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规模盐穴储氢需求与挑战
1
作者 杨春和 王贵宾 +4 位作者 施锡林 朱施杰 郑铸颜 刘伟 范金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氢能是来源广泛且低碳清洁的能源,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在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全产业链中,储氢难问题长期制约着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盐穴储氢具有成本低、规模大、安全性高和储氢... 氢能是来源广泛且低碳清洁的能源,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在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全产业链中,储氢难问题长期制约着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盐穴储氢具有成本低、规模大、安全性高和储氢纯度高等突出优势,是未来氢能大规模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综合调研了我国制氢产业和氢能消费现状,分析了我国盐穴储氢的需求。调研了国外利用盐穴储存天然气和氢气的技术及工程现状,总结了我国盐穴储气库发展和建设历程。对比了利用盐穴储存天然气、氦气、压缩空气和氢气的异同点,提出我国盐穴储氢面临三大科技挑战:层状盐岩氢气渗透与生化反应、盐穴储氢库井筒完整性管控、储氢库群灾变孕育与防控。研究成果明确了我国氢气储备需求的快速增长趋势和大规模盐穴储氢的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储氢 层状盐岩 氢岩反应 井筒完整性 库群灾变
原文传递
基于蛇纹石化生氢影响因素的制氢方式新思考
2
作者 于志琪 刘汇川 +2 位作者 朱光有 陈玮岩 桂丽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169,共14页
基性—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反应是自然界生成氢气的重要方式之一,一直以来其生氢机制、生氢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能否利用该反应进行规模化工业制氢等问题尚不明确。为此,在调研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反应的生氢机制和影响因素,... 基性—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反应是自然界生成氢气的重要方式之一,一直以来其生氢机制、生氢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能否利用该反应进行规模化工业制氢等问题尚不明确。为此,在调研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反应的生氢机制和影响因素,评估了利用该反应进行工业制氢的潜力,并提出了原位和非原位2种制备氢气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蛇纹石化生氢过程主要受控于温度,在300℃时可达到生氢高峰,且越接近最佳生氢温度,水岩比的影响作用越强;(2)岩石类型对生氢的影响取决于矿物组成,辉石和尖晶石释放的Al对蛇纹石化氢气的产率有促进作用,而尖晶石中的Cr和Ni也是提高氢气产率的重要因素,尤其Ni^(2+)是低温蛇纹石化反应高效产氢的关键因素;(3)低盐度的流体更有利于产氢,在一定条件下酸性和碱性环境均可以提高生氢速率;(4)高SiO_(2)含量则不利于氢气的产出。结论认为:(1)与传统制氢方式相比,蛇纹石化反应生氢具有低成本、低碳环保、原料来源广的优势,并可以结合碳封存过程推动能源向“碳中和”过渡;(2)基于蛇纹石化生氢机理来发展新型工业制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为缓解我国当前工业制氢压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蛇纹石化 水岩反应 橄榄石 斜方辉石 温度 碱性 工业制氢
下载PDF
地壳热水流体在油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省利 郑建京 +1 位作者 刘文汇 陈践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9-523,530,共6页
热水流体在地球内普遍存在,且常常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在地表以下2km往往就可形成达到生油要求的门限温度。目前,在油气地质研究中,对地壳热水流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尚很不深入。通过文献调查分析及研究认为,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热... 热水流体在地球内普遍存在,且常常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在地表以下2km往往就可形成达到生油要求的门限温度。目前,在油气地质研究中,对地壳热水流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尚很不深入。通过文献调查分析及研究认为,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热水流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热水流体与烃源岩发生水岩反应,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排出;2热水流体与烃源岩发生加氢反应,有利于沉积有机质向烃类的转化和提高烃类物质的产量;3热水流体是烃类物质从烃源岩到成藏聚集构造的运移载体。加强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油气形成与成藏的机制,进而服务于油气勘探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流体 水岩反应 加氢反应 运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文地球化学 被引量:28
4
作者 蔡春芳 梅博文 李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14-623,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总矿化度60g/L-320g/L,与氯离子浓度呈正相关,总体上受铝硅酸盐矿物成岩改造影响甚小。油田水主要为部分贫镁型和完全耗镁型两种。部分贫镁水型(镁的摩尔数多占Na+Ca+Mg的1%-2%,钙可高达...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总矿化度60g/L-320g/L,与氯离子浓度呈正相关,总体上受铝硅酸盐矿物成岩改造影响甚小。油田水主要为部分贫镁型和完全耗镁型两种。部分贫镁水型(镁的摩尔数多占Na+Ca+Mg的1%-2%,钙可高达15%-22%)被认为来自方解石的白云石化作用和斜长石的溶解作用;氧同位素值、Li、B和Al浓度随埋深而增大,高的锶浓度指示了水-铝硅酸盐矿物反应是受温度控制的,Mg-Li可指示古地温。氢氧同位素演化可为同步增大,还可为氧同位素明显变重而氢同位素正偏移小。中新生界溴浓度较低、古生界较高,溴浓度受海陆相沉积环境和蒸发浓缩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演化 塔里木盆地 油田 水文地球化学
下载PDF
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静 李冬梅 +2 位作者 常姣 黄春玲 穆慧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特征 氢氧同位素 水—岩反应 循环深度
下载PDF
多氢交联酸的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闫立伟 陈宇睿 赖南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2-1057,共6页
实验室制备了多氢酸,考察了多氢酸与地层水、交联酸添加剂等的配伍性,研究了以多氢酸为基液的多氢交联酸、以盐酸为基液的交联酸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多氢酸交联酸与地层水、交联酸添加剂的配伍性良好,且以多氢酸为酸性基液... 实验室制备了多氢酸,考察了多氢酸与地层水、交联酸添加剂等的配伍性,研究了以多氢酸为基液的多氢交联酸、以盐酸为基液的交联酸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多氢酸交联酸与地层水、交联酸添加剂的配伍性良好,且以多氢酸为酸性基液的多氢交联酸在地层温度下无脱水、分层现象。多氢交联酸的反应速率远小于交联酸的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酸液浓度的影响较小,多氢交联酸的氢离子传质系数更小,酸岩反应活化能更高,能够增大酸岩反应的活化能,可以有效降低酸岩反应速率,具有一定的缓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酸化 多氢酸 交联酸 酸岩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神东矿区高氟矿井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0
7
作者 郝春明 张伟 +3 位作者 何瑞敏 李庭 包一翔 李井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6-1977,共12页
神东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高氟矿井水已成为制约矿井水循环利用的关键因素,然而高氟矿井水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尚未进行过系统研究。系统采集了神东矿区62组不同水体样品,利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及因子分析等手段,在矿物溶解与沉... 神东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高氟矿井水已成为制约矿井水循环利用的关键因素,然而高氟矿井水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尚未进行过系统研究。系统采集了神东矿区62组不同水体样品,利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及因子分析等手段,在矿物溶解与沉淀,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竞争吸附和人为污染作用等方面探讨了神东矿区高氟矿井水的F^(-)质量浓度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其来源和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神东矿区矿井水中F^(-)质量浓度为0.16~12.75 mg/L,平均值为5.01 mg/L,有77.78%的样品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从空间分布看,神东矿区矿井水中F^(-)质量浓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高氟矿井水主要分布在布尔台矿和乌兰木伦矿等矿区。垂向上看,高氟地下水主要集中分布在埋深150~300 m,主要为3^(-1)煤和5^(-2)煤开采后产生的矿井水的埋深范围。偏碱性,高TDS,Na^(+),HCO_(3)^(-),和低Ca^(2+)是形成高氟矿井水的主要水化学环境。延安组是高氟矿井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高氟矿井水的形成主要受含氟矿物的溶解控制,方解石和白云岩的溶解饱和影响了萤石等含氟矿物的溶解平衡,造成矿井水中F^(-)质量浓度的升高;阳离子交换作用提升了矿井水中Na^(+)的质量浓度,HCO_(3)^(-)的竞争吸附置换出了黏土矿物表面吸附态的F^(-),均促进了F^(-)在矿井水中富集,而蒸发浓缩和人类活动对高氟矿井水形成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矿井水 源解析 水岩作用 氢氧同位素 神东矿区
下载PDF
神东矿区矿井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及高氟矿井水形成的水-岩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洋楠 杨俊哲 +3 位作者 张政 李国庆 李庭 王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48-959,共12页
神华神东矿区许多矿井水中氟化物(F^(-))质量浓度超标(>1 mg/L),给矿井水的利用和排放带来巨大挑战。为了调查矿井水中氟化物的潜在来源以及研究高氟矿井水的形成机制,从神东矿区8个煤矿采集了矿井水、萨拉乌苏组松散层潜水以及地表... 神华神东矿区许多矿井水中氟化物(F^(-))质量浓度超标(>1 mg/L),给矿井水的利用和排放带来巨大挑战。为了调查矿井水中氟化物的潜在来源以及研究高氟矿井水的形成机制,从神东矿区8个煤矿采集了矿井水、萨拉乌苏组松散层潜水以及地表水样品共81个,进行了氢氧同位素和主要离子质量浓度测定。测试结果显示:神东矿区矿井水中F^(-)质量浓度介于0.05~11.65 mg/L,平均为1.96 mg/L,其中51%的矿井水为高氟矿井水。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的高氟矿井水具有偏轻的δD和δ^(18)O,且随着F^(-)质量浓度的增高,δD和δ^(18)O降低。分析认为,δD和δ^(18)O偏轻的矿井水相对古老,滞留时间长,其与松散层潜水以及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较差,处于相对封闭的地下水环境,径流滞缓,水-岩反应充分,当含水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条件适宜条件下,含氟矿物中氟释放,导致水中F^(-)的富集。矿井水水化学类型与F^(-)质量浓度的关联性分析显示,Na-HCO_(3)型水具有最高的F^(-)质量浓度;所有的高氟矿井水均为Na型水,Na型矿井水中F^(-)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Ca型矿井水,随着Na^(+)质量浓度的增高和Ca^(2+)质量浓度的降低,F^(-)质量浓度升高,反映出F^(-)的富集主要与矿井水中Na^(+)增高以及Ca^(2+)消耗的水-岩作用有关。综合分析认为,神东矿区高氟矿井水的形成主要与矿井水中Ca^(2+)与岩石表面吸附的Na^(+)的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有关,同时,较高的碱性水环境下OH^(-)-F^(-)阴离子交换以及Ca(OH)_(2)矿物沉淀也有助于矿井水中F^(-)的富集;此外,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少部分高氟矿井水的形成与蒸发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矿区 矿井水 氢氧同位素 水-岩作用
下载PDF
多氢酸酸化反应特征及动力学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嘉珮 彭冲 +4 位作者 牛梦龙 郑建刚 李亚洲 欧阳诗昆 李稳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14,共8页
利用自制多氢酸液XS-1进行静态岩粉溶蚀与岩心流动实验,通过SEM、ICP等实验考察了多氢酸的缓速性与预防二次沉淀性能,并研究了多氢酸与岩心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XS-1多氢酸液具有良好的缓速与预防二次沉淀性能,反应后残酸的极限浓... 利用自制多氢酸液XS-1进行静态岩粉溶蚀与岩心流动实验,通过SEM、ICP等实验考察了多氢酸的缓速性与预防二次沉淀性能,并研究了多氢酸与岩心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XS-1多氢酸液具有良好的缓速与预防二次沉淀性能,反应后残酸的极限浓度为0.296 1 mol/L,酸液有效作用时间为6~7h。在该多氢酸体系下岩心渗透率提高至4.15倍,在此条件下以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模型建立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比同条件下普通酸液小,进一步证明多氢酸具有一定的缓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酸化 多氢酸 酸岩反应 动力学方程 现场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