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nealing effect and stability of carbon nanotubes in hydrogen flame
1
作者 Jing-quan Deng, Peng-liang Hou Chuzhou University, Anhui 239000,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Annealing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by the hydrogen flame in air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ducts. The peak width of Raman spe... Annealing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by the hydrogen flame in air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ducts. The peak width of Raman spectra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nnealing time. The CNTs were not stable in the hydrogen flame and the etching rate of the CNTs by hydrogen flame was very high. The hydrogen flame annealing had some effects on improving the crystallinity of C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ANNEALING hydrogen flame
下载PDF
CIVB flashback analysis of hydrogen flame based on azimuthal vorticity at mixing zone exit 被引量:7
2
作者 TIAN Xiao Jing XING Shuang Xi +2 位作者 CUI Yu Feng FANG Ai Bing NIE Chao Q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2466-2474,共9页
Swirl-premixed combustion systems exhibit potential to meet future regulations on pollution emissions. However, combustion induced vortex breakdown(CIVB) flashback i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these systems, especially f... Swirl-premixed combustion systems exhibit potential to meet future regulations on pollution emissions. However, combustion induced vortex breakdown(CIVB) flashback i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these systems, especially for high hydrogen content fuel. In this study, a swirl-premixed burner with diverging centerbod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CIVB flashback based on azimuthal vorticity at mixing zone exit. Through 2D axisymmetric model,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maximal azimuthal vorticity at mixing zone exit for each equivalence ratio.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se maximal azimuthal vorticity values was the minimally required azimuthal vorticity to trigger CIVB flashback. At the same time, the required azimuthal vorticity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quivalence ratio since turbulent burning velocity started to control flashback. Nevertheless, azimuthal vorticity offered by heat releas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quivalence ratio, which promoted flame propagating upstream contin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imuthal vorticity mixing zone exit premixed hydrogen flame CIVB flashback
原文传递
Modal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tapering single-mode-multimode-single-mode fiber structure by hydrogen flame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英 邹卫文 +3 位作者 李新碗 毛经纬 姜文宁 陈建平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34-36,共3页
A modal interferometer 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based on tapering a single-mode-multimode-single- mode (SMS) fiber structure heated by hydrogen flame. The interference fringe begins to form when tapering lengt... A modal interferometer 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based on tapering a single-mode-multimode-single- mode (SMS) fiber structure heated by hydrogen flame. The interference fringe begins to form when tapering length is 19.8 mm, and becomes regular and clear when the tapering length is longer and the tapered waist diameter is smaller. Annealing process is undertaken to achieve a high extension ratio of approximately 17 dB with free spectral range of 1.5 nm when the tapering length is 33 mm and the tapered waist diameter is approximately 5 μm. The temperature and axial strain dependences of the tapered SMS structure are characterized, and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and strain coefficients are +7 pm/℃ and -9.536 pm/με,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 Modal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tapering single-mode-multimode-single-mode fiber structure by hydrogen flame SMS
原文传递
封闭舱室动态泄放氢喷射火焰行为及关键参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昌建 黄智伟 +3 位作者 姚传号 靳浩 李阳 於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89-3397,共9页
为了研究封闭舱室内动态泄放氢喷射火焰形态、火焰高度、氧气体积分数、火焰上方中心线温度和侧壁气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开展了一系列封闭舱室氢喷射火试验。试验采用相机拍摄火焰形态,采用氧浓度传感器、热电偶测量舱室内指定点氧气体积... 为了研究封闭舱室内动态泄放氢喷射火焰形态、火焰高度、氧气体积分数、火焰上方中心线温度和侧壁气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开展了一系列封闭舱室氢喷射火试验。试验采用相机拍摄火焰形态,采用氧浓度传感器、热电偶测量舱室内指定点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封闭舱室动态泄放氢喷射火焰形态演变过程分为氢气控制的喷射火和氧气控制的喷射火两种类型。前者的火焰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增长阶段、衰减阶段、升高阶段和熄灭阶段;后者的火焰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衰减阶段和自熄灭阶段。两种类型氢喷射火的氧气体积分数下降趋势明显不同。氢气控制的喷射火的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呈先近似线性下降再缓慢下降趋势,而氧气控制的喷射火的氧气体积分数呈近似线性下降趋势。同时,两者最小平均氧气体积分数与喷射压力呈线性下降趋势。舱内火焰上方中心线温度和侧壁气体温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大致相同,但氧气控制的喷射火温度下降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中断现象。喷射压力对封闭舱内氢喷射火作用下最大温升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本试验条件,建立了封闭舱室火焰上方中心线最大温升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氢安全 氢喷射火 火焰形态 氧气体积分数 温度
原文传递
平行杆束对氢气/空气预混火焰的阻火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昌建 姚传号 黄智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1-2611,共11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阻火元件--平行杆束对不同当量比的氢气/空气预混火焰的阻火特性。采用高速纹影系统来记录火焰演变过程,并根据拍摄的纹影图像计算出火焰前锋速度;在平行杆束前后安装了压力传感器来记录爆炸压力。结果表明,氢气/空气预... 研究了一种新型阻火元件--平行杆束对不同当量比的氢气/空气预混火焰的阻火特性。采用高速纹影系统来记录火焰演变过程,并根据拍摄的纹影图像计算出火焰前锋速度;在平行杆束前后安装了压力传感器来记录爆炸压力。结果表明,氢气/空气预混气体的当量比和初始压力会对火焰形态、火焰速度和爆炸压力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火焰的淬熄行为。试验观察到四种火焰发展模式:淬熄、临界淬熄、临界通过和通过。临界淬熄和临界通过模式在下游管道均观察到明显的气流,临界通过模式中气流重新燃烧发生爆炸导致阻火失败。当阻火成功时,平行杆束对火焰速度和爆炸压力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可以有效衰减压力波;当阻火失败时,平行杆束增加火焰速度的倍数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呈现“M”形变化趋势,速度比在当量比为1时为极小值。临界阻火速度在当量比为1时最大,临界最大爆炸压力在贫氢阶段保持不变,在富氢阶段随当量比增大而增大。临界初始压力在当量比为1时最小,此时阻火最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氢安全 爆炸 淬熄 平行杆束
原文传递
氢气喷射火特性教学实验设计
6
作者 朱建鲁 范嘉涛 +2 位作者 王赛磊 韩辉 李玉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168,共5页
安全是氢气大规模使用的前提。为了研究氢气喷射火特性,自主搭建了喷射火实验系统,开展氢气喷射火特性实验研究。实验分析了氢气喷射火流量、火焰形状、中心温度及辐射场的变化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其中,对于火焰形状的分析,采用将图像转... 安全是氢气大规模使用的前提。为了研究氢气喷射火特性,自主搭建了喷射火实验系统,开展氢气喷射火特性实验研究。实验分析了氢气喷射火流量、火焰形状、中心温度及辐射场的变化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其中,对于火焰形状的分析,采用将图像转化为二值图的方法得出。结果表明,当压力降低16.95%时,火焰长度下降13.29%,火焰高度下降7.29%;压力保持1.02 MPa时,随着距离增加,中心温度平均减少70.10%;距离喷射口所在平面1.5 m处,辐射强度平均减少18.43%。通过氢气喷射火实验得出氢气意外泄漏下周围温度场、辐射场变化情况,可为实现氢气安全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喷射火 实验设计 火焰形状 辐射强度
下载PDF
焦磷酸三聚氰胺与聚乙烯醇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提高聚乙烯醇水凝胶薄膜的阻燃性能
7
作者 许家友 罗敏仪 吕澍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73-83,共11页
文章通过聚乙烯醇(PVA)与硼酸(H_(3)BO_(3))交联制备成水凝胶薄膜,添加焦磷酸三聚氰胺(MPP)提高PVA/MPP复合水凝胶薄膜的阻燃性能,当添加20 wt%MPP时,PVA阻燃性能达到UL-94 V-0级,MPP的加入可有效降低水凝胶薄膜的热释放速度(HRR)和发... 文章通过聚乙烯醇(PVA)与硼酸(H_(3)BO_(3))交联制备成水凝胶薄膜,添加焦磷酸三聚氰胺(MPP)提高PVA/MPP复合水凝胶薄膜的阻燃性能,当添加20 wt%MPP时,PVA阻燃性能达到UL-94 V-0级,MPP的加入可有效降低水凝胶薄膜的热释放速度(HRR)和发烟量。实验结果表明,MPP与PVA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可以保持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PVA/MPP水凝胶膜的阻燃机理是气相与凝聚相阻燃机理的协同作用,MPP分解为三聚氰胺和磷酸,然后三聚氰胺转化为N_(2)和CO_(2),磷酸促进PVA水凝胶形成连续致密的炭层,阻碍了与外界的氧气和热量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焦磷酸三聚氰胺 凝胶 氢键 阻燃
下载PDF
掺氢航空发动机燃料的基础燃烧特性
8
作者 任祝寅 龚雪 暴秀超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面向航空“碳中和”需求,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掺氢对航空燃油替代燃料火焰传播、自着火以及自着火协助下火焰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燃条件下,无量纲化火焰速度随掺氢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可接近20,这给避免火焰回火带来了巨大挑战;... 面向航空“碳中和”需求,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掺氢对航空燃油替代燃料火焰传播、自着火以及自着火协助下火焰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燃条件下,无量纲化火焰速度随掺氢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可接近20,这给避免火焰回火带来了巨大挑战;掺氢后火焰温度的升高对火焰速度的影响在贫燃时可忽略,而在富燃时不可忽略;对于自着火,纯正十二烷和纯氢两种燃料的混合物存在动力学耦合。基于此构建的自着火风险图表明,氢气在亚音速巡航条件下抑制自着火,而在超音速巡航条件下可能抑制也可能促进自着火,取决于掺氢量和燃烧室入口温度。针对自着火与火焰传播的耦合,一维自着火协助火焰的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两阶段着火特性的燃料,掺氢的质量分数达到50%时可消除其第一阶段自着火的协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 火焰传播 自着火 自着火协助 两阶段着火
下载PDF
高架火炬掺氢燃烧热辐射模拟研究
9
作者 孙恒 高小雨 +1 位作者 刘楚茹 耿金亮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目的天然气掺氢后燃烧特性会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对掺氢天然气热放空过程进行研究,以确定掺氢输送条件下原有高架火炬适用的工况条件,从而确保天然气管输系统在掺氢输送时的安全。方法结合掺氢燃烧实验和CFD数值模拟,研究掺氢(摩尔分数... 目的天然气掺氢后燃烧特性会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对掺氢天然气热放空过程进行研究,以确定掺氢输送条件下原有高架火炬适用的工况条件,从而确保天然气管输系统在掺氢输送时的安全。方法结合掺氢燃烧实验和CFD数值模拟,研究掺氢(摩尔分数0~20%)天然气进行扩散燃烧时燃烧特性及热辐射半径变化情况,揭示掺氢对燃烧热辐射半径的影响机理,明确API STD 521—2014《泄压和减压系统》中热辐射半径解析模型可用于掺氢天然气的计算。结果在等体积流量下,掺氢减小了热释放量从而减短了火焰长度,而在侧风作用下的火焰倾斜角几乎不变,因此缩小了热辐射半径;在等质量流量下,掺氢增加了热释放量从而增长了火焰长度,而火焰倾斜角变大,使得热辐射半径变化极小。同时,风速增大会导致热辐射半径扩大。结论在安全热辐射半径不变的前提下,按体积流量计算,掺氢条件下最多可提高19%~23%体积流量的放空量,火炬系统的排放效率有所提高;按质量流量计算,掺氢条件下高架火炬的质量流量放空量与掺氢前相比几乎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火炬 掺氢 天然气 热辐射 CFD 火焰倾斜角
下载PDF
开放空间高压氢气射流中点火爆炸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马梦飞 於星 +3 位作者 张爱凤 张佳庆 祝现礼 王昌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5,共10页
采用高速相机和压力传感器,对开放空间中稳态射流氢气点火爆炸初期的火焰行为和超压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点火爆炸初期,火焰在点火电极处以球形向外扩散;爆炸后4~6 ms,火焰前锋达到最大位移,之后逐渐熄灭,最后形成射流... 采用高速相机和压力传感器,对开放空间中稳态射流氢气点火爆炸初期的火焰行为和超压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点火爆炸初期,火焰在点火电极处以球形向外扩散;爆炸后4~6 ms,火焰前锋达到最大位移,之后逐渐熄灭,最后形成射流火焰。火焰前锋位移主要受喷嘴直径影响,并随喷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火焰宽度的变化规律与火焰前锋位移基本相似。整个爆炸过程仅出现1个超压峰值,正压维持时间约为1 ms。在同一点火距离处,峰值超压随氢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氢气流量下,峰值超压随点火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峰值超压与氢气流量成正比,与点火距离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爆炸 火焰前锋位移 火焰宽度 最大峰值超压
下载PDF
半封闭空间内氢化镁粉尘爆炸火焰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文哲 张国涛 +3 位作者 杨帅帅 徐子晖 王燕 纪文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82,共11页
在自行搭建的5 L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实验装置中,实验研究了半封闭空间内氢化镁(MgH_(2))粉尘爆炸火焰的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MgH_(2)粉尘浓度的提高,MgH_(2)粉尘爆炸火焰由点火至稳定传播所用时间先缩短后延长以及预热区宽度先... 在自行搭建的5 L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实验装置中,实验研究了半封闭空间内氢化镁(MgH_(2))粉尘爆炸火焰的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MgH_(2)粉尘浓度的提高,MgH_(2)粉尘爆炸火焰由点火至稳定传播所用时间先缩短后延长以及预热区宽度先减小后增大,火焰亮度、锋面平滑度、及火焰传播速度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质量浓度为800 g/m^(3)时呈最佳燃烧状态。不同浓度的MgH_(2)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瞬时速度整体呈波动趋势,波动幅度随浓度的提高而先减小后增大,800 g/m^(3)时波动幅度最小,瞬时传播速度变化趋势随浓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最后,根据MgH_(2)爆炸产物的XRD测试结果,分析MgH_(2)粉尘爆炸反应机理,发现MgH_(2)粉尘爆炸是以MgH_(2)燃烧反应为主并伴随有MgH_(2)和Mg(OH)2分解以及Mg和H_(2)氧化等多个总包反应的复杂过程,爆炸反应的最终产物为M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空间 储氢金属 氢化镁 爆炸 火焰传播
下载PDF
开敞空间氢气爆炸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关文玲 李莫凡 +1 位作者 董呈杰 任常兴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6-951,共6页
为研究开敞空间氢气爆炸危害,基于Fluent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建立开敞氢气-空气爆炸的三维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和分析了边长为0.5、1.0、2.0、3.0 m的立方体预混氢气-空气爆炸,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TNO多能法和BST法的爆炸强度等级进行... 为研究开敞空间氢气爆炸危害,基于Fluent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建立开敞氢气-空气爆炸的三维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和分析了边长为0.5、1.0、2.0、3.0 m的立方体预混氢气-空气爆炸,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TNO多能法和BST法的爆炸强度等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火焰传播距离约为初始氢气半径的2倍。爆炸最大压力出现位置的无量纲距离与气云初始半径近似成线性关系。TNO多能法和BST法爆炸强度等级的选择应根据气云初始尺寸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爆炸 开敞空间 气云尺寸 最大超压 火焰传播 TNO多能法 BST法
下载PDF
添加H_(2)对NH_(3)/空气旋流火焰OH^(*)化学发光的影响
13
作者 陈达南 李军 +4 位作者 李兴 郭怡君 赖诗妮 黄宏宇 小林敬幸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6-472,共7页
火焰的化学发光特性是了解氨作为无碳替代燃料时的火焰结构和反应机理的基本方法.本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当量比和H_(2)添加量的NH_(3)/空气旋流火焰中的OH^(*)化学发光分布和形成特征,比较了不同条件下OH^(*)层分布特性及火焰燃烧现... 火焰的化学发光特性是了解氨作为无碳替代燃料时的火焰结构和反应机理的基本方法.本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当量比和H_(2)添加量的NH_(3)/空气旋流火焰中的OH^(*)化学发光分布和形成特征,比较了不同条件下OH^(*)层分布特性及火焰燃烧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的增加,OH^(*)辐射峰增加,且当量比的增加显著增强了OH^(*)的整体化学发光强度.在贫燃料火焰中,当量比效应大于NH_(3)稀释效应,而在当量和富燃料条件下,这两种效应相当.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加,OH^(*)化学发光强度逐渐增加,OH^(*)峰值位置逐渐从下游火焰向上游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化学发光 氨燃烧 当量比 加氢比例 旋流火焰
下载PDF
障碍物排列方式对非均匀氢-空气混合物爆炸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齐柏毅 杨国刚 +5 位作者 李世安 沈秋婉 盛中华 孙涵 安祖序 贾会东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障碍物排列方式对非均匀氢-空气混合物爆炸火焰动力学的影响,模拟预测的爆炸特性参数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模拟结果表明,预混火焰在管内经历了球形火焰、指形火焰、锥形火焰和絮状火焰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火焰...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障碍物排列方式对非均匀氢-空气混合物爆炸火焰动力学的影响,模拟预测的爆炸特性参数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模拟结果表明,预混火焰在管内经历了球形火焰、指形火焰、锥形火焰和絮状火焰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火焰经过障碍物时流场严重不稳定,导致火焰发生严重畸变。当障碍物两侧布置时,火焰最先到达管道出口,压力最快达到峰值。管道顶部障碍物能显著提高爆炸压力,与底部布置相比,障碍物在管道两侧布置和顶部布置时爆炸峰值压力分别增加了23%和74%。该研究可为氢安全规划和防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物排列方式 数值模拟 非均匀混合物 氢气爆炸 火焰结构
下载PDF
障碍物阻塞率对氢-空气爆燃的影响
15
作者 汪瑞齐 张彬 +2 位作者 夏远辰 王博乔 宋瑞林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3-339,共7页
为深入了解氢气在不同阻塞率条件下的爆燃特性,以提升氢能使用的安全性,并为氢能在船舶和生活领域安全应用以及抗爆减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Open FOAM软件结合大涡模拟(LES)模型,对半开敞管道内氢气在不同阻塞率条件下的爆燃火... 为深入了解氢气在不同阻塞率条件下的爆燃特性,以提升氢能使用的安全性,并为氢能在船舶和生活领域安全应用以及抗爆减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Open FOAM软件结合大涡模拟(LES)模型,对半开敞管道内氢气在不同阻塞率条件下的爆燃火焰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障碍物的阻塞率显著影响氢气爆燃的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燃压力;火焰结构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球形、指形、射流和漩涡4个阶段;在面积阻塞率为0.7时,火焰传播速度达到极大值177.5 m/s,相较于阻塞率为0.5和0.3时分别快1.31倍和1.82倍;相同阻塞率下,不同厚度的障碍物对火焰速度的影响不大;爆燃压力在阻塞率为0.7时达到峰值74.7 kPa,较阻塞率为0.5和0.3时分别高出1.32倍和1.7倍,同时火焰结构和行为受到未燃气体流场的显著影响,为氢能设备的安全设计和布置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氢气爆炸的抗爆减灾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通过这项研究,可更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氢气爆燃带来的风险,确保氢能在船舶和生活领域的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空气爆燃 火焰 体积阻塞率 大涡模拟 Open FOAM
原文传递
低温氢气火炬燃烧放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何永琛 张胜棋 +3 位作者 蒲亮 谢福寿 张召 刘运生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4期454-461,共8页
放空火炬系统作为氢液化、储运、加注等关键装备的末端保护屏障,在紧急处理大规模失衡氢气时起着关键作用。建立了低温氢气火炬燃烧排放过程的工程物理模型和三维CFD数值计算模型,对氢气放空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评估了不同放空温度条... 放空火炬系统作为氢液化、储运、加注等关键装备的末端保护屏障,在紧急处理大规模失衡氢气时起着关键作用。建立了低温氢气火炬燃烧排放过程的工程物理模型和三维CFD数值计算模型,对氢气放空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评估了不同放空温度条件对火炬火焰燃烧特性及热辐射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氢气燃烧排放过程中,由于冷氢气与空气混合不充分,射流火焰更易受环境影响,导致火焰形态及热辐射场分布特征变化明显;随着氢气排放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氢气密度减小,流速增大,火焰体积、热辐射场中心偏移距离、偏移角度均以逐渐减小的趋势变化。相较于低温排放(43 K)情况,排放温度为293 K时火焰体积、热辐射场中心偏移距离以及偏移角度分别减小了53.77%、78.18%和49.75%,印证了低温条件会为火炬放空作业带来极大的危险性。研究可为放空火炬系统的布置设计和氢安全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氢气 火炬放空 火焰体积 热辐射
下载PDF
H_(2)-Air交叉射流火焰燃烧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
17
作者 罗冉杰 杨蔚昊 +2 位作者 李卫杰 涂垚杰 刘豪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8-254,共7页
对H_(2)-Air交叉射流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燃烧器空气喷嘴距离(L)、角度(α)以及数目(N)对温度场、火焰轮廓和NO_(x)排放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低NO_(x)排放性能的燃烧器几何参数配置。结果表明:增大L和α整体上有助于产生更加均... 对H_(2)-Air交叉射流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燃烧器空气喷嘴距离(L)、角度(α)以及数目(N)对温度场、火焰轮廓和NO_(x)排放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低NO_(x)排放性能的燃烧器几何参数配置。结果表明:增大L和α整体上有助于产生更加均匀的温度分布和更低的温度峰值,进而导致更低的NO_(x)排放;增加N将促进燃料和空气的混合,强化燃烧形成中心高温区,进而显著提升NO_(x)的排放,然而高温区随N的增大逐渐被延伸至炉膛出口,导致燃烧效率从99.99%降低至98.99%。在当前的燃烧装置中,最佳的燃烧器参数配置为L=6D、α=40°、N=2,此时H_(2)-Air交叉射流火焰燃烧效率高达99.99%,且最低NO_(x)排放达到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燃烧 交叉射流火焰 数值模拟 NOX排放
下载PDF
H_(2)/CH_(4)燃料轴向分级燃烧再燃火焰流动与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李原森 李昱泽 +1 位作者 肖运来 葛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5-1392,共8页
燃料轴向分级(AFS)燃烧技术是目前重型燃气轮机的先进低污染燃烧技术。为了揭示H_(2)/CH_(4)燃料种类和射流角对轴向分级燃烧的再燃区流场、火焰结构的影响规律,使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和OH^(*)基自发光技术,探究射流当量比为0.... 燃料轴向分级(AFS)燃烧技术是目前重型燃气轮机的先进低污染燃烧技术。为了揭示H_(2)/CH_(4)燃料种类和射流角对轴向分级燃烧的再燃区流场、火焰结构的影响规律,使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和OH^(*)基自发光技术,探究射流当量比为0.6、动量通量比为6时90°和45°射流角对不同种类的燃料轴向分级流场、再燃火焰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射流角为90°时,射流根部会产生明显的回流区;射流火焰存在周期性脉动;当射流角为45°时,剪切层在射流根部不会产生明显的回流区,射流火焰燃烧更加稳定,燃料在低速区的化学停留时间更短,对于火焰传播速度快、容易回火的氢气燃料有较好的适应性;甲烷燃料掺氢增加了射流火焰的传播速度,随着掺氢比的增加,射流火焰从脱体火焰逐渐变为连续火焰,迎风侧射流火焰分支出现,反应区长度缩短并且变小,火焰强度增强,火焰根部向喷嘴出口移动并最终附着在射流喷嘴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轴向分级 射流角 二级火焰结构 掺氢燃烧
下载PDF
掺氢比例对金属丝网阻抑掺氢甲烷燃烧火焰传播的影响
19
作者 程方明 苟籽妍 +2 位作者 罗振敏 葛天姣 葛汉漳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8,共10页
为进一步揭示金属丝网阻抑掺氢甲烷燃烧火焰传播特征的规律,通过实验研究了掺氢比例对不同孔隙密度金属丝网阻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加,金属丝网的阻火难度加大,金属丝网的阻火效果可由成功转为失败,对火焰传播的影... 为进一步揭示金属丝网阻抑掺氢甲烷燃烧火焰传播特征的规律,通过实验研究了掺氢比例对不同孔隙密度金属丝网阻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加,金属丝网的阻火难度加大,金属丝网的阻火效果可由成功转为失败,对火焰传播的影响作用可能从抑制转变为促进;当金属丝网阻火失败时,金属丝网会引起火焰褶皱并导致火焰加速,但郁金香形火焰的首现时间有所延迟;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大,火焰穿过金属丝网后的加速现象更为明显;提高金属丝网孔隙密度可提高金属丝网对掺氢甲烷预混火焰的阻火能力,孔隙密度越大,阻火能力越强;60 mpi以上金属丝网能够有效淬熄掺氢甲烷预混火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甲烷 阻火 金属丝网 掺氢比例 火焰传播速度
下载PDF
熔化玻璃过程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西科 任转波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
氢气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无碳排放的特性,因而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能源,燃烧是利用氢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氢气的燃烧特性,总结了应用氢气替代传统能源熔化玻璃过程中存在的3大技术难点:火焰形态不可见、玻璃液面泡沫多和火焰辐射透射... 氢气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无碳排放的特性,因而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能源,燃烧是利用氢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氢气的燃烧特性,总结了应用氢气替代传统能源熔化玻璃过程中存在的3大技术难点:火焰形态不可见、玻璃液面泡沫多和火焰辐射透射能力较弱。针对这3个技术难点,分别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方法、改变火焰气氛,以及加入碎玻璃弥补在熔化过程中氢气燃烧造成缺陷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熔化 氢气燃烧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 火焰辐射 氢气纯氧分级燃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