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H19、hBD-3、Survivin在OSF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李逦 贾婉萍 +2 位作者 崔高笛 李萌 杨昭霞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目的 分析lncRNA H19、人β-防御素-3(hBD-3)、Survivin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OSF患者80例作为OSF组,另外选取OSF癌变的患者90例作为OSF癌变组,同期选取在... 目的 分析lncRNA H19、人β-防御素-3(hBD-3)、Survivin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OSF患者80例作为OSF组,另外选取OSF癌变的患者90例作为OSF癌变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lncRNA H19、hBD-3、Survivin表达,分析lncRNA H19、hBD-3、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三者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SF组、OSF癌变组中lncRNA H19、hBD-3、Survivin表达量升高(P<0.05)。与OSF组比较,OSF癌变组中lncRNA H19、hBD-3、Survivin表达量升高(P<0.05)。lncRNA H19、hBD-3、Survivin表达与OSF癌变患者肿块大小与癌变部位无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表达相关,Ⅲ期、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1/2肌层浸润OSF癌变患者lncRNA H19、hBD-3、Survivin表达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与lncRNA H19、hBD-3、Survivin单项诊断相比,三项联合对OSF癌变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lncRNA H19、hBD-3、Survivin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ncRNA H19与hBD-3呈正相关(r=0.513,P=0.001);lncRNA H19与Survivin呈正相关(r=0.563,P=0.001);hBD-3与Survivin呈正相关(r=575,P=0.001)。结论 lncRNA H19、hBD-3、Survivin在OSF癌变组织中表达升高,并随着疾病的演进,lncRNA H19、hBD-3、Survivin表达升高加剧,参与疾病的演进,临床上可根据其表达预测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19 人β-防御素-3 SURVIVIN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β-防御素-3水平检测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切口感染中价值
2
作者 崔凯 曾政 +1 位作者 梁定川 蔡臻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β-防御素-3(HBd-3)水平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切口感染中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在澄迈县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247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28 d术后切口感染...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β-防御素-3(HBd-3)水平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切口感染中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在澄迈县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247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28 d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比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SAA、HBd-3及两者联合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率为21.05%。感染组骨折至入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占比、Gustilo分型Ⅲ型占比、择期手术占比、未预防使用抗生素占比及SAA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HBd-3水平则低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ustily分型Ⅲ型、未预防使用抗生素、SAA及HBd-3均为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OR=3.114、3.184、4.204、4.0.35)。ROC分析显示,SAA、HBd-3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AUC为0.845,高于SAA、HBd-3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SAA、HBd-3两者联合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效能较高,可作为评估该类患者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β-防御素-3 四肢开放性骨折 感染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3和γ干扰素在MAPK信号通路中的相互诱导及联合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机制
3
作者 唐源 祝洁 +3 位作者 杨小余 张乙进 罗红 江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目的 探讨人β防御素3(HBD3)和γ干扰素(IFN-γ)在丝裂源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相互诱导作用及体外联合抗甲型流感病毒(IAV)H1N1的作用。方法 不同剂量IFN-γ(12.5、25.0、50.0、100.0μg/L)或HBD3(0.25、0.50、1.00、2.00 mg/L... 目的 探讨人β防御素3(HBD3)和γ干扰素(IFN-γ)在丝裂源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相互诱导作用及体外联合抗甲型流感病毒(IAV)H1N1的作用。方法 不同剂量IFN-γ(12.5、25.0、50.0、100.0μg/L)或HBD3(0.25、0.50、1.00、2.00 mg/L)分别作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4、12、24、48 h,另设立p38 MAPK、ERK和JNK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后、用IFN-γ(25.0μg/L)或HBD3(1.00 mg/L)处理BEAS-2B细胞4 h, qRT-PCR和ELISA检测HBD3及IFN-γ基因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38 MAPK、p-ERK、p-JNK蛋白表达;25.0μg/L IFN-γ、1.00 mg/L HBD3、HBD3 siRNA转染及IFN-γ中和抗体(0.50 mg/L)单独或联合作用BEAS-2B细胞、用5×TCID50H1N1感染,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AV核蛋白(N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BEAS-2B细胞中,不同剂量的IFN-γ与HBD3可互相诱导表达(P<0.05或P<0.01),且均可诱导p-p38 MAPK、p-ERK和p-JNK的表达上调(P<0.01);p38 MAPK、ERK和JNK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均明显下调IFN-γ诱导的HBD3表达、及HBD3诱导的IFN-γ表达(P<0.01);IFN-γ和HBD3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明显抑制BEAS-2B细胞中H1N1 NP的表达(P<0.05或P<0.01),转染HBD3 siRNA减弱了IFN-γ抑制H1N1 NP表达的作用(P<0.01),IFN-γ中和抗体介入对HBD3抑制H1N1 NP表达的作用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在BEAS-2B细胞中,HBD3和IFN-γ可通过MAPK通路相互诱导表达,且2者联合使用可增强抗IAV H1N1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人Β防御素3 Γ干扰素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hBD-3和NF-κB p65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杜永秀 杨琴 +1 位作者 杨晨希 徐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7期25-28,35,共5页
目的检测β-防御素-3(hBD-3)和核因子-κB(NF-κB)p65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60例OPMD患者、40例OSC... 目的检测β-防御素-3(hBD-3)和核因子-κB(NF-κB)p65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60例OPMD患者、40例OSCC患者及15例口腔黏膜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病理组织中hBD-3与NF-κB p65的表达,分析在不同类型组织标本中的差异,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OSCC中hBD-3、NF-κB p65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组及OPMD组(P<0.05),OPMD组高于正常组(P<0.05)。hBD-3与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5)。hBD-3、NF-κB p65与OPMD上皮异常增生相关(P<0.05)。结论hBD-3和NF-κB p65蛋白在口腔黏膜早期癌变过程中表达增高,并有明显协同作用,两者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3 核因子-κB p65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3转染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及抗牙周炎致病菌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蒋莉莉 张艳东 胡硕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3(hβD-3)转染脂肪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潜能及体外抗牙周炎致病菌的作用。方法体外提取人腹部脂肪组织,分离后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免疫表型(CD29/CD44),体外培养hADSC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3(hβD-3)转染脂肪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潜能及体外抗牙周炎致病菌的作用。方法体外提取人腹部脂肪组织,分离后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免疫表型(CD29/CD44),体外培养hADSC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组与实验组(按hβD-3-hADSCs接种密度分为低密度组、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对照组不作处理,空载组转染不含hβD-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实验组利用质粒构建含hβD-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hADSCs。空载组与实验组均加入成骨分化诱导液,对照组不作处理,在诱导7、14 d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组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Col-Ⅰ)、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的表达量,以评价hADSCs的分化能力。测量抑菌圈的直径,设置抗生素阳性对照(米诺环素组、环丙沙星组),检测转染后的hADSCs对牙周致病菌葡萄球菌、卟啉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诱导7、14 d时,空载组与实验组的ALP、Col-Ⅰ、OPN、OCN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载组与实验组诱导14 d时的ALP、Col-Ⅰ、OPN、OC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诱导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球菌抑菌实验中,低密度组抑菌圈小于米诺环素组与环丙沙星组,中密度组抑菌圈大于环丙沙星组,高密度组抑菌圈大于米诺环素组与环丙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卟啉单胞菌抑菌实验中,低密度组抑菌圈小于米诺环素组与环丙沙星组,中密度组抑菌圈大于米诺环素组,高密度组抑菌圈大于米诺环素组与环丙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βD-3转染可促进hADSCs成骨分化,且对牙周致病菌葡萄球菌、卟啉单胞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β-防御素3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牙周炎 致病菌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与血清β-防御素2和β-防御素3相关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军 翟惠芬 +5 位作者 吴艳军 赵然然 于刚刚 谭春婷 王浩彦 徐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4期1500-1505,共6页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2(hBD2)和人β-防御素3(hBD3)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386例CAP患者的血液样本,记录基线临床信息,并测定血清h...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2(hBD2)和人β-防御素3(hBD3)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386例CAP患者的血液样本,记录基线临床信息,并测定血清hBD2、hBD3、血清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分析血清25(OH)D_(3)、hBD2、hBD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BD2、hBD3和25(OH)D_(3)中位水平分别为122.18(55.79,365.23)pg/mL、66.89(46.05,110.46)pg/mL和14.81(10.0,19.81)ng/mL。维生素D缺乏[25(OH)D_(3)<20 ng/mL]的患者比例为75.4%。血清25(OH)D_(3)水平与血清hBD2(r=-0.222,P<0.001)和hBD3(r=-0.103,P=0.043)呈弱负相关。血清hBD3与血清hBD2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411,P<0.001)。低血清25(OH)D_(3)(<20 ng/mL)与高血清hBD2和hBD3水平相关。结论CAP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血清25(OH)D_(3)水平与血清hBD2、hBD3水平呈负相关。血清25(OH)D_(3)水平低(<20 ng/mL)可作为血清hBD2、hBD3水平高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人β防御素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_(3)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3调控呼吸道合胞病毒致哮喘幼鼠的气道重塑及白细胞激活 被引量:3
7
作者 蔡昌君 黄惠敏 +1 位作者 桂冬梅 尹杨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目的:探究人β-防御素-3(hBD3)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哮喘幼鼠气道重塑与白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清白蛋白(OVA)合并RSV诱发建立幼鼠哮喘模型,期间予100μg·kg^(-1)·d^(-1) hBD3溶液灌胃;制备肺泡灌洗... 目的:探究人β-防御素-3(hBD3)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哮喘幼鼠气道重塑与白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清白蛋白(OVA)合并RSV诱发建立幼鼠哮喘模型,期间予100μg·kg^(-1)·d^(-1) hBD3溶液灌胃;制备肺泡灌洗液(BALF),瑞氏染色测定BALF细胞总数与各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BALF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白细胞介素(IL)-4、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观察切片测定各项气道重塑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生长因子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相较于模型组,经hBD3作用的幼鼠BALF中细胞总数以及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例均降低,BALF和血清中IgE、IL-4、IL-5、TNF-α水平均下降,肺组织损伤明显缓解,炎症细胞浸润减轻,杯状细胞减少,肺组织胶原纤维面积较小,管壁面积/气管内周长(WAt/Pi)、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气管内周长(WAm/Pi)及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目/气管内周长(N/Pi)均下降,α-SMA阳性表达率下降,同时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与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62蛋白表达水平则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D3能够抑制RSV感染诱发哮喘幼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过程,介导白细胞失活,该作用可能与调控自噬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哮喘 幼鼠 人β-防御素-3 气道重塑 自噬
下载PDF
MELD评分及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永木 刘双平 +1 位作者 王丽惠 苏亚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5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血清诱骗受体3(DcR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人β-防御素-1(hBD-1)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5例ACLF患者(观察组)...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血清诱骗受体3(DcR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人β-防御素-1(hBD-1)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5例ACLF患者(观察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及同期8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收集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30 d时ACLF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8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MELD评分及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LD评分、DcR3、RIPK3、hBD-1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高于肝炎组、对照组,肝炎组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及血清总胆红素、DcR3、RIPK3、hBD-1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MELD评分及高水平DcR3、RIPK3、hBD-1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DcR3、RIPK3、hBD-1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ACLF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818、0.796、0.775、0.910。结论高MELD评分及高水平DcR3、RIPK3、hBD-1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骗受体3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人β-防御素-1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肝素酶在人β-防御素-3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杨小余 马贵凤 +2 位作者 唐源 罗红 江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素酶在人β-防御素-3(Humanβ-defensin 3,HBD3)抗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肝素酶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毒性情况;经肝素酶处理BEAS-2B细胞,并在4℃下与HBD3和IAV病毒液孵育... 目的探讨肝素酶在人β-防御素-3(Humanβ-defensin 3,HBD3)抗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肝素酶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毒性情况;经肝素酶处理BEAS-2B细胞,并在4℃下与HBD3和IAV病毒液孵育2 h,分为未处理组(HBD3+IAV),肝素酶+HBD3+IAV组,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采用qRT-PCR检测感染细胞中的NP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检测HBD3和IAV H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HBD3和HA蛋白的相互作用。试验设未经肝素酶处理BEAS-2B细胞对照组。结果肝素酶作用48 h,其浓度在30 U/mL以下浓度时对细胞无毒性作用;HBD3干预IAV感染细胞后细胞中的N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2.81、26.13、28.68,P<0.01),经肝素酶处理IAV感染的细胞其NP mRNA表达水平升高(t=-4.55,P<0.05),结果显示HBD3可抑制病毒复制,而经肝素酶处理IAV感染的细胞其病毒未减少,表明只使用肝素酶不能降低病毒感染;与未经肝素酶处理的细胞相比,经肝素酶处理的细胞中HBD3和H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以及HBD3和HA蛋白的相互作用显著降低(P<0.01),表明HBD3和肝素酶共同作用可降低HA的表达来阻止IAV进入细胞。结论肝素酶和HBD3共同作用可以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具有抗甲型流感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人β-防御素3 肝素酶 糖胺聚糖蛋白
原文传递
功能化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的制备及其抗菌、促成骨分化功能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邬建飞 王丙龙 +1 位作者 刘宇 魏岱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29-936,共8页
目的构建负载BMP-2和人β防御素3(humanβ-defensin 3,HBD3)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微球,并评估其抗菌性、生物相容性以及促成骨分化效果,旨在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大豆磷脂(soybean lecithi... 目的构建负载BMP-2和人β防御素3(humanβ-defensin 3,HBD3)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微球,并评估其抗菌性、生物相容性以及促成骨分化效果,旨在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大豆磷脂(soybean lecithin,SL)介导的生长因子修饰技术制备SL-BMP-2和SLHBD3,再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含有BMP-2及HBD3的功能化PHA微球(functional microsphere,f-PMS),同法制备单纯PHA微球(pure microsphere,p-PMS)作为对照。然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两种微球形貌、检测吸水率,并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f-PMS中BMP-2和HBD3释放规律;采用活/死细菌染色观测两种微球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悬液中的抗菌效果;采用与人BMSCs共培养,通过Transwell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微球生物相容性,以及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1)免疫荧光染色和ALP浓度测定来判定微球促成骨分化作用。结果实验成功构建f-PMS及p-PMS两种微球。扫描电镜观察示p-PMS表面粗糙,分布直径1~3μm的孔隙;而f-PMS表明光滑,且存在白色颗粒状物质;两组吸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MS中BMP-2和HBD3释放曲线基本一致,均呈现早期突释、后期缓释规律。f-PMS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生长,且抗菌性高于p-P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微球生物相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f-PMS成骨特异性蛋白COL-1荧光强度高于p-PMS,ALP浓度高于p-P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A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并且能促进hBMSCs成骨分化,有望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聚羟基脂肪酸酯 微球 BMP-2 人Β防御素3 支架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