥离和独立分析,系统研究了各种关键参数对非磁性颗粒机械夹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磁介质下游捕集... 非磁性矿物颗粒的机械夹杂是影响高梯度磁选选择性的重要因素。基于自主设计的高梯度磁选试验装置,对磁介质上、下游累积物进行冷冻、剥离和独立分析,系统研究了各种关键参数对非磁性颗粒机械夹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磁介质下游捕集的选择性都优于上游。非磁性矿物的机械夹杂主要发生在介质上游,增加给矿流速和减小非磁性颗粒的粒度可以提高高梯度磁选的选择性,磁场强度对介质上下游机械夹杂的影响较小。在较低流速条件下,弱化上游捕集和强化下游捕集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提高选择性的两种潜在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梯度磁选 机械夹杂 上下游累积 选择性
下载PDF
基于煤矸石中锂、镓元素赋存状态的高梯度磁选预富集试验
5
作者 孙逢帅 代世琦 +2 位作者 王磊 邢耀文 桂夏辉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2,共9页
我国山西、内蒙古部分矿区煤矸石中蕴藏着锂、镓等战略性关键金属,其锂、镓元素富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煤矸石中锂、镓含量很低,直接浸出需消耗大量化学药剂,高效、经济的富集锂、镓元素仍存在很大挑战。为提高煤矸石中锂、镓富集效... 我国山西、内蒙古部分矿区煤矸石中蕴藏着锂、镓等战略性关键金属,其锂、镓元素富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煤矸石中锂、镓含量很低,直接浸出需消耗大量化学药剂,高效、经济的富集锂、镓元素仍存在很大挑战。为提高煤矸石中锂、镓富集效率,针对山西朔州地区煤矸石中锂、镓元素赋存状态和预富集方法展开研究。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矿物物相组成、矿物解离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研究了煤矸石中锂、镓元素的赋存状态,利用高梯度磁选探究通过抛除黄铁矿对煤矸石中锂、镓元素预富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煤矸石主要由高岭土、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等矿物组成,锂、镓元素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类矿物中,黄铁矿中含量较少。原矿中锂质量分数146.37μg/g,镓质量分数25.04μg/g。通过磁选方法抛除黄铁矿可对煤矸石中锂、镓元素预富集,1000 mT时,预富集效果最佳,磁选尾矿中锂质量分数210.63μg/g,为原矿中锂含量的1.45倍,锂回收率88.00%。镓质量分数31.88μg/g,高于原矿中镓元素,镓回收率8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赋存状态 高梯度磁选
下载PDF
黔北某菱锰矿高梯度脉冲磁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王正刚 聂光华 +4 位作者 唐云 朴海善 杨勇 张遂 潘昌红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对贵州北部某典型低品位菱锰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锰品位为12.82%,Mn/Fe3.93,P/Mn0.02,S/Mn0.15,Mg/Ca0.32,矿石属于高铁高磷高硫高硅高黏土菱锰矿。菱锰矿多呈泥晶集合体结构,矿石中Mn89.47%赋存于钙菱锰矿中,Mn与C... 对贵州北部某典型低品位菱锰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锰品位为12.82%,Mn/Fe3.93,P/Mn0.02,S/Mn0.15,Mg/Ca0.32,矿石属于高铁高磷高硫高硅高黏土菱锰矿。菱锰矿多呈泥晶集合体结构,矿石中Mn89.47%赋存于钙菱锰矿中,Mn与Ca类质同象严重,菱锰矿属于不均匀粒度分布。采用“一粗(1.2T)一扫(1.3T)”高梯度脉冲磁选流程,得到回收率85.01%、品位为18.19%的磁选精矿指标。经AMICS产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精矿品位及回收率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菱锰矿中Mn被Ca类质同象,该特征造成菱锰矿无法实现单体解离,使菱锰矿中钙质随磁选进入精矿,方解石及白云石中锰质难以回收,降低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其次该矿石嵌布粒度不均匀,部分白云石及微晶黄铁矿在钙菱锰矿中分布,造成菱锰矿与脉石矿物形成连生体,难以实现磁选分离,恶化精矿指标;最后是菱锰矿精矿锰品位的提升需增加磨矿细度实现单体解离,而矿石中存在大量黏土矿物、颗粒过细加重泥化、团聚现象,造成细粒菱锰矿颗粒与脉石矿物形成异质团聚体,当团聚体的体积比磁化率达到磁选回收界限时,团聚体中脉石矿物也被带入精矿降低质量,当团聚体的体积磁化率未能达到磁选回收界限时,团聚体中菱锰矿随脉石矿物被水流带走,造成跑尾降低精矿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锰矿 高梯度脉冲磁选 工艺矿物学 团聚体 解离度
下载PDF
攀西橄辉岩型低品位钛铁矿振动脉动与脉动高梯度磁选工艺对比
7
作者 吴连军 陈禄政 +4 位作者 吴宁 熊涛 张铂华 曾剑武 刘潇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9-969,共11页
随开采深度的增加,攀西钛铁矿中易泥化、与钛铁矿磁性差异较小的橄辉岩型钛铁矿含量增多,降低了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的分选指标,使后续浮选过程中合格钛精矿的生产成本和难度增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与脉动高梯度磁... 随开采深度的增加,攀西钛铁矿中易泥化、与钛铁矿磁性差异较小的橄辉岩型钛铁矿含量增多,降低了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的分选指标,使后续浮选过程中合格钛精矿的生产成本和难度增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与脉动高梯度磁选橄辉岩型低品位钛铁矿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钛粗精矿的TiO_(2)品位为9.00%、−0.074 mm粒级产率为57.60%的条件下,采用SLon−100周期式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分选时,所得磁性精矿的TiO_(2)品位为15%~17%,分选精度上限较低;采用SLon-Z−100周期式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分选时,所得磁性精矿的TiO_(2)品位为20%~22%,分选精度上限明显提高。在相近的磁性精矿TiO_(2)品位(15%)或TiO_(2)回收率(73%)条件下,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工艺的各项分选指标均明显优于脉动高梯度磁选工艺,表明磁介质振动动态捕获模式具有更高的捕获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辉岩型低品位钛铁矿 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 脉动高梯度磁选 对比试验
下载PDF
脉动高梯度磁选分离微细铜钼混合精矿试验研究
8
作者 杨康宁 曾剑武 +4 位作者 杨晶 黄会春 谢金成 邵延海 陈禄政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黄铜矿(顺磁性)和辉钼矿(逆磁性)存在微弱的磁性差异,可以通过高梯度磁选分离。采用SLon-100型周期式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对金堆城钼业某铜钼混合浮选粗精矿(铜、钼品位分别为14.42%和12.40%、-0.019 mm产率83.80%)进行了黄铜矿与辉钼矿... 黄铜矿(顺磁性)和辉钼矿(逆磁性)存在微弱的磁性差异,可以通过高梯度磁选分离。采用SLon-100型周期式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对金堆城钼业某铜钼混合浮选粗精矿(铜、钼品位分别为14.42%和12.40%、-0.019 mm产率83.80%)进行了黄铜矿与辉钼矿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脉动冲程为5 mm、脉动冲次为150 r/min、棒介质直径为1.5 mm、矿浆流速为2.0 cm/s、粗选磁感应强度为1.6 T、扫选磁感应强度为1.7 T的条件下,经1粗1扫脉动高梯度强磁选,获得了产率48.64%、铜品位22.82%、钼品位4.40%和铜回收率77.82%的铜精矿,及产率51.36%、铜品位6.16%、钼品位19.96%和钼回收率82.73%的钼精矿,实现了有效的微细粒铜钼矿物分离。研究结果证明了脉动高梯度磁选分离微细粒铜钼混合精矿的有效性,可以为类似铜钼混合精矿的绿色分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高梯度磁选 微细铜钼分离 分离工艺
下载PDF
缅甸某低品位复杂难选铁锡矿石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9
作者 田小松 武立伟 +4 位作者 赵洵 梁泽跃 戴惠新 吕玉辰 王飞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1,共7页
缅甸某低品位铁锡矿石含铁29.79%、锡0.495%,脉石成分主要为Si O_(2),主要有价矿物为磁铁矿和锡石,二者紧密共生,粒度较细。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工艺,基于原矿性质研究,采用湿式弱磁选铁—锡石回收(摇床重选—摇床中矿再磨后高... 缅甸某低品位铁锡矿石含铁29.79%、锡0.495%,脉石成分主要为Si O_(2),主要有价矿物为磁铁矿和锡石,二者紧密共生,粒度较细。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工艺,基于原矿性质研究,采用湿式弱磁选铁—锡石回收(摇床重选—摇床中矿再磨后高梯度强磁选除铁—摇床重选)—锡综合粗精矿浮选脱硫磁选除铁(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最终可获得锡品位57.956%、锡回收率69.08%的锡精矿,铁品位65.21%、铁回收率48.22%的铁精矿,硫品位46.35%、硫回收率38.31%的硫精矿,铁、锡和硫精矿所含杂质均未超标,总尾矿的锡品位降至0.153%,实现了铁锡矿石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选铁锡矿 弱磁选 高梯度磁选 摇床重选 再磨再选
下载PDF
湖北鄂东某陶瓷用长石除铁增白选矿试验研究
10
作者 乔恒芳 都世杰 +2 位作者 杨思原 李克尧 包申旭 《非金属矿》 2024年第1期74-77,82,共5页
为合理高效开发湖北鄂东某陶瓷用长石矿资源,基于原矿工艺矿物学分析,进行除铁增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有用矿物为斜长石和钾长石,脉石矿物为石英、石榴子石、云母、磁铁矿、褐铁矿及少量的赤铁矿,其中含铁杂质是影响白度的... 为合理高效开发湖北鄂东某陶瓷用长石矿资源,基于原矿工艺矿物学分析,进行除铁增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有用矿物为斜长石和钾长石,脉石矿物为石英、石榴子石、云母、磁铁矿、褐铁矿及少量的赤铁矿,其中含铁杂质是影响白度的主要因素。采用“水洗脱泥-磁选脱铁”联合流程,可以获得产率为97.16%的长石精矿,其铁杂质含量从1.105%降至0.295%,白度相应由46.11%提升至64.92%,同时Na_(2)O与K2O总量略有提升,精矿产品各项指标达到QB/T 1636-2017《日用陶瓷用长石》行业标准钠长石合格品的要求,实现了该长石矿的高附加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铁量长石矿 除铁增白 高梯度磁选 水洗 选矿工艺
下载PDF
某锂云母粗精矿磁选再富集试验研究
11
作者 邹伟民 梅晓方 +4 位作者 邱振忠 梁毅宏 罗志勇 陈笑星 李宇宏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江西某锂云母经浮选后粗精矿锂品位2.60%左右,产品竞争力较弱。为提高该锂云母精矿的市场竞争力,达到锂品位3.0%以上的要求,进行锂云母粗精矿磁选再富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65%、给矿浓度25%、磁介质棒直径3 mm、强... 江西某锂云母经浮选后粗精矿锂品位2.60%左右,产品竞争力较弱。为提高该锂云母精矿的市场竞争力,达到锂品位3.0%以上的要求,进行锂云母粗精矿磁选再富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65%、给矿浓度25%、磁介质棒直径3 mm、强磁粗选1背景磁感应强度1.3T、强磁粗选2背景磁感应强度1.5 T的条件下,采用2次强磁粗选工艺流程,可获得锂品位3.03%、锂回收率82.03%的锂云母强磁选精矿;试验达到了对现场浮选精矿再富集的效果,可作为现场工艺改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 高梯度磁选 再富集
下载PDF
盐酸丙卡特罗片有关物质的HPLC检查研究
12
作者 刘珊珊 王松 +1 位作者 何承华 吴琼珠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建立盐酸丙卡特罗片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10 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至2.90)为流动相A,水-乙腈(43∶57,V∶V)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 目的:建立盐酸丙卡特罗片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10 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至2.90)为流动相A,水-乙腈(43∶57,V∶V)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50μL。结果:盐酸丙卡特罗与各有关物质色谱分离度良好,杂质A、B、C质量浓度在10~50 n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0),校正因子分别为0.5、1.0、0.4,平均回收率为95.0%~105.0%(n=9,RSD<3.0%)。结论:所建立的HPLC方法适用于盐酸丙卡特罗片的有关物质检查,可为盐酸丙卡特罗片现有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丙卡特罗片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梯度洗脱 离子对色谱
下载PDF
热固耦合下渐变齿高涡旋齿的变形研究
13
作者 李安楠 羊玢 +2 位作者 袁梦丽 高峰 葛梦琪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6期163-168,共6页
为了解决由涡旋齿变形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齿形设计方案——渐变齿高涡旋齿。通过向外环状递增齿高的方式将齿头粘连问题最小化,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气体压力和温度场对渐变齿高涡旋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为了解决由涡旋齿变形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齿形设计方案——渐变齿高涡旋齿。通过向外环状递增齿高的方式将齿头粘连问题最小化,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气体压力和温度场对渐变齿高涡旋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热固耦合作用下,涡旋齿中心的最大变形量为13μm。随着中心压缩腔体积的减小,涡旋齿的最大变形量也在不断增加,为压缩机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齿 渐变齿高 热固耦合 变形规律
下载PDF
单元式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敏感因素分析
14
作者 赵磊 杨国涛 +1 位作者 刘伟斌 施成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38,共7页
研究目的:单元式无砟轨道应用过程中检测出波长与板长相近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影响了列车运营舒适性。为研究周期性变形的敏感影响因素,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建立考虑层间非线性接触关系的无砟轨道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轨... 研究目的:单元式无砟轨道应用过程中检测出波长与板长相近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影响了列车运营舒适性。为研究周期性变形的敏感影响因素,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建立考虑层间非线性接触关系的无砟轨道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轨道板内温度梯度和自密实混凝土收缩对轨道板翘曲变形和轨面周期性不平顺的影响程度,获取了两种荷载与周期性变形间传递关系。研究结论:(1)温度梯度、混凝土收缩等效降温量越大,轨道竖向变形差越大且传递比越大,+90℃/m、-45℃/m温度梯度时,钢轨垂向变形差分别为0.72 mm、0.32 mm,传递比分别为0.0158 mm/(℃·m^(-1))、0.0183 mm/(℃·m^(-1));(2)等效降温-10℃时,钢轨垂向变形差0.39mm,传递比为0.0739 mm/℃;(3)与混凝土收缩组合时,正温度梯度变形效应叠加,负温度梯度变形效应抵消,-45℃/m温度梯度与混凝土收缩-10℃间引起的变形效应相当,可基本抵消;(4)通过控制轨道精调时机,合理预设初始不平顺可减小运营期单元式无砟轨道周期性不平顺;(5)本研究结论可为控制目前广泛存在的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单元式无砟轨道 温度梯度 混凝土收缩 周期性变形
下载PDF
台阶开孔式缓冲结构对隧道气动效应分析
15
作者 杨彬彬 闫亚光 +3 位作者 高利民 邵建恒 任远 解会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1678,共8页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所引发的微气压波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组合型式缓冲结构较单一型式缓冲结构能更好的缓解微气压波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减缓微气压波对隧道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台阶开孔式组合型缓冲结构。基于κ...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所引发的微气压波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组合型式缓冲结构较单一型式缓冲结构能更好的缓解微气压波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减缓微气压波对隧道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台阶开孔式组合型缓冲结构。基于κ-ε两方程紊流模型(κ为湍动能,ε为耗散率),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开孔距离、开孔率、开孔数量、开孔位置4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列车驶入隧道所引起的初始压缩波压力和压力梯度值进行具体分析,得出优化设计参数。台阶开孔式缓冲结构对初始压缩波压力最大值的影响较小,但对初始压缩波压力梯度值影响较大。当开孔距离为4 m、开孔率α为36%、开孔数量为2孔、开孔位置为顶部开孔时,为最优工况,对压力梯度的减缓效果达到了6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台阶开孔式缓冲结构 压力梯度 数值模拟 微气压波
下载PDF
Zr浓度梯度掺杂改性NCM811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
16
作者 张圆雪 牟粤 +4 位作者 文越华 李萌 王跃 朱振威 孟闻捷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高镍三元电极材料是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最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但随着镍含量增大,其结构稳定性变差。为此,本文制备了Zr浓度梯度掺杂改性的NCM811(Zr-PCG)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探究了Zr掺杂量对材料结构、形貌、元素分布、电化学性能的影... 高镍三元电极材料是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最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但随着镍含量增大,其结构稳定性变差。为此,本文制备了Zr浓度梯度掺杂改性的NCM811(Zr-PCG)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探究了Zr掺杂量对材料结构、形貌、元素分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改善其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Zr掺杂由内向外呈渐进式梯度设计,高结合能的Zr—O键可有效抑制游离氧的析出,掺杂量为1%的1.0 Zr-PCG电极材料晶体结构稳定性最优,同时Zr掺杂也显著提高了电极的热稳定性。1.0 Zr-PCG电极在1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93.1 mAh/g,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近90%,明显高于未掺杂NCM811电极的容量保持率(82.4%);充放电倍率增至10C,1.0 Zr-PCG电极仍可放出152.7 mAh/g的容量,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能量 锂离子电池 高镍三元正极 Zr掺杂 梯度掺杂
下载PDF
基于DDPG的高速飞行器预测校正制导律设计
17
作者 王晓威 殷玮 +2 位作者 杨亚 沈昱恒 颜涛 《航天控制》 CSCD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针对高速飞行器在再入滑翔过程中的多约束、强时变问题,本文结合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DDPG)的在线自主决策优势,根据威胁区信息,实时生成规避策略来进行动态禁飞区规避航迹规划。进一步为增强... 针对高速飞行器在再入滑翔过程中的多约束、强时变问题,本文结合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DDPG)的在线自主决策优势,根据威胁区信息,实时生成规避策略来进行动态禁飞区规避航迹规划。进一步为增强高速飞行器对环境不确定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在规避轨迹基础上选取航路特征点集合,采用预测校正在线制导方式,根据飞行任务需求和终端约束,实时校正高速飞行器飞行状态,最终实现高速飞行器精确制导。同时,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相应的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规避禁飞区,增强了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禁飞区 DDPG算法 预测校正制导
原文传递
井工煤矿全波形反演的初始模型构建探究
18
作者 梁旭 徐裴 +3 位作者 白喜成 李志勇 孙瑞雪 聂天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0,共11页
为提高全波形反演在井工煤矿工作面的运算效果,探究了三维程函方程求解时间场的方法,由透射初至走时反演刻画出初始模型,通过建立含断层的复杂地质模型理论计算正反演来验证算法可靠性。依据小保当二号煤矿工作面实际数据,通过折射横纵... 为提高全波形反演在井工煤矿工作面的运算效果,探究了三维程函方程求解时间场的方法,由透射初至走时反演刻画出初始模型,通过建立含断层的复杂地质模型理论计算正反演来验证算法可靠性。依据小保当二号煤矿工作面实际数据,通过折射横纵波有效信息,初步刻画煤岩分界,改进初始模型,提升全波形反演梯度结果,研究成果可用于煤矿工作面的高精度探测,建立更优全波形反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煤矿 全波形反演 模型构建 高精度探测 程函方程 射线追踪 梯度计算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基于超导的小型化磁粒子成像系统仿真构建
19
作者 田育珅 马少华 +1 位作者 王程松 范霖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针对磁粒子成像技术尚停留在实验室鼠用设备阶段,传统线材线圈过大,无法在可接受的设备体量内达到临床人体检测所需磁场强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导技术构建高场强、小型化磁粒子成像设备的方法。采用高温超导MgB_(2)线圈替代传统铜... 针对磁粒子成像技术尚停留在实验室鼠用设备阶段,传统线材线圈过大,无法在可接受的设备体量内达到临床人体检测所需磁场强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导技术构建高场强、小型化磁粒子成像设备的方法。采用高温超导MgB_(2)线圈替代传统铜线圈,构建磁粒子成像选择场与驱动场。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磁通量的情况下,超导磁粒子成像系统可将两组功能区总质量降低为0.01 kg,设备体积缩小至7 L。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导线圈构建梯度磁场还能够获得更高的变化斜率,使零磁扫描区边缘更为清晰规则,移动过程中形态更为稳定,平均直径缩小近二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粒子成像 小型化设备 梯度磁场 零磁区 高温超导 MgB_(2)线圈 选择场 驱动场
下载PDF
3.0T HR-MRI联合血清MMP9、AGR2对宫颈癌FIGO分期诊断价值
20
作者 潘梁 陈婷 +3 位作者 周艳 高素芳 付文静 强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前梯度蛋白2(AGR2)诊断宫颈癌FIGO分期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2年10月本院诊疗的12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FIGO分期系统分为Ⅰ~Ⅱ期64例、Ⅲ~Ⅳ期58例,均...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前梯度蛋白2(AGR2)诊断宫颈癌FIGO分期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2年10月本院诊疗的12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FIGO分期系统分为Ⅰ~Ⅱ期64例、Ⅲ~Ⅳ期58例,均行3.0T HR-MRI检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AGR2水平。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HR-MRI单独及联合血清MMP9、AGR2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宫颈癌FIGO分期效能;结果:FIGO分期Ⅲ~Ⅳ期宫颈癌患者血清MMP9、AGR2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血清MMP9、AGR2诊断宫颈癌Ⅰ~Ⅱ期与Ⅲ~Ⅳ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95%CI0.708-0.869)、0.836(95%CI0.765-0.906),特异度分别为76.6%、73.4%,敏感度分别为72.4%、81.3%,截断值分别为178.83ng/ml、13.18ng/ml。HR-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39,HR-MRI联合血清MMP9、AGR2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值为0.868(均P<0.05)。HR-MRI联合血清MMP9、AGR2诊断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的特异度(95.3%)、阳性预测值(94.6%)显著高于各单独指标诊断,敏感度(91.4%)、阴性预测值(92.4%)高于血清MMP9,准确度(93.4%)高于血清MMP9、AGR2(P<0.05)。结论:3.0T HR-MRI联合血清MMP9、AGR2对宫颈癌FIGO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FIGO分期 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基质金属蛋白9 前梯度蛋白2 分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